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自小离家,原跟家里谁也不亲,如今又是被老太太送回来“养病”的,想来心里多少是在惶恐着,所以才会这样百般讨好自己吧……
忽的,五太太心头一酸,不知是为了眼前的这个孩子,还是为了记忆中的那个自己。
“听你说得倒是挺有趣,”五太太笑道,“既然你有正经用处,给你便是。”
“真的?”
珊娘眼眸一亮,整个人蓦地横过榻中央的小几,一张小脸巴巴地凑到太太跟前,逗得太太忍不住就笑了,伸手一弹她的鼻尖,“我原只是打发时间绣着玩的,你给它们寻个正经去处也好,也不算是我白糟蹋了东西呢。”
“一定很好看的!”珊娘道,“光是想着我就能想像得到,做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到时候太太来看,一定不会差……啊,”她看看太太,探着身子得寸进尺又道:“要不,太太把那幅墨竹图也一并赏了我吧。我想着拿它做个桌屏,以楠竹做框,底座不用木雕,只用竹蔑编出新鲜花样来,再刷上一层黑漆——白色的绢底,黑色的框架,看着一定极是清雅。”
五太太歪头想像了一下,笑道:“听起来确实不错。好吧,给了你便是。”
珊娘一声欢呼,伏在榻几上的手忽地横过去,按在姚氏的手上,“谢谢娘!”
这一声“娘”,不仅叫窘了姚氏,珊娘自个儿也是一阵发窘。两世为人,她还从来没叫过谁这个称呼……许是因为才刚姚氏看着她的眼神太过温柔,许是她在这里装嫩扮小扮滑了手,却是不知怎么,就叫这声“娘”冲口而出……
也或许,是自幼丧母的她,心底其实一直都想有个母亲的……
这一声“娘”,叫得原本气氛融洽的室内为之一静。
珊娘呆怔着尚未反应过来,就只见姚氏反手在她的手上轻拍了两下,仿佛没听到那一声“娘”似的,笑道:“你才刚回来,家里也没来得及给你好好收拾一下屋子,既然你看中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拿去便是,说什么谢不谢的。”
姚氏又拍了拍珊娘的手,扭头问一直站在门边上的丫鬟明兰,“这个月的月钱早发了吧?姑娘才刚回来,那份可有补过去?”
此时马妈妈那里听说珊娘过来找太太,早就不放心地跟了过来,且在外面已经听了多时。见太太问话,便趁机掀帘子进来,道:“姑娘昨儿晚上才刚回来,今儿又忙着归整姑娘的院子,这一时半会儿还没忙到呢。不过太太放心,回头我就让人送到姑娘屋里去。只是,姑娘如今身边只有一个奶娘和两个二等的丫头,另外就是个不顶用的小丫头了,怕是得再添置些人手。我看太太屋里的翠羽不错,是个用心的,不如就给了姑娘吧。”
——好嘛,刚折进去一个翠翘,这会儿又想塞过来一个翠羽!
珊娘扭头似笑非笑地睨了马妈妈一眼。这马妈妈当着太太的面就这么随意指派太太屋里的丫鬟,说白了,不过是有意叫珊娘看看,她在太太面前的体面而已。
“妈妈快别这么说,我哪敢用太太屋里的姐姐?这对太太也太不敬了,”珊娘暗刺了马妈妈一句,回头又对五太太笑道:“再说我也用不着。我那院子原就不大,我又是个怕麻烦的,人多了反而看着不清爽。”
马妈妈皱着眉道:“便是姑娘想省事,该有的规矩总还得有。虽然家里比不得老太太那里的排场,可照着规矩,姑娘身边少说也该有个一等的大丫鬟才是。”
得!珊娘原还想着,她那里暗讽人,不知道这棒槌马能不能听得懂呢,谁知人家转眼就反刺过来——只可惜,她一点儿也不忌讳她被“撵”出西园这件事。
而照着侯家的规矩,姑娘们身边的妈妈且不论,只那丫鬟就须得配一个一等的和两个二等的、以及数量不等的三等的(具体人数,得看姑娘在家里的地位了)。
当然,这只是侯家各房姑娘们的定例,养在西园里的姑娘们却并不受此规矩的约束。比如那大房嫡出的七姑娘,跟前便足足有三个一等的丫鬟和八个二等的。便是珊娘之前在西园时,跟前也有两个一等的和六个二等的丫鬟。只是年初时,珊娘还没做那个“梦”之前,她的另一个大丫鬟初雪就吃了双元的算计,赌气从西园里辞了出去。初雪也不是个简单的,临走时又算计了双元一把,虽然双元机灵逃过了算计,平常总是跟在双元后面的、珊娘名下另两个二等丫鬟却中了计,“因病”从西园里搬了出去。因着当时珊娘一心想要回家,便没再往身边添人手。
而马妈妈之所以这么热心往她身边塞人,显然不是怕委屈了她。
珊娘回头笑道:“规矩总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那院子也就那么大,人再多可就连个站的地方都没了呢。妈妈既有心,倒不如把那一等丫鬟的份例分给我那两个二等的丫头,怕是她们服侍我要比我得了两个一等的丫头更尽心呢。”
方妈妈原就是陪着珊娘过来的,此时也跟在马妈妈的身后进了屋,便笑着打趣道:“姑娘好算计。”
珊娘笑着扭头,对太太道:“我也想过我那院子里要用的人,我奶娘自是不变的,一等的丫鬟我就不要了,把那份例分给我那两个二等的丫头便好。至于还有个丫头六安,就提到三等吧,”她看向马妈妈和方妈妈,“除此之外,我那院子里只要再添两个粗使婆子和两个洒扫的小丫鬟也就够了。再多,我那里可真是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呢。”
珊娘故意轻松说笑着,便是马妈妈有意板着脸不配合,无奈旁边有个方妈妈凑着趣,倒也没叫气氛冷落下去。
五太太姚氏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下却暗暗诧异。她原觉得珊娘过来,是奉迎讨好她的,可如今冷眼看来,却又不像。
几人闲话了几句珊娘那院子的事,就听得外面有人来报,说是隔壁二房三房四房的姑娘们听说十三姑娘回来了,派了婆子来请安问好。
珊娘回头,恰正好看到姚氏紧皱起的眉,知道她是不耐烦应酬这些事,便站起身笑道:“既然是来看我的,倒不好叫太太费神,太太且忙太太的,我去看看便好。”
姚氏巴不得这一声儿,忙笑道:“行,你去吧。”
珊娘行礼退下,走到门边上时,姚氏忽然出声道,“你若对刺绣有兴趣,明儿有空时只管过来。”
姚氏这么说,其实多少是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与其说她这是对珊娘表示亲近,倒不如说,她是想要补偿当年倍受冷落的自己。
谁知珊娘却冲她摇手笑道:“太太快饶了我吧,我可懒着呢。倒是太太,整天在绣房里绣花,眼睛也要吃不消的,有空太太也去我那院子里坐坐吧。从我那楼上看出去,能看到落梅河呢。”
这口吻,不像是在对长辈说话,倒更像是在邀请一个平辈的朋友了。
十三姑娘出去了,一直把自己掩在门边阴影里的丫鬟明兰这才过来,给太太斟了一杯茶,然后便到绣架旁去理丝线了。
倒是五太太姚氏,难得地没有立即回到绣架旁,而是仍托着腮,坐在榻边默默凝思出神。
明兰那里将刚才姚氏拿出来的丝线一一归了位,回头见太太仍是没有过来,便诧异地叫了声:“太太?”
姚氏的四个陪嫁丫鬟中,唯有明兰明确表示不愿意侍候老爷,也不愿意出嫁,于是她便一直这么跟着太太了。
姚氏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疑惑地问着明兰:“你说,咱家大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兰想了想,把今儿一早二爷去闹大姑娘的事说给太太听了,却是未加任何置评。
姚氏又垂眼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我果然不会看人,还当她是个可怜的,原来也是个厉害的……”
明兰理着丝线,头也不抬地道:“可怜也好,厉害也罢,太太管她做甚?谁的日子都是自个儿过的,好不好的原跟别人没关系,咱们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姚氏闷了闷,又是一声叹息,“也是。”只是,心下却莫名感觉一阵失落。
且说越是没落的人家,越是强调自个儿家的门楣高尚。这侯家虽说早没了爵位,却一心以名门世族自居,更是把一应繁琐的礼仪规矩看得比什么都重。便是人人都知道珊娘并不是真的病了,这会儿听说她回家来“养病”,各房的姐妹们也都要煞有介事地亲手写个慰问的帖子,再派了妥当的妈妈亲自上门来问候,这才合乎大家闺秀该有的礼仪规矩。
昨儿珊娘到家时已经晚了,等人悄悄上门打探了消息,再回家通报主子,各房的姑娘们正经派出婆子执着帖子来道恼问安时,已经是日头快要偏西的辰光了。
珊娘这个“病人”自然可以不用亲自去见那些来问安的婆子——她派出了八面玲珑的方妈妈去应对,但那些回帖,却是需要她亲手写过,才算是合礼数的事。
虽然连连抱怨着,珊娘也只好耐着性子一一写了回帖,等诸事忙毕时,天色已经黑透了。此一宿无话。
第十六章 上街逛逛
当夜无话。且说第二天一早,方妈妈早早地就又过来听差了。
却原来,珊娘原只打算把绣楼的一楼变动一下的,可后来想想,反正已经动了手,干脆让人把二楼也照着心意重新布置了一番。只是这样一来,动作便有点大了,昨儿一天都没能收拾妥,所以一早方妈妈便又过来了。
方妈妈进来时,就只见三和、五福、六安和李妈妈正扯着那幅猫趣图的四个角,自家大姑娘则站在对面,咬着拇指指尖,歪头品鉴着那幅绣品。
“妈妈来得倒早。”五福最是活泼,拽着手里的丝绢冲方妈妈打着招呼。
珊娘回头见了,便也招呼了一声“妈妈早”,又继续盯着那猫趣图了。
方妈妈凑过来笑道:“到底是太太的宝贝,看着竟跟个活物似的。”
被三和她们扯着的那幅绣品,长度足足十尺有余,宽度也在五尺左右。半透明的丝绢上,绣着一丛绿荫荫的芭蕉。芭蕉叶下,跌打滚爬着七八只毛茸茸的小猫。每只小猫的神态都是那么生动活泼,便是角落里被小猫惊得四散的彩蝶,看着也像是随时要飞出画面一般。
“姑娘这是打算把它做成玻璃屏风吗?可要老奴叫了玻璃行的人来量个尺寸?”方妈妈殷勤问道。
在前朝时,这玻璃和那西洋自鸣钟一样,都被当作一种珍宝收藏,可经由世祖皇帝兴起的“圣元革新”后,大周从西洋学得诸多技术,如今玻璃也好,自鸣钟也罢,虽不能说是十分便宜,也不是什么普通百姓置办不起的物件。何况如今侯家穷得只剩下了钱,便是最穷的五房,想要置办个玻璃屏风什么的,也算不上是件难事。
“只是,”珊娘道,“咱们镇上有玻璃店吗?若要送进城去,不知道得耽误到什么时候呢。”
方妈妈笑道:“姑娘多虑了,有个梅山书院在,咱们梅山镇上可热闹着呢!不定我们有的,城里都还没有呢。”
“是吗?”珊娘两眼一亮,脑子里忽地便兴起个念头。
话说这十三姑娘虽然是在这梅山镇上长大的,但作为没落贵族,她家老太太守的却是上一世纪的规矩,便是顺应朝廷的号召,肯送她们这些女孩儿们去女学上学,却也不代表老太太就能接受如今姑娘们只带个丫鬟就能满街跑的现状——至少西园里的姑娘们没这个自由。
这么想着,终于逃离了那个牢笼的珊娘不由就是一阵心动,转着眼珠点着下巴道:“玻璃倒还好说,量个尺寸就行。我倒是想着,该配个什么样的底座,上面要雕个什么样的图案才好。”
“这有什么,”方妈妈笑道,“顺道再把木器行的人叫来便是。”
珊娘却缓缓摇头道:“便是叫人来,我怕也说不清呢。能看到实物才是最好。”
忽的,五太太心头一酸,不知是为了眼前的这个孩子,还是为了记忆中的那个自己。
“听你说得倒是挺有趣,”五太太笑道,“既然你有正经用处,给你便是。”
“真的?”
珊娘眼眸一亮,整个人蓦地横过榻中央的小几,一张小脸巴巴地凑到太太跟前,逗得太太忍不住就笑了,伸手一弹她的鼻尖,“我原只是打发时间绣着玩的,你给它们寻个正经去处也好,也不算是我白糟蹋了东西呢。”
“一定很好看的!”珊娘道,“光是想着我就能想像得到,做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到时候太太来看,一定不会差……啊,”她看看太太,探着身子得寸进尺又道:“要不,太太把那幅墨竹图也一并赏了我吧。我想着拿它做个桌屏,以楠竹做框,底座不用木雕,只用竹蔑编出新鲜花样来,再刷上一层黑漆——白色的绢底,黑色的框架,看着一定极是清雅。”
五太太歪头想像了一下,笑道:“听起来确实不错。好吧,给了你便是。”
珊娘一声欢呼,伏在榻几上的手忽地横过去,按在姚氏的手上,“谢谢娘!”
这一声“娘”,不仅叫窘了姚氏,珊娘自个儿也是一阵发窘。两世为人,她还从来没叫过谁这个称呼……许是因为才刚姚氏看着她的眼神太过温柔,许是她在这里装嫩扮小扮滑了手,却是不知怎么,就叫这声“娘”冲口而出……
也或许,是自幼丧母的她,心底其实一直都想有个母亲的……
这一声“娘”,叫得原本气氛融洽的室内为之一静。
珊娘呆怔着尚未反应过来,就只见姚氏反手在她的手上轻拍了两下,仿佛没听到那一声“娘”似的,笑道:“你才刚回来,家里也没来得及给你好好收拾一下屋子,既然你看中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拿去便是,说什么谢不谢的。”
姚氏又拍了拍珊娘的手,扭头问一直站在门边上的丫鬟明兰,“这个月的月钱早发了吧?姑娘才刚回来,那份可有补过去?”
此时马妈妈那里听说珊娘过来找太太,早就不放心地跟了过来,且在外面已经听了多时。见太太问话,便趁机掀帘子进来,道:“姑娘昨儿晚上才刚回来,今儿又忙着归整姑娘的院子,这一时半会儿还没忙到呢。不过太太放心,回头我就让人送到姑娘屋里去。只是,姑娘如今身边只有一个奶娘和两个二等的丫头,另外就是个不顶用的小丫头了,怕是得再添置些人手。我看太太屋里的翠羽不错,是个用心的,不如就给了姑娘吧。”
——好嘛,刚折进去一个翠翘,这会儿又想塞过来一个翠羽!
珊娘扭头似笑非笑地睨了马妈妈一眼。这马妈妈当着太太的面就这么随意指派太太屋里的丫鬟,说白了,不过是有意叫珊娘看看,她在太太面前的体面而已。
“妈妈快别这么说,我哪敢用太太屋里的姐姐?这对太太也太不敬了,”珊娘暗刺了马妈妈一句,回头又对五太太笑道:“再说我也用不着。我那院子原就不大,我又是个怕麻烦的,人多了反而看着不清爽。”
马妈妈皱着眉道:“便是姑娘想省事,该有的规矩总还得有。虽然家里比不得老太太那里的排场,可照着规矩,姑娘身边少说也该有个一等的大丫鬟才是。”
得!珊娘原还想着,她那里暗讽人,不知道这棒槌马能不能听得懂呢,谁知人家转眼就反刺过来——只可惜,她一点儿也不忌讳她被“撵”出西园这件事。
而照着侯家的规矩,姑娘们身边的妈妈且不论,只那丫鬟就须得配一个一等的和两个二等的、以及数量不等的三等的(具体人数,得看姑娘在家里的地位了)。
当然,这只是侯家各房姑娘们的定例,养在西园里的姑娘们却并不受此规矩的约束。比如那大房嫡出的七姑娘,跟前便足足有三个一等的丫鬟和八个二等的。便是珊娘之前在西园时,跟前也有两个一等的和六个二等的丫鬟。只是年初时,珊娘还没做那个“梦”之前,她的另一个大丫鬟初雪就吃了双元的算计,赌气从西园里辞了出去。初雪也不是个简单的,临走时又算计了双元一把,虽然双元机灵逃过了算计,平常总是跟在双元后面的、珊娘名下另两个二等丫鬟却中了计,“因病”从西园里搬了出去。因着当时珊娘一心想要回家,便没再往身边添人手。
而马妈妈之所以这么热心往她身边塞人,显然不是怕委屈了她。
珊娘回头笑道:“规矩总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那院子也就那么大,人再多可就连个站的地方都没了呢。妈妈既有心,倒不如把那一等丫鬟的份例分给我那两个二等的丫头,怕是她们服侍我要比我得了两个一等的丫头更尽心呢。”
方妈妈原就是陪着珊娘过来的,此时也跟在马妈妈的身后进了屋,便笑着打趣道:“姑娘好算计。”
珊娘笑着扭头,对太太道:“我也想过我那院子里要用的人,我奶娘自是不变的,一等的丫鬟我就不要了,把那份例分给我那两个二等的丫头便好。至于还有个丫头六安,就提到三等吧,”她看向马妈妈和方妈妈,“除此之外,我那院子里只要再添两个粗使婆子和两个洒扫的小丫鬟也就够了。再多,我那里可真是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呢。”
珊娘故意轻松说笑着,便是马妈妈有意板着脸不配合,无奈旁边有个方妈妈凑着趣,倒也没叫气氛冷落下去。
五太太姚氏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下却暗暗诧异。她原觉得珊娘过来,是奉迎讨好她的,可如今冷眼看来,却又不像。
几人闲话了几句珊娘那院子的事,就听得外面有人来报,说是隔壁二房三房四房的姑娘们听说十三姑娘回来了,派了婆子来请安问好。
珊娘回头,恰正好看到姚氏紧皱起的眉,知道她是不耐烦应酬这些事,便站起身笑道:“既然是来看我的,倒不好叫太太费神,太太且忙太太的,我去看看便好。”
姚氏巴不得这一声儿,忙笑道:“行,你去吧。”
珊娘行礼退下,走到门边上时,姚氏忽然出声道,“你若对刺绣有兴趣,明儿有空时只管过来。”
姚氏这么说,其实多少是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与其说她这是对珊娘表示亲近,倒不如说,她是想要补偿当年倍受冷落的自己。
谁知珊娘却冲她摇手笑道:“太太快饶了我吧,我可懒着呢。倒是太太,整天在绣房里绣花,眼睛也要吃不消的,有空太太也去我那院子里坐坐吧。从我那楼上看出去,能看到落梅河呢。”
这口吻,不像是在对长辈说话,倒更像是在邀请一个平辈的朋友了。
十三姑娘出去了,一直把自己掩在门边阴影里的丫鬟明兰这才过来,给太太斟了一杯茶,然后便到绣架旁去理丝线了。
倒是五太太姚氏,难得地没有立即回到绣架旁,而是仍托着腮,坐在榻边默默凝思出神。
明兰那里将刚才姚氏拿出来的丝线一一归了位,回头见太太仍是没有过来,便诧异地叫了声:“太太?”
姚氏的四个陪嫁丫鬟中,唯有明兰明确表示不愿意侍候老爷,也不愿意出嫁,于是她便一直这么跟着太太了。
姚氏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疑惑地问着明兰:“你说,咱家大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兰想了想,把今儿一早二爷去闹大姑娘的事说给太太听了,却是未加任何置评。
姚氏又垂眼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我果然不会看人,还当她是个可怜的,原来也是个厉害的……”
明兰理着丝线,头也不抬地道:“可怜也好,厉害也罢,太太管她做甚?谁的日子都是自个儿过的,好不好的原跟别人没关系,咱们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姚氏闷了闷,又是一声叹息,“也是。”只是,心下却莫名感觉一阵失落。
且说越是没落的人家,越是强调自个儿家的门楣高尚。这侯家虽说早没了爵位,却一心以名门世族自居,更是把一应繁琐的礼仪规矩看得比什么都重。便是人人都知道珊娘并不是真的病了,这会儿听说她回家来“养病”,各房的姐妹们也都要煞有介事地亲手写个慰问的帖子,再派了妥当的妈妈亲自上门来问候,这才合乎大家闺秀该有的礼仪规矩。
昨儿珊娘到家时已经晚了,等人悄悄上门打探了消息,再回家通报主子,各房的姑娘们正经派出婆子执着帖子来道恼问安时,已经是日头快要偏西的辰光了。
珊娘这个“病人”自然可以不用亲自去见那些来问安的婆子——她派出了八面玲珑的方妈妈去应对,但那些回帖,却是需要她亲手写过,才算是合礼数的事。
虽然连连抱怨着,珊娘也只好耐着性子一一写了回帖,等诸事忙毕时,天色已经黑透了。此一宿无话。
第十六章 上街逛逛
当夜无话。且说第二天一早,方妈妈早早地就又过来听差了。
却原来,珊娘原只打算把绣楼的一楼变动一下的,可后来想想,反正已经动了手,干脆让人把二楼也照着心意重新布置了一番。只是这样一来,动作便有点大了,昨儿一天都没能收拾妥,所以一早方妈妈便又过来了。
方妈妈进来时,就只见三和、五福、六安和李妈妈正扯着那幅猫趣图的四个角,自家大姑娘则站在对面,咬着拇指指尖,歪头品鉴着那幅绣品。
“妈妈来得倒早。”五福最是活泼,拽着手里的丝绢冲方妈妈打着招呼。
珊娘回头见了,便也招呼了一声“妈妈早”,又继续盯着那猫趣图了。
方妈妈凑过来笑道:“到底是太太的宝贝,看着竟跟个活物似的。”
被三和她们扯着的那幅绣品,长度足足十尺有余,宽度也在五尺左右。半透明的丝绢上,绣着一丛绿荫荫的芭蕉。芭蕉叶下,跌打滚爬着七八只毛茸茸的小猫。每只小猫的神态都是那么生动活泼,便是角落里被小猫惊得四散的彩蝶,看着也像是随时要飞出画面一般。
“姑娘这是打算把它做成玻璃屏风吗?可要老奴叫了玻璃行的人来量个尺寸?”方妈妈殷勤问道。
在前朝时,这玻璃和那西洋自鸣钟一样,都被当作一种珍宝收藏,可经由世祖皇帝兴起的“圣元革新”后,大周从西洋学得诸多技术,如今玻璃也好,自鸣钟也罢,虽不能说是十分便宜,也不是什么普通百姓置办不起的物件。何况如今侯家穷得只剩下了钱,便是最穷的五房,想要置办个玻璃屏风什么的,也算不上是件难事。
“只是,”珊娘道,“咱们镇上有玻璃店吗?若要送进城去,不知道得耽误到什么时候呢。”
方妈妈笑道:“姑娘多虑了,有个梅山书院在,咱们梅山镇上可热闹着呢!不定我们有的,城里都还没有呢。”
“是吗?”珊娘两眼一亮,脑子里忽地便兴起个念头。
话说这十三姑娘虽然是在这梅山镇上长大的,但作为没落贵族,她家老太太守的却是上一世纪的规矩,便是顺应朝廷的号召,肯送她们这些女孩儿们去女学上学,却也不代表老太太就能接受如今姑娘们只带个丫鬟就能满街跑的现状——至少西园里的姑娘们没这个自由。
这么想着,终于逃离了那个牢笼的珊娘不由就是一阵心动,转着眼珠点着下巴道:“玻璃倒还好说,量个尺寸就行。我倒是想着,该配个什么样的底座,上面要雕个什么样的图案才好。”
“这有什么,”方妈妈笑道,“顺道再把木器行的人叫来便是。”
珊娘却缓缓摇头道:“便是叫人来,我怕也说不清呢。能看到实物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