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公主教育
翌日清晨, 给周太皇太后、王太后问过安后, 三位皇女便跟着张清皎回了坤宁宫。她们以前也常来问安, 却不过是在明间略坐一坐罢了,坤宁宫的其余各处都不曾踏足。这一回,张清皎亲自领着她们去了西次间的书房,温声道:“在女学堂布置妥当之前, 你们每日只管来此处进学。”
“打扰皇嫂了。”三个小姑娘齐声道,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你们很不必与我客气。坤宁宫平日里也只得我一人, 你们来了倒是热闹些。”张清皎道, 给了她们每人一张彩笺, “你们三人年纪不同, 需要修习的课业以及感兴趣的技艺应当也各不相同。以我对你们的了解, 初步给你们拟了不同的课程编排。其中或许有不准确之处,你们都瞧瞧,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皇嫂费心了。”皇长女道, 垂首仔细瞧了瞧彩笺上的字。便见这彩笺上以簪花小楷列了张有些怪模样的图——左边一列写着时辰,中间一列则写着修习的内容,右边一列是人名,偶有空白处。奇怪的是,尽管没有任何人向她解释,她读了几遍后, 便无师自通地读懂了这张图的涵义。
这张图便是她的课程编排:辰时正至巳时初,跟着皇嫂学中馈之道;巳时初至巳时正,跟着沈尚仪学画;巳时正至午时初, 跟着沈尚仪学琴;午时初至午时正,跟着司籍女官学诗文。午时正与皇兄皇嫂一同用膳,用完膳后回宫歇息;下午练习大字以及随着司苑等女官学养花、对弈等等;次日将字交给沈尚仪指点。
皇长女又侧首瞧了瞧身边二妹与三妹的课程编排。皇次女比她小两岁,今年正是十周岁,皇三女比她小三岁,今年是九周岁。两位妹妹上午的安排都相同,下午按照不同的兴趣稍有些区别。
辰时正至巳时初,她们俩都跟着司籍女官学字。之后的所有安排都与她一样,下午也须得回宫练习大字,以及熟背诗文等等。不过她们都对养花没有甚么兴趣,皇次女喜欢调香,皇三女喜欢画绣样。因此,皇嫂特意给她们派了相应的女官给她们指点。
“这不过是初拟的课业,你们若是喜欢别的,也能更改。”张清皎笑道,“咱们皇家的女儿都是娇养出来的,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拘谨。若咱们公主都不能想做甚么便做甚么,天下间哪还有女子能过着随性的日子呢?”
“皇嫂便能呀!”皇次女抿唇笑道。她的母亲在先帝时期受封郭惠妃,如今称郭太妃。因郭太妃那时候尚且得宠,她也受母亲疼爱,所以性情比姊妹们活泼些,与人相熟之后便会显露出娇憨可爱的一面来。
“皇嫂……我……我其实不怎么喜欢画绣样……”皇三女是宫女所生,其母前两年过世,没有赶上先帝大肆封妃的时候,亦没有追封为妃。因此,诸多皇子皇女中,她的身份反倒是成了最低的,平日里也只留给大家柔顺的印象。却想不到,此时此刻,她反倒是最先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是乳母说,女子当有德言容功,若是在女红上有天分,定然能得到长辈的赞许。所以……所以我便佯装成喜欢画绣样,每次都靠这个得了祖母和母后的夸赞。但我其实并不喜欢只画绣样,更想学画。”她其实不喜欢用画绣样来博得所剩无几的存在感,却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好孩子,那你便下午继续学画。”张清皎勾起唇,轻轻揉了揉她的小脑袋,“若是能书会画,区区绣样岂不是手到擒来?不耽误咱们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技艺,也不耽误所谓的‘德言容功’。”
“你的乳母确实是为你着想,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但她是平民女子,所言的道理对于平民适用,却并不一定适合你们这样的金枝玉叶。我须得告诉你们,咱们修德言容功从来不是只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而是为了自己。唯有自己才能出众,过得从容自在,才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女德,并非一味柔顺,而是要像先辈圣贤一样,成为心怀悲悯之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不仅仅只是退让,也不仅仅是强横。以退为进,以进为退,里头都是学问。你们与人交往时若有觉得烦恼的问题,以后也可提出来,咱们一同想办法解决。”
“女言,并非一味谨言慎行。不该说的闲言碎语,确实不能说,因为并非事实,于我们也毫无意义。但必须说的那些话却不能不说,若是不说,反倒容易让亲近的人受困,也让自己觉得为难。忠言虽逆耳,却是替他人着想。怎么才能将忠言说得顺耳些,便是咱们须得仔细考量的。”
“女容,也不只是将华贵的衣饰穿出来,跟随风潮妆扮而已。我们的容貌是属于自己的,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存在的。若是自己觉得妆扮得漂亮了,往往心里也觉得舒畅喜悦,这便是重视容貌与衣着打扮的真正目的。”
“更重要的是,须得注意养生之道,也注意四季变换的衣着品味。当然,最重要的是看咱们的心情。随着心情变换妆容与衣着,也是过日子的趣味。至于旁人喜不喜欢倒是其次,不喜欢的咱们便不与他们来往就是了。”
“女红,为的也不是裁剪衣裳和绣花。这些事原本不须我们动手,但我们学会之后,便可偶尔做一做女红怡情。绣个香囊装二皇妹调制的香片,互相送一送自己绣的帕子,也不失为一种小趣味。”
“在德言容功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才艺能够尝试。这些才艺既可是生活的点缀,有了它们,日子便过得更有趣味——也可是令我们真正沉浸其中的‘道’,如同竹楼先生之于琴与书法一样。要是能成为卫夫人那样的传世大家,青史留名,便是所有女子的骄傲了。”
“不过,唯有一样,中馈之道是必须学的。无论感兴趣不感兴趣,我们都必须将家里的大小事都掌握在手中。就算不想浪费时间与精力,也应当会查看、会选人打理。如此,生活才会如我们所愿的那般顺遂。”
三位皇女连连颔首,望着皇嫂的时候,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张清皎勾起唇:“那从今日开始,咱们的女学堂便正式开学了。二皇妹和三皇妹留下来好好学写字,大皇妹随我来,看看我如何处理宫务。”她牵起皇长女的手,将她带向明间。皇次女与皇三女望着她们的背影,眼底都有些羡慕。
“皇嫂,我们甚么时候能学中馈?”皇次女忽然问,皇三女在旁边连连点头。
张清皎回眸一笑:“你们俩呀,再等一两年罢。那时候大皇妹若是出师了,便让她领着你们练练手。咱们宫里的事儿多着呢,若是你们能来帮忙,我也能松快些。对了,在此之前,也该给你们加一门算学才是。”
两位皇女脸色都微微有些变了,可见她们之前对算学并不太感兴趣。
“算学很有趣,你们再学一学便明白了。”皇后娘娘笑道。
************
明间内,肖尚宫已经领着一群女官守候在主座两侧。张清皎让人又挪了一张椅子过来,放在主座的旁边。待她们两人落座后,女官们立即行礼问安:“臣见过皇后娘娘,皇长女殿下。”因国朝在皇女出嫁时才会正式册封公主,故而皇女们以及未册封亲王的皇子们都以序齿来称殿下。
“平身罢。这几天宫里有甚么紧要之事需要安排么?”张清皎淡淡地问。
“回娘娘,暂时并无需要临时安排的要紧事。”肖尚宫命人取出一张画轴。由底下女官徐徐展开后,她指了指写着四月的那一部分:“不过,眼见着便是寒食与清明了,节日所需之物也该准备起来了。不知娘娘对于这两个节日可有甚么想法?”
皇长女仔细看去,发现那画轴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上头是初一到三十,日期底下则是诸如节日、祭祀、生辰等大小事宜,宛如宫廷版本的详细日历。她心里不由得想道:这是谁想出来的?真真是再好不过了。若她也绘制一份“日历”,将每一年每个月需要做些什么都列得清清楚楚,随时在上头增减,哪里还会担心忘事呢?
张清皎仔细端详着四月的“行事历”,沉吟片刻道:“说到寒食与清明,便是祭祀与踏青。昨日咱们已经赏了花,倒不必再去一回万岁山了。不若去西苑走一走,散一散心如何?顺便扎几个秋千,顽一顽时令的游戏。”荡秋千便是这个时节的女孩儿们都喜爱的游戏,只可惜礼教森严的人家都已经不允许了,但宫中顽一顽应当是无妨的。
想到此,她又转过首问:“大妹妹,你可喜欢荡秋千?”
皇长女怔了怔,脸上浮起了带着些许激动的红晕:“不瞒皇嫂,以前从未荡过秋千,只是在宴席上看宫女与杂戏者荡过。好像……好像确实挺有趣味……”
张清皎不由得笑了:“其实我也没有荡过秋千,不若咱们这一回就好好顽顽罢。”想要在宫中形成游戏与运动的风尚,就不能放过每一个“动起来”的机会。踏青和秋千,一种都不能少。若是长辈觉得“不雅”,那便徐徐图之,先做一些小秋千即可。若想像古诗中形容的那般,立在秋千上飞过墙去,那可不容易。
皇长女立即颔首:“日后我们便都跟着皇嫂顽耍了……”其实当初冰场游嬉那会儿,她便很想和皇弟们一起坐冰车来着。但她很清楚,母亲绝不会允许。若是让祖母和母后知道了,皇嫂定然会受到责备。这一回只是荡秋千而已,应该、大概、也许、可能无妨罢?
“按照宫中惯例,准备寒食与清明之事。其余诸事也渐渐安排下去,不能耽误。”张清皎又道,“如果没有旁的事需要禀报,便照往常的规矩,由尚宫局开始,顺次处置罢。”
作者有话要说: 三位公主都是好孩纸~
未来都是皇嫂的脑残粉
不遗余力地帮着皇嫂推行各种“奇怪”的规矩
第165章 委托任务
尚宫局的事务, 由司记开始。
司记女官呈上文书单子, 张清皎一目十行地看着, 忽然指着一行问:“这一单是甚么?给我仔细瞧瞧。”
她话音未落,旁边便另有女官从文书中准确地抽出一份来。皇长女瞧了瞧,发现那些文书上头都夹着精致的青竹签,竹签上刻着数字。想必每支竹签上的数字与文书单子上的数字都是一致的, 这样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寻出那一份文书来。
除了青竹签外,旁边还有染了红色的红头签, 以及染了黛色的黑头签。张清皎在文书单子上用朱砂笔勾了一些单子, 又用黑墨笔勾了其中几个单子。便有女官挑出那些勾朱砂的文书换成了红头签, 拿出印鉴来加印;原样不变的青竹签文书交给了肖尚宫与沈尚仪复审加印;黑头签的文书则不予加印, 应当是有问题。
果不其然, 末了张清皎淡淡地道:“将黑头签文书拿回去,让她们重新写了再交上来。横竖她们不着急,不按规矩来写, 便延后几日再说罢。除了这些之外,没有别的文书需要加印了?”
“回禀娘娘,最重要且紧急的文书已经都在此处了。重要却不紧急的文书,我们正在处理之中,不重要的文书都已经交给了尚宫。”司记女官回道,将文书都放进了专门的匣子里, 提着退回了原位。
而后便是司簿女官,抱着厚厚的一摞文书上前,禀报道:“娘娘, 臣等再一次借着发放份例彻查宫中,重新核算了一遍名籍。经过二十四衙门与东厂的协理与确认,这一回的名籍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截止今日为止,宫中名籍上的宫人共有七千六百四十三人。其中有三百七十一人已经身死却并未上报,顶替她们领份例者都已经拘在了宫正司里。又有一百二十二人在安乐堂里,久病不愈。再有三十四人下落不明,名籍尚在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换而言之,咱们宫里目前有七千一百余宫人能用,还须得减去那些拘在宫正司里的。”张清皎垂下眸,随手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画了一张表格,列上各种数字,“各宫分别有多少人?西苑、万岁山、南苑等别宫又有多少人?年纪在六十以上的多少人?五十以上的多少人?四十以上的多少人?三十以上呢?二十以上呢?”
司簿女官怔了怔,立即寻找文书禀报。随着她们报出来的数字越来越多,张清皎的表格也渐渐填满了:“六十以上竟然寥寥无几,难道她们都会放归么?五十以上也多数是女官,不然便是在西苑、南苑等别宫里……”
“回禀娘娘,前几朝并没有放归宫人的先例。”肖尚宫低声道。女官倒是有可能荣归故里,但宫女的生生死死却已是限定在宫廷之内了。
所以,便是绝大多数宫人的寿命都等不到年满五十或者六十的时候?张清皎轻轻蹙起眉:“先给五十以上的宫人换些轻省的活计。六十以上的宫人都择日带到坤宁宫来,我想见一见她们,视情况给她们安排职缺。”
皇长女好奇地端详着那张她怎么也看不懂的“图”,觉得皇嫂在图上勾的图样应当是数字的意思,却与寻常数字全然不同。等她从那些怪模怪样的数字里回过神,就听见皇嫂的叹息,于是禁不住问:“皇嫂想放归宫人?”
“年老的宫人做不了重活,我只希望她们的日子能过得轻松一些。”张清皎道,“但放归宫人与女官不同。女官出身较高,归家之后尚有亲眷可奉养她们。宫人出身贫苦人家,又在宫里度过了数十年,连家人都未必能寻得着。”便是能寻着,亲人大概也今非昔比。晚辈与她们没有任何感情,又苦于生计,哪里会好好奉养她们呢?
皇长女不了解世情,自然也想不出合适的解决之法,只能跟着她一起叹气:“是啊,若没有人奉养,她们孤苦无依的,怎么能在宫外活下去呢?”
“眼下咱们没有法子解决,不意味着日后不能解决。”张清皎安抚她道,“说不得甚么时候便灵机一动了呢?”若是比照后世的孤寡老人养老,应该建立敬老院才是。国朝也并不是没有类似的机构,却少得可怜,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摆设罢了。以国库与内库的充盈程度,也很难建立多少敬老院。不如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计划此事罢。
“司籍,以我看,各宫的宫人都安排得太多了,她们平时并没有那么多活计需要完成。”点了点表格上各宫的人数,张清皎又将别人看不懂的数字都换成了能看懂的数字,“如同坤宁宫,里里外外我觉得顶多有十人便足矣。”
“……皇后娘娘,若只有十人,并不合仪注。”
“我知道,从仪注而言,坤宁宫至少需要五十名宫女。但这五十人也只能在我出行的时候撑一撑场面罢了,我只需要十人便足够。另外四十人平日里也该有活计,可以挂着坤宁宫的名号,做其他的事。”
司籍女官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无奈地望了望肖尚宫与沈尚仪。便听沈尚仪道:“确实该如此,不能让宫人都闲来无事。需要她们充当皇后娘娘仪仗的时候,便可让她们来坤宁宫;不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大可在别处照顾。譬如,几位殿下即将进入女学堂。这女学堂便需要十人左右。”
肖尚宫也颔首道:“臣明白了。一则是给不同年龄的宫人安排适合她们的差使;二则是定时给她们考评,看看她们能否成为女官;三则是让每个人都不能闲着,若是有人闲着,便意味着宫人太多了。”
“不错,宫人太多,内库可养不起。”张清皎似笑非笑道,“宦官亦是如此。连前朝都在裁撤冗官呢,咱们内廷还养那么多闲人作甚?我问过了戴先生和覃老伴,他们都觉得内官确实太多了。但因为内官有好几万人,不能轻易动,所以才须得从宫人开始。”
“当然,我并没有将多余的宫人都驱逐出宫的打算。而是希望知道,内廷只需用多少宫人,便能维持眼下的状态,不会影响各宫的日常生活。而且,也能保证不违背仪注的规矩。以我初步测算,一千五百到两千人便够了。你们再仔细算一算罢,若有不确定的,便来问问坤宁宫的宫人。她们究竟有多少人是每日忙忙碌碌,有多少人便是想干活也无事可做。”
在旁边伺候的云安等宫女都不着痕迹地对视一眼,有含笑的,亦有紧张的。究竟谁勤快谁惫懒,皇后娘娘都看在眼里。但她们也并不是有意惫懒,而是真的寻不着事情可做,只能是偶尔端茶倒水罢了。
“从眼下来看,至少十年内不必采选宫女,而且能适当放归一些人,成全她们的人伦之情。”张清皎道,“你们可知道,这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究竟是多么可贵之事?对于万岁爷而言,又是多么重要的仁政?对于你我来说,又将是多么庞大的功德?”
众人无不一凛,终于明白了皇后娘娘为何格外看重此事。采选之事,已经不仅仅是宫廷内务,而是政务,更是帝后的德行。若是能重新拟定宫规,说不得之后的历朝历代再也不会有无数骨肉分离之事,更不会有数千数万如花般的少女被终身困在宫廷,与家人生死两茫茫。
“皇嫂……”皇长女略作思索后,轻声道,“我身边也只需七八人便足够了。”
“好孩子,我身边只需十人,那是因为我还有这么多女官帮我分担事务。宫人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伺候与洒扫的活计罢了。你身边的人可不能少,好好/调/教/她们,日后将她们带去公主府,便是你的左膀右臂了。”张清皎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皇长女听了,若有所思。
接下来便轮到尚仪局,司籍照例推选了几位聪慧的宫人以备考察,其余照常。尚服局、尚寝局都没有甚么大事需要处理。尚功局的司计则详细禀报了三月份宫中耗费的银两,数目之大,足以令皇长女感到震惊。
“且不提各宫的耗费,只说宫人的份例,究竟有多少?”张清皎问。
司计说了数字,她便随手列在另一张表格上:“与二月相比,确实有所下降。不过,仍有七千多人,怎么俭省也俭省不得。若是只有两千人,便只需耗费如今的三成。司簿,你们的事若是做成了,司计也不必绞尽脑汁地想着该如何节流了。指不定攒个一两年,内库便又能攒满一窖金了呢?”
宫人的核算,是张清皎近来最为关注的事。虽然重要,却很难有甚么进展。毕竟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广,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无法轻易做成。与这件事相比,她想促成的另外一桩事反倒是容易些。
轮到尚食局的时候,除了些许不紧要的改换食单药酒之类的事之外,便只有司药女官单独禀报道:“娘娘,臣最近已经从宫人中选拔了二十人学辨药,初见成效。不知延请女医之事可有眉目?臣等随时都能开始学习医术。”
张清皎以食指轻轻地敲了敲主座的扶手:“此事还须得获得祖母与母后的许可。母后那里倒是无妨,只要合情合理,她便会支持我。至于祖母……若是诸位太妃帮着我敲敲边鼓,指不定她便会同意。”
皇长女眨了眨眼睛:“女医?皇嫂想让司药成为女医?”
“是啊。若是宫里有了女医,咱们平时寻医问药也方便些。专精妇科的女医,或许能解更多不好说出口的疑难病症。除此之外,若宫女们得了病,也能及时得到医治。”张清皎道,“大妹妹,你以为如何?”
“这是件大善事。”皇长女点点头道,“我回去劝劝母亲,让她帮皇嫂说说话。”
“只王太妃一人帮我说话,恐怕不足以说服祖母。”张清皎沉吟片刻,“不如这样罢,大妹妹带着二妹妹与三妹妹去各宫走一走,帮我问问诸位太妃,她们想不想在宫中设置女医。无论想或是不想,若有顾虑,都尽可言明。若能收集她们的顾虑,再逐一解决,便不难说服祖母了。”
推出一项新服务,自然须得先做用户调查。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此世,许多道理都是通用的。若能解决用户的顾虑,她们当然不会拒绝接受新服务。
“皇嫂放心。”皇长女道,“给我们几日时间,我们这便去仔细问问。”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项改革,筹备ing
第166章 先行试玩
中午时分, 朱祐樘回到坤宁宫用膳。当满怀温情踏入宫中的皇帝陛下瞧见自家皇后身边坐着三位妹妹后, 脸上的笑容依稀仿佛变幻了些许。他怎么也料想不到, 自己强忍着对皇后的思念,不曾在偶尔休憩的时候回坤宁宫,竟然在阔别整个上午之后,依旧没能与皇后单独相处。
“给皇兄问安。”妹妹们起身行礼, 脆生生地给他问好。
朱祐樘挑了挑眉,含笑道:“不必多礼, 也不必拘泥, 都坐下罢。”尽管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 但皇帝陛下一向待弟妹们很温柔, 面上自是不会流露出半分失意来。只是, 他不在意,皇后不在意,三位皇妹却不能不在意。在皇兄皇嫂面前, 她们不仅觉得紧张,连行为举止都拘谨得很。
食不甘味地用了午膳后,皇长女便带着妹妹们告退。临别时不忘对张清皎道:“今日我们便去慈寿宫的太妃们那里仔细问问,明日过来告知皇嫂。”
“此事便托付给你们了。”张清皎道,让几位女官送她们回宫。朱祐樘立在她身侧,瞥了瞥笑容晏晏的她:“皇妹们在坤宁宫用膳并不自在, 看她们都没有用甚么,说不得回去之后还得吃些点心充饥。日后便别将她们留下了,让她们回宫用膳罢。”
“她们上午安排得太紧了, 午时正才结束课业。若是等回去后再用膳,怕是容易饿着。”张清皎思忖片刻,“也罢,万岁爷在座,她们反倒是觉得坐立不安。倒不如事先让她们用些汤羹垫一垫肠胃,下课之后便让她们回宫得好。”
“等以后她们在女学堂里上学,再给她们安排膳食罢。”朱祐樘道,“如同皇弟们那般,都在文华殿里用完膳再回东西五所。她们的午膳份例,直接往女学堂里送即可。对了,卿卿可确定了女学堂的所在?”
“安排在东路的咸阳宫如何?靠近东五所与宫后苑,离坤宁宫也近。皇妹们不必在路上耗费太长时间,也不容易受到冲撞。靠近宫后苑也更方便赏景,我会嘱咐她们日后多在宫后苑里走一走,让身体更健康些。”张清皎回道。
朱祐樘点头道:“一切都由你决定即可。只要是你安排的,定然有道理。”
翌日清晨, 给周太皇太后、王太后问过安后, 三位皇女便跟着张清皎回了坤宁宫。她们以前也常来问安, 却不过是在明间略坐一坐罢了,坤宁宫的其余各处都不曾踏足。这一回,张清皎亲自领着她们去了西次间的书房,温声道:“在女学堂布置妥当之前, 你们每日只管来此处进学。”
“打扰皇嫂了。”三个小姑娘齐声道,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你们很不必与我客气。坤宁宫平日里也只得我一人, 你们来了倒是热闹些。”张清皎道, 给了她们每人一张彩笺, “你们三人年纪不同, 需要修习的课业以及感兴趣的技艺应当也各不相同。以我对你们的了解, 初步给你们拟了不同的课程编排。其中或许有不准确之处,你们都瞧瞧,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皇嫂费心了。”皇长女道, 垂首仔细瞧了瞧彩笺上的字。便见这彩笺上以簪花小楷列了张有些怪模样的图——左边一列写着时辰,中间一列则写着修习的内容,右边一列是人名,偶有空白处。奇怪的是,尽管没有任何人向她解释,她读了几遍后, 便无师自通地读懂了这张图的涵义。
这张图便是她的课程编排:辰时正至巳时初,跟着皇嫂学中馈之道;巳时初至巳时正,跟着沈尚仪学画;巳时正至午时初, 跟着沈尚仪学琴;午时初至午时正,跟着司籍女官学诗文。午时正与皇兄皇嫂一同用膳,用完膳后回宫歇息;下午练习大字以及随着司苑等女官学养花、对弈等等;次日将字交给沈尚仪指点。
皇长女又侧首瞧了瞧身边二妹与三妹的课程编排。皇次女比她小两岁,今年正是十周岁,皇三女比她小三岁,今年是九周岁。两位妹妹上午的安排都相同,下午按照不同的兴趣稍有些区别。
辰时正至巳时初,她们俩都跟着司籍女官学字。之后的所有安排都与她一样,下午也须得回宫练习大字,以及熟背诗文等等。不过她们都对养花没有甚么兴趣,皇次女喜欢调香,皇三女喜欢画绣样。因此,皇嫂特意给她们派了相应的女官给她们指点。
“这不过是初拟的课业,你们若是喜欢别的,也能更改。”张清皎笑道,“咱们皇家的女儿都是娇养出来的,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拘谨。若咱们公主都不能想做甚么便做甚么,天下间哪还有女子能过着随性的日子呢?”
“皇嫂便能呀!”皇次女抿唇笑道。她的母亲在先帝时期受封郭惠妃,如今称郭太妃。因郭太妃那时候尚且得宠,她也受母亲疼爱,所以性情比姊妹们活泼些,与人相熟之后便会显露出娇憨可爱的一面来。
“皇嫂……我……我其实不怎么喜欢画绣样……”皇三女是宫女所生,其母前两年过世,没有赶上先帝大肆封妃的时候,亦没有追封为妃。因此,诸多皇子皇女中,她的身份反倒是成了最低的,平日里也只留给大家柔顺的印象。却想不到,此时此刻,她反倒是最先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是乳母说,女子当有德言容功,若是在女红上有天分,定然能得到长辈的赞许。所以……所以我便佯装成喜欢画绣样,每次都靠这个得了祖母和母后的夸赞。但我其实并不喜欢只画绣样,更想学画。”她其实不喜欢用画绣样来博得所剩无几的存在感,却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好孩子,那你便下午继续学画。”张清皎勾起唇,轻轻揉了揉她的小脑袋,“若是能书会画,区区绣样岂不是手到擒来?不耽误咱们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技艺,也不耽误所谓的‘德言容功’。”
“你的乳母确实是为你着想,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但她是平民女子,所言的道理对于平民适用,却并不一定适合你们这样的金枝玉叶。我须得告诉你们,咱们修德言容功从来不是只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而是为了自己。唯有自己才能出众,过得从容自在,才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女德,并非一味柔顺,而是要像先辈圣贤一样,成为心怀悲悯之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不仅仅只是退让,也不仅仅是强横。以退为进,以进为退,里头都是学问。你们与人交往时若有觉得烦恼的问题,以后也可提出来,咱们一同想办法解决。”
“女言,并非一味谨言慎行。不该说的闲言碎语,确实不能说,因为并非事实,于我们也毫无意义。但必须说的那些话却不能不说,若是不说,反倒容易让亲近的人受困,也让自己觉得为难。忠言虽逆耳,却是替他人着想。怎么才能将忠言说得顺耳些,便是咱们须得仔细考量的。”
“女容,也不只是将华贵的衣饰穿出来,跟随风潮妆扮而已。我们的容貌是属于自己的,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存在的。若是自己觉得妆扮得漂亮了,往往心里也觉得舒畅喜悦,这便是重视容貌与衣着打扮的真正目的。”
“更重要的是,须得注意养生之道,也注意四季变换的衣着品味。当然,最重要的是看咱们的心情。随着心情变换妆容与衣着,也是过日子的趣味。至于旁人喜不喜欢倒是其次,不喜欢的咱们便不与他们来往就是了。”
“女红,为的也不是裁剪衣裳和绣花。这些事原本不须我们动手,但我们学会之后,便可偶尔做一做女红怡情。绣个香囊装二皇妹调制的香片,互相送一送自己绣的帕子,也不失为一种小趣味。”
“在德言容功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才艺能够尝试。这些才艺既可是生活的点缀,有了它们,日子便过得更有趣味——也可是令我们真正沉浸其中的‘道’,如同竹楼先生之于琴与书法一样。要是能成为卫夫人那样的传世大家,青史留名,便是所有女子的骄傲了。”
“不过,唯有一样,中馈之道是必须学的。无论感兴趣不感兴趣,我们都必须将家里的大小事都掌握在手中。就算不想浪费时间与精力,也应当会查看、会选人打理。如此,生活才会如我们所愿的那般顺遂。”
三位皇女连连颔首,望着皇嫂的时候,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张清皎勾起唇:“那从今日开始,咱们的女学堂便正式开学了。二皇妹和三皇妹留下来好好学写字,大皇妹随我来,看看我如何处理宫务。”她牵起皇长女的手,将她带向明间。皇次女与皇三女望着她们的背影,眼底都有些羡慕。
“皇嫂,我们甚么时候能学中馈?”皇次女忽然问,皇三女在旁边连连点头。
张清皎回眸一笑:“你们俩呀,再等一两年罢。那时候大皇妹若是出师了,便让她领着你们练练手。咱们宫里的事儿多着呢,若是你们能来帮忙,我也能松快些。对了,在此之前,也该给你们加一门算学才是。”
两位皇女脸色都微微有些变了,可见她们之前对算学并不太感兴趣。
“算学很有趣,你们再学一学便明白了。”皇后娘娘笑道。
************
明间内,肖尚宫已经领着一群女官守候在主座两侧。张清皎让人又挪了一张椅子过来,放在主座的旁边。待她们两人落座后,女官们立即行礼问安:“臣见过皇后娘娘,皇长女殿下。”因国朝在皇女出嫁时才会正式册封公主,故而皇女们以及未册封亲王的皇子们都以序齿来称殿下。
“平身罢。这几天宫里有甚么紧要之事需要安排么?”张清皎淡淡地问。
“回娘娘,暂时并无需要临时安排的要紧事。”肖尚宫命人取出一张画轴。由底下女官徐徐展开后,她指了指写着四月的那一部分:“不过,眼见着便是寒食与清明了,节日所需之物也该准备起来了。不知娘娘对于这两个节日可有甚么想法?”
皇长女仔细看去,发现那画轴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上头是初一到三十,日期底下则是诸如节日、祭祀、生辰等大小事宜,宛如宫廷版本的详细日历。她心里不由得想道:这是谁想出来的?真真是再好不过了。若她也绘制一份“日历”,将每一年每个月需要做些什么都列得清清楚楚,随时在上头增减,哪里还会担心忘事呢?
张清皎仔细端详着四月的“行事历”,沉吟片刻道:“说到寒食与清明,便是祭祀与踏青。昨日咱们已经赏了花,倒不必再去一回万岁山了。不若去西苑走一走,散一散心如何?顺便扎几个秋千,顽一顽时令的游戏。”荡秋千便是这个时节的女孩儿们都喜爱的游戏,只可惜礼教森严的人家都已经不允许了,但宫中顽一顽应当是无妨的。
想到此,她又转过首问:“大妹妹,你可喜欢荡秋千?”
皇长女怔了怔,脸上浮起了带着些许激动的红晕:“不瞒皇嫂,以前从未荡过秋千,只是在宴席上看宫女与杂戏者荡过。好像……好像确实挺有趣味……”
张清皎不由得笑了:“其实我也没有荡过秋千,不若咱们这一回就好好顽顽罢。”想要在宫中形成游戏与运动的风尚,就不能放过每一个“动起来”的机会。踏青和秋千,一种都不能少。若是长辈觉得“不雅”,那便徐徐图之,先做一些小秋千即可。若想像古诗中形容的那般,立在秋千上飞过墙去,那可不容易。
皇长女立即颔首:“日后我们便都跟着皇嫂顽耍了……”其实当初冰场游嬉那会儿,她便很想和皇弟们一起坐冰车来着。但她很清楚,母亲绝不会允许。若是让祖母和母后知道了,皇嫂定然会受到责备。这一回只是荡秋千而已,应该、大概、也许、可能无妨罢?
“按照宫中惯例,准备寒食与清明之事。其余诸事也渐渐安排下去,不能耽误。”张清皎又道,“如果没有旁的事需要禀报,便照往常的规矩,由尚宫局开始,顺次处置罢。”
作者有话要说: 三位公主都是好孩纸~
未来都是皇嫂的脑残粉
不遗余力地帮着皇嫂推行各种“奇怪”的规矩
第165章 委托任务
尚宫局的事务, 由司记开始。
司记女官呈上文书单子, 张清皎一目十行地看着, 忽然指着一行问:“这一单是甚么?给我仔细瞧瞧。”
她话音未落,旁边便另有女官从文书中准确地抽出一份来。皇长女瞧了瞧,发现那些文书上头都夹着精致的青竹签,竹签上刻着数字。想必每支竹签上的数字与文书单子上的数字都是一致的, 这样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寻出那一份文书来。
除了青竹签外,旁边还有染了红色的红头签, 以及染了黛色的黑头签。张清皎在文书单子上用朱砂笔勾了一些单子, 又用黑墨笔勾了其中几个单子。便有女官挑出那些勾朱砂的文书换成了红头签, 拿出印鉴来加印;原样不变的青竹签文书交给了肖尚宫与沈尚仪复审加印;黑头签的文书则不予加印, 应当是有问题。
果不其然, 末了张清皎淡淡地道:“将黑头签文书拿回去,让她们重新写了再交上来。横竖她们不着急,不按规矩来写, 便延后几日再说罢。除了这些之外,没有别的文书需要加印了?”
“回禀娘娘,最重要且紧急的文书已经都在此处了。重要却不紧急的文书,我们正在处理之中,不重要的文书都已经交给了尚宫。”司记女官回道,将文书都放进了专门的匣子里, 提着退回了原位。
而后便是司簿女官,抱着厚厚的一摞文书上前,禀报道:“娘娘, 臣等再一次借着发放份例彻查宫中,重新核算了一遍名籍。经过二十四衙门与东厂的协理与确认,这一回的名籍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截止今日为止,宫中名籍上的宫人共有七千六百四十三人。其中有三百七十一人已经身死却并未上报,顶替她们领份例者都已经拘在了宫正司里。又有一百二十二人在安乐堂里,久病不愈。再有三十四人下落不明,名籍尚在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换而言之,咱们宫里目前有七千一百余宫人能用,还须得减去那些拘在宫正司里的。”张清皎垂下眸,随手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画了一张表格,列上各种数字,“各宫分别有多少人?西苑、万岁山、南苑等别宫又有多少人?年纪在六十以上的多少人?五十以上的多少人?四十以上的多少人?三十以上呢?二十以上呢?”
司簿女官怔了怔,立即寻找文书禀报。随着她们报出来的数字越来越多,张清皎的表格也渐渐填满了:“六十以上竟然寥寥无几,难道她们都会放归么?五十以上也多数是女官,不然便是在西苑、南苑等别宫里……”
“回禀娘娘,前几朝并没有放归宫人的先例。”肖尚宫低声道。女官倒是有可能荣归故里,但宫女的生生死死却已是限定在宫廷之内了。
所以,便是绝大多数宫人的寿命都等不到年满五十或者六十的时候?张清皎轻轻蹙起眉:“先给五十以上的宫人换些轻省的活计。六十以上的宫人都择日带到坤宁宫来,我想见一见她们,视情况给她们安排职缺。”
皇长女好奇地端详着那张她怎么也看不懂的“图”,觉得皇嫂在图上勾的图样应当是数字的意思,却与寻常数字全然不同。等她从那些怪模怪样的数字里回过神,就听见皇嫂的叹息,于是禁不住问:“皇嫂想放归宫人?”
“年老的宫人做不了重活,我只希望她们的日子能过得轻松一些。”张清皎道,“但放归宫人与女官不同。女官出身较高,归家之后尚有亲眷可奉养她们。宫人出身贫苦人家,又在宫里度过了数十年,连家人都未必能寻得着。”便是能寻着,亲人大概也今非昔比。晚辈与她们没有任何感情,又苦于生计,哪里会好好奉养她们呢?
皇长女不了解世情,自然也想不出合适的解决之法,只能跟着她一起叹气:“是啊,若没有人奉养,她们孤苦无依的,怎么能在宫外活下去呢?”
“眼下咱们没有法子解决,不意味着日后不能解决。”张清皎安抚她道,“说不得甚么时候便灵机一动了呢?”若是比照后世的孤寡老人养老,应该建立敬老院才是。国朝也并不是没有类似的机构,却少得可怜,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摆设罢了。以国库与内库的充盈程度,也很难建立多少敬老院。不如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计划此事罢。
“司籍,以我看,各宫的宫人都安排得太多了,她们平时并没有那么多活计需要完成。”点了点表格上各宫的人数,张清皎又将别人看不懂的数字都换成了能看懂的数字,“如同坤宁宫,里里外外我觉得顶多有十人便足矣。”
“……皇后娘娘,若只有十人,并不合仪注。”
“我知道,从仪注而言,坤宁宫至少需要五十名宫女。但这五十人也只能在我出行的时候撑一撑场面罢了,我只需要十人便足够。另外四十人平日里也该有活计,可以挂着坤宁宫的名号,做其他的事。”
司籍女官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无奈地望了望肖尚宫与沈尚仪。便听沈尚仪道:“确实该如此,不能让宫人都闲来无事。需要她们充当皇后娘娘仪仗的时候,便可让她们来坤宁宫;不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大可在别处照顾。譬如,几位殿下即将进入女学堂。这女学堂便需要十人左右。”
肖尚宫也颔首道:“臣明白了。一则是给不同年龄的宫人安排适合她们的差使;二则是定时给她们考评,看看她们能否成为女官;三则是让每个人都不能闲着,若是有人闲着,便意味着宫人太多了。”
“不错,宫人太多,内库可养不起。”张清皎似笑非笑道,“宦官亦是如此。连前朝都在裁撤冗官呢,咱们内廷还养那么多闲人作甚?我问过了戴先生和覃老伴,他们都觉得内官确实太多了。但因为内官有好几万人,不能轻易动,所以才须得从宫人开始。”
“当然,我并没有将多余的宫人都驱逐出宫的打算。而是希望知道,内廷只需用多少宫人,便能维持眼下的状态,不会影响各宫的日常生活。而且,也能保证不违背仪注的规矩。以我初步测算,一千五百到两千人便够了。你们再仔细算一算罢,若有不确定的,便来问问坤宁宫的宫人。她们究竟有多少人是每日忙忙碌碌,有多少人便是想干活也无事可做。”
在旁边伺候的云安等宫女都不着痕迹地对视一眼,有含笑的,亦有紧张的。究竟谁勤快谁惫懒,皇后娘娘都看在眼里。但她们也并不是有意惫懒,而是真的寻不着事情可做,只能是偶尔端茶倒水罢了。
“从眼下来看,至少十年内不必采选宫女,而且能适当放归一些人,成全她们的人伦之情。”张清皎道,“你们可知道,这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究竟是多么可贵之事?对于万岁爷而言,又是多么重要的仁政?对于你我来说,又将是多么庞大的功德?”
众人无不一凛,终于明白了皇后娘娘为何格外看重此事。采选之事,已经不仅仅是宫廷内务,而是政务,更是帝后的德行。若是能重新拟定宫规,说不得之后的历朝历代再也不会有无数骨肉分离之事,更不会有数千数万如花般的少女被终身困在宫廷,与家人生死两茫茫。
“皇嫂……”皇长女略作思索后,轻声道,“我身边也只需七八人便足够了。”
“好孩子,我身边只需十人,那是因为我还有这么多女官帮我分担事务。宫人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伺候与洒扫的活计罢了。你身边的人可不能少,好好/调/教/她们,日后将她们带去公主府,便是你的左膀右臂了。”张清皎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皇长女听了,若有所思。
接下来便轮到尚仪局,司籍照例推选了几位聪慧的宫人以备考察,其余照常。尚服局、尚寝局都没有甚么大事需要处理。尚功局的司计则详细禀报了三月份宫中耗费的银两,数目之大,足以令皇长女感到震惊。
“且不提各宫的耗费,只说宫人的份例,究竟有多少?”张清皎问。
司计说了数字,她便随手列在另一张表格上:“与二月相比,确实有所下降。不过,仍有七千多人,怎么俭省也俭省不得。若是只有两千人,便只需耗费如今的三成。司簿,你们的事若是做成了,司计也不必绞尽脑汁地想着该如何节流了。指不定攒个一两年,内库便又能攒满一窖金了呢?”
宫人的核算,是张清皎近来最为关注的事。虽然重要,却很难有甚么进展。毕竟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广,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无法轻易做成。与这件事相比,她想促成的另外一桩事反倒是容易些。
轮到尚食局的时候,除了些许不紧要的改换食单药酒之类的事之外,便只有司药女官单独禀报道:“娘娘,臣最近已经从宫人中选拔了二十人学辨药,初见成效。不知延请女医之事可有眉目?臣等随时都能开始学习医术。”
张清皎以食指轻轻地敲了敲主座的扶手:“此事还须得获得祖母与母后的许可。母后那里倒是无妨,只要合情合理,她便会支持我。至于祖母……若是诸位太妃帮着我敲敲边鼓,指不定她便会同意。”
皇长女眨了眨眼睛:“女医?皇嫂想让司药成为女医?”
“是啊。若是宫里有了女医,咱们平时寻医问药也方便些。专精妇科的女医,或许能解更多不好说出口的疑难病症。除此之外,若宫女们得了病,也能及时得到医治。”张清皎道,“大妹妹,你以为如何?”
“这是件大善事。”皇长女点点头道,“我回去劝劝母亲,让她帮皇嫂说说话。”
“只王太妃一人帮我说话,恐怕不足以说服祖母。”张清皎沉吟片刻,“不如这样罢,大妹妹带着二妹妹与三妹妹去各宫走一走,帮我问问诸位太妃,她们想不想在宫中设置女医。无论想或是不想,若有顾虑,都尽可言明。若能收集她们的顾虑,再逐一解决,便不难说服祖母了。”
推出一项新服务,自然须得先做用户调查。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此世,许多道理都是通用的。若能解决用户的顾虑,她们当然不会拒绝接受新服务。
“皇嫂放心。”皇长女道,“给我们几日时间,我们这便去仔细问问。”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项改革,筹备ing
第166章 先行试玩
中午时分, 朱祐樘回到坤宁宫用膳。当满怀温情踏入宫中的皇帝陛下瞧见自家皇后身边坐着三位妹妹后, 脸上的笑容依稀仿佛变幻了些许。他怎么也料想不到, 自己强忍着对皇后的思念,不曾在偶尔休憩的时候回坤宁宫,竟然在阔别整个上午之后,依旧没能与皇后单独相处。
“给皇兄问安。”妹妹们起身行礼, 脆生生地给他问好。
朱祐樘挑了挑眉,含笑道:“不必多礼, 也不必拘泥, 都坐下罢。”尽管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 但皇帝陛下一向待弟妹们很温柔, 面上自是不会流露出半分失意来。只是, 他不在意,皇后不在意,三位皇妹却不能不在意。在皇兄皇嫂面前, 她们不仅觉得紧张,连行为举止都拘谨得很。
食不甘味地用了午膳后,皇长女便带着妹妹们告退。临别时不忘对张清皎道:“今日我们便去慈寿宫的太妃们那里仔细问问,明日过来告知皇嫂。”
“此事便托付给你们了。”张清皎道,让几位女官送她们回宫。朱祐樘立在她身侧,瞥了瞥笑容晏晏的她:“皇妹们在坤宁宫用膳并不自在, 看她们都没有用甚么,说不得回去之后还得吃些点心充饥。日后便别将她们留下了,让她们回宫用膳罢。”
“她们上午安排得太紧了, 午时正才结束课业。若是等回去后再用膳,怕是容易饿着。”张清皎思忖片刻,“也罢,万岁爷在座,她们反倒是觉得坐立不安。倒不如事先让她们用些汤羹垫一垫肠胃,下课之后便让她们回宫得好。”
“等以后她们在女学堂里上学,再给她们安排膳食罢。”朱祐樘道,“如同皇弟们那般,都在文华殿里用完膳再回东西五所。她们的午膳份例,直接往女学堂里送即可。对了,卿卿可确定了女学堂的所在?”
“安排在东路的咸阳宫如何?靠近东五所与宫后苑,离坤宁宫也近。皇妹们不必在路上耗费太长时间,也不容易受到冲撞。靠近宫后苑也更方便赏景,我会嘱咐她们日后多在宫后苑里走一走,让身体更健康些。”张清皎回道。
朱祐樘点头道:“一切都由你决定即可。只要是你安排的,定然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