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父皇圣谕。”
熙帝挥手让景王下去了,躺在龙榻上的他有一种茫然。
对于这个已经成长为大人的儿子,他很陌生,可他知道这是目前来看最正确的决定。
骆氏的江山只能姓骆,决不能姓萧。哪怕朝堂对立太子之子的呼声再大,熙帝也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本就准备在剩下的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如今景王哑疾已愈,又颇有才干,自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如今的熙帝龙体已经不能支撑他思考太多,很快他便累了,郑海全端了一碗汤药过来服侍他饮下,没一会儿熙帝便睡下了。
侧殿,周太医还是守在紫宸殿一步不出,从熙帝昏迷到熙帝真正卧病,他都在一旁尽心诊治着。一直僵化严重的脸,在听到景王入京后,终于有了波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在这一切中解脱了。
至于景王会不会留他一命,周太医并没有把握,毕竟他知道的太多太多。不过此时的他对自身的安危早已不在意,能活自是好,不能活,家人能活也不错。长久呆在这紫宸殿,周太医觉得能脱离这里,哪怕是死都会让他由衷的快乐。
这世界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都不能。
***
封景王骆璟为太子的圣旨很快便下了,整个朝堂一片安静。
如无意外,这景王便是下一任皇帝。圣旨已下,旁人自是没甚可争的。哪怕此时熙帝驾崩了,景王也是理所应当的即位人。
因熙帝病重,又急于确认未来大统的继承者,太子册封仪式办得极为匆忙。与景王被封为太子同时,景王妃萧氏也被册封为太子妃,择日便迁入东宫。
对于萧皇后和靖国公来说,目前的情况已无力挽回,册封太子的圣旨已下,暗里的小动作不是没有做过,但均是无用功。如今只能想着,哪怕未来的天子没有萧家的血脉,至少未来萧家还能出一位皇后来聊以慰藉。
萧氏的爹娘在萧家本就属于不受宠的旁枝,这下因为萧氏成了太子妃在靖国公府顿时炙手可热起来。
萧氏的爹娘也有些发晕,可这运道一事是不好说的,当年选了他们女儿嫁给景王为何,他们心里都清楚。一个不受宠的旁枝女儿嫁了一个同样不受宠爱的皇子,任谁也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这两人会成为太子与太子妃,日后的皇帝与皇后。
萧氏的娘自从景王入京后,还没有见过女儿呢。此次行罢册封仪式,太子与其女眷迁入东宫,萧氏的娘便递了牌子求见太子妃。
从景王被招入京之时,萧氏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果不其然,景王带了她一道入京。
萧氏曾在心中无数次狂笑,哪怕你再怎么不待见于我,能光明正大在你身侧的只能是我,而不是那个贱人!
一切都照她所想那般进行着,太子册封仪式之后,便是她太子妃的册封典礼。入住东宫之后,她理所当然是东宫的女主人。
京城不同于景州,太子也不能再如以往在景王府里那般管制着太子妃,萧夫人的求见很快递到太子妃面前,太子妃自然是准了。
第二日,萧夫人入了宫来,在东宫见到许久不见的女儿,顿时泪如雨下。
“我的女儿啊,你怎么瘦得如此厉害。”
萧氏枯瘦如柴的身子穿了一身太子妃冠服,不让人觉得威严,反而觉得她有种撑不起来的错觉。面容枯槁,皮肤泛黄,说话有气无力,让触目者惊心。
“咳咳……自从去了景州,身子骨便不好,总是病病好好的,这次来京城,行途劳顿,旧病便复发了。娘,女儿没事,养养便好了,你不用担忧。”
萧夫人哭了半响,小声问道:“太子殿下如今对你可好?”
好?什么是好呢?
她衣食住行皆是最上等,可能殿下的待遇都不如她。除了不与她亲近,除了因她犯错关了她两年,除了独宠那个人,除了府里‘规矩’严点儿,一切均好。
可萧氏明白,这都是表面的好,都是没经心的。甚至可能他只是下了一个命令,由下人来办置的。这种好,是很浮面的。这种好在外人来看光鲜无比,内里的苦涩只有她自己懂。
“殿下对女儿挺好的。”萧氏只能这么说。
自己生的女儿,怎么会不了解她的个性呢?
萧夫人哭着道:“你连娘都瞒,好与不好难道看不出来吗?是不是有什么话不好说?没事,你别怕,有皇后娘娘在有萧家在,不会让萧家的女儿吃亏的。”
萧氏强撑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把她与景王之间的事情慢慢和她娘说了出来。
萧夫人一边骂着女儿‘痴傻愚笨,伤了自己夫君的心’,一边说景王没有容人之量,女儿明明改了,为什么就不能让一步。
萧氏与自己的娘说了很多,包括自己干得一些糊涂事。直至语毕,萧夫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并不知道女儿和太子之间还有这样的纠葛,当年女儿和娘家姐姐的儿子定亲之前,被萧家族里决定成了五皇子妃。女儿不愿,她也知道,可这毕竟是靖国公府定下的事情,便只能从了。她想着小女儿家的心思,日子久便会淡了,却没想到因此发生了这么多事。
说五皇子没有容人之量,只是萧夫人一时气话。实际上,她心中后怕之余,已经明白以前的景王如今的太子算是极为仁厚的了。如果这事当初闹到陛下那里,哪怕女儿是萧家的女儿,估计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一步错,步步错,如今萧夫人也不知该如何谴责自己女儿了。
太子并没有对不起女儿,自己被册封为太子,女儿是太子妃,并没有被谁顶了位置。在景州的日常生活里,太子也并不曾亏待女儿,唯一一次大动干戈,还是女儿阻碍皇嗣之举。
这事如若不是景州发生,而是换到在京中如今这种情况,她的女儿一百次都不够死的。
“你真是糊涂啊!”
萧氏擦擦眼泪,露出一抹苦笑,“事情已经发生,再说其他也是无用,终归究底他还念着夫妻情分,没让那贱人顶了我的位置。”
说到这里,萧氏讥讽的笑了一下,“我应该庆幸他宠的是个下贱胚子,出身不够,若是换成乔氏,估计女儿的太子妃之位就得退位让贤了。”
太子女眷甚少,此次不光萧氏被封了太子妃,以往的乔侧妃如今是太子良娣,玉娇和玉容两人被封了太子良媛,还有一位太子良娣暂不在东宫,至于此时人在哪儿,没人知晓。
除了太子妃的册封是跟随册封太子的圣旨一并下来的,太子其他妾室的册封都是太子拟定。东宫人人都知有两位太子良娣,可至今只知有一位乔良娣,另外一名陶良娣却是无人见过。
“他倒是把她藏得紧,我就不信能藏一辈子!”
一直面色灰暗的萧氏,也只有提到小花脸上才会露出一丝狰狞。萧夫人从未见过女儿这样,吓得心砰砰直跳。
“你可别再做傻事了,如今这在京中,什么事都有人看着。”
“女儿自是知晓,我怎么可能让人抓住把柄呢,我行为出了差错不是给人挪位置吗?他巴不得我如此,我才不会如他们所愿。”
萧夫人擦擦眼泪,道:“你能明白这些也是好的,终归这不是正途,还是想着怎么把太子哄过来,生下皇孙才是最重要的。”
皇孙?
萧氏现在已经不敢往此处想了,那人的态度有多坚决,她是明白的,她才不会再去自取其辱。
想着那个至今未见人影的陶良娣,萧氏心中泛起些许疑虑。
不可能景王府的人都移到京城来了,那个人不跟过来,她究竟去哪儿了呢,为什么没出现?
萧夫人与女儿又说了会儿话,才离去。
送走萧夫人,萧氏沉思片刻,让身边服侍的宫人把乔良娣请来。
☆、第144章
????自那次想借用舅老爷一家刷存在感失败后,萧氏和乔氏便恢复了之前那种淡淡的状态,仿佛之前那般热络只是昙花一现。
来到东宫以后,萧氏倒是还想彰显下自己的地位身份,只可惜她的要求被太子驳回了。为什么驳回,萧氏心里有数,经历过请安事件的几个人心里头都有数。萧氏不敢闹大,怕把自己以往的老底子掀出来。
乔良娣到了之后,只干坐也不吃茶,面上不显实则眼含警惕。
如今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往她只是个不受宠的亲王侧妃,现如今成了太子的良娣,再过不久就会成皇帝的妃子。以她的位分来看,四妃是跑不掉的。萧氏这女人从来疯狂,乔良娣又觉得自身贵重,自是不敢冒这个险。
萧氏本想自然而然挑出那事,见乔氏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皱起柳眉。过了会儿,才缓和面色柔笑道:“本太子妃叫来良娣妹妹没有其他事情,就是想问下妹妹可有陶良娣的消息,这日子也不短了,怎么一直没看到陶良娣的人。”
乔良娣并不意外太子妃会如此说,能让她们两人联系上的除了那个人没有其他。
恨之入骨又如何?
关键别人有人护着!
一个在王府时不入品的夫人,到了东宫一跃成了和她一样的良娣,仅差太子妃一级。如若不是那人出身太低,想必连太子妃都要靠边站了。
最为可气的是,册封有了,在东宫的院子有了,人却是一直没有出现。东宫最靠近太子的住处给她留了一所院子,各式摆设与宫人齐备,就是里头没住人。而她明明人就在这里,太子宛如看不见似的,反倒安排的地方远一些。
可人不认输是不行的,乔良娣从来不想认输,只是俏媚眼总是抛给了瞎子看,日子久了那种欲、望也就淡了。
见太子妃的意思那么明显,乔良娣并没有接梯子。
“臣妾只是一名小小的良娣,这等事不知具体也是正常,不若太子妃去问问太子殿下?”
太子妃的脸色有些难看,知道乔良娣这是拿话在寒碜她。
她放下茶盏,撩了乔良娣一眼,口气淡淡的道:“殿下不可能不带她来京,那么就只有一个结论,定是藏起来了,为什么会藏起来呢?乔良娣不会忘记她这两年可是独宠着,就算是个不下蛋的母鸡,此时也应该有了。”
有什么?不言而喻。
乔良娣纤指紧握,不自觉捏断了染着丹寇的指甲。
明明心如止水,可听见这种消息,是个女人就不能甘心。
凭什么?!
这句话乔良娣曾在独守空房的时候问过无数次,结果是无题。
可乔良娣也不是个傻子,这太子妃最爱怂恿人在前面当炮筒子,以前是玉娇玉容,如今那两个不好使了,又轮到她。她要是听了她的唆使才是傻子,她就不信她会不急!
“太子妃此事应该拿与殿下谈论,毕竟殿下膝下空无一子,子嗣之事不意外会提上日程,臣妾只是一个小小的良娣,没有插言的资格。”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走了进来。
“禀报娘娘,陶良娣的车辇已至东宫门前,殿下亲自去迎了。”
“哟,说着人便到了。”乔良娣嘴里说着风凉话,斜了太子妃一眼。
听到太子亲自去迎,太子妃的脸色顿时不好了。她用帕子捂着嘴咳了两声,撇了那站着不走的太监一眼,“还有什么事?”
“与车辇一起来的,不光是陶良娣,还有两名幼童,奴才听见那两名幼童叫殿下父王……”
啪的一声脆响,太子妃手边的茶盏掉落在地,碎了个彻底。
乔良娣也正了颜色。
***
之前,宗人府那里接到了太子在景州时景王府宗谱。
按例,皇子分封出京,需另立宗谱,宗谱上凡有人员增减需报备宗人府记档录入玉牒。如今景王册封为太子,自然景王府宗谱作废,并入玉牒中帝系一脉。
与景王府宗谱一起而来的,还有景王府庶长子与庶长女报入玉牒。
按理,一般王府有子嗣出生,都是满月之后便会报备入档,周岁以后进行册封。嫡长子封世子,嫡次子及庶子均是郡王,女儿无论嫡庶均是郡主。
当然也有晚一些的,但像前景王现太子这样,子嗣已近三岁才报入玉牒的实属少有。
少有,并不是没有,襁褓孩童不易养活,父母谨慎些的也不是没有的。又是太子亲自使人送来,宗人府自不会多言。
由此,关于太子骆璟的子嗣才为人知晓。
当初提议景王骆璟为皇太子时,不是没有人提过景王子嗣之事。只是事从紧急,朝中众多大臣与熙帝一意决定立景王,不想节外生枝,便有意忽略了此项。
如今看来,景王怎么可能没有子嗣呢,毕竟年纪摆在那里,虽说只有一子一女是少了些,但有总比没有好。
与此同时,太子的另一名良娣陶氏也进入了人的眼底。
熙帝挥手让景王下去了,躺在龙榻上的他有一种茫然。
对于这个已经成长为大人的儿子,他很陌生,可他知道这是目前来看最正确的决定。
骆氏的江山只能姓骆,决不能姓萧。哪怕朝堂对立太子之子的呼声再大,熙帝也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本就准备在剩下的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如今景王哑疾已愈,又颇有才干,自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如今的熙帝龙体已经不能支撑他思考太多,很快他便累了,郑海全端了一碗汤药过来服侍他饮下,没一会儿熙帝便睡下了。
侧殿,周太医还是守在紫宸殿一步不出,从熙帝昏迷到熙帝真正卧病,他都在一旁尽心诊治着。一直僵化严重的脸,在听到景王入京后,终于有了波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在这一切中解脱了。
至于景王会不会留他一命,周太医并没有把握,毕竟他知道的太多太多。不过此时的他对自身的安危早已不在意,能活自是好,不能活,家人能活也不错。长久呆在这紫宸殿,周太医觉得能脱离这里,哪怕是死都会让他由衷的快乐。
这世界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都不能。
***
封景王骆璟为太子的圣旨很快便下了,整个朝堂一片安静。
如无意外,这景王便是下一任皇帝。圣旨已下,旁人自是没甚可争的。哪怕此时熙帝驾崩了,景王也是理所应当的即位人。
因熙帝病重,又急于确认未来大统的继承者,太子册封仪式办得极为匆忙。与景王被封为太子同时,景王妃萧氏也被册封为太子妃,择日便迁入东宫。
对于萧皇后和靖国公来说,目前的情况已无力挽回,册封太子的圣旨已下,暗里的小动作不是没有做过,但均是无用功。如今只能想着,哪怕未来的天子没有萧家的血脉,至少未来萧家还能出一位皇后来聊以慰藉。
萧氏的爹娘在萧家本就属于不受宠的旁枝,这下因为萧氏成了太子妃在靖国公府顿时炙手可热起来。
萧氏的爹娘也有些发晕,可这运道一事是不好说的,当年选了他们女儿嫁给景王为何,他们心里都清楚。一个不受宠的旁枝女儿嫁了一个同样不受宠爱的皇子,任谁也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这两人会成为太子与太子妃,日后的皇帝与皇后。
萧氏的娘自从景王入京后,还没有见过女儿呢。此次行罢册封仪式,太子与其女眷迁入东宫,萧氏的娘便递了牌子求见太子妃。
从景王被招入京之时,萧氏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果不其然,景王带了她一道入京。
萧氏曾在心中无数次狂笑,哪怕你再怎么不待见于我,能光明正大在你身侧的只能是我,而不是那个贱人!
一切都照她所想那般进行着,太子册封仪式之后,便是她太子妃的册封典礼。入住东宫之后,她理所当然是东宫的女主人。
京城不同于景州,太子也不能再如以往在景王府里那般管制着太子妃,萧夫人的求见很快递到太子妃面前,太子妃自然是准了。
第二日,萧夫人入了宫来,在东宫见到许久不见的女儿,顿时泪如雨下。
“我的女儿啊,你怎么瘦得如此厉害。”
萧氏枯瘦如柴的身子穿了一身太子妃冠服,不让人觉得威严,反而觉得她有种撑不起来的错觉。面容枯槁,皮肤泛黄,说话有气无力,让触目者惊心。
“咳咳……自从去了景州,身子骨便不好,总是病病好好的,这次来京城,行途劳顿,旧病便复发了。娘,女儿没事,养养便好了,你不用担忧。”
萧夫人哭了半响,小声问道:“太子殿下如今对你可好?”
好?什么是好呢?
她衣食住行皆是最上等,可能殿下的待遇都不如她。除了不与她亲近,除了因她犯错关了她两年,除了独宠那个人,除了府里‘规矩’严点儿,一切均好。
可萧氏明白,这都是表面的好,都是没经心的。甚至可能他只是下了一个命令,由下人来办置的。这种好,是很浮面的。这种好在外人来看光鲜无比,内里的苦涩只有她自己懂。
“殿下对女儿挺好的。”萧氏只能这么说。
自己生的女儿,怎么会不了解她的个性呢?
萧夫人哭着道:“你连娘都瞒,好与不好难道看不出来吗?是不是有什么话不好说?没事,你别怕,有皇后娘娘在有萧家在,不会让萧家的女儿吃亏的。”
萧氏强撑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把她与景王之间的事情慢慢和她娘说了出来。
萧夫人一边骂着女儿‘痴傻愚笨,伤了自己夫君的心’,一边说景王没有容人之量,女儿明明改了,为什么就不能让一步。
萧氏与自己的娘说了很多,包括自己干得一些糊涂事。直至语毕,萧夫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并不知道女儿和太子之间还有这样的纠葛,当年女儿和娘家姐姐的儿子定亲之前,被萧家族里决定成了五皇子妃。女儿不愿,她也知道,可这毕竟是靖国公府定下的事情,便只能从了。她想着小女儿家的心思,日子久便会淡了,却没想到因此发生了这么多事。
说五皇子没有容人之量,只是萧夫人一时气话。实际上,她心中后怕之余,已经明白以前的景王如今的太子算是极为仁厚的了。如果这事当初闹到陛下那里,哪怕女儿是萧家的女儿,估计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一步错,步步错,如今萧夫人也不知该如何谴责自己女儿了。
太子并没有对不起女儿,自己被册封为太子,女儿是太子妃,并没有被谁顶了位置。在景州的日常生活里,太子也并不曾亏待女儿,唯一一次大动干戈,还是女儿阻碍皇嗣之举。
这事如若不是景州发生,而是换到在京中如今这种情况,她的女儿一百次都不够死的。
“你真是糊涂啊!”
萧氏擦擦眼泪,露出一抹苦笑,“事情已经发生,再说其他也是无用,终归究底他还念着夫妻情分,没让那贱人顶了我的位置。”
说到这里,萧氏讥讽的笑了一下,“我应该庆幸他宠的是个下贱胚子,出身不够,若是换成乔氏,估计女儿的太子妃之位就得退位让贤了。”
太子女眷甚少,此次不光萧氏被封了太子妃,以往的乔侧妃如今是太子良娣,玉娇和玉容两人被封了太子良媛,还有一位太子良娣暂不在东宫,至于此时人在哪儿,没人知晓。
除了太子妃的册封是跟随册封太子的圣旨一并下来的,太子其他妾室的册封都是太子拟定。东宫人人都知有两位太子良娣,可至今只知有一位乔良娣,另外一名陶良娣却是无人见过。
“他倒是把她藏得紧,我就不信能藏一辈子!”
一直面色灰暗的萧氏,也只有提到小花脸上才会露出一丝狰狞。萧夫人从未见过女儿这样,吓得心砰砰直跳。
“你可别再做傻事了,如今这在京中,什么事都有人看着。”
“女儿自是知晓,我怎么可能让人抓住把柄呢,我行为出了差错不是给人挪位置吗?他巴不得我如此,我才不会如他们所愿。”
萧夫人擦擦眼泪,道:“你能明白这些也是好的,终归这不是正途,还是想着怎么把太子哄过来,生下皇孙才是最重要的。”
皇孙?
萧氏现在已经不敢往此处想了,那人的态度有多坚决,她是明白的,她才不会再去自取其辱。
想着那个至今未见人影的陶良娣,萧氏心中泛起些许疑虑。
不可能景王府的人都移到京城来了,那个人不跟过来,她究竟去哪儿了呢,为什么没出现?
萧夫人与女儿又说了会儿话,才离去。
送走萧夫人,萧氏沉思片刻,让身边服侍的宫人把乔良娣请来。
☆、第144章
????自那次想借用舅老爷一家刷存在感失败后,萧氏和乔氏便恢复了之前那种淡淡的状态,仿佛之前那般热络只是昙花一现。
来到东宫以后,萧氏倒是还想彰显下自己的地位身份,只可惜她的要求被太子驳回了。为什么驳回,萧氏心里有数,经历过请安事件的几个人心里头都有数。萧氏不敢闹大,怕把自己以往的老底子掀出来。
乔良娣到了之后,只干坐也不吃茶,面上不显实则眼含警惕。
如今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往她只是个不受宠的亲王侧妃,现如今成了太子的良娣,再过不久就会成皇帝的妃子。以她的位分来看,四妃是跑不掉的。萧氏这女人从来疯狂,乔良娣又觉得自身贵重,自是不敢冒这个险。
萧氏本想自然而然挑出那事,见乔氏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皱起柳眉。过了会儿,才缓和面色柔笑道:“本太子妃叫来良娣妹妹没有其他事情,就是想问下妹妹可有陶良娣的消息,这日子也不短了,怎么一直没看到陶良娣的人。”
乔良娣并不意外太子妃会如此说,能让她们两人联系上的除了那个人没有其他。
恨之入骨又如何?
关键别人有人护着!
一个在王府时不入品的夫人,到了东宫一跃成了和她一样的良娣,仅差太子妃一级。如若不是那人出身太低,想必连太子妃都要靠边站了。
最为可气的是,册封有了,在东宫的院子有了,人却是一直没有出现。东宫最靠近太子的住处给她留了一所院子,各式摆设与宫人齐备,就是里头没住人。而她明明人就在这里,太子宛如看不见似的,反倒安排的地方远一些。
可人不认输是不行的,乔良娣从来不想认输,只是俏媚眼总是抛给了瞎子看,日子久了那种欲、望也就淡了。
见太子妃的意思那么明显,乔良娣并没有接梯子。
“臣妾只是一名小小的良娣,这等事不知具体也是正常,不若太子妃去问问太子殿下?”
太子妃的脸色有些难看,知道乔良娣这是拿话在寒碜她。
她放下茶盏,撩了乔良娣一眼,口气淡淡的道:“殿下不可能不带她来京,那么就只有一个结论,定是藏起来了,为什么会藏起来呢?乔良娣不会忘记她这两年可是独宠着,就算是个不下蛋的母鸡,此时也应该有了。”
有什么?不言而喻。
乔良娣纤指紧握,不自觉捏断了染着丹寇的指甲。
明明心如止水,可听见这种消息,是个女人就不能甘心。
凭什么?!
这句话乔良娣曾在独守空房的时候问过无数次,结果是无题。
可乔良娣也不是个傻子,这太子妃最爱怂恿人在前面当炮筒子,以前是玉娇玉容,如今那两个不好使了,又轮到她。她要是听了她的唆使才是傻子,她就不信她会不急!
“太子妃此事应该拿与殿下谈论,毕竟殿下膝下空无一子,子嗣之事不意外会提上日程,臣妾只是一个小小的良娣,没有插言的资格。”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走了进来。
“禀报娘娘,陶良娣的车辇已至东宫门前,殿下亲自去迎了。”
“哟,说着人便到了。”乔良娣嘴里说着风凉话,斜了太子妃一眼。
听到太子亲自去迎,太子妃的脸色顿时不好了。她用帕子捂着嘴咳了两声,撇了那站着不走的太监一眼,“还有什么事?”
“与车辇一起来的,不光是陶良娣,还有两名幼童,奴才听见那两名幼童叫殿下父王……”
啪的一声脆响,太子妃手边的茶盏掉落在地,碎了个彻底。
乔良娣也正了颜色。
***
之前,宗人府那里接到了太子在景州时景王府宗谱。
按例,皇子分封出京,需另立宗谱,宗谱上凡有人员增减需报备宗人府记档录入玉牒。如今景王册封为太子,自然景王府宗谱作废,并入玉牒中帝系一脉。
与景王府宗谱一起而来的,还有景王府庶长子与庶长女报入玉牒。
按理,一般王府有子嗣出生,都是满月之后便会报备入档,周岁以后进行册封。嫡长子封世子,嫡次子及庶子均是郡王,女儿无论嫡庶均是郡主。
当然也有晚一些的,但像前景王现太子这样,子嗣已近三岁才报入玉牒的实属少有。
少有,并不是没有,襁褓孩童不易养活,父母谨慎些的也不是没有的。又是太子亲自使人送来,宗人府自不会多言。
由此,关于太子骆璟的子嗣才为人知晓。
当初提议景王骆璟为皇太子时,不是没有人提过景王子嗣之事。只是事从紧急,朝中众多大臣与熙帝一意决定立景王,不想节外生枝,便有意忽略了此项。
如今看来,景王怎么可能没有子嗣呢,毕竟年纪摆在那里,虽说只有一子一女是少了些,但有总比没有好。
与此同时,太子的另一名良娣陶氏也进入了人的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