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殿还有一些进宫赴宴的重臣们,均都肃然恭立,皇帝举手示意,大家才纷纷落座。
皇帝因为修道,并不热衷于这些世俗的热闹,只是因为太后在,毕竟要应应景儿,只坐了半个时辰不到,陪着太后看了一出合家欢的戏,才起身退席。
太后倒是兴致高昂,等皇帝去后,又问接下来的还有何戏。
宁妃起身一一回答了,原来还有《十全图》《满堂会》,都是吉祥和美的戏码。
此刻三皇子因为困了,庄妃来请暂退,太后又细看了一番婴儿困倦的憨态,喜欢地笑道:“不用顾及我,这孩子还小,不懂看这些热闹,且让他好好地养着长身体,等大了自然喜欢着不肯走呢,你且带着他回宫吧,也不用再折返回来请安。”
宁妃道:“是啊,姐姐只管去,横竖这儿有我们伺候着太后呢。”
皇后也说道:“妹妹放心。你照料好三皇子,太后自然比什么都高兴。”
庄妃这才抱了孩子退下。
太后环顾周围,见左手是宁妃,李昭仪,鲁婕妤,右手却是安嫔,瑜嫔,袁贵人,以及其他几个低阶妃嫔等。
太后看了一回,目光落在瑜嫔身上——身为康妃夏英露的妹妹,瑜嫔还未侍寝,却先封了嫔位,可见皇帝顾念着对康妃的情意,或者是顾念着对夏家的情意吧。
太后喝了一口暖酒,转开目光看向前方戏台上。
到子夜时候,方散了席,太后退席,其他众妃嫔等才也散了,外间的内臣也自有安排。
瑜嫔正往雪台宫而去,走到半路,突然见一个小太监急急跑来,跪地道:“皇上传瑜嫔娘娘过养心殿。”
瑜嫔闻言,心猛地一跳,脸上禁不住流露惊喜交加之色,但身后还有其他众人在,于是只镇定道:“知道了。”于是扶着宫女的手,前去养心殿。
她身旁正是安嫔,眼睁睁地望着夏瑜芳离去,安嫔轻轻一跺脚:“真是的,她姐姐才去了多久呢,孝也不守个几天,就这样巴巴的要去媚上了。”
鲁婕妤也小声地抱怨道:“就是说嘛,去了一个康妃,又多了一个瑜嫔,还特在这个时候召她侍寝,皇上怎么这么喜欢夏家的人。”
后面李昭仪是个安分的,听她两人嘀咕,却识趣地不肯插嘴。
颜太后那边,也很快得知了消息。
太后看着身边进宫赴宴的首辅大人,叹道:“你听听,皇上竟在这个时候召幸夏家的人,这是在做给谁看。”
颜幽道:“娘娘宽心,皇上未必就是想做给谁看。先前不是说,皇上命人去放鹿宫传人,求而不得吗。不是瑜嫔,或许也是别的人,瑜嫔到底是新入宫,皇上宠幸,想来也是应当的。”
先前皇帝退席后,起驾回养心殿,不多时,便命郝宜去放鹿宫……意图不得而知,但结局却是郝公公颠颠地独自返回。
然后,才是皇帝传了夏瑜芳。
太后闻言嗤地一笑:“皇上的性子真是越发古怪了,和玉虽好,却也没见他这样捧在手掌心儿一样。如果真的喜欢,干脆让她还俗就是了,这样让哀家看着都着急,好像是吊在嘴边的一块肉,却只是嗅的吃不得,急也急死了。”
颜幽想笑,却也不敢过分,只说道:“皇上毕竟还是虔心的,碍于和玉的身份,不敢过分冒犯罢了。也许、也是对和玉道长真正上了心的缘故吧。”
太后不以为然,哼道:“上心?不过是一时的新鲜罢了,皇上的心里从不会有任何女人。只是这次的新鲜有点儿长罢了……等真正到了手,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
太后说了这句,又看向颜幽:“但是高家是不是想借着和玉弄出点什么来?”
先前涉及皇帝的私事,颜首辅毕竟谨慎,不敢如太后一样肆意点评,此刻才回答:“高彦秋本来并不倾向于谁,最近像是开了窍,开始巴结夏苗了。”
“开什么窍,他不是有个好徒弟嘛。”太后不以为然地说。
颜幽笑了笑:“虞太舒的确是个人才,要不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只因为康妃的事,夏家现在跟高家只怕势同水火了。”
太后道:“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岂不是对颜家大为不利。幸而和玉如今并没得圣宠,她也似是个安分聪明的,并没有闹出别的大事来,只有一点让我悬心,就是虞太舒举荐的那个郑玮……如果真的查出了何贯有问题,皇上一定会罢免他,外头断断少不得自己人。”
颜幽听她提到和玉,欲言又止,又听到最后,才说道:“皇上这次举重若轻,多半是动了真要整治北疆了。这时侯急吼吼地塞人,会让皇上越发不满。”
太后皱眉说道:“那就不管了吗?”
颜幽靠近一步,低低说道:“陪着郑玮前去的是司礼监的齐公公,我已经知会他了,他会便宜行事。”
太后这才略微放心。
眼见到了永福宫,进内殿,各自吃了半盏茶。
听着外头鞭炮之声,颜幽思忖着,终于说道:“之前娘娘提到了和玉,微臣如何听说她跟昔日薛端妃有什么牵连?”
颜太后点头:“当初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那会儿皇上还只是个王爷呢,端妃为了救她,损了一个龙胎。只是再想不到,她那样小的年纪居然还记得此事。这件事皇上也知道了,你明白的,皇上喜欢这种知恩图报的人。”
颜幽试探问道:“可是,她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你说是给端妃翻案?”太后看向首辅,“你放心,皇上心里明镜一样,她要行事,难的很,而且如果她真的敢,还有哀家呢。”
首辅点头:“宫内有娘娘坐镇,微臣是放心的。”
太后一笑,看向首辅,望着他胡须花白的样子,眼神中流露几许柔和:“不知不觉,你也这把年纪了,倒要后辈子弟帮一帮你的手才是,我听说璋儿在工部做的不错,你也是时候考虑,提拔他入阁了。”
颜幽笑着点头,又无奈地说:“早有这意思,只不过内阁如今无人可替换。”
“你如何学的这样谨小慎微,”颜太后不以为然,“虞太舒不是很能耐吗?也该给他点儿教训了,至少别让他在高彦秋背后兴风作浪的。”
这话的意思,是要把虞太舒踢出内阁。
颜幽当然求之不得,可仍有点犹豫,小声道:“就怕皇上那边过不了关,皇上对他似乎也很是青眼有加。”
颜太后哂笑道:“不用担忧,虞太舒就算是八臂哪吒,他有个致命的缺陷。”
“哦?”颜幽诧异。
太后倾身,低低在他耳畔说了两句话。
颜幽听得明白,不禁笑道:“果然,还是太后心明眼亮,明见万里。”
***
且说夏瑜芳来至养心殿,早有内侍准备了热水,引她前去偏殿沐浴。
更衣之后,小太监领着她,来至西暖阁。
夏瑜芳满心忐忑,低着头,来至龙榻前,脱去衣裙,上榻盖了锦被。
内侍躬身道:“娘娘且稍等片刻。”
夏瑜芳闭着双眼,呼吸有些急促,却竭力竖起耳朵细听外头动静。
此刻,心中突然想起康妃的种种私密教导,一时脸红耳赤。
心意一荡,呼吸便更乱了,直到鼻端嗅到一股清淡的龙涎香。
夏瑜芳忙睁开双眼,却见皇帝身着月白色的长衫,立在床前,淡淡地睨着她。
瑜嫔心悸,浑身一震,想也不想,忙爬起来,却忘了自己浑身衣衫尽褪。
她又羞又怕,瑟瑟发抖地跪定:“皇上……”
正嘉低沉的声音响起:“抬起头来。”
夏瑜芳缓缓抬头,一双驯顺的杏眼害怕似的扫过皇帝,又无所适从地移开。
正嘉看着她那点温柔的影子,眼神也从冷锐变得柔和了些。
皇帝走到床前,伸手抚上瑜嫔的脸颊:“本来康妃新丧,不该传你侍寝的。”
夏瑜芳忙道:“臣妾、臣妾侍奉皇上,天经地义,这也是……娘娘的心愿。”
她只穿着一件贴身的肚兜,不是康妃素来喜欢的艳紫,却是很淡的轻粉,恰如其分地衬着底下的娇躯。
正嘉打量着:“朕看你年下也没穿什么艳色衣裳,是为了康妃吗?”
夏瑜芳小声回答:“臣妾放肆,虽不敢服素,但也算是一点念想。皇上若不喜欢,以后臣妾就穿艳色吉服就是了。”
“不用,你这样很好,”正嘉凝视着她颤抖的长睫,“朕喜欢念旧情的人。”
说话间,皇帝的手从瑜嫔的发端抚过,在她颈间的肚兜系带上轻轻一扯。
顺滑的丝绸如水一样自瑜嫔身上飞快地落下,春光流溢。
瑜嫔的脸也飞快地通红,想抬手遮住,却又不敢。
皇帝扫着她的羞窘之态,笑了笑:“怕什么。这是无上乐事。”
话音未落,人已经倾身压下。
将近丑时,云雨已毕。
一直在外等候的内侍们轻手轻脚地进入,扶了瑜嫔娘娘下榻,送她自回雪台宫。
瑜嫔已经腿软腰麻,浑身无力,任由内侍们施为而已。
这边郝宜又伺候皇帝擦洗,正嘉之前服过丹药,又在席上吃过半盅酒,好不容易发散了,才觉着神智清明,沉酣睡去。
大概是觉着瑜嫔侍寝甚是得心,于是在春节这数日,皇帝每每召幸瑜嫔,弄的六宫里人人眼红,原先的话题还都在和玉身上,但凡提起来,便嫉妒且恨,这样一来,便都转到瑜嫔身上去了,提起和玉,反是一派赞扬之词,恨不得压过瑜嫔风头去。
到了正月初九这日,薛翃在放鹿宫看着那一炉丹药。
萧西华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看着她道:“听说师父一行人已经到了江浙地方。师父之前就常常说,江浙风水温和,最适合考验道心了,这次只怕要停个十天半载的才会启程。”
薛翃笑道:“他不过是想找个由头在那里玩乐罢了,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萧西华也笑了:“师父在宫内那段日子,甚是辛劳,也是时候让他老人家放松一些了。”他看薛翃的手搭在桌上,靠那丹炉近了些,便握着她的手腕,将她挪开了几分。
那手果然给烤的暖烘烘的,且又柔若无骨,萧西华几乎舍不得放开。
正说到这里,绿云跟冬月从外头走了进来,冬月先说:“小师姑,小全子在外头找你。像是有什么要紧事儿。”
薛翃忙起身出外,萧西华看着自己空空的手心,怅然若失。
绿云走过来,手中拖着一盘子点心,笑道:“师兄,这是我从御膳房里取的,是皇上喜欢的薯蓣芙蓉糕呢,快尝尝好不好。”
萧西华哪里有心情吃,却仍是温声道:“我不喜吃甜点。你跟冬月吃吧。”
冬月在来的路上已经偷吃了一块儿,闻言垂涎笑道:“师姐,我说什么来着?让你别费这心思了。快给我吃了吧。”
气的绿云瞪她一眼:“吃吃吃,看看你那腰。”
萧西华却问:“那个小全子,有什么事儿呢?”
冬月已经忙不迭吃了一口糕,闻言道:“听说是什么郑大人,什么的。我也不明白。”
萧西华微怔:“是郑玮郑大人吗?”
绿云在旁说道:“对了,我去御膳房的时候也听说了,仿佛是什么皇上派的特使遇袭之类。”
话音未落,萧西华已经起身,回头吩咐弟子:“好生看着丹炉。”自己却风一样出门去了。
新年伊始,随着郑玮前往北边大营的齐本忠派了内侍飞马回宫,向着正嘉皇帝报了一个消息:他跟郑玮郑大人一行,路至中途,遭遇山匪袭击,损失了十数人,郑大人下落不明。
薛翃听小全子说了此事,五雷轰顶。
她当然不肯相信俞莲臣会因此出事,但是杳无音信,终究让人不安。而且她跟俞莲臣两个几乎是隔世相见,哪里还能再承受一次死别之痛。
薛翃的心突突乱跳,回想俞莲臣跟自己度过的最后那个雪夜,心头的悔恨翻江倒海,恨不得时光倒回,让她再选一次:她绝不会让俞莲臣再出京去冒险。
皇帝因为修道,并不热衷于这些世俗的热闹,只是因为太后在,毕竟要应应景儿,只坐了半个时辰不到,陪着太后看了一出合家欢的戏,才起身退席。
太后倒是兴致高昂,等皇帝去后,又问接下来的还有何戏。
宁妃起身一一回答了,原来还有《十全图》《满堂会》,都是吉祥和美的戏码。
此刻三皇子因为困了,庄妃来请暂退,太后又细看了一番婴儿困倦的憨态,喜欢地笑道:“不用顾及我,这孩子还小,不懂看这些热闹,且让他好好地养着长身体,等大了自然喜欢着不肯走呢,你且带着他回宫吧,也不用再折返回来请安。”
宁妃道:“是啊,姐姐只管去,横竖这儿有我们伺候着太后呢。”
皇后也说道:“妹妹放心。你照料好三皇子,太后自然比什么都高兴。”
庄妃这才抱了孩子退下。
太后环顾周围,见左手是宁妃,李昭仪,鲁婕妤,右手却是安嫔,瑜嫔,袁贵人,以及其他几个低阶妃嫔等。
太后看了一回,目光落在瑜嫔身上——身为康妃夏英露的妹妹,瑜嫔还未侍寝,却先封了嫔位,可见皇帝顾念着对康妃的情意,或者是顾念着对夏家的情意吧。
太后喝了一口暖酒,转开目光看向前方戏台上。
到子夜时候,方散了席,太后退席,其他众妃嫔等才也散了,外间的内臣也自有安排。
瑜嫔正往雪台宫而去,走到半路,突然见一个小太监急急跑来,跪地道:“皇上传瑜嫔娘娘过养心殿。”
瑜嫔闻言,心猛地一跳,脸上禁不住流露惊喜交加之色,但身后还有其他众人在,于是只镇定道:“知道了。”于是扶着宫女的手,前去养心殿。
她身旁正是安嫔,眼睁睁地望着夏瑜芳离去,安嫔轻轻一跺脚:“真是的,她姐姐才去了多久呢,孝也不守个几天,就这样巴巴的要去媚上了。”
鲁婕妤也小声地抱怨道:“就是说嘛,去了一个康妃,又多了一个瑜嫔,还特在这个时候召她侍寝,皇上怎么这么喜欢夏家的人。”
后面李昭仪是个安分的,听她两人嘀咕,却识趣地不肯插嘴。
颜太后那边,也很快得知了消息。
太后看着身边进宫赴宴的首辅大人,叹道:“你听听,皇上竟在这个时候召幸夏家的人,这是在做给谁看。”
颜幽道:“娘娘宽心,皇上未必就是想做给谁看。先前不是说,皇上命人去放鹿宫传人,求而不得吗。不是瑜嫔,或许也是别的人,瑜嫔到底是新入宫,皇上宠幸,想来也是应当的。”
先前皇帝退席后,起驾回养心殿,不多时,便命郝宜去放鹿宫……意图不得而知,但结局却是郝公公颠颠地独自返回。
然后,才是皇帝传了夏瑜芳。
太后闻言嗤地一笑:“皇上的性子真是越发古怪了,和玉虽好,却也没见他这样捧在手掌心儿一样。如果真的喜欢,干脆让她还俗就是了,这样让哀家看着都着急,好像是吊在嘴边的一块肉,却只是嗅的吃不得,急也急死了。”
颜幽想笑,却也不敢过分,只说道:“皇上毕竟还是虔心的,碍于和玉的身份,不敢过分冒犯罢了。也许、也是对和玉道长真正上了心的缘故吧。”
太后不以为然,哼道:“上心?不过是一时的新鲜罢了,皇上的心里从不会有任何女人。只是这次的新鲜有点儿长罢了……等真正到了手,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
太后说了这句,又看向颜幽:“但是高家是不是想借着和玉弄出点什么来?”
先前涉及皇帝的私事,颜首辅毕竟谨慎,不敢如太后一样肆意点评,此刻才回答:“高彦秋本来并不倾向于谁,最近像是开了窍,开始巴结夏苗了。”
“开什么窍,他不是有个好徒弟嘛。”太后不以为然地说。
颜幽笑了笑:“虞太舒的确是个人才,要不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只因为康妃的事,夏家现在跟高家只怕势同水火了。”
太后道:“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岂不是对颜家大为不利。幸而和玉如今并没得圣宠,她也似是个安分聪明的,并没有闹出别的大事来,只有一点让我悬心,就是虞太舒举荐的那个郑玮……如果真的查出了何贯有问题,皇上一定会罢免他,外头断断少不得自己人。”
颜幽听她提到和玉,欲言又止,又听到最后,才说道:“皇上这次举重若轻,多半是动了真要整治北疆了。这时侯急吼吼地塞人,会让皇上越发不满。”
太后皱眉说道:“那就不管了吗?”
颜幽靠近一步,低低说道:“陪着郑玮前去的是司礼监的齐公公,我已经知会他了,他会便宜行事。”
太后这才略微放心。
眼见到了永福宫,进内殿,各自吃了半盏茶。
听着外头鞭炮之声,颜幽思忖着,终于说道:“之前娘娘提到了和玉,微臣如何听说她跟昔日薛端妃有什么牵连?”
颜太后点头:“当初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那会儿皇上还只是个王爷呢,端妃为了救她,损了一个龙胎。只是再想不到,她那样小的年纪居然还记得此事。这件事皇上也知道了,你明白的,皇上喜欢这种知恩图报的人。”
颜幽试探问道:“可是,她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你说是给端妃翻案?”太后看向首辅,“你放心,皇上心里明镜一样,她要行事,难的很,而且如果她真的敢,还有哀家呢。”
首辅点头:“宫内有娘娘坐镇,微臣是放心的。”
太后一笑,看向首辅,望着他胡须花白的样子,眼神中流露几许柔和:“不知不觉,你也这把年纪了,倒要后辈子弟帮一帮你的手才是,我听说璋儿在工部做的不错,你也是时候考虑,提拔他入阁了。”
颜幽笑着点头,又无奈地说:“早有这意思,只不过内阁如今无人可替换。”
“你如何学的这样谨小慎微,”颜太后不以为然,“虞太舒不是很能耐吗?也该给他点儿教训了,至少别让他在高彦秋背后兴风作浪的。”
这话的意思,是要把虞太舒踢出内阁。
颜幽当然求之不得,可仍有点犹豫,小声道:“就怕皇上那边过不了关,皇上对他似乎也很是青眼有加。”
颜太后哂笑道:“不用担忧,虞太舒就算是八臂哪吒,他有个致命的缺陷。”
“哦?”颜幽诧异。
太后倾身,低低在他耳畔说了两句话。
颜幽听得明白,不禁笑道:“果然,还是太后心明眼亮,明见万里。”
***
且说夏瑜芳来至养心殿,早有内侍准备了热水,引她前去偏殿沐浴。
更衣之后,小太监领着她,来至西暖阁。
夏瑜芳满心忐忑,低着头,来至龙榻前,脱去衣裙,上榻盖了锦被。
内侍躬身道:“娘娘且稍等片刻。”
夏瑜芳闭着双眼,呼吸有些急促,却竭力竖起耳朵细听外头动静。
此刻,心中突然想起康妃的种种私密教导,一时脸红耳赤。
心意一荡,呼吸便更乱了,直到鼻端嗅到一股清淡的龙涎香。
夏瑜芳忙睁开双眼,却见皇帝身着月白色的长衫,立在床前,淡淡地睨着她。
瑜嫔心悸,浑身一震,想也不想,忙爬起来,却忘了自己浑身衣衫尽褪。
她又羞又怕,瑟瑟发抖地跪定:“皇上……”
正嘉低沉的声音响起:“抬起头来。”
夏瑜芳缓缓抬头,一双驯顺的杏眼害怕似的扫过皇帝,又无所适从地移开。
正嘉看着她那点温柔的影子,眼神也从冷锐变得柔和了些。
皇帝走到床前,伸手抚上瑜嫔的脸颊:“本来康妃新丧,不该传你侍寝的。”
夏瑜芳忙道:“臣妾、臣妾侍奉皇上,天经地义,这也是……娘娘的心愿。”
她只穿着一件贴身的肚兜,不是康妃素来喜欢的艳紫,却是很淡的轻粉,恰如其分地衬着底下的娇躯。
正嘉打量着:“朕看你年下也没穿什么艳色衣裳,是为了康妃吗?”
夏瑜芳小声回答:“臣妾放肆,虽不敢服素,但也算是一点念想。皇上若不喜欢,以后臣妾就穿艳色吉服就是了。”
“不用,你这样很好,”正嘉凝视着她颤抖的长睫,“朕喜欢念旧情的人。”
说话间,皇帝的手从瑜嫔的发端抚过,在她颈间的肚兜系带上轻轻一扯。
顺滑的丝绸如水一样自瑜嫔身上飞快地落下,春光流溢。
瑜嫔的脸也飞快地通红,想抬手遮住,却又不敢。
皇帝扫着她的羞窘之态,笑了笑:“怕什么。这是无上乐事。”
话音未落,人已经倾身压下。
将近丑时,云雨已毕。
一直在外等候的内侍们轻手轻脚地进入,扶了瑜嫔娘娘下榻,送她自回雪台宫。
瑜嫔已经腿软腰麻,浑身无力,任由内侍们施为而已。
这边郝宜又伺候皇帝擦洗,正嘉之前服过丹药,又在席上吃过半盅酒,好不容易发散了,才觉着神智清明,沉酣睡去。
大概是觉着瑜嫔侍寝甚是得心,于是在春节这数日,皇帝每每召幸瑜嫔,弄的六宫里人人眼红,原先的话题还都在和玉身上,但凡提起来,便嫉妒且恨,这样一来,便都转到瑜嫔身上去了,提起和玉,反是一派赞扬之词,恨不得压过瑜嫔风头去。
到了正月初九这日,薛翃在放鹿宫看着那一炉丹药。
萧西华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看着她道:“听说师父一行人已经到了江浙地方。师父之前就常常说,江浙风水温和,最适合考验道心了,这次只怕要停个十天半载的才会启程。”
薛翃笑道:“他不过是想找个由头在那里玩乐罢了,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萧西华也笑了:“师父在宫内那段日子,甚是辛劳,也是时候让他老人家放松一些了。”他看薛翃的手搭在桌上,靠那丹炉近了些,便握着她的手腕,将她挪开了几分。
那手果然给烤的暖烘烘的,且又柔若无骨,萧西华几乎舍不得放开。
正说到这里,绿云跟冬月从外头走了进来,冬月先说:“小师姑,小全子在外头找你。像是有什么要紧事儿。”
薛翃忙起身出外,萧西华看着自己空空的手心,怅然若失。
绿云走过来,手中拖着一盘子点心,笑道:“师兄,这是我从御膳房里取的,是皇上喜欢的薯蓣芙蓉糕呢,快尝尝好不好。”
萧西华哪里有心情吃,却仍是温声道:“我不喜吃甜点。你跟冬月吃吧。”
冬月在来的路上已经偷吃了一块儿,闻言垂涎笑道:“师姐,我说什么来着?让你别费这心思了。快给我吃了吧。”
气的绿云瞪她一眼:“吃吃吃,看看你那腰。”
萧西华却问:“那个小全子,有什么事儿呢?”
冬月已经忙不迭吃了一口糕,闻言道:“听说是什么郑大人,什么的。我也不明白。”
萧西华微怔:“是郑玮郑大人吗?”
绿云在旁说道:“对了,我去御膳房的时候也听说了,仿佛是什么皇上派的特使遇袭之类。”
话音未落,萧西华已经起身,回头吩咐弟子:“好生看着丹炉。”自己却风一样出门去了。
新年伊始,随着郑玮前往北边大营的齐本忠派了内侍飞马回宫,向着正嘉皇帝报了一个消息:他跟郑玮郑大人一行,路至中途,遭遇山匪袭击,损失了十数人,郑大人下落不明。
薛翃听小全子说了此事,五雷轰顶。
她当然不肯相信俞莲臣会因此出事,但是杳无音信,终究让人不安。而且她跟俞莲臣两个几乎是隔世相见,哪里还能再承受一次死别之痛。
薛翃的心突突乱跳,回想俞莲臣跟自己度过的最后那个雪夜,心头的悔恨翻江倒海,恨不得时光倒回,让她再选一次:她绝不会让俞莲臣再出京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