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帮你生孩子,可是总能亲手给你喂一碗鸡汤吧,”司马十七郎胡乱在身上擦了擦,披上一件外袍抱着卢八娘回卧室,在她的耳边问:“那时你一定非常想我,是不是?不许否认!”
“是想了,而且还很想。”卢八娘喃喃地回答:“淮北形势越来越好,你的属地也越来越多,你也逐渐属于更多的人,能分给我和孩子的时间更少了。”
在这种时候,司马十七郎不再是书信中那个正人君子的样子了,书信有可能被别人看到,但闺中的密语却不可能传出去,于是他甜言蜜语地哄着卢八娘,“我心里最重要的就是你和两个儿子,每天睡前我都在想你们在做什么呢?睡没睡?儿子闹了你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就想,要是能抱着你该有多好!”
卢八娘知道这话肯定有水分,司马十七郎在军中忙起来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能天天想着自己和儿子呢,但她还是愿意听,而且相信司马十七郎若是有时间有精力时也真会想到自己和儿子的,这已经很难得了。
第七十九章 完善政权任能酬功得青州欢天喜地〔一〕
淮北王回到大营,要做的事情多得不能再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论功行赏,用道德理论统一淮北军的思想是必须的,可是物资上的奖励也同样不能少,尤其对军功卓著的淮北军将士们,皇上已经寒了一次他们的心,淮北王绝不会再如此了。
司马十七郎顾不上休息就在第二天与卢八娘商谈这一问题。淮北王的相国名义上是朱相国,但其实就是淮北王妃,而且现在这个名义上的相国还在京城里到处参加宴饮,为淮北王做宣传工作呢。
对于淮北军第一次大规模的论功行赏,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都极为重视,也极为谨慎。
“平生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古人为西汉飞将军李广鸣不平的诗句,反映的是这时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即认为有功便应加官晋爵。但是每逢兵凶战乱时期,如果滥加升委,最终导致军功奖励贬值、官职不够或高官权重威胁中央等各种不利情况。
其实如何奖励军功,中国历史上就有着非常成功的范本,先秦时就曾官爵并立,爵位体现地位级别、食禄等待遇,官位则可理政统军,而唐时熟读史书并深知时政的李泌更是明确提出,“官以任能,爵以酬功。”
“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当卢八娘轻轻说出这八个字时,司马十七郎的眼光骤然停住了,盯她的脸上,“王妃,你用了多少心思才替我想到这样的方法!”
卢八娘确实想过,但却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她的经验要比司马十七郎丰富得多,上千年的历史积累都是财富啊。但是她却笑着说:“王爷在前方打仗,朝中又如此不堪,我自然要为王爷分忧啊!”
司马十七郎在卢八娘的脸上轻轻地吻着,心情也如他的吻一般变得又温和又愉悦。攻城掠地有多劳心劳力自不必说,安抚手下,结交友军也不轻松,至于对付朝廷,承担齐王府的责任,每一样都似一座座大山压在他身上,把他压得都快喘不上气来。
可他有王妃呢,王妃帮他一起扛起一件件烦难事,他在前方打仗,王妃在后方守营,她还想到把朱御史送到京中,让京中的士民百姓都知道淮北的胜利,现在她又默默地帮自己理清了应该如何封赏。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有了框架结构,卢八娘拿她准备好的细则做了一个示范。以最普通的士兵论,斩首十级便是第一层军功,便在正常的军饷外享受淮北王每年十石粮食的津贴,直至身故,而且如果本人身故后遗有父母妻子,及不满十六岁的子女,此津贴一直发到父母妻子故去或子女成人。
之所以用粮食做津贴,却是为了保护军士们,在这里粮食才是硬通货,远比钱币的可靠性强,其实朝廷也是用粮食当成俸禄的,甚至俸禄粮食的数量还成为官职的代名词了,比如司马家的先祖在汉末时就是两千石的高官。
至于成立有信用的金融体系,那还要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呢。
按卢八娘的设定,斩首二十级则为第二层军功,津贴提到每年二十石粮食,一直至斩首百级,就是百石。过了百级后,就可以赐爵,从最低的三等子爵起,一直到最高的一等公,共十二级,每级都有不同的俸禄,特别高的功劳还可以荫封,但荫封所得的爵位是要逐渐降级的,除非子孙再有新的功劳。
军官在以军功升官的同时,也享受各层军功和封爵的津贴,当然他们的军功计算方法要更复杂一些,最后就是文官的,也要有相应的体系。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要尽量想得全面些,卢八娘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提出最基础的规划后就建议司马十七郎交给大家共同讨论。
除了封爵,还有抚恤。此番淮北军万人出征,死亡上千人,伤二千余人,留有残疾者近千,另外军中杂役亦有伤亡。这些也都交由文武官员们商讨,按等级比照军功给予津贴。
司马十七郎吩咐了人主持讨论,自己却在王府内与王妃商量,“仅死亡抚恤就要拿出上万石粮食,再有每月的各种津贴,你又让我免了新占区今年的赋税,能支持下来吗?”
卢八娘早就成竹在胸,“这些我自然早有准备。”确定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就是确定总支出数额,这些岂能没有预算?
司马十七郎看她淡淡地笑着,端庄睿智,不由得说:“真想一直让你帮我打理后营的事务,要么我们还是先不设王庭,以原来淮北军的模式继续几年?”
淮北王现在有了一州半的土地,民众数十万,自然应该早设王庭,建立正规的文武班子,这也是与奖赏军功同等重要的大事,也是淮北军中很多人都翘首盼望的机会,卢八娘自然不会阻挡!
男权社会就是如此,卢八娘早有深刻的认识,历朝历代建国之初差不多都有能力出众的女人走到前台,因为这时候需要她们的才智,但功成名就后,女人们便慢慢消沉下去了,几代之后就完全成了后宫中的装饰,直到下一个机会到来。
时代的思想习俗决定了,不管是哪一下出来反对,都会死得很惨,卢八娘是个理智的人,她不会与潮流为敌,这也是她从没有自己独立争得权利的原因,那样实在太难,成功的可能性又太小。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王爷,你看我原来要了盐城做汤沐邑,冬小麦一收下来,比那两个县产量都高很多,大家见了成效,现在无论播种还是秋收,另外两县全都比着盐城做的,又一样学着整修河渠,开设工厂、农场和牧场,所以这次北征才能拿出这么多钱粮。不如……”
“你说得对,”司马十七郎立刻下了决心,“我将青州都交给你,这样便没有后顾之忧了。至于将来徐州、雍州之地,自然也会向青州学习如何治理才能如此富裕。只是王妃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卢八娘从不怕辛苦,只怕没有收获。现在的她完被喜悦淹没了,原本说好一个郡,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州,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很富庶的青州!就完全归她所有了!
但略冷静一下,卢八娘还是回归了理智,“王爷,这样能行吗?他们能同意吗?”司马十七郎就快有了文武大臣了,他们就是指这些大臣,将淮北王手过半的土地划给王妃做汤沐邑,怎么看也通不过呀!
“虽然都给你,但是只能分出一个郡做汤沐邑,其余的你还是要像盐城那样交些钱粮马匹等,充做军资。”司马十七郎说:“谁说不行,我就让他拿出这么多钱来!”
司马十七郎这样说了,肯定是有把握的,他现在对于淮北军有着绝对的权威,卢八娘想了想,果断地说:“王爷,淮北军的军饷、军功津贴和抚恤都由青州负担了!”
司马十七郎爱怜地摸了摸卢八娘的头发,“王妃先勉力支持两三年,待我将徐州和雍州全部收回,便可以减轻青州的负担了。”
“只要我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什么难处都会渡过的。”卢八娘靠在司马十七郎的身上,感受着他的爱抚,心想没有比他们再团结的合作伙伴了吧,利益完全一致,又能相互信任,毫不猜疑,这种组合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三言两语划分了地盘后,淮北王夫妻又开始琢磨郡县的设置和官员的设立调整。
“刺史之位我们不必考虑,听说皇上已经选派了人员,不日就会到淮北来。”司马十七郎面对着地图说:“但郡守和县令都要用我们自己的人,而且只听命于我们。”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只在卢八娘面前直接说,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淮北王再是受先皇遗诏出京,但也是皇上的臣子。不过他能这样说,也真是被皇上的无耻气得不轻。
淮北军的军功没了,自己的亲王爵也降成了郡王,皇上竟然还要派青州刺史和徐州刺史来。要不是大家为这两个州的刺史之位争个不休,人早就到了。其实以前北伐时先皇确实也向淮北派过刺史,但是那是因为主持北伐的只是普通将领,可现在自己明明是淮北王,淮北是自己的封地,哪里有再派刺史的道理!
卢八娘点头赞成,她比司马十七郎看起来理智些,毕竟她见过的无耻行径要比司马十七郎多很多,“这个是自然,你也不必气,刺史只管来他的,保管让他只能空坐府中,干涉不了淮北的军政要事。”然后便问:“青州是依古制划为六郡还是重新划为七郡呢?”
司马十七郎见王妃一点也不把朝廷派刺史的事放在心上,也素来晓得她身为先朝嫡出大长公主的外孙女身份向来看不大起现在的皇室,与有荣焉的感觉让他的火气也降下去了,伏在她身边仔细看了看地图,想想说:“此番行军我才知道这地图谬误不少,完全依古时并不可靠,我看还是划成七郡好些。”
“那好,等淮北安稳了,我定让人重新制了准备的地图。”卢八娘抬头向司马十七郎笑了一下,然后又埋头看各县的情况。
第七十九章 完善政权任能酬功得青州欢天喜地〔二〕
到了晚上,捷儿睡醒了不停伊伊呀呀地叫,卢八娘却没有心思哄他玩儿,喂了奶便把他放在铺了地图的案几旁,一只手拿着个拨浪鼓漫不经心地逗他,眼睛却还在地图上。
司马十七郎看不下去了,接过拨浪鼓,把捷儿抱在怀里,又叫旭儿到身边来,“你们母妃是被几十亿钱的军费愁坏了,我们不要打扰她了。”
更过份的是卢八娘怎么也不睡,她的失眠早好了,但现在却不是失眠,而是兴奋得躺不下。
青州——占据黄河和淮河间的青州,虽然土地面积并不太大,但这里有着漫长的海岸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良田,真是得天独厚的理想家园!
青州的好处简直数也数不清,首先是安全,这里南北两面环河,东面临海,西边有司马十七郎,外敌很难进犯,完全可以放下心来搞建设;其次是农业发达,虽然近百年来屡遭破坏荒废,但这里依然有着中国最古老最发达和最先进的灌溉系统,先前卢八娘的大规模农场种植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次交通便利,这里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中心,北部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南边是吴郡,借助河运海运,四通八达;还有淮北军最初北渡就把大营扎在这里,也遗留下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是想了,而且还很想。”卢八娘喃喃地回答:“淮北形势越来越好,你的属地也越来越多,你也逐渐属于更多的人,能分给我和孩子的时间更少了。”
在这种时候,司马十七郎不再是书信中那个正人君子的样子了,书信有可能被别人看到,但闺中的密语却不可能传出去,于是他甜言蜜语地哄着卢八娘,“我心里最重要的就是你和两个儿子,每天睡前我都在想你们在做什么呢?睡没睡?儿子闹了你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就想,要是能抱着你该有多好!”
卢八娘知道这话肯定有水分,司马十七郎在军中忙起来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能天天想着自己和儿子呢,但她还是愿意听,而且相信司马十七郎若是有时间有精力时也真会想到自己和儿子的,这已经很难得了。
第七十九章 完善政权任能酬功得青州欢天喜地〔一〕
淮北王回到大营,要做的事情多得不能再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论功行赏,用道德理论统一淮北军的思想是必须的,可是物资上的奖励也同样不能少,尤其对军功卓著的淮北军将士们,皇上已经寒了一次他们的心,淮北王绝不会再如此了。
司马十七郎顾不上休息就在第二天与卢八娘商谈这一问题。淮北王的相国名义上是朱相国,但其实就是淮北王妃,而且现在这个名义上的相国还在京城里到处参加宴饮,为淮北王做宣传工作呢。
对于淮北军第一次大规模的论功行赏,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都极为重视,也极为谨慎。
“平生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古人为西汉飞将军李广鸣不平的诗句,反映的是这时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即认为有功便应加官晋爵。但是每逢兵凶战乱时期,如果滥加升委,最终导致军功奖励贬值、官职不够或高官权重威胁中央等各种不利情况。
其实如何奖励军功,中国历史上就有着非常成功的范本,先秦时就曾官爵并立,爵位体现地位级别、食禄等待遇,官位则可理政统军,而唐时熟读史书并深知时政的李泌更是明确提出,“官以任能,爵以酬功。”
“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当卢八娘轻轻说出这八个字时,司马十七郎的眼光骤然停住了,盯她的脸上,“王妃,你用了多少心思才替我想到这样的方法!”
卢八娘确实想过,但却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她的经验要比司马十七郎丰富得多,上千年的历史积累都是财富啊。但是她却笑着说:“王爷在前方打仗,朝中又如此不堪,我自然要为王爷分忧啊!”
司马十七郎在卢八娘的脸上轻轻地吻着,心情也如他的吻一般变得又温和又愉悦。攻城掠地有多劳心劳力自不必说,安抚手下,结交友军也不轻松,至于对付朝廷,承担齐王府的责任,每一样都似一座座大山压在他身上,把他压得都快喘不上气来。
可他有王妃呢,王妃帮他一起扛起一件件烦难事,他在前方打仗,王妃在后方守营,她还想到把朱御史送到京中,让京中的士民百姓都知道淮北的胜利,现在她又默默地帮自己理清了应该如何封赏。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有了框架结构,卢八娘拿她准备好的细则做了一个示范。以最普通的士兵论,斩首十级便是第一层军功,便在正常的军饷外享受淮北王每年十石粮食的津贴,直至身故,而且如果本人身故后遗有父母妻子,及不满十六岁的子女,此津贴一直发到父母妻子故去或子女成人。
之所以用粮食做津贴,却是为了保护军士们,在这里粮食才是硬通货,远比钱币的可靠性强,其实朝廷也是用粮食当成俸禄的,甚至俸禄粮食的数量还成为官职的代名词了,比如司马家的先祖在汉末时就是两千石的高官。
至于成立有信用的金融体系,那还要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呢。
按卢八娘的设定,斩首二十级则为第二层军功,津贴提到每年二十石粮食,一直至斩首百级,就是百石。过了百级后,就可以赐爵,从最低的三等子爵起,一直到最高的一等公,共十二级,每级都有不同的俸禄,特别高的功劳还可以荫封,但荫封所得的爵位是要逐渐降级的,除非子孙再有新的功劳。
军官在以军功升官的同时,也享受各层军功和封爵的津贴,当然他们的军功计算方法要更复杂一些,最后就是文官的,也要有相应的体系。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要尽量想得全面些,卢八娘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提出最基础的规划后就建议司马十七郎交给大家共同讨论。
除了封爵,还有抚恤。此番淮北军万人出征,死亡上千人,伤二千余人,留有残疾者近千,另外军中杂役亦有伤亡。这些也都交由文武官员们商讨,按等级比照军功给予津贴。
司马十七郎吩咐了人主持讨论,自己却在王府内与王妃商量,“仅死亡抚恤就要拿出上万石粮食,再有每月的各种津贴,你又让我免了新占区今年的赋税,能支持下来吗?”
卢八娘早就成竹在胸,“这些我自然早有准备。”确定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就是确定总支出数额,这些岂能没有预算?
司马十七郎看她淡淡地笑着,端庄睿智,不由得说:“真想一直让你帮我打理后营的事务,要么我们还是先不设王庭,以原来淮北军的模式继续几年?”
淮北王现在有了一州半的土地,民众数十万,自然应该早设王庭,建立正规的文武班子,这也是与奖赏军功同等重要的大事,也是淮北军中很多人都翘首盼望的机会,卢八娘自然不会阻挡!
男权社会就是如此,卢八娘早有深刻的认识,历朝历代建国之初差不多都有能力出众的女人走到前台,因为这时候需要她们的才智,但功成名就后,女人们便慢慢消沉下去了,几代之后就完全成了后宫中的装饰,直到下一个机会到来。
时代的思想习俗决定了,不管是哪一下出来反对,都会死得很惨,卢八娘是个理智的人,她不会与潮流为敌,这也是她从没有自己独立争得权利的原因,那样实在太难,成功的可能性又太小。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王爷,你看我原来要了盐城做汤沐邑,冬小麦一收下来,比那两个县产量都高很多,大家见了成效,现在无论播种还是秋收,另外两县全都比着盐城做的,又一样学着整修河渠,开设工厂、农场和牧场,所以这次北征才能拿出这么多钱粮。不如……”
“你说得对,”司马十七郎立刻下了决心,“我将青州都交给你,这样便没有后顾之忧了。至于将来徐州、雍州之地,自然也会向青州学习如何治理才能如此富裕。只是王妃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卢八娘从不怕辛苦,只怕没有收获。现在的她完被喜悦淹没了,原本说好一个郡,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州,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很富庶的青州!就完全归她所有了!
但略冷静一下,卢八娘还是回归了理智,“王爷,这样能行吗?他们能同意吗?”司马十七郎就快有了文武大臣了,他们就是指这些大臣,将淮北王手过半的土地划给王妃做汤沐邑,怎么看也通不过呀!
“虽然都给你,但是只能分出一个郡做汤沐邑,其余的你还是要像盐城那样交些钱粮马匹等,充做军资。”司马十七郎说:“谁说不行,我就让他拿出这么多钱来!”
司马十七郎这样说了,肯定是有把握的,他现在对于淮北军有着绝对的权威,卢八娘想了想,果断地说:“王爷,淮北军的军饷、军功津贴和抚恤都由青州负担了!”
司马十七郎爱怜地摸了摸卢八娘的头发,“王妃先勉力支持两三年,待我将徐州和雍州全部收回,便可以减轻青州的负担了。”
“只要我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什么难处都会渡过的。”卢八娘靠在司马十七郎的身上,感受着他的爱抚,心想没有比他们再团结的合作伙伴了吧,利益完全一致,又能相互信任,毫不猜疑,这种组合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三言两语划分了地盘后,淮北王夫妻又开始琢磨郡县的设置和官员的设立调整。
“刺史之位我们不必考虑,听说皇上已经选派了人员,不日就会到淮北来。”司马十七郎面对着地图说:“但郡守和县令都要用我们自己的人,而且只听命于我们。”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只在卢八娘面前直接说,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淮北王再是受先皇遗诏出京,但也是皇上的臣子。不过他能这样说,也真是被皇上的无耻气得不轻。
淮北军的军功没了,自己的亲王爵也降成了郡王,皇上竟然还要派青州刺史和徐州刺史来。要不是大家为这两个州的刺史之位争个不休,人早就到了。其实以前北伐时先皇确实也向淮北派过刺史,但是那是因为主持北伐的只是普通将领,可现在自己明明是淮北王,淮北是自己的封地,哪里有再派刺史的道理!
卢八娘点头赞成,她比司马十七郎看起来理智些,毕竟她见过的无耻行径要比司马十七郎多很多,“这个是自然,你也不必气,刺史只管来他的,保管让他只能空坐府中,干涉不了淮北的军政要事。”然后便问:“青州是依古制划为六郡还是重新划为七郡呢?”
司马十七郎见王妃一点也不把朝廷派刺史的事放在心上,也素来晓得她身为先朝嫡出大长公主的外孙女身份向来看不大起现在的皇室,与有荣焉的感觉让他的火气也降下去了,伏在她身边仔细看了看地图,想想说:“此番行军我才知道这地图谬误不少,完全依古时并不可靠,我看还是划成七郡好些。”
“那好,等淮北安稳了,我定让人重新制了准备的地图。”卢八娘抬头向司马十七郎笑了一下,然后又埋头看各县的情况。
第七十九章 完善政权任能酬功得青州欢天喜地〔二〕
到了晚上,捷儿睡醒了不停伊伊呀呀地叫,卢八娘却没有心思哄他玩儿,喂了奶便把他放在铺了地图的案几旁,一只手拿着个拨浪鼓漫不经心地逗他,眼睛却还在地图上。
司马十七郎看不下去了,接过拨浪鼓,把捷儿抱在怀里,又叫旭儿到身边来,“你们母妃是被几十亿钱的军费愁坏了,我们不要打扰她了。”
更过份的是卢八娘怎么也不睡,她的失眠早好了,但现在却不是失眠,而是兴奋得躺不下。
青州——占据黄河和淮河间的青州,虽然土地面积并不太大,但这里有着漫长的海岸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良田,真是得天独厚的理想家园!
青州的好处简直数也数不清,首先是安全,这里南北两面环河,东面临海,西边有司马十七郎,外敌很难进犯,完全可以放下心来搞建设;其次是农业发达,虽然近百年来屡遭破坏荒废,但这里依然有着中国最古老最发达和最先进的灌溉系统,先前卢八娘的大规模农场种植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次交通便利,这里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中心,北部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南边是吴郡,借助河运海运,四通八达;还有淮北军最初北渡就把大营扎在这里,也遗留下了较好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