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走了一段,两只木桶一前一后直摇晃,连忙又放了下来,待桶中水平静之后,重又挑起,再走时就很是小心,若再晃动便停一会儿,用手扶住前面的桶,让水静下来。
总算水不再乱晃了,却觉得肩膀上疼痛不已,走一段就不得不歇一回。
就这短短的一里多路,她足足歇了有十几次。
回至屋中将水倒入水缸,两只胳膊、两条腿都直打颤,就靠着门柱坐着歇一回,看看天色还早,水缸里还差好些水,挑起水桶又去打水。
她一路走一路歇,到六顺回来的时候,才挑了大半缸的水,自己是已经累得走不动了,两边的肩膀都火辣辣地疼,碰也碰不得。
她从没想过,看似简单的一件事,竟然这么难。
黄昏时分桃叶回来后,她就帮着桃叶一起准备晚饭,桃叶让她切萝卜丝,她硬着头皮拿起刀来,没几下就把自己的手指切了,鲜血染在雪白的萝卜上,她捂着痛极的手指直咬牙。
“哎呀,怎么搞的,赶紧先包一下吧。”桃叶道,拿了一块手绢出来,给宁葭扎好,“你用手压一下,一会儿就没事儿,好在只掉了一块皮,没伤着筋骨。”
说罢就自己去切萝卜了。
宁葭便要去帮她烧火,桃叶过来把她拉到堂中,笑道:“你受了伤就别忙活了,交给我吧,一会儿就能好。”
夜里睡时,桃叶问道:“小棠姐姐,你们家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们家?”宁葭迟疑道。
“看你不像我们农家的孩子,你们家以前挺好的吧?”桃叶道,“就像孔先生一样?”
“孔先生?”宁葭奇道。
“对呀,听说孔先生家以前可是很大很大的官儿呢。”桃叶道。
“很大的官?是什么官?”宁葭道。
“我也不知道。”桃叶道,“不过,孔伯伯、就是孔先生的爹以前来我们村的时候,那气魄、跟我们村里的人完全不一样,连里尹老爷、里胥、还有镇上的扈老爷都比不了。”
宁葭闻言,想起从前种种,心中立刻“咯噔”了一下,顿道:“那他们家怎么会来这里的?”
“听说是他自己不要做官了还是什么的。孔先生原是在启州城里跟先生学书来的,孔伯伯去世以后才回村里来,后来就在这里开了学堂,就一直呆在村里了。”桃叶道。
“是吗?”宁葭道,心中隐隐感到害怕。
“孔伯伯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官,为什么会来我们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呢?”桃叶道,“对了,你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们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做点小本买卖……”宁葭顿道。
“哦,那你会认字吗?”桃叶道。
“会一点。”宁葭道。
“真的吗?”桃叶兴奋地道,“你会认字啊?真了不起!”
“桃叶呢?”宁葭道。
“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桃叶摇头道,“爹不在家,我要帮娘做事。不过六顺上过几天学堂,会写自己的名字呢。”
“是吗,六顺学得挺好的吧?”宁葭道。
“他才上了两个月,娘就死了……”桃叶道,几日来开朗的脸上第一次蒙上了一层阴云。
“你要是想学,我、我可以教你……”宁葭道。
“好啊,你会写我的名字吗?”桃叶又露出朗然的笑容道。
宁葭下床取了一个碗,在碗里盛了水,用手指蘸起水来,向桃叶问道:“是桃子的桃、树叶的叶吗?”宁葭道。
“对、我就是桃子的桃、树叶的叶。”桃叶道。
宁葭便在桌上写下了两个字:“桃叶”。
“我的名字好像很难写,比六顺的难写多了。”桃叶道。
“也不难,一笔一笔地写就好了。”宁葭道。
“嗯,好。”桃叶笑应道,也伸出一根食指蘸了水,跟着宁葭一笔一划地写来。
写了几回,确有些像样了,开心地道:“看我会写了。”
宁葭向她笑着点了点头。
***********************************************************************
次日,六顺和桃叶走后,宁葭仍去挑水,昨日磨得肩膀已经红肿破皮,宁葭就自己垫了点儿棉布。
挑了一早上,腰酸背疼,肩膀比昨天更痛了,自己咬牙忍着。
连挑了几日之后,这一天桃叶回来开心地告诉她,郑里胥家里有些缝补的活计,明日可以去他家里取布料。
“明早你便同我一起出门,我带你去他家里,然后再去里尹家里,你就自己回来就好了。”桃叶道。
“好。”宁葭也欢喜应道。
“对了,圆觉大师和袁大叔也住在郑里胥家里呢。”桃叶道。
“圆觉大师和袁大叔?”宁葭道。
“孔先生说你是跟圆觉大师他们一起回来的,你还不知道他们住哪儿吧?”桃叶道。
“确是不知。”宁葭道。
“明天跟我去你就知道了,以后你也可以常去看他们,万一有什么不舒服也可以去找圆觉大师。”桃叶道。
“不舒服?”宁葭道。
“是啊,圆觉大师很会看病的。”桃叶道,“去年郑里胥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死了,幸亏圆觉大师和袁大叔来了村里,替他看好了,圆觉大师还替村里好多人看好了病呢。”
“原来如此,圆觉大师真是仁手佛心。”宁葭道。
“这你说对了,村里的老人去世,也会请圆觉大师帮忙做做法事,外面的法师都要收好多银子,圆觉大师却只受布施,从不收银子的。”桃叶道。
“圆觉大师是你们村里的人吗?”宁葭道。
作者有话要说: 《梵莲封》 第152章 弦月西楼
☆、贫贱生涯缝补计
“不是,就是去年才来的。”桃叶道,“那时候荆荣大师云游路过这里,生了重病,圆觉大师正巧来了,就留下来替他医治,可惜,荆荣大师病得太严重,圆觉大师给他治了快一年也没能救得了他,两个月前还是死了。荆荣大师临死的时候请圆觉大师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带回……”
桃叶想了一回,却想不起来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便道:“总之就是很远的地方啦,是他以前出家的寺庙,还说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交给圆觉大师,所以圆觉大师才和袁大叔跑了好远,把他的骨灰送回去。不过,他们捡了你,对你倒是件好事。”
桃叶说着望着宁葭笑道。
宁葭也回了她一个微笑,道:“那圆觉大师现在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桃叶想了想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圆觉大师肯留在这里,对村里大家都好啊,我们都不希望他走呢。”
“姐姐,”六顺走出屋来向院里的两人道,“我饿了。”
“啊、好,我马上做饭。”桃叶道,连忙走进厨间,宁葭也跟着进去了。
***************************************************************************
次日天微亮时,六顺就挑着担子走了。
桃叶和宁葭收拾完毕,也出了院门。
走得一段,只见远远一匹马缓缓走了来。
“柳小姐每天都这么早。”桃叶道。
渐渐走进,宁葭看清马上人长衫锦绣、发束方巾,直鼻红唇、面如凝脂、眉眼之间透着一股英气,正是那日在孔怀虚学堂外所见之人。
分明是个男子装扮,桃叶却称他是“小姐”。
村路狭窄,桃叶与宁葭便靠着路边,让马先过去。
“这是位小姐吗?”宁葭道。
“嗯,是启州城里柳师爷的千金,不爱女红刺绣,偏喜欢读书、作文章,还说要去科举做官呢,所以总穿一身男装,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她原先叫做柳莺,她自己改了个名叫柳重荫。听说他爹给还她找了婆家,去年就该出嫁了,她硬是自己跑到对方家里去退了聘礼、毁了婚约,她在启州可出名了。”桃叶道。
宁葭回头看看晨雾之中,已不见了一马一人的影子,回身向桃叶道:“她这是去哪儿?”
“去孔先生的学堂啊。”桃叶道,“她半年前来村里,非要拜孔先生做先生,后来就每天都来听先生讲学。”
两人说着,已来到一处人家,桃叶先上前敲门。
“来了。”里面有人应声道。
门开了,是一个四十余岁的妇人,一身半旧绸衫、头上插着一支深绿玉钗。
见了桃叶,笑道:“桃叶来了。”
“郑大婶,我带小棠姐姐来取布料呢。”桃叶道。
“快进来吧、进来吧。”郑大婶招呼道,忽望见宁葭一张脸,怔住不语。
“郑大婶?”桃叶唤道。
“啊、”郑大婶缓过神来道,“没事,你们进来吧。”
“我还要赶去里尹家里,就不进去了,让小棠姐姐跟你去取吧。”桃叶道,又转向宁葭道:“小棠姐姐,这位就是郑大婶,你跟她去取布料吧,有什么事她也会嘱咐你的。”
“好。”宁葭应道。
“郑大婶,小棠姐姐第一次做你们家的活计,还请你帮忙多照应。”桃叶道。
“应该的,你放心吧。”郑大婶应道。
“圆觉大师和袁大叔他们在家吗?”桃叶道。
“在吧,没听见他们出门,秦家两兄弟也还没去放牛呢。”郑大婶道。
“小棠姐姐,那你一会儿拿了东西可以去看看圆觉大师他们,他们就住在隔壁。”桃叶道。
“好,我知道了。”宁葭应道。
桃叶便作别二人自去,宁葭随郑大婶进屋取了布料,听了样式、花样要求,一一用心记下,方才告辞出来。
来到隔壁家屋门前,敲了门,果然听见袁丘的大嗓门道:“来啦。”
门打开来便看见了袁丘一张满是络腮胡子、日晒烟色的脸。
“袁大叔。”宁葭道。
“小棠?什么事?”袁丘道。
总算水不再乱晃了,却觉得肩膀上疼痛不已,走一段就不得不歇一回。
就这短短的一里多路,她足足歇了有十几次。
回至屋中将水倒入水缸,两只胳膊、两条腿都直打颤,就靠着门柱坐着歇一回,看看天色还早,水缸里还差好些水,挑起水桶又去打水。
她一路走一路歇,到六顺回来的时候,才挑了大半缸的水,自己是已经累得走不动了,两边的肩膀都火辣辣地疼,碰也碰不得。
她从没想过,看似简单的一件事,竟然这么难。
黄昏时分桃叶回来后,她就帮着桃叶一起准备晚饭,桃叶让她切萝卜丝,她硬着头皮拿起刀来,没几下就把自己的手指切了,鲜血染在雪白的萝卜上,她捂着痛极的手指直咬牙。
“哎呀,怎么搞的,赶紧先包一下吧。”桃叶道,拿了一块手绢出来,给宁葭扎好,“你用手压一下,一会儿就没事儿,好在只掉了一块皮,没伤着筋骨。”
说罢就自己去切萝卜了。
宁葭便要去帮她烧火,桃叶过来把她拉到堂中,笑道:“你受了伤就别忙活了,交给我吧,一会儿就能好。”
夜里睡时,桃叶问道:“小棠姐姐,你们家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们家?”宁葭迟疑道。
“看你不像我们农家的孩子,你们家以前挺好的吧?”桃叶道,“就像孔先生一样?”
“孔先生?”宁葭奇道。
“对呀,听说孔先生家以前可是很大很大的官儿呢。”桃叶道。
“很大的官?是什么官?”宁葭道。
“我也不知道。”桃叶道,“不过,孔伯伯、就是孔先生的爹以前来我们村的时候,那气魄、跟我们村里的人完全不一样,连里尹老爷、里胥、还有镇上的扈老爷都比不了。”
宁葭闻言,想起从前种种,心中立刻“咯噔”了一下,顿道:“那他们家怎么会来这里的?”
“听说是他自己不要做官了还是什么的。孔先生原是在启州城里跟先生学书来的,孔伯伯去世以后才回村里来,后来就在这里开了学堂,就一直呆在村里了。”桃叶道。
“是吗?”宁葭道,心中隐隐感到害怕。
“孔伯伯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官,为什么会来我们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呢?”桃叶道,“对了,你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们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做点小本买卖……”宁葭顿道。
“哦,那你会认字吗?”桃叶道。
“会一点。”宁葭道。
“真的吗?”桃叶兴奋地道,“你会认字啊?真了不起!”
“桃叶呢?”宁葭道。
“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桃叶摇头道,“爹不在家,我要帮娘做事。不过六顺上过几天学堂,会写自己的名字呢。”
“是吗,六顺学得挺好的吧?”宁葭道。
“他才上了两个月,娘就死了……”桃叶道,几日来开朗的脸上第一次蒙上了一层阴云。
“你要是想学,我、我可以教你……”宁葭道。
“好啊,你会写我的名字吗?”桃叶又露出朗然的笑容道。
宁葭下床取了一个碗,在碗里盛了水,用手指蘸起水来,向桃叶问道:“是桃子的桃、树叶的叶吗?”宁葭道。
“对、我就是桃子的桃、树叶的叶。”桃叶道。
宁葭便在桌上写下了两个字:“桃叶”。
“我的名字好像很难写,比六顺的难写多了。”桃叶道。
“也不难,一笔一笔地写就好了。”宁葭道。
“嗯,好。”桃叶笑应道,也伸出一根食指蘸了水,跟着宁葭一笔一划地写来。
写了几回,确有些像样了,开心地道:“看我会写了。”
宁葭向她笑着点了点头。
***********************************************************************
次日,六顺和桃叶走后,宁葭仍去挑水,昨日磨得肩膀已经红肿破皮,宁葭就自己垫了点儿棉布。
挑了一早上,腰酸背疼,肩膀比昨天更痛了,自己咬牙忍着。
连挑了几日之后,这一天桃叶回来开心地告诉她,郑里胥家里有些缝补的活计,明日可以去他家里取布料。
“明早你便同我一起出门,我带你去他家里,然后再去里尹家里,你就自己回来就好了。”桃叶道。
“好。”宁葭也欢喜应道。
“对了,圆觉大师和袁大叔也住在郑里胥家里呢。”桃叶道。
“圆觉大师和袁大叔?”宁葭道。
“孔先生说你是跟圆觉大师他们一起回来的,你还不知道他们住哪儿吧?”桃叶道。
“确是不知。”宁葭道。
“明天跟我去你就知道了,以后你也可以常去看他们,万一有什么不舒服也可以去找圆觉大师。”桃叶道。
“不舒服?”宁葭道。
“是啊,圆觉大师很会看病的。”桃叶道,“去年郑里胥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死了,幸亏圆觉大师和袁大叔来了村里,替他看好了,圆觉大师还替村里好多人看好了病呢。”
“原来如此,圆觉大师真是仁手佛心。”宁葭道。
“这你说对了,村里的老人去世,也会请圆觉大师帮忙做做法事,外面的法师都要收好多银子,圆觉大师却只受布施,从不收银子的。”桃叶道。
“圆觉大师是你们村里的人吗?”宁葭道。
作者有话要说: 《梵莲封》 第152章 弦月西楼
☆、贫贱生涯缝补计
“不是,就是去年才来的。”桃叶道,“那时候荆荣大师云游路过这里,生了重病,圆觉大师正巧来了,就留下来替他医治,可惜,荆荣大师病得太严重,圆觉大师给他治了快一年也没能救得了他,两个月前还是死了。荆荣大师临死的时候请圆觉大师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带回……”
桃叶想了一回,却想不起来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便道:“总之就是很远的地方啦,是他以前出家的寺庙,还说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交给圆觉大师,所以圆觉大师才和袁大叔跑了好远,把他的骨灰送回去。不过,他们捡了你,对你倒是件好事。”
桃叶说着望着宁葭笑道。
宁葭也回了她一个微笑,道:“那圆觉大师现在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桃叶想了想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圆觉大师肯留在这里,对村里大家都好啊,我们都不希望他走呢。”
“姐姐,”六顺走出屋来向院里的两人道,“我饿了。”
“啊、好,我马上做饭。”桃叶道,连忙走进厨间,宁葭也跟着进去了。
***************************************************************************
次日天微亮时,六顺就挑着担子走了。
桃叶和宁葭收拾完毕,也出了院门。
走得一段,只见远远一匹马缓缓走了来。
“柳小姐每天都这么早。”桃叶道。
渐渐走进,宁葭看清马上人长衫锦绣、发束方巾,直鼻红唇、面如凝脂、眉眼之间透着一股英气,正是那日在孔怀虚学堂外所见之人。
分明是个男子装扮,桃叶却称他是“小姐”。
村路狭窄,桃叶与宁葭便靠着路边,让马先过去。
“这是位小姐吗?”宁葭道。
“嗯,是启州城里柳师爷的千金,不爱女红刺绣,偏喜欢读书、作文章,还说要去科举做官呢,所以总穿一身男装,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她原先叫做柳莺,她自己改了个名叫柳重荫。听说他爹给还她找了婆家,去年就该出嫁了,她硬是自己跑到对方家里去退了聘礼、毁了婚约,她在启州可出名了。”桃叶道。
宁葭回头看看晨雾之中,已不见了一马一人的影子,回身向桃叶道:“她这是去哪儿?”
“去孔先生的学堂啊。”桃叶道,“她半年前来村里,非要拜孔先生做先生,后来就每天都来听先生讲学。”
两人说着,已来到一处人家,桃叶先上前敲门。
“来了。”里面有人应声道。
门开了,是一个四十余岁的妇人,一身半旧绸衫、头上插着一支深绿玉钗。
见了桃叶,笑道:“桃叶来了。”
“郑大婶,我带小棠姐姐来取布料呢。”桃叶道。
“快进来吧、进来吧。”郑大婶招呼道,忽望见宁葭一张脸,怔住不语。
“郑大婶?”桃叶唤道。
“啊、”郑大婶缓过神来道,“没事,你们进来吧。”
“我还要赶去里尹家里,就不进去了,让小棠姐姐跟你去取吧。”桃叶道,又转向宁葭道:“小棠姐姐,这位就是郑大婶,你跟她去取布料吧,有什么事她也会嘱咐你的。”
“好。”宁葭应道。
“郑大婶,小棠姐姐第一次做你们家的活计,还请你帮忙多照应。”桃叶道。
“应该的,你放心吧。”郑大婶应道。
“圆觉大师和袁大叔他们在家吗?”桃叶道。
“在吧,没听见他们出门,秦家两兄弟也还没去放牛呢。”郑大婶道。
“小棠姐姐,那你一会儿拿了东西可以去看看圆觉大师他们,他们就住在隔壁。”桃叶道。
“好,我知道了。”宁葭应道。
桃叶便作别二人自去,宁葭随郑大婶进屋取了布料,听了样式、花样要求,一一用心记下,方才告辞出来。
来到隔壁家屋门前,敲了门,果然听见袁丘的大嗓门道:“来啦。”
门打开来便看见了袁丘一张满是络腮胡子、日晒烟色的脸。
“袁大叔。”宁葭道。
“小棠?什么事?”袁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