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管家也点头,道:“据说是黄夫郎到主簿大人家跟主簿大人的夫郎说话闲聊时,凑巧被王老板的夫郎听见了。”
余清泽、刘老板:……
虽说有那么一层关系在,被王记那边知道是早晚的事,但这也太凑巧了,如果晚个几天,小吃店推出了银耳羹,之后再被他知道就无所谓了。
余清泽无奈叹气,道:“唉,我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刘老板就安慰他:“没事,他做的肯定没你的好,你照样推出,有比较了,客人自然会回来的。”
“唉,希望如此。”余清泽叹口气,答道。
如此又过了两天。
余清泽忙着小吃店和画图纸,很忙。
他将原本打算推出的银耳羹换成了炒河粉,蛋炒河粉、猪肉炒河粉,青菜炒的,出了几样,也是大受欢迎,特别是午餐的时候,这种比较能填饱肚子的吃食就特别好卖。
而且炒河粉这东西,余清泽可以一次炒很多,然后放在那边卖就行,也比较省事。
另一边,最近的王老板春风得意,整天都笑眯眯的。
因为凉皮,吸引了一批原来余记的客人。另外,这两天推出的银耳羹也很受欢迎,特别是受哥儿的欢迎。
因为这两样吃食,面馆的入座率也终于从三成上升到了六成。
看着渐渐有了起色的面馆,王老板心里美滋滋的,就连死对头刘良平经过时瞪他的一眼,他都好心情地没有跟他计较。
“爹,这白木耳快用完了。”王老板的儿子对进到厨房的王老板说道。
“今天的还够用吗?”王老板问道。
王老板的儿子看了下盆里泡着的白木耳,点头答道:“勉强够用。”
闻言,王老板说道:“没事,明天土根说一早会送过来,赶得及。”
“那就好。”
第68章 出事
第二天早上,王记面馆门口,王老板搓着手伸长脖子朝南边望去。
“爹,土根还没来吗?再不做就来不及开店了。”王老板的儿子走出面馆门口,问道。
王老板没好气地说道:“我这不也在等着嘛!唉,这土根也真是的,说一早一早,咱们这都快要开店了还不来。”
两人又在门口望了一阵,心里急得不得了。直到一个人影背着一个大背篓,手上还提着一个袋子出现在路那头,两人顿时眼睛一亮,终于来了。
“诶,来了来了,爹,来了!”王老板儿子看见那个人影兴奋地叫道。
“我看见了!瞎嚷嚷啥!”王老板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等到那个人影走进,王老板立马说道:“哎哟土根啊,你怎么来这么晚,我这马上就要开店了啊!快去过称,阿明拿称。”
“好嘞!”王老板的儿子王明立即到休息间拿称去了。
叫土根的汉子抹了把头上的汗,跟着两人进到后面院子里,卸下背篓,将手里的麻袋打开,说道:“实在对不住啊王老板,我早上又去摘了一些,就来晚了一点。这里面是晒了一下的,昨天下午摘的,我怕烂了就又晒了一下,这背篓里面是今天早上刚摘的,还新鲜着呢。”
“行行行,都可以。”王老板用称钩子钩起背篓和麻袋,分别称了一下,说道:“背篓这边是十六斤,麻袋里是五斤半!”
他将银耳分别倒在两个框里,然后跟他儿子说道:“好了,阿明,快去做!”
“爹,用这个半干的还是用这新鲜的?”王明问道。
“你蠢啊,当然用新鲜的!不然怎么来得及!半干的还要泡!”
“哦,知道了。”王明提着新鲜的那袋银耳就进了厨房。
土根看着王明进了厨房,他好奇问道:“王老板,你们用这白木耳做什么啊?”
王老板笑呵呵地打马虎眼,道:“没什么,就赚点小钱。咱们再称称背篓。”
怕土根继续问下去,知道他们用银耳做的银耳羹很受欢迎后会涨价,他急忙岔开了话题,又称了一下空背篓和麻袋,说道:“皮四斤六两,就算你四斤半吧。去掉皮后,那白木耳一共是十七斤。你看,是吧?”
“是。”土根点头答道。
“来,土根,咱们算算啊,一共十七斤,一斤六文,十斤就六十文,七斤是四十二文,那一共就是,诶,一百零二文钱。你看是也不是?”
土根挠挠头,他算不到余老板这么快,过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嘿嘿,是。”
“喏,一百零二文,你拿好了。下次可要早点啊,我们这差点就错过重要的事情了。”王老板从钱袋里数出一百零二文钱递给土根,又叮嘱他以后要来早点。
“好嘞,后天我再摘一些过来。”
土根接过钱,高兴地就走了,他也忘了再问这王老板要这不能吃的白木耳做什么了,他急着去市场买些肉回去,这阵子秋收,一家人都累坏了,要买些肉回去给大家解解馋。
白木耳到位,王家父子都很高兴,赶紧洗吧洗吧就做起银耳羹来,紧赶慢赶,终于在开店后一会儿将银耳羹给做好了。
“小二,来两碗银耳羹!”一位年轻的哥儿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哥儿走进王记面馆,他们是来吃这里的银耳羹的。昨天听到隔壁的邻居说这里的银耳羹甜甜的,脆脆的,蛮好吃的,他们便也想来尝一尝。
“来了!”小二高声吆喝着,将两碗红枣银耳莲子羹端上,笑嘻嘻道:“刚出炉的银耳羹,客人请慢用。”
“小二,这边来一碗凉皮,再来一碗银耳羹!”另一边一个客人点餐道。
“好好好,来了!”
……
“还好赶上了。”王老板站在厨房门口,擦着头上的汗,感慨道。
余清泽、刘老板:……
虽说有那么一层关系在,被王记那边知道是早晚的事,但这也太凑巧了,如果晚个几天,小吃店推出了银耳羹,之后再被他知道就无所谓了。
余清泽无奈叹气,道:“唉,我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刘老板就安慰他:“没事,他做的肯定没你的好,你照样推出,有比较了,客人自然会回来的。”
“唉,希望如此。”余清泽叹口气,答道。
如此又过了两天。
余清泽忙着小吃店和画图纸,很忙。
他将原本打算推出的银耳羹换成了炒河粉,蛋炒河粉、猪肉炒河粉,青菜炒的,出了几样,也是大受欢迎,特别是午餐的时候,这种比较能填饱肚子的吃食就特别好卖。
而且炒河粉这东西,余清泽可以一次炒很多,然后放在那边卖就行,也比较省事。
另一边,最近的王老板春风得意,整天都笑眯眯的。
因为凉皮,吸引了一批原来余记的客人。另外,这两天推出的银耳羹也很受欢迎,特别是受哥儿的欢迎。
因为这两样吃食,面馆的入座率也终于从三成上升到了六成。
看着渐渐有了起色的面馆,王老板心里美滋滋的,就连死对头刘良平经过时瞪他的一眼,他都好心情地没有跟他计较。
“爹,这白木耳快用完了。”王老板的儿子对进到厨房的王老板说道。
“今天的还够用吗?”王老板问道。
王老板的儿子看了下盆里泡着的白木耳,点头答道:“勉强够用。”
闻言,王老板说道:“没事,明天土根说一早会送过来,赶得及。”
“那就好。”
第68章 出事
第二天早上,王记面馆门口,王老板搓着手伸长脖子朝南边望去。
“爹,土根还没来吗?再不做就来不及开店了。”王老板的儿子走出面馆门口,问道。
王老板没好气地说道:“我这不也在等着嘛!唉,这土根也真是的,说一早一早,咱们这都快要开店了还不来。”
两人又在门口望了一阵,心里急得不得了。直到一个人影背着一个大背篓,手上还提着一个袋子出现在路那头,两人顿时眼睛一亮,终于来了。
“诶,来了来了,爹,来了!”王老板儿子看见那个人影兴奋地叫道。
“我看见了!瞎嚷嚷啥!”王老板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等到那个人影走进,王老板立马说道:“哎哟土根啊,你怎么来这么晚,我这马上就要开店了啊!快去过称,阿明拿称。”
“好嘞!”王老板的儿子王明立即到休息间拿称去了。
叫土根的汉子抹了把头上的汗,跟着两人进到后面院子里,卸下背篓,将手里的麻袋打开,说道:“实在对不住啊王老板,我早上又去摘了一些,就来晚了一点。这里面是晒了一下的,昨天下午摘的,我怕烂了就又晒了一下,这背篓里面是今天早上刚摘的,还新鲜着呢。”
“行行行,都可以。”王老板用称钩子钩起背篓和麻袋,分别称了一下,说道:“背篓这边是十六斤,麻袋里是五斤半!”
他将银耳分别倒在两个框里,然后跟他儿子说道:“好了,阿明,快去做!”
“爹,用这个半干的还是用这新鲜的?”王明问道。
“你蠢啊,当然用新鲜的!不然怎么来得及!半干的还要泡!”
“哦,知道了。”王明提着新鲜的那袋银耳就进了厨房。
土根看着王明进了厨房,他好奇问道:“王老板,你们用这白木耳做什么啊?”
王老板笑呵呵地打马虎眼,道:“没什么,就赚点小钱。咱们再称称背篓。”
怕土根继续问下去,知道他们用银耳做的银耳羹很受欢迎后会涨价,他急忙岔开了话题,又称了一下空背篓和麻袋,说道:“皮四斤六两,就算你四斤半吧。去掉皮后,那白木耳一共是十七斤。你看,是吧?”
“是。”土根点头答道。
“来,土根,咱们算算啊,一共十七斤,一斤六文,十斤就六十文,七斤是四十二文,那一共就是,诶,一百零二文钱。你看是也不是?”
土根挠挠头,他算不到余老板这么快,过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嘿嘿,是。”
“喏,一百零二文,你拿好了。下次可要早点啊,我们这差点就错过重要的事情了。”王老板从钱袋里数出一百零二文钱递给土根,又叮嘱他以后要来早点。
“好嘞,后天我再摘一些过来。”
土根接过钱,高兴地就走了,他也忘了再问这王老板要这不能吃的白木耳做什么了,他急着去市场买些肉回去,这阵子秋收,一家人都累坏了,要买些肉回去给大家解解馋。
白木耳到位,王家父子都很高兴,赶紧洗吧洗吧就做起银耳羹来,紧赶慢赶,终于在开店后一会儿将银耳羹给做好了。
“小二,来两碗银耳羹!”一位年轻的哥儿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哥儿走进王记面馆,他们是来吃这里的银耳羹的。昨天听到隔壁的邻居说这里的银耳羹甜甜的,脆脆的,蛮好吃的,他们便也想来尝一尝。
“来了!”小二高声吆喝着,将两碗红枣银耳莲子羹端上,笑嘻嘻道:“刚出炉的银耳羹,客人请慢用。”
“小二,这边来一碗凉皮,再来一碗银耳羹!”另一边一个客人点餐道。
“好好好,来了!”
……
“还好赶上了。”王老板站在厨房门口,擦着头上的汗,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