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能重新穿越到一个新世界这一点还是不要说的好。
黄修咽了口口水,不由庆幸自己选了投诚。
元清帝却有其它的考量,淡淡道:“驱逐了之后呢?”
邵岩和黄修一愣。
是啊,将孙昭驱逐出这个世界之后呢?
首当其冲的,那些女人没了丈夫,秀才女儿生下的孩子没了爹,听说还有其她怀孕的,如此一来孩子还没出生就没了父亲。
这不是他们在的现代,性格强一些的女人丈夫出轨立刻就离婚,厉害点的直接弄到对方净身出户,离婚而已,日子该怎么还是怎么过,大大方方漂漂亮亮,说不定还能再找一个更好的。
大魏虽说不限制女子再嫁,但跟现代的自由度比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除非娘家强势,或者手里有很多嫁妆的,再嫁基本都属于下嫁,过的好不好,只有本人清楚了。
何况在这个时代,女子们大都还存着从一而终的念头,再嫁也是因为必须得有个男人依靠才不得不嫁,不像现代,离婚就离婚,能遇到更好的就嫁,遇不到单身照样潇洒。
孙昭走了就走了,留下这些女人孩子要处理起来却有点麻烦。
当然心狠一点管她们怎么样,大不了悄悄给点补偿就好了。
但,邵岩和黄修相视一眼,显然狠不下这个心。
黄修无奈,你说这种马男怎么就怎么操蛋呢!不找这么多女人他能死吗?这人在现代就是个没见过女人的d丝吧?也不怕肾亏!
邵岩皱了皱眉,他面对谁都能狠心,但对女人和孩子,尤其是孩子,这样一来要完美解决这件事就有点麻烦。
元清帝见两人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朝邵岩道:“这样,你且去应天府跑一趟,将孙昭带来,具体如何处置,待朕见过之后再说。”
尽管他已经跟皇后等学了不少现代知识,也知道了许多现代的情况,但在这件事上他跟穿越者的看法并不同。
从古至今,男尊女卑三妻四妾这是融入百姓骨子中的认知,没有哪个男子会因纳妾而获罪,会被人嘲笑,所以孙昭在这件事上虽叫穿越者们厌恶不屑,但放在大魏,任谁看来都实属正常。
当然,大魏律法明确规定了上层官员拥有妾的数额,亲王可拥有十妾,郡王以及一品官员可有八妾,二三品六人,四五品四人,六七品两人,民间百姓唯有四十以上无子的,才可奏选一妾,违者笞四十。
然而尽管律法如此规定,却依旧无法遏制民间纳妾之风,纳妾需得到官府报备得到允许才能进行,民间纳妾大都省去了此举,那些妾虽说顶着妾的名头,其实并没有真正妾的身份,大约相当于皇帝的妃子没有册书,如此一来便不能算得上是纳了妾,这些妾其实与伺候的丫头没有不同,只是主家因着宠爱私自做出划分罢了。
甚至还排出了等级,地位最高生下子嗣的叫姨夫人,接着是小妾,再来是通房丫鬟。
有些纳妾多的官员为避免被弹劾,家中的妾一概称丫鬟,如此一来也不算违了律法。
元清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从形式上来说,这些人确实没有违背规定。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愿意继续纵容此事。
甚至这是他接下来打算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口普查出来的结果,大魏四千万人口,男女比例平均接近二比一,也就是说将近二百个男子才有一百个女子。
再放大来看,两千个男子中,有近乎一半没有妻子。
更不提那些一个人便拥有数个丫鬟小妾的。
元清帝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由心惊,民间溺杀抛弃女婴之事他有耳闻,但没想到竟会如此严重。
若长此以往,不说增添人口,只怕会引起民间动乱。
所以上元过后,他才会督促长途客运尽快连通全国,甚至叫元佩出面,去与各省富商联系,合股开办客运公司。
因为各省各县的男女比例是不同的,有男多女少也有男少女多,有了便捷的交通,百姓便不用再怕远嫁。
加上有了四通物流,传递信件货物更快,男女比例相差太大的省县,便能得以中和。
元清帝原本并不在意皇后几人所说的现代婚姻制,但看到了调查报告,这样刺目的数字,便不得不考虑了。
只不过要像现代那样完全取缔纳妾,就目前来说根本不可能,何况即使是现代,有钱有权者,私下依旧拥有不少妾室,根本无法杜绝。
元清帝也不打算先从这方面下手,而是打算提高女子的存活率。
推广土豆玉米等新作物是一个,百姓为何溺杀女婴,无非是因为家中孩子太多,养不起,虽也有如穿越者所说的重男轻女现象,但这个现象体现在家中孩子太多时,先卖女儿,或者先扔先溺女婴,但像现代那样医学发达私下看出是男是女直接堕胎的,却极少。
如今有了这些高产的新作物,又有了改良的新农具以及科学的种植法,百姓但凡勤劳便不会再饥饿。
实在不行,还有慈幼局,至少能保证这些女婴活下来。
再有便是梁平安带来的妇产知识了,能大大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率。
他愿意支持梁平安创办妇科堂也是为了这一点,让那些走投无路的女子有处可投,而不是选择轻生。
只要她们活下来,又整日与孕妇婴孩打交道,难保会变了心意,选择再嫁。
当然,他想见一见孙昭而不是立刻就叫邵岩送他离开还有一个原因,看看他是否知晓其他穿越者不知道的新知识,或者说他拥有什么能有用的金手指。
穿越者们厌恶反感他的理由,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只要他并非强抢民女,对比起王五,孙昭的所作所为勉强在他的容忍范围之内,若真计较起来,恐怕满朝文武没有几个能叫穿越者们不反感的。
不过还是得亲眼见了人再说,谁知道孙昭是否怀着什么别的心思。
就目前来说,他所见到的穿越者,除了高艳和王五,其余人虽说性格上多少都有一些问题,但人品都还过得去,若孙昭人品有恙,那他也会命邵岩送他离开。
孙昭的事便这样定下,元清帝准了黄修的请奏,同意他治下一县,不过除此之外并没有给他其它特权,黄修和邵岩几个不同,他是要留在大魏的,加之又带着贤臣系统,便得仔细考察和磨炼他的能力。
同理还有元佩,也是他着重打磨培养的对象。
于是很快,邵岩和黄修也陆续也离了京,转眼到了五月,端午之前云喜生下了一子,元清帝大喜,一边派人去给高晏报喜,一边命梁平安派他的学生去伺候云喜坐月子。
而一旁因为皇后要求父子两每隔三天必须相处半个小时而送到紫宸殿来的大皇子魏曙,闻言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
【诚哥儿来了,这一回本王绝不会再叫人害了你!】
作者有话要说: 宝保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所以不能指望他一下子立刻就接受穿越者的思想,他就是个封建古人,虽然学了一些现代知识,但骨子里还是古代人,所以他看种马男的角度跟穿越者不一样。
第142章 魏曙
诚哥儿这三个字, 元清帝已经不是头一回从魏曙心里听到。
自从知晓魏曙是重生而来的, 他面对这个儿子的心情就十分复杂, 他本打算等魏曙能流利说话后再与他多接触,但皇后却不赞同他的看法,等魏曙过了满月, 便每隔三天亲自将他抱到紫宸殿,强制他们必须相处满半个时辰。
头一个月他和魏曙都很不自在,如今三个月过去, 两人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 一个坐着一个躺着,各自做各自的事。
而元清帝从魏曙心里听到的心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整。
他总结了一下, 大体分三点:怨他、想娘、想诚哥儿。
怨他这个情绪不是一般的复杂,复杂到元清帝都替他累得慌, 不过等了解了大概都发生了什么,只剩下无奈了。
按照魏曙心中所想, 在没有穿越者的那个时空,皇后的原身赵三姑娘被异母的嫡妹捂死,其父为包庇小女儿, 谎报赵三姑娘得急症而去, 后被拆穿,赵家一家获罪流放,那位杀害赵三姑娘的嫡妹被元清帝赐死。
临大婚前皇后暴毙,这无论对元清帝还是对大魏都不是一件好事,之后更不知从哪里传出流言蜚语来说元清帝命格有异, 否则先皇和先皇后怎么会突然逝去,甚至连英宗原配皇后的死都被算在了元清帝头上。
在这种流言蜚语中元清帝重新挑选了一位皇后,便是魏曙的生母,郑相的曾孙女。
元清帝起初听到时十分愕然,郑相和曹相几乎已经被他踢出了亲信的人选,只等两人致仕,又怎么可能娶了郑相的曾孙女为皇后,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批命。
据说郑相曾孙女去慈恩寺上香,被批命贵不可言,又有钦天监合了八字,两人极合,最终被选为皇后。
元清帝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一个局,只是不知里面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恐怕闹得很大,否则不会连太傅都没能阻止,至于母后,虽说没有了皇后他们这些穿越者,但母后是早早就穿越来的,并非因为他,只是她并非来自现代,怕也是相信这批命的。
总之,郑相的曾孙女最终成功成了皇后。
然而跟这个世界一样,整整四年皇后没有诞下一个子嗣,终于不得已,后宫进了新人。
没有穿越者,梁才人自然是溺水死了的,于是换来了个周才人,夏蝉也活着,成了夏美人,贵妃也存在,但等魏曙晓事的时候她已经薨逝了,至于真薨还是假薨他也不清楚。
然后便是被魏曙咬牙切齿怨恨不已的宋婕妤,嗯,确切说是德妃。
没有凡是他的嫔妃都被穿越的定律,宋婕妤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步步高升,甚至与皇后几乎同时怀孕,并且提前半月生下了皇长子,魏曙是二皇子。
接下来发生的事,元清帝几乎可以不用听魏曙的心声都能猜出来。
无非是他更偏爱宋婕妤或许还更偏爱皇长子,导致魏曙嫡子之位岌岌可危,最后选择了造反。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只不过这其中还牵扯到其它事。
虽然隔着时空,但他还是他,元清帝带入那个时空的自己,大概推测出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首先他娶魏曙的母亲定不是心甘情愿的,被逼着娶妻,与他主动娶是两回事,但或许最开始他还是怀着些期待的,至少在那个时空,他也坚持了四年没有纳妃,直到皇后无子,才像如今一样妥协。
但在这里,在知道皇后穿越者身份之前,他原本还打算假装宠幸,继续维护皇后,恐怕在那个时空,他与那位皇后的关系并不好,根本没有这个顾虑,否则宋婕妤也不会在皇后之前生产了。
而原本的宋婕妤,能得到母后看重亲自派人送来宫中,能得他的偏宠也不无道理,看他给她的封号便能知晓她在他心中的印象。
不管宋婕妤是真心还是假装,但能得这个封号,至少表面上她做的是极得体的,那个时空的他可没有听心之术,不可能看透每个人。
宋婕妤升到了妃,大皇子出宫建府后也被他封了王,而此时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来,同样被封王出宫的魏曙意难平,毕竟他是嫡子,而且在他看来,或者说在皇后看来,她被冷落都是宋婕妤的错,矛盾从这个时候逐渐凸显到了台面上。
元清帝大概能理解自己的矛盾,德妃十分聪明,将皇长子教导的也极优秀——这一点是魏曙本人心声承认的,而皇后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使得魏曙在她的影响下变得乖张不驯,对比起来,他自然会更属意皇长子。
除去中间夭折的,下面还有周才人生下的五皇子,淑妃——不是元佩这个淑妃生下的七皇子,德妃再次生下的八皇子,某个婕妤生下的十皇子,再魏曙闭眼之前,还有最小的十一皇子刚刚诞生。
元清帝听到这段一时不知是该为他“曾经”的多子而高兴,还是为这一世只有一个魏曙而遗憾,不过想想皇叔,再看看魏曙,还是算了,儿女多了都是债,一个魏曙就够他头大的了。
上有兄下有弟,母后又不受宠,儿子多了元清帝自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只专注关心魏曙一个,于是魏曙长着长着就歪了。
这个歪不止是说他的性子,包括感情,嗯,用现代术语叫性向。
他不喜女子,喜欢男子。
当然元清帝现在自己都歪了,也无法说他。
不过在另一个时空,没有听心之术,没有穿越者的影响,元清帝并没有表露出龙阳之好,甚至因为魏曙有此倾向更属意立皇长子为太子。
而导致他们父子二人矛盾激化,魏曙怨他的原因,是因为诚哥儿死了。
在魏曙那个时空,高晏没有被高艳穿越,安安全全从边关回来,顺顺利利与云喜成婚,并且没有外放,留在了京城,诚哥儿也同样在这个时候出生。
高晏是他的伴读,以他对高晏的信任,自然诚哥儿也同样做了魏曙的伴读,两人青梅竹马一道长大,日久生情。
因着两人的身份,这件事本是秘密,被两人遮的严严实实,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人的关系还是被传了出来,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诚哥儿为了保全魏曙的名声,去郊外策马坠马而亡了,可谓即保全了他的名声,也使计反坑了皇长子一军。
不管怎么说诚哥儿是高晏的长子,出了事,高晏自然是要讨个公道的,元清帝带入自己,以他和高晏的情谊,只怕不会拦着他报仇。
高诚一死,魏曙理智全无,在他看来诚哥儿是被他们所有人逼死的,于是他选择造反了。
元清帝听完来龙去脉,倒是对他造反一事稍有释然,若放在从前,他绝不会这样想,但如今他有了皇叔,倒是有些能理解了,再者他不信魏曙一人能造得了反,这其中定是有人撺掇,恐怕就有刘和在其中搅局,在那个时空,没有听心之术,只怕刘和早就被他信任提拔,位高权重。
不过魏曙和诚哥儿这件事,他实在有些头疼,听魏曙的心声,显然是打定主意这辈子也认定诚哥儿不放了。
这可叫他跟高晏如何交代。
魏曙怨他,他无所谓,大概因为魏曙是重生的缘故,他心里失去了那种油然而生的作为父亲的感情,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有还是有的,只是每每见到魏曙,他的心声都在提醒着他,眼前的婴儿身体里是个比他年纪还要大许多的成人,便实在无法拿他当真正的婴孩来看。
黄修咽了口口水,不由庆幸自己选了投诚。
元清帝却有其它的考量,淡淡道:“驱逐了之后呢?”
邵岩和黄修一愣。
是啊,将孙昭驱逐出这个世界之后呢?
首当其冲的,那些女人没了丈夫,秀才女儿生下的孩子没了爹,听说还有其她怀孕的,如此一来孩子还没出生就没了父亲。
这不是他们在的现代,性格强一些的女人丈夫出轨立刻就离婚,厉害点的直接弄到对方净身出户,离婚而已,日子该怎么还是怎么过,大大方方漂漂亮亮,说不定还能再找一个更好的。
大魏虽说不限制女子再嫁,但跟现代的自由度比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除非娘家强势,或者手里有很多嫁妆的,再嫁基本都属于下嫁,过的好不好,只有本人清楚了。
何况在这个时代,女子们大都还存着从一而终的念头,再嫁也是因为必须得有个男人依靠才不得不嫁,不像现代,离婚就离婚,能遇到更好的就嫁,遇不到单身照样潇洒。
孙昭走了就走了,留下这些女人孩子要处理起来却有点麻烦。
当然心狠一点管她们怎么样,大不了悄悄给点补偿就好了。
但,邵岩和黄修相视一眼,显然狠不下这个心。
黄修无奈,你说这种马男怎么就怎么操蛋呢!不找这么多女人他能死吗?这人在现代就是个没见过女人的d丝吧?也不怕肾亏!
邵岩皱了皱眉,他面对谁都能狠心,但对女人和孩子,尤其是孩子,这样一来要完美解决这件事就有点麻烦。
元清帝见两人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朝邵岩道:“这样,你且去应天府跑一趟,将孙昭带来,具体如何处置,待朕见过之后再说。”
尽管他已经跟皇后等学了不少现代知识,也知道了许多现代的情况,但在这件事上他跟穿越者的看法并不同。
从古至今,男尊女卑三妻四妾这是融入百姓骨子中的认知,没有哪个男子会因纳妾而获罪,会被人嘲笑,所以孙昭在这件事上虽叫穿越者们厌恶不屑,但放在大魏,任谁看来都实属正常。
当然,大魏律法明确规定了上层官员拥有妾的数额,亲王可拥有十妾,郡王以及一品官员可有八妾,二三品六人,四五品四人,六七品两人,民间百姓唯有四十以上无子的,才可奏选一妾,违者笞四十。
然而尽管律法如此规定,却依旧无法遏制民间纳妾之风,纳妾需得到官府报备得到允许才能进行,民间纳妾大都省去了此举,那些妾虽说顶着妾的名头,其实并没有真正妾的身份,大约相当于皇帝的妃子没有册书,如此一来便不能算得上是纳了妾,这些妾其实与伺候的丫头没有不同,只是主家因着宠爱私自做出划分罢了。
甚至还排出了等级,地位最高生下子嗣的叫姨夫人,接着是小妾,再来是通房丫鬟。
有些纳妾多的官员为避免被弹劾,家中的妾一概称丫鬟,如此一来也不算违了律法。
元清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从形式上来说,这些人确实没有违背规定。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愿意继续纵容此事。
甚至这是他接下来打算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口普查出来的结果,大魏四千万人口,男女比例平均接近二比一,也就是说将近二百个男子才有一百个女子。
再放大来看,两千个男子中,有近乎一半没有妻子。
更不提那些一个人便拥有数个丫鬟小妾的。
元清帝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由心惊,民间溺杀抛弃女婴之事他有耳闻,但没想到竟会如此严重。
若长此以往,不说增添人口,只怕会引起民间动乱。
所以上元过后,他才会督促长途客运尽快连通全国,甚至叫元佩出面,去与各省富商联系,合股开办客运公司。
因为各省各县的男女比例是不同的,有男多女少也有男少女多,有了便捷的交通,百姓便不用再怕远嫁。
加上有了四通物流,传递信件货物更快,男女比例相差太大的省县,便能得以中和。
元清帝原本并不在意皇后几人所说的现代婚姻制,但看到了调查报告,这样刺目的数字,便不得不考虑了。
只不过要像现代那样完全取缔纳妾,就目前来说根本不可能,何况即使是现代,有钱有权者,私下依旧拥有不少妾室,根本无法杜绝。
元清帝也不打算先从这方面下手,而是打算提高女子的存活率。
推广土豆玉米等新作物是一个,百姓为何溺杀女婴,无非是因为家中孩子太多,养不起,虽也有如穿越者所说的重男轻女现象,但这个现象体现在家中孩子太多时,先卖女儿,或者先扔先溺女婴,但像现代那样医学发达私下看出是男是女直接堕胎的,却极少。
如今有了这些高产的新作物,又有了改良的新农具以及科学的种植法,百姓但凡勤劳便不会再饥饿。
实在不行,还有慈幼局,至少能保证这些女婴活下来。
再有便是梁平安带来的妇产知识了,能大大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率。
他愿意支持梁平安创办妇科堂也是为了这一点,让那些走投无路的女子有处可投,而不是选择轻生。
只要她们活下来,又整日与孕妇婴孩打交道,难保会变了心意,选择再嫁。
当然,他想见一见孙昭而不是立刻就叫邵岩送他离开还有一个原因,看看他是否知晓其他穿越者不知道的新知识,或者说他拥有什么能有用的金手指。
穿越者们厌恶反感他的理由,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只要他并非强抢民女,对比起王五,孙昭的所作所为勉强在他的容忍范围之内,若真计较起来,恐怕满朝文武没有几个能叫穿越者们不反感的。
不过还是得亲眼见了人再说,谁知道孙昭是否怀着什么别的心思。
就目前来说,他所见到的穿越者,除了高艳和王五,其余人虽说性格上多少都有一些问题,但人品都还过得去,若孙昭人品有恙,那他也会命邵岩送他离开。
孙昭的事便这样定下,元清帝准了黄修的请奏,同意他治下一县,不过除此之外并没有给他其它特权,黄修和邵岩几个不同,他是要留在大魏的,加之又带着贤臣系统,便得仔细考察和磨炼他的能力。
同理还有元佩,也是他着重打磨培养的对象。
于是很快,邵岩和黄修也陆续也离了京,转眼到了五月,端午之前云喜生下了一子,元清帝大喜,一边派人去给高晏报喜,一边命梁平安派他的学生去伺候云喜坐月子。
而一旁因为皇后要求父子两每隔三天必须相处半个小时而送到紫宸殿来的大皇子魏曙,闻言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
【诚哥儿来了,这一回本王绝不会再叫人害了你!】
作者有话要说: 宝保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所以不能指望他一下子立刻就接受穿越者的思想,他就是个封建古人,虽然学了一些现代知识,但骨子里还是古代人,所以他看种马男的角度跟穿越者不一样。
第142章 魏曙
诚哥儿这三个字, 元清帝已经不是头一回从魏曙心里听到。
自从知晓魏曙是重生而来的, 他面对这个儿子的心情就十分复杂, 他本打算等魏曙能流利说话后再与他多接触,但皇后却不赞同他的看法,等魏曙过了满月, 便每隔三天亲自将他抱到紫宸殿,强制他们必须相处满半个时辰。
头一个月他和魏曙都很不自在,如今三个月过去, 两人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 一个坐着一个躺着,各自做各自的事。
而元清帝从魏曙心里听到的心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整。
他总结了一下, 大体分三点:怨他、想娘、想诚哥儿。
怨他这个情绪不是一般的复杂,复杂到元清帝都替他累得慌, 不过等了解了大概都发生了什么,只剩下无奈了。
按照魏曙心中所想, 在没有穿越者的那个时空,皇后的原身赵三姑娘被异母的嫡妹捂死,其父为包庇小女儿, 谎报赵三姑娘得急症而去, 后被拆穿,赵家一家获罪流放,那位杀害赵三姑娘的嫡妹被元清帝赐死。
临大婚前皇后暴毙,这无论对元清帝还是对大魏都不是一件好事,之后更不知从哪里传出流言蜚语来说元清帝命格有异, 否则先皇和先皇后怎么会突然逝去,甚至连英宗原配皇后的死都被算在了元清帝头上。
在这种流言蜚语中元清帝重新挑选了一位皇后,便是魏曙的生母,郑相的曾孙女。
元清帝起初听到时十分愕然,郑相和曹相几乎已经被他踢出了亲信的人选,只等两人致仕,又怎么可能娶了郑相的曾孙女为皇后,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批命。
据说郑相曾孙女去慈恩寺上香,被批命贵不可言,又有钦天监合了八字,两人极合,最终被选为皇后。
元清帝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一个局,只是不知里面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恐怕闹得很大,否则不会连太傅都没能阻止,至于母后,虽说没有了皇后他们这些穿越者,但母后是早早就穿越来的,并非因为他,只是她并非来自现代,怕也是相信这批命的。
总之,郑相的曾孙女最终成功成了皇后。
然而跟这个世界一样,整整四年皇后没有诞下一个子嗣,终于不得已,后宫进了新人。
没有穿越者,梁才人自然是溺水死了的,于是换来了个周才人,夏蝉也活着,成了夏美人,贵妃也存在,但等魏曙晓事的时候她已经薨逝了,至于真薨还是假薨他也不清楚。
然后便是被魏曙咬牙切齿怨恨不已的宋婕妤,嗯,确切说是德妃。
没有凡是他的嫔妃都被穿越的定律,宋婕妤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步步高升,甚至与皇后几乎同时怀孕,并且提前半月生下了皇长子,魏曙是二皇子。
接下来发生的事,元清帝几乎可以不用听魏曙的心声都能猜出来。
无非是他更偏爱宋婕妤或许还更偏爱皇长子,导致魏曙嫡子之位岌岌可危,最后选择了造反。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只不过这其中还牵扯到其它事。
虽然隔着时空,但他还是他,元清帝带入那个时空的自己,大概推测出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首先他娶魏曙的母亲定不是心甘情愿的,被逼着娶妻,与他主动娶是两回事,但或许最开始他还是怀着些期待的,至少在那个时空,他也坚持了四年没有纳妃,直到皇后无子,才像如今一样妥协。
但在这里,在知道皇后穿越者身份之前,他原本还打算假装宠幸,继续维护皇后,恐怕在那个时空,他与那位皇后的关系并不好,根本没有这个顾虑,否则宋婕妤也不会在皇后之前生产了。
而原本的宋婕妤,能得到母后看重亲自派人送来宫中,能得他的偏宠也不无道理,看他给她的封号便能知晓她在他心中的印象。
不管宋婕妤是真心还是假装,但能得这个封号,至少表面上她做的是极得体的,那个时空的他可没有听心之术,不可能看透每个人。
宋婕妤升到了妃,大皇子出宫建府后也被他封了王,而此时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来,同样被封王出宫的魏曙意难平,毕竟他是嫡子,而且在他看来,或者说在皇后看来,她被冷落都是宋婕妤的错,矛盾从这个时候逐渐凸显到了台面上。
元清帝大概能理解自己的矛盾,德妃十分聪明,将皇长子教导的也极优秀——这一点是魏曙本人心声承认的,而皇后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使得魏曙在她的影响下变得乖张不驯,对比起来,他自然会更属意皇长子。
除去中间夭折的,下面还有周才人生下的五皇子,淑妃——不是元佩这个淑妃生下的七皇子,德妃再次生下的八皇子,某个婕妤生下的十皇子,再魏曙闭眼之前,还有最小的十一皇子刚刚诞生。
元清帝听到这段一时不知是该为他“曾经”的多子而高兴,还是为这一世只有一个魏曙而遗憾,不过想想皇叔,再看看魏曙,还是算了,儿女多了都是债,一个魏曙就够他头大的了。
上有兄下有弟,母后又不受宠,儿子多了元清帝自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只专注关心魏曙一个,于是魏曙长着长着就歪了。
这个歪不止是说他的性子,包括感情,嗯,用现代术语叫性向。
他不喜女子,喜欢男子。
当然元清帝现在自己都歪了,也无法说他。
不过在另一个时空,没有听心之术,没有穿越者的影响,元清帝并没有表露出龙阳之好,甚至因为魏曙有此倾向更属意立皇长子为太子。
而导致他们父子二人矛盾激化,魏曙怨他的原因,是因为诚哥儿死了。
在魏曙那个时空,高晏没有被高艳穿越,安安全全从边关回来,顺顺利利与云喜成婚,并且没有外放,留在了京城,诚哥儿也同样在这个时候出生。
高晏是他的伴读,以他对高晏的信任,自然诚哥儿也同样做了魏曙的伴读,两人青梅竹马一道长大,日久生情。
因着两人的身份,这件事本是秘密,被两人遮的严严实实,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人的关系还是被传了出来,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诚哥儿为了保全魏曙的名声,去郊外策马坠马而亡了,可谓即保全了他的名声,也使计反坑了皇长子一军。
不管怎么说诚哥儿是高晏的长子,出了事,高晏自然是要讨个公道的,元清帝带入自己,以他和高晏的情谊,只怕不会拦着他报仇。
高诚一死,魏曙理智全无,在他看来诚哥儿是被他们所有人逼死的,于是他选择造反了。
元清帝听完来龙去脉,倒是对他造反一事稍有释然,若放在从前,他绝不会这样想,但如今他有了皇叔,倒是有些能理解了,再者他不信魏曙一人能造得了反,这其中定是有人撺掇,恐怕就有刘和在其中搅局,在那个时空,没有听心之术,只怕刘和早就被他信任提拔,位高权重。
不过魏曙和诚哥儿这件事,他实在有些头疼,听魏曙的心声,显然是打定主意这辈子也认定诚哥儿不放了。
这可叫他跟高晏如何交代。
魏曙怨他,他无所谓,大概因为魏曙是重生的缘故,他心里失去了那种油然而生的作为父亲的感情,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有还是有的,只是每每见到魏曙,他的心声都在提醒着他,眼前的婴儿身体里是个比他年纪还要大许多的成人,便实在无法拿他当真正的婴孩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