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秋收分粮
进了十月中下旬之后。
一眼望过去,金色稻浪,沉甸甸的,和着一贫如洗的蓝天,以及浓浓的秋意,带来一种特别的秋味。
一年四季,秋色是最令人难忘的,除了象征着丰收之外,就是它的气息和感觉了。
秋收马上就快要打响了,每一天大家都很喜欢经过金黄色的田里看一眼,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生产队里的各种工具已经修好磨好了,同时罗中华也决定,打算各准备将鸡和鸭各准备二十到三十只出来出售给本大队的社员。
就是为了秋收下大力气干活时,谁家想要买鸡鸭补身子时都可以来和生产队买回去。
这个福利仅针对本生产队的社员,反正当李友桂知道的时候,心里已经决定了到时让李母各买上一只鸡鸭回去,不买白不买。
很快,几天之后,第七生产队就打响了秋收的号角,事先动员了一番。第二天就早早的起床吃早饭集合了,整个生产队凡是能下地的都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李友桂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割稻谷,谁让她割得又快又好?还不惜力?
其实,李友桂在哪个岗位都是干活的好手,哪哪都需要她,她哪哪都合适,所以罗中华特别的发愁,多希望各个岗位都有一个李友桂啊。
可惜的是,人就只有一个,思来想去,只好把她放在割稻谷的位置上了,而且因为她太勤快太认真,生产队干部们一致认为要给李友桂一天十二个工分,而且还允许她秋收之后刚买三四百斤粮食。
人才,就要爱惜爱护,待遇就得最高。
李友桂果然一马当先,她所在的这块地,其他人都被她甩得老远,只好忍不住奋起直追了。
罗中华很精明,他能成为一个生产队的队长,绝对是有头脑的。
这不,上午安排李友桂在这块地,下午就安排她去另一个小组,一天不带重复的,而且天天如此。反正,只要李友桂出现的地方,那大家只能努力埋头干活,谁也没空去偷懒了。
中午饭是李建文和友柳兄妹俩送过来的,有饭有粥,一个鸡肉炒蘑菇一个青菜一个绿豆汤,一大锅凉开水。李母也和夏收一样,被安排捆绑稻谷,她倒是不用搬,不过还是要弯腰干活的。
小建环和小建业被李父带着在家里烧烧开水,或者剁猪食煮猪食,喂鸡摘菜这些轻松的活。
送完了饭菜之后,兄妹俩又拎着吃完的饭碗回去了,等洗好了碗盆之后,兄妹俩就一人拎着一个篮子出来捡掉到地里边的稻穗,这样一天一人有四个工分。
工分再少,那也是工分,起码兄妹俩干活的时候,分到的工分折成的粮食就够他们吃个半饱了,兄妹俩都没有嫌弃的意思。
大人们干活是干到天黑透的,孩子们则是不用,天快黑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上交捡到了稻穗回家了,该做饭的做饭,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晚上李家的伙食还是鸡肉和鸡蛋,干一天的辛苦活了就得吃好,不然会慢慢的掏空身子。
虽然秋收的天气比夏收好,李母还是干得很辛苦,这时候她在家是不用干活的,几乎只用吃饭洗澡,其他的就是孩子们全干了。
李父李母和两小只的衣服是建文和友柳洗的,李友桂只用洗她自己的,就连做饭和家务活,都是兄妹俩在做,不过挑水劈柴还是李友桂来。
因为李友桂早上和晚上会悄悄的滴一滴修复液在一大锅粥里和李母喝的水里,所以李母晚上睡得很好,早上也没有累的感觉,只有下午干活干多了才开始觉得累,累到了晚上吃饭之后,因此李母倒是坚持得下来。
大概坚持了十天,地里的稻谷全部收上来了,然后就不用连着种田了。而是去穗晒谷,过秤收仓,最后再统一运去公社粮所上交公粮。
秋天收获的稻谷要比夏收要多近三分之一,整个公社所有的生产队都喜气洋洋,交完了公粮,每个生产队还能自留不少,大丰收呢。
而且,每个生产队都学了第七生产队搞养殖业,虽然规模没有第七生产队的大,可是也是不小的收获了。
交完了公粮就到了生产队分粮的日子了,生产队有花名册,点到名的就可以取自家的粮食,反正人人都带了二十来只麻包袋等在生产队大队部外面。
李友桂家也带了十来只麻包袋,分到中午的时候就轮到她家了,这排名既不靠前也没在后面。
这一次,李友桂分到了差不多七百斤稻谷,四百斤左右的番薯,一百五十斤的玉米(玉米棒)。
李友桂先把稻谷扛回家,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扛,足足扛了六次,才全部把分到的粮食搬完。
其他人家的分粮情况她就不围观了,明天李友桂再去生产队找罗中华多买三百五十斤稻谷,不然家里肯定是不够吃到明年夏收的。
那是漫长的八个月时间呢,不买粮食就要饿肚子,而且从现在开始只能吃个七分饱,还不能顿顿大米饭呢。
这怎么行?!李友桂头一个就受不了,除非有面条和粉之类的搭配着吃,要不然有面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边不产小麦,面粉都是别的地方过来的,李友桂根本就买不到。
转天的时候,李友桂就买到了粮食,然后又和隔壁那两个生产队又各买了二百斤稻谷,七百多斤的稻谷入了手,她也才放了心。
秋收完了之后,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中了,眼看着李友桂家建房子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这时,李友桂她思来想去,数了数空间里的钱,才八百多不到九百元,这还是把李建华月月寄回来的钱加上才有这个数的,可是还是不够的。
于是,李友桂最后决定她要去市里一趟,卖掉空间里的那些野鸡和野兔,先凑足九百元,不够的就只好借小姨和姨父一两百元凑数了。
一眼望过去,金色稻浪,沉甸甸的,和着一贫如洗的蓝天,以及浓浓的秋意,带来一种特别的秋味。
一年四季,秋色是最令人难忘的,除了象征着丰收之外,就是它的气息和感觉了。
秋收马上就快要打响了,每一天大家都很喜欢经过金黄色的田里看一眼,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生产队里的各种工具已经修好磨好了,同时罗中华也决定,打算各准备将鸡和鸭各准备二十到三十只出来出售给本大队的社员。
就是为了秋收下大力气干活时,谁家想要买鸡鸭补身子时都可以来和生产队买回去。
这个福利仅针对本生产队的社员,反正当李友桂知道的时候,心里已经决定了到时让李母各买上一只鸡鸭回去,不买白不买。
很快,几天之后,第七生产队就打响了秋收的号角,事先动员了一番。第二天就早早的起床吃早饭集合了,整个生产队凡是能下地的都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李友桂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割稻谷,谁让她割得又快又好?还不惜力?
其实,李友桂在哪个岗位都是干活的好手,哪哪都需要她,她哪哪都合适,所以罗中华特别的发愁,多希望各个岗位都有一个李友桂啊。
可惜的是,人就只有一个,思来想去,只好把她放在割稻谷的位置上了,而且因为她太勤快太认真,生产队干部们一致认为要给李友桂一天十二个工分,而且还允许她秋收之后刚买三四百斤粮食。
人才,就要爱惜爱护,待遇就得最高。
李友桂果然一马当先,她所在的这块地,其他人都被她甩得老远,只好忍不住奋起直追了。
罗中华很精明,他能成为一个生产队的队长,绝对是有头脑的。
这不,上午安排李友桂在这块地,下午就安排她去另一个小组,一天不带重复的,而且天天如此。反正,只要李友桂出现的地方,那大家只能努力埋头干活,谁也没空去偷懒了。
中午饭是李建文和友柳兄妹俩送过来的,有饭有粥,一个鸡肉炒蘑菇一个青菜一个绿豆汤,一大锅凉开水。李母也和夏收一样,被安排捆绑稻谷,她倒是不用搬,不过还是要弯腰干活的。
小建环和小建业被李父带着在家里烧烧开水,或者剁猪食煮猪食,喂鸡摘菜这些轻松的活。
送完了饭菜之后,兄妹俩又拎着吃完的饭碗回去了,等洗好了碗盆之后,兄妹俩就一人拎着一个篮子出来捡掉到地里边的稻穗,这样一天一人有四个工分。
工分再少,那也是工分,起码兄妹俩干活的时候,分到的工分折成的粮食就够他们吃个半饱了,兄妹俩都没有嫌弃的意思。
大人们干活是干到天黑透的,孩子们则是不用,天快黑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上交捡到了稻穗回家了,该做饭的做饭,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晚上李家的伙食还是鸡肉和鸡蛋,干一天的辛苦活了就得吃好,不然会慢慢的掏空身子。
虽然秋收的天气比夏收好,李母还是干得很辛苦,这时候她在家是不用干活的,几乎只用吃饭洗澡,其他的就是孩子们全干了。
李父李母和两小只的衣服是建文和友柳洗的,李友桂只用洗她自己的,就连做饭和家务活,都是兄妹俩在做,不过挑水劈柴还是李友桂来。
因为李友桂早上和晚上会悄悄的滴一滴修复液在一大锅粥里和李母喝的水里,所以李母晚上睡得很好,早上也没有累的感觉,只有下午干活干多了才开始觉得累,累到了晚上吃饭之后,因此李母倒是坚持得下来。
大概坚持了十天,地里的稻谷全部收上来了,然后就不用连着种田了。而是去穗晒谷,过秤收仓,最后再统一运去公社粮所上交公粮。
秋天收获的稻谷要比夏收要多近三分之一,整个公社所有的生产队都喜气洋洋,交完了公粮,每个生产队还能自留不少,大丰收呢。
而且,每个生产队都学了第七生产队搞养殖业,虽然规模没有第七生产队的大,可是也是不小的收获了。
交完了公粮就到了生产队分粮的日子了,生产队有花名册,点到名的就可以取自家的粮食,反正人人都带了二十来只麻包袋等在生产队大队部外面。
李友桂家也带了十来只麻包袋,分到中午的时候就轮到她家了,这排名既不靠前也没在后面。
这一次,李友桂分到了差不多七百斤稻谷,四百斤左右的番薯,一百五十斤的玉米(玉米棒)。
李友桂先把稻谷扛回家,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扛,足足扛了六次,才全部把分到的粮食搬完。
其他人家的分粮情况她就不围观了,明天李友桂再去生产队找罗中华多买三百五十斤稻谷,不然家里肯定是不够吃到明年夏收的。
那是漫长的八个月时间呢,不买粮食就要饿肚子,而且从现在开始只能吃个七分饱,还不能顿顿大米饭呢。
这怎么行?!李友桂头一个就受不了,除非有面条和粉之类的搭配着吃,要不然有面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边不产小麦,面粉都是别的地方过来的,李友桂根本就买不到。
转天的时候,李友桂就买到了粮食,然后又和隔壁那两个生产队又各买了二百斤稻谷,七百多斤的稻谷入了手,她也才放了心。
秋收完了之后,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中了,眼看着李友桂家建房子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这时,李友桂她思来想去,数了数空间里的钱,才八百多不到九百元,这还是把李建华月月寄回来的钱加上才有这个数的,可是还是不够的。
于是,李友桂最后决定她要去市里一趟,卖掉空间里的那些野鸡和野兔,先凑足九百元,不够的就只好借小姨和姨父一两百元凑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