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到刘晔也有自己的算计,突觉神思倦怠,不由得心恢意赖:
    “罢了!三军将士随孤深入不毛,久经风霜,战心已疲,便回师休整吧。好了,诸位退了罢。”
    众臣面面相觑,俱都退了。
    曹操虽已决意回师,却迟迟未动。
    不几日,曹操收到飞鸽传书:刘备嗜杀,人心未稳。
    心中不由一动,正此时,有人报刘晔求见,曹操召刘晔入内,刘晔道:
    “主公,微臣抓到了一名蜀地的密探。”
    “哦?可审出什么?”
    “此人说刘备入主蜀中后,以铁血手腕镇压蜀中,却仍难以控制局势,蜀中上下一片反心。”
    曹操闻言看了看刘晔道:
    “子扬以为如何?”
    刘晔恭敬道:
    “臣以为,蜀地已稳,未可图也!”
    “怎么说?”
    “刘备素有仁名,非是嗜杀之人。想来此人言语定然有虚。既然有虚,必是刘备指使。刘备既有闲暇用此诈术,可见蜀地必已安稳。”
    曹操看了看刘晔,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子扬所言有理!便依子扬所言。”
    刘晔退了下去,曹操看着他的背影,心中疑道:奉效说你有卧听八百里之能,蜀中形势,你如何不知?何故弄此玄虚?
    他却猜不透,刘晔实是已看透了曹操的行事作风。曹操有虚实之能,仙家难测,但其行事作风,对于久随曹操又善于察言观色的刘晔来说,却能捕捉一二。曹操年迈,又自视甚高,司马懿已然提出出兵西蜀,若刘晔再直言退兵,曹操反可能陷入两难。而刘晔附和司马懿,曹操反倒能不走寻常路:你们要这样,我偏不这样做,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其中的玄机,妙不可言,曹操身在局中,又哪能想的清楚?
    刘晔走出大殿,暮色沉沉,不由微微一笑:
    “是时候回去了。”
    曹操心中本有疑虑,经刘晔一点,神思清明,既已决定回师,自然也再没有在汉中盘旋的心思。
    汉中虽已收伏,但汉中与蜀地接壤,一旦刘备在蜀中扎稳脚根,誓必要剑指汉中。为此,曹操将自己手下最强悍的三支劲旅夏侯渊、徐晃、张颌三部留在了汉中阵守,这才放下心来起兵回往邺城。
    方到邺城,曹操便风闻曹植流连烟花地,对此,大为不满;反观曹丕,在自己离开邺城监政期间,把邺城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心中倒是颇为欣慰。
    但谁也不知道,此时的曹操却无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前番征讨汉中,曹操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人寿将至,求仙又无望,若再不筹谋算计,只怕今生依旧落个空空,仍是逃不过那轮回之苦。
    恨只恨,早年陈宫立下血誓,若自己逆天而为称帝,怕也难逃血誓的恶果。不然,自己入了三皇界,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但现在,此一途显然已成为泡影。去天界谋个一官半职?不,那还不若就此堕入轮回之中。在天界当个神将,只怕终其一生也难以向上攀爬半步,这般日子纵是不朽,又有何意?难道就这样化作灰飞,堕入轮回?曹操想到生死,哪还有心境去思虑其他?
    回到邺城的几日,生死的问题便如影随行,挥之不去,甩之不掉。正巧,刘晔求见,曹操便与他谈及生死之事。刘晔何等人物,从曹操言谈中便猜出一二:难怪像曹植这样的事,曹操都能够视若不见。当即笑道:
    “丞相诺大功德,若不入三皇界,着实可惜了。”
    曹操摇头道:
    “孤虽有济世之心,却实是承受不起这窜国的污名,子扬再莫出此言了。”
    刘晔闻言依旧面带笑意:
    “丞相既不愿落此污名,何不效仿周公?”
    曹操闻言,微微一怔,一时间却没反应过来。
    刘晔说至此处,点到及止,却也不再言语,起身拜别曹操。
    待刘晔走后,曹操忽然恍然,不由得身子微微一震,突然明白了刘晔的话中深意。是了,周公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事商,但其子武王却推翻了商。最后,武王也追封了周公帝号,周公这才得以入三皇界修道。眼下,自己既然欲入三皇界,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心中此念一起,随之,一个念头便跳入脑海中。
    建安二十一年,一份联名奏折递到九五至尊的宝座前,献帝将奏折拿在手中看了又看,他的手紧紧握住了奏折的边沿,直握的拳锋都有些发白,一丝恨意在眼中一闪即逝:朝廷少壮派与军方联名上表晋爵曹操为魏王。
    高祖曾传下非刘氏者不可封王的遗旨,异姓封王在整个东西两汉都不曾有过。现在所有人要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那先祖遗召算什么?自己这个君王又算什么?
    坐在至尊宝座上的这位末代君王突然很想大声呐喊,很想长身而起,剑指曹操,但他没有,他的手松开,轻轻将奏章放在龙案上,面带微笑洒眼这满朝的君臣:
    “有人提议晋封魏公为魏王,众卿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口,朝野震荡,登时激起千层浪,刹那间,金鸾殿上一片混乱,议论纷纷。
    崔琰与众臣道:
    “丞相起兵,为的是平定四方,时至今日位极人臣,仍常言,为的乃是汉室江山。但丞相先是封魏公,至今日又欲封魏王,可还是汉臣?”
    毛玠点头附和:
    “是啊!高祖曾留下遗旨,非刘氏者不可封王,今若因丞相之故而废,天下可还姓刘?”
    荀攸在一旁默然无语,但脸上写满了悲愤。
    一时间,群情激愤,却偏偏谁也不敢在朝堂上当朝反对。
    其实,崔琰、毛玠这些修真中人,都欲平定乱世,却谁都不想开创帝业,因为代价太高。修真中人为的终究是功德,非是为名为利,一旦失败,不仅功德全无,只怕还会在历史上留下不臣的污名。而且,改朝换代基本上就是道统之争,既涉及到道统之争,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这些道德之士哪个愿意卷入到这无妄之灾中?
    而这些少壮派上表晋封曹操为魏王,肯定是得到了曹操的授意,封了王,可就有了王爵,曹家世代便可世袭王爵。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只知有魏,不知有汉了。
    荀攸走出金銮殿,仰天良久,方道:
    “罢了!文若,我终是错了!”
    很快,一场腥风血雨袭卷许都,崔琰被曹操处死(崔判官不愿牵涉到道统之争中,仍回地府任职,倒是落了个清流之名),而毛玠也被曹操下狱(不久便被废为庶人,远离朝局,专心修道),荀攸劝谏,也遭曹操怒斥,卧床不起......自此,朝廷之上,再无异议。

章节目录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雨潇风并收藏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