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么样?”冯校长苦笑:“这个社会上有很多无奈,家世好,后台硬,只要没犯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只要运作好了,也会化险为夷的。”
我知道冯校长说得在理,虽然恨不得找个朗秀芬那样的厉鬼去缠死他,但是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这时,李兴林开始跟赵老师的魂魄说因为他的原因,这所学校已经被他给影响了,要是他再不离开,这所学校的的师生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倒闭。
本来我以为不想赵老师却很容易被送走,不想听李兴林说完后,他却非常抗拒离开,不但不想走,还说说哪怕自己魂飞魄散也不会来开这里。
李兴林问他为什么。
没想到赵老师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害怕自己投胎转世之后,自己就忘记了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老师岗位了。
于是李兴林告诉他,以他对老师这种职业的执着,已经在他的灵魂深处有了烙印,即便是他重新投胎转世,还是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一位教师的。
因为职业的关系,很少有鬼魂会怀疑解怨人说出的话,当然了,作为职业操守,解怨人也不会编瞎话去糊弄一只可怜的鬼,在李兴林说出这话之后,赵老师渐渐安静了下来。
“你说的是真的?我来生真的可能还会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位老师?”
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赵老师身上的怨气渐渐地开始消散,我知道,这是他开始放下执念的表现。事情到了现在,只要用送魂香,赵老师就会安心地走了。
坟头土引路,送魂香送魂,很快,赵老师的魂魄慢慢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
送了魂,我跟李兴林又在整个教学楼走了一遍,确认了再也没有别的鬼物之后,我们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学校。
回到了旅店,我问李兴林:“师兄,赵老师真的会在下辈子重新走向讲台吗?”
李兴林正色道:“我没有骗他,不管人或者鬼,如果对什么特别执着的话,就会在他的灵魂深处形成一个印迹,即便他在转世投胎后,虽然会忘记所有的前世的记忆,但是因为这个印记也会让他对这个职业有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而像赵老师对老师这种职业执着到这种程度的,再次成为一个老师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是不是像某些人天生爱好书法,或者喜欢画画这类,难道这也是他们上一辈子留下的印记吗?”
“应该是吧!这些知识我也是听我们引路人前辈说的,我感觉很有道理。”
第二天,冯校长找到我们,给我们送来了三千块。这钱对于我们来说确实不多,不过冯校长告诉我们,这钱并不是学校出的,而是他拿自己的积蓄。可能是怕我们不信,他苦笑着告诉我们,刚开始他确实是想用学校的小金库出这笔钱了,不过当他看到了赵老师,他感觉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不过他经济能力有限,能拿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
可能是看到了他眼中的真诚,李兴林只是从他的钱中取了二百块,见冯校长一脸的诧异,李兴林微笑着道:“既然你能无私地为自己的学生们做了一些事情,那我们也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吧,这二百块我们当作路费,至于剩下的……你如果有心,就给赵老师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逢年过节给赵老师上两柱香,烧几张纸钱吧!”
说句良心话,当年赵老师这个案例,即便到了现在也让我有所触动,很难想像,天底下竟然有爱自己工作痴狂到这种程度,不过天下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我对于赵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始终都保留着深深的敬意。
辞别了冯校长,我和李兴林再次回到了寿山县,不过李兴林感觉在我家住着实在是太不方便,就在我家附近租了一间平房。随后的时间里,我一边跟着李兴林学习本领,一边按照他的指导进行修行和法器的祭炼。
当然了,如果接到解怨的委托,他还是会领着我一起去,也就是在这过程中,我逐渐开始能独当一面,直到一年半以后,李兴林告诉我,该传授的他已经全部传授给我了,以后完全不需要他跟在我身边了。
我听到这,忙问他是不是想要离开了。
他笑着点头,跟我说,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现在他应该走了。
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我对李兴林的感情完全不次于自己的家人,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还是红了眼圈。
他看我这样,眼中也露出了不舍得神色,不过他还是笑着跟我说:“我又不是一去不回来了,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想见面,坐上火车,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见面啊。”
话虽然如此,我的心里还是不好受。李兴林走的那天,我在送行宴上喝多了,后来听跟我一起送客的老爸说,那天我喝了很多酒,醉得一塌糊涂,不过即便是那样,我还是拉着李兴林的衣袖一个劲地哭,完全像个孩子。
李兴林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个厚厚的本子,那里面全都是他这些年解怨的经历,在随后的日子中,就是靠这个本子,我很轻易地解决了很多看似很棘手的案列。
直到现在,虽然我跟李兴林还是聚少离多,不过我对他始终都是一如既往地尊重,除了父母的生养之恩大于天,李兴林的授业之恩也是深似海啊!
第一章 于长辉家的怪事
九七年三月中旬,东北的天气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
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单委托,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接到的第一单独自找我的委托。说实话,虽然以前跟李兴林一起,也以我为主做过两单解怨任务,不过李兴林突然不在旁边了,我在兴奋之余,也有点小紧张。
找我的这个人名叫于长辉,是个四十多岁的农家汉,他自称是林水县个叫做杨家围子的人,林水县是我们邻县,他们县城离我们这有四百多里的距离,虽然我这个人阅历有限,但是看这位于大哥,我总感觉他这个人在一脸憨厚之下还隐藏着什么。
不过我也不会在意那些,既然有了解怨的事,作为一位解怨人我当然不会拒绝,收拾了一下东西,我跟着于大哥来到长途客运站坐上了去往邻县的长途汽车。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林水县的县城,下了车之后,找了个小吃铺吃了点东西,我又跟于长辉坐短途车去了杨家围子。
那时候东三省的基础建设都不怎么好,尤其是通往乡下的乡村土路,坐车实在是太遭罪了,这一路把我颠的,五脏六腑都被颠了个个儿,得到了目的地,前脚刚下车,后脚我蹲在路边就开始大吐特吐,几乎把刚才吃的那点东西又都吐出来了。
于长辉陪着笑,一边帮我拍着后背,一边抱怨:“唉,这破路哪回走都跟上刑似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修。”
我喝了两口刚才在县城买的矿泉水,这才感觉好了些。
下车地点离于长辉所在的杨家围子还有一段距离,跟着他走了半个小时,于长辉这才指着前方一个正冒着炊烟的小屯子道:“叶兄弟,那里就是我们杨家围子了。”
进了这个屯子,我发现这里虽然看起来也不富裕,但是和朗秀芬所在的平安村相比,那也算是不错的了,最起码的村里还有几件砖瓦结构的大砖房。进了屯子,跟于长辉拐了两个弯,我们在一扇用钢管和铁筋焊成的大铁门前停住了。
“叶兄弟,这就是我家,我走之前已经让你嫂子做好准备了,进屋咱就能吃饭。”
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狗,于长辉当然也不例外,我这人自小怕狗,虽然羡慕李兴林那种光靠气势就能把狗吓得屁滚尿流的本事,不过我要是能达到那种程度,估计没个几年根本就想都不要想。
心惊胆战地离开了狗能够到的范围,我这才放下了心,还没进屋,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中年妇女便从屋里迎了出来。
“哟,这位大兄弟就是抓鬼师傅吧,你长得可真年轻。快进来,快进来,饭菜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不用介绍,这个女人肯定是于长辉的老婆。
进了屋,坐了一会儿,于大嫂开始放桌子上菜,农村这时节也没有什么新鲜菜,不是大白菜就是土豆子,再不就是酸菜。饭菜端上来之后,我一看,嚯,准备的还真挺丰富的:猪头肉,小鸡炖蘑菇,酸菜汆白肉,还有拌了一个凉菜。这些菜虽然很常见,但是对于生活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绝对不是平时能舍得吃的。
于大嫂的手艺还不错,虽然不如饭店的大师傅,但是也当我多下了半碗饭。
吃过饭之后,我坐在火炕边,一边喝着红茶水,一边跟于长辉两口子说起这次的委托。
在路上,于长辉也跟我说了一些,不过路上实在是太颠了,有一些事情我听得断断续续,有点连不起来。
这回静下心,我重新让于长辉把事情的经过跟我好好地讲一下。
“叶兄弟,先头虽然跟你说了那么多,其实我们这发生怪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于长辉喝了口茶水然后说道。
我看着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听他说着。
于长辉是杨家围子的老户,据他说,从他爷爷那辈,就在这里落户扎根了,他们是哥两个,刚开始的时候,是同住一个大院子,和家里老爷子一起生活的,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能过得去。
不过年后他们家里出现一件事,让他们一家有了隔阂,虽然事后证明了彼此的清白,但是隔阂这东西就跟破碎的镜子一样,即便是对得在严丝合缝,裂痕就是裂痕,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完美无缺。
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今年的正月十七,按照习俗,正月逢七都叫“人七日”,这一天都是要吃面条的,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于长辉是家里的老大,按照惯例,整个正月,自己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他家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完饭,摆上桌子打麻将。打得也不大,两毛五抻直,那时候流行的玩法是“穷胡”,最大的输赢顶多也就是两块钱。
不过那天很邪性的是,坐在东首的于大嫂手气特别的旺,不是胡“夹”,就是,连“搂宝夹”也胡了好几次,虽然只是两毛五的小麻将,但是连做庄带胡牌的四圈牌下来,竟然赢了四五十块。
相反,于长辉的弟媳赵海燕自打上了牌桌,就一把没胡过,于大嫂赢的钱中,最起码有百分之八十是她贡献出来的。
赌钱就是基本上都有的特点,那就是输了钱的人想要赢回来,而赢的人还想赢。赵海燕这人平日就有点小心眼儿,平日里花钱买个针头线脑的都是心疼胆疼的,今天输了这么多,眼珠子都快红了,不过她不好要回来自己输的钱,只打上了于大嫂座位的主意。
于是,四圈牌一过,赵海燕便强烈地要求换庄,虽然于大嫂感觉这里是她的风水宝地不想换,不过作为赢家,她又不好拒绝弟媳的要求。不过换了装置后得于大嫂手气依然好得无与伦比,而赵海燕似乎比刚才的手气更背。
又过了四圈,于大嫂的弟媳见自己手气毫无起色,就开始耍赖,以自己没钱为借口开始欠账。打麻将的彩头如果变成了白条,很容易让人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致,又打了两把,于大嫂开始兴致缺缺,她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见时间差不多了,就推牌想去做饭,不过已经输急眼的赵海燕却说什么也不让大嫂走。
第二章 闹邪
于大嫂也是被缠得有些烦了,就对赵海燕半开玩笑地道:“海燕,你要接着玩也行,先把欠的钱还上。”
不想她这一句话捅了马蜂窝,赵海燕一下就怒了,开始夹枪带棒地说自己大嫂看不起自己,根本就没拿自己当成老于家人。
于大嫂有些哭笑不得,就对赵海燕道:“我也没说什么,你生什么气啊,你要是因为自己输得太多不痛快,就告诉我输了多少,我还给你还不行么?”说着把赢的那些钱丢在了牌桌上。
赵海燕也是个脸大的,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我一共输了八十多块。”于是就上桌上拿钱,不想把桌上的零钱数了好几遍,她发现桌上的前才六十九。
这下她不干了,说于大嫂不讲究,自己把钱给密下了(东北方言,意思是别人不知道就私自留下了)。
于大嫂见赵海燕得寸进尺,不由气道:“愿赌服输,以前打麻将的时候,你赢了也没见你把赢的钱吐出来啊,我就是拿出的少了又怎么样?再说了,我今天赢的钱都在这,我拿都拿出来了,为了那三十二十的,至于么?”
被于大嫂一顿数落,赵海燕感觉到自己被削了面子,不过就是这样,她还是腆着脸把桌上的钱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虽然拿回了钱,但是赵海燕还是不满意,她饭也不吃了,招呼自己男人回家。
见她这样,赵大嫂心里不痛快,所以也没有留她,虽然于长辉的老父亲看不过去开口说了两句,但是赵海燕从来就没太拿自己的公婆当回事,连句话都没说,自己穿好棉衣先回去了。
因为这个茬,这顿饭一家人吃得一点都不痛快,不过让于大嫂没想到的是,她刚撂下饭碗,赵海燕又气呼呼地跑上门了。
还没等赵大嫂说话,赵海燕就大声道:“大嫂,我兜里的二百块钱是不是你拿出去了?”
乍听这话,赵大嫂有点懵圈:“什么二百块?再说了你兜里钱没有了,我不去找,你问我干什么?”
赵海燕道:“我干嘛不问你,今天我到你家来的时候,兜里揣了二百八十多块,其中那些零钱跟你打麻将了,剩下的二百块整的就放在棉袄兜里了,你说这段时间就你到我棉袄跟前晃悠过,钱没了,不是你拿的,还是谁拿的。”
赵海燕这人向来都把自己当成客人,来了之后,就把棉袄脱下来放在了挨着门的炕头上,至于干活的事从来是看不到她的,今天家里做饭这类的活都是于大嫂在忙里忙外,估计也就是在个原因,赵海燕才会怀疑她。
不过于大嫂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过的事当然不会承认,结果两个人说着说着,便吵了起来。
都说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虽然于大嫂平日里对谁都是挺温和的,但是见赵海燕越说越不堪,当下也急了,于是就跟只要吵了起来。
这一吵就吵到了大半夜,街坊四邻的都被惊动过来看热闹。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其中一个姓王的老者开口了:“你们先别吵了,听我说一句话。”
这位王姓老者在村里威望比较大,平日里有什么事大家多多少少的都会给他面子。
“王大爷,你说。”
王大爷用手捋了捋下颌的胡须,道:“先别说那二百块,你们都回去看看,自己家里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也不见了。”
“别的东西……”赵海燕愣了一下,随即就想起来什么,也顾不上跟自己大嫂吵架了,招呼了自己男人一声,转身往外头就跑。
“王大爷,你是说我家也闹邪了?”于大嫂也想到了什么,于是开口问道。
“是啊,我就是这么怀疑的。你们还是看看吧,要是没闹邪还好,就算是钱丢了,要是有的话,你们还是想点办法吧!”
于大嫂口中的“闹邪”是王家围子特有的一种怪异现象,其表现就是第一次出现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一个名叫王振强的村民大半夜的突发疾病,要送医院,结果他父亲在取钱的时候,发现锁在箱子里的一千块钱竟然一分钱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叠用来出殡时给死人做买路纸钱。
这下王振强的父亲发怒了,就问是谁干的?
王振强的老婆说:“那箱子的钥匙都在你那,我们就是想拿出来,也得能开开才行啊。”
王振强的父亲不信,就说是自己的几个儿女趁他不在把锁撬开,把里头的钱拿走了,还说他们不孝顺,嫌乎自己老了,盼自己早死,要不然也不能这么狠心把一堆纸钱放进箱子里咒他。
这些儿女没拿钱,当然不会承认,不过王振强的病实在严重,大家也没心思跟老人掰扯这个,就到邻居家凑了一点钱,把王振强送到了医院。
后来王振强虽然病好了,但是这件事一家人却谁都没有放下。人性就是这样,心中一旦生出怀疑的种子,就会渐渐地生长发芽,所以王家的这些人开始怀疑自己身边的亲人,看谁都像是偷钱的贼。
就这样,本来还很和睦的一家人开始变得疏远起来。
从这次开始,村里别的人家也发生过几次同样的事,虽然丢的东西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每一次丢东西后,都会留下几枚买路纸钱,这时大家都知道了,是有一个看不到的邪乎玩意儿在祸害大家。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狐黄白柳灰这类的草仙在捉弄人,可是找人看了之后,那看的人说不是,应该是那个鬼魂在捉弄人。
因为出事的人家里丢的东西都比较重要或者值钱,所以虽然那只鬼没有伤害到谁,可是大家谁也忍不了它这么捉弄人啊,这要是一时为难遭灾的,那极有可能会出大事的。
不过烧纸烧了不少,可效果并不大,偶尔的还是会有人出事,不过还好这事出的不多,而且丢失不见的东西偶尔也会在某些隐蔽的角落找到,所以这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恐慌,在这些村民的眼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摊上谁自认倒霉就是。
我知道冯校长说得在理,虽然恨不得找个朗秀芬那样的厉鬼去缠死他,但是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这时,李兴林开始跟赵老师的魂魄说因为他的原因,这所学校已经被他给影响了,要是他再不离开,这所学校的的师生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倒闭。
本来我以为不想赵老师却很容易被送走,不想听李兴林说完后,他却非常抗拒离开,不但不想走,还说说哪怕自己魂飞魄散也不会来开这里。
李兴林问他为什么。
没想到赵老师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害怕自己投胎转世之后,自己就忘记了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老师岗位了。
于是李兴林告诉他,以他对老师这种职业的执着,已经在他的灵魂深处有了烙印,即便是他重新投胎转世,还是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一位教师的。
因为职业的关系,很少有鬼魂会怀疑解怨人说出的话,当然了,作为职业操守,解怨人也不会编瞎话去糊弄一只可怜的鬼,在李兴林说出这话之后,赵老师渐渐安静了下来。
“你说的是真的?我来生真的可能还会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位老师?”
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赵老师身上的怨气渐渐地开始消散,我知道,这是他开始放下执念的表现。事情到了现在,只要用送魂香,赵老师就会安心地走了。
坟头土引路,送魂香送魂,很快,赵老师的魂魄慢慢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
送了魂,我跟李兴林又在整个教学楼走了一遍,确认了再也没有别的鬼物之后,我们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学校。
回到了旅店,我问李兴林:“师兄,赵老师真的会在下辈子重新走向讲台吗?”
李兴林正色道:“我没有骗他,不管人或者鬼,如果对什么特别执着的话,就会在他的灵魂深处形成一个印迹,即便他在转世投胎后,虽然会忘记所有的前世的记忆,但是因为这个印记也会让他对这个职业有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而像赵老师对老师这种职业执着到这种程度的,再次成为一个老师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是不是像某些人天生爱好书法,或者喜欢画画这类,难道这也是他们上一辈子留下的印记吗?”
“应该是吧!这些知识我也是听我们引路人前辈说的,我感觉很有道理。”
第二天,冯校长找到我们,给我们送来了三千块。这钱对于我们来说确实不多,不过冯校长告诉我们,这钱并不是学校出的,而是他拿自己的积蓄。可能是怕我们不信,他苦笑着告诉我们,刚开始他确实是想用学校的小金库出这笔钱了,不过当他看到了赵老师,他感觉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不过他经济能力有限,能拿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
可能是看到了他眼中的真诚,李兴林只是从他的钱中取了二百块,见冯校长一脸的诧异,李兴林微笑着道:“既然你能无私地为自己的学生们做了一些事情,那我们也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吧,这二百块我们当作路费,至于剩下的……你如果有心,就给赵老师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逢年过节给赵老师上两柱香,烧几张纸钱吧!”
说句良心话,当年赵老师这个案例,即便到了现在也让我有所触动,很难想像,天底下竟然有爱自己工作痴狂到这种程度,不过天下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我对于赵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始终都保留着深深的敬意。
辞别了冯校长,我和李兴林再次回到了寿山县,不过李兴林感觉在我家住着实在是太不方便,就在我家附近租了一间平房。随后的时间里,我一边跟着李兴林学习本领,一边按照他的指导进行修行和法器的祭炼。
当然了,如果接到解怨的委托,他还是会领着我一起去,也就是在这过程中,我逐渐开始能独当一面,直到一年半以后,李兴林告诉我,该传授的他已经全部传授给我了,以后完全不需要他跟在我身边了。
我听到这,忙问他是不是想要离开了。
他笑着点头,跟我说,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现在他应该走了。
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我对李兴林的感情完全不次于自己的家人,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还是红了眼圈。
他看我这样,眼中也露出了不舍得神色,不过他还是笑着跟我说:“我又不是一去不回来了,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想见面,坐上火车,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见面啊。”
话虽然如此,我的心里还是不好受。李兴林走的那天,我在送行宴上喝多了,后来听跟我一起送客的老爸说,那天我喝了很多酒,醉得一塌糊涂,不过即便是那样,我还是拉着李兴林的衣袖一个劲地哭,完全像个孩子。
李兴林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个厚厚的本子,那里面全都是他这些年解怨的经历,在随后的日子中,就是靠这个本子,我很轻易地解决了很多看似很棘手的案列。
直到现在,虽然我跟李兴林还是聚少离多,不过我对他始终都是一如既往地尊重,除了父母的生养之恩大于天,李兴林的授业之恩也是深似海啊!
第一章 于长辉家的怪事
九七年三月中旬,东北的天气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
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单委托,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接到的第一单独自找我的委托。说实话,虽然以前跟李兴林一起,也以我为主做过两单解怨任务,不过李兴林突然不在旁边了,我在兴奋之余,也有点小紧张。
找我的这个人名叫于长辉,是个四十多岁的农家汉,他自称是林水县个叫做杨家围子的人,林水县是我们邻县,他们县城离我们这有四百多里的距离,虽然我这个人阅历有限,但是看这位于大哥,我总感觉他这个人在一脸憨厚之下还隐藏着什么。
不过我也不会在意那些,既然有了解怨的事,作为一位解怨人我当然不会拒绝,收拾了一下东西,我跟着于大哥来到长途客运站坐上了去往邻县的长途汽车。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林水县的县城,下了车之后,找了个小吃铺吃了点东西,我又跟于长辉坐短途车去了杨家围子。
那时候东三省的基础建设都不怎么好,尤其是通往乡下的乡村土路,坐车实在是太遭罪了,这一路把我颠的,五脏六腑都被颠了个个儿,得到了目的地,前脚刚下车,后脚我蹲在路边就开始大吐特吐,几乎把刚才吃的那点东西又都吐出来了。
于长辉陪着笑,一边帮我拍着后背,一边抱怨:“唉,这破路哪回走都跟上刑似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修。”
我喝了两口刚才在县城买的矿泉水,这才感觉好了些。
下车地点离于长辉所在的杨家围子还有一段距离,跟着他走了半个小时,于长辉这才指着前方一个正冒着炊烟的小屯子道:“叶兄弟,那里就是我们杨家围子了。”
进了这个屯子,我发现这里虽然看起来也不富裕,但是和朗秀芬所在的平安村相比,那也算是不错的了,最起码的村里还有几件砖瓦结构的大砖房。进了屯子,跟于长辉拐了两个弯,我们在一扇用钢管和铁筋焊成的大铁门前停住了。
“叶兄弟,这就是我家,我走之前已经让你嫂子做好准备了,进屋咱就能吃饭。”
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狗,于长辉当然也不例外,我这人自小怕狗,虽然羡慕李兴林那种光靠气势就能把狗吓得屁滚尿流的本事,不过我要是能达到那种程度,估计没个几年根本就想都不要想。
心惊胆战地离开了狗能够到的范围,我这才放下了心,还没进屋,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中年妇女便从屋里迎了出来。
“哟,这位大兄弟就是抓鬼师傅吧,你长得可真年轻。快进来,快进来,饭菜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不用介绍,这个女人肯定是于长辉的老婆。
进了屋,坐了一会儿,于大嫂开始放桌子上菜,农村这时节也没有什么新鲜菜,不是大白菜就是土豆子,再不就是酸菜。饭菜端上来之后,我一看,嚯,准备的还真挺丰富的:猪头肉,小鸡炖蘑菇,酸菜汆白肉,还有拌了一个凉菜。这些菜虽然很常见,但是对于生活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绝对不是平时能舍得吃的。
于大嫂的手艺还不错,虽然不如饭店的大师傅,但是也当我多下了半碗饭。
吃过饭之后,我坐在火炕边,一边喝着红茶水,一边跟于长辉两口子说起这次的委托。
在路上,于长辉也跟我说了一些,不过路上实在是太颠了,有一些事情我听得断断续续,有点连不起来。
这回静下心,我重新让于长辉把事情的经过跟我好好地讲一下。
“叶兄弟,先头虽然跟你说了那么多,其实我们这发生怪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于长辉喝了口茶水然后说道。
我看着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听他说着。
于长辉是杨家围子的老户,据他说,从他爷爷那辈,就在这里落户扎根了,他们是哥两个,刚开始的时候,是同住一个大院子,和家里老爷子一起生活的,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能过得去。
不过年后他们家里出现一件事,让他们一家有了隔阂,虽然事后证明了彼此的清白,但是隔阂这东西就跟破碎的镜子一样,即便是对得在严丝合缝,裂痕就是裂痕,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完美无缺。
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今年的正月十七,按照习俗,正月逢七都叫“人七日”,这一天都是要吃面条的,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于长辉是家里的老大,按照惯例,整个正月,自己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他家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完饭,摆上桌子打麻将。打得也不大,两毛五抻直,那时候流行的玩法是“穷胡”,最大的输赢顶多也就是两块钱。
不过那天很邪性的是,坐在东首的于大嫂手气特别的旺,不是胡“夹”,就是,连“搂宝夹”也胡了好几次,虽然只是两毛五的小麻将,但是连做庄带胡牌的四圈牌下来,竟然赢了四五十块。
相反,于长辉的弟媳赵海燕自打上了牌桌,就一把没胡过,于大嫂赢的钱中,最起码有百分之八十是她贡献出来的。
赌钱就是基本上都有的特点,那就是输了钱的人想要赢回来,而赢的人还想赢。赵海燕这人平日就有点小心眼儿,平日里花钱买个针头线脑的都是心疼胆疼的,今天输了这么多,眼珠子都快红了,不过她不好要回来自己输的钱,只打上了于大嫂座位的主意。
于是,四圈牌一过,赵海燕便强烈地要求换庄,虽然于大嫂感觉这里是她的风水宝地不想换,不过作为赢家,她又不好拒绝弟媳的要求。不过换了装置后得于大嫂手气依然好得无与伦比,而赵海燕似乎比刚才的手气更背。
又过了四圈,于大嫂的弟媳见自己手气毫无起色,就开始耍赖,以自己没钱为借口开始欠账。打麻将的彩头如果变成了白条,很容易让人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致,又打了两把,于大嫂开始兴致缺缺,她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见时间差不多了,就推牌想去做饭,不过已经输急眼的赵海燕却说什么也不让大嫂走。
第二章 闹邪
于大嫂也是被缠得有些烦了,就对赵海燕半开玩笑地道:“海燕,你要接着玩也行,先把欠的钱还上。”
不想她这一句话捅了马蜂窝,赵海燕一下就怒了,开始夹枪带棒地说自己大嫂看不起自己,根本就没拿自己当成老于家人。
于大嫂有些哭笑不得,就对赵海燕道:“我也没说什么,你生什么气啊,你要是因为自己输得太多不痛快,就告诉我输了多少,我还给你还不行么?”说着把赢的那些钱丢在了牌桌上。
赵海燕也是个脸大的,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我一共输了八十多块。”于是就上桌上拿钱,不想把桌上的零钱数了好几遍,她发现桌上的前才六十九。
这下她不干了,说于大嫂不讲究,自己把钱给密下了(东北方言,意思是别人不知道就私自留下了)。
于大嫂见赵海燕得寸进尺,不由气道:“愿赌服输,以前打麻将的时候,你赢了也没见你把赢的钱吐出来啊,我就是拿出的少了又怎么样?再说了,我今天赢的钱都在这,我拿都拿出来了,为了那三十二十的,至于么?”
被于大嫂一顿数落,赵海燕感觉到自己被削了面子,不过就是这样,她还是腆着脸把桌上的钱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虽然拿回了钱,但是赵海燕还是不满意,她饭也不吃了,招呼自己男人回家。
见她这样,赵大嫂心里不痛快,所以也没有留她,虽然于长辉的老父亲看不过去开口说了两句,但是赵海燕从来就没太拿自己的公婆当回事,连句话都没说,自己穿好棉衣先回去了。
因为这个茬,这顿饭一家人吃得一点都不痛快,不过让于大嫂没想到的是,她刚撂下饭碗,赵海燕又气呼呼地跑上门了。
还没等赵大嫂说话,赵海燕就大声道:“大嫂,我兜里的二百块钱是不是你拿出去了?”
乍听这话,赵大嫂有点懵圈:“什么二百块?再说了你兜里钱没有了,我不去找,你问我干什么?”
赵海燕道:“我干嘛不问你,今天我到你家来的时候,兜里揣了二百八十多块,其中那些零钱跟你打麻将了,剩下的二百块整的就放在棉袄兜里了,你说这段时间就你到我棉袄跟前晃悠过,钱没了,不是你拿的,还是谁拿的。”
赵海燕这人向来都把自己当成客人,来了之后,就把棉袄脱下来放在了挨着门的炕头上,至于干活的事从来是看不到她的,今天家里做饭这类的活都是于大嫂在忙里忙外,估计也就是在个原因,赵海燕才会怀疑她。
不过于大嫂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过的事当然不会承认,结果两个人说着说着,便吵了起来。
都说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虽然于大嫂平日里对谁都是挺温和的,但是见赵海燕越说越不堪,当下也急了,于是就跟只要吵了起来。
这一吵就吵到了大半夜,街坊四邻的都被惊动过来看热闹。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其中一个姓王的老者开口了:“你们先别吵了,听我说一句话。”
这位王姓老者在村里威望比较大,平日里有什么事大家多多少少的都会给他面子。
“王大爷,你说。”
王大爷用手捋了捋下颌的胡须,道:“先别说那二百块,你们都回去看看,自己家里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也不见了。”
“别的东西……”赵海燕愣了一下,随即就想起来什么,也顾不上跟自己大嫂吵架了,招呼了自己男人一声,转身往外头就跑。
“王大爷,你是说我家也闹邪了?”于大嫂也想到了什么,于是开口问道。
“是啊,我就是这么怀疑的。你们还是看看吧,要是没闹邪还好,就算是钱丢了,要是有的话,你们还是想点办法吧!”
于大嫂口中的“闹邪”是王家围子特有的一种怪异现象,其表现就是第一次出现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一个名叫王振强的村民大半夜的突发疾病,要送医院,结果他父亲在取钱的时候,发现锁在箱子里的一千块钱竟然一分钱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叠用来出殡时给死人做买路纸钱。
这下王振强的父亲发怒了,就问是谁干的?
王振强的老婆说:“那箱子的钥匙都在你那,我们就是想拿出来,也得能开开才行啊。”
王振强的父亲不信,就说是自己的几个儿女趁他不在把锁撬开,把里头的钱拿走了,还说他们不孝顺,嫌乎自己老了,盼自己早死,要不然也不能这么狠心把一堆纸钱放进箱子里咒他。
这些儿女没拿钱,当然不会承认,不过王振强的病实在严重,大家也没心思跟老人掰扯这个,就到邻居家凑了一点钱,把王振强送到了医院。
后来王振强虽然病好了,但是这件事一家人却谁都没有放下。人性就是这样,心中一旦生出怀疑的种子,就会渐渐地生长发芽,所以王家的这些人开始怀疑自己身边的亲人,看谁都像是偷钱的贼。
就这样,本来还很和睦的一家人开始变得疏远起来。
从这次开始,村里别的人家也发生过几次同样的事,虽然丢的东西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每一次丢东西后,都会留下几枚买路纸钱,这时大家都知道了,是有一个看不到的邪乎玩意儿在祸害大家。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狐黄白柳灰这类的草仙在捉弄人,可是找人看了之后,那看的人说不是,应该是那个鬼魂在捉弄人。
因为出事的人家里丢的东西都比较重要或者值钱,所以虽然那只鬼没有伤害到谁,可是大家谁也忍不了它这么捉弄人啊,这要是一时为难遭灾的,那极有可能会出大事的。
不过烧纸烧了不少,可效果并不大,偶尔的还是会有人出事,不过还好这事出的不多,而且丢失不见的东西偶尔也会在某些隐蔽的角落找到,所以这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恐慌,在这些村民的眼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摊上谁自认倒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