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头一跳
只要有班车回家,李友桂还是最喜欢坐下午那趟,她不喜欢赶时间。
这个习惯是前世养成的,无论是回老家还是出门旅行,她最最讨厌的出门时间是早上和晚上。太早,费时间也费钱,太晚又不安全。
现在这个时间点回苏镇,当然不是最理想的时间,可李建华下午得要上班,李友桂觉得现在走也行。
上了辆马上要出发的班车,父女俩挥别了李建华,班车慢悠悠的在市里晃了几圈,七拐八弯,又接上了几个客人,这才是真正摇晃着出发了。
路也不是柏油马路,那样的路就别想了,全是土夯实的路面,还算是平整吧,不过会晃就是了。
班车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吴镇,吴镇没有下人下车,上车的也没有,所以班车没停继续开着。
李父和李友桂坐在在同一排位置上,不过李父是坐在里面,李友桂坐在他身边,这样能防止在紧急刹车时,李父不会摔倒和滚出去。
这边的父女俩坐车都是爱朝窗外欣赏风景的,李父是好几年没出过门了,自然是看什么都好看都新鲜,而李友桂是自然而然的时不时看一下窗外,或者看一下自己的前方。
所以,当父女俩无意中齐齐去看窗外的风景,就看到了路上迎面正在跑步前进的无数个军人。而在下一刻,李友桂就和一双深邃的幽深的眼睛对上了。
李友桂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头一跳,整个人倏然一惊。
原来竟是那个人——罗霆。
没错,此刻正在路边领队训练的人正是罗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有所感的将视线投向了一辆班车,等他看到班车上那熟悉的小脸和明亮的大眼睛时,双方的视线一对,瞬间都彼此看清了对方。
这样的过程仅仅十来秒而已,双方就擦肩而过了,大家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快速移动,要不是真的亲眼所见,只怕以为是看花了眼呢。
呃。
这都能碰见,还真的挺神奇。
李友桂现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旁的李父只见过罗霆一回,但他完全没有发现。何况在这么一大群队伍当中,不是熟悉的哪能认得出来?他可没有李友桂这么的敏锐。
过了吴镇,前面就是苏镇了,又过了大半个小时之后,班车终于抵达苏镇,在离自家最近的一个地方,李友桂叫停了班车,先把麻包袋提到车下面,然后再上车去把李父给背下来。
下了车之后,自然是没有人来接的,李友桂她也没这方面的指望,她把李父背着腾出一只手来提麻包袋。
这点重量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就是她现在连一米六都不到,麻包袋提在手上都得拖地了。于是,李友桂只好一边走一边提,提一下走一下。
好在,从公路到自己家就六七百米远,李友桂也用了十多分钟才把李父他给背回了家。
一路上也没多少人,此刻所有的社员都在下地,在家的大多数是小孩子和老人,帮不上她的忙。
李友桂到家后先伺候李父洗脸洗手上厕所,然后再让他到床上去睡个觉,自己才把麻包袋里的东西放进房间里锁好。
看了看天色,李友桂也不打算去出工了,就在家里挑水劈柴,顺便再给李父削个拐杖和钉一个正方形的木架子,全是给他学走路用的。
做完了这些活之后,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妹俩就双双放学回家了,李友桂不在家的这几天,兄妹俩都挺忙的。
柴火李友桂在走之前劈了一大堆,挑水就得李建文天天放学回来挑,菜园子是小妹李友柳在打理。
兄妹俩分工合作,尽管李友桂不在家,家里也没受什么影响,就是很想她而已。
家里的人倒没怎么想念李父,因为他这几年在家人心里的形象不好,自然远远比不上李友桂了。
“大姐,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
“姐,你可回来了,我们很想你。”
兄妹俩连书包都来不及放下,急忙跑到李友桂的身边,高兴的看着自己的大姐,大姐回来了他们的底气足足的。
这被需要的感觉还行,特别是俩兄妹那看着自己放亮放光的眼睛,李友桂特别受用。
“嗯,回来了。我去接妈回来,你们在家里做饭,还要看着爸,干完活了就看书写作业。”李友桂交代他俩道。
兄妹俩自然都好好的答应了,不用李友桂特意说,他们也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于是,李友桂就放心的走人了,她得去把李母接替回来,李母边放牛可边领着两个小屁孩呢,估计是够累的了。
去地里先经过的养猪场,李友桂路过的时候,刚好老黄老薜他们俩个找柴伙回来,迎面就与她碰上了。
老黄和老薜他们早已经知道了眼前这个小姑娘这几天没在生产队,现在见着人了应该是从市里回来了,对这个小姑娘大家都是很感激的,现在除了找柴伙外,他们不用挑水了,也不用再担心养猪的活儿被生产队的人顶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是个有善心的小姑娘。
为了避免给李友桂带来麻烦,他们只是看了李友桂一眼,便匆匆忙忙的低下头靠边着走,快速的进了养猪场里。
李友桂也一脸平静的看了他们一眼,好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在经过地里的时候,好多社员都看见了她,不一会儿,罗中华就知道了她回来的消息,已经快步找过来了。
“友桂,友桂,等一下叔,叔有事找你。”看着前面大步流星的小姑娘,罗中华嘴角抽抽的喊话。
李友桂当然知道是谁在喊自己,就停下来等着罗中华走过来。
“叔,咋了?”
等罗中华走到跟前,李友桂继续迈步往前走,边走边问,反正不耽误她去找妈。
罗中华看李友桂那走的方向是去找李母,他也就习惯性的边走边说,反正说话也不耽误干活的功夫,这是这里的习惯了。
这个习惯是前世养成的,无论是回老家还是出门旅行,她最最讨厌的出门时间是早上和晚上。太早,费时间也费钱,太晚又不安全。
现在这个时间点回苏镇,当然不是最理想的时间,可李建华下午得要上班,李友桂觉得现在走也行。
上了辆马上要出发的班车,父女俩挥别了李建华,班车慢悠悠的在市里晃了几圈,七拐八弯,又接上了几个客人,这才是真正摇晃着出发了。
路也不是柏油马路,那样的路就别想了,全是土夯实的路面,还算是平整吧,不过会晃就是了。
班车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吴镇,吴镇没有下人下车,上车的也没有,所以班车没停继续开着。
李父和李友桂坐在在同一排位置上,不过李父是坐在里面,李友桂坐在他身边,这样能防止在紧急刹车时,李父不会摔倒和滚出去。
这边的父女俩坐车都是爱朝窗外欣赏风景的,李父是好几年没出过门了,自然是看什么都好看都新鲜,而李友桂是自然而然的时不时看一下窗外,或者看一下自己的前方。
所以,当父女俩无意中齐齐去看窗外的风景,就看到了路上迎面正在跑步前进的无数个军人。而在下一刻,李友桂就和一双深邃的幽深的眼睛对上了。
李友桂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头一跳,整个人倏然一惊。
原来竟是那个人——罗霆。
没错,此刻正在路边领队训练的人正是罗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有所感的将视线投向了一辆班车,等他看到班车上那熟悉的小脸和明亮的大眼睛时,双方的视线一对,瞬间都彼此看清了对方。
这样的过程仅仅十来秒而已,双方就擦肩而过了,大家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快速移动,要不是真的亲眼所见,只怕以为是看花了眼呢。
呃。
这都能碰见,还真的挺神奇。
李友桂现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旁的李父只见过罗霆一回,但他完全没有发现。何况在这么一大群队伍当中,不是熟悉的哪能认得出来?他可没有李友桂这么的敏锐。
过了吴镇,前面就是苏镇了,又过了大半个小时之后,班车终于抵达苏镇,在离自家最近的一个地方,李友桂叫停了班车,先把麻包袋提到车下面,然后再上车去把李父给背下来。
下了车之后,自然是没有人来接的,李友桂她也没这方面的指望,她把李父背着腾出一只手来提麻包袋。
这点重量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就是她现在连一米六都不到,麻包袋提在手上都得拖地了。于是,李友桂只好一边走一边提,提一下走一下。
好在,从公路到自己家就六七百米远,李友桂也用了十多分钟才把李父他给背回了家。
一路上也没多少人,此刻所有的社员都在下地,在家的大多数是小孩子和老人,帮不上她的忙。
李友桂到家后先伺候李父洗脸洗手上厕所,然后再让他到床上去睡个觉,自己才把麻包袋里的东西放进房间里锁好。
看了看天色,李友桂也不打算去出工了,就在家里挑水劈柴,顺便再给李父削个拐杖和钉一个正方形的木架子,全是给他学走路用的。
做完了这些活之后,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妹俩就双双放学回家了,李友桂不在家的这几天,兄妹俩都挺忙的。
柴火李友桂在走之前劈了一大堆,挑水就得李建文天天放学回来挑,菜园子是小妹李友柳在打理。
兄妹俩分工合作,尽管李友桂不在家,家里也没受什么影响,就是很想她而已。
家里的人倒没怎么想念李父,因为他这几年在家人心里的形象不好,自然远远比不上李友桂了。
“大姐,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
“姐,你可回来了,我们很想你。”
兄妹俩连书包都来不及放下,急忙跑到李友桂的身边,高兴的看着自己的大姐,大姐回来了他们的底气足足的。
这被需要的感觉还行,特别是俩兄妹那看着自己放亮放光的眼睛,李友桂特别受用。
“嗯,回来了。我去接妈回来,你们在家里做饭,还要看着爸,干完活了就看书写作业。”李友桂交代他俩道。
兄妹俩自然都好好的答应了,不用李友桂特意说,他们也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于是,李友桂就放心的走人了,她得去把李母接替回来,李母边放牛可边领着两个小屁孩呢,估计是够累的了。
去地里先经过的养猪场,李友桂路过的时候,刚好老黄老薜他们俩个找柴伙回来,迎面就与她碰上了。
老黄和老薜他们早已经知道了眼前这个小姑娘这几天没在生产队,现在见着人了应该是从市里回来了,对这个小姑娘大家都是很感激的,现在除了找柴伙外,他们不用挑水了,也不用再担心养猪的活儿被生产队的人顶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是个有善心的小姑娘。
为了避免给李友桂带来麻烦,他们只是看了李友桂一眼,便匆匆忙忙的低下头靠边着走,快速的进了养猪场里。
李友桂也一脸平静的看了他们一眼,好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在经过地里的时候,好多社员都看见了她,不一会儿,罗中华就知道了她回来的消息,已经快步找过来了。
“友桂,友桂,等一下叔,叔有事找你。”看着前面大步流星的小姑娘,罗中华嘴角抽抽的喊话。
李友桂当然知道是谁在喊自己,就停下来等着罗中华走过来。
“叔,咋了?”
等罗中华走到跟前,李友桂继续迈步往前走,边走边问,反正不耽误她去找妈。
罗中华看李友桂那走的方向是去找李母,他也就习惯性的边走边说,反正说话也不耽误干活的功夫,这是这里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