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鹏月坐在一摇一晃的轿子里,今日他出门瞒着全家人,只带了两个保镖护卫,连心腹的大管事也没有带。他让和自己形影不离的大管事立在书房跟前, 假装侍奉读书,如此神不知鬼不觉, 连他那几个小妾都没有发现他的行踪, 以为他还在书房用功。
天气晴和,轿子来到城郊三十里处,有一片青青湖水,沿湖立起一座草庐。
钱鹏月下了轿, 穿过湖上的浮桥,同守卫打过招呼, 草庐中出来一老宦官,将他带入。
钱鹏月进屋便拜:“微臣参见陛下,陛下长乐无极!”
皇帝离席相迎:“爱卿快快请起。”
原来,当今少帝对于儒学甚为热衷, 他读了钱鹏月的著作,便常有疑惑请教;然而当今主流却是道派的黄老学说, 如果皇帝沉迷儒学的消息传了出去,必定要受到不少攻讦,故而为了方便, 少帝登基之后,君臣常常相约在此碰面,畅谈学术和国策。
皇帝罢朝,没有人知晓他来了草庐;而钱鹏月每次推说外出喝花酒,连他三个小妾都信以为真,只当他是在外头被一个狐狸精迷了心窍,却万万料想不到,这“狐狸精”却是当今天子。
君臣入座,相隔一案坐于席上。皇帝旁敲侧击打听钱鹏月的态度。
“朕在此庐闲谈,非以君臣身份,乃是以学生身份,向爱卿请教。望爱卿能够知无不言。”
钱鹏月急忙双手一拱:“承蒙圣恩,微臣绝不敢推辞保留。恭听陛下垂询。”
皇帝道:“朕知爱卿与慕容情乃故旧好友,倘若其涉罪犯法,爱卿是否会为其求情?”
“所谓公法不阿亲戚。法非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莫说慕容情为吾友,便是吾手足兄弟,也不得违法免罪也。”
皇帝点点头,微作沉吟,抬眸看向钱鹏月的眼睛:
“那么以爱卿对慕容情的了解,他是否别有远志?”
钱鹏月恭然温声道:“陛下,臣与慕容申晓同岁。”
“这朕知道。你们从小玩到大。”
“臣与此君,自幼相友善,他幼时便包综六经、智意超人。十二岁那年臣与之同在并州游学,经过西河郡一带,受到阴山县令广成的礼待;是时常有羌胡犯县境,掠夺民谷。有一次,郡县内已接到军情线报,言说胡骑已距离县郊不足三十里,当时便有人建议广县令让百姓一齐出动,提前抢收春小麦。然而申孝却竭力反对之。”
皇帝听他这么说,倒是好奇了起来:“这是为何呢?与其让羌人掠走粮谷,倒不如留给百姓一部分,总比留给羌人好。”
“臣当时也是这样想。所以,最终广县令没有采纳申孝的建议,让百姓任意去田中抢收粮谷,终于夺回了一部分粮食。”
“嗯。”
“然而,之后的两年,西河郡却年年因为缺粮而闹出饥荒骚乱,唯有依靠相邻的太原郡和平原郡开仓放粮援济之,方才得以免除民变。”钱鹏月说到此处,略一停顿:“陛下知晓这是为何吗?”
“是因为羌胡年年来犯,掠夺民谷吗?”
钱鹏月垂着眼帘道:“陛下,羌胡掠夺,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是,自从羌人掠谷那一年,西河郡内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因为下令让百姓任意收割粮食,靠的是武力抢夺,使得那些不事耕种却有用孔武之人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而辛苦耕种的农民却无法收割自己的粮食;乱了秩序。这使得百姓有了侥幸之心,他们认为只要羌胡来了,郡治一乱,便可以有浑水摸鱼不劳而获的机会,反而辛苦劳作的人却不能保全自己的财富,于是人人投机取巧,等待抢夺别人的粮食,致使耕种者越来越少。”
皇帝听罢,果然显得十分吃惊。
“当年,申孝十二岁,他是这么对县令说道的:今年无谷,明年可以再种,羌胡可以增兵来防。这并不影响百姓明年的生计。然而法令不能得以执行,州郡没有秩序,导致民风败坏,今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都不会得到安宁。最后,果然被他言中。”
皇帝目光熠熠地看向钱鹏月,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
他欲言又止,沉吟良久,最终叹道:“好一个远见卓识之人!”
钱鹏月躬身相拜。
皇帝已经明白了钱鹏月的意思。
慕容情这等未雨筹谋,洞悉世情之人,他若有远图,便会在占据汉中时举兵,不会坐失良机而率师动众返京。
皇帝道:“朕知道了,朕会令方峤秉公彻查此事。”
钱鹏月再拜:“陛下实乃千古圣君。”
皇帝还在回想方才钱鹏月说过的话,忽然哧溜一笑,道:“钱鹏月,你今天可是拐弯抹角给慕容情说了不少好话啊,回去他必然感激于你吧?他有你这位故友,倒是幸运。”
钱鹏月端正容色,毫无说笑之意道:“依微臣来看,此乃陛下之幸。”
“哦,怎么说?”
“陛下,您令云晟扣留了慕容情之妻,是否受到天下臣工的攻讦?”
皇帝皱眉:“怎么,连你也要来指责朕的不是?”
“陛下是九五之尊,一朝天子,别说是扣押一个臣妇,就是扣押了慕容情,也不该遭受如此多的非议。陛下扣押的若是其他大臣的妻子,绝不会招致这么多的攻讦,而慕容情的妻子却是如此,陛下知晓其中的原因吗?”
皇帝越听越觉不是滋味,在膝盖上掸了掸衣袖:“哼。这不都是因为,他慕容世家根深叶茂吗?”
“非但如此。慕容情出身国观,他的身后是整个道派正宗。钱鹏月躬身一拜,道,我大晋朝自开国以来数百年,皆以黄老之道为治国本。慕容情是国观大宗师,陛下动他,就是动摇整个国观在大晋中的权威地位,道宗势力在我国发展已逾百年,他们闻风思危,必然会为了保全宗派地位而力撑慕容情。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势力在同陛下角力。”
这话更加使得皇帝不悦:“好你个钱鹏月!岂有此理,照你这么说,这个慕容情朕还动不得了?”
钱鹏月离席跪拜,随后抬头,在他那大智若愚,常常有说有笑的面孔上,此刻收敛了笑意,目光深深地看向他的君主:
“陛下,动一个慕容情又有何用,国观的大宗师前赴后继,没了慕容情,下一个还会有谁?追根溯源,一切都是因为治国之本。”
——大牢内。
顾柔头一回坐牢,百无聊赖,同狱卒要了一些杂书来看。说来倒也幸运,或许是因为这座廷尉诏狱内关押过不少饱学之士,故而狱中知晓囚犯们的品位境界不同,早就备好了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这会儿果然拿了一些给顾柔。
顾柔从中挑了钱鹏月的著作来看。
隔壁那老妇看见顾柔在读钱鹏月的书,冷笑道:“此人满腹经纶,屡有奇谋,倒是一位王佐之才、见地之士,然而不治行检,又不敢光明正大承认自己做儒学……哼,非磊落之辈。”
顾柔听了好奇,合上书本问:“婆婆也认得钱侍中么?”
老妪冷笑:“此人的经注策论,值得一读;杂文野史,堪堪将就。为人嘛……更是随方逐圆,投机取巧,不提也罢。”
顾柔想,她好大的口气,可是钱大人的许多书她都读过,无论是杂文野史还是文章策论,都写得非常好,婆婆有些自负了。
她继续往下读,那老妪主动凑过来,隔着牢笼道:“你读姓钱的什么书,你让我瞧瞧。”
顾柔便背靠着木栅,将书摊开在腿上,老妇人在她身后,两人一起读钱鹏月的《道器三辨》。
天气晴和,轿子来到城郊三十里处,有一片青青湖水,沿湖立起一座草庐。
钱鹏月下了轿, 穿过湖上的浮桥,同守卫打过招呼, 草庐中出来一老宦官,将他带入。
钱鹏月进屋便拜:“微臣参见陛下,陛下长乐无极!”
皇帝离席相迎:“爱卿快快请起。”
原来,当今少帝对于儒学甚为热衷, 他读了钱鹏月的著作,便常有疑惑请教;然而当今主流却是道派的黄老学说, 如果皇帝沉迷儒学的消息传了出去,必定要受到不少攻讦,故而为了方便, 少帝登基之后,君臣常常相约在此碰面,畅谈学术和国策。
皇帝罢朝,没有人知晓他来了草庐;而钱鹏月每次推说外出喝花酒,连他三个小妾都信以为真,只当他是在外头被一个狐狸精迷了心窍,却万万料想不到,这“狐狸精”却是当今天子。
君臣入座,相隔一案坐于席上。皇帝旁敲侧击打听钱鹏月的态度。
“朕在此庐闲谈,非以君臣身份,乃是以学生身份,向爱卿请教。望爱卿能够知无不言。”
钱鹏月急忙双手一拱:“承蒙圣恩,微臣绝不敢推辞保留。恭听陛下垂询。”
皇帝道:“朕知爱卿与慕容情乃故旧好友,倘若其涉罪犯法,爱卿是否会为其求情?”
“所谓公法不阿亲戚。法非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莫说慕容情为吾友,便是吾手足兄弟,也不得违法免罪也。”
皇帝点点头,微作沉吟,抬眸看向钱鹏月的眼睛:
“那么以爱卿对慕容情的了解,他是否别有远志?”
钱鹏月恭然温声道:“陛下,臣与慕容申晓同岁。”
“这朕知道。你们从小玩到大。”
“臣与此君,自幼相友善,他幼时便包综六经、智意超人。十二岁那年臣与之同在并州游学,经过西河郡一带,受到阴山县令广成的礼待;是时常有羌胡犯县境,掠夺民谷。有一次,郡县内已接到军情线报,言说胡骑已距离县郊不足三十里,当时便有人建议广县令让百姓一齐出动,提前抢收春小麦。然而申孝却竭力反对之。”
皇帝听他这么说,倒是好奇了起来:“这是为何呢?与其让羌人掠走粮谷,倒不如留给百姓一部分,总比留给羌人好。”
“臣当时也是这样想。所以,最终广县令没有采纳申孝的建议,让百姓任意去田中抢收粮谷,终于夺回了一部分粮食。”
“嗯。”
“然而,之后的两年,西河郡却年年因为缺粮而闹出饥荒骚乱,唯有依靠相邻的太原郡和平原郡开仓放粮援济之,方才得以免除民变。”钱鹏月说到此处,略一停顿:“陛下知晓这是为何吗?”
“是因为羌胡年年来犯,掠夺民谷吗?”
钱鹏月垂着眼帘道:“陛下,羌胡掠夺,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是,自从羌人掠谷那一年,西河郡内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因为下令让百姓任意收割粮食,靠的是武力抢夺,使得那些不事耕种却有用孔武之人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而辛苦耕种的农民却无法收割自己的粮食;乱了秩序。这使得百姓有了侥幸之心,他们认为只要羌胡来了,郡治一乱,便可以有浑水摸鱼不劳而获的机会,反而辛苦劳作的人却不能保全自己的财富,于是人人投机取巧,等待抢夺别人的粮食,致使耕种者越来越少。”
皇帝听罢,果然显得十分吃惊。
“当年,申孝十二岁,他是这么对县令说道的:今年无谷,明年可以再种,羌胡可以增兵来防。这并不影响百姓明年的生计。然而法令不能得以执行,州郡没有秩序,导致民风败坏,今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都不会得到安宁。最后,果然被他言中。”
皇帝目光熠熠地看向钱鹏月,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
他欲言又止,沉吟良久,最终叹道:“好一个远见卓识之人!”
钱鹏月躬身相拜。
皇帝已经明白了钱鹏月的意思。
慕容情这等未雨筹谋,洞悉世情之人,他若有远图,便会在占据汉中时举兵,不会坐失良机而率师动众返京。
皇帝道:“朕知道了,朕会令方峤秉公彻查此事。”
钱鹏月再拜:“陛下实乃千古圣君。”
皇帝还在回想方才钱鹏月说过的话,忽然哧溜一笑,道:“钱鹏月,你今天可是拐弯抹角给慕容情说了不少好话啊,回去他必然感激于你吧?他有你这位故友,倒是幸运。”
钱鹏月端正容色,毫无说笑之意道:“依微臣来看,此乃陛下之幸。”
“哦,怎么说?”
“陛下,您令云晟扣留了慕容情之妻,是否受到天下臣工的攻讦?”
皇帝皱眉:“怎么,连你也要来指责朕的不是?”
“陛下是九五之尊,一朝天子,别说是扣押一个臣妇,就是扣押了慕容情,也不该遭受如此多的非议。陛下扣押的若是其他大臣的妻子,绝不会招致这么多的攻讦,而慕容情的妻子却是如此,陛下知晓其中的原因吗?”
皇帝越听越觉不是滋味,在膝盖上掸了掸衣袖:“哼。这不都是因为,他慕容世家根深叶茂吗?”
“非但如此。慕容情出身国观,他的身后是整个道派正宗。钱鹏月躬身一拜,道,我大晋朝自开国以来数百年,皆以黄老之道为治国本。慕容情是国观大宗师,陛下动他,就是动摇整个国观在大晋中的权威地位,道宗势力在我国发展已逾百年,他们闻风思危,必然会为了保全宗派地位而力撑慕容情。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势力在同陛下角力。”
这话更加使得皇帝不悦:“好你个钱鹏月!岂有此理,照你这么说,这个慕容情朕还动不得了?”
钱鹏月离席跪拜,随后抬头,在他那大智若愚,常常有说有笑的面孔上,此刻收敛了笑意,目光深深地看向他的君主:
“陛下,动一个慕容情又有何用,国观的大宗师前赴后继,没了慕容情,下一个还会有谁?追根溯源,一切都是因为治国之本。”
——大牢内。
顾柔头一回坐牢,百无聊赖,同狱卒要了一些杂书来看。说来倒也幸运,或许是因为这座廷尉诏狱内关押过不少饱学之士,故而狱中知晓囚犯们的品位境界不同,早就备好了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这会儿果然拿了一些给顾柔。
顾柔从中挑了钱鹏月的著作来看。
隔壁那老妇看见顾柔在读钱鹏月的书,冷笑道:“此人满腹经纶,屡有奇谋,倒是一位王佐之才、见地之士,然而不治行检,又不敢光明正大承认自己做儒学……哼,非磊落之辈。”
顾柔听了好奇,合上书本问:“婆婆也认得钱侍中么?”
老妪冷笑:“此人的经注策论,值得一读;杂文野史,堪堪将就。为人嘛……更是随方逐圆,投机取巧,不提也罢。”
顾柔想,她好大的口气,可是钱大人的许多书她都读过,无论是杂文野史还是文章策论,都写得非常好,婆婆有些自负了。
她继续往下读,那老妪主动凑过来,隔着牢笼道:“你读姓钱的什么书,你让我瞧瞧。”
顾柔便背靠着木栅,将书摊开在腿上,老妇人在她身后,两人一起读钱鹏月的《道器三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