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前还颇是稳重的总管太监齐恩也难掩惊慌,一头扎在燕思宁榻前:“殿下,您让奴才回去怎么跟圣上交代啊……”
“现在哭丧也太早了些罢。诸位大人来到此地,不正是为了除瘴去疫么?怎的能现在就长吁短叹,实在是有悖御医司大家之风。”余锦年微蹙眉心,他低头看到床前矮几上有一只药瓶状的小瓷葫芦,便问皇子曾吃过喝药。
陈御医道:“服过一剂藿香正气散,未效,又服太一余粮五钱。”
这太一余粮乃是治疗腹泻的速药,实则是一种矿物,味甘涩,有涩肠止泻之功。因其神效和珍贵,故常被人视作是神之馈赠。腹泻而服食太一余粮本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此间大疫峻烈非常,非寻常之法可能奏效。
更何况此疫虽有吐泻,却不能一味只顾止泻,否则敛邪深入,更添危机。
陈阳也能明白不可过度行敛涩之药,只是当下危急,又面对的是百年难遇的大疫,即便是行医数十年的陈阳,也未曾亲身经历过大疫,更不提有何经验之法可以救治大皇子的。在场的数位御医也都是此种情况,若病的是外面那群流民,他或许可以放手一试,可对于燕思宁,他们决然不敢独断。
一些心思精明的御医,要么沉默着不言不语,要么互相推诿抱怨,指责究竟是谁这般不小心,害得皇子染上了疫病……大家都不愿做这个出头鸟,毕竟治好了好说,万一没能治好,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现在纠结病是怎么来的还有何意义!”余锦年最是佩服这些人推脱责任的本事,反倒是病家性命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他愤恼片刻,向伺候他的太监们询问道,“殿下今日可曾用过食水?”
内侍回道:“进过蒸米和些许热茶,却没吃几口便都给吐了。”
余锦年继续问:“那你们可曾留意殿下小溺的情况如何?”
那内侍头颅低下,说道:“殿下泻得厉害,我们只顾着为殿下更衣盥洗,未曾注意……”
“未曾注意,那就从现在开始留意起来,殿下何时小溺,溺了多少,均要记录。”余锦年吩咐道,“殿下如今脉微皮陷,乃是吐泻过度导致的失水之症,你们速去以白米煮些稀粥,取上面的米浆稀水,一碗米浆水兑半匙细盐,每隔半个时辰给殿下喂服二盏。吐了泻了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这盐米浆对如今的殿下来说乃是救命的药,必须得进,否则殿下失水过多,将转筋而亡。”
内侍忙跪下领命:“是,小的记住了。”
余锦年想了想,对陈阳说:“陈大人,至于其他的用药,仍以排浊去湿、培固元气为要。”
陈阳点了点头,却仍有些地方不解,遂反问余锦年:“小先生提到盐和米浆这等俗物,难道,以这二物同服,便可治疗暴泻转筋之证了?”
余锦年沉思片刻,道:“世间阴阳五行,无处不在,那这天下万物均可为药,便也没什么稀奇的了。盐乃是咸味,先生知咸者入肾的道理,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而又与膀胱相表里,这泄泻暴乱,与肾之开阖失常不无干系,那么以盐为药,自然有巩固肾气之用,先生说可对?至于这米浆,更不难解释,培脾气,固胃元即是也。”
陈阳听他说得很是这么回事,可又觉得这也太过骇奇,若是一碗米浆一匙细盐便可治疗大疫吐泻,那也忒不可思议了。但这咸米浆又的确难能称得上是什么药方,甚至只能算是一碗口味奇特的饮子罢了,陈阳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托词能够阻止余锦年,便任他去了。
余锦年转头又吩咐燕思宁的内侍:“殿下吐泻出的秽物,以白石灰粉拌过消毒才可拿出去处理,切记。还有,这府衙人来人往,又是公务之所,诸位医官也不能为殿下一人弃城中万千百姓于不顾。过会儿待殿下吐泻间歇之时,将殿下抬到我楼中来罢,也方便一同照料。”
“这……”内侍们有些为难。
余锦年这么提自然不是全为了燕思宁,也有些私心,毕竟倘若连皇长子都住进了他的三余楼医馆,那么城中的患病者才能放下猜忌,放心大胆地住进来。
御医们更是群起反对:“殿下何等尊贵之躯!怎能与那些难民流子同室!这成何体统?!”
燕思宁已经病得昏昏沉沉的了,自己做不了主,那齐恩纵然是个掌事的,却说到底也是个太监,不敢做主。余锦年正觉得这事成不了了,要待离去,忽地背后一道磁沉声线响起:“如何不成体统。此事本官允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本官一力承担。”
余锦年转身:“阿鸿!”
季鸿朝他点点头,又说:“诸位大人,如今治疫才是重中之重,滁南民不聊生,远不比京中,那些繁文缛节能省便省了罢。余先生原是季某府上的人,虽年纪尚轻,但医术卓绝,季某信他如信季某自己。诸位既然同为医者,还请各位大人摒除偏见,共同扛疫。”
陈阳本就是被夹在两张饼子里的馅儿,左右为难,见季鸿站了出来就赶紧顺坡下驴:“既然季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就……”
……
空荡荡的三余医馆,终于迎来了它第一位病人,当今皇长子燕思宁。
有了皇长子这块招牌,很快楼下的诊席陆陆续续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病患,余锦年根据诸位医士所擅长的科目,大致分了几个诊台,使得内外妇儿皆有所诊,既能发挥诸位医家所长,也使病人们不至于混乱。能够当场解决的便直接取药走人,疫病者收治入楼上的病室,整个医楼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那先前说要送他出城的姜小少爷,许是受气氛感染,竟非要留下来帮忙。余锦年拗不过他,又不能把人捆了扔出去,可他毕竟是姜家的大少爷,哪敢让他真的“上前线”,便只安排他在后头煎药、做些杂事,也算是为救灾尽了一份力。
不仅三余楼开始收纳病人,余锦年之前提到过的宣讲事宜,也由季鸿牵头,组织着医官们整理出了洋洋洒洒十数条注意事项,分别张贴在城中各个醒目之处,同时叫段明领一小队的衙役挨个街坊去讲,凡能背下这些条目并能主动与街邻宣讲的,还能额外得到府衙赏赐的银钱。
一切都照着余锦年的设想平稳发展,或许是生活所逼,更或许是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自暴自弃心态,总之这里的百姓也远比他想象中的要更为听话,他提在心口的那块巨石,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松动。
直到天色黑尽,季鸿端了些吃食过来,余锦年才恍惊自己已经一整天没吃过东西了。只是一整天都太忙了,早已饿过了劲儿,此时即便腹中空空,也没有了丝毫难受的感觉。
“还是多少用一些。”季鸿盯着他洗净手脸,换了身干净的用沸水烹煮过的衣裳,才将他拢在怀中坐下来。
余锦年坐了也没闲着,还想去翻看方才带回来的几册病案,因为有些问题需要再仔细研究研究,明天好与医官们讨论。所以等季鸿夹了块细碎的东西喂进他的嘴里,他嚼了好半天,才发觉咽下的竟然是羊肉。他惊奇地抬头看向季鸿,问他是哪里来的羊。
季鸿笑了笑:“你瞧瞧你,可真是诊病诊入魔了,连这都不记得了。这羊是位乡绅送来的,感谢你救了他的夫人。我只留了半只羔羊腿,剩下的已叫段明拿去给衙役和医官们分了。”
余锦年不记得自己救了谁或者没救谁,更记不清他说的那位乡绅是哪一位,好像是有这么个人罢。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日日连轴转班的时候,忙得脚不沾地,医嘱如雪花一样纷飞,只是如今时代不同了,陪在身边的人也不同了,给余锦年一种十分奇妙的倒错之感。
他正要用才吃过小羔羊肉的嘴巴去臊季鸿,还没亲上,外边又有人火急火燎地来找。
竟是齐恩。
“现在哭丧也太早了些罢。诸位大人来到此地,不正是为了除瘴去疫么?怎的能现在就长吁短叹,实在是有悖御医司大家之风。”余锦年微蹙眉心,他低头看到床前矮几上有一只药瓶状的小瓷葫芦,便问皇子曾吃过喝药。
陈御医道:“服过一剂藿香正气散,未效,又服太一余粮五钱。”
这太一余粮乃是治疗腹泻的速药,实则是一种矿物,味甘涩,有涩肠止泻之功。因其神效和珍贵,故常被人视作是神之馈赠。腹泻而服食太一余粮本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此间大疫峻烈非常,非寻常之法可能奏效。
更何况此疫虽有吐泻,却不能一味只顾止泻,否则敛邪深入,更添危机。
陈阳也能明白不可过度行敛涩之药,只是当下危急,又面对的是百年难遇的大疫,即便是行医数十年的陈阳,也未曾亲身经历过大疫,更不提有何经验之法可以救治大皇子的。在场的数位御医也都是此种情况,若病的是外面那群流民,他或许可以放手一试,可对于燕思宁,他们决然不敢独断。
一些心思精明的御医,要么沉默着不言不语,要么互相推诿抱怨,指责究竟是谁这般不小心,害得皇子染上了疫病……大家都不愿做这个出头鸟,毕竟治好了好说,万一没能治好,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现在纠结病是怎么来的还有何意义!”余锦年最是佩服这些人推脱责任的本事,反倒是病家性命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他愤恼片刻,向伺候他的太监们询问道,“殿下今日可曾用过食水?”
内侍回道:“进过蒸米和些许热茶,却没吃几口便都给吐了。”
余锦年继续问:“那你们可曾留意殿下小溺的情况如何?”
那内侍头颅低下,说道:“殿下泻得厉害,我们只顾着为殿下更衣盥洗,未曾注意……”
“未曾注意,那就从现在开始留意起来,殿下何时小溺,溺了多少,均要记录。”余锦年吩咐道,“殿下如今脉微皮陷,乃是吐泻过度导致的失水之症,你们速去以白米煮些稀粥,取上面的米浆稀水,一碗米浆水兑半匙细盐,每隔半个时辰给殿下喂服二盏。吐了泻了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这盐米浆对如今的殿下来说乃是救命的药,必须得进,否则殿下失水过多,将转筋而亡。”
内侍忙跪下领命:“是,小的记住了。”
余锦年想了想,对陈阳说:“陈大人,至于其他的用药,仍以排浊去湿、培固元气为要。”
陈阳点了点头,却仍有些地方不解,遂反问余锦年:“小先生提到盐和米浆这等俗物,难道,以这二物同服,便可治疗暴泻转筋之证了?”
余锦年沉思片刻,道:“世间阴阳五行,无处不在,那这天下万物均可为药,便也没什么稀奇的了。盐乃是咸味,先生知咸者入肾的道理,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而又与膀胱相表里,这泄泻暴乱,与肾之开阖失常不无干系,那么以盐为药,自然有巩固肾气之用,先生说可对?至于这米浆,更不难解释,培脾气,固胃元即是也。”
陈阳听他说得很是这么回事,可又觉得这也太过骇奇,若是一碗米浆一匙细盐便可治疗大疫吐泻,那也忒不可思议了。但这咸米浆又的确难能称得上是什么药方,甚至只能算是一碗口味奇特的饮子罢了,陈阳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托词能够阻止余锦年,便任他去了。
余锦年转头又吩咐燕思宁的内侍:“殿下吐泻出的秽物,以白石灰粉拌过消毒才可拿出去处理,切记。还有,这府衙人来人往,又是公务之所,诸位医官也不能为殿下一人弃城中万千百姓于不顾。过会儿待殿下吐泻间歇之时,将殿下抬到我楼中来罢,也方便一同照料。”
“这……”内侍们有些为难。
余锦年这么提自然不是全为了燕思宁,也有些私心,毕竟倘若连皇长子都住进了他的三余楼医馆,那么城中的患病者才能放下猜忌,放心大胆地住进来。
御医们更是群起反对:“殿下何等尊贵之躯!怎能与那些难民流子同室!这成何体统?!”
燕思宁已经病得昏昏沉沉的了,自己做不了主,那齐恩纵然是个掌事的,却说到底也是个太监,不敢做主。余锦年正觉得这事成不了了,要待离去,忽地背后一道磁沉声线响起:“如何不成体统。此事本官允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本官一力承担。”
余锦年转身:“阿鸿!”
季鸿朝他点点头,又说:“诸位大人,如今治疫才是重中之重,滁南民不聊生,远不比京中,那些繁文缛节能省便省了罢。余先生原是季某府上的人,虽年纪尚轻,但医术卓绝,季某信他如信季某自己。诸位既然同为医者,还请各位大人摒除偏见,共同扛疫。”
陈阳本就是被夹在两张饼子里的馅儿,左右为难,见季鸿站了出来就赶紧顺坡下驴:“既然季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就……”
……
空荡荡的三余医馆,终于迎来了它第一位病人,当今皇长子燕思宁。
有了皇长子这块招牌,很快楼下的诊席陆陆续续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病患,余锦年根据诸位医士所擅长的科目,大致分了几个诊台,使得内外妇儿皆有所诊,既能发挥诸位医家所长,也使病人们不至于混乱。能够当场解决的便直接取药走人,疫病者收治入楼上的病室,整个医楼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那先前说要送他出城的姜小少爷,许是受气氛感染,竟非要留下来帮忙。余锦年拗不过他,又不能把人捆了扔出去,可他毕竟是姜家的大少爷,哪敢让他真的“上前线”,便只安排他在后头煎药、做些杂事,也算是为救灾尽了一份力。
不仅三余楼开始收纳病人,余锦年之前提到过的宣讲事宜,也由季鸿牵头,组织着医官们整理出了洋洋洒洒十数条注意事项,分别张贴在城中各个醒目之处,同时叫段明领一小队的衙役挨个街坊去讲,凡能背下这些条目并能主动与街邻宣讲的,还能额外得到府衙赏赐的银钱。
一切都照着余锦年的设想平稳发展,或许是生活所逼,更或许是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自暴自弃心态,总之这里的百姓也远比他想象中的要更为听话,他提在心口的那块巨石,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松动。
直到天色黑尽,季鸿端了些吃食过来,余锦年才恍惊自己已经一整天没吃过东西了。只是一整天都太忙了,早已饿过了劲儿,此时即便腹中空空,也没有了丝毫难受的感觉。
“还是多少用一些。”季鸿盯着他洗净手脸,换了身干净的用沸水烹煮过的衣裳,才将他拢在怀中坐下来。
余锦年坐了也没闲着,还想去翻看方才带回来的几册病案,因为有些问题需要再仔细研究研究,明天好与医官们讨论。所以等季鸿夹了块细碎的东西喂进他的嘴里,他嚼了好半天,才发觉咽下的竟然是羊肉。他惊奇地抬头看向季鸿,问他是哪里来的羊。
季鸿笑了笑:“你瞧瞧你,可真是诊病诊入魔了,连这都不记得了。这羊是位乡绅送来的,感谢你救了他的夫人。我只留了半只羔羊腿,剩下的已叫段明拿去给衙役和医官们分了。”
余锦年不记得自己救了谁或者没救谁,更记不清他说的那位乡绅是哪一位,好像是有这么个人罢。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日日连轴转班的时候,忙得脚不沾地,医嘱如雪花一样纷飞,只是如今时代不同了,陪在身边的人也不同了,给余锦年一种十分奇妙的倒错之感。
他正要用才吃过小羔羊肉的嘴巴去臊季鸿,还没亲上,外边又有人火急火燎地来找。
竟是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