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仪道:“你们的手都不大,若是松子放得多了就容易看出来,是以通常在三至七个之间。宜妹妹三月生辰,蓉姐姐最喜欢‘五’,至于芸妹妹……我随便猜了个七,没想到竟猜对了。”
得知真相后,猜枚令也就变得不那么神奇了。不过厉安宜还是对傅仪颇服气,愿赌服输道:“仪姐姐说吧,你想让我们做什么?除了摘天上的星星,什么都成。”
傅仪被她的语气逗笑了,指指八角亭旁的桃树道:“我见那棵树上的花开得好,你们帮我摘一株桃花吧。”
这可简单,厉安宜与苏凌蓉、苏凌芸三人一块朝八角亭走去。
到了桃花树下,厉安宜仰头瞅了瞅,寻着一株桃花开得正好,踮起脚尖便要摘下来,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道略略惊讶的声音——
“二哥?”
厉安宜好奇地看去,因隔着一道月洞门,仅能看到一条彩绣花鸟纹的马面裙,裙子有些眼熟,她想了想,好像今日将军府的那位九姑娘穿的便是这样的裙子。
九姑娘在同谁说话?厉安宜站的位置瞧不见对方是什么人,她收回手臂,故意若无其事地换了个方向,站到桃树的另一边,一边观察桃花,一边偷偷往月洞门内瞥去。
这一瞥,便呆呆地愣住了。
苏禧对面站着一位男子,看起来跟她哥哥厉衍一般大。兴许不好进入后院里,便站在月洞门外,只把苏禧叫了出去,她方才听见苏禧叫那男子“二哥”,那他应当便是将军府的二爷苏祉。
厉安宜没见过生得这般好看的人,剑眉星目,丰神俊朗,周身的气场有些冷,但是看着苏禧的眼神却很柔和,只是站在那儿,便给人一种如沐清风之感。厉安宜忘了摘花,直到苏凌蓉和苏凌芸摘好了花叫她,她才恍然回神,匆匆别了一株桃花,再扭头看过去时,苏禧和那男子已经不见了。
*
苏祉来找苏禧是有要事的。
将军府的人传来消息,老太爷今日练拳时忽然晕了过去,府里的主子都不在,管事赶忙命人先请了大夫,再来庆国公府通知殷氏和郁氏。
苏祉今儿也来了庆国公府,得到消息后便来寻苏禧,同殷氏三人匆匆回了将军府。三夫人郁氏留下向庆国公府夫人解释,再领着苏凌蓉和苏凌芸及六爷苏祤赶回府。
苏禧几人赶到苏老太爷床头时,郝大夫正在为他施针。郝大夫是苏家专门聘请的大夫,医术了得,杏林春暖,也是听鹭的师父,苏家的大病小病都是他看的。
苏清波躺在床头,身上几处大穴都扎着银针,双眼紧闭,毫无动静。
大老爷苏振也从官场上赶了回来,担心地问:“郝大夫,家父究竟怎么回事?”
郝大夫再次替老太爷把了把脉,道:“老太爷发病突然,初步诊治应当是中风之症。”
苏振惊了惊,老太爷每日起床都会打一遍拳,况且前儿才从战场上下来,怎么说中风就中风了?他道:“可有什么医治的办法?家父日后会如何?”
郝大夫道:“多亏老太爷常年打拳健体,是以此次发病不多严重。若是每日药膳调养,配合针灸治疗,慢慢地就会康复了。”
苏振松了一口气,恭敬地朝郝大夫拱了拱手,道:“那就有劳郝大夫了。”
郝大夫为苏清波配了几味药,让听鹭去他的屋里抓药熬煮了,喂老太爷喝下去。
老太太在香山庵听说了家里的事,忙让人收拾了东西,连夜从山上赶回家中,翌日天明才到。
老太太见苏清波半卧在床上,下半身不能动弹,便禁不住红了眼眶,坐在床头无声地落泪。苏清波早已醒了,只是双腿不能下地,见状紧紧搦住老太太的手,另一只手给她擦了擦泪,嘴里却道:“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哭?要是让儿孙们瞧见岂不笑话你么?郝大夫都说了,只要我调理得当,这两条腿再站起来走路不成问题。”
二房和三房的人昨儿在外头守了一夜,今儿一早才被苏清波赶了回去,眼下只有苏振一人在外头。
谭氏收了收泪,道:“你好好儿养病,我在跟前伺候着你,便是不能走路了也不要紧,日后就不必再上战场了。我早就觉着打仗太危险,偏生你总不听我的。”
老太爷摇摇头道:“妇人之见。”却没再说什么。
老太爷这一病便是一年,这一年里阖府上下都过得很小心,生怕一出什么岔子,加重了老太爷的病情。期间昭元帝得知了老将军的事情,让宫里最得脸的常公公送来了许多珍贵的补品,并表示“希望苏将军早日康复,朕甚为担忧”。
如此一来,让许多自打苏老将军中风后便持观望态度的臣子不能淡定了,纷纷网罗了各地药品、补品,前来将军府探望苏清波。有一阵子将军府门庭若市,库房的补品摆都摆不下,着实让王管事苦恼了许久。
一年之后,苏清波不仅能下地了,还能持着拐杖慢慢地腾挪。
苏禧每日族学下课、或是从董兰那儿习完舞后,便会去上房探看老太爷,偶尔还会陪着老太爷一块儿走走路,说说话。那段时间老太爷恢复得很快,早晨起来还能在院子里打半套拳,当然,跟没生病之前是不能比的,但也十分不容易了。
眨眼又过了一年,白日刚下完一场鹅毛大雪,今儿正是除夕夜,也是苏禧十二岁的生辰。
第21章 亭亭玉立
苏家每年过除夕夜,都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给苏禧过生辰,一个是守岁。
苏禧生得晚,赶在昭元七年的最后一日才呱呱落地,这在年纪上就吃了大亏。
记得有一回上元节,苏老太爷给府上每个孙子孙女儿都送了一盏灯,或是莲花灯或是走马灯,苏禧得的是一盏兔儿灯。
当时几位堂哥们都在院子里玩灯,苏禧却被殷氏抱着,头上戴着毛茸茸的暖兜,白白嫩嫩的小脸偎着殷氏的胸怀,圆乎乎的小胖手根本握不住灯。
三老爷苏拓见状,忍不住道:“禧姐儿都两岁了,祤哥儿两岁都会走路了,她怎么连灯笼都拿不住?”
可怜苏禧当时不过才半个月大而已。
这是殷氏后来告诉她的,她至今想起仍觉得好笑。苏禧坐在临窗暖塌上,支着下巴看外头的夜空,殷氏催了她好几遍,她还是不肯回花露天香,偏要睡在这儿。
殷氏拿她没办法,道:“要睡这儿也行,我让厨房给你煮一碗饺子,你吃了,瞧瞧这两年都瘦成什么样儿了。还是小时候可爱些,圆乎乎的,让人瞧了就欢喜。”
苏禧把一张小脸凑到殷氏面前,笑嘻嘻地问:“娘是说现在看见我不欢喜吗?”
便是这两年殷氏见多了苏禧,此时看着她的容貌,也不免有些怔愣。殷氏一直晓得女儿的模样生得好,但是从不知道她长大后会这样好看。漂亮得有些不像话,那眉眼,那唇瓣,饶是最厉害的匠工精雕细琢恐怕也雕不出这样完美的。配上苏禧一把绵软甜糯的嗓音,像一尊会说话的白瓷娃娃,谁还舍得对她说一句重话?
殷氏伸出手摸了摸苏禧的头发,暗中叹一口气,欢喜是欢喜,可是太漂亮了,也未必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幼幼,为何这一年都不见你怎么出过府?”
苏禧顺势伏在殷氏的腿上,让殷氏方便给她摸头发,她眨巴眨巴水润润的大眼,甜濡道:“与其出府玩耍,还不如留在府里多陪陪祖父,祖父看见我就高兴,晌午还能多吃一碗饭。娘不也是么?这一年你推了许多请帖和邀请,连街上也很少去。”
殷氏摸着苏禧的头发,只觉得她头发又稠又滑,尚未抓在手里便已经到头了,黑亮得像海藻一般。殷氏道:“我不出门是因为老太爷尚在病中,我身为儿媳,跟前自然要尽孝。”说着点了点苏禧光洁的额头,垂着眼道:“你少拿这些话糊弄我,我会不知道你的心思?本来就是闲不住的性子,如今反而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究竟是为什么?”
苏禧“哎唷”一声,团成一团往殷氏怀里钻了钻,两只手臂紧紧缠着殷氏的腰,“娘,女儿长大了,不想出门不行吗?我每日去族学念书,跟董先生学跳舞,回来再看看书练练琴,还要去上房陪祖父祖母说话,已经很累了,哪有时间出门啊。”
苏禧说的这些,殷氏心里是清楚的,这丫头这两年于课业上确实用心了不少,也大有进益,学堂的几位夫子轮番夸赞过她一遍,道她勤勉用功,又不骄不躁。
得知真相后,猜枚令也就变得不那么神奇了。不过厉安宜还是对傅仪颇服气,愿赌服输道:“仪姐姐说吧,你想让我们做什么?除了摘天上的星星,什么都成。”
傅仪被她的语气逗笑了,指指八角亭旁的桃树道:“我见那棵树上的花开得好,你们帮我摘一株桃花吧。”
这可简单,厉安宜与苏凌蓉、苏凌芸三人一块朝八角亭走去。
到了桃花树下,厉安宜仰头瞅了瞅,寻着一株桃花开得正好,踮起脚尖便要摘下来,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道略略惊讶的声音——
“二哥?”
厉安宜好奇地看去,因隔着一道月洞门,仅能看到一条彩绣花鸟纹的马面裙,裙子有些眼熟,她想了想,好像今日将军府的那位九姑娘穿的便是这样的裙子。
九姑娘在同谁说话?厉安宜站的位置瞧不见对方是什么人,她收回手臂,故意若无其事地换了个方向,站到桃树的另一边,一边观察桃花,一边偷偷往月洞门内瞥去。
这一瞥,便呆呆地愣住了。
苏禧对面站着一位男子,看起来跟她哥哥厉衍一般大。兴许不好进入后院里,便站在月洞门外,只把苏禧叫了出去,她方才听见苏禧叫那男子“二哥”,那他应当便是将军府的二爷苏祉。
厉安宜没见过生得这般好看的人,剑眉星目,丰神俊朗,周身的气场有些冷,但是看着苏禧的眼神却很柔和,只是站在那儿,便给人一种如沐清风之感。厉安宜忘了摘花,直到苏凌蓉和苏凌芸摘好了花叫她,她才恍然回神,匆匆别了一株桃花,再扭头看过去时,苏禧和那男子已经不见了。
*
苏祉来找苏禧是有要事的。
将军府的人传来消息,老太爷今日练拳时忽然晕了过去,府里的主子都不在,管事赶忙命人先请了大夫,再来庆国公府通知殷氏和郁氏。
苏祉今儿也来了庆国公府,得到消息后便来寻苏禧,同殷氏三人匆匆回了将军府。三夫人郁氏留下向庆国公府夫人解释,再领着苏凌蓉和苏凌芸及六爷苏祤赶回府。
苏禧几人赶到苏老太爷床头时,郝大夫正在为他施针。郝大夫是苏家专门聘请的大夫,医术了得,杏林春暖,也是听鹭的师父,苏家的大病小病都是他看的。
苏清波躺在床头,身上几处大穴都扎着银针,双眼紧闭,毫无动静。
大老爷苏振也从官场上赶了回来,担心地问:“郝大夫,家父究竟怎么回事?”
郝大夫再次替老太爷把了把脉,道:“老太爷发病突然,初步诊治应当是中风之症。”
苏振惊了惊,老太爷每日起床都会打一遍拳,况且前儿才从战场上下来,怎么说中风就中风了?他道:“可有什么医治的办法?家父日后会如何?”
郝大夫道:“多亏老太爷常年打拳健体,是以此次发病不多严重。若是每日药膳调养,配合针灸治疗,慢慢地就会康复了。”
苏振松了一口气,恭敬地朝郝大夫拱了拱手,道:“那就有劳郝大夫了。”
郝大夫为苏清波配了几味药,让听鹭去他的屋里抓药熬煮了,喂老太爷喝下去。
老太太在香山庵听说了家里的事,忙让人收拾了东西,连夜从山上赶回家中,翌日天明才到。
老太太见苏清波半卧在床上,下半身不能动弹,便禁不住红了眼眶,坐在床头无声地落泪。苏清波早已醒了,只是双腿不能下地,见状紧紧搦住老太太的手,另一只手给她擦了擦泪,嘴里却道:“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哭?要是让儿孙们瞧见岂不笑话你么?郝大夫都说了,只要我调理得当,这两条腿再站起来走路不成问题。”
二房和三房的人昨儿在外头守了一夜,今儿一早才被苏清波赶了回去,眼下只有苏振一人在外头。
谭氏收了收泪,道:“你好好儿养病,我在跟前伺候着你,便是不能走路了也不要紧,日后就不必再上战场了。我早就觉着打仗太危险,偏生你总不听我的。”
老太爷摇摇头道:“妇人之见。”却没再说什么。
老太爷这一病便是一年,这一年里阖府上下都过得很小心,生怕一出什么岔子,加重了老太爷的病情。期间昭元帝得知了老将军的事情,让宫里最得脸的常公公送来了许多珍贵的补品,并表示“希望苏将军早日康复,朕甚为担忧”。
如此一来,让许多自打苏老将军中风后便持观望态度的臣子不能淡定了,纷纷网罗了各地药品、补品,前来将军府探望苏清波。有一阵子将军府门庭若市,库房的补品摆都摆不下,着实让王管事苦恼了许久。
一年之后,苏清波不仅能下地了,还能持着拐杖慢慢地腾挪。
苏禧每日族学下课、或是从董兰那儿习完舞后,便会去上房探看老太爷,偶尔还会陪着老太爷一块儿走走路,说说话。那段时间老太爷恢复得很快,早晨起来还能在院子里打半套拳,当然,跟没生病之前是不能比的,但也十分不容易了。
眨眼又过了一年,白日刚下完一场鹅毛大雪,今儿正是除夕夜,也是苏禧十二岁的生辰。
第21章 亭亭玉立
苏家每年过除夕夜,都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给苏禧过生辰,一个是守岁。
苏禧生得晚,赶在昭元七年的最后一日才呱呱落地,这在年纪上就吃了大亏。
记得有一回上元节,苏老太爷给府上每个孙子孙女儿都送了一盏灯,或是莲花灯或是走马灯,苏禧得的是一盏兔儿灯。
当时几位堂哥们都在院子里玩灯,苏禧却被殷氏抱着,头上戴着毛茸茸的暖兜,白白嫩嫩的小脸偎着殷氏的胸怀,圆乎乎的小胖手根本握不住灯。
三老爷苏拓见状,忍不住道:“禧姐儿都两岁了,祤哥儿两岁都会走路了,她怎么连灯笼都拿不住?”
可怜苏禧当时不过才半个月大而已。
这是殷氏后来告诉她的,她至今想起仍觉得好笑。苏禧坐在临窗暖塌上,支着下巴看外头的夜空,殷氏催了她好几遍,她还是不肯回花露天香,偏要睡在这儿。
殷氏拿她没办法,道:“要睡这儿也行,我让厨房给你煮一碗饺子,你吃了,瞧瞧这两年都瘦成什么样儿了。还是小时候可爱些,圆乎乎的,让人瞧了就欢喜。”
苏禧把一张小脸凑到殷氏面前,笑嘻嘻地问:“娘是说现在看见我不欢喜吗?”
便是这两年殷氏见多了苏禧,此时看着她的容貌,也不免有些怔愣。殷氏一直晓得女儿的模样生得好,但是从不知道她长大后会这样好看。漂亮得有些不像话,那眉眼,那唇瓣,饶是最厉害的匠工精雕细琢恐怕也雕不出这样完美的。配上苏禧一把绵软甜糯的嗓音,像一尊会说话的白瓷娃娃,谁还舍得对她说一句重话?
殷氏伸出手摸了摸苏禧的头发,暗中叹一口气,欢喜是欢喜,可是太漂亮了,也未必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幼幼,为何这一年都不见你怎么出过府?”
苏禧顺势伏在殷氏的腿上,让殷氏方便给她摸头发,她眨巴眨巴水润润的大眼,甜濡道:“与其出府玩耍,还不如留在府里多陪陪祖父,祖父看见我就高兴,晌午还能多吃一碗饭。娘不也是么?这一年你推了许多请帖和邀请,连街上也很少去。”
殷氏摸着苏禧的头发,只觉得她头发又稠又滑,尚未抓在手里便已经到头了,黑亮得像海藻一般。殷氏道:“我不出门是因为老太爷尚在病中,我身为儿媳,跟前自然要尽孝。”说着点了点苏禧光洁的额头,垂着眼道:“你少拿这些话糊弄我,我会不知道你的心思?本来就是闲不住的性子,如今反而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究竟是为什么?”
苏禧“哎唷”一声,团成一团往殷氏怀里钻了钻,两只手臂紧紧缠着殷氏的腰,“娘,女儿长大了,不想出门不行吗?我每日去族学念书,跟董先生学跳舞,回来再看看书练练琴,还要去上房陪祖父祖母说话,已经很累了,哪有时间出门啊。”
苏禧说的这些,殷氏心里是清楚的,这丫头这两年于课业上确实用心了不少,也大有进益,学堂的几位夫子轮番夸赞过她一遍,道她勤勉用功,又不骄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