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爷郑斌这次回来住热兰遮宾馆,而没有再台湾各处游走,原因很简单,他要陪着二哥定远侯郑联在此呆上三天。
    定远侯郑联这次来台湾是为了两件大事,无一不关系到厦门的前程。为此,他还专门为了坐一次汉唐集团的机帆船。
    大约一个月前吧,三弟郑斌来信说,汉唐集团要在厦门开一处商站,并要在厦门与热兰遮城之间开办定期航班。
    三弟郑斌细细解释了定期航班的意思……认为这样会方便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天大的好事,望大哥全力相助……那信上暗记依然如故,仍是三弟真心之言,决非受了胁迫……永胜伯郑彩当时想都没想,便把自家在市场边上的一处商铺让了出来,半条街都是自家的,商铺不算个啥……别说自己家里在热兰遮有商铺,就是没有也不差这一处。
    至于转让的价钱,三弟是个心细之人,在信中没有提及一点,他作为大哥的,心里自然明白,休要提及此事,以免让人笑了去……
    永胜伯郑彩当时立刻着人在码头划出了个地方。
    厦门港水深港阔,具有天然良港的优越条件,适合停泊之处比比皆是……要不然也不能在最后完全替代了月港等地。
    在族兄郑太师实力最强大之时,厦门前往台湾的海船,每年也不过三十几艘,可现在,仅三个月内就有上百艘了……当然,这与台湾汉唐集团需要的货物太多有关,可是再多,他永胜伯郑彩也是一千个愿意……随着火铳、火炮的慢慢增多……随着红毛蕃兵营的建立,他的信心暴涨……厦门岛也确实有点小了。
    他并不是想称王,但也不再想如以前那样委曲求全地活在阴影之中……那时真是有一天算一天。
    他需要的铁锭越来越多,所谓的铁矿石也越来越多,石炭也越来越多……这些能从汉唐集团那里换回他要的一切……包括家族的安全,也许还有未来!
    他现在经常盯着厦门周边的地图发呆,虽然他对这里的地形熟得不能再熟了,一草一木似乎都能了然于心……
    三弟在信中述说汉唐集团用红毛蕃俘虏开采矿藏……仅供饭食,获利无数。
    永胜伯郑彩自是明白三弟的用意,眼下收购的铁锭和铁矿石数量还是太少,而且花费不菲,商户在运送的路途上,难免会受到各处土豪和满清的盘剥,这笔费用都会转到自己家的身上……如果出兵完全占据安溪一带,可是那同安城又是位于自己的侧肋,它后面又是泉州城,那里的援兵真是令人不安……
    龙岩地区有汉唐集团最喜欢要的石炭,但是那里不仅有安溪地区同样的问题,而且道路又是难行……听闻那里又兴起白眉军,可能又要加收过路钱……如果出兵占领,樟州城又是位于这条路的要害之处,实在是难以回避……
    唉,厦门岛实在太小了……只领金门等地实在是不够用啊……
    永胜伯郑彩用一根手指在地图上不停的划着各种线,做着各种设想……另一只手在一个小碟里一颗一颗抓着花生米,生吃。
    这是三弟听闻汉唐集团的中医所说,生食红衣花生可治胃病,而且非是他们所产的四粒红才是最佳……这花生本来极为罕见,听闻广东之地才有,而且只是两粒的……可那汉唐集团竟也有中医?
    可不管怎么说,三弟这是悌亲有爱于兄长,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吃一点……味道还不错,甜中带微苦,非常适口。
    那时,他头也没有抬,低声喝道:“来人,去找定远侯……”
    不一会儿,定远侯郑联来了,一路都能听到他嘻嘻哈哈的笑声。然后,他又先跑去扳动院子中的压水井了,直到哗哗地出水了,才哈哈笑着停止……这个家伙,都是中年人了,还是没有个正形……
    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有女已二十
    那时,定远侯郑联刚一进大哥的书房,毫不客气,一屁股坐到书房里的摇椅上,接着悠悠然地伸手就往怀里掏。
    永胜伯郑彩板着脸,气哼哼地说道:“在我面前,休得再吃糖果……”
    定远侯郑联不大情愿撇撇嘴,把手中的台湾糖果又放了回去。
    永胜伯郑彩板着脸,低声问道:“小的们已经训练多日了,现在火铳营的上靶率如何了?火炮营又是如何了?”
    “哈哈,早与那红毛蕃教官不相上下了!足有二成有余……我等的火炮营更是犀利,那些台湾定制的炮车甚是好用,运行起来十分便利……价格上也不算太贵,红毛蕃教官都说远比他们当年用过的要好,行走快捷,转动如风……那一炮打去,二百步内,全无活物……”
    定远侯郑联提到此处,正是点中了他的兴奋点,他眉飞色舞地说道。
    “表现好的红毛蕃子多给打赏,不要小气……一定要恩威并重……不可嬉戏……”
    “小弟当然知道重奖之下有勇夫,他们原先才有几个银子收入?……到我等这里月有白银六两,大鱼大肉吃着,铁心得很……一般的红毛蕃小兵都任由我等打骂,哪个不服就送他回台湾挖煤去……咦,大哥,你似乎对我等还不算太满意?”
    “唉,你没见三弟来信说过,汉唐集团训练的叫什么民兵,百步之内都能达到八成上靶?我等的太低了……”
    永胜伯郑彩听了二弟的话后,真的一点也没有高兴。
    “哎呀,我的大哥,他们用的是1649式步枪……我们用的是红毛蕃破火铳……也就比我等自家打制的好一点而已……当然比不了他们。
    再说了,我等对付的都是土匪一样的鞑子兵,用不上他们那么好的物件,我等又不是与汉唐集团为敌……不过,那1649式步枪真有三弟所说的那样神奇?可惜我等用十两黄金换他们一支,他们都不感兴趣……”
    “理应如此,如若我等手中有1649式步枪可卖与?笑谈一样……听你所言,现在军中之人都不再畏惧鞑子了?”
    “……大哥,何出此言?现在鞑子龟缩在同安城中,不敢招惹我等,我等何必……”
    “二弟,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待到他们主力来临,你说他们会不会来找我等的麻烦?!或者趁我等不防,会不会偷袭我等?!”
    “大哥,他们定会如此!”
    “所以,我等恐怕不先招惹他们不行了……二弟,你来看地图……”
    兄弟俩人头碰头研究了半天,最后探讨的结论是:同安城,这是身边的一根毒刺,必须早早拿下!那些路边土豪们……必须收服,或者清剿干净,否则,到安溪的这条道路必不安生……他娘的,连我等要的货物都敢抽水……真以为天下大乱,小小狗子们也想汪汪两声?!
    只要完全占了安溪……周边铁矿尽在我手!
    其实早在去年三月,郑成功就攻下过同安城,当时与清军战于店头山,清守将廉郎弃城遁。
    五月起,郑成功又开始围攻泉州至七十日,待清总督陈锦率师来救,乃退。
    清兵随即又重新攻占了同安县城,郑成功部在城内巷战力拼,双方死伤甚众,郑成功部败走,随后郑成功才去广东潮州发展。
    现在同安城内有清兵一千,大多都是剃发汉兵,极少有真鞑子,由于他们的主力并未在此地,与厦门岛处于相安无事状态,双方是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可是现在不同了,随着与台湾交易越来越频繁,永胜伯郑彩明显可以感受到厦门岛的生存空间太小了。
    要想得到更多的物件,想换来更多的安全感,他永胜伯郑彩的手必须要伸出去,这样,方才能得到的更多。实在是时势所迫啊。
    谁说是人到中年万事休?那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定远侯郑联认真地审视着他的大哥,像是重新认识了一样……大哥变了,不是那个总是冷冷地看着别人,一切都似毫不在意的大哥了……
    永胜伯郑彩对着二弟用力地点了一下头,动手吧!
    定远侯郑联的眼睛里也放出了光茫,大声说道:“大哥,干他娘的!”
    永胜伯郑彩激动了一下子,就马下又板起了脸……说道:“急什么,三弟说他们汉唐集团有一种叫手榴弹的物件……还有炸药包,爆破筒……好像能卖于我等……正好等着汉唐集团的机帆船来这里后,我等再一一定夺……而且,你还要把王翰林的千金给汉唐集团的那个梅经理送去……”
    王家大小姐同意了?定远侯郑联想到这里,差点笑出声了……但听得大哥不满地哼了一声,他到底没有敢笑出声来……那王翰林家里一定是乐坏了吧?到底是把足足有20岁的女儿嫁出去了……做大做小未尝可知……但至少是许了人家,还是永胜伯郑彩亲自做媒。相当有面子了。
    还有他可以去台湾看看了……
    王翰林的身份在厦门有些特殊。
    明代是明大陆君主集权政体发展到顶峰的阶段,国君位于整个政治架构的顶峰,统领万民,集政柄于一身,理论上说,具有绝对的权力。
    事实上,在明大陆,越是农民,越是底层出身的君主,他们对大权越是迷恋,不管是国家还是家族,甚至是一个家庭……都要一个人说得算才是正道……提起这个,扯远了些。
    明代嫡长子继承制使皇位的获得不是凭借德行才华,而是由天生不可改变的身份地位所决定。
    储君不必是贤才长者,可能是年幼无知资质鲁顿,甚至是德性败劣的人,若想使国祚长久而废立太子,又往往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后果,为万不得已的最下策。
    于是,如何培养“生于深宫中长于妇寺之手”,不知忧惧的储君的才能,使其行为能合乎一定的规范,进而成为能治理国政的贤君圣主,遂成为政治中重要的课题。
    这时候承担这一重任的正是经筵讲官,也就是翰林学士了。
    所以,明代的翰林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而在经筵讲读中充当讲官的都是翰林中的精英分子。有他们当老师,对皇帝的素质的培养无疑是起重要作用的。
    而翰林经科举入仕,所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多具有一番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君主的理想化。他们对君主有着极高的角色期望。
    无论其职能是参与政事为主还是掌管文辞为主,翰林的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趋炎附势之徒。
    特别是在明代以后,翰林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确实是熟读历史的公知……这种构成决定了翰林群体势必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社会示范作用。
    但是,到了明末时期,随着皇权势力的加大,翰林的作用日渐式微……原因很简单,皇权加大,就意味着地方的势力加大,表面上这两者矛盾,事实上,在独裁统治国家,大独裁者永远不会是得利最多的人……所以才会有内斗不断,不断的有清理内部的事情发生。
    此时,依附纯正皇权统治,才能发挥作用的翰林们,自然在作用上呈无限小方向发展……于是,出于内斗成本的需求,翰林开始产业化发展,水货自然开始增加,因为可以用钱买到了……
    等到皇权开始崩溃时,那么,翰林如狗的现象也就无可厚非,对下一个政权来说,这就等于先行买下了一个文凭……到时可待价而沽。
    这里有文化惰性发展的原因,也有精英开始堕落的原因。
    此时,所有人都是无错的,不信就可以审判,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有罪,而且精英堕落的发端就是开始指责民众素质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
    王翰林的文凭就是在这个期间买到的……虽然他确实参加过科举,但一直文运不佳……
    还是在前两年,鲁王作为监国,却无处所去,只好被永胜伯郑彩接到厦门暂住。永胜伯郑彩拥立鲁王,实际上是重操郑芝龙挟唐王以自雄的故智,为独掌大权,后来监国鲁王又停驻在闽、浙交界的沙埕。
    厦门王家,世代为商,在王翰林这一支旁系中,也只有他的学识最好,王家正好找到机会,求得永胜伯郑彩,向鲁王监国捐出白银三千两,最终买到了函授翰林文凭,就这个意思吧……
    永胜伯郑彩也确实需要这种知识分子的帮助,毕竟只有这样出身的人才会在理论和道义上帮助自己,那些大家族世家出身的知识分子……不太理自己的。
    所以,永胜伯郑彩在鲁王监国的嘴里求得翰林这个职称和监国大印的盖章后,大力弘扬王翰林之名……但王翰林的女儿,在厦门这个地方却比王翰林更有名气。
    王翰林家族祖上有阴德,王家整个家族都一直顺风顺水……但也不是十分全面,王翰林这一支却是子嗣不全,只生一个女儿后,前前后后取了数房,竟然无一人生子……直到王翰林真的拿到了翰林这个职称后,他的小三小四都怀孕了,一连生了两个小子。
    原本是千万宠爱集一身的王家小姐……顿时失落了。
    王家小姐在厦门极为出名。
    王家小姐还是在幼小时,有一次,王翰林携她去山口古庙游玩,在古庙门口遇一巡游和尚,王家小姐毫不畏惧,指着那老和尚嬉笑,样子可爱。
    那和尚冲着王翰林唱了一个喏,说道,此女相貌不凡,定有贵遇,不可抹杀她的天性,但随她意……
    此事有随从便传播了出去……在王家小姐将要裹脚之时,王家小姐大哭不许,于是王翰林也就听任她了……王家之女竟如百姓中赤贫之女一样为天足……
    待其略长,王翰林请人启蒙,此女却不肯工女学,却喜欢琴棋书画,吟诗作对,王翰林也就随她去了……
    王家小姐带上丫鬟,喜欢变装男衣四处游走,当然,也没有离开厦门之岛……王翰林也随她去了……
    于是各大家族也传言道:王家小姐见过的男人,比所有大家族的女子见过的,加一起还多。
    王翰林悔之已晚……只得把希望寄托在那巡游和尚之言。
    第二百四十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
    秋天,无论在哪个时空,都是属于多情人的季节……
    在王家小姐的闺房里,郑秀文正在倾听着王家小姐的琴声。
    她太小,还不会多情,还听不出那琴声里的一丝丝幽怨……反而觉得她的祖贤姐姐琴声很好听,她抚琴的动作也很好看。
    只听得她的祖贤姐姐低声唱道: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王家小姐轻声唱罢,用棉布手帕轻轻擦了擦手,浅饮了一口香茶。
    王家小姐的闺房里有一种女孩子特有的香味……
    郑秀文听完后,笑着说:“听说今天那台湾汉唐集团的机帆船就要来到厦门码头,我爹爹和二叔都亲自去迎接了,祖贤姐姐,平日里你可以四处任意行走,如今却为何不出去看看了?
    那里一定很有趣,可惜……爹爹早早地便着人把我送到你这里,否则,我定会跟着去看看……机帆船,听说和鸡没有关系呢。你想不想去?”
    说完,她厌恶地看了看那两个看管自己的婆子,说道:“你们都下去吧……在这里碍眼!”

章节目录


我们的165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小样有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样有型并收藏我们的1654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