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了。
你说贾家有出息的几个哥儿?除了一个是她的亲哥哥外,其他的的堂兄弟会为了她而站队?
就她那个书呆子哥哥,你也去指望?你是眼光已经看不到一米外的地方了吗?
她能顺利的以女官身份进宫,还是人家大房的伯母有了几分怜悯罢了。你没看见就算是这样,荣国府跟越王也是不远不近的吗?
在宫里,别说亲戚之情了,便是父子兄弟之情,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相信她有利用价值,还不如相信废太子能够感动上天,重新入主东宫呢。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满宫廷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有资本的,比元春这个赤脚的要有本钱的多。
谁知道这丫会不会为了什么事情,或是将来便挺而走险。要知道,在她们看来这贾元春可算是一无所有的人呢。
于是波涛汹涌的后宫,很多的事情都下意识的避开了贾元春。
只是因为没有拉她进来的必要,何必途增危险。
时间匆匆,一晃又是两年过去。宝玉满了七岁,本来是要搬到前院去的,但史氏想了想,若是宝玉搬走了,贾芝也是要跟着去的。这两人一直就是焦不离孟。因此贾母想着等到明年,贾芝彻底满了七岁后,再让两人搬出去。
说来,前面四个套院里,也就只有最靠外面的那个院子是空着的了。无论是张氏和水氏舍不得贾芝去住最外面的院子,还有史氏也是不舍得她的两个心肝宝贝住的离自己太远。反正通过一通运作,张氏在充分的考虑了个人喜好后,将贾珠两口子移到了贾政所居的梨香院旁边的那个院子。
至于那院子里的东西,张氏想了想,便移到了老太太院子里,一个只有三间房的小小的挎院里。反正在张氏看来,她算是仁至义尽了。
原著中贾琏和凤姐长住的那个院子。本来那个院子,张氏一早就打算好了留给贾琏成亲后搬进去住的。可惜了,张氏实在无法也不愿意跟她‘最喜欢’的儿媳妇秦氏住的那么近。
于是生平第一次情感战胜了理智,不但将贾珠俩口子移了出来。还将东院后面的那个院子指给了贾琏俩口子。
那院子里养了几株好梨树,年年开花都压满了枝头。再加上那院子是多年前先国公爷养着小戏子的院子,倒也精巧。
现在家里也不养戏子了,白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让贾琏俩口子住那里呢。
而他们搬出来的院子,便是宝玉和贾芝叔侄俩的了。
至于贾琮强烈要求搬到最外面第四个小院居住的事情,便被无情的驳回了。不过在贾琮的软磨硬泡下,张氏也只是同意让他搬到第三小院中居住。将靠近内院的第一,二院子留给宝玉,贾芝。
今年都十七的贾琮马上就要说亲了,这个时候张氏怎么可能让他再折腾。自打知道贾琮对李凝有了些心思后,张氏思来想去,还是不想同意这门亲事。
不为别的,只是李凝的小叔娶了自家的侄女,自家的儿子再娶了李凝。这关系辈分岂不是乱了规矩。虽然这世上知道李漱媳妇身份的没有几人。但张氏自己的心里却是过不去这个坎。
先说家世吧。三品爵位家的嫡幼子,分家也不会有多少的财产。本人虽然上进,也考上了举人。但将来是什么个情况,谁也不敢打包票。
而李凝呢,一个进士的叔叔,一个少年举人的哥哥,还有一个七品武官的爹。这样的身份其实嫁给贾琮,也算是可以了。
毕竟张氏就算是再讨厌秦氏,恨她拉低了自家儿子娶媳妇的标准,但也不得不找一个身份比长媳和次媳都要低一些的小儿媳妇。
废太子的私生女,明面上也不过是五品官家的养女。和一个七品官的嫡长女有什么区别。而且据张氏所知,再有两三年,李狗蛋就有望调进京城。到那时,再番运作,正七品的京官是跑不了的。
要知道地方官想要留任京城,官职都会想应的降下一级半品的。但李狗蛋有他们家在背后立着,原职留京也不是不可能。
再说说本人吧。李凝很好,她也喜欢。被侄女手把手教养大的姑娘,非常有她张家女儿的品格。若是李凝能够嫁进来,张氏相信,她一定会最偏疼着李凝的。毕竟这小姑娘也是自己看着养大的。就算并不在府中,隔三差五,也会到府中玩的。
无论理由多么的充分,选择多么的正确,当父母的,尤其是疼孩子的父母,从来都扭不过孩子。少年慕艾,本是无可厚非,又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情分。除了成全,难道要自家儿子一辈子都带着这样的遗憾。
没有办法,在最后确定了贾琮的心思后,张氏也只能顺着老儿子心思,认真看待这门婚事了。
张氏和贾琮的这些心思,唐朝倒是一点也没有发觉。有的时候贾琮跑到他们家,唐朝知道了,也没有当上一回事。
她姑娘今年才十二岁呀。这得多有想法,才会惦记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
也是因着李凝今年才十二岁,张氏没有办法现在就提亲。就算是现在提了亲,以她所知道的唐朝的心性,也是要让姑娘十五六后才出嫁的。
而现在提了亲,这几年李凝都不方便再进府了。既是如此,还不如先跟唐朝打声招呼,然后先慢慢地过着。等到了年纪再提亲也不迟。
听到了张氏的话,唐朝当时就蒙了。“太太,我们家并没有那个意思的,我们小门小户的,哪里能高攀的起呢。”这样的大家族,唐朝怎么能够放心让自家姑娘进来呢。
荣国府很好,贾家也不错,大太太人也和善,琮哥自己也上进,从哪一点看,都是不错的人家。只是可惜,她在贾家的地位,她姑娘要是嫁了进来,岂不是要低人一等。
唐朝的话,张氏可不愿意听。但她还没来的急说别的,就听到了贾琮又犯驴了。
啥事呢,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下,贾琮在张氏正在给自己说亲的时候,甩开膀子跑了。反正他现在也是个举人了,按着他们家太太的想法二十岁以内是不可能考进士的。既是如此,还不如在外面呆上两年,等他的大兔子养大了再回去呢。
反正就算是留在家里,自家老娘也不会再定了亲后,让他的大兔子再跟他见面的。既是如此,还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呢。
贾琮也是有个心思的,先从史氏那里讨来了两件好古董,然后又跑到自家老爹贾赦那里去现宝。
一番好不要脸的游说,让贾赦吐出了几个当年祖父留在大西北的亲信名单,然后这才打着包袱去了大西北。
此去大西北干什么?男人就算是再不管事,那也是一家之主。李狗蛋就算是在惧妻,他活着,或是越过越好,都对他的大兔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去看看他的傻岳父,也算是未来女婿的一点子孝心了。
而且此去大西北,也是因着贾琮对于战场非一般的向往。家中诸多兄弟,也只有贾琮一人是个好武的。
可这年头,除了边境时不时地有那么一点小摩擦,哪还有什么杖可打。也许别人不知道。但自小混迹京城的贾琮却是得到了一些无人能知的消息。
他心中的那位未来岳父,升上七品的那场战事。呵呵,不过是一场另类的演习而已。其目的,也不过是想让朝廷给个奖励,然后让底下的人升升官,加加薪罢了。这种事情古来有之,也许就连皇帝也是知道的。
之所以会有他未来岳父的事情,也不过是怕岳父不知轻重,坏了事。这才分了一杯羹罢了。
可就算是这样,自幼长在京城的贾琮,也想要知道知道北地的风光,以及边塞的风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看得多了,见识也就长了。闭门造车,会让人的眼界便窄。就像是珠大哥哥那样,死读书。然后读成了书呆子。
贾琮早就听过母亲和老太太的打算了,准备私下里走走关系。等到珠大哥哥考上了庶吉士,便让他留在礼部或是翰林院等地。
除了那样的地方,放到其他的地方,对于珠大哥哥来说,就等于是在谋杀了。
至于工部。
呵呵,还是厚道一些,别可一个地方坑了。有二叔在那里,已经是对工部最深沉的恶意了。
这一边,贾琮带着自小攒下来的银两,包袱款款地拉着个小厮跑路了。
而那边等到张氏知道信的时候,贾琮早就跑出通州了。而让张氏知道这件事情的,便是经受住了贾琮的游说,死活留在家里的李决。
他是长子,父亲不在家,哪能说走就走。弟弟才七岁,能干什么?而且他还想着趁着今年有时间,收拾收拾房子呢。
他的婚事也要定下来了。不是别人,正是傅家的傅秋芳姑娘。傅家姑娘比自己大一岁,今年都十八了。傅家也在催着婚事。
可他总想着,再有两年父亲便要回京城了。儿子一辈子的大事,哪能不等父亲回来呢。而且母亲还在贾家呢。
母亲是想着等到宝二爷再大一些再出府。他也知道母亲的心情。虽然母亲不说,但他也知道母亲是怕父亲回来前有什么变故。这才想着等到家里的事情彻底落了定,才出府回家来。
而且为了名声计,为了他们兄妹几个人的前程,母亲也不能在自家起来的时候便离开荣国府,这会让人说嫌话的。
人品要是让人怀疑了,对他们一家都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他将家中的情况,挑挑捡捡地跟着傅家说了。傅家对于自己家的姑娘也是心疼。不过婚事确定下来后,便没有再悔婚的道理。所以也就只能按下心来。
傅试这两年在京城里混得还不错,对妹妹的婚事倒是有了些心思。只是可惜当初这婚事定的太早了些。
听到李家一时半会的不能娶亲,傅试便试探着想要退婚,这话一出口,傅家姑娘到是先不干了,自家二哥是个什么东西,傅姑娘心里有数。这个时候提出退亲,所为何来,傻子都明白。今年自己都十八岁了,退了这门亲事,还能找到什么好亲事。
她难道不想着嫁入高门吗?她想,她做梦都想。可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她当年参加贾家的花会时,便清楚的明白了。
门当户对。
她要想一身大红嫁人的出门子,便要找个门当户对的。除非与人为继室。可继室是那么好做的。
继室进门,是要对着原配的牌位行妾礼的。
你说贾家有出息的几个哥儿?除了一个是她的亲哥哥外,其他的的堂兄弟会为了她而站队?
就她那个书呆子哥哥,你也去指望?你是眼光已经看不到一米外的地方了吗?
她能顺利的以女官身份进宫,还是人家大房的伯母有了几分怜悯罢了。你没看见就算是这样,荣国府跟越王也是不远不近的吗?
在宫里,别说亲戚之情了,便是父子兄弟之情,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相信她有利用价值,还不如相信废太子能够感动上天,重新入主东宫呢。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满宫廷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有资本的,比元春这个赤脚的要有本钱的多。
谁知道这丫会不会为了什么事情,或是将来便挺而走险。要知道,在她们看来这贾元春可算是一无所有的人呢。
于是波涛汹涌的后宫,很多的事情都下意识的避开了贾元春。
只是因为没有拉她进来的必要,何必途增危险。
时间匆匆,一晃又是两年过去。宝玉满了七岁,本来是要搬到前院去的,但史氏想了想,若是宝玉搬走了,贾芝也是要跟着去的。这两人一直就是焦不离孟。因此贾母想着等到明年,贾芝彻底满了七岁后,再让两人搬出去。
说来,前面四个套院里,也就只有最靠外面的那个院子是空着的了。无论是张氏和水氏舍不得贾芝去住最外面的院子,还有史氏也是不舍得她的两个心肝宝贝住的离自己太远。反正通过一通运作,张氏在充分的考虑了个人喜好后,将贾珠两口子移到了贾政所居的梨香院旁边的那个院子。
至于那院子里的东西,张氏想了想,便移到了老太太院子里,一个只有三间房的小小的挎院里。反正在张氏看来,她算是仁至义尽了。
原著中贾琏和凤姐长住的那个院子。本来那个院子,张氏一早就打算好了留给贾琏成亲后搬进去住的。可惜了,张氏实在无法也不愿意跟她‘最喜欢’的儿媳妇秦氏住的那么近。
于是生平第一次情感战胜了理智,不但将贾珠俩口子移了出来。还将东院后面的那个院子指给了贾琏俩口子。
那院子里养了几株好梨树,年年开花都压满了枝头。再加上那院子是多年前先国公爷养着小戏子的院子,倒也精巧。
现在家里也不养戏子了,白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让贾琏俩口子住那里呢。
而他们搬出来的院子,便是宝玉和贾芝叔侄俩的了。
至于贾琮强烈要求搬到最外面第四个小院居住的事情,便被无情的驳回了。不过在贾琮的软磨硬泡下,张氏也只是同意让他搬到第三小院中居住。将靠近内院的第一,二院子留给宝玉,贾芝。
今年都十七的贾琮马上就要说亲了,这个时候张氏怎么可能让他再折腾。自打知道贾琮对李凝有了些心思后,张氏思来想去,还是不想同意这门亲事。
不为别的,只是李凝的小叔娶了自家的侄女,自家的儿子再娶了李凝。这关系辈分岂不是乱了规矩。虽然这世上知道李漱媳妇身份的没有几人。但张氏自己的心里却是过不去这个坎。
先说家世吧。三品爵位家的嫡幼子,分家也不会有多少的财产。本人虽然上进,也考上了举人。但将来是什么个情况,谁也不敢打包票。
而李凝呢,一个进士的叔叔,一个少年举人的哥哥,还有一个七品武官的爹。这样的身份其实嫁给贾琮,也算是可以了。
毕竟张氏就算是再讨厌秦氏,恨她拉低了自家儿子娶媳妇的标准,但也不得不找一个身份比长媳和次媳都要低一些的小儿媳妇。
废太子的私生女,明面上也不过是五品官家的养女。和一个七品官的嫡长女有什么区别。而且据张氏所知,再有两三年,李狗蛋就有望调进京城。到那时,再番运作,正七品的京官是跑不了的。
要知道地方官想要留任京城,官职都会想应的降下一级半品的。但李狗蛋有他们家在背后立着,原职留京也不是不可能。
再说说本人吧。李凝很好,她也喜欢。被侄女手把手教养大的姑娘,非常有她张家女儿的品格。若是李凝能够嫁进来,张氏相信,她一定会最偏疼着李凝的。毕竟这小姑娘也是自己看着养大的。就算并不在府中,隔三差五,也会到府中玩的。
无论理由多么的充分,选择多么的正确,当父母的,尤其是疼孩子的父母,从来都扭不过孩子。少年慕艾,本是无可厚非,又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情分。除了成全,难道要自家儿子一辈子都带着这样的遗憾。
没有办法,在最后确定了贾琮的心思后,张氏也只能顺着老儿子心思,认真看待这门婚事了。
张氏和贾琮的这些心思,唐朝倒是一点也没有发觉。有的时候贾琮跑到他们家,唐朝知道了,也没有当上一回事。
她姑娘今年才十二岁呀。这得多有想法,才会惦记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
也是因着李凝今年才十二岁,张氏没有办法现在就提亲。就算是现在提了亲,以她所知道的唐朝的心性,也是要让姑娘十五六后才出嫁的。
而现在提了亲,这几年李凝都不方便再进府了。既是如此,还不如先跟唐朝打声招呼,然后先慢慢地过着。等到了年纪再提亲也不迟。
听到了张氏的话,唐朝当时就蒙了。“太太,我们家并没有那个意思的,我们小门小户的,哪里能高攀的起呢。”这样的大家族,唐朝怎么能够放心让自家姑娘进来呢。
荣国府很好,贾家也不错,大太太人也和善,琮哥自己也上进,从哪一点看,都是不错的人家。只是可惜,她在贾家的地位,她姑娘要是嫁了进来,岂不是要低人一等。
唐朝的话,张氏可不愿意听。但她还没来的急说别的,就听到了贾琮又犯驴了。
啥事呢,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下,贾琮在张氏正在给自己说亲的时候,甩开膀子跑了。反正他现在也是个举人了,按着他们家太太的想法二十岁以内是不可能考进士的。既是如此,还不如在外面呆上两年,等他的大兔子养大了再回去呢。
反正就算是留在家里,自家老娘也不会再定了亲后,让他的大兔子再跟他见面的。既是如此,还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呢。
贾琮也是有个心思的,先从史氏那里讨来了两件好古董,然后又跑到自家老爹贾赦那里去现宝。
一番好不要脸的游说,让贾赦吐出了几个当年祖父留在大西北的亲信名单,然后这才打着包袱去了大西北。
此去大西北干什么?男人就算是再不管事,那也是一家之主。李狗蛋就算是在惧妻,他活着,或是越过越好,都对他的大兔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去看看他的傻岳父,也算是未来女婿的一点子孝心了。
而且此去大西北,也是因着贾琮对于战场非一般的向往。家中诸多兄弟,也只有贾琮一人是个好武的。
可这年头,除了边境时不时地有那么一点小摩擦,哪还有什么杖可打。也许别人不知道。但自小混迹京城的贾琮却是得到了一些无人能知的消息。
他心中的那位未来岳父,升上七品的那场战事。呵呵,不过是一场另类的演习而已。其目的,也不过是想让朝廷给个奖励,然后让底下的人升升官,加加薪罢了。这种事情古来有之,也许就连皇帝也是知道的。
之所以会有他未来岳父的事情,也不过是怕岳父不知轻重,坏了事。这才分了一杯羹罢了。
可就算是这样,自幼长在京城的贾琮,也想要知道知道北地的风光,以及边塞的风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看得多了,见识也就长了。闭门造车,会让人的眼界便窄。就像是珠大哥哥那样,死读书。然后读成了书呆子。
贾琮早就听过母亲和老太太的打算了,准备私下里走走关系。等到珠大哥哥考上了庶吉士,便让他留在礼部或是翰林院等地。
除了那样的地方,放到其他的地方,对于珠大哥哥来说,就等于是在谋杀了。
至于工部。
呵呵,还是厚道一些,别可一个地方坑了。有二叔在那里,已经是对工部最深沉的恶意了。
这一边,贾琮带着自小攒下来的银两,包袱款款地拉着个小厮跑路了。
而那边等到张氏知道信的时候,贾琮早就跑出通州了。而让张氏知道这件事情的,便是经受住了贾琮的游说,死活留在家里的李决。
他是长子,父亲不在家,哪能说走就走。弟弟才七岁,能干什么?而且他还想着趁着今年有时间,收拾收拾房子呢。
他的婚事也要定下来了。不是别人,正是傅家的傅秋芳姑娘。傅家姑娘比自己大一岁,今年都十八了。傅家也在催着婚事。
可他总想着,再有两年父亲便要回京城了。儿子一辈子的大事,哪能不等父亲回来呢。而且母亲还在贾家呢。
母亲是想着等到宝二爷再大一些再出府。他也知道母亲的心情。虽然母亲不说,但他也知道母亲是怕父亲回来前有什么变故。这才想着等到家里的事情彻底落了定,才出府回家来。
而且为了名声计,为了他们兄妹几个人的前程,母亲也不能在自家起来的时候便离开荣国府,这会让人说嫌话的。
人品要是让人怀疑了,对他们一家都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他将家中的情况,挑挑捡捡地跟着傅家说了。傅家对于自己家的姑娘也是心疼。不过婚事确定下来后,便没有再悔婚的道理。所以也就只能按下心来。
傅试这两年在京城里混得还不错,对妹妹的婚事倒是有了些心思。只是可惜当初这婚事定的太早了些。
听到李家一时半会的不能娶亲,傅试便试探着想要退婚,这话一出口,傅家姑娘到是先不干了,自家二哥是个什么东西,傅姑娘心里有数。这个时候提出退亲,所为何来,傻子都明白。今年自己都十八岁了,退了这门亲事,还能找到什么好亲事。
她难道不想着嫁入高门吗?她想,她做梦都想。可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她当年参加贾家的花会时,便清楚的明白了。
门当户对。
她要想一身大红嫁人的出门子,便要找个门当户对的。除非与人为继室。可继室是那么好做的。
继室进门,是要对着原配的牌位行妾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