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30后”当然不是指出生于30年代,而是指其年纪刚好30,那就是比薛眠大一岁,算得上同龄人了。
莫遥五官长相不算拔萃,但面貌十分精神。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生得一条褶子没有的单眼皮,这种极挑脸型的眼睛偏偏长在一张鹅蛋脸上,便凭空多了几分平易近人来。
来者是客,莫遥主动伸手过去,爽朗笑道:“薛眠没来之前许总已经给大家提前预报了好几天,之前总没机会见面,今天一见才发现果然不负许总一番盛赞,是位大好的青年才俊。”
“莫老师好,久仰了。”薛眠微微一笑将手递上,简单又不失客气的寒暄了一句。他嘴皮子赶不上对方利索,头次见面就被一个同龄人以长辈口吻恭维上一句“青年才俊”,实在有点接受不来。
许明招呼大家各自交换了名片,叮嘱回头在英国的这段时间务必要互帮互助,有活同干,有苦同吃。趁着大部队明天才出发,今天还有一点时间,老许主动做东请大家吃饭,寄希望于席间能把诸人的关系再拉近一点才好。
待聚完餐回到酒店已经是入夜,薛眠简单归置了一下行李,没多再忙别的,洗了澡早点休息。明天飞伦敦的航班是中午十二点,预计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左右抵达,届时英方会设欢迎晚宴,翻译人员需要全部参加,而这也是本次行程里的第一场翻译任务。
次日一早,所有翻译人员在天创集合。专家团和商务部两司官员稍晚将统一前往机场,翻译团队则提前一步抵达。天创安排了车辆送机,许明作为大家长不放心,跟着一起上了车,用路上的时间又给大家上了一个小时的叮嘱课。
天创这边的八人小组早前已经选出了一名带队组长——三十九岁的老翻译郭涵。郭涵是小组里仅有的两名女翻译之一,人长得有点胖墩墩,但性格特别和蔼可亲,像个大姐姐一样,也是许明指名了当带队老大的人。
vip候机室里有专门的休息房间,诸人在这里等专家团。负责两方联络的是市政府秘书处的一位章姓秘书,也是这次考察团的行政负责人。许明几天前曾带郭涵提前跟章秘书认识过,因此翻译团队如果有什么事,就由郭涵代表跟对方沟通联系。
十一点专家团抵达,章秘书通知郭涵带队到商务vip登机口,在那里两拨人马第一次见面,各自问候后便先都提前登了机。这趟长途旅程要在天上飞十一个小时,虽然不是包机,但团队包下了商务舱,路上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供大家加深认识。
这次考察团因为有政府官员的加入,出团性质就带上了一半的官方色彩。欧洲司三处的梁云处长与合作司的杭瑜学参赞是带队领导,其他六位分别是医药学、工业学、农业学、畜牧学、教育行业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再加一位章平章秘书,算下来刚好也是九个人。
飞机一路向西,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不免让人周身疲惫。待航班落地,一众人先上了安排好的车去往酒店休息,准备稍后参加欢迎晚宴。
此时伦敦当地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体感微微偏凉,刚下过雨的空气很是湿润,带着雾都特有的清新香气。
晚上的宴会由伦敦市政府举办,地点选在伊丽莎白塔附近一座富丽堂皇的教堂式餐厅。由于此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方层面国际出访,所以中方希望能保持低调,因此晚宴不接受媒体采访。
时间走向六点半,所有人从酒店坐上英方安排来接的车。大家已经提前换好了衣服,为尊重英方传统,男士们从衬衫到马甲再到外面的燕尾西装,全副武装一件不落,可谓细节用心。
从酒店到餐厅车程不长,没过半小时便抵达目的地。一下车,一座外形相当华丽的奶白色巴洛克三层教堂建筑率先映入众人眼帘。“教堂”占地不大,且位置比较隐蔽,旁边紧挨着泰晤士河,隐约可以听见码头渡轮传来的悠远汽笛声。
英方迎宾大臣是伦敦市长的特别代表logan先生,也是伦敦市政府的高级文官。logan随行带着四名官员,处处接待有礼,两方人员相谈甚欢,整场晚宴并不拘束,聊得非常轻松。到后来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同,有区分的和英方人员开起了小会沟通,没过半小时餐桌上就只剩下了两三个人,其他的都散落在餐厅各处,互相交流着各自的内容。
随行译员在此之前已经提前做了分配,薛眠被指派给了负责教育条线的专家王得铭教授。王教授今年六十有七,长途跋涉的飞行让他身体略感不适,而他说这种场合不便请假,所以硬撑着从酒店过来参加晚宴。这会儿老先生脸色稍微有些不济,但精神头很好,一直在与英方负责教育的官员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
王教授投身教育事业已经四十余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同时其本人也在大学担任授课教授,常年坚持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其间一共带出近千名优秀硕士博士,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其毕生精力,可谓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这次考察团邀请王教授同行,就是想到英国取取经,一方面学习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先进教育经验,另一方面也想牵线搭桥做个媒,看是否能让诸如牛津、剑桥等国际一流大学与国内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双方往来学习,提升国内大学整体水平,也为中华文化更加走出国门打下一定的基础。
薛眠陪王教授与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期间老教授兴致勃勃,话题从英国工业革命聊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从中国汉唐盛世谈到故宫馆藏国宝,想到什么就聊什么,薛眠一边做着笔记,一边清晰迅速的给两方充当着沟通的桥梁。
欧洲司的梁主任和合作司的杭参赞不时在各处小会谈间来回穿梭,碰到有需要指导的就加入进去聊上一会儿。
“王教授一直冲在国内教育第一线,您的发言已经能代表大部分教育从业者的心声了。”梁云笑着摆了摆手,对王教授的聊天邀请婉拒道:“我们在您面前都是小辈,哪能班门弄斧。不过政策上的问题我倒是可以给您一些参考,但这个不急于一时,留到后面几天您参观完英方的学校后我们再行探讨。”
“那就先谢谢梁主任了,”王教授笑着拱了拱手,做了个中国传统的抱手礼:“回头我肯定要找时间单独麻烦您的,有劳有劳。”
这厢接风晚宴变成了分组聊天,两方人员收获颇丰,一席饭吃得非常开心,直到九点多才散。
次日开始,团队的行程安排基本上就是分队进行了,比如教育的、农业的、工业的,各自都有自己要见的人和要跑的地。薛眠跟着王教授一组,一早坐上了前往伦敦大学学院的接驳车,准备跟那里的接待人员碰头。
伦敦大学学院创立于1826年,在最新一轮的世界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是享誉世界的综合研究型大学,被誉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属于g5超级精英大学中的一员。
学校光听名字和头衔就已经觉得气派非常,而等真正到了地方才发现的确是所庄重大气、气派辉煌的综合教育基地。一座座如城堡皇宫一样的连排高大建筑,无不洋溢着浓重的欧式古典风情与韵味。巴洛克风的圆形穹顶,乳白色或铁血红色的建筑外墙,成片成片的碧绿草地,清澈的园中湖,还有来往穿行于林荫道上的各种肤色与面孔的学生。
负责带路并做介绍的是学院外事中心负责人vanessa夫人,vanessa早前几天已经接到了上级通知,安排其今天负责接待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贵宾。在得知王教授一行是想促成中英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可能存在的合作时,vanessa表示非常欢迎和期待,这会儿好不容易等到了客人登门,当然是热情尽职的给来宾做起了详尽介绍。
中英两国虽然体制不同,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能令互相对对方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同时双方本身也都拥有着神秘的魅力与吸引力,因此来往交流、互相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其实我去过中国很多次,很多不同的城市都留下过我的足迹。从十二年前第一次到中国,一直到最近一次去是两年前,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给了我非常非常大的震撼与惊喜。”vanessa一边带客人参观学校,一边有感而发的诉说着自己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王教授虽然懂些英文,但到底不是专业人士,加上年纪大了,反应能力跟不上,所以只好笑呵呵的冲vanessa点头致意,侧着耳朵等待一旁的薛眠给他翻译。
考虑到王教授的年纪与身体状况,薛眠没用平时工作时常用的正常偏快语速翻译。他先向vanessa表示抱歉,解释王教授由于听力关系,他必须在翻译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这可能会耽误些时间,望她谅解。vanessa一听,当即表示没有问题。薛眠感谢的朝她微笑致意,这才逐句逐句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
※※※※※※※※※※※※※※※※※※※※
亲爱的读者盆宇们:
你们好~
正常来说,今天这章就是今年2019年的最后一章啦。从5月开始至今,感谢大家陪伴我走过的这整整8个月的创作路,期间辛苦与甜蜜,酸涩与感动,我都记在心里啦。但故事还没结束,我们依然会携手同行。2020年1月1日,老规矩,周三见哦!
同时发布重要号外!!!
2020元旦当天,随本书正常上传的第172章节外,新书《三流异类》也会正式和大家见面。届时希望大家点击关注,喜欢收藏哟!(皮埃斯:新书依然为纯爱,古文修仙风,新故事新角色,等待与你们见面~)
最后,感恩2019,祝福2020,愿所有人都新年快乐,万事顺遂!
我们明年见啦~~~
——爱你们~
莫遥五官长相不算拔萃,但面貌十分精神。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生得一条褶子没有的单眼皮,这种极挑脸型的眼睛偏偏长在一张鹅蛋脸上,便凭空多了几分平易近人来。
来者是客,莫遥主动伸手过去,爽朗笑道:“薛眠没来之前许总已经给大家提前预报了好几天,之前总没机会见面,今天一见才发现果然不负许总一番盛赞,是位大好的青年才俊。”
“莫老师好,久仰了。”薛眠微微一笑将手递上,简单又不失客气的寒暄了一句。他嘴皮子赶不上对方利索,头次见面就被一个同龄人以长辈口吻恭维上一句“青年才俊”,实在有点接受不来。
许明招呼大家各自交换了名片,叮嘱回头在英国的这段时间务必要互帮互助,有活同干,有苦同吃。趁着大部队明天才出发,今天还有一点时间,老许主动做东请大家吃饭,寄希望于席间能把诸人的关系再拉近一点才好。
待聚完餐回到酒店已经是入夜,薛眠简单归置了一下行李,没多再忙别的,洗了澡早点休息。明天飞伦敦的航班是中午十二点,预计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左右抵达,届时英方会设欢迎晚宴,翻译人员需要全部参加,而这也是本次行程里的第一场翻译任务。
次日一早,所有翻译人员在天创集合。专家团和商务部两司官员稍晚将统一前往机场,翻译团队则提前一步抵达。天创安排了车辆送机,许明作为大家长不放心,跟着一起上了车,用路上的时间又给大家上了一个小时的叮嘱课。
天创这边的八人小组早前已经选出了一名带队组长——三十九岁的老翻译郭涵。郭涵是小组里仅有的两名女翻译之一,人长得有点胖墩墩,但性格特别和蔼可亲,像个大姐姐一样,也是许明指名了当带队老大的人。
vip候机室里有专门的休息房间,诸人在这里等专家团。负责两方联络的是市政府秘书处的一位章姓秘书,也是这次考察团的行政负责人。许明几天前曾带郭涵提前跟章秘书认识过,因此翻译团队如果有什么事,就由郭涵代表跟对方沟通联系。
十一点专家团抵达,章秘书通知郭涵带队到商务vip登机口,在那里两拨人马第一次见面,各自问候后便先都提前登了机。这趟长途旅程要在天上飞十一个小时,虽然不是包机,但团队包下了商务舱,路上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供大家加深认识。
这次考察团因为有政府官员的加入,出团性质就带上了一半的官方色彩。欧洲司三处的梁云处长与合作司的杭瑜学参赞是带队领导,其他六位分别是医药学、工业学、农业学、畜牧学、教育行业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再加一位章平章秘书,算下来刚好也是九个人。
飞机一路向西,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不免让人周身疲惫。待航班落地,一众人先上了安排好的车去往酒店休息,准备稍后参加欢迎晚宴。
此时伦敦当地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体感微微偏凉,刚下过雨的空气很是湿润,带着雾都特有的清新香气。
晚上的宴会由伦敦市政府举办,地点选在伊丽莎白塔附近一座富丽堂皇的教堂式餐厅。由于此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方层面国际出访,所以中方希望能保持低调,因此晚宴不接受媒体采访。
时间走向六点半,所有人从酒店坐上英方安排来接的车。大家已经提前换好了衣服,为尊重英方传统,男士们从衬衫到马甲再到外面的燕尾西装,全副武装一件不落,可谓细节用心。
从酒店到餐厅车程不长,没过半小时便抵达目的地。一下车,一座外形相当华丽的奶白色巴洛克三层教堂建筑率先映入众人眼帘。“教堂”占地不大,且位置比较隐蔽,旁边紧挨着泰晤士河,隐约可以听见码头渡轮传来的悠远汽笛声。
英方迎宾大臣是伦敦市长的特别代表logan先生,也是伦敦市政府的高级文官。logan随行带着四名官员,处处接待有礼,两方人员相谈甚欢,整场晚宴并不拘束,聊得非常轻松。到后来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同,有区分的和英方人员开起了小会沟通,没过半小时餐桌上就只剩下了两三个人,其他的都散落在餐厅各处,互相交流着各自的内容。
随行译员在此之前已经提前做了分配,薛眠被指派给了负责教育条线的专家王得铭教授。王教授今年六十有七,长途跋涉的飞行让他身体略感不适,而他说这种场合不便请假,所以硬撑着从酒店过来参加晚宴。这会儿老先生脸色稍微有些不济,但精神头很好,一直在与英方负责教育的官员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
王教授投身教育事业已经四十余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同时其本人也在大学担任授课教授,常年坚持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其间一共带出近千名优秀硕士博士,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其毕生精力,可谓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这次考察团邀请王教授同行,就是想到英国取取经,一方面学习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先进教育经验,另一方面也想牵线搭桥做个媒,看是否能让诸如牛津、剑桥等国际一流大学与国内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双方往来学习,提升国内大学整体水平,也为中华文化更加走出国门打下一定的基础。
薛眠陪王教授与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期间老教授兴致勃勃,话题从英国工业革命聊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从中国汉唐盛世谈到故宫馆藏国宝,想到什么就聊什么,薛眠一边做着笔记,一边清晰迅速的给两方充当着沟通的桥梁。
欧洲司的梁主任和合作司的杭参赞不时在各处小会谈间来回穿梭,碰到有需要指导的就加入进去聊上一会儿。
“王教授一直冲在国内教育第一线,您的发言已经能代表大部分教育从业者的心声了。”梁云笑着摆了摆手,对王教授的聊天邀请婉拒道:“我们在您面前都是小辈,哪能班门弄斧。不过政策上的问题我倒是可以给您一些参考,但这个不急于一时,留到后面几天您参观完英方的学校后我们再行探讨。”
“那就先谢谢梁主任了,”王教授笑着拱了拱手,做了个中国传统的抱手礼:“回头我肯定要找时间单独麻烦您的,有劳有劳。”
这厢接风晚宴变成了分组聊天,两方人员收获颇丰,一席饭吃得非常开心,直到九点多才散。
次日开始,团队的行程安排基本上就是分队进行了,比如教育的、农业的、工业的,各自都有自己要见的人和要跑的地。薛眠跟着王教授一组,一早坐上了前往伦敦大学学院的接驳车,准备跟那里的接待人员碰头。
伦敦大学学院创立于1826年,在最新一轮的世界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是享誉世界的综合研究型大学,被誉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属于g5超级精英大学中的一员。
学校光听名字和头衔就已经觉得气派非常,而等真正到了地方才发现的确是所庄重大气、气派辉煌的综合教育基地。一座座如城堡皇宫一样的连排高大建筑,无不洋溢着浓重的欧式古典风情与韵味。巴洛克风的圆形穹顶,乳白色或铁血红色的建筑外墙,成片成片的碧绿草地,清澈的园中湖,还有来往穿行于林荫道上的各种肤色与面孔的学生。
负责带路并做介绍的是学院外事中心负责人vanessa夫人,vanessa早前几天已经接到了上级通知,安排其今天负责接待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贵宾。在得知王教授一行是想促成中英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可能存在的合作时,vanessa表示非常欢迎和期待,这会儿好不容易等到了客人登门,当然是热情尽职的给来宾做起了详尽介绍。
中英两国虽然体制不同,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能令互相对对方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同时双方本身也都拥有着神秘的魅力与吸引力,因此来往交流、互相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其实我去过中国很多次,很多不同的城市都留下过我的足迹。从十二年前第一次到中国,一直到最近一次去是两年前,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给了我非常非常大的震撼与惊喜。”vanessa一边带客人参观学校,一边有感而发的诉说着自己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王教授虽然懂些英文,但到底不是专业人士,加上年纪大了,反应能力跟不上,所以只好笑呵呵的冲vanessa点头致意,侧着耳朵等待一旁的薛眠给他翻译。
考虑到王教授的年纪与身体状况,薛眠没用平时工作时常用的正常偏快语速翻译。他先向vanessa表示抱歉,解释王教授由于听力关系,他必须在翻译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这可能会耽误些时间,望她谅解。vanessa一听,当即表示没有问题。薛眠感谢的朝她微笑致意,这才逐句逐句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
※※※※※※※※※※※※※※※※※※※※
亲爱的读者盆宇们:
你们好~
正常来说,今天这章就是今年2019年的最后一章啦。从5月开始至今,感谢大家陪伴我走过的这整整8个月的创作路,期间辛苦与甜蜜,酸涩与感动,我都记在心里啦。但故事还没结束,我们依然会携手同行。2020年1月1日,老规矩,周三见哦!
同时发布重要号外!!!
2020元旦当天,随本书正常上传的第172章节外,新书《三流异类》也会正式和大家见面。届时希望大家点击关注,喜欢收藏哟!(皮埃斯:新书依然为纯爱,古文修仙风,新故事新角色,等待与你们见面~)
最后,感恩2019,祝福2020,愿所有人都新年快乐,万事顺遂!
我们明年见啦~~~
——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