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惊慌,却有些担心那两个小丫鬟出事。青鸾稳重,倒罢了,要是锦书和她失散,那真是要出事。心里想着便撑起灯笼,朝来时的街巷沿路找寻二人。
前面有茶楼,又是在桥梁底下,聚集的人比别的地方更多。秋姜想挤出人流,却发现前后都堵满了人,只好暂时停下脚步。
“若有猜出此灯谜者,可得吾家传之宝。”桥底下有人高喊。
秋姜望去,发现那是一个猜灯谜的摊头,不过规模比路上她走来看到的都要大。小贩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身着短衫垮裤,头顶毡帽,一双丹凤眼斜挑着,环视四周,目光灵敏,颇有些自傲的神色。
有个大汉上前道:“我来。”
那小贩鄙夷地打量了他一眼,抱肩道:“先缴纳保金百铢。”
大汉一愣,脸上怒色一盛:“兀那小儿,你这是耍我玩?”
小贩道:“没钱就滚。”
大汉不忿,撸了袖子就要上前砸摊,小贩身旁一直站立不动的麻衣少年却上前扣住了他,任是那大汉满脸涨红,也挣脱不得。
那大汉吃了亏,逃得踪影也没了。
“有人能猜吗?”那小贩得意地仰起头,手里一把蒲扇不断地打着摆子。那嚣张的仪态,让人恨不能上去照着他的脸抽上两巴掌。
如今这世道,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各地交易货币皆有不同,无论是金银和五铢钱都极为少见,甚至多数地方无金银开采而多以物帛交易。
在这豫州一带的城郭,百铢钱足够一个平民家里吃喝半月的,普通人家哪里舍得这么浪费?这么一来,围着这儿的人便去了大半,摊位前顿时空旷起来。
那小贩冷笑,从衣襟内取出一个紫色的锦盒,打开给众人看。白色的锦缎布帛上,竟然是一颗硕大的东珠,光华璀璨,耀人耳目。
四周倒抽冷气之声不断传来,刚才还要离去的人群又迫不及待地聚拢过来。
小贩得意地扬了扬头,抬手指了指身后的挂杆。身旁小僮意会,抽了布巾垂下幔条,只见长约五尺的红色布帛上书: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小贩高声道:“打一个字,谁能答出,我便将这家传宝物相赠。”
众人交头接耳,虽然眼馋那宝物,却没有把握,迟迟不敢应答。秋姜笑了笑,正要上前,却听到人群里传来一个清越伫定的声音:“是一个‘日’字。”
众人不由自主让开一条道路。
那是个身量修长的年轻人,身着白色束袖的貂毛滚边覆绢纱锦衣,肩宽窄腰,背脊挺拔,手里牵着匹黑色的骏马,通身竟无一丝杂色,神骏非常。那马儿仰着高傲的头颅缓缓踏来,也不正眼瞧人,只轻轻一甩尾,便抖去了一路疾行时道上沾染的尘土。
他似乎刚刚入城,还戴着北地用以遮挡风沙的帷帽,黑色的皂纱下辨不清眉目,迟重的灯影里,只有秀丽的下颌若隐若现,唇角略扬,约莫含着一丝曼妙的笑意。
他身侧跟着的卫士倒是极为俊朗,只是不苟言笑,腰悬佩剑,神色冷肃。另一边胡衣踏靴的婢子也颇为美貌,神情傲然。
那小贩上下打量他,拧着眉道:“既然入城,何不除下帷帽?藏头露尾,必是宵小之徒。”这东珠本是他阿母赐予之物,稀罕异常,他怎么舍得就这么给了不相识之人呢?
“来得匆忙,尚未思及。”这人倒是不和他计较,坦然一笑,抬手摘下帷帽。
小贩愣住,更听得身边有人倒吸冷气的声音。
此人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神色却颇为镇定,面容洁白无瑕,目光明净,薄薄而微抿的唇,如雨中远山般淡淡的眉,虽然生得端丽娴宁,雍容高远,目光流转间却神采飞扬,风流无限,自有一股旁若无人的况味。仿佛白雪中俏然生姿的红梅,清丽出尘之余,更是美艳绝伦,不可方物。
这趁夜入城、策马而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俊极无俦的后生。
古有掷果盈车的潘安,小璧人卫阶,侧帽风流独孤郎,皆为当世难得的美男子,但是,见了此人,让人顿时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
那小贩痴痴地望着他,神情早不复方才的傲慢。
四周一时寂静无声,直到他身侧的那个胡女轻嗤一声,对这小贩伸手道:“东西拿来吧。”
小贩回神,目中顿时多了几分敌意,抱着那东珠犟道:“你家郎君尚未开口,几时轮得你这小奴开口?你怎知他对的不差?”
那婢女傲然道:“公子怎会猜不出区区一灯谜?”还要再言,那年轻人却拦住她,侧身对那小贩微微一笑,声音温润,“下人不懂事,女郎勿怪。君子不夺人所好,就此别过。”说完一拱手,圈了马便转身离开。
那小贩一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装束如此周全,怎么就被他一眼看穿了女儿身?当下不由面色绯红,却放声在他身后道:“阿奴是元氏阿九,郎君何人?”
秋姜在一旁听得凛然,汉化迁都后,不少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以洛阳所在河南郡为郡望,河南元氏、长孙氏、源氏、宇文氏、于氏、陆氏、窦氏等家族由鲜卑贵族摇身一变成为汉门世族。
元姓便是汉化前的鲜卑拓跋氏,也就是鲜卑魏庭皇族,而在这豫州一带,唯有魏帝皇叔河南王一族为元姓。河南王膝下只有一个贵女,那便是在家行九的彭城县主元梓桐!
秋姜怎么也想不到,随便出来参加个上元灯会就遇到了皇族贵女。
远处灯影下,那年轻人勒马回首,也不搭话,只是望着她远远地笑了笑,转身没入了人海里,再也看不到了。
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时候,呆愣中的人群才沸腾起来,疯了般朝他离开的方向蜂拥而去,真有古时候“掷果盈车”的盛况。
等人潮散去,青鸾和锦书好不容易找到她,见她只是微笑地望着人流散去的方向,锦书不解道:“娘子在看什么?”
秋姜虽不好色,亦觉得此人风姿绝世,叫人赏心悦目,心情不由大好,回头对她笑道:“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想必,‘姚兴赌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不过如此。”
锦书茫然地望着她:“宋祖奴婢知道,但是,姚兴是什么人啊?”
秋姜笑而不语,也不作答,打开檀扇大步朝前方走去。
第021章 邸舍再遇
021邸舍再遇
后半夜,坊外仍是热闹,秋姜绕了两个闾巷,入了坊内。到了东市西北的南平坊,弥望只有灯火通明,盛况竟胜坊外。
秋姜惊讶时,青鸾低笑道:“便是平日,此处亦是通宵达旦。”
“不以宵禁止?”
“否。”又道,“外坊主道禁,坊门皆关,内坊通宵夜欢的不在少数,鲜有盘查。”
秋姜笑了笑,想起前世的某街什么红的什么区,不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完全令行禁止不可能,只要有利可图,各有各的算盘,片儿警儿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全得罪了。
沿街走来,绸缎衣帽肆、胭脂花粉铺、刀枪鞍辔库、书肆茶寮一应俱全,还有杂技拉琴算命卜卦的,秋姜看着新鲜,走得累了,在道路尽头的一家邸舍前停下了脚步。
门口红灯高照,大堂里三三两两坐着几个客人,浅酌吃喝。秋姜和锦书二人踏上台阶就有小僮哈着腰过来:“三位,内请。”
“二楼可有雅座?”青鸾递过去五铢钱。
那小僮立刻眉开眼笑,打了汗巾将她们引上二楼。
这是靠窗的位置,坐西向东,三面窗棂洞开,一方正对大厅,四周都是五色垂帘,用以遮挡,视野开阔,俄而细雨纷飞,飘洒进来沾湿了她们的衣襟。
因为禁酒令的缘故,这几年北魏的酒楼大多改了名儿卖别的,秋姜只好点了这时候北方流行的羊奶作饮品,又分别点了几杯煎茶。
“娘子自己吃羊奶,却要我们喝那劳什子的煎茶?那夹着一股股的怪味儿,只有江东的那些士人才喜欢,我可是吃不惯。”青鸾笑道。
只一会儿,便有两个小僮奉上香茗。侧门内进了两个身姿曼妙的胡姬,纤腰束素,轻纱遮面,一人手抱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一人吹奏胡羌笛,渐渐的便有金戈铁马的悠吟声混杂着南地的靡靡之音次第传来,叫人耳目一新。
一曲毕。
“好。”隔间有客抚掌,“咚”的一声,一块金块投掷到大厅地板上。
四周忽然安静下来。看这金的分量,足有数十斤之余。在这个金银稀缺的年代,可抵粮粟百石、布帛数十匹。也许,这整个邸舍加起来尚不及这金呢?出手如此阔绰,岂能不教人侧目?
两个胡姬也是愣住,正妙目含情望向东侧隔厢。
垂帘却挡了视线,只依稀看到是个跪坐挹水的男子,随侍有一仆一婢。
“何人如此慷慨?”青鸾在秋姜身侧道。
“不知。”秋姜神色微冷,“行事反常,必有所图。”她凝神望去,越发觉得帘后那人极为眼熟。仿佛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那人侧转过身来,望了她一眼。那是双乌黑明澈的眼睛,极深极静,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这人的眼睛里含着笑意。
她不由自主地避开他的注视,却听得“哗啦”一声巨响,外面竟然有人掀了帘子闯进来。
“你们作什么,这般无礼?”青鸾喝道。
这一行进来的共有十几人,后面都是护卫僮仆,最前面的却是个挽着轻纱披帛的锦衣少女,缕金挑线的曳地裙仿佛流云般倾斜了一地。
她无视青鸾和锦书的怒火,径直在秋姜身侧坐了:“介意共席否?”
“女郎既已坐下,谈何介意?”秋姜笑了笑,对她举了举樽。
少女一怔,眼中顿时有了几分怒色,身侧的仆从欲出声呵斥,却被她伸手制止。她拄着头望着秋姜,笑靥如花:“你可知我是谁?”
秋姜道:“县主莅临,有失远迎。”说罢起身拱了拱手。
元梓桐顿觉无趣,又心有好奇,拍了拍胡案道:“小郎君,坐下说话。”
秋姜重新入座。
元梓桐疑惑地望着她,眼中已经没有了怒色:“郎君怎知,阿奴是元氏梓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尝闻元氏阿九善胡舞,精于骑射,身姿妙曼而恍若无骨,纤腰轻盈而凌波微步,如今得见,传闻果然不假。且县主五官深刻,肤色白皙,眸色偏深,一看便知出身鲜卑贵族。试问在都灵城,还有哪家女郎有这等容貌,这等风姿?”秋姜再拱手,一脸倾慕地望着她。
元梓桐俏脸一红,却没闪避,笑道:“善。”
秋姜低着头,自己都要笑出来。如果她面对是个汉人贵女,当然不能夸什么“身姿曼妙精于骑射”,彭城县主出身鲜卑族,性格豪爽,喜欢刀剑,素来不喜那些扭扭捏捏的姿态,和她说话,要开门见山。
元梓桐片刻又惋惜地望了她一眼:“郎君也是难得一见的风流人物,只是年岁尚小,不知郡望何处?若是出身士族,阿九可将族中姊妹介绍于郎君相识。”
秋姜闻言,差点一口羊奶喷出来,忙接过青鸾递过的帕子低头擦拭。半晌,清咳了声道:“县主莫开鄙人玩笑。”
元梓桐见了她的窘态,笑嘻嘻地说:“阿九从不与人玩笑。”见他虽然年幼,但唇红齿白,修长挺拔,生得确实俊俏,且姿态洒脱,忍不住心生欢喜,也乐得和她调侃,又道:“郎君可知,阿九为何闯入你的帘帐?”
秋姜噙着丝淡笑端起酒樽,啜饮一口:“女郎心有琐忧。”
“何?”她饶有兴致地望着她。
秋姜抬头往对面的帘帐内望了一眼,低头笑道:“一见君如故,恍若前世早相逢。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元梓桐顿时脸色红涨,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大胆!”
秋姜却不惧怕,笑道:“县主是塞北儿女,苍野雄鹰,亦何作这小女娃姿态?”
元梓桐收了刚才神色,轻哼了一声,也不好发作,转而专注地朝对面的帘帐望去,盈盈秋水眸内波光潋滟,异彩连连,是一副痴迷不已的神色。
秋姜不能理解,不过是见了一面,就这样钟情了?刚才灯会匆匆一瞥,她承认那年轻人是长得不错,哦不,是极为出众,而且高贵雍容,风采气度也绝非凡人,但是——她还是不能理解。
而且,这人一看就是别有用心的。一早就看出了元梓桐身份,却还和她周旋,如今又把她引到这里,不知道有什么图谋?
在这个时代,时人最看重的就是出身、相貌和品行,九品中正的举官制也以此为准,可见,相貌真是非常重要的。出身寒门就罢了,还有那么一丝可以崛起的机会。但是,长得丑就完蛋了,什么都是错,长得好看,不费吹灰之力,美男计妥妥地成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这么想,秋姜像看戏似的朝对面看了一眼,这次,眼神分明是带着鄙夷的。
对方好似早有察觉,此时也正好侧身回望。
四目相对,他怔了一下,触及她眼底毫不掩饰的轻蔑时显得不明所以,如玉般的面孔一时有些茫然。他神色微动,如夜色般浓稠的睫毛扑闪了几下,定定地望着她,良久,忽然莞尔一笑,端丽的容颜顿时多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美艳。
前面有茶楼,又是在桥梁底下,聚集的人比别的地方更多。秋姜想挤出人流,却发现前后都堵满了人,只好暂时停下脚步。
“若有猜出此灯谜者,可得吾家传之宝。”桥底下有人高喊。
秋姜望去,发现那是一个猜灯谜的摊头,不过规模比路上她走来看到的都要大。小贩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身着短衫垮裤,头顶毡帽,一双丹凤眼斜挑着,环视四周,目光灵敏,颇有些自傲的神色。
有个大汉上前道:“我来。”
那小贩鄙夷地打量了他一眼,抱肩道:“先缴纳保金百铢。”
大汉一愣,脸上怒色一盛:“兀那小儿,你这是耍我玩?”
小贩道:“没钱就滚。”
大汉不忿,撸了袖子就要上前砸摊,小贩身旁一直站立不动的麻衣少年却上前扣住了他,任是那大汉满脸涨红,也挣脱不得。
那大汉吃了亏,逃得踪影也没了。
“有人能猜吗?”那小贩得意地仰起头,手里一把蒲扇不断地打着摆子。那嚣张的仪态,让人恨不能上去照着他的脸抽上两巴掌。
如今这世道,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各地交易货币皆有不同,无论是金银和五铢钱都极为少见,甚至多数地方无金银开采而多以物帛交易。
在这豫州一带的城郭,百铢钱足够一个平民家里吃喝半月的,普通人家哪里舍得这么浪费?这么一来,围着这儿的人便去了大半,摊位前顿时空旷起来。
那小贩冷笑,从衣襟内取出一个紫色的锦盒,打开给众人看。白色的锦缎布帛上,竟然是一颗硕大的东珠,光华璀璨,耀人耳目。
四周倒抽冷气之声不断传来,刚才还要离去的人群又迫不及待地聚拢过来。
小贩得意地扬了扬头,抬手指了指身后的挂杆。身旁小僮意会,抽了布巾垂下幔条,只见长约五尺的红色布帛上书: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小贩高声道:“打一个字,谁能答出,我便将这家传宝物相赠。”
众人交头接耳,虽然眼馋那宝物,却没有把握,迟迟不敢应答。秋姜笑了笑,正要上前,却听到人群里传来一个清越伫定的声音:“是一个‘日’字。”
众人不由自主让开一条道路。
那是个身量修长的年轻人,身着白色束袖的貂毛滚边覆绢纱锦衣,肩宽窄腰,背脊挺拔,手里牵着匹黑色的骏马,通身竟无一丝杂色,神骏非常。那马儿仰着高傲的头颅缓缓踏来,也不正眼瞧人,只轻轻一甩尾,便抖去了一路疾行时道上沾染的尘土。
他似乎刚刚入城,还戴着北地用以遮挡风沙的帷帽,黑色的皂纱下辨不清眉目,迟重的灯影里,只有秀丽的下颌若隐若现,唇角略扬,约莫含着一丝曼妙的笑意。
他身侧跟着的卫士倒是极为俊朗,只是不苟言笑,腰悬佩剑,神色冷肃。另一边胡衣踏靴的婢子也颇为美貌,神情傲然。
那小贩上下打量他,拧着眉道:“既然入城,何不除下帷帽?藏头露尾,必是宵小之徒。”这东珠本是他阿母赐予之物,稀罕异常,他怎么舍得就这么给了不相识之人呢?
“来得匆忙,尚未思及。”这人倒是不和他计较,坦然一笑,抬手摘下帷帽。
小贩愣住,更听得身边有人倒吸冷气的声音。
此人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神色却颇为镇定,面容洁白无瑕,目光明净,薄薄而微抿的唇,如雨中远山般淡淡的眉,虽然生得端丽娴宁,雍容高远,目光流转间却神采飞扬,风流无限,自有一股旁若无人的况味。仿佛白雪中俏然生姿的红梅,清丽出尘之余,更是美艳绝伦,不可方物。
这趁夜入城、策马而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俊极无俦的后生。
古有掷果盈车的潘安,小璧人卫阶,侧帽风流独孤郎,皆为当世难得的美男子,但是,见了此人,让人顿时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
那小贩痴痴地望着他,神情早不复方才的傲慢。
四周一时寂静无声,直到他身侧的那个胡女轻嗤一声,对这小贩伸手道:“东西拿来吧。”
小贩回神,目中顿时多了几分敌意,抱着那东珠犟道:“你家郎君尚未开口,几时轮得你这小奴开口?你怎知他对的不差?”
那婢女傲然道:“公子怎会猜不出区区一灯谜?”还要再言,那年轻人却拦住她,侧身对那小贩微微一笑,声音温润,“下人不懂事,女郎勿怪。君子不夺人所好,就此别过。”说完一拱手,圈了马便转身离开。
那小贩一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装束如此周全,怎么就被他一眼看穿了女儿身?当下不由面色绯红,却放声在他身后道:“阿奴是元氏阿九,郎君何人?”
秋姜在一旁听得凛然,汉化迁都后,不少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以洛阳所在河南郡为郡望,河南元氏、长孙氏、源氏、宇文氏、于氏、陆氏、窦氏等家族由鲜卑贵族摇身一变成为汉门世族。
元姓便是汉化前的鲜卑拓跋氏,也就是鲜卑魏庭皇族,而在这豫州一带,唯有魏帝皇叔河南王一族为元姓。河南王膝下只有一个贵女,那便是在家行九的彭城县主元梓桐!
秋姜怎么也想不到,随便出来参加个上元灯会就遇到了皇族贵女。
远处灯影下,那年轻人勒马回首,也不搭话,只是望着她远远地笑了笑,转身没入了人海里,再也看不到了。
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时候,呆愣中的人群才沸腾起来,疯了般朝他离开的方向蜂拥而去,真有古时候“掷果盈车”的盛况。
等人潮散去,青鸾和锦书好不容易找到她,见她只是微笑地望着人流散去的方向,锦书不解道:“娘子在看什么?”
秋姜虽不好色,亦觉得此人风姿绝世,叫人赏心悦目,心情不由大好,回头对她笑道:“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想必,‘姚兴赌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不过如此。”
锦书茫然地望着她:“宋祖奴婢知道,但是,姚兴是什么人啊?”
秋姜笑而不语,也不作答,打开檀扇大步朝前方走去。
第021章 邸舍再遇
021邸舍再遇
后半夜,坊外仍是热闹,秋姜绕了两个闾巷,入了坊内。到了东市西北的南平坊,弥望只有灯火通明,盛况竟胜坊外。
秋姜惊讶时,青鸾低笑道:“便是平日,此处亦是通宵达旦。”
“不以宵禁止?”
“否。”又道,“外坊主道禁,坊门皆关,内坊通宵夜欢的不在少数,鲜有盘查。”
秋姜笑了笑,想起前世的某街什么红的什么区,不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完全令行禁止不可能,只要有利可图,各有各的算盘,片儿警儿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全得罪了。
沿街走来,绸缎衣帽肆、胭脂花粉铺、刀枪鞍辔库、书肆茶寮一应俱全,还有杂技拉琴算命卜卦的,秋姜看着新鲜,走得累了,在道路尽头的一家邸舍前停下了脚步。
门口红灯高照,大堂里三三两两坐着几个客人,浅酌吃喝。秋姜和锦书二人踏上台阶就有小僮哈着腰过来:“三位,内请。”
“二楼可有雅座?”青鸾递过去五铢钱。
那小僮立刻眉开眼笑,打了汗巾将她们引上二楼。
这是靠窗的位置,坐西向东,三面窗棂洞开,一方正对大厅,四周都是五色垂帘,用以遮挡,视野开阔,俄而细雨纷飞,飘洒进来沾湿了她们的衣襟。
因为禁酒令的缘故,这几年北魏的酒楼大多改了名儿卖别的,秋姜只好点了这时候北方流行的羊奶作饮品,又分别点了几杯煎茶。
“娘子自己吃羊奶,却要我们喝那劳什子的煎茶?那夹着一股股的怪味儿,只有江东的那些士人才喜欢,我可是吃不惯。”青鸾笑道。
只一会儿,便有两个小僮奉上香茗。侧门内进了两个身姿曼妙的胡姬,纤腰束素,轻纱遮面,一人手抱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一人吹奏胡羌笛,渐渐的便有金戈铁马的悠吟声混杂着南地的靡靡之音次第传来,叫人耳目一新。
一曲毕。
“好。”隔间有客抚掌,“咚”的一声,一块金块投掷到大厅地板上。
四周忽然安静下来。看这金的分量,足有数十斤之余。在这个金银稀缺的年代,可抵粮粟百石、布帛数十匹。也许,这整个邸舍加起来尚不及这金呢?出手如此阔绰,岂能不教人侧目?
两个胡姬也是愣住,正妙目含情望向东侧隔厢。
垂帘却挡了视线,只依稀看到是个跪坐挹水的男子,随侍有一仆一婢。
“何人如此慷慨?”青鸾在秋姜身侧道。
“不知。”秋姜神色微冷,“行事反常,必有所图。”她凝神望去,越发觉得帘后那人极为眼熟。仿佛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那人侧转过身来,望了她一眼。那是双乌黑明澈的眼睛,极深极静,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这人的眼睛里含着笑意。
她不由自主地避开他的注视,却听得“哗啦”一声巨响,外面竟然有人掀了帘子闯进来。
“你们作什么,这般无礼?”青鸾喝道。
这一行进来的共有十几人,后面都是护卫僮仆,最前面的却是个挽着轻纱披帛的锦衣少女,缕金挑线的曳地裙仿佛流云般倾斜了一地。
她无视青鸾和锦书的怒火,径直在秋姜身侧坐了:“介意共席否?”
“女郎既已坐下,谈何介意?”秋姜笑了笑,对她举了举樽。
少女一怔,眼中顿时有了几分怒色,身侧的仆从欲出声呵斥,却被她伸手制止。她拄着头望着秋姜,笑靥如花:“你可知我是谁?”
秋姜道:“县主莅临,有失远迎。”说罢起身拱了拱手。
元梓桐顿觉无趣,又心有好奇,拍了拍胡案道:“小郎君,坐下说话。”
秋姜重新入座。
元梓桐疑惑地望着她,眼中已经没有了怒色:“郎君怎知,阿奴是元氏梓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尝闻元氏阿九善胡舞,精于骑射,身姿妙曼而恍若无骨,纤腰轻盈而凌波微步,如今得见,传闻果然不假。且县主五官深刻,肤色白皙,眸色偏深,一看便知出身鲜卑贵族。试问在都灵城,还有哪家女郎有这等容貌,这等风姿?”秋姜再拱手,一脸倾慕地望着她。
元梓桐俏脸一红,却没闪避,笑道:“善。”
秋姜低着头,自己都要笑出来。如果她面对是个汉人贵女,当然不能夸什么“身姿曼妙精于骑射”,彭城县主出身鲜卑族,性格豪爽,喜欢刀剑,素来不喜那些扭扭捏捏的姿态,和她说话,要开门见山。
元梓桐片刻又惋惜地望了她一眼:“郎君也是难得一见的风流人物,只是年岁尚小,不知郡望何处?若是出身士族,阿九可将族中姊妹介绍于郎君相识。”
秋姜闻言,差点一口羊奶喷出来,忙接过青鸾递过的帕子低头擦拭。半晌,清咳了声道:“县主莫开鄙人玩笑。”
元梓桐见了她的窘态,笑嘻嘻地说:“阿九从不与人玩笑。”见他虽然年幼,但唇红齿白,修长挺拔,生得确实俊俏,且姿态洒脱,忍不住心生欢喜,也乐得和她调侃,又道:“郎君可知,阿九为何闯入你的帘帐?”
秋姜噙着丝淡笑端起酒樽,啜饮一口:“女郎心有琐忧。”
“何?”她饶有兴致地望着她。
秋姜抬头往对面的帘帐内望了一眼,低头笑道:“一见君如故,恍若前世早相逢。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元梓桐顿时脸色红涨,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大胆!”
秋姜却不惧怕,笑道:“县主是塞北儿女,苍野雄鹰,亦何作这小女娃姿态?”
元梓桐收了刚才神色,轻哼了一声,也不好发作,转而专注地朝对面的帘帐望去,盈盈秋水眸内波光潋滟,异彩连连,是一副痴迷不已的神色。
秋姜不能理解,不过是见了一面,就这样钟情了?刚才灯会匆匆一瞥,她承认那年轻人是长得不错,哦不,是极为出众,而且高贵雍容,风采气度也绝非凡人,但是——她还是不能理解。
而且,这人一看就是别有用心的。一早就看出了元梓桐身份,却还和她周旋,如今又把她引到这里,不知道有什么图谋?
在这个时代,时人最看重的就是出身、相貌和品行,九品中正的举官制也以此为准,可见,相貌真是非常重要的。出身寒门就罢了,还有那么一丝可以崛起的机会。但是,长得丑就完蛋了,什么都是错,长得好看,不费吹灰之力,美男计妥妥地成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这么想,秋姜像看戏似的朝对面看了一眼,这次,眼神分明是带着鄙夷的。
对方好似早有察觉,此时也正好侧身回望。
四目相对,他怔了一下,触及她眼底毫不掩饰的轻蔑时显得不明所以,如玉般的面孔一时有些茫然。他神色微动,如夜色般浓稠的睫毛扑闪了几下,定定地望着她,良久,忽然莞尔一笑,端丽的容颜顿时多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