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暗自思忖了一番,顾三娘问道:“这信还是寄给我们当家的么?”
店小二摇头说道:“不是哩,是寄给你的。”
顾三娘先是一楞,随后莫大的喜悦涌上心头,除了沈拙,是再没有旁人会给她寄信的,她连忙说道:“快拿给我看。”
店小二拿出一个油纸包,顾三娘急切的接过来,她想也不想就朝着家里快步走去,要叫御哥儿读信给她听,那店小二看她不管不顾的样子,嘴里连喊几声:“哎,顾掌柜!”
顾三娘很快想起她还没给店小二跑路费,她从荷包里数了十几个铜钱,还特意多给了两个,并说道:“再有寄给我的信,还请你快快的帮我送过来。”
那店小二爽快的答应着,顾三娘便匆匆进到院子里,这会子三个孩子正在踢皮球,她对御哥儿说道:“御哥儿快来,你爹寄信来了。”
“真的?”御哥儿和小叶子惊喜的跳了起来,就连坐在门口剥花生的秦大娘也站起身问道:“御哥儿他爹来信了?”
顾三娘点着头,她小心翼翼的拆开油纸包,一旁的御哥儿一眼就看到信封上的笔迹,他欢喜的说道:“果真是爹爹的家书。”
“快读给娘听听。”顾三娘嘴里不停的催促着御哥儿,秦大娘也走过来,几个人围着御哥儿,接着就听他用稚气的声音念着书信上面写的内容。
这封书信似乎写得很匆忙,沈拙只说他已在京城安顿下来,并且见过东方检一面,他一切都好,叫顾三娘不要牵挂。
顾三娘眼圈儿一红,沈拙的来信让她悬着的心总算能落回肚里,她问道:“这信是甚么时候寄的?”
御哥儿回道:“有一个多月呢。”
顾三娘算了一算,看来沈拙是刚到京城,就给她们写了信,两地相距甚远,能在这个时候送到已经算是快的了,顾三娘又叫御哥儿读了几遍,便说道:“你今夜就给你爹爹回一封书信,明日我托人送出去。”
御哥儿拿着书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说道:“可是爹爹没说他住在哪里,咱们写的信该寄到哪里去呢?”
顾三娘的笑容慢慢敛去,她想起沈拙在京城是有正事要做,他既是刻意没有留地址,想必也是叫她们不要回信的意思,想了片刻,顾三娘说道:“既如此咱们就暂且不要回信,想必你爹爹再过不久还会再寄信回来的。”
御哥儿点着小脑袋,顾三娘接过书信,她用手指轻轻摩挲几下,低头沉思起来。
☆、第68章
日复一日,郦县下了几场冬雪,这期间顾三娘又收到几封沈拙寄来的书信,有一次甚至还有京城当地的土仪,只是沈拙始终没有留他在京里的住址,顾三娘就是想给他寄一封书信,也不知该发到何处。
夜深人静的时候,顾三娘会在灯下一遍遍的翻看沈拙写得书信,纸上的字她不认得,可是信里写的内容她却记得一字不差。
随着年关将近,珑琇庄的买卖越来越好,去年这个时节,顾三娘收了不少皮草,很是赚了一笔钱,今年顾着家里,这桩生意做不了了,只不过就算铺子里每日进账可观,顾三娘的眉头也一日紧似一日,原来自从冬至接了一封家书后,顾三娘就再也没收到沈拙的来信,她每日都要往东升客栈询问有没有她的书信,可惜回回都是失望而归,想到没有消息的沈拙,顾三娘急得都在背地里哭了好几场。
转眼便到了过年,这个年夜饭,顾三娘一家都没吃好,到了大年初二,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给秦大娘拜年,秦大娘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叹了几口气,她刚刚和沈拙成婚的那些日子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这才没几日,又瘦得脱形。
“御哥儿他爹还没消息?”秦大娘问道。
顾三娘黯然的点了两下头,秦大娘又摇头叹气,当日顾三娘说他要外出访友,她就不信她说的话,就算是要访友也没必要把学馆给关了,再说这访的哪一门子友,家里不管,过年也不来一封书信,可是这小两口不说,想必自有他们的道理,秦大娘就算是顾三娘的干娘,也不好干涉。
沈拙没来信,除了顾三娘,家里两个孩子也惦记,御哥儿本来正和秦家小哥儿说话,他听到秦大娘的话,认真的说道:“秦奶奶,我爹爹说三五个月就回来,我算过了,再过不久他就会到家的。”
秦大娘故意逗着他,她说:“你爹爹一走就是这么些日子,等他家来了,御哥儿别理他,好不好?”
御哥儿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他说:“不行不行,爹爹不是有意的,他外出肯定有正经事要办。”
说完,他又跑到顾三娘面前,眼巴巴的对她说道:“娘,你也别不理爹爹,要不他就太可怜了。”
顾三娘朝着御哥儿笑了笑,孩子这么懂事,从来不在她面前吵着要爹爹,可是她比谁都清楚,御哥儿是把思念藏在心里,他每晚睡着的时候,就会在梦里念叨着要找爹爹。
“放心罢,娘肯定不会不理你爹爹,顶多到时骂他两句。”
御哥儿见此,总算放下心来。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万物复苏的时候,巷口的那棵大榕树早就返青,沈拙却像是人间蒸发一般,顾三娘得不到他的半点音讯,御哥儿日日盼望着,这种苦等不光大人内心煎熬,就连孩子也跟着一起备受折磨,原本成日笑眯眯的御哥儿,这些日子脸上全然不见一丝笑意。
这一日,顾三娘坐在铺子里绣着一副观音菩萨送子图,还没动几针,就听得‘砰’的一声,从外头飞来一块大石头,好险顾三娘及时躲开了,要不然那石头非得砸到她的头上不可。
顾三娘惊魂未定,她转头一望,那大石头落到柜台,将她的柜子砸了一个大洞,她朝着门口气道:“是哪个不长眼的,这么大的石头,也是能乱扔的?”
她却不知道这石头是有人故意砸的,顾三娘出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三四十来岁的男人,他穿着一身长袍,头戴书生方巾,此刻正满脸怒火的瞪着顾三娘。
顾三娘细细一看,这人可不就是城里的孙举人么,平日这孙举人时常在街面上走动,她倒是认得他的,早些日子他娘子李氏还到她家的铺子里来逛过呢。
“竟是孙举人,敢问我是哪里得罪了你,你要下这般狠的手?”顾三娘可不会因他这举人身份就退让,他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算他是举人老爷,她也照样要将他一顿臭骂。
这会子四下围了不少人,孙举人也不嫌丢了读书人的斯文,他对着顾三娘骂道:“你男人沈拙科举舞弊,连累我们全州的举子被除名,读书人的脸面都被他丢光了,如今我十年苦读功亏一篑,我就是杀了你们也难解我心头之恨”
听了他这话,顾三娘整个人懵了,沈拙是去搭救东方检,况且他并未参加本届的科考,又怎会科举舞弊呢?
顾三娘定了定心神,她对孙举人说道:“孙举人,你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我相公不曾去赶考,是绝对不可能做这事的?”
孙举人冷冷一笑,他说:“这天大的事情,岂有能弄错的?沈拙买卖科考题目,如此的目无王法,所幸差役已抓了他这大败类,你就等着他秋后问斩,替他去收尸罢。”
原来,春闱头几日,就有人传言能花重金买来考题,事关科考公正,自是举子们最重视的大事,不久朝廷开始彻查此事,很快揪出幕后主使,正是从全州而来的沈拙,听说还跟太子有些甚么干系,这其中的纠葛,孙举人也不甚清楚。
只因沈拙现籍落在全州,全州所有的举子受他牵连,要想再参考,只能等到三年之后,为了此事,全州被退回的几十名举子恨极了沈拙,丢尽颜面的州府大人也大为震怒,可是朝廷旨意已下,已再无回转的余地。
顾三娘眼前一阵发黑,她断然不会相信沈拙会舞弊,可是孙举人的意思,沈拙已下了大牢,显然他如今处境堪忧,她顿时唬得六神无主。
那孙举人看到顾三娘呆住了,又口出恶言说道:“像你这等的妇人,抛头露面不知羞耻,活该等着再做寡妇!”
“相公,你就少说两句罢。”李氏赶过来了,她见自家男人说得实在太刻薄,忍不住出声劝了几句。
孙举人对着他娘子大声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甚么?要不是沈拙,不说一等的状元,好歹进士的功名我也能捞一个回来,而今我又得蹉跎三年,我骂两句解恨还算是宅心仁厚的呢。”
说完,他又指着李氏的鼻子骂道:“还有,谁准你出门的,你甚么时候也被这姓顾的女人连坏了,好好的妇人不学着以贞静为重,是不是想我把你休回娘家?”
大庭广众之下被夫君无端责骂,李氏脸上臊得通红,她眼里蓄满泪水,捂着脸一路小跑着走远了。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顾三娘只觉得脑子一阵发木,此刻她一心想知道沈拙到底出了甚么事,她顾不得拦在门口骂街的孙举人,转身就将铺子关了,然后急急忙忙的朝着衙门去了。
到了衙门,有人认出顾三娘,便朝着屋里喊道:“林子,你干姐姐来了。”
秦林从屋里出来,他看到顾三娘满脸焦急的样子,连忙问道:“出甚么事了?”
顾三娘将他拉到无人的地方,张嘴就说:“孙举人说阿拙科举舞弊被抓了。”
秦林大吃一惊,他心知沈拙出身非凡,科举舞弊事关重大,他怎会跟这个扯上干系?
“这其中莫不是有甚么误会?”
他在衙门里当了这么多年差役,自认为看人的眼光还是错不了的,沈拙品性端良,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顾三娘便把孙举人那里听来的话告诉秦林,秦林沉吟片刻,他们县里距离京城遥远,衙门里还没听说过这事,可是孙举人说的有模有样,一时他也看不出真假,他说:“你先别慌,我这两日留意一下,等到有准信儿,我再跟你说。”
顾三娘也没别的办法,唯一的消息是孙举人传出来的,她只能等着秦林帮她打听了。
没过两日,县城里陆陆续续有全州举子被退回的传闻,那日孙举人找上门来闹事时,有不少人看在眼里,众人都在传闻始作俑者就是沈拙,大家伙儿听说沈拙就是顾三娘的男人,连带着铺子里的生意也少了许多。
不光顾三娘这个大人出门时受到别人指点,就连小叶子和御哥儿也被别家的孩子们排挤,这日顾三娘回家,看到御哥儿和小叶子脸上被磕破了皮,一问之下,才得知有人说沈拙的坏话,御哥儿气不过,跟人打了一架,小叶子自是帮着御哥儿,可是人家人多势众,他姐弟二人到底还是吃了亏。
顾三娘又气又疼,不过孩子打架,她一个大人也不好多说,秦大娘从屋里找来擦伤药,嘴里骂个不停,顾三娘一语不发的给两个孩子清理伤口,正在这时,秦林从外头回来了。
顾三娘看他神情踌躇,心里立时便有一股不好的预感,她问道:“莫不是有消息了?”
秦林点了一下头,秦大娘急道:“到底是不是御哥儿他爹?”
御哥儿也期盼的望着秦林,秦林摇头说道:“我看了衙门的公文,姓名籍贯和年龄确是他无疑。”
他这话一出,顾三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过了半晌,她咬了咬牙,说道:“干娘,我得上京一趟。”
☆、第69章
就连顾三娘这样不识字的妇人也心知科举舞弊之事非同小可,弄得不好就是杀头的大罪,她是不信沈拙会做这样的事,可是沈拙此番上京搭救东方检,又跟甚么东宫和安妃扯上干系,保不齐就是受人陷害,故此,她是无论如何也要亲自上京一趟的,或许她帮不上忙,但能看沈拙一眼也是好的,万一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也不能就这么看着他连个收尸的人也没有。
“三娘,京城可不是桐城,这千里迢迢的,路上有个闪失可自怎么得了?”秦大娘一听她打算上京,立马就阻止起来。
顾三娘看了一眼身旁两个孩子,她红着眼圈儿,说道:“干娘,我是非去不可的,两个孩子我也要一同带上。”
秦大娘越发不赞同了,她说:“御哥儿他爹出事了,你不好生护着这仅剩的一根独苗,反倒还带着孩子自投罗网,你只当御哥儿他爹会感激你么,听干娘的话,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等着京城里传来的消息。”
秦大娘也不信沈拙会犯法,可是朝廷的公文都下来了,他们这些市井小民就是想救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还有两个未成人的孩子,大人坏了事已是后悔莫及,再把两个孩子搭进去岂不是更加冤枉么。
顾三娘默不作声,一旁的御哥儿望着她哭出声来,他说:“娘,我要找爹爹。”
御哥儿哭得可怜,顾三娘一把抱着他,她忍着眼泪说道:“干娘,阿拙只有御哥儿一个亲生骨肉,他就算明日要被砍头,御哥儿也得去送送他呀。“
她的这句话让秦大娘再也说不出话来,秦大娘陪着流下眼泪,她哭着说道:“我的儿呀,你的命怎就这么苦啊。”
顾三娘凄然一笑,她说:“干娘,我不觉着苦,阿拙跟我夫妻一场,我不能不顾他,我们这一家子,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块儿的。”
屋里的大人和孩子都跟着一起哭泣,顾三娘却没有流泪,不管如何艰难,她已是打定主意要往京城去找沈拙。
既是要决意上京,隔日,顾三娘先去定了客位,随后把铺子里的账目清点一番,外面那些拖欠的账一时半会儿收不回来,她干脆连着铺子一并交给朱小月,朱小月见她一副交待后事的模样儿,不禁也是难过不已,她跟顾三娘交好,这铺子就是她的心血,朱小月跟她保证,哪怕再艰难也要替她守着铺子,好等她日后回来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当夜,小叶子帮着她娘把她们要出行的东西收拾好,随后顾三娘从床底抱着一个坛子出来,先前为了赎回沈拙的玉把件,她攒的二百两钱子全都用了出去,再加上沈拙离家时,她把家里大半的银两给他做了盘缠,如今她手里也就剩下这二三十来两的银子,这些银两要是俭省着用,也能用到京城,难就难在到京城后她该怎么办,不过眼下她管不了那么多,唯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家里存的都是些碎银,这会子也无法换成银票,所幸天气寒冷,他们身穿的都是厚衣裳,顾三娘把她和两个孩子的厚衣掌拆开,将银子塞进去缝好,只留了一些散碎银子随身携带。
这回急着赶路,除了要穿的衣裳,顾三娘吩咐小叶子,别的东西都一概不带,不过临睡前她想了一想,还是找出她亲娘留给她的一整套针黹家伙,当日她就是靠着自身的手艺走出牛头屯,万一到了京里走投无路,她也能凭自己的本事养活她和孩子。
忙活了大半夜,两个孩子都没有睡意,明日还要赶路,顾三娘对他俩说道:“夜深了,快睡罢,一大早我们就要动身了。”
御哥儿揪着顾三娘的袖子,他担忧的说道:“娘,爹爹会被杀头么?”
小叶子瞪了他一眼,她说:“不要胡说,爹会没事的。”
顾三娘将御哥儿抱在怀里,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哄着他说道:“御哥儿不怕,有娘在呢,你爹说还要给你生个小弟弟,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肯定不会食言的。”
御哥儿含泪点头,顾三娘搂着一儿一女,这两个孩子是她的依靠,沈拙是她的牵绊,此番若是沈拙能平安无事,哪怕吃糠咽菜,她也再不许沈拙跟过去牵扯不清,若是救不回沈拙,她就守着他的牌位过一辈子。
这一夜,顾三娘未曾合眼,次日天刚亮她就醒了,没过多久,秦大娘和朱小月来到西厢,她们婆媳二人天没亮就起床蒸了一锅馒头,摊凉之后,秦大娘包得严严实实,眼下天冷,这干粮也能存得住,她对顾三娘说道:“你手里的银钱能省则省,干娘帮不了你多少,这些干粮带着在路上吃。”
顾三娘接过包袱,她对秦大娘道了一声谢,又说:“干娘,这一走,我们母女二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你千万要保重身子,日后若是有缘份,我再回来孝敬你。”
秦大娘又流下眼泪,她和顾三娘十分投缘,偏偏这孩子就是个苦命的,省心的日子从来没有享受过。
“好孩子,干娘给你算过命,人家说你和御哥儿他爹都是大富大贵的命,你们一定能平安渡过这回的坎儿。”说完这句话,秦大娘又悄悄给她塞了一个荷包,她低声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可别嫌少,干娘能拿得出来的也就些了。”
顾三娘如何肯收秦大娘的钱银,她说:“我断断不能收干娘你的银子,你攒几个钱不容易,这些你自留着,我好手好脚的,短不了银子使的。”
秦大娘一把按住她的手,她望着顾三娘,说道:“我既是认了你做闺女,哪有看着闺女为难,我这当娘的却袖手旁观的道理?这银子你只管收着,要是不收我可就恼了。”
看到秦大娘这般坚持,要是再矫情下去倒显得生份,顾三娘握紧手里的荷包,她咬牙说道:“干娘,你对我的恩情,我全记在心里呢。”
秦大娘摇了摇头,她道:“你是个谨慎的好孩子,多余的话我不再啰嗦,趁着这会子天色还早,你带着两个孩子快些上路。”
随后,秦大娘停了一下,她又说:“家里的这两间厢房干娘给你留着,要是在外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带着两个孩子回来。”
顾三娘甚么话也没说,她看了秦大娘一眼,招呼着两个孩子出门,忙乱了小片刻,秦家婆媳将顾三娘她们母子三人送出家门,清晨的巷子里静悄悄的,秦大娘望着顾三娘拉着两个孩子融入到浓雾里,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又在门口怔了半日,这才转身回到屋里。
且说顾三娘带着小叶子和御哥儿一路搭船先到了柳林镇,再转乘大船往桐城去,这些日子,因江上连降大雾,往桐城去的客船停了好几日,幸好顾三娘打听得今日要如期发船,只因停了数日的船,故此这回往桐城去的人很多,中等的客舱已定不到了,顾三娘咬牙定了一间上等的客舱。
临到发船前,顾三娘领着两个孩子上船,上等的客舱在三楼,自然也比下面清静许多,不过顾三娘还是不敢大意,船上来来去去的人龙蛇混杂,故此她将两个孩子拘在客舱内,轻易不许他俩走出一步。
店小二摇头说道:“不是哩,是寄给你的。”
顾三娘先是一楞,随后莫大的喜悦涌上心头,除了沈拙,是再没有旁人会给她寄信的,她连忙说道:“快拿给我看。”
店小二拿出一个油纸包,顾三娘急切的接过来,她想也不想就朝着家里快步走去,要叫御哥儿读信给她听,那店小二看她不管不顾的样子,嘴里连喊几声:“哎,顾掌柜!”
顾三娘很快想起她还没给店小二跑路费,她从荷包里数了十几个铜钱,还特意多给了两个,并说道:“再有寄给我的信,还请你快快的帮我送过来。”
那店小二爽快的答应着,顾三娘便匆匆进到院子里,这会子三个孩子正在踢皮球,她对御哥儿说道:“御哥儿快来,你爹寄信来了。”
“真的?”御哥儿和小叶子惊喜的跳了起来,就连坐在门口剥花生的秦大娘也站起身问道:“御哥儿他爹来信了?”
顾三娘点着头,她小心翼翼的拆开油纸包,一旁的御哥儿一眼就看到信封上的笔迹,他欢喜的说道:“果真是爹爹的家书。”
“快读给娘听听。”顾三娘嘴里不停的催促着御哥儿,秦大娘也走过来,几个人围着御哥儿,接着就听他用稚气的声音念着书信上面写的内容。
这封书信似乎写得很匆忙,沈拙只说他已在京城安顿下来,并且见过东方检一面,他一切都好,叫顾三娘不要牵挂。
顾三娘眼圈儿一红,沈拙的来信让她悬着的心总算能落回肚里,她问道:“这信是甚么时候寄的?”
御哥儿回道:“有一个多月呢。”
顾三娘算了一算,看来沈拙是刚到京城,就给她们写了信,两地相距甚远,能在这个时候送到已经算是快的了,顾三娘又叫御哥儿读了几遍,便说道:“你今夜就给你爹爹回一封书信,明日我托人送出去。”
御哥儿拿着书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说道:“可是爹爹没说他住在哪里,咱们写的信该寄到哪里去呢?”
顾三娘的笑容慢慢敛去,她想起沈拙在京城是有正事要做,他既是刻意没有留地址,想必也是叫她们不要回信的意思,想了片刻,顾三娘说道:“既如此咱们就暂且不要回信,想必你爹爹再过不久还会再寄信回来的。”
御哥儿点着小脑袋,顾三娘接过书信,她用手指轻轻摩挲几下,低头沉思起来。
☆、第68章
日复一日,郦县下了几场冬雪,这期间顾三娘又收到几封沈拙寄来的书信,有一次甚至还有京城当地的土仪,只是沈拙始终没有留他在京里的住址,顾三娘就是想给他寄一封书信,也不知该发到何处。
夜深人静的时候,顾三娘会在灯下一遍遍的翻看沈拙写得书信,纸上的字她不认得,可是信里写的内容她却记得一字不差。
随着年关将近,珑琇庄的买卖越来越好,去年这个时节,顾三娘收了不少皮草,很是赚了一笔钱,今年顾着家里,这桩生意做不了了,只不过就算铺子里每日进账可观,顾三娘的眉头也一日紧似一日,原来自从冬至接了一封家书后,顾三娘就再也没收到沈拙的来信,她每日都要往东升客栈询问有没有她的书信,可惜回回都是失望而归,想到没有消息的沈拙,顾三娘急得都在背地里哭了好几场。
转眼便到了过年,这个年夜饭,顾三娘一家都没吃好,到了大年初二,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给秦大娘拜年,秦大娘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叹了几口气,她刚刚和沈拙成婚的那些日子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这才没几日,又瘦得脱形。
“御哥儿他爹还没消息?”秦大娘问道。
顾三娘黯然的点了两下头,秦大娘又摇头叹气,当日顾三娘说他要外出访友,她就不信她说的话,就算是要访友也没必要把学馆给关了,再说这访的哪一门子友,家里不管,过年也不来一封书信,可是这小两口不说,想必自有他们的道理,秦大娘就算是顾三娘的干娘,也不好干涉。
沈拙没来信,除了顾三娘,家里两个孩子也惦记,御哥儿本来正和秦家小哥儿说话,他听到秦大娘的话,认真的说道:“秦奶奶,我爹爹说三五个月就回来,我算过了,再过不久他就会到家的。”
秦大娘故意逗着他,她说:“你爹爹一走就是这么些日子,等他家来了,御哥儿别理他,好不好?”
御哥儿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他说:“不行不行,爹爹不是有意的,他外出肯定有正经事要办。”
说完,他又跑到顾三娘面前,眼巴巴的对她说道:“娘,你也别不理爹爹,要不他就太可怜了。”
顾三娘朝着御哥儿笑了笑,孩子这么懂事,从来不在她面前吵着要爹爹,可是她比谁都清楚,御哥儿是把思念藏在心里,他每晚睡着的时候,就会在梦里念叨着要找爹爹。
“放心罢,娘肯定不会不理你爹爹,顶多到时骂他两句。”
御哥儿见此,总算放下心来。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万物复苏的时候,巷口的那棵大榕树早就返青,沈拙却像是人间蒸发一般,顾三娘得不到他的半点音讯,御哥儿日日盼望着,这种苦等不光大人内心煎熬,就连孩子也跟着一起备受折磨,原本成日笑眯眯的御哥儿,这些日子脸上全然不见一丝笑意。
这一日,顾三娘坐在铺子里绣着一副观音菩萨送子图,还没动几针,就听得‘砰’的一声,从外头飞来一块大石头,好险顾三娘及时躲开了,要不然那石头非得砸到她的头上不可。
顾三娘惊魂未定,她转头一望,那大石头落到柜台,将她的柜子砸了一个大洞,她朝着门口气道:“是哪个不长眼的,这么大的石头,也是能乱扔的?”
她却不知道这石头是有人故意砸的,顾三娘出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三四十来岁的男人,他穿着一身长袍,头戴书生方巾,此刻正满脸怒火的瞪着顾三娘。
顾三娘细细一看,这人可不就是城里的孙举人么,平日这孙举人时常在街面上走动,她倒是认得他的,早些日子他娘子李氏还到她家的铺子里来逛过呢。
“竟是孙举人,敢问我是哪里得罪了你,你要下这般狠的手?”顾三娘可不会因他这举人身份就退让,他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算他是举人老爷,她也照样要将他一顿臭骂。
这会子四下围了不少人,孙举人也不嫌丢了读书人的斯文,他对着顾三娘骂道:“你男人沈拙科举舞弊,连累我们全州的举子被除名,读书人的脸面都被他丢光了,如今我十年苦读功亏一篑,我就是杀了你们也难解我心头之恨”
听了他这话,顾三娘整个人懵了,沈拙是去搭救东方检,况且他并未参加本届的科考,又怎会科举舞弊呢?
顾三娘定了定心神,她对孙举人说道:“孙举人,你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我相公不曾去赶考,是绝对不可能做这事的?”
孙举人冷冷一笑,他说:“这天大的事情,岂有能弄错的?沈拙买卖科考题目,如此的目无王法,所幸差役已抓了他这大败类,你就等着他秋后问斩,替他去收尸罢。”
原来,春闱头几日,就有人传言能花重金买来考题,事关科考公正,自是举子们最重视的大事,不久朝廷开始彻查此事,很快揪出幕后主使,正是从全州而来的沈拙,听说还跟太子有些甚么干系,这其中的纠葛,孙举人也不甚清楚。
只因沈拙现籍落在全州,全州所有的举子受他牵连,要想再参考,只能等到三年之后,为了此事,全州被退回的几十名举子恨极了沈拙,丢尽颜面的州府大人也大为震怒,可是朝廷旨意已下,已再无回转的余地。
顾三娘眼前一阵发黑,她断然不会相信沈拙会舞弊,可是孙举人的意思,沈拙已下了大牢,显然他如今处境堪忧,她顿时唬得六神无主。
那孙举人看到顾三娘呆住了,又口出恶言说道:“像你这等的妇人,抛头露面不知羞耻,活该等着再做寡妇!”
“相公,你就少说两句罢。”李氏赶过来了,她见自家男人说得实在太刻薄,忍不住出声劝了几句。
孙举人对着他娘子大声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甚么?要不是沈拙,不说一等的状元,好歹进士的功名我也能捞一个回来,而今我又得蹉跎三年,我骂两句解恨还算是宅心仁厚的呢。”
说完,他又指着李氏的鼻子骂道:“还有,谁准你出门的,你甚么时候也被这姓顾的女人连坏了,好好的妇人不学着以贞静为重,是不是想我把你休回娘家?”
大庭广众之下被夫君无端责骂,李氏脸上臊得通红,她眼里蓄满泪水,捂着脸一路小跑着走远了。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顾三娘只觉得脑子一阵发木,此刻她一心想知道沈拙到底出了甚么事,她顾不得拦在门口骂街的孙举人,转身就将铺子关了,然后急急忙忙的朝着衙门去了。
到了衙门,有人认出顾三娘,便朝着屋里喊道:“林子,你干姐姐来了。”
秦林从屋里出来,他看到顾三娘满脸焦急的样子,连忙问道:“出甚么事了?”
顾三娘将他拉到无人的地方,张嘴就说:“孙举人说阿拙科举舞弊被抓了。”
秦林大吃一惊,他心知沈拙出身非凡,科举舞弊事关重大,他怎会跟这个扯上干系?
“这其中莫不是有甚么误会?”
他在衙门里当了这么多年差役,自认为看人的眼光还是错不了的,沈拙品性端良,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顾三娘便把孙举人那里听来的话告诉秦林,秦林沉吟片刻,他们县里距离京城遥远,衙门里还没听说过这事,可是孙举人说的有模有样,一时他也看不出真假,他说:“你先别慌,我这两日留意一下,等到有准信儿,我再跟你说。”
顾三娘也没别的办法,唯一的消息是孙举人传出来的,她只能等着秦林帮她打听了。
没过两日,县城里陆陆续续有全州举子被退回的传闻,那日孙举人找上门来闹事时,有不少人看在眼里,众人都在传闻始作俑者就是沈拙,大家伙儿听说沈拙就是顾三娘的男人,连带着铺子里的生意也少了许多。
不光顾三娘这个大人出门时受到别人指点,就连小叶子和御哥儿也被别家的孩子们排挤,这日顾三娘回家,看到御哥儿和小叶子脸上被磕破了皮,一问之下,才得知有人说沈拙的坏话,御哥儿气不过,跟人打了一架,小叶子自是帮着御哥儿,可是人家人多势众,他姐弟二人到底还是吃了亏。
顾三娘又气又疼,不过孩子打架,她一个大人也不好多说,秦大娘从屋里找来擦伤药,嘴里骂个不停,顾三娘一语不发的给两个孩子清理伤口,正在这时,秦林从外头回来了。
顾三娘看他神情踌躇,心里立时便有一股不好的预感,她问道:“莫不是有消息了?”
秦林点了一下头,秦大娘急道:“到底是不是御哥儿他爹?”
御哥儿也期盼的望着秦林,秦林摇头说道:“我看了衙门的公文,姓名籍贯和年龄确是他无疑。”
他这话一出,顾三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过了半晌,她咬了咬牙,说道:“干娘,我得上京一趟。”
☆、第69章
就连顾三娘这样不识字的妇人也心知科举舞弊之事非同小可,弄得不好就是杀头的大罪,她是不信沈拙会做这样的事,可是沈拙此番上京搭救东方检,又跟甚么东宫和安妃扯上干系,保不齐就是受人陷害,故此,她是无论如何也要亲自上京一趟的,或许她帮不上忙,但能看沈拙一眼也是好的,万一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也不能就这么看着他连个收尸的人也没有。
“三娘,京城可不是桐城,这千里迢迢的,路上有个闪失可自怎么得了?”秦大娘一听她打算上京,立马就阻止起来。
顾三娘看了一眼身旁两个孩子,她红着眼圈儿,说道:“干娘,我是非去不可的,两个孩子我也要一同带上。”
秦大娘越发不赞同了,她说:“御哥儿他爹出事了,你不好生护着这仅剩的一根独苗,反倒还带着孩子自投罗网,你只当御哥儿他爹会感激你么,听干娘的话,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等着京城里传来的消息。”
秦大娘也不信沈拙会犯法,可是朝廷的公文都下来了,他们这些市井小民就是想救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还有两个未成人的孩子,大人坏了事已是后悔莫及,再把两个孩子搭进去岂不是更加冤枉么。
顾三娘默不作声,一旁的御哥儿望着她哭出声来,他说:“娘,我要找爹爹。”
御哥儿哭得可怜,顾三娘一把抱着他,她忍着眼泪说道:“干娘,阿拙只有御哥儿一个亲生骨肉,他就算明日要被砍头,御哥儿也得去送送他呀。“
她的这句话让秦大娘再也说不出话来,秦大娘陪着流下眼泪,她哭着说道:“我的儿呀,你的命怎就这么苦啊。”
顾三娘凄然一笑,她说:“干娘,我不觉着苦,阿拙跟我夫妻一场,我不能不顾他,我们这一家子,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块儿的。”
屋里的大人和孩子都跟着一起哭泣,顾三娘却没有流泪,不管如何艰难,她已是打定主意要往京城去找沈拙。
既是要决意上京,隔日,顾三娘先去定了客位,随后把铺子里的账目清点一番,外面那些拖欠的账一时半会儿收不回来,她干脆连着铺子一并交给朱小月,朱小月见她一副交待后事的模样儿,不禁也是难过不已,她跟顾三娘交好,这铺子就是她的心血,朱小月跟她保证,哪怕再艰难也要替她守着铺子,好等她日后回来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当夜,小叶子帮着她娘把她们要出行的东西收拾好,随后顾三娘从床底抱着一个坛子出来,先前为了赎回沈拙的玉把件,她攒的二百两钱子全都用了出去,再加上沈拙离家时,她把家里大半的银两给他做了盘缠,如今她手里也就剩下这二三十来两的银子,这些银两要是俭省着用,也能用到京城,难就难在到京城后她该怎么办,不过眼下她管不了那么多,唯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家里存的都是些碎银,这会子也无法换成银票,所幸天气寒冷,他们身穿的都是厚衣裳,顾三娘把她和两个孩子的厚衣掌拆开,将银子塞进去缝好,只留了一些散碎银子随身携带。
这回急着赶路,除了要穿的衣裳,顾三娘吩咐小叶子,别的东西都一概不带,不过临睡前她想了一想,还是找出她亲娘留给她的一整套针黹家伙,当日她就是靠着自身的手艺走出牛头屯,万一到了京里走投无路,她也能凭自己的本事养活她和孩子。
忙活了大半夜,两个孩子都没有睡意,明日还要赶路,顾三娘对他俩说道:“夜深了,快睡罢,一大早我们就要动身了。”
御哥儿揪着顾三娘的袖子,他担忧的说道:“娘,爹爹会被杀头么?”
小叶子瞪了他一眼,她说:“不要胡说,爹会没事的。”
顾三娘将御哥儿抱在怀里,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哄着他说道:“御哥儿不怕,有娘在呢,你爹说还要给你生个小弟弟,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肯定不会食言的。”
御哥儿含泪点头,顾三娘搂着一儿一女,这两个孩子是她的依靠,沈拙是她的牵绊,此番若是沈拙能平安无事,哪怕吃糠咽菜,她也再不许沈拙跟过去牵扯不清,若是救不回沈拙,她就守着他的牌位过一辈子。
这一夜,顾三娘未曾合眼,次日天刚亮她就醒了,没过多久,秦大娘和朱小月来到西厢,她们婆媳二人天没亮就起床蒸了一锅馒头,摊凉之后,秦大娘包得严严实实,眼下天冷,这干粮也能存得住,她对顾三娘说道:“你手里的银钱能省则省,干娘帮不了你多少,这些干粮带着在路上吃。”
顾三娘接过包袱,她对秦大娘道了一声谢,又说:“干娘,这一走,我们母女二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你千万要保重身子,日后若是有缘份,我再回来孝敬你。”
秦大娘又流下眼泪,她和顾三娘十分投缘,偏偏这孩子就是个苦命的,省心的日子从来没有享受过。
“好孩子,干娘给你算过命,人家说你和御哥儿他爹都是大富大贵的命,你们一定能平安渡过这回的坎儿。”说完这句话,秦大娘又悄悄给她塞了一个荷包,她低声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可别嫌少,干娘能拿得出来的也就些了。”
顾三娘如何肯收秦大娘的钱银,她说:“我断断不能收干娘你的银子,你攒几个钱不容易,这些你自留着,我好手好脚的,短不了银子使的。”
秦大娘一把按住她的手,她望着顾三娘,说道:“我既是认了你做闺女,哪有看着闺女为难,我这当娘的却袖手旁观的道理?这银子你只管收着,要是不收我可就恼了。”
看到秦大娘这般坚持,要是再矫情下去倒显得生份,顾三娘握紧手里的荷包,她咬牙说道:“干娘,你对我的恩情,我全记在心里呢。”
秦大娘摇了摇头,她道:“你是个谨慎的好孩子,多余的话我不再啰嗦,趁着这会子天色还早,你带着两个孩子快些上路。”
随后,秦大娘停了一下,她又说:“家里的这两间厢房干娘给你留着,要是在外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带着两个孩子回来。”
顾三娘甚么话也没说,她看了秦大娘一眼,招呼着两个孩子出门,忙乱了小片刻,秦家婆媳将顾三娘她们母子三人送出家门,清晨的巷子里静悄悄的,秦大娘望着顾三娘拉着两个孩子融入到浓雾里,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又在门口怔了半日,这才转身回到屋里。
且说顾三娘带着小叶子和御哥儿一路搭船先到了柳林镇,再转乘大船往桐城去,这些日子,因江上连降大雾,往桐城去的客船停了好几日,幸好顾三娘打听得今日要如期发船,只因停了数日的船,故此这回往桐城去的人很多,中等的客舱已定不到了,顾三娘咬牙定了一间上等的客舱。
临到发船前,顾三娘领着两个孩子上船,上等的客舱在三楼,自然也比下面清静许多,不过顾三娘还是不敢大意,船上来来去去的人龙蛇混杂,故此她将两个孩子拘在客舱内,轻易不许他俩走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