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次想写信去调节矛盾,但又怕他提起成亲的事情,一直没敢联系他。
有时候他想,也许自己也该成个亲,如此一来就没这后顾之忧了,他确定自己能做到对妻子从一而终,情之一事,毕竟不是生活的所有,他不是寇骁,更不是顺王,可以为了生活折腰的。
但多少有些不甘愿,尤其见到寇骁和顺王修成正果后,他偶尔也会想,自己是不是也能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而不是娶个女人相敬如宾地过一辈子。
“大人,有您的信。”随从拿着一封信大步走进来。
纪韩宇随口问了一句:“哪儿寄来的?”
随从脸色怪异地回答:“应该还是姜军师。”
得,又是那个讨人嫌的家伙,纪韩宇扶额,并不是很想拆他的信。
不过他上次的信中写了许多一路的所见所闻,像是一篇游记,特别引人入胜,他自己没机会出去,能借着别人的眼看一看这天下也是好的。而且姜秋明非常擅长写故事,有时候他只写了一半,另一半说是要等下回分解,吊足了纪韩宇的胃口。
上回就是这样,信中提到了桂林有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有种骇人听闻的习俗,说是每个婴儿出生后都要抱到某座山里祭拜山神,要得到山神的许可这个孩子才能领回来,否则只能任由他在山上被野兽吞食。
纪韩宇看着毛骨悚然,但也知道各地尤其是偏远地方的某些习俗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简直灭绝人性。
姜秋明在信中说,他们一行人原本是想绕道而行,结果不小心遇到了这回事,他们将一名婴儿从狼群口中救了下来,然后怒气冲冲地去了那个村子寻找那孩童的父母族人。
之后的事情姜秋明没写,但他既然能把信寄回来,说明他们肯定已经过了那个村子,安然无事,写一半不过是故意吊他胃口,实在恶劣至极!
“拿来吧。”纪韩宇伸手把信要过来,却忍住没拆,直到下衙回去后吃完饭沐浴后才躺在竹椅上打开那封厚厚的信件。
他想,他倒要看看,这姜秋明这次又会把故事断在哪里。
开篇免不了一番问候,然后见姜秋明在信中写道:天气日渐炎热,桂林闷热潮湿,地广人稀,遍布林障,我们一行人中有十几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痛,好在随身携带了许多药丸,暂时没有人病故。
但经我等商议过,决定不再继续往西行,改为北上,也许下一个目的地是蜀郡。一路慢行,所过之处并不处处美好,常常能见到令人不平之事,这让我等心情略有沉重,大家只能期待中原繁华,也许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
纪韩宇一字一句看得认真,看到他们要改道往北也觉得对,再往西多处地方荒无人烟,而且密林深处危险太多,他们虽然有一百护卫,但人战胜不了天,猛兽毒蛇足以要人性命。
纪韩宇没法给他回信,因为不知道他现在走到哪,他们只能从姜秋明寄来的信件和物品看出他到过哪,发生过什么事。
连顺王也说,这一行未必太平,若当真损兵折将,他怕是要后悔。
他甚至给雷鸣他们写信,允许那十三名世家子弟中途转回,但至今无人折返,想来大家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纪韩宇自言自语道:“往北走就好许多了吧,大燕的繁华都在中原与北地,南方确实太荒凉了些。”
直到放下信件,纪韩宇才惊觉,姜秋明并没有把上次的故事续上,直接写了另外一封信来,他顿时怒不可遏,“这个混蛋,居然能做出这等事,实在是小人!”
骂了姜秋明一通,纪韩宇又皱着眉头问:“难道是事情忙忘记了?或许他也生病了脑子不清醒?”不管怎样,纪韩宇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了。
但这事挂在心头,不解开实在难受,于是纪韩宇第二天休沐时去了南越书馆,翻遍了各种游记和史传,试图找出与桂林郡那个小村子有关的消息,但一无所获。
******
过了两天,寇老太爷派人来告诉李煦,他找到了合适建书院的地方,一共挑了两处,想让顺王决定该用哪块地。
李煦亲自去看过,一处离王府不远,在郊外的山脚下,背山临河,又不在主干道上,很清静,另外一处在西郊往西,有点远了,但地势平坦,周边没有山陵河流,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不用为地形所困。
李煦当即拍板选了第二处,远一些并不要紧,闽州城势必要扩城,西郊工厂这一带已经衍生出了不少杂居的人群,有些是外地来务工的人带着家属在这里定居,有些是售卖货物的小商铺,俨然像个小镇了。
再往西也有一大片平地,可以纳入新城版图中,而且书院建成后,周边势必也会发展起来,他只需要让郡守府督促规划好,这边必定是要发展起来的。
地址选好后,老太爷对此又不太满意了,他觉得南越书院应该如同其他书院那般,建在某座名川大山上,这样才有灵气,随便一块平地就拿来建书院,感觉过于草率了。
李煦可不愿意将来去个书院还要爬山涉水,他觉得书院就要建在有人气的地方,避世而居是有仙气,但少了人气,他要培养的是一群能务实的官员,而不是一群吟诗作对的文士。
老太爷觉得此话有理,当即就精神抖擞地监督建设去了,他甚至在书院外建了一栋小屋子,就住在这里,连家也不回。
寇老夫人得知后将他骂了一顿,这老不死的突然这么生龙活虎不会是外头有人了吧?
不过寇六娘的丈夫也一直跟着老太爷打下手,有他来回汇报,老夫人才安心下来。
说起这位赘婿,虽然不少人看不上眼,但他很得老太爷的眼缘,人机灵,嘴巴活,会哄人,寇家上下对他的态度也不算差,这次老太爷要当南越书院的山长了,他自觉机会来了,每日鞍前马后地跟在老太爷身边,一开始只做伺候人的活,一句多嘴的话也没有,一段时间下来,老太爷见他沉稳,就交代他办点小事,没想到他做得还挺好,渐渐的,大家也对他另眼相看了。
李煦闲暇时还对寇骁吐槽过:“你当初看不上人家,现在再看如何?”
寇骁岂是会轻易承认错误的人,“此人急功近利,他看到了书院的好处,想占便宜,自然会尽心尽力去帮忙,若是最后没得到他想要的,你看他是否会翻脸。”
有时候他想,也许自己也该成个亲,如此一来就没这后顾之忧了,他确定自己能做到对妻子从一而终,情之一事,毕竟不是生活的所有,他不是寇骁,更不是顺王,可以为了生活折腰的。
但多少有些不甘愿,尤其见到寇骁和顺王修成正果后,他偶尔也会想,自己是不是也能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而不是娶个女人相敬如宾地过一辈子。
“大人,有您的信。”随从拿着一封信大步走进来。
纪韩宇随口问了一句:“哪儿寄来的?”
随从脸色怪异地回答:“应该还是姜军师。”
得,又是那个讨人嫌的家伙,纪韩宇扶额,并不是很想拆他的信。
不过他上次的信中写了许多一路的所见所闻,像是一篇游记,特别引人入胜,他自己没机会出去,能借着别人的眼看一看这天下也是好的。而且姜秋明非常擅长写故事,有时候他只写了一半,另一半说是要等下回分解,吊足了纪韩宇的胃口。
上回就是这样,信中提到了桂林有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有种骇人听闻的习俗,说是每个婴儿出生后都要抱到某座山里祭拜山神,要得到山神的许可这个孩子才能领回来,否则只能任由他在山上被野兽吞食。
纪韩宇看着毛骨悚然,但也知道各地尤其是偏远地方的某些习俗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简直灭绝人性。
姜秋明在信中说,他们一行人原本是想绕道而行,结果不小心遇到了这回事,他们将一名婴儿从狼群口中救了下来,然后怒气冲冲地去了那个村子寻找那孩童的父母族人。
之后的事情姜秋明没写,但他既然能把信寄回来,说明他们肯定已经过了那个村子,安然无事,写一半不过是故意吊他胃口,实在恶劣至极!
“拿来吧。”纪韩宇伸手把信要过来,却忍住没拆,直到下衙回去后吃完饭沐浴后才躺在竹椅上打开那封厚厚的信件。
他想,他倒要看看,这姜秋明这次又会把故事断在哪里。
开篇免不了一番问候,然后见姜秋明在信中写道:天气日渐炎热,桂林闷热潮湿,地广人稀,遍布林障,我们一行人中有十几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痛,好在随身携带了许多药丸,暂时没有人病故。
但经我等商议过,决定不再继续往西行,改为北上,也许下一个目的地是蜀郡。一路慢行,所过之处并不处处美好,常常能见到令人不平之事,这让我等心情略有沉重,大家只能期待中原繁华,也许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
纪韩宇一字一句看得认真,看到他们要改道往北也觉得对,再往西多处地方荒无人烟,而且密林深处危险太多,他们虽然有一百护卫,但人战胜不了天,猛兽毒蛇足以要人性命。
纪韩宇没法给他回信,因为不知道他现在走到哪,他们只能从姜秋明寄来的信件和物品看出他到过哪,发生过什么事。
连顺王也说,这一行未必太平,若当真损兵折将,他怕是要后悔。
他甚至给雷鸣他们写信,允许那十三名世家子弟中途转回,但至今无人折返,想来大家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纪韩宇自言自语道:“往北走就好许多了吧,大燕的繁华都在中原与北地,南方确实太荒凉了些。”
直到放下信件,纪韩宇才惊觉,姜秋明并没有把上次的故事续上,直接写了另外一封信来,他顿时怒不可遏,“这个混蛋,居然能做出这等事,实在是小人!”
骂了姜秋明一通,纪韩宇又皱着眉头问:“难道是事情忙忘记了?或许他也生病了脑子不清醒?”不管怎样,纪韩宇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了。
但这事挂在心头,不解开实在难受,于是纪韩宇第二天休沐时去了南越书馆,翻遍了各种游记和史传,试图找出与桂林郡那个小村子有关的消息,但一无所获。
******
过了两天,寇老太爷派人来告诉李煦,他找到了合适建书院的地方,一共挑了两处,想让顺王决定该用哪块地。
李煦亲自去看过,一处离王府不远,在郊外的山脚下,背山临河,又不在主干道上,很清静,另外一处在西郊往西,有点远了,但地势平坦,周边没有山陵河流,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不用为地形所困。
李煦当即拍板选了第二处,远一些并不要紧,闽州城势必要扩城,西郊工厂这一带已经衍生出了不少杂居的人群,有些是外地来务工的人带着家属在这里定居,有些是售卖货物的小商铺,俨然像个小镇了。
再往西也有一大片平地,可以纳入新城版图中,而且书院建成后,周边势必也会发展起来,他只需要让郡守府督促规划好,这边必定是要发展起来的。
地址选好后,老太爷对此又不太满意了,他觉得南越书院应该如同其他书院那般,建在某座名川大山上,这样才有灵气,随便一块平地就拿来建书院,感觉过于草率了。
李煦可不愿意将来去个书院还要爬山涉水,他觉得书院就要建在有人气的地方,避世而居是有仙气,但少了人气,他要培养的是一群能务实的官员,而不是一群吟诗作对的文士。
老太爷觉得此话有理,当即就精神抖擞地监督建设去了,他甚至在书院外建了一栋小屋子,就住在这里,连家也不回。
寇老夫人得知后将他骂了一顿,这老不死的突然这么生龙活虎不会是外头有人了吧?
不过寇六娘的丈夫也一直跟着老太爷打下手,有他来回汇报,老夫人才安心下来。
说起这位赘婿,虽然不少人看不上眼,但他很得老太爷的眼缘,人机灵,嘴巴活,会哄人,寇家上下对他的态度也不算差,这次老太爷要当南越书院的山长了,他自觉机会来了,每日鞍前马后地跟在老太爷身边,一开始只做伺候人的活,一句多嘴的话也没有,一段时间下来,老太爷见他沉稳,就交代他办点小事,没想到他做得还挺好,渐渐的,大家也对他另眼相看了。
李煦闲暇时还对寇骁吐槽过:“你当初看不上人家,现在再看如何?”
寇骁岂是会轻易承认错误的人,“此人急功近利,他看到了书院的好处,想占便宜,自然会尽心尽力去帮忙,若是最后没得到他想要的,你看他是否会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