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让小清说说她是怎么学的,考这么好脑子怎么长的啊?”
    “我娘家外甥考了五百多分就得意的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村的姑娘考了七百多分呢。”
    “……”
    你一言我一语,夏清根本应付不过来,好在大家只是凑热闹,不是非要她说什么,在众人的围观下吃了一碗面条,间或回应几句,近十点的时候,李秀琴终于把人送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想多更开着,失败,工作忙家里事情也多,但我是随时随地准备多更的宝宝~
    感谢支持哦,留评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比心~
    第14章
    客人走后,夏清才从书包里拿出学校、县里、市里给的奖金,三个牛皮纸的信封,金额夏清已经数过了,加起来四千块,她把信封一齐递给了李秀琴。
    李秀琴接过,疑惑的问,“这是什么啊?”
    夏志民乐呵呵的说了奖励跟报纸采访的事,还让夏禾注意这几天的报纸,如果上头有夏清的,一定得多买几份回来。
    “真的啊!哎呦真是,咱们家小清可太有出息了。”
    李秀琴高兴的一把搂过夏清,他们都是朴实的百姓,只盼着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就好,从来没奢望过状元奢望过什么奖励,还能上报纸,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跟做梦一样。
    姐妹们也很高兴,夏琳调侃道,“小清,你真厉害,上学还能挣钱呢。”
    “那是,小清可比咱们两出息多了,小雯,你得像三姐学习,千万别学我跟二姐。”
    夏雯表示亚历山大,市状元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吗?学成秃头也不一定呢。
    回屋睡觉时,李秀琴躺床上跟丈夫商量,小清考的这么好,是不是得请摆几桌酒庆祝一下。
    夏志民沉思了片刻,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大女儿、二女儿高考家里都没摆过酒席,当然,三女儿考出这样的成绩摆个酒也能说的过去,他也相信即便真的摆了酒,大女儿、二女儿也不会因为这个吃味,但摆酒在农村是大事,得好好考虑才行。
    “要不明天问问小清的意思?”
    夏清自然说不用,她最怕麻烦,如果因为她考试的事情摆酒席,所有的亲戚、邻居全都围着她一通夸,她的脸肯定得笑僵了。
    “没必要,咱家从来不兴办酒,大姐二姐当年不也没办吗?”
    “哎,按道理是该办的,还有你姐她们二十周岁的时候,但那时候家里什么条件你们也知道,所有的钱都得用在刀刃上,也是这两年开了小卖部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说起来,开小卖部的点子也是三女儿提的,也幸亏听了三女儿的话,否则一家人还得为钱犯愁。
    而现在,经过两年的发展,小卖部已经扩大了营业范围,商品种类丰富了很多,有向杂货铺靠拢的趋势,基本上农家日常用得着的在夏家的小卖部里都能买着。
    也因为夏志民、李秀琴为人厚道,不仅不会乱收费,还常给老主顾抹个零,送块糖什么的,回头客挺多,不仅本村的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常来光顾。
    “那咱们更加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浪费钱了,咱们办酒席请客,客人不好意思白吃还得出人情,最后咱们花了钱,别人也花了钱,就吃了顿饭,多不划算。”
    本来挺热闹一件事,经夏清这么一分析,都有种不得劲的感觉,想想也是,请人家来吃饭人家出人情怎么办,收还是不收?不收人家硬塞过来怎么办?
    到时候真心给的不收人家不乐意,要是收一部分不收一部分也不合适。
    一家人的脸上都出现了纠结了神色,夏清笑道,“所以这件事完全不用考虑,请舅舅一家吃顿便饭就行。”
    除了住在隔壁的大伯一家,夏家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就剩大舅他们了。
    “行,不办就不办,咱们听你的,至于你舅一家,一直关心你的成绩呢,昨天下午你广海哥就来家问了你的成绩,知道你考得好,乐的不行,我看他自己高考那会儿也没笑成那样。”
    夏雯补了一刀,“那是他考的不好,压根没考上大学。”
    李秀琴瞪了她一眼,“别说话,你就能。今年是你三姐,过两年就到你了,到时候所有人就像昨天一样等着你的成绩出来,不想丢人就好好学。”
    夏雯叹了口气,决定以后不说话了,不管自己说什么都能扯到考试上,再这样下去自己非抑郁了不可。
    市里,编辑刘豫把自己的采访稿交给主任审核,主任十目一行看过后点头道,“可以,就这么发吧,突出农村学生的刻苦精神,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啊。”
    刘豫接过自己的稿子应下,没有急着离开,反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主任,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我在查找夏清同学资料的时候发现,她的两个同胞姐姐也是大学生,正在就读高中的胞妹学习成绩同样优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出了这么多大学生,也是一件值得探究的新闻。”
    刘豫的话引起了主任的兴趣,甚至放下了手中正在写字的钢笔。
    “哦?你这么一说确实值得探究,如果这个家庭真的只是普通的农村家庭的话,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几个孩子都这么优秀的原因是什么,她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都是探究的方向。”
    刘豫点头,“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主任对刘豫的表现非常满意,做新闻,就是要有一种善于发现的特质,刘豫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报社的两年时间里,表现一贯出色。
    “好,刚刚高考结束,关于学习的话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这个课题交给你,你去这家采访一下,回来交两篇稿子给我。”
    主任拍了拍刘豫的肩,对他下达了工作任务,刘豫自然没有意见的同意了。
    他先去县高中,从夏清的学籍档案里找到了夏家的地址,也向学校的老师询问了不少关于夏家姐妹的信息。
    “我教了快二十年的学,优秀的学生见过不少,但夏家这样,姐妹几个都这么优秀的少,她们吧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努力、勤奋,从来不会把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谁能保证所有孩子都优秀的,当然,这仅针对一家有兄弟姊妹几个的,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农村查的也严,一家几个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了。
    刘豫从县城搭了个顺风车去了水柳村,做记者的,首先情商得高,要善于与人交流,否则怎么采风?怎么从采访者的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
    夏家就在水柳村村口,十几米开外就看到挂在墙上的木板,木板上的字有种涂鸦的味道,写着朱红色的“夏家小卖部”五个字。
    夏家这时候正热闹着,小店里有聊天的妇女,有买零食的孩子,院子里也坐了不少人,都是过来补习的。
    夏禾是老师,夏琳是大学生,夏清更是市状元,不管家里的孩子想不想补习,家长都要把他们送来沾沾夏家学习的“好运”。
    刘豫背着包出现在小店门口的时候,十来双眼睛注视着他,一般人被这么多人打量脸都要红了,但他在报社磨砺了两年,算得上“见多识广”,并在短时间内判断坐在柜台里的中年妇女是他要找的夏家人。
    他年轻帅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书卷味,笑容也很有亲和力,因此纵然他出现的突然,还是陌生面孔,大家对他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请问这是夏清同学家吗?也是快讯时报的记者,三天前在学校给夏清同学做过采访。”
    一听对方是记者,李秀琴赶忙起身从柜台后出来,非常热情的走了过去。
    “记者同志,欢迎欢迎,夏清在家呢。”
    刘豫做了个自我介绍,跟小店里的其他人也点头致意,而后就跟着李秀琴穿过小店,进了院门。
    “小清啊,有位记者同志上家找你来了。”
    一进院门,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刘豫循香而望,原来是院角栽的一颗栀子树,一位穿着嫩黄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在树旁给孩子辅导功课。
    夏清听到李秀琴的声音转头一看,还真是见过面的刘记者,刘豫的视线也从栀子树下拉回,看向屋檐下的夏清。
    “刘记者?”
    “夏清同学你好,今天冒昧登门,实在不好意思。”
    “不会,刘记者你言重了,不过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
    其他几个姐妹也是一脸好奇,不过这时候,她们肯定猜不到刘豫来的目的不仅仅是采访夏清,而是夏家所有人。
    “是这样,我们报社想探究关于“学习方法”的课题,帮助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上次在学校听了不少关于你,还有你的姐妹们学习的事迹,今天过来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接受我的采访。”
    夏禾她们这才知道,敢情这位记者同志不光采访小清,还想采访她们呢。
    夏清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看向姐妹们,她不能越俎代庖。
    夏琳首先应了,她性格本就活泼,记者同志都找上门了,不答应不合适。
    跟着夏琳转头问起了夏禾,“姐,你愿意吗?”
    刘豫跟着夏琳的目光看向夏禾,原来在栀子树旁坐着的正是夏家的大女儿夏禾,去年师范毕业,在镇上的初中当老师。
    夏禾脸颊微红,拨着耳边散落的头发轻声道,“可以啊,就怕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内容来。”
    刘豫扬起柔和的笑容道,“不会,你只要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说出来就好。”
    夏琳点头,“是啊,反正咱们说,记者同志写,不用有负担。”
    夏琳在大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还向校报投过几次稿,人又聪明,很多事都是一点就透。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给大家准备的大姐夫,满意吗?
    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回馈小红包,爱你们,么么哒~
    第15章
    为了保证采访质量,刘豫选择了面对面的访问形式,首先采访的是夏家大姐夏禾。
    “能谈一谈你的学习感悟吗?在这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最有利于你学习的因素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此之前夏禾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明亮的眼睛有一瞬的失神,但她很快就理清了自己的思绪,在刘豫鼓励的目光中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对我帮助大的人挺多的,父母、老师,同学,但我最感激的还是父母,如果不是他们咬着牙供我们姐妹几个读书,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读书才有其他的出路,可能我也像村里大多数姑娘一样早早辍学了吧。”
    要说一开始的动力,只是想回报父母的这份好,不想让父母失望而已。
    打开话题后,整个采访过程非常顺畅,不知不觉聊了近一个小时,夏清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夏琳跟她一块择菜。
    “你看他们聊的多好,都这个时间了,咱们是不是得留刘记者在家吃饭啊?”
    村子里可没什么饭馆,不留客人家刘记者就要饿肚子了。
    夏清也抬头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点头道,“那就留吧,幸好家里有鱼有肉,还能添两道像样的。”
    鱼是咸鱼,肉也是腌过的咸肉,但只要用合适的烹饪方式料理它们,就会变成不输新鲜鱼肉的美味菜肴。
    夏志民从地里拔了草回来才知道家里来了客人,仔细一看还有些眼熟。
    “记者同志,你咋上家来了呢?”
    语气里透着满满的激动与欣喜。
    刘豫刚好完成了对夏禾的采访,收起记事本笑着起身跟夏志民问好。
    “夏叔叔您好,上次夏清同志的那篇稿子咱们报社领导很满意,知道您家里出已经出了三个大学生非常敬佩,让我过来采访采访,再发两篇关于学习的文章,让咱们全市的学生跟家长们学习学习。”
    刘豫太会说话,含蓄的捧了夏家所有人,把夏志民高兴的直乐呵。
    “刘记者,辛苦你特意来一趟,你写小清的报纸我们都看过了,写的真好。今天中午一定要留下来吃顿便饭,不过咱们农家人,粗茶淡饭你别嫌弃。”
    “您客气了,应该是我说谢谢才对,其实您不邀请我也要舔着脸留下,已经闻到饭香了。”
    夏家人闻言都笑了,这一笑也拉近了刘豫跟大家的距离,感觉亲近了许多。
    午饭挺丰盛的,虽然事先没有准备,但夏清还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多做了几道菜。

章节目录


九零年代凤凰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洲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洲是并收藏九零年代凤凰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