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本如果换个年代,换个身份背景,再换个结局,那就跟他和沈珩的故事差得不多了,说实话他翻到这本话剧的一刹那,差点以为这本话剧是哪个知情人偷偷将他们的事迹写进里面的。
他从陈老先生哪里借走了这本话本,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看完,因为时代社会和文化观念的不同,话本里的男主角和男二号的感情经历比起他跟沈珩的要艰难很多,而且里面的男二号对男主角的感情,也没有沈珩对他的那么纯粹,两者的身份地位放在那个年代,并不会得到好结果。
话本中主角们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男主角因为男二号娶妻生子而变得疯癫,男二号因为他疯癫将他囚禁在深院,男二号自私又自我,鱼和熊掌都不想放弃,愣是把男主角禁锢在自己身边。男主角从家喻户晓的名角儿变成了疯子,他的身份地位被人取代,他的爱情和信仰也无疾而终,没有人记得他,偶尔他清醒的时候,就站在深院的阁楼上,咿咿呀呀地唱他成名的那部戏,终日活得像鬼魂一样。
后来男二号为名利奔波,渐渐把男主角忘在脑后,等他闲下来想起还有这么号人的时候,家中管家告诉他伶哥儿在早几年前就悬梁自尽了。管家眼看过了头七,主人家还没个准信,家里夫人又不管这事,救做主将尸身火化,遣人把骨灰送回老家。结果派去的人又带着骨灰回来,说伶哥儿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祖坟都被人挖了,同姓的宗族人也不知道迁往了何处,竟无人愿意认领这把骨灰。
管家也是看着伶哥儿长大的,想到那么风华绝代的一个人儿落得这样的下场,终究是于心不忍,他猛然想起某日他给伶哥儿送饭,难得清醒一次的伶哥儿望着西山那片桃花林,满脸怀念地说起前些年二爷带他去看桃花的事。
十七八岁的少年肤若凝脂,面如桃花,站在桃花林里也不知是桃花更娇艳一些,还是少年更娇艳一些。
管家最后还是把伶哥儿的骨灰洒在了桃花林,之后刚好遇到时代动荡,二爷多年不归家,两地连一封信都无法传达,于是这事就一直没有提起。
最后管家问愣着的二爷要不要去看望一下伶哥儿,二爷动了动嘴里的烟,半晌说不去了。
这声不去一过就是十几年,新社会之后二爷漂白做了正经生意人,外地的商人来访,提起西山的桃花林,说是让二爷委屈一下当个导游带他们去看看。二爷盛情难却,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招呼外商。三月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空气中都是桃花清淡的香味,不知怎么的就勾起了二爷的回忆。
二爷年纪大了,有意把家业传给儿子,便打发儿子去招呼客人,他则慢悠悠地在桃花林里晃荡起来。突而他听闻桃花林里传来一阵银铃笑声,便寻着声音过去,他走到了桃花林的深处,也没见到人,反而触景生情,突然觉得下一秒还有个人从身后扑上来,调皮地将桃花枝放到他耳背,用温润的声音问他:“二爷,您说是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好看,还是伶儿比较好看?”
然而这只是他的臆想,桃花林深处无人踏足,他又走进去几步,扶着被花压得低垂的树枝,低头寻找着什么。
这时远处传来他儿子的呼唤声,见他自己站在这儿,儿子两三步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父亲,您怎么到这儿来了我陪客人到了亭子里,才发现您不见了。”
二爷看着前面一望无际的桃花出神,儿子又疑惑地喊了一声,问他在找什么,二爷喃喃自语道:“我在找一位故人。”
儿子不知长辈们的往事,又问道:“父亲和别的什么人在这里有约吗?”
二爷摇了摇头:“没有,我与他多年没有联系,早已经忘记他的音容笑貌,只是今日突然想起……”
他说到一半就不往下说了,他儿子问他:“那父亲为何在这里找他?”
二爷叹气道:“我亏欠于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这一桩心事一直压在我心上,令我时不时愧疚,这辈子想来都无法了却了。”
儿子闻言似懂非懂,二爷被风吹得咳了两声,他便扶住父亲,二爷拍拍他的手说:“回吧,回吧……”
这个结局说不上悲惨,因为最悲惨的地方被安排在结局前面,也就是伶哥儿唱着戏上吊的地方,最让人悲愤的是二爷知道伶哥儿死了却无动于衷的地方,在经历那两个剧情之后,结局就显得有点平静了。但白凉却曾经为那个结局久坐不能回神。
他从陈老先生哪里借走了这本话本,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看完,因为时代社会和文化观念的不同,话本里的男主角和男二号的感情经历比起他跟沈珩的要艰难很多,而且里面的男二号对男主角的感情,也没有沈珩对他的那么纯粹,两者的身份地位放在那个年代,并不会得到好结果。
话本中主角们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男主角因为男二号娶妻生子而变得疯癫,男二号因为他疯癫将他囚禁在深院,男二号自私又自我,鱼和熊掌都不想放弃,愣是把男主角禁锢在自己身边。男主角从家喻户晓的名角儿变成了疯子,他的身份地位被人取代,他的爱情和信仰也无疾而终,没有人记得他,偶尔他清醒的时候,就站在深院的阁楼上,咿咿呀呀地唱他成名的那部戏,终日活得像鬼魂一样。
后来男二号为名利奔波,渐渐把男主角忘在脑后,等他闲下来想起还有这么号人的时候,家中管家告诉他伶哥儿在早几年前就悬梁自尽了。管家眼看过了头七,主人家还没个准信,家里夫人又不管这事,救做主将尸身火化,遣人把骨灰送回老家。结果派去的人又带着骨灰回来,说伶哥儿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祖坟都被人挖了,同姓的宗族人也不知道迁往了何处,竟无人愿意认领这把骨灰。
管家也是看着伶哥儿长大的,想到那么风华绝代的一个人儿落得这样的下场,终究是于心不忍,他猛然想起某日他给伶哥儿送饭,难得清醒一次的伶哥儿望着西山那片桃花林,满脸怀念地说起前些年二爷带他去看桃花的事。
十七八岁的少年肤若凝脂,面如桃花,站在桃花林里也不知是桃花更娇艳一些,还是少年更娇艳一些。
管家最后还是把伶哥儿的骨灰洒在了桃花林,之后刚好遇到时代动荡,二爷多年不归家,两地连一封信都无法传达,于是这事就一直没有提起。
最后管家问愣着的二爷要不要去看望一下伶哥儿,二爷动了动嘴里的烟,半晌说不去了。
这声不去一过就是十几年,新社会之后二爷漂白做了正经生意人,外地的商人来访,提起西山的桃花林,说是让二爷委屈一下当个导游带他们去看看。二爷盛情难却,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招呼外商。三月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空气中都是桃花清淡的香味,不知怎么的就勾起了二爷的回忆。
二爷年纪大了,有意把家业传给儿子,便打发儿子去招呼客人,他则慢悠悠地在桃花林里晃荡起来。突而他听闻桃花林里传来一阵银铃笑声,便寻着声音过去,他走到了桃花林的深处,也没见到人,反而触景生情,突然觉得下一秒还有个人从身后扑上来,调皮地将桃花枝放到他耳背,用温润的声音问他:“二爷,您说是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好看,还是伶儿比较好看?”
然而这只是他的臆想,桃花林深处无人踏足,他又走进去几步,扶着被花压得低垂的树枝,低头寻找着什么。
这时远处传来他儿子的呼唤声,见他自己站在这儿,儿子两三步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父亲,您怎么到这儿来了我陪客人到了亭子里,才发现您不见了。”
二爷看着前面一望无际的桃花出神,儿子又疑惑地喊了一声,问他在找什么,二爷喃喃自语道:“我在找一位故人。”
儿子不知长辈们的往事,又问道:“父亲和别的什么人在这里有约吗?”
二爷摇了摇头:“没有,我与他多年没有联系,早已经忘记他的音容笑貌,只是今日突然想起……”
他说到一半就不往下说了,他儿子问他:“那父亲为何在这里找他?”
二爷叹气道:“我亏欠于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这一桩心事一直压在我心上,令我时不时愧疚,这辈子想来都无法了却了。”
儿子闻言似懂非懂,二爷被风吹得咳了两声,他便扶住父亲,二爷拍拍他的手说:“回吧,回吧……”
这个结局说不上悲惨,因为最悲惨的地方被安排在结局前面,也就是伶哥儿唱着戏上吊的地方,最让人悲愤的是二爷知道伶哥儿死了却无动于衷的地方,在经历那两个剧情之后,结局就显得有点平静了。但白凉却曾经为那个结局久坐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