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蕊珠,你爹爹让你好生休养,别忧思过度,还送了一位叫晚词的女使到府里,说以后让她照料你。”赵棣想起张子厚,不禁又叹了口气。可怜蕊珠没了生母,为嫁给自己又和爹爹反目,纵然因为他们张子厚才辞去使相一位,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她爹爹竟然连亲笔信都没有一封,草草几句话一带而过。
他越法怜惜张蕊珠,轻轻理了理她哭得湿透的鬓发:“蕊珠,别哭了,你别怕,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你放心,任凭吴王妃是谁,我碰也不会碰她一根汗毛。你失去一个孩儿,我赵棣这辈子,就只要和你一个生儿育女。我发誓——”
张蕊珠哭着捂住他的嘴:“殿下!莫说这样的话!给娘娘知道了,妾死不足惜!”不管如何,赵棣对她,总是有三分真心的。
她不指望爹爹,自从她用尽心机嫁给赵棣,爹爹就说过只当没有养育过她这个女儿,是她害他当不成使相,可他又何尝替她筹谋过终身?她有什么办法?
若不是那位先生相助,她恐怕还待字闺中,被汴京城的小娘子们明捧暗贬呢。是她没听先生的话,以进为退怂恿赵棣去娘娘那里讨要吴王妃的名分,惹得娘娘生气。先生让她记住要在心上放一把刀,可她却因被羞辱而昏了头,犯蠢失去了孩子。眼下,只有求先生再帮她一次。
此时的福宁殿内,赵栩正跪在官家身前,挺直了脊梁,一双桃花眼熠熠生辉,将方才的话又郎声说了一遍:“臣,绝不会纳越国公主为夫人,也不能娶孟氏六娘为妻,求爹爹成全!”
第149章
福宁殿大殿内空荡荡的。赵栩清越的声音回荡不绝。
官家从御座上站起身, 缓缓走到跪着的赵栩身前,垂眸看着这张无比熟悉又似曾相识的脸庞:“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六郎。”他微微拔高了声音:“你可知道方才爹爹跟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赵栩毫不退缩和父亲对视着,不急不缓, 声音不高不低:“爹爹,臣知道,臣在抗旨。臣不遵皇命, 不遵父命, 胆大妄为,辜负了爹爹一片苦心, 臣大逆不道!”
官家被他气得笑了:“你认罪倒快!”来回走了几步, 也不让赵栩起身:“你这性子, 磨了这几年, 一点长进都没有,刺头得很。怎么,你以为朕要让你入主东宫,你就有资格违逆朕拿捏朕了?”官家声音并不严厉, 却用了极其少用的自称。
赵栩肃容行了三拜礼:“臣不敢!陛下信任臣, 重用臣。臣感激涕零,当粉身碎骨以报陛下和列祖列宗。但婚嫁之事,臣有苦衷!做太子,臣不能娶此二女。做亲王,臣也不能娶二女。做庶民,臣还是不能娶此二女!”
大殿上回音渐绝,针落可闻。官家深深吸了口气,这才感觉到自己的双手已经气得发抖,又有一种莫名的愤怒和苍凉涌上心头。彷佛违逆圣意的是他自己,彷佛回到了曾经的过去。一幕幕,被他刻意遗忘的一切,被赵栩似曾相识的话都激荡了出来,占满了他心头眼前脑中。令他又羞又愧又恼又恨。
“放肆!你!去殿外跪着!!”官家怒斥赵栩,却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看着赵栩一拜后平静地站起身,稳步退去,昂首打开殿门,身姿依然挺拔坚定,毫不犹豫更无慌乱。官家赵璟忽然体会到当年母亲怒不可遏的愤怒从何而来,此时他胸中的怒火也足以焚尽桀骜不驯的赵栩。这万里锦绣江山,是太祖一代于乱世中浴血奋战鏖战九州打下来的,是几代帝王于强敌环伺中呕心沥血守住的。自己双手奉上了多少人死死盯着的位子,事事为他谋划,他竟敢违逆自己!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他怎么敢!
凭什么六郎你以为你就能说不?!连身为帝王的自己都不能!蓦然,赵璟心中的羞愧愤怒更甚。他站在大殿上,看着又已经紧闭的殿门,似乎不是赵栩受了责罚,而是他自己,被责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被遗弃在此了。
那年他十五岁,跪在隆佑殿的地上求母亲高太后:“儿子有苦衷!儿子不能娶五娘!”他的苦衷却难以启齿,举世难容。他登基已八年,军政大事都做不了主,何况是娶大赵皇后?
七岁起他就记得,每日东门小殿后,母亲坐于垂帘后,所批折子,上首必书“览表具之”,末云“所请宜许”或“不许”。起初他偷偷临摹母亲的字迹,是那个人温柔地告诉他总有一日母亲会还政于他,要他不可失去帝王之气,切勿沉迷于旁门左道,将他私下的临摹投入炭盆,并替他设计了自己的御押。
他的御押就是一个草书的“帝”字。
这许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当年两府合班起居奏事时,对母亲的尊重敬畏。母亲下制令,自称“予”,殿上处理政务,和皇帝一样自称“吾”。直到他和母亲已经到了不说话的地步。母亲才准了司马相公所奏,下诏止称“吾”,才开始和他一起在承明殿决事。
他不止一次梦见群臣上表,请母亲称帝。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只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没有用的一个人,是多出来的一个人,这世上有他没有他并无区别,更害怕有朝一日母亲如武后一般将他贬为亲王流放千里之外。他郁郁寡欢,多日称病,不去承明殿。
只有那人来看望他时,不会唠叨衣食住行琐碎事,不会语重心长鞭策他。那人带着一本《甘泽谣》,轻声读一些志怪传说。她的声音温柔缠绵,似糖如丝。他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有时候她带着三弟一起来探望他,三弟也是七八岁的人了,却总是抱着她的腰,黏在她身上。她也不以为怪,笑眯眯地亲亲三弟的额头,唤三弟“我的阿瑜真乖。”说完还朝他眨眼睛:“阿璟官家也乖。”似乎回到她帮母亲照料他的那两年。他想起登基前,看到那么多的死人,想抱一抱母亲,可是母亲却推开了他,大步踏入血污尸体中,昂首阔步,打开殿门,厉声喊着两府相公们的名字。他也想和阿瑜那样,有个人总能抱他一抱。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她。她那双慈悲眼,充满怜惜,告诉他有定王皇叔翁在,有两府相公在,绝不会有那么一天,让他放心。她轻轻拍着他的手告诉他,大赵史册,绝不会只有《高太后本纪》而没有他这个皇帝的本纪。
他是从那天后,才安下心来,回到了承明殿又开始做一个听政的皇帝。可是他也突然开始梦见了荒唐事。无地自容的他陷入了新的困境和煎熬中。他如困兽一般在大内这弹丸之地躲着她,盼着她,又不断责骂自己比禽兽还不如。可他还是无法自拔,越是羞愧越是迫切,越是煎熬越是甜蜜。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她这个人,还是那种求之不得的辗转痛楚。
母亲逼他娶五娘,他怎么求也没有用。诏书颁布了,礼部已纳采问名,宫内已经开始修缮纯和殿,而他已经快要发疯了。他肯定是疯了。
赵璟疑惑地转过身,看着身后福宁殿御座两侧的琉璃立灯,慢慢走了过去,他伸出手轻抚那立于架上的孔雀翎掌扇,轻柔的羽毛,像小半个屏风。他两颊泛起潮红,眼中哀伤之至,连嘴唇也跟着手,跟着腿,一起抖了起来。他撑住御案,整个身体如筛糠一样抖了起来。就是在此地,他完全疯了。
赵璟合上眼,可是眼前,依然是她的仙容玉姿,她来给他送她自酿的重阳菊酒,她说了什么激怒了他,是问他可喜欢她给纯和殿送去的贺礼?他怒视着她,当时他很恨她,恨她为什么丝毫不能察觉到他的心意,恨她为何是太妃,是庶母,恨她为何那么好。是她不该走近了来碰他的额头!赵璟哀鸣一声,双手抚上了额头,和那夜一样,滚烫的。
他疯了,抓住她的手,将她推搡在琉璃立灯上,灯下的她吃了一惊,竟然还握着他的手问他为何这么烫。他忍无可忍,打翻了立灯,而后打翻了掌扇,将她压在这那色彩斑驳云舒霞卷般的翎毛上,撕咬着她,含着泪,咬牙切齿。
她却丝毫不反抗不挣脱,她那双慈悲眼依然充满怜惜,她原来什么都知道!她甚至伸出一双玉臂轻轻拍着他的背,被他咬肿了如玫瑰花瓣的嘴唇,渗着血丝,依然吐气如兰,呢喃着大郎两个字,如叹息,如呻吟,如悲鸣。他想停,却停不下来,停不住。
她被慈宁殿的女官们叉在地上时,依然风姿卓然,似莲花萎顿,似海棠醉红,她柔声说是她罪该万死,罔顾人伦引诱了他。他拼命求母亲放过她,可是三尺白绫还是绞上了她纤细的脖颈。
赵璟喘息着趴在了御案上,他当时一头撞的是这个角吧。
她去了瑶华宫,三弟去了上京。留下他,娶了五娘,相敬如宾,然后一个又一个女人,为国为朝廷为子嗣,不断填进这个空洞无比的大内。在他重病昏迷的那些天里,总是见到各个时候的她,见得最多的是临终前的她,瘦成那样,却依然一尘不染,她什么也看不见了,可是只闻到他衣上的薰香,就轻声唤了一声大郎,那两个字还是像糖,像丝,千回百转。她躺在榻上,依旧像朵轻云。
他其实已经忘记她了,忘记了她很多年,但他要忘记的其实是那个禽兽不如、怯懦无用的赵璟。只要不想起她,他就忘记了曾经的自己,继续做一个母慈子孝,夫唱妇随,妻贤妾顺,子女成群的大赵皇帝,坐拥万里江山。他对臣子好,对百姓好,他以孝仁治天下,抗西夏,和契丹,大理归顺,周边小国纷纷前来朝贡。他对得起赵氏祖先,唯独对不起她一个人。
因为陈青而见到陈素的时候,他才想起瑶华宫里的她。他不顾母亲反对,封阿素为美人。他独宠阿素,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错以为阿素就是年轻的她,可终究还是不同。阿素眼中只有顺从,甚至藏着一丝冷淡和害怕,没有她那样的慈悲温柔,更没有怜爱包容。阿素小家碧玉举止局促,更比不上她飘忽若神光润玉颜。他悚然而惊,羞惭不已,不久就疏远冷淡了阿素,才觉得好过一些。
阿素生下六郎后,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喜爱六郎还是害怕他那张脸。一日一日,一年一年。她离世了,她临终喃喃念着的阿瑜回来了。六郎长大了。他身边最像她的竟然是他自己的儿子!六郎很好,很好。他越来越想将锦绣江山交给六郎,似乎就能弥补了她。
臣有苦衷?臣不能娶?
赵璟转过身,定定地看了一会儿那孔雀翎掌扇。十五岁那年,他是怎么敢又怎么会说出那句儿子有苦衷儿子不能娶的…… 那时,他是怎样的心情?那个人,在瑶华宫的每一日每一夜,若是知道他当真那么多年都忘记了她,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也许她什么都知道……
世上哪有什么真情种呢?不过一个女子而已,过些时候就忘了。子平那天说过的话在耳边响起。赵璟觉得太阳穴突突跳。
赵栩跪在大殿外的青石砖上,依然昂着头,旁若无人地看着头顶的蓝黑夜空,他心中毫无担忧,只有一种轻松和快意。鱼和熊掌,他赵六偏偏要兼得,至于爹爹会如何处置,他只希望自己没有赌错。不知道跪了多久,终于听到殿内传来官家平静的声音。
“滚进来罢!”
赵栩大喜,一跃而起,一撩常服下摆,稳稳地往缓缓开启灯火通明的大殿走去。
***
大殿内灯火通明,一切如常。官家在御座上,神情如常。
“说吧,你能有什么苦衷?为何不愿联姻契丹?武宗后宫也有过契丹妃嫔,成宗后宫有过高丽才人,就算当今大内,也有大理的郡主被封为美人。越国公主身份尊贵,封为夫人难道还委屈了你?还有,为何不愿娶孟氏为妻?要知道娘娘可是好些年前就在考量汴京的名门闺秀了。我大赵的太子妃,岂能光看脸?你这个毛病要改改。”
官家瞪了赵栩一眼,叹了口气:“以才侍君者久,孟氏出身名门,有才有德,难得还有忠君直谏之心。遇到今日张氏这样的突变,年纪虽小,应对也很得体,颇有大将之风。娘娘在选妃一事上,从来没看走过眼!”娘娘今日这么爽快地同意了立储一事,恐怕也因张氏一事对五郎大失所望,不然不会赐给张氏那柄如意了。
赵栩叹了口气,拱手道:“爹爹,臣不娶越国公主,苦衷是因为爹爹您。”
官家一怔,失笑道:“你个混账,在外头跪了半天胡诌出这个了?你哪只眼睛看出爹爹看上越国公主了?”
“爹爹,越国公主千里迢迢来汴京,臣以为都是为了三叔。三叔在上京时和公主亦师亦友,被公主引荐后,因精通诗书棋画,深得寿昌帝赞赏,那十年才得以安然在上京度过。公主有情有义,至今云英未嫁。三叔想来也感怀公主情义,只是因为腿疾和身份不肯稍加辞色。”赵栩带着一丝憾意和哀伤说道:“爹爹,以往三叔身为质子,孤苦一人,那些官员妄自猜度,欺上瞒下,连这样的腿疾,汴京竟无一人知晓。他牵挂故国,又身有腿疾,怎会念及儿女情长?如今他是我大赵堂堂亲王,若和公主结成眷属,既能圆两国和亲之国事,更能让两位多情人此生无憾,岂不两全其美?试问臣又怎能横刀夺爱?此乃臣违逆爹爹的苦衷之一!”
他越法怜惜张蕊珠,轻轻理了理她哭得湿透的鬓发:“蕊珠,别哭了,你别怕,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你放心,任凭吴王妃是谁,我碰也不会碰她一根汗毛。你失去一个孩儿,我赵棣这辈子,就只要和你一个生儿育女。我发誓——”
张蕊珠哭着捂住他的嘴:“殿下!莫说这样的话!给娘娘知道了,妾死不足惜!”不管如何,赵棣对她,总是有三分真心的。
她不指望爹爹,自从她用尽心机嫁给赵棣,爹爹就说过只当没有养育过她这个女儿,是她害他当不成使相,可他又何尝替她筹谋过终身?她有什么办法?
若不是那位先生相助,她恐怕还待字闺中,被汴京城的小娘子们明捧暗贬呢。是她没听先生的话,以进为退怂恿赵棣去娘娘那里讨要吴王妃的名分,惹得娘娘生气。先生让她记住要在心上放一把刀,可她却因被羞辱而昏了头,犯蠢失去了孩子。眼下,只有求先生再帮她一次。
此时的福宁殿内,赵栩正跪在官家身前,挺直了脊梁,一双桃花眼熠熠生辉,将方才的话又郎声说了一遍:“臣,绝不会纳越国公主为夫人,也不能娶孟氏六娘为妻,求爹爹成全!”
第149章
福宁殿大殿内空荡荡的。赵栩清越的声音回荡不绝。
官家从御座上站起身, 缓缓走到跪着的赵栩身前,垂眸看着这张无比熟悉又似曾相识的脸庞:“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六郎。”他微微拔高了声音:“你可知道方才爹爹跟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赵栩毫不退缩和父亲对视着,不急不缓, 声音不高不低:“爹爹,臣知道,臣在抗旨。臣不遵皇命, 不遵父命, 胆大妄为,辜负了爹爹一片苦心, 臣大逆不道!”
官家被他气得笑了:“你认罪倒快!”来回走了几步, 也不让赵栩起身:“你这性子, 磨了这几年, 一点长进都没有,刺头得很。怎么,你以为朕要让你入主东宫,你就有资格违逆朕拿捏朕了?”官家声音并不严厉, 却用了极其少用的自称。
赵栩肃容行了三拜礼:“臣不敢!陛下信任臣, 重用臣。臣感激涕零,当粉身碎骨以报陛下和列祖列宗。但婚嫁之事,臣有苦衷!做太子,臣不能娶此二女。做亲王,臣也不能娶二女。做庶民,臣还是不能娶此二女!”
大殿上回音渐绝,针落可闻。官家深深吸了口气,这才感觉到自己的双手已经气得发抖,又有一种莫名的愤怒和苍凉涌上心头。彷佛违逆圣意的是他自己,彷佛回到了曾经的过去。一幕幕,被他刻意遗忘的一切,被赵栩似曾相识的话都激荡了出来,占满了他心头眼前脑中。令他又羞又愧又恼又恨。
“放肆!你!去殿外跪着!!”官家怒斥赵栩,却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看着赵栩一拜后平静地站起身,稳步退去,昂首打开殿门,身姿依然挺拔坚定,毫不犹豫更无慌乱。官家赵璟忽然体会到当年母亲怒不可遏的愤怒从何而来,此时他胸中的怒火也足以焚尽桀骜不驯的赵栩。这万里锦绣江山,是太祖一代于乱世中浴血奋战鏖战九州打下来的,是几代帝王于强敌环伺中呕心沥血守住的。自己双手奉上了多少人死死盯着的位子,事事为他谋划,他竟敢违逆自己!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他怎么敢!
凭什么六郎你以为你就能说不?!连身为帝王的自己都不能!蓦然,赵璟心中的羞愧愤怒更甚。他站在大殿上,看着又已经紧闭的殿门,似乎不是赵栩受了责罚,而是他自己,被责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被遗弃在此了。
那年他十五岁,跪在隆佑殿的地上求母亲高太后:“儿子有苦衷!儿子不能娶五娘!”他的苦衷却难以启齿,举世难容。他登基已八年,军政大事都做不了主,何况是娶大赵皇后?
七岁起他就记得,每日东门小殿后,母亲坐于垂帘后,所批折子,上首必书“览表具之”,末云“所请宜许”或“不许”。起初他偷偷临摹母亲的字迹,是那个人温柔地告诉他总有一日母亲会还政于他,要他不可失去帝王之气,切勿沉迷于旁门左道,将他私下的临摹投入炭盆,并替他设计了自己的御押。
他的御押就是一个草书的“帝”字。
这许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当年两府合班起居奏事时,对母亲的尊重敬畏。母亲下制令,自称“予”,殿上处理政务,和皇帝一样自称“吾”。直到他和母亲已经到了不说话的地步。母亲才准了司马相公所奏,下诏止称“吾”,才开始和他一起在承明殿决事。
他不止一次梦见群臣上表,请母亲称帝。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只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没有用的一个人,是多出来的一个人,这世上有他没有他并无区别,更害怕有朝一日母亲如武后一般将他贬为亲王流放千里之外。他郁郁寡欢,多日称病,不去承明殿。
只有那人来看望他时,不会唠叨衣食住行琐碎事,不会语重心长鞭策他。那人带着一本《甘泽谣》,轻声读一些志怪传说。她的声音温柔缠绵,似糖如丝。他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有时候她带着三弟一起来探望他,三弟也是七八岁的人了,却总是抱着她的腰,黏在她身上。她也不以为怪,笑眯眯地亲亲三弟的额头,唤三弟“我的阿瑜真乖。”说完还朝他眨眼睛:“阿璟官家也乖。”似乎回到她帮母亲照料他的那两年。他想起登基前,看到那么多的死人,想抱一抱母亲,可是母亲却推开了他,大步踏入血污尸体中,昂首阔步,打开殿门,厉声喊着两府相公们的名字。他也想和阿瑜那样,有个人总能抱他一抱。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她。她那双慈悲眼,充满怜惜,告诉他有定王皇叔翁在,有两府相公在,绝不会有那么一天,让他放心。她轻轻拍着他的手告诉他,大赵史册,绝不会只有《高太后本纪》而没有他这个皇帝的本纪。
他是从那天后,才安下心来,回到了承明殿又开始做一个听政的皇帝。可是他也突然开始梦见了荒唐事。无地自容的他陷入了新的困境和煎熬中。他如困兽一般在大内这弹丸之地躲着她,盼着她,又不断责骂自己比禽兽还不如。可他还是无法自拔,越是羞愧越是迫切,越是煎熬越是甜蜜。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她这个人,还是那种求之不得的辗转痛楚。
母亲逼他娶五娘,他怎么求也没有用。诏书颁布了,礼部已纳采问名,宫内已经开始修缮纯和殿,而他已经快要发疯了。他肯定是疯了。
赵璟疑惑地转过身,看着身后福宁殿御座两侧的琉璃立灯,慢慢走了过去,他伸出手轻抚那立于架上的孔雀翎掌扇,轻柔的羽毛,像小半个屏风。他两颊泛起潮红,眼中哀伤之至,连嘴唇也跟着手,跟着腿,一起抖了起来。他撑住御案,整个身体如筛糠一样抖了起来。就是在此地,他完全疯了。
赵璟合上眼,可是眼前,依然是她的仙容玉姿,她来给他送她自酿的重阳菊酒,她说了什么激怒了他,是问他可喜欢她给纯和殿送去的贺礼?他怒视着她,当时他很恨她,恨她为什么丝毫不能察觉到他的心意,恨她为何是太妃,是庶母,恨她为何那么好。是她不该走近了来碰他的额头!赵璟哀鸣一声,双手抚上了额头,和那夜一样,滚烫的。
他疯了,抓住她的手,将她推搡在琉璃立灯上,灯下的她吃了一惊,竟然还握着他的手问他为何这么烫。他忍无可忍,打翻了立灯,而后打翻了掌扇,将她压在这那色彩斑驳云舒霞卷般的翎毛上,撕咬着她,含着泪,咬牙切齿。
她却丝毫不反抗不挣脱,她那双慈悲眼依然充满怜惜,她原来什么都知道!她甚至伸出一双玉臂轻轻拍着他的背,被他咬肿了如玫瑰花瓣的嘴唇,渗着血丝,依然吐气如兰,呢喃着大郎两个字,如叹息,如呻吟,如悲鸣。他想停,却停不下来,停不住。
她被慈宁殿的女官们叉在地上时,依然风姿卓然,似莲花萎顿,似海棠醉红,她柔声说是她罪该万死,罔顾人伦引诱了他。他拼命求母亲放过她,可是三尺白绫还是绞上了她纤细的脖颈。
赵璟喘息着趴在了御案上,他当时一头撞的是这个角吧。
她去了瑶华宫,三弟去了上京。留下他,娶了五娘,相敬如宾,然后一个又一个女人,为国为朝廷为子嗣,不断填进这个空洞无比的大内。在他重病昏迷的那些天里,总是见到各个时候的她,见得最多的是临终前的她,瘦成那样,却依然一尘不染,她什么也看不见了,可是只闻到他衣上的薰香,就轻声唤了一声大郎,那两个字还是像糖,像丝,千回百转。她躺在榻上,依旧像朵轻云。
他其实已经忘记她了,忘记了她很多年,但他要忘记的其实是那个禽兽不如、怯懦无用的赵璟。只要不想起她,他就忘记了曾经的自己,继续做一个母慈子孝,夫唱妇随,妻贤妾顺,子女成群的大赵皇帝,坐拥万里江山。他对臣子好,对百姓好,他以孝仁治天下,抗西夏,和契丹,大理归顺,周边小国纷纷前来朝贡。他对得起赵氏祖先,唯独对不起她一个人。
因为陈青而见到陈素的时候,他才想起瑶华宫里的她。他不顾母亲反对,封阿素为美人。他独宠阿素,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错以为阿素就是年轻的她,可终究还是不同。阿素眼中只有顺从,甚至藏着一丝冷淡和害怕,没有她那样的慈悲温柔,更没有怜爱包容。阿素小家碧玉举止局促,更比不上她飘忽若神光润玉颜。他悚然而惊,羞惭不已,不久就疏远冷淡了阿素,才觉得好过一些。
阿素生下六郎后,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喜爱六郎还是害怕他那张脸。一日一日,一年一年。她离世了,她临终喃喃念着的阿瑜回来了。六郎长大了。他身边最像她的竟然是他自己的儿子!六郎很好,很好。他越来越想将锦绣江山交给六郎,似乎就能弥补了她。
臣有苦衷?臣不能娶?
赵璟转过身,定定地看了一会儿那孔雀翎掌扇。十五岁那年,他是怎么敢又怎么会说出那句儿子有苦衷儿子不能娶的…… 那时,他是怎样的心情?那个人,在瑶华宫的每一日每一夜,若是知道他当真那么多年都忘记了她,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也许她什么都知道……
世上哪有什么真情种呢?不过一个女子而已,过些时候就忘了。子平那天说过的话在耳边响起。赵璟觉得太阳穴突突跳。
赵栩跪在大殿外的青石砖上,依然昂着头,旁若无人地看着头顶的蓝黑夜空,他心中毫无担忧,只有一种轻松和快意。鱼和熊掌,他赵六偏偏要兼得,至于爹爹会如何处置,他只希望自己没有赌错。不知道跪了多久,终于听到殿内传来官家平静的声音。
“滚进来罢!”
赵栩大喜,一跃而起,一撩常服下摆,稳稳地往缓缓开启灯火通明的大殿走去。
***
大殿内灯火通明,一切如常。官家在御座上,神情如常。
“说吧,你能有什么苦衷?为何不愿联姻契丹?武宗后宫也有过契丹妃嫔,成宗后宫有过高丽才人,就算当今大内,也有大理的郡主被封为美人。越国公主身份尊贵,封为夫人难道还委屈了你?还有,为何不愿娶孟氏为妻?要知道娘娘可是好些年前就在考量汴京的名门闺秀了。我大赵的太子妃,岂能光看脸?你这个毛病要改改。”
官家瞪了赵栩一眼,叹了口气:“以才侍君者久,孟氏出身名门,有才有德,难得还有忠君直谏之心。遇到今日张氏这样的突变,年纪虽小,应对也很得体,颇有大将之风。娘娘在选妃一事上,从来没看走过眼!”娘娘今日这么爽快地同意了立储一事,恐怕也因张氏一事对五郎大失所望,不然不会赐给张氏那柄如意了。
赵栩叹了口气,拱手道:“爹爹,臣不娶越国公主,苦衷是因为爹爹您。”
官家一怔,失笑道:“你个混账,在外头跪了半天胡诌出这个了?你哪只眼睛看出爹爹看上越国公主了?”
“爹爹,越国公主千里迢迢来汴京,臣以为都是为了三叔。三叔在上京时和公主亦师亦友,被公主引荐后,因精通诗书棋画,深得寿昌帝赞赏,那十年才得以安然在上京度过。公主有情有义,至今云英未嫁。三叔想来也感怀公主情义,只是因为腿疾和身份不肯稍加辞色。”赵栩带着一丝憾意和哀伤说道:“爹爹,以往三叔身为质子,孤苦一人,那些官员妄自猜度,欺上瞒下,连这样的腿疾,汴京竟无一人知晓。他牵挂故国,又身有腿疾,怎会念及儿女情长?如今他是我大赵堂堂亲王,若和公主结成眷属,既能圆两国和亲之国事,更能让两位多情人此生无憾,岂不两全其美?试问臣又怎能横刀夺爱?此乃臣违逆爹爹的苦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