田大人以前是在大理寺当正六品的寺正。现在从京城调到林州,直接成了正五品的同知。
能在外地遇到个熟人,那感觉真是不错。
田大人和田太太听说了这个任命,也是松了一口气,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的,不容易打开局面,能有个通家之好,且这通家之好,还是顶头上司,那感觉不要太好啊。
田家的人早早的派了管事的和管事媳妇过来,想着提前到林州,也好把房屋等给搭打理好,然后等主子过来,也能直接入住。
田太太的意思是,不妨在林州也买了一个宅子,自己住自己的宅子,多方便,想怎么改动就怎么改动,她的嫁妆的出产,也够买一个宅子的。
且还有蓉姐儿,现在离得近了,有自己的宅子,她也方便住进来。
如果住在知府衙门的后宅里,来个什么人,别人恐怕也知道了,这就叫一个不方便。
田大人听了田太太的说法,也同意了。田大人和田太太除了蓉姐儿这个大女儿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楚楚差不多大,二儿子倒是和瑾哥儿差不多大。
他们要过来,瑾哥儿就有伴了,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还一起玩过。
“你田蒙哥哥和田荀哥哥也过来了。”李梨花对瑾哥儿说道。
瑾哥儿眼睛笑成了月牙,“娘,荀哥儿他们真的要来吗?”
“是啊,要不了多少时间就来了,以后你们说不得就要一起读书了。”
当然,田蒙年纪大了,自然是分开的,可是田荀比瑾哥儿大不了一两岁,正是可以玩到一起的年纪,到时候两个人可以一起到先生那里读书。
现在瑾哥儿千字文已经认全了,能有个小伙伴一起读书,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蔡知府一家子走的也很快,因为是年前就开始收拾了,所以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等着公函下来,就动身出发,反正接手的是赵水生,彼此都熟悉,交接根本不是问题。
蔡大人以前都有意把手里的差事交给了赵水生,所以一下子放轻松。
两个人是互惠互利的,赵水生在京城认识的人多,蔡大人还是第一次留在京城当官,许多方面都要问问赵水生,而赵水生当这个知府,也少不了蔡大人的推荐。
蔡夫人更是在临走的时候,跟李梨花依依不舍的,不得不说,要是她家有年龄相差不大的孙子或者儿子,她肯定就想跟赵家结亲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逢
赵水生从正五品的同知,升任为正四品的知府,有多少人这一辈子,都难得从五品升为四品的?赵水生这样的,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也没有人酸溜溜的,毕竟赵水生的能力,这林州知府衙门的人都知道呢。
田家的宅子也买了下来,离李梨花家里不远,田家是书香门第,可不是说人家就没有钱了。几代下来,田产和铺子什么的,都不少,加上娶得媳妇,都是大户人家的媳妇,带来的嫁妆也不少,对田太太来说,买个宅子根本不在话下。
田太太一家子是在二月底的时候,坐船到了林州的。因为才到,家里肯定又忙又乱的,李梨花就没有去打扰,她也知道田家带来的人肯定够用,所以也没有还送人过去之类的。
等田太太忙完了,带着她家的两个小子过来拜访的时候。李梨花看到田太太仿佛富态了一些,看来这日子过的真是不错。
“赵夫人安好!”现在李梨花可以被人成为夫人了,而不是被叫成田太太,因为自家夫君成了四品的知府,她现在也是四品的诰命,可以称为夫人了。
李梨花笑着说道:“赶紧坐吧,跟我还这么客气?以后在外面,你这样叫,到了自己家里,还是跟以前一样。”
以前田太太叫李梨花为赵家妹子,李梨花称呼她为田家姐姐。
这是按照年龄上算的。不在乎品级大小。
田太太也不矫情,这样说,就说定了。
“蓉姐儿给我来信,说赵家婶婶很关心和照顾她,我这当娘的谢谢你这个妹子了!”
“都是有女儿的人,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只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蓉姐儿从林州离开的时候,李梨花送了蓉姐儿很多东西,让她带回婆家,加上赵水生还指点了蓉姐儿的女婿,回去婆家后,蓉姐儿被婆家的人很是看重,毕竟多一门关系,就是多一个出路,蓉姐儿的婆家周家也不傻,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儿女经,李梨花主要说的是林州这边一些女眷的情况,以后要在林州交际应酬的,免得田太太还有自己去摸索。
“我想着,等过几天,我家老爷正式上任了,到时候请大家去我家里吃一顿饭,你看如何?”
李梨花说道:“那感情好,反正我是一定要到场的。”
知府夫人能到场,绝对是给了面子,田太太这就放心了一大半。
说实话,这还是她家相公第一次在外面当官,她要应酬起来,也不容易。尤其是和这些陌生的家眷应酬起来。和在京城里当个小官不一样,这次丈夫是当林州的二把手的,她这个当家太太得要让大家知道,自家是个什么样子的。
“要是需要,可以从我这里弄些人手过去帮忙。”李梨花说道。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田太太也正有此意,两个人敲定了这个事儿,就说起了别的事情来。
田太太道:“户部尚书夫人李夫人瘫痪了。”
田太太爆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李夫人,还是先前逼着要给他们家送女人的那位李夫人,她大儿媳妇是太后的娘家侄女儿。
当初那位李夫人中气十足,现在才一年不到,怎么就瘫痪在床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梨花问道,倒是不质疑幸灾乐祸,她也没有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中的习惯。只是觉得这位李夫人这么快就瘫痪了,有些不对劲儿,反正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生病了才这样的。
田太太说道:“其实这事儿,在京城贵族圈子里也不算什么秘密。”
也就是这户部尚书李大人,临老还入花丛,竟然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妾怀孕了。这个消息一出来,李夫人就不干了,李尚书平时也有很多小妾,可是从他四十岁后,就已经没有庶出子女出生了,年级一大把了,生的越多,家产分的越散。不生就不生了,这也是李夫人允许李尚书身边多几个妾室的原因之一。
谁知道到了现在,李尚书竟然整出个这种事儿来,而且李尚书还非常高兴,一定要让这个老来子平安的生下来。
李夫人如何肯干,在后宅里,她是老大,于是就以立规矩为由,折腾起那个怀孕的妾室。
没想到这位妾室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白天的时候,立规矩受苦了,等晚上李尚书来看望她,只眼泪一流,就有身边的丫鬟告状了。
李尚书一听,这还得了,于是就和李夫人吵了起来,还不让李夫人给这个妾室立规矩了。
李夫人见丈夫为了一个小妾就跟自己吵架,哪里受的住?偏偏这个时候,李大奶奶过来问事儿,李夫人就把这怨气发到李大奶奶的身上,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的不如意,丈夫丈夫,是个风流鬼,弄得她现在这个年纪了,还被小妾气得不行,所以见李大奶奶笑着问她家里的事情安排的时候,李夫人就觉得李大奶奶是讽刺讥笑她。所以这一生气,就把自己身边的两个丫鬟,要赏给自己的大儿子去当妾室,有种我过的不好,我受了小妾的气,你这当儿媳妇的也得跟我一样受小妾的气,不然这心里就不平衡了。
李大奶奶也没有说二话,把那两个丫鬟给带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不过很快就收拾了东西,回了娘家,人家竟然不回来了。
这之后,太后就把李夫人叫了过来,不知道说了什么,李夫人回去后,就把那送到大儿子房里的两个丫鬟给要了回去。
然后呢,那个怀孕的小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流产了,李尚书怒气冲天,跑到正房把李夫人当着众人的面给责骂了一顿,还要禁李夫人的足,于是这位李夫人觉得颜面全失,气得一下子中风了,而且还瘫痪在了床上。
“要我说,那个李家的小妾小产,不一定是李夫人下的手脚,李家那么多小妾,谁都可以动手。
还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好,不纳妾,家里清清静静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都说是一个父亲,可是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哦,就是不一样,想着亲的跟同胞一样,那怎么可能?这件事后,李尚书就致仕了,如今的户部尚书也不是他了。”
恐怕皇上觉得他私德有问题,所以直接把他的官给撤了吧,以前碍于太后的面子,没有动他,现在这李夫人把李大奶奶给得罪了,也没有必要给李大人颜面了。
李夫人就是属于那种,越是权势大,越是喜欢仗势欺人的人。
李大奶奶还是皇上的表妹呢,欺负皇上的表妹,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你说的对,我宁可让别人叫我母老虎,也不想家里乱成一团糟。等我当了老太太,我也给我们赵家立个家训,凡事赵家子弟,不得纳妾。”
所以说,这才起来的未来的书香门第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不好,不纳妾,就被人说成是惧内,而像田家这样几代都是书香门第的,人家不纳妾,那就是妥妥当当的家规,也没有人说田家的女子善妒。
田太太也挺同情李梨花的,她嫁到了田家,凭着祖宗的规矩,不让丈夫纳妾,也没有人说她什么,毕竟,那是祖宗的家训,谁要是不听,那就是不孝。
而赵家妹子这边呢,就说她是个妒妇。
田太太安慰她说道:“没事儿,等过个几十年,你儿媳妇和你孙媳妇,重孙子媳妇,都要感谢你呢。”
赵水生这边也知道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换了人了,只是回家听李梨花说,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个隐情,果然女人和男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赵水生觉得,这位前户部尚书之所以会被撤下来,是因为他能力不足,当初不过是让他在户部站着位置,现在不需要他了,自然就该他退下来了。
至于说的,皇上为了自己的表妹出气,所以才撤了人家的职,那纯粹是女人的心思了,皇上那么多的表妹,怎么可能就因为这点儿亲戚情分,就随便让一个一品大员下台?
那不是成了昏庸吗?
“我可没有这样说过,只是觉得这事儿,太后有一定的影响。”自然不可能是真的为了李大奶奶出气才那样,只是因为有了太后,就可以找个现成的理由,而且人家让李尚书致仕了,不过李大爷却升了官,也是变相的补偿了李大奶奶。
从此后,在官场上的就是李大奶奶的丈夫而不是李夫人的丈夫了。
这李大奶奶也是个能人啊。
有时候后宫对前朝的影响极大,皇上都要被人说孝道,太后还在,这孝道哪怕是做到面子上,也得继续做下去。
后宫对前朝的影响太大了,这皇上的位置也就坐不安稳了。
赵水生对李梨花说道:“今天看了田家的两个小子,都不错。”他倒是想多看看,然后等到了时候,如果合适,给女儿说一个女婿也不错,毕竟田家的家风真的很好,女儿嫁过去,也不用受罪。
李梨花好笑的说道:“你以为是青菜萝卜,人家就任由你挑选?”还说两个,那荀哥儿比楚楚还小着呢,田蒙倒是还可以,年纪大一点,懂得照顾人。
“我家的女儿,可不是就是任意挑选别人的?”再过个几年,他的官位再升一升,挑女婿,真是不费劲儿。
而同样的,田太太也有了这个打算,一年没有见面,楚楚那丫头好像忽然就长大了一样,懂事又大方。听说还能帮着管家,她家的大儿媳妇可不就是需要这样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家之好
“孩子们都还小呢,你现在就操心?”田大人好笑的说道。
都还没有过十岁了,这个时候,说亲事,也实在是太早。
“有这个打算不行吗?好姑娘都想着要娶回家,不早一点,被人先下手了,我们可就后悔了,我看楚楚和咱们蒙哥儿也算是从小就认识的,彼此性情也都知道,以后能成为一家人,也少了很多摩擦。再说我这个人也不是什么恶毒的性子,和楚楚的娘关系也好,蓉姐儿嫁人了,身边就两个小子,我把楚楚当成闺女一样对待,让她在婆家就和娘家一样自在。”
赵家是疼爱女儿的人家,也不会用女儿来攀附权贵,田太太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还是很能实现的。
她家蒙哥儿读书也好,赵大人未尝看不上自己的儿子。
田大人说道:“赵大人现在是知府,我只是个同知,都是低门娶媳,高门嫁女,我们现在哪里够资格娶赵大人的女儿,赵大人这样的,过个五六年说不定能成三品的大员,而我呢,只是中规中矩,五六年过后,我能成为四品都已经不错了。两家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我们还娶得起赵大人家的女儿吗?”
五六年,两家的孩子都还没有到可以成家的年纪,好人家也不只是他们田家一家。
田太太有些沮丧,可是也有些不甘心,凡事不问问,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不说别的,就有一条,别人都比不上吧,他们家和赵家是相熟的,两家也比别人家更了解。
反正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呢,他们都同在林州,说破了,到时候不成,反而尴尬,而要是说成了,两家的孩子相处就不自在了。
之后,田太太办了酒席,请了林州的大小官员,还有当地望族,因为有李梨花这个知府夫人在中间周旋,所以这次酒席办的很不错,田太太很快也就打入了林州官僚的家眷圈子。
这次连家就不是连太太过来了。
李梨花看到连大奶奶一扫以前的低声下气,微笑着和人谈话,就觉得,这世事无常啊,谁能知道,几个月前,这位连大奶奶还被连太太训的跟个下人一样呢。
连大奶奶还来到了李梨花这边,诚恳的请知府夫人和同知太太去她们家,参加他们家小姑子的婚礼。
连宝珠也是快要嫁人了,不过李梨花不打算去给这位连姑娘面子,当初还肖想自己的丈夫,现在她给她个面子个鬼,这种事情上不记仇,那她就是个傻瓜了。
“那天让我家侄儿媳妇过去,我就不过去了。”连理由都不用找。
连大奶奶叹道:“还以为能请赵夫人过去,看来我家小妹是没有这个福气了。”
连大奶奶绝对不是真的为连宝珠着想,因为在连家,连宝珠也是享受着她娘家带来的东西,却使劲儿的折磨她这个当嫂子的。
要说连宝珠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谁最高兴,恐怕就是连大奶奶和连二奶奶吧。
能在外地遇到个熟人,那感觉真是不错。
田大人和田太太听说了这个任命,也是松了一口气,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的,不容易打开局面,能有个通家之好,且这通家之好,还是顶头上司,那感觉不要太好啊。
田家的人早早的派了管事的和管事媳妇过来,想着提前到林州,也好把房屋等给搭打理好,然后等主子过来,也能直接入住。
田太太的意思是,不妨在林州也买了一个宅子,自己住自己的宅子,多方便,想怎么改动就怎么改动,她的嫁妆的出产,也够买一个宅子的。
且还有蓉姐儿,现在离得近了,有自己的宅子,她也方便住进来。
如果住在知府衙门的后宅里,来个什么人,别人恐怕也知道了,这就叫一个不方便。
田大人听了田太太的说法,也同意了。田大人和田太太除了蓉姐儿这个大女儿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楚楚差不多大,二儿子倒是和瑾哥儿差不多大。
他们要过来,瑾哥儿就有伴了,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还一起玩过。
“你田蒙哥哥和田荀哥哥也过来了。”李梨花对瑾哥儿说道。
瑾哥儿眼睛笑成了月牙,“娘,荀哥儿他们真的要来吗?”
“是啊,要不了多少时间就来了,以后你们说不得就要一起读书了。”
当然,田蒙年纪大了,自然是分开的,可是田荀比瑾哥儿大不了一两岁,正是可以玩到一起的年纪,到时候两个人可以一起到先生那里读书。
现在瑾哥儿千字文已经认全了,能有个小伙伴一起读书,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蔡知府一家子走的也很快,因为是年前就开始收拾了,所以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等着公函下来,就动身出发,反正接手的是赵水生,彼此都熟悉,交接根本不是问题。
蔡大人以前都有意把手里的差事交给了赵水生,所以一下子放轻松。
两个人是互惠互利的,赵水生在京城认识的人多,蔡大人还是第一次留在京城当官,许多方面都要问问赵水生,而赵水生当这个知府,也少不了蔡大人的推荐。
蔡夫人更是在临走的时候,跟李梨花依依不舍的,不得不说,要是她家有年龄相差不大的孙子或者儿子,她肯定就想跟赵家结亲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逢
赵水生从正五品的同知,升任为正四品的知府,有多少人这一辈子,都难得从五品升为四品的?赵水生这样的,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也没有人酸溜溜的,毕竟赵水生的能力,这林州知府衙门的人都知道呢。
田家的宅子也买了下来,离李梨花家里不远,田家是书香门第,可不是说人家就没有钱了。几代下来,田产和铺子什么的,都不少,加上娶得媳妇,都是大户人家的媳妇,带来的嫁妆也不少,对田太太来说,买个宅子根本不在话下。
田太太一家子是在二月底的时候,坐船到了林州的。因为才到,家里肯定又忙又乱的,李梨花就没有去打扰,她也知道田家带来的人肯定够用,所以也没有还送人过去之类的。
等田太太忙完了,带着她家的两个小子过来拜访的时候。李梨花看到田太太仿佛富态了一些,看来这日子过的真是不错。
“赵夫人安好!”现在李梨花可以被人成为夫人了,而不是被叫成田太太,因为自家夫君成了四品的知府,她现在也是四品的诰命,可以称为夫人了。
李梨花笑着说道:“赶紧坐吧,跟我还这么客气?以后在外面,你这样叫,到了自己家里,还是跟以前一样。”
以前田太太叫李梨花为赵家妹子,李梨花称呼她为田家姐姐。
这是按照年龄上算的。不在乎品级大小。
田太太也不矫情,这样说,就说定了。
“蓉姐儿给我来信,说赵家婶婶很关心和照顾她,我这当娘的谢谢你这个妹子了!”
“都是有女儿的人,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只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蓉姐儿从林州离开的时候,李梨花送了蓉姐儿很多东西,让她带回婆家,加上赵水生还指点了蓉姐儿的女婿,回去婆家后,蓉姐儿被婆家的人很是看重,毕竟多一门关系,就是多一个出路,蓉姐儿的婆家周家也不傻,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儿女经,李梨花主要说的是林州这边一些女眷的情况,以后要在林州交际应酬的,免得田太太还有自己去摸索。
“我想着,等过几天,我家老爷正式上任了,到时候请大家去我家里吃一顿饭,你看如何?”
李梨花说道:“那感情好,反正我是一定要到场的。”
知府夫人能到场,绝对是给了面子,田太太这就放心了一大半。
说实话,这还是她家相公第一次在外面当官,她要应酬起来,也不容易。尤其是和这些陌生的家眷应酬起来。和在京城里当个小官不一样,这次丈夫是当林州的二把手的,她这个当家太太得要让大家知道,自家是个什么样子的。
“要是需要,可以从我这里弄些人手过去帮忙。”李梨花说道。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田太太也正有此意,两个人敲定了这个事儿,就说起了别的事情来。
田太太道:“户部尚书夫人李夫人瘫痪了。”
田太太爆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李夫人,还是先前逼着要给他们家送女人的那位李夫人,她大儿媳妇是太后的娘家侄女儿。
当初那位李夫人中气十足,现在才一年不到,怎么就瘫痪在床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梨花问道,倒是不质疑幸灾乐祸,她也没有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中的习惯。只是觉得这位李夫人这么快就瘫痪了,有些不对劲儿,反正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生病了才这样的。
田太太说道:“其实这事儿,在京城贵族圈子里也不算什么秘密。”
也就是这户部尚书李大人,临老还入花丛,竟然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妾怀孕了。这个消息一出来,李夫人就不干了,李尚书平时也有很多小妾,可是从他四十岁后,就已经没有庶出子女出生了,年级一大把了,生的越多,家产分的越散。不生就不生了,这也是李夫人允许李尚书身边多几个妾室的原因之一。
谁知道到了现在,李尚书竟然整出个这种事儿来,而且李尚书还非常高兴,一定要让这个老来子平安的生下来。
李夫人如何肯干,在后宅里,她是老大,于是就以立规矩为由,折腾起那个怀孕的妾室。
没想到这位妾室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白天的时候,立规矩受苦了,等晚上李尚书来看望她,只眼泪一流,就有身边的丫鬟告状了。
李尚书一听,这还得了,于是就和李夫人吵了起来,还不让李夫人给这个妾室立规矩了。
李夫人见丈夫为了一个小妾就跟自己吵架,哪里受的住?偏偏这个时候,李大奶奶过来问事儿,李夫人就把这怨气发到李大奶奶的身上,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的不如意,丈夫丈夫,是个风流鬼,弄得她现在这个年纪了,还被小妾气得不行,所以见李大奶奶笑着问她家里的事情安排的时候,李夫人就觉得李大奶奶是讽刺讥笑她。所以这一生气,就把自己身边的两个丫鬟,要赏给自己的大儿子去当妾室,有种我过的不好,我受了小妾的气,你这当儿媳妇的也得跟我一样受小妾的气,不然这心里就不平衡了。
李大奶奶也没有说二话,把那两个丫鬟给带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不过很快就收拾了东西,回了娘家,人家竟然不回来了。
这之后,太后就把李夫人叫了过来,不知道说了什么,李夫人回去后,就把那送到大儿子房里的两个丫鬟给要了回去。
然后呢,那个怀孕的小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流产了,李尚书怒气冲天,跑到正房把李夫人当着众人的面给责骂了一顿,还要禁李夫人的足,于是这位李夫人觉得颜面全失,气得一下子中风了,而且还瘫痪在了床上。
“要我说,那个李家的小妾小产,不一定是李夫人下的手脚,李家那么多小妾,谁都可以动手。
还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好,不纳妾,家里清清静静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都说是一个父亲,可是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哦,就是不一样,想着亲的跟同胞一样,那怎么可能?这件事后,李尚书就致仕了,如今的户部尚书也不是他了。”
恐怕皇上觉得他私德有问题,所以直接把他的官给撤了吧,以前碍于太后的面子,没有动他,现在这李夫人把李大奶奶给得罪了,也没有必要给李大人颜面了。
李夫人就是属于那种,越是权势大,越是喜欢仗势欺人的人。
李大奶奶还是皇上的表妹呢,欺负皇上的表妹,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你说的对,我宁可让别人叫我母老虎,也不想家里乱成一团糟。等我当了老太太,我也给我们赵家立个家训,凡事赵家子弟,不得纳妾。”
所以说,这才起来的未来的书香门第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不好,不纳妾,就被人说成是惧内,而像田家这样几代都是书香门第的,人家不纳妾,那就是妥妥当当的家规,也没有人说田家的女子善妒。
田太太也挺同情李梨花的,她嫁到了田家,凭着祖宗的规矩,不让丈夫纳妾,也没有人说她什么,毕竟,那是祖宗的家训,谁要是不听,那就是不孝。
而赵家妹子这边呢,就说她是个妒妇。
田太太安慰她说道:“没事儿,等过个几十年,你儿媳妇和你孙媳妇,重孙子媳妇,都要感谢你呢。”
赵水生这边也知道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换了人了,只是回家听李梨花说,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个隐情,果然女人和男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赵水生觉得,这位前户部尚书之所以会被撤下来,是因为他能力不足,当初不过是让他在户部站着位置,现在不需要他了,自然就该他退下来了。
至于说的,皇上为了自己的表妹出气,所以才撤了人家的职,那纯粹是女人的心思了,皇上那么多的表妹,怎么可能就因为这点儿亲戚情分,就随便让一个一品大员下台?
那不是成了昏庸吗?
“我可没有这样说过,只是觉得这事儿,太后有一定的影响。”自然不可能是真的为了李大奶奶出气才那样,只是因为有了太后,就可以找个现成的理由,而且人家让李尚书致仕了,不过李大爷却升了官,也是变相的补偿了李大奶奶。
从此后,在官场上的就是李大奶奶的丈夫而不是李夫人的丈夫了。
这李大奶奶也是个能人啊。
有时候后宫对前朝的影响极大,皇上都要被人说孝道,太后还在,这孝道哪怕是做到面子上,也得继续做下去。
后宫对前朝的影响太大了,这皇上的位置也就坐不安稳了。
赵水生对李梨花说道:“今天看了田家的两个小子,都不错。”他倒是想多看看,然后等到了时候,如果合适,给女儿说一个女婿也不错,毕竟田家的家风真的很好,女儿嫁过去,也不用受罪。
李梨花好笑的说道:“你以为是青菜萝卜,人家就任由你挑选?”还说两个,那荀哥儿比楚楚还小着呢,田蒙倒是还可以,年纪大一点,懂得照顾人。
“我家的女儿,可不是就是任意挑选别人的?”再过个几年,他的官位再升一升,挑女婿,真是不费劲儿。
而同样的,田太太也有了这个打算,一年没有见面,楚楚那丫头好像忽然就长大了一样,懂事又大方。听说还能帮着管家,她家的大儿媳妇可不就是需要这样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家之好
“孩子们都还小呢,你现在就操心?”田大人好笑的说道。
都还没有过十岁了,这个时候,说亲事,也实在是太早。
“有这个打算不行吗?好姑娘都想着要娶回家,不早一点,被人先下手了,我们可就后悔了,我看楚楚和咱们蒙哥儿也算是从小就认识的,彼此性情也都知道,以后能成为一家人,也少了很多摩擦。再说我这个人也不是什么恶毒的性子,和楚楚的娘关系也好,蓉姐儿嫁人了,身边就两个小子,我把楚楚当成闺女一样对待,让她在婆家就和娘家一样自在。”
赵家是疼爱女儿的人家,也不会用女儿来攀附权贵,田太太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还是很能实现的。
她家蒙哥儿读书也好,赵大人未尝看不上自己的儿子。
田大人说道:“赵大人现在是知府,我只是个同知,都是低门娶媳,高门嫁女,我们现在哪里够资格娶赵大人的女儿,赵大人这样的,过个五六年说不定能成三品的大员,而我呢,只是中规中矩,五六年过后,我能成为四品都已经不错了。两家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我们还娶得起赵大人家的女儿吗?”
五六年,两家的孩子都还没有到可以成家的年纪,好人家也不只是他们田家一家。
田太太有些沮丧,可是也有些不甘心,凡事不问问,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不说别的,就有一条,别人都比不上吧,他们家和赵家是相熟的,两家也比别人家更了解。
反正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呢,他们都同在林州,说破了,到时候不成,反而尴尬,而要是说成了,两家的孩子相处就不自在了。
之后,田太太办了酒席,请了林州的大小官员,还有当地望族,因为有李梨花这个知府夫人在中间周旋,所以这次酒席办的很不错,田太太很快也就打入了林州官僚的家眷圈子。
这次连家就不是连太太过来了。
李梨花看到连大奶奶一扫以前的低声下气,微笑着和人谈话,就觉得,这世事无常啊,谁能知道,几个月前,这位连大奶奶还被连太太训的跟个下人一样呢。
连大奶奶还来到了李梨花这边,诚恳的请知府夫人和同知太太去她们家,参加他们家小姑子的婚礼。
连宝珠也是快要嫁人了,不过李梨花不打算去给这位连姑娘面子,当初还肖想自己的丈夫,现在她给她个面子个鬼,这种事情上不记仇,那她就是个傻瓜了。
“那天让我家侄儿媳妇过去,我就不过去了。”连理由都不用找。
连大奶奶叹道:“还以为能请赵夫人过去,看来我家小妹是没有这个福气了。”
连大奶奶绝对不是真的为连宝珠着想,因为在连家,连宝珠也是享受着她娘家带来的东西,却使劲儿的折磨她这个当嫂子的。
要说连宝珠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谁最高兴,恐怕就是连大奶奶和连二奶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