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灵魂仿佛是一汪充沛的泉,毫不吝惜地涌出喜怒哀乐,感染着周围的人。
早在有所觉察之前,卢正秋便已深深被他吸引。
脸颊上,手指留下的余温尚未散去。
年长者跟随他的背影,往明亮处走去。
第166章 夏草冬虫(六)
五溪寨实在很大,又实在很小。
说它很大,是因为它散落在山涧之中,延水而建,纵然只剩废墟,也占据相当规模的土地,从头到尾走上一遭,便要耗费不少时间,若是赶了一整天的路,又仔仔细细来回翻找三四回,就算再年轻力壮的人,也难免感到精疲力尽。
可狄冬青还是觉得它太小,若是再大一些,或许还能容纳一些线索,免遭大火的荼毒。
太阳已西沉,他仍旧一无所获。
大火之后,官府曾来过五溪寨,将死者草草埋葬在周围的山岗上,然而废墟之下,依然藏着许多未被发现的尸骨——斑斑驳驳的血迹,纠缠成团的毛发,分辨不出部位的焦黑骨头。
不堪入目的惨状接踵映入眼帘,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倘若魔教未能得偿所愿,又为何急着烧毁重要的线索?
他想不出,驻留此地的亡魂也无法回答他的疑问。
他隐隐感到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应当多询问阿茗几句。可惜的是,人生本没有当初,只有当下。
卢正秋瞧见他额上沁汗的模样,心下不忍,柔声道:“冬青,过来休息片刻吧。”
狄冬青却摇头道:“我再去找一找。”
两人已商议过,不论今晚能否找到线索,都要离开五溪寨,尽快赶回江渝。年轻人不甘承认失败,饶是时间所剩无几,仍要挣扎一番。
他已将五溪人居住的屋舍彻底翻找过,余下的地方只剩一处,便是祭祀用的祭坛。
五溪寨一面傍水,一面依山,沿山势阶梯状排列,呈现扇面的形状,而祭祀用的场所,便在扇面的尖顶,紧邻山体之处。
这里有一处深陷的山洞,像是一只倒扣的碗,下缘比穹顶更宽阔。碗口上有一道光漏进洞中,斜斜地照在神像上。溪水从神像背后的山坡上淌落,形成一条数尺高的悬瀑,清澈的溪水注入碗底,沿着两侧的河槽淌出洞口,像是两条湛蓝色的花环,将祭坛包在其中。
因为环水的缘故,祭坛内才免遭火舌侵蚀。不过,这里原本就没有太多陈设。五溪人的信仰单纯,没有司掌不同职责的神谱,他们所祭拜的,只有矗立在祭坛中央的神明。
夏。
夏的造像与中原的习惯也有不同。为了供人祭拜,中原的神像通常高大威武,英姿凛凛,然而,这一樽造像之中,高大的部分却不是神像本身,而是神像脚下的石台。
正如婆婆画中所示的一般,石台雕琢成浪涛卷起的形状,栩栩如生的浪花比人头顶还要高出数倍,使观者心生敬畏,而夏站在浪尖,渺小的身形和巨浪相比,竟像是个普通人。
卢正秋仰头凝视着他。
他长发披肩,身材高挑,模样和羽山石洞中的雕刻颇为神似。只是,羽山的石刻已被时光磨损,变得斑驳不清,而这一尊神像却完整地保存下来,就连神态都栩栩如生。
他立于高处,俯瞰着脚下的村寨,光柱从头顶洒落,在他肩上镀了一层柔软的轮廓,使他石雕的双眸泛起微光,澄明而剔透,眼中没有傲慢,反倒透着几分怜悯,几分慈悲。
他在这偏隅之地矗立,被世人所遗忘。神州的主人们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可发生在神州的一切——天火降临,长城陷落,世道倾颓,国运危岌——仿佛都纳进他深邃的眼底。
卢正秋仰望着神像,心绪好似光柱里的尘埃翻滚,萦绕在神像周身。
和这石造的神明相比,一颗凡俗之心所生出的烦恼,不会比一粒尘埃更重。
神像前方摆着一只蒲团,供人祭拜祈祷而用。卢正秋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驱使着,慢慢向前踱步,来到那蒲团前,缓缓跪了下来。
他瘦削的身躯跪在冰冷肃穆的石像前,显得格外微渺,甚至不比一只乌鸦更大。
他合拢手掌,闭上眼睛,澄澈的光柱洒在他的眼睑上,使他眼前的黑暗不再黑,反倒有光芒跳跃流转。
周遭一片寂静,只有潺潺水声,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顷刻漫长得近乎永久。
在这短暂的瞬间,他看尽兴衰荣辱,尝遍喜怒哀乐,他终于隐隐懂得信仰的意义,懂得为何人在绝望处需要乞求神明的拯救。
神明依旧没有回答他的疑问。
他睁开眼,站起身,脸上带着几分茫然,喉咙深处泄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
这时,他在方才膝盖所压过的地方瞥见一丝异样。
两层蒲团之间,似乎露出一片的纸角,像是一个不经意间泄露的秘密。
他心下一凛,忙俯下身,将夹在蒲团之间的秘密抽出。
那是一本薄册。
薄册表面透着一股陈腐的湿气,想来已放置在此处有一段时日,扉页的纸张表面有深深的褶皱,恐怕是被匆匆塞进蒲团里,经久压出的。
薄册之中写满了字,字迹凌乱潦草,而且着墨颇重,回笔处留下重重的印渍,似乎是在急躁中用力写下的。
他立刻想起天星家中的毫尖笔,心中犹如鼓擂,凝神细辨,果然不出所料。这薄册中的字迹与天星家中的刻痕,可以断定出自同一人之手。
万幸的是,薄册中的字迹并未被烧毁,而是完整地保留下来。虽然凌乱,但每个字都能够辨出内容。
他一字一句地读过。
……
此写,藉以敬告天星之母,尔等以息壤为媒,擅施移魂禁术,以凡人之躯凭依吾之残魂,然残魂之中,灵力衰退,元神归一之际,善念必将泯于怒火,而吾亦将不复存在。在此之前,尔等务必将息壤带离五溪,藏匿于隐蔽处,切不可落入崇明教手中。
天火起于北疆,其势迅猛,即将越过长城天堑,将神州焚烧殆尽,尔等身为吾之子民,世代守护息壤,使命尚未达成,切不可前功尽弃。
神明已辞去不复返,悠悠千载枯荣,神州已不复当初,危机当前,唯有仰仗凡躯,方能再度拯救神州于水火。
早在有所觉察之前,卢正秋便已深深被他吸引。
脸颊上,手指留下的余温尚未散去。
年长者跟随他的背影,往明亮处走去。
第166章 夏草冬虫(六)
五溪寨实在很大,又实在很小。
说它很大,是因为它散落在山涧之中,延水而建,纵然只剩废墟,也占据相当规模的土地,从头到尾走上一遭,便要耗费不少时间,若是赶了一整天的路,又仔仔细细来回翻找三四回,就算再年轻力壮的人,也难免感到精疲力尽。
可狄冬青还是觉得它太小,若是再大一些,或许还能容纳一些线索,免遭大火的荼毒。
太阳已西沉,他仍旧一无所获。
大火之后,官府曾来过五溪寨,将死者草草埋葬在周围的山岗上,然而废墟之下,依然藏着许多未被发现的尸骨——斑斑驳驳的血迹,纠缠成团的毛发,分辨不出部位的焦黑骨头。
不堪入目的惨状接踵映入眼帘,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倘若魔教未能得偿所愿,又为何急着烧毁重要的线索?
他想不出,驻留此地的亡魂也无法回答他的疑问。
他隐隐感到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应当多询问阿茗几句。可惜的是,人生本没有当初,只有当下。
卢正秋瞧见他额上沁汗的模样,心下不忍,柔声道:“冬青,过来休息片刻吧。”
狄冬青却摇头道:“我再去找一找。”
两人已商议过,不论今晚能否找到线索,都要离开五溪寨,尽快赶回江渝。年轻人不甘承认失败,饶是时间所剩无几,仍要挣扎一番。
他已将五溪人居住的屋舍彻底翻找过,余下的地方只剩一处,便是祭祀用的祭坛。
五溪寨一面傍水,一面依山,沿山势阶梯状排列,呈现扇面的形状,而祭祀用的场所,便在扇面的尖顶,紧邻山体之处。
这里有一处深陷的山洞,像是一只倒扣的碗,下缘比穹顶更宽阔。碗口上有一道光漏进洞中,斜斜地照在神像上。溪水从神像背后的山坡上淌落,形成一条数尺高的悬瀑,清澈的溪水注入碗底,沿着两侧的河槽淌出洞口,像是两条湛蓝色的花环,将祭坛包在其中。
因为环水的缘故,祭坛内才免遭火舌侵蚀。不过,这里原本就没有太多陈设。五溪人的信仰单纯,没有司掌不同职责的神谱,他们所祭拜的,只有矗立在祭坛中央的神明。
夏。
夏的造像与中原的习惯也有不同。为了供人祭拜,中原的神像通常高大威武,英姿凛凛,然而,这一樽造像之中,高大的部分却不是神像本身,而是神像脚下的石台。
正如婆婆画中所示的一般,石台雕琢成浪涛卷起的形状,栩栩如生的浪花比人头顶还要高出数倍,使观者心生敬畏,而夏站在浪尖,渺小的身形和巨浪相比,竟像是个普通人。
卢正秋仰头凝视着他。
他长发披肩,身材高挑,模样和羽山石洞中的雕刻颇为神似。只是,羽山的石刻已被时光磨损,变得斑驳不清,而这一尊神像却完整地保存下来,就连神态都栩栩如生。
他立于高处,俯瞰着脚下的村寨,光柱从头顶洒落,在他肩上镀了一层柔软的轮廓,使他石雕的双眸泛起微光,澄明而剔透,眼中没有傲慢,反倒透着几分怜悯,几分慈悲。
他在这偏隅之地矗立,被世人所遗忘。神州的主人们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可发生在神州的一切——天火降临,长城陷落,世道倾颓,国运危岌——仿佛都纳进他深邃的眼底。
卢正秋仰望着神像,心绪好似光柱里的尘埃翻滚,萦绕在神像周身。
和这石造的神明相比,一颗凡俗之心所生出的烦恼,不会比一粒尘埃更重。
神像前方摆着一只蒲团,供人祭拜祈祷而用。卢正秋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驱使着,慢慢向前踱步,来到那蒲团前,缓缓跪了下来。
他瘦削的身躯跪在冰冷肃穆的石像前,显得格外微渺,甚至不比一只乌鸦更大。
他合拢手掌,闭上眼睛,澄澈的光柱洒在他的眼睑上,使他眼前的黑暗不再黑,反倒有光芒跳跃流转。
周遭一片寂静,只有潺潺水声,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顷刻漫长得近乎永久。
在这短暂的瞬间,他看尽兴衰荣辱,尝遍喜怒哀乐,他终于隐隐懂得信仰的意义,懂得为何人在绝望处需要乞求神明的拯救。
神明依旧没有回答他的疑问。
他睁开眼,站起身,脸上带着几分茫然,喉咙深处泄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
这时,他在方才膝盖所压过的地方瞥见一丝异样。
两层蒲团之间,似乎露出一片的纸角,像是一个不经意间泄露的秘密。
他心下一凛,忙俯下身,将夹在蒲团之间的秘密抽出。
那是一本薄册。
薄册表面透着一股陈腐的湿气,想来已放置在此处有一段时日,扉页的纸张表面有深深的褶皱,恐怕是被匆匆塞进蒲团里,经久压出的。
薄册之中写满了字,字迹凌乱潦草,而且着墨颇重,回笔处留下重重的印渍,似乎是在急躁中用力写下的。
他立刻想起天星家中的毫尖笔,心中犹如鼓擂,凝神细辨,果然不出所料。这薄册中的字迹与天星家中的刻痕,可以断定出自同一人之手。
万幸的是,薄册中的字迹并未被烧毁,而是完整地保留下来。虽然凌乱,但每个字都能够辨出内容。
他一字一句地读过。
……
此写,藉以敬告天星之母,尔等以息壤为媒,擅施移魂禁术,以凡人之躯凭依吾之残魂,然残魂之中,灵力衰退,元神归一之际,善念必将泯于怒火,而吾亦将不复存在。在此之前,尔等务必将息壤带离五溪,藏匿于隐蔽处,切不可落入崇明教手中。
天火起于北疆,其势迅猛,即将越过长城天堑,将神州焚烧殆尽,尔等身为吾之子民,世代守护息壤,使命尚未达成,切不可前功尽弃。
神明已辞去不复返,悠悠千载枯荣,神州已不复当初,危机当前,唯有仰仗凡躯,方能再度拯救神州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