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画捻起一块点心:“四哥出主意,让我们姐妹写副百寿图,我写大寿字,你们三个各写十个小字,剩余交给我。不拘字体只用心写就成。”知画很是痛恨她名中带个画字,偏偏画作不是特长,只书法还有些进益。
你都说了,那只有点头答应。
☆、第17章 家史
这日,大姑太太带儿女到大伯处做客,回府时只身一人,道韩世芳和韩世朝要在大伯家住几日,众人只觉得松了一口气。
还未消停半日,又言有客到,秦家二老太爷老狐狸亲弟弟秦效携长孙秦曙上京给老狐狸拜寿,白家表叔夫妇也同路而来。
这位秦家二老太爷颇有些故事,不对,应该是秦家老辈都是有故事的人。
老狐狸之祖辈世代居住在伏羲故里一名为秦家川的地方,上百户秦姓族人不知从何代起就居于之地。
老狐狸之祖父守着几亩薄田,倒有几分聪慧,入族学苦读一番,考了童生回来,在蛮荒之地也算是有些名气,娶妻生一双儿女,未拼得秀才功名得小病便一命呜呼。留下寡妻独自拉扯孩子,女儿长到十岁上也夭亡,儿子却是个争气的,年纪小小也考中童生。
彼时秦州城郊有一白姓大户守着田产二三百亩,家中四儿一女,女孩稀缺便养得格外娇弱。相来相去看中老狐狸之父读书好,说不准将来有大造化能挣份功名来。遂择了做东床,嫁女儿白氏到秦家,白家也算当地乡绅,白氏出嫁时带着一个丫头及几件首饰十亩田地一些银钱。后来此丫头嫁给秦家长工刘二,所生女儿便是刘姨奶奶这是后话。
白氏进门不足两年生下秦敏,曾祖父在不久后也考中秀才。奇葩的是,在曾祖父要上省城书院读书之际,白氏是个极贤惠之人深恐夫君衣食起居无人照看,把自家一远房表妹杏花用五百个钱聘来给夫君做小,让杏花陪伴夫君上省城,自己在家侍奉婆母,抚育幼子。知言第一次听闻都快被感动哭了有么有,老太太你这么圣母为毛。
后杏花又生一子名秦效,小秦敏五岁。曾祖爷屡次乡试不中,白氏后来又生一女不及半年夭亡,适逢刘二家的生了女儿名红儿,抱到自己身边当亲女养着。
那料世事多变,白氏尚未从丧女之痛中恢复,省城来信,夫君意外身亡。说起来是曾祖父闲得蛋疼,暑天到黄河边纳凉,一时兴起下河戏水,不料黄河太不通情理见这书生俊俏带走给自家女儿做乘龙快婿去也。
待白家大舅赶到省城,见妹未几位同窗凑资托人打捞出妹夫尸体并置了口薄棺,谢过众人后带着妹夫的尸首并杏花母子及妹夫的书僮回到故里。白氏一场痛哭后,大病不起。
杏花是个有心眼的人,本因家中贫困被兄长换了钱财,后又在省城呆了几年自认为见识过大场面,心头早就活动不想守寡。初回秦家川,对白氏侍奉汤药百般用心,骗得信任后乘白氏不防卷了家中细软银钱与书僮私奔,不忘带上自己亲生的儿子秦效,彼时秦效才五岁。
正是屋漏正逢下雨,一小户人家能有多少积蓄,况有八成是陪嫁。白氏更是连羞带愧,刘二家的早都提醒过她防着杏花,可总是未听得进去,差点也跟随夫君去了。还是白家四位舅舅上门宽慰妹妹,道外甥读书家中一应用钱之处自有他们来担,才缓回一口气,老狐狸很是发愤用功,十五六便中秀才更言称不得功名不成亲,众人皆称是个人物。
老狐狸一日从省城归来探视母亲,祖母早已去世,抽空去拜见舅舅,几个舅舅仁义,舅母虽有微词且频频甩脸但也是人也常情。在未考中秀才之前,几位堂叔伯都常常欺凌自己孤儿寡母,要不是有刘二一家四口帮衬,母亲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刚回到村口,扑出一乞儿抱腿便叫大哥,老狐狸起初认做是叫花子骗口饭吃,此地百姓不宜居,逢得年头不好出门讨生活之人许多。但细看此子真有几分像自个,并有七八分像去世的父亲。父亲去世时他已能记事,再盘问一番真是亲弟秦效。心里这个纠结,亲娘和舅家必不待见这位嫡亲兄弟,也不能把他推出门总是血亲。
若问秦效怎落得如此地步,要从杏花出逃之日说起。杏花与书僮带儿子向东逃去,书僮直言带她见大世面,上关中去,那知只走出几百里便被书僮卖给当地一大户做小,大户家有大老婆,杏花又带着个拖油瓶,那能得好眼色。整日在灶间做饭烧水,纵是晚间也只睡在灶旁草堆上,心中只是叫苦后悔,在秦家时衣食不忧,何曾受过这等待遇。秦效也在外院牛棚与两个长工起居,又主家的两个儿子都已上十岁,听人教唆怕小娘带的儿子分了家私去,时常刁难,秦效从小被当成苦力使唤。
不及几年杏花闭眼逃离苦海,平时她与儿子私下见面时,只给秦效叮咛一件事:你叫秦效,不姓王,你哥哥叫秦敏,家在秦州城外秦家川。
王家的长工年岁大了有点善心,一日晚间睡下偷偷对秦效耳语:“主家让你给东头陈家的傻女子做女婿,娃儿,听说你还有个当读书人的哥呢,想法子逃吧。”
秦效虽年岁小但也知陈家傻女,涎水流了老长,陈家婆娘膀大腰圆常手里抡个大棒,扯着破锣般嗓门骂街。半夜吓得直打哆嗦,次日借出外干活偷揣干粮先逃到林子里。
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只在幼时被父兄手把手教着认过几个字,几年光景下来就唯独记得秦字,凭秦家川这个地名回乡的路找得何等辛苦,被狗咬过,差点被狼吃掉,被人拐了去又偷跑出来,饿急了吃草根,辗转一年多才寻到秦家川。先打听一番,知哥哥不在家,亲娘又悔说对不起白氏,他
日日在庄外讨饭也不敢贸然登门,总是守了两三个月盼到了秦敏,一时抱住不撒手。
秦敏明知自身尚依赖舅家才有书读,心里七回八转想了数个对策才咬牙带秦效回家见母亲。那知白氏一见秦效外貌肖似亡夫,又闻听他这些年的境遇早就抱着痛哭不已,连呼:我的娃,你受了不少的苦。
老狐狸==|,白担了一片心。老娘你能靠谱点吗?
自此,秦效在家侍奉白氏,秦敏上书院读书。刘二一家和白家舅舅虽有微词,但经几番考究发觉秦效心底纯良,何况正主早都母子情深了,也就随他去。
后老狐狸中举进京上国子监读书被方尚书相中招了孙婿,院试时名列头甲,被先皇当殿点为探花;秦效白氏留在原籍,后秦效娶了一庄户人家女子为妻,生两子三女。白氏后来跟着长子到了燕京,但兄弟母子之间情谊未淡,反而随着年岁增长更加深厚。
*****
这也是秦敏为何严苛对待府中姨娘们的原因吧?有本事你别纳妾,既要快活,又不想生事,你倒是享齐人之福。知言坐在厅里边吐槽边打量着这位二叔公,观外貌要比兄长老上几岁,头发胡须也皆花白,因是白身只着深蓝布衣。兄弟俩携手叙旧,当然用家乡话。我能听懂,谁让咱上辈子老家也在秦州城附近,虽然经几百年变迁但总有一多半发音跟对上。
秦效突然笑道:“哥呀,你这屋里头有个娃儿能懂我说的话么。”用手指着知言。
知言张口讶然,你特么真是老狐狸亲弟,二狐狸有么有,这都看出来了。我的智商哟!
老狐狸有一丝得意,几个儿女守孝时皆在故里待过几年,但未曾出过几次门,身边服侍的都是京中带去的仆人,对家乡诸事只是面子情。只有这个孙女像是天生的秦家人,打小便对自个脾胃,招手让知言上前细问:“真能听懂二叔公说话。”
知言都被人看透了那敢再撒谎,轻点着头:“能听懂几句。”
老狐狸更是心情好,抱知言在膝对着弟弟说:“老二,你看这娃长得有几分像你。”
秦效点头道:“你家三娃最像咱爹,这娃是他的亲女子当然有几分像。”又拉过身后的秦曙让他拜见众人,只说:“出来让见见世面,回去就要娶媳妇。”
十七岁的秦曙长着秦家男儿家传的长眉星目,只面相中透着憨实,听脸起成亲脸刷地红了,他现在只考过了童生。不过他爹槐大爷也是过了童生便未在科举上浪费时日,便接了族长一职。秦效给长子取名为槐也是同愧,只为赎亲娘之罪。
又见过白家表叔夫妇,白家借老狐狸势起后,后辈皆读书。这位表叔是老狐狸大舅之长孙,已年近半百,秀才出身,从小吏做起,现在当地做着县令。前院的白家表哥是这位白家大老爷的第三子,其长子、次子也都是中得秀才后再未进学,做着小吏。一番寒暄过后,白家大老爷夫妇被安置到离秦府不远的一处三进小院落,早有两房下人过去听候。
秦效与兄长多年不见,自有私房话,故两人同宿外书房。秦曙与兄弟们挤做一处。秦效次子秦榆几年前考中举人,谋了缺外放,现做着知县之职不日也携妻儿到京,不过他在京中有处宅院,接了秦效及秦曙过去不提。
☆、第18章 父母
眼看就要到十月初九秦敏六十大寿的正日,三房四个小姑娘都聚在知画房里写百寿,已不知练了多少遍,知画仍是不满,今天更是直接发了火。知言明白其实她这是盼不到亲生父母心里憋屈,小姑娘也是可怜,轻声安慰知仪和知恬后,拉了两个姐妹上前哄哄知画,知画人前争强此时也是眼泪花花,默默地看着妹妹们半晌,终是收回眼泪,携妹妹同去写字。
三房的子女们望眼欲穿苦盼多日,五老爷带三房的几个侄儿天天到城门处接应,至晚依是原班人马回府,不论方太君做何想。五老爷这两日都有点躲着几位侄女。
总算在十月初四这日,盼到了三老爷一家。正荣堂中又是一场含泪相见,知画见到父亲母亲终落下泪泣不成声,三太太双手各拉着长子与长女泪水盈眶。三老爷坐在椅上打量着几个儿女,都长大许多,见子女目含企盼,有许感动,拍拍秦晖与秦旷,又拉着知仪和知恬问话。
知言在干嘛,当旁观者看三房一家认亲大会,旁边小毛孩是弟弟吗生得很可爱。再观站在三老爷身边的那个女孩是七姐知雅吧,长得像三太太常氏,不知好不好相处。
自是不知这一幕落到旁人眼里有另一番滋味,方太君观得孙女傻呆呆看着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会,不肯上前,心里一阵揪痛。她出声唤知言:“九丫头,还不赶紧到你父亲母亲跟前去,别是乐傻了吧!”
知言转头看了一眼方太君,哦,慢慢走到知恬旁边。叫父亲母亲心里稍有点障碍,不过没关系总是要开口的。三老爷和三太太分了几许注意力到知言身上,知言只是微微一笑,大家还很生疏。
三太太常氏在几个妯娌中相貌生得最好,这也是因为三老爷贪恋美色,方太君怕颜色生得差之人收不住儿子的心,又细细打探过性情,才做主聘来。观她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虽一路奔波稍有疲色,但不掩容貌艳丽,风姿芳华。
三太太微微有些尴尬,一时情急只顾着亲生的儿女,但愿婆母不要做它想。遂放开知画和秦昭,也与秦晖、秦旷、知言三姐妹一一说话,又引他们见过知雅和秦昌。
知雅年方七岁,一袭大红襦裙,五官随其母生得明艳出众,比起家中姐妹恐只输于知恬,神情更是自信张扬。这次回京,她便要留在秦府,知言心道:她这性情在府里怕是要受磨砺吃些苦头。
十二弟秦昌年方两岁,五官生得像父亲,也是一袭大红衣裳显得精灵可爱。说来巧,这个弟弟与老狐狸是同日生辰。
三老爷看着三房的九个子女,心下满足。儿子俊美,女儿娇憨,仕途又正得意,自得间抚须含笑,眼角微上挑,三十多岁的中年美大叔大施魅力。知言看着他,心道怪不得当年白氏对丈夫死心塌地,三老爷论相貌在兄弟中排第一,称得上俊美无俦。老狐狸一家太逆天了有么有。
知言突然悲催地发现,本尊相貌像足父亲,是标准的女生男相。听闻那位苦命的姨娘是位地道的江南女子,生得婉丽动人,她怎能如此不争气,早早撒手人寰不说,勉强生个女儿都相貌不如人。
三老爷及三太太又谢方太君素日之抚育辛苦,感恩涕泣。
方太君只言:“我只是尽本份,平日里亏得你嫂嫂和弟妹在一旁帮衬,还是多谢谢她们吧。”
不等三太太说话,大太太笑语:“老太太说笑了,我们妯娌几个只是出点微末小力,那有您劳心劳力。再者三弟和弟妹素日节礼不断,大丫头更是留了话,要我替她谢谢叔叔婶婶呢。”
一家子正在客套,说笑不断。打前头来了一婆子回话:“老大人刚回府,听闻三老爷到家唤他过去问话。”
三老爷起身告退,自去前院。
方太君便也对三太太说:“连日车马劳顿,你等也回房去吧。”
三太太这才带着众儿女回三房,大太太早命人打扫干净三房的房舍,铺上被褥,摆上陈设,一应皆是新。秦晖、秦旷及知言三人并未同去,三太太只带着四个亲生儿女自去回屋。
知言姐妹目送三太太离开,回到自己住的院落,不多时三太太使人送来了东西,知言略扫一眼:左不过是胭脂水粉、首饰珠花,又几套新衣按照江南新出的样式制成,再上好的文房四宝,奇巧顽意,茶叶等。
因前次送来的茶未喝完,奶娘与立冬一番商议后做主分了几样给各位姐妹送去。又特意挑出一份送到大姑太太所居院落,虽韩世芳未回秦府,但唯不能漏了她。
知言只是学练字画,并不理会奶娘在旁欲言又止,“奶娘,我有些饿了,想吃点心。”
奶娘忙不迭应下奔忙。给她找点事做,免得尽忧心知言不去讨好三老爷及三太太而絮叨。
老太太当初给孙儿孙女挑奶娘时只拣实心本份之人,奶娘是从庄子上选出来的,本姓方夫姓张,说张方氏有些拗口,众人皆道张妈妈。本是方家世仆,不及十五岁便嫁到张家,五年生仨,二子一女,生下女儿不足三月,逢老太太为知言挑奶娘,庄头的老婆看她老实本分遂荐了来。经过一番仔细考量,老太太在五六个人里头挑中她,便舍下儿女丈夫及半瞎婆婆到秦府做起奶娘。她自己亲生的女儿三岁多时贪玩掉到枯井里夭亡,奶娘闻讯悲恸难忍,常半夜偷偷痛哭。知言起来哄她,说要当她的女儿,她听言哭得更难过,第二天起便强打起精神,服侍知言更加用心。
让知言说什么好呢,说抱歉对不起,不用她服侍让她回家?府里奶娘们都领着双份月钱,每月三吊钱,这时代穷人一家四口全年开销大概不足两吊钱。奶娘的丈夫也是厚道人,用这些银钱帮衬两个妻弟盖新房娶上媳妇,家里也住上瓦房。知言也不能把自己多余的月钱给奶娘,让人发觉只会说是奶娘见姑娘小,诱哄姑娘,到时万一被撵到庄子上再难有立足之地。世家大族的小姐都如浮萍一般,处在最底层的奴婢更是*草根。
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想。只尽心尽力做个小孩就好!
******
晚饭后,方太君正喝茶消食,长女到各房走动去了,经久不回来,总要与嫂嫂弟妹们联络感情。有丫头回:三太太来了。忙命:快请进来。
三太太看着儿女睡下,便到婆母处叙话。进门便听方太君语:“也是劳累了,该早点歇下才是,日子还长不急于一时。况孩子们初到生地方,得有人照料才是。”
三太太笑道:“不妨事,昌儿早都睡下有奶娘和丫头们看着,他倒是个心大的也不择铺。雅儿也与她姐姐住到一起去了,正在兴头上,那还有功夫理会儿媳。”
方太君闻言也是笑了。
三太太对方太君说起路上情形:“原是老爷提前几日交待好衙门里的事,我们便上路,那知行到徐州被朱家人给绊住脱不开身。他家日日歌舞筵席,又道给老太爷备了寿礼,后来更是要一路护送我等上京。老爷那里敢应,挑不出格的收了几样,又按着同等的价值回了份礼。”
方太君问:“朱家,可是宫里朱贵妃的娘家?”
三太太点头道:“正是他家。朱家大老爷只道他家有个女儿年方十三,才艺出众要许给昭儿,就差强压着老爷写下庚贴。朱家大太太带女儿整日盘在儿媳身边,真个没见过这等人家。还是老爷推说家中儿女皆养在府里,老太爷早发过话一应儿孙婚事都由他做主才做罢。临了还是送了几个绝色女子给老太爷和家中各位老爷。”说着露出几分无奈与苦笑:“老爷在通州登舟时,命人偷偷寻来不打眼的船只,打发人带了这几个女子先回苏州。”
方太君听言神情凝重,又言:“三儿在任上如何。”
三太太只言:“老爷在衙门中事务儿媳也不知晓,只苏州乃富庶之地,儿媳也常与几家官太太并商家太太交际,倒不敢免俗。只是听外出走动的下人言,当地几个大姓家族常道老爷秉正严明,想来不会有错。”
方太君紧握常氏的手:“不怕他办不好差事,就怕捅个大娄子。家里头唯你最是稳当,才能帮他把好关。”
三太太忙道:“儿媳怎么敢当,都是老爷处事不变心中有章法。儿媳只是每日在家里头养花喂鱼,再看顾好两个儿女。只盼着别给老爷拖后腿才是。”
方太君点头道:“那也是你守得住,三儿我最清楚,素有些风流性子。受了委屈只管和我说,我只为你做主。”
三太太甚是感动:“老爷只是在家中几位爷当中显得出格了点,比起外头那些男人清正的不得了。旁人都道儿媳好命,公婆慈爱,夫君正派,儿女绕膝。”
方太君见她不似做伪,再者从别处听来的也大致相同。然还是叮嘱:“后宅里头有不安分的你只管处置,一切都有我。”
三太太点头应下,又拉几句家常才告退。
*****
此时大房中大太太却看着小姑有丝发愁,此次小姑上京带上长女,她已心中有几分明了,虽是自己亲生的但秦旭身份不同别人,婚事更是要慎之又慎。别说是自己,就怕是大老爷都做不了这个主。这几日观得外甥女的性情不甚理想。倒有几份放下心,家中老太爷必不会应下。
又秦旭私下里偷偷说,不想娶这位表妹,不喜看她目无下尘的样子,自己的妹妹们都不招她待见。小男子汉秦旭表示自家妹子都是燕京城中最好的女儿家,就算是上次被小九妹连累受了家法,但也是几个兄弟私德有亏,何况妹妹也是无心的。
大太太心里好笑,不经意间儿子已长大,也到了年少慕艾的时节,眼下情窦虽未开,不知将来谁家女孩能入了他心。儿子平日懂事,难得提要求,当是要应下。
秦梅却是有别的盘算,韩世芳眼高于顶说要挑世间最好的男儿,她旁敲侧击了几次,见女儿对家中同龄的表哥表弟不甚动心。又兼观父亲母亲不是十分中意世芳,也就打消这念头。当年大嫂刚进门不足两月,自己便出嫁,常年不走动,等父母都故去,家中大哥当家,素日知道嫂子是个最有本事之人,借在家中时日多与她亲近也好积点香火情。
司马氏与韩氏虽不合,但世家女儿和世家儿媳还是能有许多共同话题。一时也是言谈甚欢,又秦梅主动提起长女只道:“这孩子被家里老太太过于宠溺,只道要寻个可心意的夫君,别说世道本不允她这般行径,眼下可她心意之人尚在何处。”
大太太心道:合着两人都未对上眼,那敢情好。没这层顾忌才轻省些,若不然小姑亲自张了口,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可就难为死人。回应:“表姑娘是个世间难有的女儿,品貌出众,才情不凡,心气高也在情理之中。小姑不必忧心,姻缘红线月老早都定好。就拿你我来说,我幼时从未想过嫁到燕京来。”
秦梅莞尔:“嫂嫂说笑,可芳儿这般终是不妥。”
大太太宽慰她:“我姐姐昔年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称,曾语要择才学不输己之人做夫婿,后来相中王家长子,学贯古今,俊逸脱凡。他两人成婚后似神仙眷侣,让人好不艳羡。只可惜姐姐身子弱,前些年故去,姐夫因情伤神,立志不愿再娶,也是佳话。外甥女诗气腹华,还怕觅不得如意郎君。”
秦梅听言甚慰,又言及其它,至晚方散。
☆、第19章 繁花
十月初六日起,为秦敏贺寿的流水席便已开摆,亲朋好友、同窗故交、同年同僚等等皆分批接待。
你都说了,那只有点头答应。
☆、第17章 家史
这日,大姑太太带儿女到大伯处做客,回府时只身一人,道韩世芳和韩世朝要在大伯家住几日,众人只觉得松了一口气。
还未消停半日,又言有客到,秦家二老太爷老狐狸亲弟弟秦效携长孙秦曙上京给老狐狸拜寿,白家表叔夫妇也同路而来。
这位秦家二老太爷颇有些故事,不对,应该是秦家老辈都是有故事的人。
老狐狸之祖辈世代居住在伏羲故里一名为秦家川的地方,上百户秦姓族人不知从何代起就居于之地。
老狐狸之祖父守着几亩薄田,倒有几分聪慧,入族学苦读一番,考了童生回来,在蛮荒之地也算是有些名气,娶妻生一双儿女,未拼得秀才功名得小病便一命呜呼。留下寡妻独自拉扯孩子,女儿长到十岁上也夭亡,儿子却是个争气的,年纪小小也考中童生。
彼时秦州城郊有一白姓大户守着田产二三百亩,家中四儿一女,女孩稀缺便养得格外娇弱。相来相去看中老狐狸之父读书好,说不准将来有大造化能挣份功名来。遂择了做东床,嫁女儿白氏到秦家,白家也算当地乡绅,白氏出嫁时带着一个丫头及几件首饰十亩田地一些银钱。后来此丫头嫁给秦家长工刘二,所生女儿便是刘姨奶奶这是后话。
白氏进门不足两年生下秦敏,曾祖父在不久后也考中秀才。奇葩的是,在曾祖父要上省城书院读书之际,白氏是个极贤惠之人深恐夫君衣食起居无人照看,把自家一远房表妹杏花用五百个钱聘来给夫君做小,让杏花陪伴夫君上省城,自己在家侍奉婆母,抚育幼子。知言第一次听闻都快被感动哭了有么有,老太太你这么圣母为毛。
后杏花又生一子名秦效,小秦敏五岁。曾祖爷屡次乡试不中,白氏后来又生一女不及半年夭亡,适逢刘二家的生了女儿名红儿,抱到自己身边当亲女养着。
那料世事多变,白氏尚未从丧女之痛中恢复,省城来信,夫君意外身亡。说起来是曾祖父闲得蛋疼,暑天到黄河边纳凉,一时兴起下河戏水,不料黄河太不通情理见这书生俊俏带走给自家女儿做乘龙快婿去也。
待白家大舅赶到省城,见妹未几位同窗凑资托人打捞出妹夫尸体并置了口薄棺,谢过众人后带着妹夫的尸首并杏花母子及妹夫的书僮回到故里。白氏一场痛哭后,大病不起。
杏花是个有心眼的人,本因家中贫困被兄长换了钱财,后又在省城呆了几年自认为见识过大场面,心头早就活动不想守寡。初回秦家川,对白氏侍奉汤药百般用心,骗得信任后乘白氏不防卷了家中细软银钱与书僮私奔,不忘带上自己亲生的儿子秦效,彼时秦效才五岁。
正是屋漏正逢下雨,一小户人家能有多少积蓄,况有八成是陪嫁。白氏更是连羞带愧,刘二家的早都提醒过她防着杏花,可总是未听得进去,差点也跟随夫君去了。还是白家四位舅舅上门宽慰妹妹,道外甥读书家中一应用钱之处自有他们来担,才缓回一口气,老狐狸很是发愤用功,十五六便中秀才更言称不得功名不成亲,众人皆称是个人物。
老狐狸一日从省城归来探视母亲,祖母早已去世,抽空去拜见舅舅,几个舅舅仁义,舅母虽有微词且频频甩脸但也是人也常情。在未考中秀才之前,几位堂叔伯都常常欺凌自己孤儿寡母,要不是有刘二一家四口帮衬,母亲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刚回到村口,扑出一乞儿抱腿便叫大哥,老狐狸起初认做是叫花子骗口饭吃,此地百姓不宜居,逢得年头不好出门讨生活之人许多。但细看此子真有几分像自个,并有七八分像去世的父亲。父亲去世时他已能记事,再盘问一番真是亲弟秦效。心里这个纠结,亲娘和舅家必不待见这位嫡亲兄弟,也不能把他推出门总是血亲。
若问秦效怎落得如此地步,要从杏花出逃之日说起。杏花与书僮带儿子向东逃去,书僮直言带她见大世面,上关中去,那知只走出几百里便被书僮卖给当地一大户做小,大户家有大老婆,杏花又带着个拖油瓶,那能得好眼色。整日在灶间做饭烧水,纵是晚间也只睡在灶旁草堆上,心中只是叫苦后悔,在秦家时衣食不忧,何曾受过这等待遇。秦效也在外院牛棚与两个长工起居,又主家的两个儿子都已上十岁,听人教唆怕小娘带的儿子分了家私去,时常刁难,秦效从小被当成苦力使唤。
不及几年杏花闭眼逃离苦海,平时她与儿子私下见面时,只给秦效叮咛一件事:你叫秦效,不姓王,你哥哥叫秦敏,家在秦州城外秦家川。
王家的长工年岁大了有点善心,一日晚间睡下偷偷对秦效耳语:“主家让你给东头陈家的傻女子做女婿,娃儿,听说你还有个当读书人的哥呢,想法子逃吧。”
秦效虽年岁小但也知陈家傻女,涎水流了老长,陈家婆娘膀大腰圆常手里抡个大棒,扯着破锣般嗓门骂街。半夜吓得直打哆嗦,次日借出外干活偷揣干粮先逃到林子里。
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只在幼时被父兄手把手教着认过几个字,几年光景下来就唯独记得秦字,凭秦家川这个地名回乡的路找得何等辛苦,被狗咬过,差点被狼吃掉,被人拐了去又偷跑出来,饿急了吃草根,辗转一年多才寻到秦家川。先打听一番,知哥哥不在家,亲娘又悔说对不起白氏,他
日日在庄外讨饭也不敢贸然登门,总是守了两三个月盼到了秦敏,一时抱住不撒手。
秦敏明知自身尚依赖舅家才有书读,心里七回八转想了数个对策才咬牙带秦效回家见母亲。那知白氏一见秦效外貌肖似亡夫,又闻听他这些年的境遇早就抱着痛哭不已,连呼:我的娃,你受了不少的苦。
老狐狸==|,白担了一片心。老娘你能靠谱点吗?
自此,秦效在家侍奉白氏,秦敏上书院读书。刘二一家和白家舅舅虽有微词,但经几番考究发觉秦效心底纯良,何况正主早都母子情深了,也就随他去。
后老狐狸中举进京上国子监读书被方尚书相中招了孙婿,院试时名列头甲,被先皇当殿点为探花;秦效白氏留在原籍,后秦效娶了一庄户人家女子为妻,生两子三女。白氏后来跟着长子到了燕京,但兄弟母子之间情谊未淡,反而随着年岁增长更加深厚。
*****
这也是秦敏为何严苛对待府中姨娘们的原因吧?有本事你别纳妾,既要快活,又不想生事,你倒是享齐人之福。知言坐在厅里边吐槽边打量着这位二叔公,观外貌要比兄长老上几岁,头发胡须也皆花白,因是白身只着深蓝布衣。兄弟俩携手叙旧,当然用家乡话。我能听懂,谁让咱上辈子老家也在秦州城附近,虽然经几百年变迁但总有一多半发音跟对上。
秦效突然笑道:“哥呀,你这屋里头有个娃儿能懂我说的话么。”用手指着知言。
知言张口讶然,你特么真是老狐狸亲弟,二狐狸有么有,这都看出来了。我的智商哟!
老狐狸有一丝得意,几个儿女守孝时皆在故里待过几年,但未曾出过几次门,身边服侍的都是京中带去的仆人,对家乡诸事只是面子情。只有这个孙女像是天生的秦家人,打小便对自个脾胃,招手让知言上前细问:“真能听懂二叔公说话。”
知言都被人看透了那敢再撒谎,轻点着头:“能听懂几句。”
老狐狸更是心情好,抱知言在膝对着弟弟说:“老二,你看这娃长得有几分像你。”
秦效点头道:“你家三娃最像咱爹,这娃是他的亲女子当然有几分像。”又拉过身后的秦曙让他拜见众人,只说:“出来让见见世面,回去就要娶媳妇。”
十七岁的秦曙长着秦家男儿家传的长眉星目,只面相中透着憨实,听脸起成亲脸刷地红了,他现在只考过了童生。不过他爹槐大爷也是过了童生便未在科举上浪费时日,便接了族长一职。秦效给长子取名为槐也是同愧,只为赎亲娘之罪。
又见过白家表叔夫妇,白家借老狐狸势起后,后辈皆读书。这位表叔是老狐狸大舅之长孙,已年近半百,秀才出身,从小吏做起,现在当地做着县令。前院的白家表哥是这位白家大老爷的第三子,其长子、次子也都是中得秀才后再未进学,做着小吏。一番寒暄过后,白家大老爷夫妇被安置到离秦府不远的一处三进小院落,早有两房下人过去听候。
秦效与兄长多年不见,自有私房话,故两人同宿外书房。秦曙与兄弟们挤做一处。秦效次子秦榆几年前考中举人,谋了缺外放,现做着知县之职不日也携妻儿到京,不过他在京中有处宅院,接了秦效及秦曙过去不提。
☆、第18章 父母
眼看就要到十月初九秦敏六十大寿的正日,三房四个小姑娘都聚在知画房里写百寿,已不知练了多少遍,知画仍是不满,今天更是直接发了火。知言明白其实她这是盼不到亲生父母心里憋屈,小姑娘也是可怜,轻声安慰知仪和知恬后,拉了两个姐妹上前哄哄知画,知画人前争强此时也是眼泪花花,默默地看着妹妹们半晌,终是收回眼泪,携妹妹同去写字。
三房的子女们望眼欲穿苦盼多日,五老爷带三房的几个侄儿天天到城门处接应,至晚依是原班人马回府,不论方太君做何想。五老爷这两日都有点躲着几位侄女。
总算在十月初四这日,盼到了三老爷一家。正荣堂中又是一场含泪相见,知画见到父亲母亲终落下泪泣不成声,三太太双手各拉着长子与长女泪水盈眶。三老爷坐在椅上打量着几个儿女,都长大许多,见子女目含企盼,有许感动,拍拍秦晖与秦旷,又拉着知仪和知恬问话。
知言在干嘛,当旁观者看三房一家认亲大会,旁边小毛孩是弟弟吗生得很可爱。再观站在三老爷身边的那个女孩是七姐知雅吧,长得像三太太常氏,不知好不好相处。
自是不知这一幕落到旁人眼里有另一番滋味,方太君观得孙女傻呆呆看着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会,不肯上前,心里一阵揪痛。她出声唤知言:“九丫头,还不赶紧到你父亲母亲跟前去,别是乐傻了吧!”
知言转头看了一眼方太君,哦,慢慢走到知恬旁边。叫父亲母亲心里稍有点障碍,不过没关系总是要开口的。三老爷和三太太分了几许注意力到知言身上,知言只是微微一笑,大家还很生疏。
三太太常氏在几个妯娌中相貌生得最好,这也是因为三老爷贪恋美色,方太君怕颜色生得差之人收不住儿子的心,又细细打探过性情,才做主聘来。观她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虽一路奔波稍有疲色,但不掩容貌艳丽,风姿芳华。
三太太微微有些尴尬,一时情急只顾着亲生的儿女,但愿婆母不要做它想。遂放开知画和秦昭,也与秦晖、秦旷、知言三姐妹一一说话,又引他们见过知雅和秦昌。
知雅年方七岁,一袭大红襦裙,五官随其母生得明艳出众,比起家中姐妹恐只输于知恬,神情更是自信张扬。这次回京,她便要留在秦府,知言心道:她这性情在府里怕是要受磨砺吃些苦头。
十二弟秦昌年方两岁,五官生得像父亲,也是一袭大红衣裳显得精灵可爱。说来巧,这个弟弟与老狐狸是同日生辰。
三老爷看着三房的九个子女,心下满足。儿子俊美,女儿娇憨,仕途又正得意,自得间抚须含笑,眼角微上挑,三十多岁的中年美大叔大施魅力。知言看着他,心道怪不得当年白氏对丈夫死心塌地,三老爷论相貌在兄弟中排第一,称得上俊美无俦。老狐狸一家太逆天了有么有。
知言突然悲催地发现,本尊相貌像足父亲,是标准的女生男相。听闻那位苦命的姨娘是位地道的江南女子,生得婉丽动人,她怎能如此不争气,早早撒手人寰不说,勉强生个女儿都相貌不如人。
三老爷及三太太又谢方太君素日之抚育辛苦,感恩涕泣。
方太君只言:“我只是尽本份,平日里亏得你嫂嫂和弟妹在一旁帮衬,还是多谢谢她们吧。”
不等三太太说话,大太太笑语:“老太太说笑了,我们妯娌几个只是出点微末小力,那有您劳心劳力。再者三弟和弟妹素日节礼不断,大丫头更是留了话,要我替她谢谢叔叔婶婶呢。”
一家子正在客套,说笑不断。打前头来了一婆子回话:“老大人刚回府,听闻三老爷到家唤他过去问话。”
三老爷起身告退,自去前院。
方太君便也对三太太说:“连日车马劳顿,你等也回房去吧。”
三太太这才带着众儿女回三房,大太太早命人打扫干净三房的房舍,铺上被褥,摆上陈设,一应皆是新。秦晖、秦旷及知言三人并未同去,三太太只带着四个亲生儿女自去回屋。
知言姐妹目送三太太离开,回到自己住的院落,不多时三太太使人送来了东西,知言略扫一眼:左不过是胭脂水粉、首饰珠花,又几套新衣按照江南新出的样式制成,再上好的文房四宝,奇巧顽意,茶叶等。
因前次送来的茶未喝完,奶娘与立冬一番商议后做主分了几样给各位姐妹送去。又特意挑出一份送到大姑太太所居院落,虽韩世芳未回秦府,但唯不能漏了她。
知言只是学练字画,并不理会奶娘在旁欲言又止,“奶娘,我有些饿了,想吃点心。”
奶娘忙不迭应下奔忙。给她找点事做,免得尽忧心知言不去讨好三老爷及三太太而絮叨。
老太太当初给孙儿孙女挑奶娘时只拣实心本份之人,奶娘是从庄子上选出来的,本姓方夫姓张,说张方氏有些拗口,众人皆道张妈妈。本是方家世仆,不及十五岁便嫁到张家,五年生仨,二子一女,生下女儿不足三月,逢老太太为知言挑奶娘,庄头的老婆看她老实本分遂荐了来。经过一番仔细考量,老太太在五六个人里头挑中她,便舍下儿女丈夫及半瞎婆婆到秦府做起奶娘。她自己亲生的女儿三岁多时贪玩掉到枯井里夭亡,奶娘闻讯悲恸难忍,常半夜偷偷痛哭。知言起来哄她,说要当她的女儿,她听言哭得更难过,第二天起便强打起精神,服侍知言更加用心。
让知言说什么好呢,说抱歉对不起,不用她服侍让她回家?府里奶娘们都领着双份月钱,每月三吊钱,这时代穷人一家四口全年开销大概不足两吊钱。奶娘的丈夫也是厚道人,用这些银钱帮衬两个妻弟盖新房娶上媳妇,家里也住上瓦房。知言也不能把自己多余的月钱给奶娘,让人发觉只会说是奶娘见姑娘小,诱哄姑娘,到时万一被撵到庄子上再难有立足之地。世家大族的小姐都如浮萍一般,处在最底层的奴婢更是*草根。
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想。只尽心尽力做个小孩就好!
******
晚饭后,方太君正喝茶消食,长女到各房走动去了,经久不回来,总要与嫂嫂弟妹们联络感情。有丫头回:三太太来了。忙命:快请进来。
三太太看着儿女睡下,便到婆母处叙话。进门便听方太君语:“也是劳累了,该早点歇下才是,日子还长不急于一时。况孩子们初到生地方,得有人照料才是。”
三太太笑道:“不妨事,昌儿早都睡下有奶娘和丫头们看着,他倒是个心大的也不择铺。雅儿也与她姐姐住到一起去了,正在兴头上,那还有功夫理会儿媳。”
方太君闻言也是笑了。
三太太对方太君说起路上情形:“原是老爷提前几日交待好衙门里的事,我们便上路,那知行到徐州被朱家人给绊住脱不开身。他家日日歌舞筵席,又道给老太爷备了寿礼,后来更是要一路护送我等上京。老爷那里敢应,挑不出格的收了几样,又按着同等的价值回了份礼。”
方太君问:“朱家,可是宫里朱贵妃的娘家?”
三太太点头道:“正是他家。朱家大老爷只道他家有个女儿年方十三,才艺出众要许给昭儿,就差强压着老爷写下庚贴。朱家大太太带女儿整日盘在儿媳身边,真个没见过这等人家。还是老爷推说家中儿女皆养在府里,老太爷早发过话一应儿孙婚事都由他做主才做罢。临了还是送了几个绝色女子给老太爷和家中各位老爷。”说着露出几分无奈与苦笑:“老爷在通州登舟时,命人偷偷寻来不打眼的船只,打发人带了这几个女子先回苏州。”
方太君听言神情凝重,又言:“三儿在任上如何。”
三太太只言:“老爷在衙门中事务儿媳也不知晓,只苏州乃富庶之地,儿媳也常与几家官太太并商家太太交际,倒不敢免俗。只是听外出走动的下人言,当地几个大姓家族常道老爷秉正严明,想来不会有错。”
方太君紧握常氏的手:“不怕他办不好差事,就怕捅个大娄子。家里头唯你最是稳当,才能帮他把好关。”
三太太忙道:“儿媳怎么敢当,都是老爷处事不变心中有章法。儿媳只是每日在家里头养花喂鱼,再看顾好两个儿女。只盼着别给老爷拖后腿才是。”
方太君点头道:“那也是你守得住,三儿我最清楚,素有些风流性子。受了委屈只管和我说,我只为你做主。”
三太太甚是感动:“老爷只是在家中几位爷当中显得出格了点,比起外头那些男人清正的不得了。旁人都道儿媳好命,公婆慈爱,夫君正派,儿女绕膝。”
方太君见她不似做伪,再者从别处听来的也大致相同。然还是叮嘱:“后宅里头有不安分的你只管处置,一切都有我。”
三太太点头应下,又拉几句家常才告退。
*****
此时大房中大太太却看着小姑有丝发愁,此次小姑上京带上长女,她已心中有几分明了,虽是自己亲生的但秦旭身份不同别人,婚事更是要慎之又慎。别说是自己,就怕是大老爷都做不了这个主。这几日观得外甥女的性情不甚理想。倒有几份放下心,家中老太爷必不会应下。
又秦旭私下里偷偷说,不想娶这位表妹,不喜看她目无下尘的样子,自己的妹妹们都不招她待见。小男子汉秦旭表示自家妹子都是燕京城中最好的女儿家,就算是上次被小九妹连累受了家法,但也是几个兄弟私德有亏,何况妹妹也是无心的。
大太太心里好笑,不经意间儿子已长大,也到了年少慕艾的时节,眼下情窦虽未开,不知将来谁家女孩能入了他心。儿子平日懂事,难得提要求,当是要应下。
秦梅却是有别的盘算,韩世芳眼高于顶说要挑世间最好的男儿,她旁敲侧击了几次,见女儿对家中同龄的表哥表弟不甚动心。又兼观父亲母亲不是十分中意世芳,也就打消这念头。当年大嫂刚进门不足两月,自己便出嫁,常年不走动,等父母都故去,家中大哥当家,素日知道嫂子是个最有本事之人,借在家中时日多与她亲近也好积点香火情。
司马氏与韩氏虽不合,但世家女儿和世家儿媳还是能有许多共同话题。一时也是言谈甚欢,又秦梅主动提起长女只道:“这孩子被家里老太太过于宠溺,只道要寻个可心意的夫君,别说世道本不允她这般行径,眼下可她心意之人尚在何处。”
大太太心道:合着两人都未对上眼,那敢情好。没这层顾忌才轻省些,若不然小姑亲自张了口,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可就难为死人。回应:“表姑娘是个世间难有的女儿,品貌出众,才情不凡,心气高也在情理之中。小姑不必忧心,姻缘红线月老早都定好。就拿你我来说,我幼时从未想过嫁到燕京来。”
秦梅莞尔:“嫂嫂说笑,可芳儿这般终是不妥。”
大太太宽慰她:“我姐姐昔年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称,曾语要择才学不输己之人做夫婿,后来相中王家长子,学贯古今,俊逸脱凡。他两人成婚后似神仙眷侣,让人好不艳羡。只可惜姐姐身子弱,前些年故去,姐夫因情伤神,立志不愿再娶,也是佳话。外甥女诗气腹华,还怕觅不得如意郎君。”
秦梅听言甚慰,又言及其它,至晚方散。
☆、第19章 繁花
十月初六日起,为秦敏贺寿的流水席便已开摆,亲朋好友、同窗故交、同年同僚等等皆分批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