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过年就是个喜庆事,得有点儿新气象。
    时间进入腊月,大家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猪肉和鱼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
    猪肉是安家自己养的,除了上交国家外,剩下的都会自家留下来吃。这个时候除了少数有条件的人家会养猪,能在春节临近前宰杀一头猪准备过年,剩下没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省吃俭用攒点钱,腊月里在公社的肉食品店里买几斤猪肉。
    至于鱼,则全靠清水湖解决的。每年大队上都会组织人手去湖里捞鱼,然后把鱼分给每家每户。
    这个时候因为农村不仅没有冰箱、也没有电,除了留点包饺子的生肉外,会过日的主妇们,就会把猪肉和鱼腌制起来,除了过年用,平时有点事什么的,不用再买肉了。
    腌制腊肉、腊鱼是可是手巧的农妇们的拿手好戏,安茹就看过沈翠翠在新鲜的猪肉和鱼的表面抹上一层盐,然后放入空水缸里存放十来天,之后再把肉和鱼拿出来在太阳下进行晾晒,当晾晒的肉和鱼变成干货以后就是腊肉、腊鱼了。
    花生、瓜子是安家村为过春节准备的几种常见的小吃,这也是安茹为数不多的零食。
    花生是生产队分配的,人们把生花生炒熟后就成了小吃。葵花和南瓜是村民们在自留地里种植的农作物,瓜子留下来洗干净晾晒干,春节前把它们炒熟后就是一种很好的吃食了。
    这个时候的安家村很少有人喝瓶装酒,有那好酒的人,就用自己晾的地瓜干到县酒厂去换酒,6斤瓜干换1斤酒,换上十来斤就足够过年用的了。如果换的多了,就会被自家的婆娘逮着一顿好打。
    安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有酒量的,现在虽然年岁渐大,但是酒量也没放下,再加上身为大队书记,家里总是来客人,所以每年安茹家都会换足够多的酒。
    1968年的春节,是谭贡这些知青们离家在外的第一次过年,由于有很多人没有回家,所以安老爷子在会上提醒所有人,要做好帮助知青过好年的工作。
    怎么帮知青们过好年呢?本来照着安茹所想,是把知青们分散到社员们的家中,好让他们体会一下农村的新年。
    可是被安老爷子拒绝了,理由是知青们如果在社员们家中过年,看着别人一家人团聚,他们会显得格外的想家,这样不好不好!
    安茹一听安老爷子的理由,也对啊,她的想法还是不成熟,有些欠妥。
    虽然这一年来知青们饱尝了农村的艰辛的同时,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比如:欧夏受伤上医院,知青们不会做种地,第一次用犁杖,钱虎偷鸡等等。但是社员们也认为怎么让远离家乡的知青们过好年是他们的责任。
    于是安老爷子起头,首先给知青们送去了2斤猪肉,随后大家伙们都有所行动,你就看吧:这家送来了新鲜的鸡蛋,那家送来了宰好的鸡;这家送来了酸菜,那家送来了粉条;这家送来了蘑菇,那家送来了木耳;还有的家送来了炒好的瓜子等过年的东西。
    年前那几天,安茹也去看了知青点的厨房,她发现知青们的锅碗瓢盆都放满了社员们送来的各种各样过年的东西。
    宁乔还特意过来跟安茹道谢:“小茹,真是谢谢你们了,我们这回可是过了个肥年了,比起我家里过年的时候还好呢。”
    是啊,社员们送来的岂止是好吃的,那是充满了深情厚谊啊。
    宁东是个大男孩,他也在一旁说道:“恩恩,一年都没吃过肉了,这是馋死我了,这回队里分的肉加上你爷爷给的,能让大家饱餐一顿呢!”
    乐观开朗的李文月也凑趣的说:“小茹,我们一起准备了红纸、笔、墨,编,大才子宋维军写的春联,到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去贴春联,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吧!”
    安茹听到宋维军还会写春联,惊讶的转头望着他,直愣愣的样子把宋维军看的都脸红了。
    此时的宋维军戴着眼镜,脸颊通红,结结巴巴的说道:“哪,哪有,我写的还差的远呢!”
    安茹噗嗤的一声,捂着嘴笑了,然后不再望着宋维军,对着一旁看笑话的李文月说道:“好呀,我们一起去!”
    由于有了知青们提供的春联,所以安家村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去买。
    贴春联那天,乌泱泱的来了一大帮人。
    知青们全来了不说,还有一些村里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们,当然更多的还是玩闹着的小孩子们。
    知青们贴春联的时候,主家们都会在他们贴完后,给他们抓一把自家做的吃食,或是瓜子,或是菜干。虽然知青们都是推拒着,但是都敌不过这些热情的村民们,只好喃喃的接下了。
    虽然过程不如人意,但是结果是好的。春联一个不剩的都贴完了,心满意足,凑完热闹的安茹也在安谨的带领下回了自己的家。
    到了二十八就得过油了,过油主要是炸杂面的小丸子、带肉馅的大丸子和酥肉。因为炸东西很费油,所以每年安奶奶只会同意炸1小盆的丸子。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安文就会在厨房闻着肉香味,流口水。安小婶会一边的嫌弃的叫骂着,另一边心疼的给他一块小丸子,然后挥挥手,赶紧让他走,得逞了的安文才会心满意足的撒欢跑去玩。
    到了年三十,就要正式开始过年了,安茹早晨起来就被沈翠翠指使着去和安谨扫院子,安茹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后,就回屋里换上了新衣服。
    这个时候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就开始切菜,剁饺子馅,把饺子馅调好。
    同时蒸大花卷子,包黏豆包,豆馅是用红小豆、豇豆、绿豆、红枣做的,蒸的这些除了自家人平时吃的,剩下的则是招待客人和走亲戚用的。
    今年安家村分的小麦比较少,算上自留地的一口人也就是二三十斤,过年也不舍得净吃白的,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会添上一半的黑面,活好面后,一切准备就绪。
    吃完午饭大伯母和大哥安国也来了,由于大伯安庆宇常年不归家,所以过年的时候唐静秋母子就会来安茹家一起过年,这回人终于到期了,大家就开始动手包饺子。
    太阳还没落山时,安茹就听见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开始吃晚饭了,锅里要放上东西,除夕不能空锅,这意味着来年不愁吃喝、生活幸福。
    吃完饺子后,安茹和家人在一起的守岁。
    这时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家才能听听有线广播里的节目。
    孩子们吃完晚饭后就会到街上玩一会、放几个鞭炮,就回家睡觉了。
    安茹从来不去,主要是天太冷、冻得很。
    知青点这边,女知青们吃着各种好吃的零食,男孩子也有几个人在一块喝酒的,但不多。大家伙一边嗑瓜子儿,一边打扑克、下象棋、聊大天儿,好不热闹,几乎不睡觉都是过通宵的。
    大年初一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有一种说法叫“过年起得早、来年过得好”,所以安茹会在沈翠翠的要求下起个大早,一般的就是五点钟左右全家人都起来了。
    之后安茹就会在安庆昌、沈翠翠的带领下给安爷爷和安奶奶拜年。
    拜年的时候也是小孩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安谨这时候往往就会很积极。因为大人们这时候就会给小孩子们红包,多的5角,少的1角,这可是零花钱,可以买鞭炮、糖块和棒冰。
    到了□□点钟,拜年活动基本结束,娱乐活动开始了。
    安家村过年娱乐主要是听戏,那时大点的村子都有戏班,“四清”之前主要唱老戏,如《游西湖》、《五凤岭》、《桃花庵》、《陈三两爬堂》,“四清”之后改演新戏,像《审椅子》、《两垄地》、《三世仇》、《白毛女》等。
    小孩子们年龄尚小,根本不知道唱的什么,纯粹是凑个热闹局。所以听戏的主要是大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喜欢听,有的还会高声唱个几句。
    ☆、第25章 工农兵大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很快到了1970年。
    这一天公社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公社有1个名额可以让人上大学,每个大队各推荐一个名额,然后由公社择优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的知青们无不震惊,心跳较快。这些知青们刚开始是怀着建设国家的心来到广大的农村,但是在这里生活几年后,都被农村繁重的农活压垮了那还稚嫩的身躯,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全都是希望回到城里去,做梦都想。
    当然这时的上大学就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这也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
    在领袖的主张下,开始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缩短成2-3年,并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在会上安老爷子说完这个消息,底下的人议论纷纷。
    “安书记,推荐的人选有什么要求吗?”安强在下面最先提问道。
    “推荐的学员必须是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领导人特别要求要推举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安老爷子听闻安强的疑惑,立马解释道。
    “安书记,知青们也可以推荐吗?”一旁的王大姐自从误会谭贡偷鸡后,内心就对谭贡有些愧疚,所以这两年对他很照顾,听闻这个消息后,自然就想到了身为知青的谭贡。
    “可以。”安老爷子先是有些愣了愣,然后就开口道。
    “安书记,你的意思的说咱们大队有一个名额吗?”
    “是的,就只有一个,那么人选你们有什么提议吗?”安老爷子严肃的说道。
    “唔,我提议宋维军,他这两年干活很积极,政治思想也好,去年还在评上了先进知青。”安强对于自己手下的宋维军印象很好,尤其是安强喜欢听故事,宋维军投其所好,会讲一些《三国演义》的故事。虽然三国演义在这时候还属于封、资、修,但是抵不住它有魅力啊。所以民不举,官不究,在安强的保护下,宋维军很是过了一阵子的好日子。
    “恩”安老爷子点了点头,对于安强提议的这个人选表示没问题。
    “我说说,我提议安国,安国这孩子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贫农身份,高中文化,父亲在部队是连长,四年来在运输队工作做得也不错,我看安国就应该是最好的人选。”管委会的一名成员看了看所有人,对着安老爷子说道。
    虽然听到人选有自己的孙子,但是安老爷子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安国身份上没问题。他本人的条件又很优秀,“恩,安国也可以。”有事安老爷子面上不漏神色,内心很骄傲的说着。
    其他人一听到安国的名字,就立马转头望向安老爷子,内心却为那个拍安书记马屁的人撇撇嘴,怎么让这小子抢了先呢。
    “安书记,我认为李文月这姑娘不错,她为人热情,很开朗,平时也喜欢帮助咱们社员。”说这话的陈会计,2年前她在李文月的帮助下,学会了新的记账方法,于是她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彻底解脱的出来,自此以后陈会计就对李文月很是感激,平时有什么好事也不会忘了她。
    “可以”安老爷子也对这个叫做李文月的姑娘印象不错。
    ...
    “安书记,我提议谭贡,这小伙子虽然出身成分不好,但是本人的政治思想绝对没问题。”王大姐看大家都说完了自己心中的人选,却没有谭贡,思考了一会儿,也像安老爷子提议道。
    安老爷子听到谭贡的名字,也对他感到有些可惜,谭贡人品绝对没的说,就是出身是硬伤啊,“我怕他政审不合格。”安老爷子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王大姐听到安老爷子这话之后,心里有些失望,脸色不太好看。
    安老爷子看着王大姐落寞的神情,转移了话题。
    于是在听完所有小队推荐的人选后,转头对其他人说道,“行了,还有没有人提议了。”
    “没有”“没有了”“没”所有人都摇摇头说道。
    “恩,现在人选一共有6个,都是大家提议的,那么按照老规矩,投票吧。”安老爷子面对现在的情况虽然有些为自家的孙子担心,但是他也不是那种以权谋私的人,于是就让大家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听完安老爷子的话,大家都没有意外,毕竟以前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这么过来的。
    于是再纸条上写完心中的名字,开始记票,最后是安国票数最多。
    事情已经定了下来,大家虽然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但是更多的却是要恭喜安老爷子,毕竟大学很多年没招生了,这回却是推荐的,不用考铁定就是大学生了。
    在周围人的恭贺下,安老爷子内心欣喜不已,面楼笑容的同时,也谦虚的回应着,和众人告别后,这才走去了安国家。
    “咦,”到了安国家门口,安老爷子就看见安茹也在,于是惊讶的问道:“小茹,你怎么也在这里?”
    唐静秋看着自家的公公来了,连忙起身相迎。
    “爸爸,您怎么这时候来了。”一般来说安老爷子是个男人,儿子也常年不在家中,为了避嫌,他一般也不好上儿媳妇的家里来。所以安老爷子这回来,唐静秋就知道一定是有什么事,她看着安老爷子的面色,就知道不是什么坏事,放下心后,就开口招呼道。
    “今天大队上开会,已经确定了推荐上大学的人选,就是安国。”安老爷子微笑着说道。
    “真的吗?”唐静秋有些不可置信,虽然她自从听到能上大学的消息后,也对儿子安国抱有期望,但是没想到自家的儿子真的有了机会。
    “对,安国这孩子真是优秀,推荐他的人数最多。”安老爷子笑意盈盈的说着。
    “爷爷,那就是说大哥能去上大学了吗?”安茹对于这个时候的工农兵大学生很好奇,也对于推荐的制度抱有怀疑的态度,会不会有人以权谋私呢,毕竟这是上大学啊!有时候一些人为了前程可是会做一些不好的行为,遇到那些嫉妒心重、心胸狭窄的小人,为了打压别人可是什么都能干的出来呢!
    “呵呵,”安老爷子听见向来聪慧过人的孙女问出这话,也不禁感到好笑。“不是这样的,我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推荐的程序。”
    安老爷子好笑的摇摇头,接着说道:“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招生时先由各级由地方、院校、部队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成立专门构成的专班,然后层层下发招生文件,规定招生院校及名额、招生对象及条件、招生工作要求、领导责任、违规处分等。”
    安茹眼巴巴的望着安老爷子,看着他停顿了一会儿,就连忙催促他继续。
    唐静秋虽然有些心急,但是也不敢向安茹一般对着安老爷子造次,于是只好按耐住心中焦急的要宣泄而出的情绪,专注的看着安老爷子。
    安老爷子于是也不卖关子了,接着说道:“招生条件具体明确,主要是:工作三年或在实践中锻炼三年以上,高中文化或同等学力(初中毕业通过实践锻炼和自学达到高中文化),被推荐人政治面貌要好、一贯表现也得良好(有劣迹者一票否决),家世得清白,身体健康(体检不合格者淘汰),年龄在25岁以下,有业余爱好或者特长。”
    唐静秋听完安老爷子的解释,一条一条的和安国对比,安老爷子说一条,她就在旁边点下头,等安老爷子说完,唐静秋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之后实施推荐时,先由公社召开全社大、小队干部会议,传达招生文件和部署推荐工作,我前段时间开会就是讨论的这件事,由于今年的第一次招生,公社领导对于推荐的事很重视,命令我们务必做好工作,没有人选就不推荐,坚决不能推荐一些品行不良的人给公社抹黑。”安老爷说道这里,脸色满是严肃。

章节目录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关外雪中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外雪中客并收藏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