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与二郎于腊月前两日平安抵达洛阳。
旁人还自犹可,唯是郑濡欢天喜地,仿佛隔世般,天天粘着云安不离,一时要她讲路上的见闻,一时又要听襄阳的趣事。云安倒也乐意说些故事哄哄小丫头,况且天寒地冻,别无去处,姑嫂两个便成日窝在暖阁里闲叙。
“好在二嫂守信,两月之间就回来了,又赶着是年下,长嫂要准备宴饮祭祀之事,便无心管我,我又有伴了!太好啦!”
“你就放纵吧,看过了正月,她一定还会来管你的!”
“那也还有好几十天,远着呢!”
姑嫂围着炭炉,东歪一个,西躺一个,彼此毫无顾忌地打牙。然则云安忽一闪念,却从郑濡话中记起件事。
“濡儿,你二哥四年前出过一次远门,还为此失信于你,可有这事?”原来,云安所想是去程时郑梦观提起的一件旧事,只是后来被“风”打断,究竟未能继续。
“有啊,我现在想起来还生气呢!”郑濡倒是不假思索,“他以为我小便不懂,可谁不知北庭是边地,常有外族挑衅,他赖着三年不回,不顾惜自己,也不要家人了!”
“北庭?”郑濡不知兄长并未全部告诉云安,而云安亦万没想到二郎是去了边境,“二郎是去投军的?!”
郑濡这才意识到不对,将身坐起,皱眉道:“二嫂竟不知?”
“听他提过两句,不知详细,随便问问你嘛。”未免旁生枝节,云安只得佯作无意,遮掩心绪,“你同我讲讲?”
“也罢,反正二哥已经回来了,也不怕二嫂听了生气。”郑濡乖巧地点了点头,即抱膝而坐,叙说起来:
“二哥十四岁入太学读书,到二十岁修业期满,大哥便为他在洛阳谋了职。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他不肯。大哥又以为他是有志气,要参加春闱博取功名,谁料也不是。”
自最初议婚时,云安便闻知新郎是个读书人,这半年来也未发觉什么异常,郑梦观多是沉迷书斋的。但现在她明白了,一切都是表象,是她先入为主,管中窥豹了。
“大哥被弄糊涂了,就找二哥细谈,二哥这才说实话,他早有从军之志,不愿久事书案,更不愿靠祖荫显达。他说得诚恳,又不失男儿气度,大哥思之再三便同意了。”
“所以他一去三年,却怎么自己又回来了?”云安是想,按二郎这样的志愿,该是要建功立业,三年时间大约是不够的。
郑濡却笑叹了一声:“才不是他要回来,是大哥几十封家书给催回来的!一则,边地常有战事,我们都担心他的安危。二来就是婚事,二嫂家与我家早有婚约,二哥年过弱冠也该娶妻了。三则,大哥支撑门庭,也需要子弟帮衬,共同兴家。修吾尚在进学之龄,我那三哥也没比修吾大几岁,况且性情未定,便只剩二哥了。”
这三条俱是正理,云安细想无差。郑梦观生在这样显赫的门第,又是嫡出之子,既享其富贵,便自然要担其责任,不能一味放任自己的心意。然则,郑氏虽有如此端正的家风,于二郎个人而言,却又不免显得几分无情。
云安这样想着,却一下恍然,眼中划过惊诧之色:她好像能明白了,为何二郎总显得有些冷淡,仿佛对什么都不在意——
这世上谁不想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但不如意事常□□,二郎的人虽回到了洛阳,心却只怕还在北庭。便至成婚而无意圆房,亦恐都有这些缘故。
那么,就一直这样下去,做一世假夫妻吗?
若摆在从前,云安许不在乎,如今情状已变,想不在乎也难了。可又若去问二郎,云安也没有十足的底气,毕竟,她自己也曾“别有用心”,而不过才刚刚获得二郎的谅解罢了。
此时的情意,似乎不宜太露锋芒。
“二嫂,你注意过二哥书房里摆的一副甲胄,还有长剑吗?”
云安正不忍深思,郑濡却又道出一个令她为难的话端,她自来还从未踏进过二郎的书房。“甲胄和长剑又怎么了?”云安只拣要紧的去问,好歹为自己留些颜面。
“那都是二哥从北庭带回来的,听说还是一个大将军赏识所赠。二哥十分珍爱,原都摆在寝塌边上,直到大哥来瞧见,说于婚事不吉利,又恐吓着新妇,便叫搬到书房去了。”
云安听了反笑出来,别的新妇也罢,她才不会怕这些武备,而当时要是没搬走,她或许还能早些知道二郎的往事。“难为大哥想得周到,又想得这么细致。”
郑濡也笑着点头,又道:“大哥虽然没有实职,但里外操心得也多,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闲人。前时你们尚未回来,我还听见他和长嫂计议,说二哥婚事落定,只待二嫂怀上子嗣,宗庙有继,便还是要为二哥寻个职分,不至在家荒废了。”
子嗣……
这话真羞得云安无地自容,也真是才想什么便来什么!一对徒有其名的夫妻,怎么可能会有子嗣?
“越扯越远了,没出阁的小丫头知道什么子嗣?快闭嘴吧!”云安自要遮掩,只得将意气反撒给郑濡,恨不能把她的嘴封上。
郑濡却抿嘴偷笑,虽不知云安内心所想,却哪里看不出她在害羞?便仍贴上去,伸了手搭在云安腹部:“二嫂这样激动,难不成肚子里已经有个小人儿了?”
“好哇!还敢胡说!”
郑濡的顽皮劲上来,云安倒不好较真,只便顺势拿住郑濡伸来的手,用力一拽,把整个人都锁在了怀里,然后搔其肋下痒处,就听得一阵阵求饶声来。
……
云安那处闹得开怀,府上正院里也不冷清。崔氏才刚听罢下人禀事,不防又报来了位客人。不是什么生客,乃是一位娇客,周仁钧的侄女,郑二郎的师妹,周燕阁。
“她怎么又来了?”崔氏不叫请进来,却先显露不悦之色,“这周先生也该管管自家侄女才是!”
一旁的阿春心中有数,端了杯茶呈上去,道:“夫人连日劳乏了,不想见便不见吧,不过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丫头罢了。”
崔氏接茶悠悠抿了一口,眉头微挑,道:“这个周燕阁,不但是没有自知之明,还自作聪明。就说二郎他们不在的日子,来了不下五六次,哪一回不拐弯抹角打听二郎的事?当着我还一口一声‘二哥哥’,我们郑家几时又多出来个妹子?”
“谁说不是呢!”阿春更则低头嗤笑,“又不是小时候了,彼此大了,二郎也成了婚,她白凑上来也是不知羞耻。她以为她生得好个容貌,又与我们家早有交情,便能越过裴家那个去?”
崔氏但听阿春提起“裴家那个”,忽却一笑:“世家婚姻最重门第,她自然是配不上二郎的。只是这话我们不能说破,好歹周先生是二郎的恩师,如今又教授修吾,得顾念一层脸面。但不过……”
这道理容易理解,阿春应承着,竖起耳朵想听下文:“夫人有何妙计?”
崔氏瞥了眼外头,继续道:“这一二月我好不容易让濡儿学个正经,裴云安一回来就又引濡儿胡闹。我看她是太闲了,得给她找点事做,给她好好地添个堵。”
“夫人的意思是让周燕阁去?”
崔氏笑而不答,递了眼色:“叫她进来吧。”
阿春心领神会,即刻便将周燕阁带了过来。这女子梳着双鬟,各插银钗,面上薄施素粉,穿着淡绿毛织襦裙,倒不刻意展现美貌,一副清丽贞静的模样。
礼罢入座,崔氏先客套道:“我忙着年节的事,也多日没见你了,天气寒冷,怎么也不多穿些?”
周燕阁自为受用,盈盈一笑,细语道:“多谢长嫂关怀,我一路走来身子已暖了,倒是长嫂操劳,少人帮衬。若长嫂不嫌,燕阁愿替长嫂做些不关紧的杂事。”
崔氏一听,这话说得好个心机!“少人帮衬”还能少了谁?郑家有资格协理内事,又在其本分的,便只有云安了。又可叹这周女十分敢言,一上来就旁敲侧击,挑拨离间。
然则,这也莫不合了崔氏的计策。她仍作无意,笑道:“我还好,左右也料理得差不多了,岂有劳烦你的道理?二郎夫妻刚回来没几天,濡儿那丫头又缠着她二嫂,我也想来,她两个年岁相仿,性情相近,一处作伴玩乐也是好的。”
周燕阁虽则挑拨,到底没有指明,崔氏便佯作不经意,顺势指了一条明路给她——她多次来往,就为探知二郎的音讯,此来必是得知二郎已归,不过是于礼不便,又恐碰着云安,彼此大没意思。现在就告诉她二郎正在独处,她又怎会不动心呢?
果然,话音方落,周燕阁便流露喜色,她也不知早被看透,又忸怩作态了一番,道:“长嫂既已事毕,也该善保千金之体,是我来得不巧,扰了长嫂休息。我也许久没见濡儿了,上回还说要教她梳一个发式,我便去瞧瞧她吧。”
鱼儿上钩,崔氏哪有不乐意的?不但起身相送,还叫下人取了件孔雀锦罩面的厚氅衣相赠。周燕阁更觉脸上增光,披衣谢过,轻轻快快地离了正院。
“奴婢看她未必会去见小娘子。”见人走远,阿春说道。
崔氏只是气定神闲地转回屋里,道:“见是不会见的,但她一定会去确认裴云安在不在。你遣个人暗里跟着,待她进了人境院,就把风声透到濡儿那处。”
……
不觉将午,郑濡留云安一道用饭,便有两个侍女先端了水来侍奉盥手。其间还在说笑,郑濡偶一瞥,却见身前小婢皱眉咬唇,神色异常,因问:“横笛,你身子不适么?”
原来,横笛便系郑濡近身侍婢,常年相伴,也和主人学得活泼性子,甚少低沉。她闻言抬头,却将目光转向了云安,口中嘟囔:“奴婢很好,只是,二夫人,你要不回人境院一趟?”
这话更迷了,姑嫂两个皆听不懂,郑濡急道:“我留二嫂共进午食,你倒要赶她走?”
“横笛,你有话直说,别怕。”云安迟疑细想,横笛不至于忽然对她无礼,便先拦住了要生气的郑濡。
横笛仍有些谨慎,缓道:“奴婢方才在厨下备饭,倒听人说周娘子来府上了,还往人境院去了。”
蓦然听得“周娘子”三个字,云安竟没想起来是谁,良晌脑子里才浅浅浮现一张标致的面孔:是二郎的师妹,美人师妹。
“她去人境院干什么?!”郑濡这下才算明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本厌恶周燕阁为人轻浮,周女前番数次来往她也知道,只是那时云安夫妻不在,周女见不到人也罢,如今却明目张胆起来了。
云安却许久没有表态,只是发怔。郑濡早便提醒过她要防着周燕阁,虽然那时她还没有喜欢上二郎,可她竟然完全忘记了这个人。目下的情形,周燕阁的情意大约可以确定,这便无疑是云安与心上人之间的巨大障碍。
周燕阁姿容出众,又与二郎青梅竹马,这些都是云安羡慕不来的。而二郎虽包容云安,谅解云安,也曾答应云安会喜欢她,却终究没有亲口许下什么承诺。他们还是一对假夫妻。
云安胆怯了,心上沉甸甸的。若说二郎的从军梦是阻碍夫妻之情的一座小山,那周燕阁的存在便是一座大山。山峰连绵,高耸入云,云安似乎跨不过去。
况乎,云安又很适时地想起来,当年生父抛弃母亲,迎娶的新夫人便也是一位“青梅竹马”。
※※※※※※※※※※※※※※※※※※※※
给我留评好吗?我给你们发红包。
旁人还自犹可,唯是郑濡欢天喜地,仿佛隔世般,天天粘着云安不离,一时要她讲路上的见闻,一时又要听襄阳的趣事。云安倒也乐意说些故事哄哄小丫头,况且天寒地冻,别无去处,姑嫂两个便成日窝在暖阁里闲叙。
“好在二嫂守信,两月之间就回来了,又赶着是年下,长嫂要准备宴饮祭祀之事,便无心管我,我又有伴了!太好啦!”
“你就放纵吧,看过了正月,她一定还会来管你的!”
“那也还有好几十天,远着呢!”
姑嫂围着炭炉,东歪一个,西躺一个,彼此毫无顾忌地打牙。然则云安忽一闪念,却从郑濡话中记起件事。
“濡儿,你二哥四年前出过一次远门,还为此失信于你,可有这事?”原来,云安所想是去程时郑梦观提起的一件旧事,只是后来被“风”打断,究竟未能继续。
“有啊,我现在想起来还生气呢!”郑濡倒是不假思索,“他以为我小便不懂,可谁不知北庭是边地,常有外族挑衅,他赖着三年不回,不顾惜自己,也不要家人了!”
“北庭?”郑濡不知兄长并未全部告诉云安,而云安亦万没想到二郎是去了边境,“二郎是去投军的?!”
郑濡这才意识到不对,将身坐起,皱眉道:“二嫂竟不知?”
“听他提过两句,不知详细,随便问问你嘛。”未免旁生枝节,云安只得佯作无意,遮掩心绪,“你同我讲讲?”
“也罢,反正二哥已经回来了,也不怕二嫂听了生气。”郑濡乖巧地点了点头,即抱膝而坐,叙说起来:
“二哥十四岁入太学读书,到二十岁修业期满,大哥便为他在洛阳谋了职。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他不肯。大哥又以为他是有志气,要参加春闱博取功名,谁料也不是。”
自最初议婚时,云安便闻知新郎是个读书人,这半年来也未发觉什么异常,郑梦观多是沉迷书斋的。但现在她明白了,一切都是表象,是她先入为主,管中窥豹了。
“大哥被弄糊涂了,就找二哥细谈,二哥这才说实话,他早有从军之志,不愿久事书案,更不愿靠祖荫显达。他说得诚恳,又不失男儿气度,大哥思之再三便同意了。”
“所以他一去三年,却怎么自己又回来了?”云安是想,按二郎这样的志愿,该是要建功立业,三年时间大约是不够的。
郑濡却笑叹了一声:“才不是他要回来,是大哥几十封家书给催回来的!一则,边地常有战事,我们都担心他的安危。二来就是婚事,二嫂家与我家早有婚约,二哥年过弱冠也该娶妻了。三则,大哥支撑门庭,也需要子弟帮衬,共同兴家。修吾尚在进学之龄,我那三哥也没比修吾大几岁,况且性情未定,便只剩二哥了。”
这三条俱是正理,云安细想无差。郑梦观生在这样显赫的门第,又是嫡出之子,既享其富贵,便自然要担其责任,不能一味放任自己的心意。然则,郑氏虽有如此端正的家风,于二郎个人而言,却又不免显得几分无情。
云安这样想着,却一下恍然,眼中划过惊诧之色:她好像能明白了,为何二郎总显得有些冷淡,仿佛对什么都不在意——
这世上谁不想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但不如意事常□□,二郎的人虽回到了洛阳,心却只怕还在北庭。便至成婚而无意圆房,亦恐都有这些缘故。
那么,就一直这样下去,做一世假夫妻吗?
若摆在从前,云安许不在乎,如今情状已变,想不在乎也难了。可又若去问二郎,云安也没有十足的底气,毕竟,她自己也曾“别有用心”,而不过才刚刚获得二郎的谅解罢了。
此时的情意,似乎不宜太露锋芒。
“二嫂,你注意过二哥书房里摆的一副甲胄,还有长剑吗?”
云安正不忍深思,郑濡却又道出一个令她为难的话端,她自来还从未踏进过二郎的书房。“甲胄和长剑又怎么了?”云安只拣要紧的去问,好歹为自己留些颜面。
“那都是二哥从北庭带回来的,听说还是一个大将军赏识所赠。二哥十分珍爱,原都摆在寝塌边上,直到大哥来瞧见,说于婚事不吉利,又恐吓着新妇,便叫搬到书房去了。”
云安听了反笑出来,别的新妇也罢,她才不会怕这些武备,而当时要是没搬走,她或许还能早些知道二郎的往事。“难为大哥想得周到,又想得这么细致。”
郑濡也笑着点头,又道:“大哥虽然没有实职,但里外操心得也多,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闲人。前时你们尚未回来,我还听见他和长嫂计议,说二哥婚事落定,只待二嫂怀上子嗣,宗庙有继,便还是要为二哥寻个职分,不至在家荒废了。”
子嗣……
这话真羞得云安无地自容,也真是才想什么便来什么!一对徒有其名的夫妻,怎么可能会有子嗣?
“越扯越远了,没出阁的小丫头知道什么子嗣?快闭嘴吧!”云安自要遮掩,只得将意气反撒给郑濡,恨不能把她的嘴封上。
郑濡却抿嘴偷笑,虽不知云安内心所想,却哪里看不出她在害羞?便仍贴上去,伸了手搭在云安腹部:“二嫂这样激动,难不成肚子里已经有个小人儿了?”
“好哇!还敢胡说!”
郑濡的顽皮劲上来,云安倒不好较真,只便顺势拿住郑濡伸来的手,用力一拽,把整个人都锁在了怀里,然后搔其肋下痒处,就听得一阵阵求饶声来。
……
云安那处闹得开怀,府上正院里也不冷清。崔氏才刚听罢下人禀事,不防又报来了位客人。不是什么生客,乃是一位娇客,周仁钧的侄女,郑二郎的师妹,周燕阁。
“她怎么又来了?”崔氏不叫请进来,却先显露不悦之色,“这周先生也该管管自家侄女才是!”
一旁的阿春心中有数,端了杯茶呈上去,道:“夫人连日劳乏了,不想见便不见吧,不过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丫头罢了。”
崔氏接茶悠悠抿了一口,眉头微挑,道:“这个周燕阁,不但是没有自知之明,还自作聪明。就说二郎他们不在的日子,来了不下五六次,哪一回不拐弯抹角打听二郎的事?当着我还一口一声‘二哥哥’,我们郑家几时又多出来个妹子?”
“谁说不是呢!”阿春更则低头嗤笑,“又不是小时候了,彼此大了,二郎也成了婚,她白凑上来也是不知羞耻。她以为她生得好个容貌,又与我们家早有交情,便能越过裴家那个去?”
崔氏但听阿春提起“裴家那个”,忽却一笑:“世家婚姻最重门第,她自然是配不上二郎的。只是这话我们不能说破,好歹周先生是二郎的恩师,如今又教授修吾,得顾念一层脸面。但不过……”
这道理容易理解,阿春应承着,竖起耳朵想听下文:“夫人有何妙计?”
崔氏瞥了眼外头,继续道:“这一二月我好不容易让濡儿学个正经,裴云安一回来就又引濡儿胡闹。我看她是太闲了,得给她找点事做,给她好好地添个堵。”
“夫人的意思是让周燕阁去?”
崔氏笑而不答,递了眼色:“叫她进来吧。”
阿春心领神会,即刻便将周燕阁带了过来。这女子梳着双鬟,各插银钗,面上薄施素粉,穿着淡绿毛织襦裙,倒不刻意展现美貌,一副清丽贞静的模样。
礼罢入座,崔氏先客套道:“我忙着年节的事,也多日没见你了,天气寒冷,怎么也不多穿些?”
周燕阁自为受用,盈盈一笑,细语道:“多谢长嫂关怀,我一路走来身子已暖了,倒是长嫂操劳,少人帮衬。若长嫂不嫌,燕阁愿替长嫂做些不关紧的杂事。”
崔氏一听,这话说得好个心机!“少人帮衬”还能少了谁?郑家有资格协理内事,又在其本分的,便只有云安了。又可叹这周女十分敢言,一上来就旁敲侧击,挑拨离间。
然则,这也莫不合了崔氏的计策。她仍作无意,笑道:“我还好,左右也料理得差不多了,岂有劳烦你的道理?二郎夫妻刚回来没几天,濡儿那丫头又缠着她二嫂,我也想来,她两个年岁相仿,性情相近,一处作伴玩乐也是好的。”
周燕阁虽则挑拨,到底没有指明,崔氏便佯作不经意,顺势指了一条明路给她——她多次来往,就为探知二郎的音讯,此来必是得知二郎已归,不过是于礼不便,又恐碰着云安,彼此大没意思。现在就告诉她二郎正在独处,她又怎会不动心呢?
果然,话音方落,周燕阁便流露喜色,她也不知早被看透,又忸怩作态了一番,道:“长嫂既已事毕,也该善保千金之体,是我来得不巧,扰了长嫂休息。我也许久没见濡儿了,上回还说要教她梳一个发式,我便去瞧瞧她吧。”
鱼儿上钩,崔氏哪有不乐意的?不但起身相送,还叫下人取了件孔雀锦罩面的厚氅衣相赠。周燕阁更觉脸上增光,披衣谢过,轻轻快快地离了正院。
“奴婢看她未必会去见小娘子。”见人走远,阿春说道。
崔氏只是气定神闲地转回屋里,道:“见是不会见的,但她一定会去确认裴云安在不在。你遣个人暗里跟着,待她进了人境院,就把风声透到濡儿那处。”
……
不觉将午,郑濡留云安一道用饭,便有两个侍女先端了水来侍奉盥手。其间还在说笑,郑濡偶一瞥,却见身前小婢皱眉咬唇,神色异常,因问:“横笛,你身子不适么?”
原来,横笛便系郑濡近身侍婢,常年相伴,也和主人学得活泼性子,甚少低沉。她闻言抬头,却将目光转向了云安,口中嘟囔:“奴婢很好,只是,二夫人,你要不回人境院一趟?”
这话更迷了,姑嫂两个皆听不懂,郑濡急道:“我留二嫂共进午食,你倒要赶她走?”
“横笛,你有话直说,别怕。”云安迟疑细想,横笛不至于忽然对她无礼,便先拦住了要生气的郑濡。
横笛仍有些谨慎,缓道:“奴婢方才在厨下备饭,倒听人说周娘子来府上了,还往人境院去了。”
蓦然听得“周娘子”三个字,云安竟没想起来是谁,良晌脑子里才浅浅浮现一张标致的面孔:是二郎的师妹,美人师妹。
“她去人境院干什么?!”郑濡这下才算明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本厌恶周燕阁为人轻浮,周女前番数次来往她也知道,只是那时云安夫妻不在,周女见不到人也罢,如今却明目张胆起来了。
云安却许久没有表态,只是发怔。郑濡早便提醒过她要防着周燕阁,虽然那时她还没有喜欢上二郎,可她竟然完全忘记了这个人。目下的情形,周燕阁的情意大约可以确定,这便无疑是云安与心上人之间的巨大障碍。
周燕阁姿容出众,又与二郎青梅竹马,这些都是云安羡慕不来的。而二郎虽包容云安,谅解云安,也曾答应云安会喜欢她,却终究没有亲口许下什么承诺。他们还是一对假夫妻。
云安胆怯了,心上沉甸甸的。若说二郎的从军梦是阻碍夫妻之情的一座小山,那周燕阁的存在便是一座大山。山峰连绵,高耸入云,云安似乎跨不过去。
况乎,云安又很适时地想起来,当年生父抛弃母亲,迎娶的新夫人便也是一位“青梅竹马”。
※※※※※※※※※※※※※※※※※※※※
给我留评好吗?我给你们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