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靠海,县里所有的百姓,全都以海为生。
男人们出海打鱼,女人们在家织网、照顾孩子。
祖祖辈辈,皆是如此。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会,大家过得马马虎虎。
不能说过得不好,但不如以前那般富裕。
解决温饱面前度日,手里再想留上一些余钱,根本就不可能了。
青阳县原来的县令,最近奔走、活动,只想再留任一次。
可惜,新来的县令到了,他所有的努力也全部白费。
这地方离京城远,什么消息都接的不快,所以原县令也没把李明恒当回事儿。
交接、警告、威胁。
全部弄好,他自认没问题的走了。
李明恒接手,就在他上任的第二个月,把青州府府尹拉下马。
拔出萝卜带出泥,临近几个县的县令,都被抓了。
没想到,山高皇帝远,这帮蛀虫居然拉帮结派,贪了那么多银钱。
这笔钱里,有朝廷给渔民们的贴补,还有给军队的补贴。
直到尘埃落定那一刻之后,大家才终于知道,这县令是带着密旨过来办案的,而且还是皇上的亲小舅子。
查抄得的赃银,按照原来的账册,一一补发给渔民、军队里的士兵。
这件事儿,轰动一时,就连京城方向都传的沸沸扬扬。
一年后,青阳县城北面郊区,盖起了工厂。
老百姓都以为跟其他县城一眼,是做药的工厂。
没想到等招工那天才知道,居然是专门收渔民们打回来的海物。
进行风干、加工,然后运送东陵各个地方。
小干鱼、卤虾酱,咸海鱼,嘎啦肉干……
这些,北方很少能吃到。
当工厂招工结束,开始进行加工的时候,老百姓才真正明白这个县令是给大家办实事儿的。
半年后,如同其他地方一样,朝廷下来批文,拨款盖房子。
短短两年时间,李明恒把青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百姓安宁,上缴国库的税银,也在新的一年排名中,上升了二十个名次,再也不是以前后置位。
对于李明恒所做的这些,远在京城的卢长东,全部知道。
就在御前做事,每天面对折子,想要知道准女婿的一切情况,轻松易得。
不过,却一句都不跟女儿说。
自从圣旨赐婚之后,他们卢家算是“火”了一把。
热度持续不下,卢长东都担心自己的闺女能不能抗住。
有几次后宅办事,实在推脱不掉,梁桂芳母女出去应酬,现在想想都仿佛做梦一般。
那时夫人们说的话、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煎熬。
卢长东疼爱姑娘,最后都想把女儿送去辽东府梁汉松那边,散散心。
不过卢玉萦拒绝了,说什么都没走,而且就在京城,谁家有事儿她都到场。
一来二去,别人还没说够呢,卢玉萦已经习惯了。
而且,谁要是当面说点啥,她直接开口反怼,根本不给任何面子。
宛如当年的齐妙。
这二年时间,卢玉萦是看着长大、成熟、稳重了。
再不似以前那般风风火火。
掌管家里中馈、教育弟弟,她全都一手抓。
梁桂芳放心闺女,一切都交给她来做,自己在家乐的轻松。
二年期限眼瞅就要到了,卢玉萦在家备嫁妆,准备随时李明恒回来迎娶。
嫁衣已经绣好了,剩下的田产、房产,依着她自己是不想弄的。
不过梁桂芳、卢长东都不同意,吩咐管家出去给她置办。
小喜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把手里的信封放在桌上,说:
“小姐,准姑爷来信了。”
卢玉萦听了微微颔首,不在意的道:
“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了。”
小喜把信双手奉上,卢玉萦慢悠悠的拆开,把空了的茶杯推出去,说:
“续上。”
“是。”小喜屈膝行礼,端着茶杯离开。
卢玉萦拿出信纸,看着苍劲有力的字,嘴角微微上扬。
她最喜欢的人,亲笔写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喜欢。
这二年,他们俩的书信不断,李明恒所有的事情,她全都知道。
虽然爹爹不曾告诉她,但是她心里清楚,爹爹是疼她,不想她知道了之后加倍思念。
信读到一半,梁桂芳气呼呼的声音,从远往近传过来——
“不行,什么玩意儿啊!迎亲他不来,派个随从过来算什么?我闺女是亲生的,我不同意这样。”
“孩子他娘,你该知道咱们东陵的规矩,这不是……”
梁桂芳没等丈夫把话说完,就站在闺房门外,掐腰指着卢长东的鼻子,说:
“我不管什么规矩,哪有迎亲新郎官不来的道理?我告诉你,他要是不来,我闺女就不嫁,什么东西!”
卢玉萦见状,继续往下读信。
当看到内容后面,也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确实提及了,没法回来迎亲,让她谅解。
虽然失落,但能明白他的苦衷。
当年,三舅舅外派,大舅舅出征受伤,生死未卜。
二姨母特意出宫去了辽东,三舅舅也很想过去,但却不能擅离职守。
这是规矩,也是律法。
卢玉萦起身,把气呼呼的母亲扶进屋,冲着父亲眨了下眼睛,说:
“娘,您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生气啊!”
梁桂芳闻言咬牙,吸了吸鼻子,不舍的说:
“我能不生气吗?你爹刚才跟我说,让你这几日准备好东西,就去那边。这算什么?夹包走啊。就算是皇上说的,也不能这么委屈你啊!”
她身上掉下来的肉,第一个孩子,那种感情根本不一样。
卢玉萦明白母亲的心疼,拉着她的手坐下,正好小喜端茶回来,直接把自己的茶杯放在母亲的手上,说:
“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年三舅舅想去看大舅舅,不也没去成吗?女儿一个人过去吧,至于拜堂、回门,三年以后回来再说。”
“三年回来?根本回不来。”梁桂芳说到这儿,又怨怼的白了丈夫一眼,道,“你爹说了,最起码明恒要在那边连任两回。哪有这样的,你说说,哪有这样的!”
卢玉萦耸肩,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母亲,不过她真的对这些不在意。
不能来迎娶无所谓,只要他们能成亲、能在一起就行。
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故作无碍的摇摇头,说:
“娘,小舅……恒哥哥是您眼瞧着长大的。我们在一起那么久,真的不介意这些。”
梁桂芳闻言,恨铁不成钢的跺脚,说:
“你啊,真是出息啊!”
卢长东瞅着闺女,也是无奈的摇摇头。
就在这时,管家从外面急匆匆的进屋,行礼一下,说:
“启禀老爷、夫人,皇后娘娘明日在琮渺宫召见大小姐。”
梁桂芳一听就要拒绝,话到嘴边没等说呢,卢玉萦直接捏了一下她的手,无声的冲她摇摇头。
对方是当今皇后,让人过来传话,哪能轻易拒绝。
平日私下他们怎么样都好,直接当着下人面若是回绝,皇后的面子搁哪儿?
梁桂芳也是一时生气,等缓过神来,深吸口气,道:
“你去跟那人说,明日大小姐会准时进宫。”
“是,夫人。”管家出去了。
卢长东撩袍坐下,看着他们母女,无奈的道:
“这事儿当初答应就应该知道是这个结果。你现在再抱怨,也于事无补了。”
梁桂芳闻言火大,可碍于女儿在跟前,她不能跟丈夫吵,只能一个人“吧嗒……吧嗒……”的落泪。
她这个样子,不仅卢长东心疼,卢玉萦也揪心。
搂着母亲的肩头,深吸口气,喃喃地说:
“娘,您别这样啊!我就是去嫁人,没说要……”
</div>
</div>
男人们出海打鱼,女人们在家织网、照顾孩子。
祖祖辈辈,皆是如此。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会,大家过得马马虎虎。
不能说过得不好,但不如以前那般富裕。
解决温饱面前度日,手里再想留上一些余钱,根本就不可能了。
青阳县原来的县令,最近奔走、活动,只想再留任一次。
可惜,新来的县令到了,他所有的努力也全部白费。
这地方离京城远,什么消息都接的不快,所以原县令也没把李明恒当回事儿。
交接、警告、威胁。
全部弄好,他自认没问题的走了。
李明恒接手,就在他上任的第二个月,把青州府府尹拉下马。
拔出萝卜带出泥,临近几个县的县令,都被抓了。
没想到,山高皇帝远,这帮蛀虫居然拉帮结派,贪了那么多银钱。
这笔钱里,有朝廷给渔民们的贴补,还有给军队的补贴。
直到尘埃落定那一刻之后,大家才终于知道,这县令是带着密旨过来办案的,而且还是皇上的亲小舅子。
查抄得的赃银,按照原来的账册,一一补发给渔民、军队里的士兵。
这件事儿,轰动一时,就连京城方向都传的沸沸扬扬。
一年后,青阳县城北面郊区,盖起了工厂。
老百姓都以为跟其他县城一眼,是做药的工厂。
没想到等招工那天才知道,居然是专门收渔民们打回来的海物。
进行风干、加工,然后运送东陵各个地方。
小干鱼、卤虾酱,咸海鱼,嘎啦肉干……
这些,北方很少能吃到。
当工厂招工结束,开始进行加工的时候,老百姓才真正明白这个县令是给大家办实事儿的。
半年后,如同其他地方一样,朝廷下来批文,拨款盖房子。
短短两年时间,李明恒把青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百姓安宁,上缴国库的税银,也在新的一年排名中,上升了二十个名次,再也不是以前后置位。
对于李明恒所做的这些,远在京城的卢长东,全部知道。
就在御前做事,每天面对折子,想要知道准女婿的一切情况,轻松易得。
不过,却一句都不跟女儿说。
自从圣旨赐婚之后,他们卢家算是“火”了一把。
热度持续不下,卢长东都担心自己的闺女能不能抗住。
有几次后宅办事,实在推脱不掉,梁桂芳母女出去应酬,现在想想都仿佛做梦一般。
那时夫人们说的话、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煎熬。
卢长东疼爱姑娘,最后都想把女儿送去辽东府梁汉松那边,散散心。
不过卢玉萦拒绝了,说什么都没走,而且就在京城,谁家有事儿她都到场。
一来二去,别人还没说够呢,卢玉萦已经习惯了。
而且,谁要是当面说点啥,她直接开口反怼,根本不给任何面子。
宛如当年的齐妙。
这二年时间,卢玉萦是看着长大、成熟、稳重了。
再不似以前那般风风火火。
掌管家里中馈、教育弟弟,她全都一手抓。
梁桂芳放心闺女,一切都交给她来做,自己在家乐的轻松。
二年期限眼瞅就要到了,卢玉萦在家备嫁妆,准备随时李明恒回来迎娶。
嫁衣已经绣好了,剩下的田产、房产,依着她自己是不想弄的。
不过梁桂芳、卢长东都不同意,吩咐管家出去给她置办。
小喜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把手里的信封放在桌上,说:
“小姐,准姑爷来信了。”
卢玉萦听了微微颔首,不在意的道:
“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了。”
小喜把信双手奉上,卢玉萦慢悠悠的拆开,把空了的茶杯推出去,说:
“续上。”
“是。”小喜屈膝行礼,端着茶杯离开。
卢玉萦拿出信纸,看着苍劲有力的字,嘴角微微上扬。
她最喜欢的人,亲笔写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喜欢。
这二年,他们俩的书信不断,李明恒所有的事情,她全都知道。
虽然爹爹不曾告诉她,但是她心里清楚,爹爹是疼她,不想她知道了之后加倍思念。
信读到一半,梁桂芳气呼呼的声音,从远往近传过来——
“不行,什么玩意儿啊!迎亲他不来,派个随从过来算什么?我闺女是亲生的,我不同意这样。”
“孩子他娘,你该知道咱们东陵的规矩,这不是……”
梁桂芳没等丈夫把话说完,就站在闺房门外,掐腰指着卢长东的鼻子,说:
“我不管什么规矩,哪有迎亲新郎官不来的道理?我告诉你,他要是不来,我闺女就不嫁,什么东西!”
卢玉萦见状,继续往下读信。
当看到内容后面,也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确实提及了,没法回来迎亲,让她谅解。
虽然失落,但能明白他的苦衷。
当年,三舅舅外派,大舅舅出征受伤,生死未卜。
二姨母特意出宫去了辽东,三舅舅也很想过去,但却不能擅离职守。
这是规矩,也是律法。
卢玉萦起身,把气呼呼的母亲扶进屋,冲着父亲眨了下眼睛,说:
“娘,您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生气啊!”
梁桂芳闻言咬牙,吸了吸鼻子,不舍的说:
“我能不生气吗?你爹刚才跟我说,让你这几日准备好东西,就去那边。这算什么?夹包走啊。就算是皇上说的,也不能这么委屈你啊!”
她身上掉下来的肉,第一个孩子,那种感情根本不一样。
卢玉萦明白母亲的心疼,拉着她的手坐下,正好小喜端茶回来,直接把自己的茶杯放在母亲的手上,说:
“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年三舅舅想去看大舅舅,不也没去成吗?女儿一个人过去吧,至于拜堂、回门,三年以后回来再说。”
“三年回来?根本回不来。”梁桂芳说到这儿,又怨怼的白了丈夫一眼,道,“你爹说了,最起码明恒要在那边连任两回。哪有这样的,你说说,哪有这样的!”
卢玉萦耸肩,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母亲,不过她真的对这些不在意。
不能来迎娶无所谓,只要他们能成亲、能在一起就行。
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故作无碍的摇摇头,说:
“娘,小舅……恒哥哥是您眼瞧着长大的。我们在一起那么久,真的不介意这些。”
梁桂芳闻言,恨铁不成钢的跺脚,说:
“你啊,真是出息啊!”
卢长东瞅着闺女,也是无奈的摇摇头。
就在这时,管家从外面急匆匆的进屋,行礼一下,说:
“启禀老爷、夫人,皇后娘娘明日在琮渺宫召见大小姐。”
梁桂芳一听就要拒绝,话到嘴边没等说呢,卢玉萦直接捏了一下她的手,无声的冲她摇摇头。
对方是当今皇后,让人过来传话,哪能轻易拒绝。
平日私下他们怎么样都好,直接当着下人面若是回绝,皇后的面子搁哪儿?
梁桂芳也是一时生气,等缓过神来,深吸口气,道:
“你去跟那人说,明日大小姐会准时进宫。”
“是,夫人。”管家出去了。
卢长东撩袍坐下,看着他们母女,无奈的道:
“这事儿当初答应就应该知道是这个结果。你现在再抱怨,也于事无补了。”
梁桂芳闻言火大,可碍于女儿在跟前,她不能跟丈夫吵,只能一个人“吧嗒……吧嗒……”的落泪。
她这个样子,不仅卢长东心疼,卢玉萦也揪心。
搂着母亲的肩头,深吸口气,喃喃地说:
“娘,您别这样啊!我就是去嫁人,没说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