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最盛时也不过十万人,所以对于夹杂在白衣大食跟大唐之间,时刻处于被两国吞灭的吐火罗而言,其国内便是全民皆兵,男子皆习战。
其中最奇葩的习俗,自然是吐火罗的婚俗。隋书曾经记载: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兄长。
而入吐火罗的范围后,李弘便开始命令方战与恒乔,专门走不被人察觉的山石小道。
如遇见小股吐火罗部队,歼之。如此也是为了他们的行踪保密,不至于刚一进入他国便被发现。
一万人全部采用的是轻骑简装,在趟过了乌浒河后,李弘便命令部队加快速度。
所有人的一切生活都开始在马背上完成,马背上打盹儿,马背上吃饭,马料同样是身在马背上喂食。
随着渐渐深入,吐火罗境内的帐篷越来越多,其中碰见过好几拨小小部落游牧,都被方战与恒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等吐火罗的游牧骑兵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便被全歼之。
所有的人包括受伤战死的战马,都被身后的部队拉进了崇山峻岭的深处,想要发现这些尸体,恐怕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而且甚至都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
如同西域跟吐蕃一样,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让人再一次感叹高原上的瑰丽。
稀薄的空气、湛蓝的天空,高海拔特有的纯净,让李弘等人来不及细细打量。
十三天的时间,他们才接近了吐火罗王城以南的地方,而如今不过才走出了五百里地。
进入腹地,意味着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李弘跟薛仁贵、黑齿常之商议后,不得不改变策略。
白天正正一万人隐蔽在崇山峻岭,不易被人察觉的峡谷中休息,晚上然后再继续匆匆行军。
方战与恒乔头上扎着树枝,手里的兵器都被用布包裹住,防止反光的时候,被另一座山坡上牧民的吐火罗人发现。
整个队伍极其安静、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谨慎跟严肃,喂食战马等等生活必备,都是在部队休整的极近地方解决。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身为大唐的太子殿下,竟然能够从容不迫、神态轻松的适应。
每每白天部队在休整时,不出一个时辰,整个驻地便会臭气熏天,毕竟一万人的吃喝拉撒都在一处极小的地方进行,但太子殿下依然能够如其他人一样,毫不在乎的有说有笑。
如此乐观的情绪、加上放下高贵身份与普通兵士一起作息的态度,让原本还有担忧,怕太子殿下吃不了急行军辛苦的薛仁贵,不由的在心里对李弘佩服的更是五体投地。
而跟随李弘在吐蕃征战一年多的黑齿常之,早就习惯了太子殿下淡然处之的行军态度。
原本要继续行军的黑夜,被天空一阵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一场暴风雨在夜色刚刚笼罩整个大地后,便开始倾盆交加的下起来。
大雨滂沱的夜晚,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被雨水交了个通透。
花孟跟芒种四人,包括太子殿下的亲卫队,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山顶,一片黑乎乎的小树林,刚想要请求李弘前往那里避雨,便被李弘的喝声制止了。
踩在泥泞湿滑的小路上,李弘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对无法无天吼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手里的马槊必须放在地上,绝不可举过头顶。任何人不得站在树木等等高处避雨,都必须站在这峡谷里头。”
雨水倾盆交加,狭窄的峡谷都快要变成一条小河了,不等其他将领命令,一些兵士开始自觉的牵着战马,想要找一块高地避雨,而不是站在已过膝盖的雨水中,等待着大雨结束。
李弘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头顶上方响起了轰隆隆的,由远及近的雷声。
第234章 奏章
李弘焦急的望了一眼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如豆般打在脸上,远处的乌云中时不时能够看见一丝光亮夹杂着雷声。
无法无天两人跟李弘一样,都脱掉了盔甲,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个向前一向后,扑腾着没过膝盖的雨水,去传李弘的命令。
盔甲不用李弘下令,所有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把铁制盔甲穿在身上,并不是说这些兵士都怕盔甲引来雷击,而是因为湿重的盔甲加上持续的大雨,盔甲穿在身上,就仿佛把人给禁锢住了一样动弹不得,抬手踢腿都极为费力。
命令刚刚下达到每一个团,每一个校尉在雨夜也顾不上大吼声,是不是会被吐火罗的人发现,开始含着雨水急声大吼,让所有人都从高处下来。
狂风暴雨在峡谷中显得比平原上要更加猛烈的多,随着山风的呼啸,此时只要一张嘴,立刻就能够把嘴里灌满雨水,呛的人直咳嗽,脸上由此也分不清楚是泪水雨水,或者是鼻涕了。
李弘焦急的仰望天空,他可不想自己这些兵士,没有被吐火罗跟白衣大食干掉,反而是被隐藏在乌云中的闪电跟雷击干掉。
看着那缓缓移动,像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带着雷电已经接近头顶上空,而此时还有不少兵士还没有从高处下来。
甚至一些人,因为听不见命令,还一直再往上爬。
但也有一些,因为脚下过于湿滑,脚下踩在虚掩的石块上一滑,整个人拽着手里的战马,或是战马拽着他,便缓缓从上面摔了下来。
噗通一声,摔进峡谷被雨水堆积的河流中,都能够溅起巨大的水花了。
轰隆隆的声音携带着明亮粗大,颜色发紫的闪电不会等到所有兵士都下到峡谷后,才降临。
噼叭的巨大闪电跟轰隆的雷声相互交织,最上面的几个兵士瞬间被雷电击中,一阵黑色的烟雾在闪电再次劈下时,下方的人看的清清楚楚,几个兵士仿佛被烧焦了一样,身上冒气一股烟雾,保持着原来直立的姿势静静不动,然后直挺挺的缓缓从山坡滚下来。
接二连三的巨大闪电有如彩带一样劈了下来,顿时照亮了整个峡谷,看着整个峡谷的上方,李弘眉宇之间稍微轻松了一些。
还好,被雷电劈死的兵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此刻十几个未来的冲下来的兵士,开始牵着战马,冒着腰,艰难的往峡谷中出溜。
一封封红绫奏折飞快的穿过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被送到了大唐皇帝的寝殿紫宸殿。
“胡闹!堂堂一个太子殿下,竟然丢下安西四镇不顾,自己率兵穿越吐火罗,前往波斯都督府援救两万人的部队?咳咳……谁给他李弘的权利?是谁同意让他去的?薛仁贵、黑齿常之、裴行俭、咳咳……马载等等,都是死人吗?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此番救援的凶险?为何还要让太子殿下亲自前往冒险!太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担得起这个罪名吗!来人啊!安西都护府所有官员的家眷,全部监押起来!咳咳……”李治面色苍白,嘴唇发青,看到第一封奏折后气的差一些晕过去。
但此时他已经是视线模糊,脑袋发胀,站在房间感觉到一阵阵的摇晃,随即一下子昏了过去。
扬武与宫女急忙扶住他摇摇欲坠的龙体,扬武急急的冲外面喊道:“快去召御医进殿,快去请皇后过来。”
李治突如其来的昏倒,吓得扬武原本就尖锐的嗓音变的更加尖锐刺耳。
扬武一边招呼,一边与宫女小心谨慎的把李治扶到龙榻上平躺下,然后焦急的望着门外,耳朵也同时竖了起来,巴不得御医立刻出现在眼前。
武媚匆匆从蓬莱殿赶了过来,衣衫不整的她,洁白如玉的漂亮脸颊上挂满了寒霜,这段时间陛下的身子骨也不知道怎么了,越来越不堪了。
按说如今朝堂之上并无大事儿,辽东一带征伐高丽、新罗的大军如今气势旺盛,已经是连传捷报。
而安西如今……李弘身在吐蕃,大局已定,不日即将就会返回长安……
武媚脚步匆匆,脑海里也是匆匆思索着朝堂之事,猜测着是什么事儿,能够让陛下气的昏过去。
越想越觉得,此事儿恐怕十有八九,跟那个小王八蛋有关系!
这几年李弘在安西的成就是众人有目共睹,其治安西、镇阿史那都支、李遮匍,在朝堂上已经是赫赫功绩。
因为这些,都快要让陛下天天笑的合不拢嘴了,天天把太子殿下挂在嘴边,夸的快跟一朵花儿似的了。
而随着李弘进入吐蕃后,虽然曾经一度惹得李治不满,觉得过于意气用事,但随着好消息跟捷报一个个的传过来,李治又是天天开怀大笑,朝堂之上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笑声不断。
特别是当朝堂众臣跟李治,知晓了裴行俭、马载,还有当初被李弘罢官的戴至徳等人,在吐蕃又被李弘重新任命后。
朝臣一个个是嘴上抹了蜜似的,一天不夸下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治,还有身在吐蕃的太子殿下,好像都觉得不舒服,好像如此大功就该放在嘴边,天天夸,时时赞。
而且现在已经又有人开始憧憬万国来朝的景象,当年自从太宗皇帝被各国尊为天可汗后,朝堂上下都是极为振奋。
但到了这一朝,大唐皇帝头上的天可汗尊名,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唐对于各国的影响力,也不再如太宗皇帝那般。
武媚颤抖着手拿起让李治昏过去的奏折,看着那个仿佛跟鲜血一样鲜艳的红绫,再看看红绫处那如褐色的一道笔迹,武媚都差点儿气急攻心的眼前一黑。
奏折上这种独特的标志,是西域特有的紧急奏折的标志,是比红绫急奏还要紧急,还要事态严重的奏折。
可以说,这种加上褐色的紧急重大奏折,是专门为身在西域的那个小王八蛋而设置的。
所以武媚一看那奏折外面的标志,就不由自主的心头打颤、浑身哆嗦。
强自静下心来后,武媚仔仔细细的看了第一行字,接下来便是匆匆的略过整封奏折的内容!
“哗!”奏折被武媚一怒之下仍在了地上,顿时李治的房间内,宫女、太监跪成了一片。
甚至连把脉的御医都是被吓得一哆嗦,赶忙稳住心神,强自镇定的为李治把脉。
“简直是胡闹,目无法纪、目无朝纲、目无皇家!成何体统!谁让他去的?裴行俭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薛仁贵、黑齿常之自诩良臣猛将!为何要让太子殿下跟着一起犯险!简直是胡闹!”
武媚气的脸色铁青至极,皇后的威严此时尽显无遗。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喘着粗气,胸前的高耸随着她急促的呼吸,来回上下剧烈的起伏着。
可想而知,李弘这一次把他的父皇李治,跟龙妈武媚气成什么样儿了。
“回皇后,陛下醒转了。”御医小声的提醒坐在椅子上发怒的武媚。
武媚闻言,立刻起身走上前,只见李治躺在床上,虚弱的缓缓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武媚后,便与武媚两手相握。
“朕无事儿,恐怕是这段时间太累了,一下看到……咳咳……唉……”李治虚弱的停顿了半晌,接着说道:“皇后立刻拟旨,无论如何都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朕的皇子中……”
“陛下……您先休息会儿,妾身看了,这李弘虽然进入了吐火罗,但想来不妨事儿的,薛仁贵与黑齿常之,可都是我大唐能征惯战的赫赫将领,足够护的他的安全了。”武媚看着虚弱的李治,眉头间的愤怒早已不见,换上了一副温柔和气的面孔。
李治牵动嘴角笑了笑,微微摇着头,在龙榻上用另外一只手摸索了下,拿出另外一个奏折,虚弱的低声说道:“皇后先看看这个吧,朕这几日恐怕难以处理朝政,有何事,不妨皇后先替朕处置,但一定要切记,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
李治说完后便缓缓的闭上双眼开始养神,但从起伏的胸膛,以及紧皱眉头的苦痛神情上,武媚还是察觉到了一丝不详的异样儿。
前后两次叮嘱自己,一定要让李弘活着回来?为何会如此叮嘱?到底有何用意?还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武媚任由李治的一只手,无力的放在大腿上,拿过李治递给她的另外一封奏折,刚要撕开,想了下说道:“明日一早,立刻派人去太乙城请孙神医进宫,让其为陛下探视一番。”
“是,皇后。”扬武跟连铁同时应声道。
“拟旨,因陛下龙体欠安,暂停早朝,如有紧急政务,可门下、中书酌情处置。另……命兵部尚书立刻进宫。”武媚担忧的看了一眼躺在那里的李治,先安排着眼前的事物。
看着李治在自己下令后并无反应,这才缓缓拿起手里的奏折打开。
看字迹,赫然是李弘的亲笔奏章,无论是形式、格式都是极为工整、严肃,完全不像是平日奏章的懒散作风。
第235章 疑惑
武媚看完这封李弘亲笔书写的奏章,不由得也是一阵一阵的发懵,看完整个奏章后,就算是素来以内心强大自诩的她,也是觉得神经有些恍惚,心里感到一阵难受跟空唠唠的。
这还是她的儿子吗?还是那个为了逃避责罚,成天跟她东躲西藏的太子殿下吗?
武媚眼前一幕幕的浮现着李弘平时的样子,除了当年在太乙城遇刺那一次,她看到了不同的李弘。
但那个时候的李弘,也是一个不服输,顾大局的李弘,是一个从来不会以身犯险的李弘。
他把他自己的命看的金贵着呢,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宫,看似无法无天、藐视一切礼法的样子,但却在皇家权利这跟底线上,他是从不越雷池一步的。
武媚看了看沉睡中的李治,灯光下,武媚再次细细品读着李弘的这封奏章。
遣词用句、笔迹勾划,还有他发明的那标点符号的应用,都足以说明这是李弘的亲笔奏章。
那字里行间欠揍的样子,用句时调皮捣蛋的德行,都能证明这是李弘的风格。
武媚手里拿着连铁从蓬莱殿,带过来的其余李弘的亲笔奏章,一一仔细对比着,但眉头间的忧虑跟疑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
她不相信李弘会以自己的性命去换边关两万将士的性命,她知道李弘乃性情中人,这几年也可能改变一些心性。
但知子莫若母,以李弘的性格,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超过五成的把握,他基本上不会冒险去做的。
何况他这次出征波斯都督府,甚至可以说是把大唐两大能征善战的名将,薛仁贵跟黑齿常之都招致麾下了,说明了李弘他知道此行的凶险。
而这也反向说明了李弘的谨慎,毕竟以薛仁贵与黑齿常之两员勇将,再加上他这个用兵打仗,丝毫不弱于两人的军事才华。
三人一起出征,就算是无法救出那两万大唐将士,但保全三人回到西域这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其中最奇葩的习俗,自然是吐火罗的婚俗。隋书曾经记载: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兄长。
而入吐火罗的范围后,李弘便开始命令方战与恒乔,专门走不被人察觉的山石小道。
如遇见小股吐火罗部队,歼之。如此也是为了他们的行踪保密,不至于刚一进入他国便被发现。
一万人全部采用的是轻骑简装,在趟过了乌浒河后,李弘便命令部队加快速度。
所有人的一切生活都开始在马背上完成,马背上打盹儿,马背上吃饭,马料同样是身在马背上喂食。
随着渐渐深入,吐火罗境内的帐篷越来越多,其中碰见过好几拨小小部落游牧,都被方战与恒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等吐火罗的游牧骑兵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便被全歼之。
所有的人包括受伤战死的战马,都被身后的部队拉进了崇山峻岭的深处,想要发现这些尸体,恐怕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而且甚至都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
如同西域跟吐蕃一样,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让人再一次感叹高原上的瑰丽。
稀薄的空气、湛蓝的天空,高海拔特有的纯净,让李弘等人来不及细细打量。
十三天的时间,他们才接近了吐火罗王城以南的地方,而如今不过才走出了五百里地。
进入腹地,意味着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李弘跟薛仁贵、黑齿常之商议后,不得不改变策略。
白天正正一万人隐蔽在崇山峻岭,不易被人察觉的峡谷中休息,晚上然后再继续匆匆行军。
方战与恒乔头上扎着树枝,手里的兵器都被用布包裹住,防止反光的时候,被另一座山坡上牧民的吐火罗人发现。
整个队伍极其安静、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谨慎跟严肃,喂食战马等等生活必备,都是在部队休整的极近地方解决。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身为大唐的太子殿下,竟然能够从容不迫、神态轻松的适应。
每每白天部队在休整时,不出一个时辰,整个驻地便会臭气熏天,毕竟一万人的吃喝拉撒都在一处极小的地方进行,但太子殿下依然能够如其他人一样,毫不在乎的有说有笑。
如此乐观的情绪、加上放下高贵身份与普通兵士一起作息的态度,让原本还有担忧,怕太子殿下吃不了急行军辛苦的薛仁贵,不由的在心里对李弘佩服的更是五体投地。
而跟随李弘在吐蕃征战一年多的黑齿常之,早就习惯了太子殿下淡然处之的行军态度。
原本要继续行军的黑夜,被天空一阵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一场暴风雨在夜色刚刚笼罩整个大地后,便开始倾盆交加的下起来。
大雨滂沱的夜晚,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被雨水交了个通透。
花孟跟芒种四人,包括太子殿下的亲卫队,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山顶,一片黑乎乎的小树林,刚想要请求李弘前往那里避雨,便被李弘的喝声制止了。
踩在泥泞湿滑的小路上,李弘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对无法无天吼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手里的马槊必须放在地上,绝不可举过头顶。任何人不得站在树木等等高处避雨,都必须站在这峡谷里头。”
雨水倾盆交加,狭窄的峡谷都快要变成一条小河了,不等其他将领命令,一些兵士开始自觉的牵着战马,想要找一块高地避雨,而不是站在已过膝盖的雨水中,等待着大雨结束。
李弘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头顶上方响起了轰隆隆的,由远及近的雷声。
第234章 奏章
李弘焦急的望了一眼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如豆般打在脸上,远处的乌云中时不时能够看见一丝光亮夹杂着雷声。
无法无天两人跟李弘一样,都脱掉了盔甲,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个向前一向后,扑腾着没过膝盖的雨水,去传李弘的命令。
盔甲不用李弘下令,所有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把铁制盔甲穿在身上,并不是说这些兵士都怕盔甲引来雷击,而是因为湿重的盔甲加上持续的大雨,盔甲穿在身上,就仿佛把人给禁锢住了一样动弹不得,抬手踢腿都极为费力。
命令刚刚下达到每一个团,每一个校尉在雨夜也顾不上大吼声,是不是会被吐火罗的人发现,开始含着雨水急声大吼,让所有人都从高处下来。
狂风暴雨在峡谷中显得比平原上要更加猛烈的多,随着山风的呼啸,此时只要一张嘴,立刻就能够把嘴里灌满雨水,呛的人直咳嗽,脸上由此也分不清楚是泪水雨水,或者是鼻涕了。
李弘焦急的仰望天空,他可不想自己这些兵士,没有被吐火罗跟白衣大食干掉,反而是被隐藏在乌云中的闪电跟雷击干掉。
看着那缓缓移动,像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带着雷电已经接近头顶上空,而此时还有不少兵士还没有从高处下来。
甚至一些人,因为听不见命令,还一直再往上爬。
但也有一些,因为脚下过于湿滑,脚下踩在虚掩的石块上一滑,整个人拽着手里的战马,或是战马拽着他,便缓缓从上面摔了下来。
噗通一声,摔进峡谷被雨水堆积的河流中,都能够溅起巨大的水花了。
轰隆隆的声音携带着明亮粗大,颜色发紫的闪电不会等到所有兵士都下到峡谷后,才降临。
噼叭的巨大闪电跟轰隆的雷声相互交织,最上面的几个兵士瞬间被雷电击中,一阵黑色的烟雾在闪电再次劈下时,下方的人看的清清楚楚,几个兵士仿佛被烧焦了一样,身上冒气一股烟雾,保持着原来直立的姿势静静不动,然后直挺挺的缓缓从山坡滚下来。
接二连三的巨大闪电有如彩带一样劈了下来,顿时照亮了整个峡谷,看着整个峡谷的上方,李弘眉宇之间稍微轻松了一些。
还好,被雷电劈死的兵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此刻十几个未来的冲下来的兵士,开始牵着战马,冒着腰,艰难的往峡谷中出溜。
一封封红绫奏折飞快的穿过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被送到了大唐皇帝的寝殿紫宸殿。
“胡闹!堂堂一个太子殿下,竟然丢下安西四镇不顾,自己率兵穿越吐火罗,前往波斯都督府援救两万人的部队?咳咳……谁给他李弘的权利?是谁同意让他去的?薛仁贵、黑齿常之、裴行俭、咳咳……马载等等,都是死人吗?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此番救援的凶险?为何还要让太子殿下亲自前往冒险!太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担得起这个罪名吗!来人啊!安西都护府所有官员的家眷,全部监押起来!咳咳……”李治面色苍白,嘴唇发青,看到第一封奏折后气的差一些晕过去。
但此时他已经是视线模糊,脑袋发胀,站在房间感觉到一阵阵的摇晃,随即一下子昏了过去。
扬武与宫女急忙扶住他摇摇欲坠的龙体,扬武急急的冲外面喊道:“快去召御医进殿,快去请皇后过来。”
李治突如其来的昏倒,吓得扬武原本就尖锐的嗓音变的更加尖锐刺耳。
扬武一边招呼,一边与宫女小心谨慎的把李治扶到龙榻上平躺下,然后焦急的望着门外,耳朵也同时竖了起来,巴不得御医立刻出现在眼前。
武媚匆匆从蓬莱殿赶了过来,衣衫不整的她,洁白如玉的漂亮脸颊上挂满了寒霜,这段时间陛下的身子骨也不知道怎么了,越来越不堪了。
按说如今朝堂之上并无大事儿,辽东一带征伐高丽、新罗的大军如今气势旺盛,已经是连传捷报。
而安西如今……李弘身在吐蕃,大局已定,不日即将就会返回长安……
武媚脚步匆匆,脑海里也是匆匆思索着朝堂之事,猜测着是什么事儿,能够让陛下气的昏过去。
越想越觉得,此事儿恐怕十有八九,跟那个小王八蛋有关系!
这几年李弘在安西的成就是众人有目共睹,其治安西、镇阿史那都支、李遮匍,在朝堂上已经是赫赫功绩。
因为这些,都快要让陛下天天笑的合不拢嘴了,天天把太子殿下挂在嘴边,夸的快跟一朵花儿似的了。
而随着李弘进入吐蕃后,虽然曾经一度惹得李治不满,觉得过于意气用事,但随着好消息跟捷报一个个的传过来,李治又是天天开怀大笑,朝堂之上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笑声不断。
特别是当朝堂众臣跟李治,知晓了裴行俭、马载,还有当初被李弘罢官的戴至徳等人,在吐蕃又被李弘重新任命后。
朝臣一个个是嘴上抹了蜜似的,一天不夸下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治,还有身在吐蕃的太子殿下,好像都觉得不舒服,好像如此大功就该放在嘴边,天天夸,时时赞。
而且现在已经又有人开始憧憬万国来朝的景象,当年自从太宗皇帝被各国尊为天可汗后,朝堂上下都是极为振奋。
但到了这一朝,大唐皇帝头上的天可汗尊名,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唐对于各国的影响力,也不再如太宗皇帝那般。
武媚颤抖着手拿起让李治昏过去的奏折,看着那个仿佛跟鲜血一样鲜艳的红绫,再看看红绫处那如褐色的一道笔迹,武媚都差点儿气急攻心的眼前一黑。
奏折上这种独特的标志,是西域特有的紧急奏折的标志,是比红绫急奏还要紧急,还要事态严重的奏折。
可以说,这种加上褐色的紧急重大奏折,是专门为身在西域的那个小王八蛋而设置的。
所以武媚一看那奏折外面的标志,就不由自主的心头打颤、浑身哆嗦。
强自静下心来后,武媚仔仔细细的看了第一行字,接下来便是匆匆的略过整封奏折的内容!
“哗!”奏折被武媚一怒之下仍在了地上,顿时李治的房间内,宫女、太监跪成了一片。
甚至连把脉的御医都是被吓得一哆嗦,赶忙稳住心神,强自镇定的为李治把脉。
“简直是胡闹,目无法纪、目无朝纲、目无皇家!成何体统!谁让他去的?裴行俭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薛仁贵、黑齿常之自诩良臣猛将!为何要让太子殿下跟着一起犯险!简直是胡闹!”
武媚气的脸色铁青至极,皇后的威严此时尽显无遗。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喘着粗气,胸前的高耸随着她急促的呼吸,来回上下剧烈的起伏着。
可想而知,李弘这一次把他的父皇李治,跟龙妈武媚气成什么样儿了。
“回皇后,陛下醒转了。”御医小声的提醒坐在椅子上发怒的武媚。
武媚闻言,立刻起身走上前,只见李治躺在床上,虚弱的缓缓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武媚后,便与武媚两手相握。
“朕无事儿,恐怕是这段时间太累了,一下看到……咳咳……唉……”李治虚弱的停顿了半晌,接着说道:“皇后立刻拟旨,无论如何都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朕的皇子中……”
“陛下……您先休息会儿,妾身看了,这李弘虽然进入了吐火罗,但想来不妨事儿的,薛仁贵与黑齿常之,可都是我大唐能征惯战的赫赫将领,足够护的他的安全了。”武媚看着虚弱的李治,眉头间的愤怒早已不见,换上了一副温柔和气的面孔。
李治牵动嘴角笑了笑,微微摇着头,在龙榻上用另外一只手摸索了下,拿出另外一个奏折,虚弱的低声说道:“皇后先看看这个吧,朕这几日恐怕难以处理朝政,有何事,不妨皇后先替朕处置,但一定要切记,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
李治说完后便缓缓的闭上双眼开始养神,但从起伏的胸膛,以及紧皱眉头的苦痛神情上,武媚还是察觉到了一丝不详的异样儿。
前后两次叮嘱自己,一定要让李弘活着回来?为何会如此叮嘱?到底有何用意?还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武媚任由李治的一只手,无力的放在大腿上,拿过李治递给她的另外一封奏折,刚要撕开,想了下说道:“明日一早,立刻派人去太乙城请孙神医进宫,让其为陛下探视一番。”
“是,皇后。”扬武跟连铁同时应声道。
“拟旨,因陛下龙体欠安,暂停早朝,如有紧急政务,可门下、中书酌情处置。另……命兵部尚书立刻进宫。”武媚担忧的看了一眼躺在那里的李治,先安排着眼前的事物。
看着李治在自己下令后并无反应,这才缓缓拿起手里的奏折打开。
看字迹,赫然是李弘的亲笔奏章,无论是形式、格式都是极为工整、严肃,完全不像是平日奏章的懒散作风。
第235章 疑惑
武媚看完这封李弘亲笔书写的奏章,不由得也是一阵一阵的发懵,看完整个奏章后,就算是素来以内心强大自诩的她,也是觉得神经有些恍惚,心里感到一阵难受跟空唠唠的。
这还是她的儿子吗?还是那个为了逃避责罚,成天跟她东躲西藏的太子殿下吗?
武媚眼前一幕幕的浮现着李弘平时的样子,除了当年在太乙城遇刺那一次,她看到了不同的李弘。
但那个时候的李弘,也是一个不服输,顾大局的李弘,是一个从来不会以身犯险的李弘。
他把他自己的命看的金贵着呢,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宫,看似无法无天、藐视一切礼法的样子,但却在皇家权利这跟底线上,他是从不越雷池一步的。
武媚看了看沉睡中的李治,灯光下,武媚再次细细品读着李弘的这封奏章。
遣词用句、笔迹勾划,还有他发明的那标点符号的应用,都足以说明这是李弘的亲笔奏章。
那字里行间欠揍的样子,用句时调皮捣蛋的德行,都能证明这是李弘的风格。
武媚手里拿着连铁从蓬莱殿,带过来的其余李弘的亲笔奏章,一一仔细对比着,但眉头间的忧虑跟疑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
她不相信李弘会以自己的性命去换边关两万将士的性命,她知道李弘乃性情中人,这几年也可能改变一些心性。
但知子莫若母,以李弘的性格,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超过五成的把握,他基本上不会冒险去做的。
何况他这次出征波斯都督府,甚至可以说是把大唐两大能征善战的名将,薛仁贵跟黑齿常之都招致麾下了,说明了李弘他知道此行的凶险。
而这也反向说明了李弘的谨慎,毕竟以薛仁贵与黑齿常之两员勇将,再加上他这个用兵打仗,丝毫不弱于两人的军事才华。
三人一起出征,就算是无法救出那两万大唐将士,但保全三人回到西域这是绝对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