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53
隔天,汴梁城所有瓦肆的入口处,都树起了一个巨大的招牌。
招牌上用蓝底黄字写道:天下第一大才子晏殊将于九月初一开办新式学校,赶快为了您的孩子报名吧!
第47章一万年后,人间会记住我……
清北大学最终选址在了火柴厂隔壁。
确实是隔壁,工厂的围墙离大学的围墙不过一丈远近。
按理来说,学校不应该建得离工厂这么近,就像工厂也不应该建得离闹市这么近一样。
尤其是火柴厂这种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的工厂,不治理吧祸害人,治理了吧成本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
但火柴厂同样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迁到偏僻的地方,依着北宋目前这个公共交通约等于零的情况来看,恐怕很难招到工人。
学校也是如此。
赵受益开办清北大学的初衷就是培养出一大批中层技术人才来。
他迫切需要在五年内培养出至少一万会写字、会算数、有理想、有抱负、有一技之长,人生目标不只是考科举当官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从哪来呢?
农民的儿子忙着种地,读书人的儿子忙着科举,小市民的儿子忙着接父亲的班,只有工人的儿子,长辈们忙着工作没空教育孩子,有那个闲钱送孩子上个全日制的学校,也不求着孩子将来当个大官报效国家——将来和他父亲一样,进工厂当个工人就行了嘛!
所以蒋平的工厂制造的不仅是火柴,更是赵受益梦寐以求的人才的初生态。
他必须把学校建在工厂附近,这样厂里的工人才会就近将孩子送去学校读书,也方便蒋平组织工人去学校读夜校,进行一下思想品德教育。
晏殊就算别的不会,讲道理教育人还是会的。
准保叫你偷鸡摸狗地走进来,光明磊落地走出去。
有了这么几个考量之后,赵受益最终还是决定将清北大学设置在火柴厂隔壁。
至于火柴厂的污染……
他也只得督促蒋平做好环保措施,给工人做好防护,废弃排放之前做好除硫准备。
好在火柴厂不会一直和大学做邻居。等汴梁附近的公共交通发展起来、清北大学的名声也打出去了之后,火柴厂就可以迁往远郊了。
出于对前世学习生涯的怀念,赵受益将开学日定在了九月一日。
现在也根本没有公历这一说,因此这个九月一日是农历的九月一日。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田地里的秋收结束,朝廷开始分批次处死罪犯,清北大学热热闹闹地开学了。
得益于这段时间一直屹立在各瓦肆门口的广告牌,现在全京城的人——不,全天下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才子晏殊在汴梁城里开了个学校,举凡向学之士,都可以来此求学。
毕竟那牌子上可是明目张胆地写着,天下第一大才子。
这个称号一旦喊了出来,就是等同于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宣战了。
一传十,十传百,“天下第一大才子”要在汴梁办学的消息顺着汴水汇入长江,传进了所有读的人耳朵里。
不读书的人,一听一过。天下第一大才子?那他中了几个状元啊?
读书的人,听了这个名号,顿时肝火上涌,眼前一黑——究竟是谁,胆敢如此看轻天下读书人?
哦,晏殊啊。
那没事了。
他还要办学校?
果然是辞官之后人疯了?
也不对,听说是疯了之后才辞的官。
不过那个学校倒是有点意思欸。
凡向学之士皆可入读,倒是有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魄。
招牌上用蓝底黄字写道:天下第一大才子晏殊将于九月初一开办新式学校,赶快为了您的孩子报名吧!
第47章一万年后,人间会记住我……
清北大学最终选址在了火柴厂隔壁。
确实是隔壁,工厂的围墙离大学的围墙不过一丈远近。
按理来说,学校不应该建得离工厂这么近,就像工厂也不应该建得离闹市这么近一样。
尤其是火柴厂这种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的工厂,不治理吧祸害人,治理了吧成本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
但火柴厂同样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迁到偏僻的地方,依着北宋目前这个公共交通约等于零的情况来看,恐怕很难招到工人。
学校也是如此。
赵受益开办清北大学的初衷就是培养出一大批中层技术人才来。
他迫切需要在五年内培养出至少一万会写字、会算数、有理想、有抱负、有一技之长,人生目标不只是考科举当官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从哪来呢?
农民的儿子忙着种地,读书人的儿子忙着科举,小市民的儿子忙着接父亲的班,只有工人的儿子,长辈们忙着工作没空教育孩子,有那个闲钱送孩子上个全日制的学校,也不求着孩子将来当个大官报效国家——将来和他父亲一样,进工厂当个工人就行了嘛!
所以蒋平的工厂制造的不仅是火柴,更是赵受益梦寐以求的人才的初生态。
他必须把学校建在工厂附近,这样厂里的工人才会就近将孩子送去学校读书,也方便蒋平组织工人去学校读夜校,进行一下思想品德教育。
晏殊就算别的不会,讲道理教育人还是会的。
准保叫你偷鸡摸狗地走进来,光明磊落地走出去。
有了这么几个考量之后,赵受益最终还是决定将清北大学设置在火柴厂隔壁。
至于火柴厂的污染……
他也只得督促蒋平做好环保措施,给工人做好防护,废弃排放之前做好除硫准备。
好在火柴厂不会一直和大学做邻居。等汴梁附近的公共交通发展起来、清北大学的名声也打出去了之后,火柴厂就可以迁往远郊了。
出于对前世学习生涯的怀念,赵受益将开学日定在了九月一日。
现在也根本没有公历这一说,因此这个九月一日是农历的九月一日。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田地里的秋收结束,朝廷开始分批次处死罪犯,清北大学热热闹闹地开学了。
得益于这段时间一直屹立在各瓦肆门口的广告牌,现在全京城的人——不,全天下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才子晏殊在汴梁城里开了个学校,举凡向学之士,都可以来此求学。
毕竟那牌子上可是明目张胆地写着,天下第一大才子。
这个称号一旦喊了出来,就是等同于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宣战了。
一传十,十传百,“天下第一大才子”要在汴梁办学的消息顺着汴水汇入长江,传进了所有读的人耳朵里。
不读书的人,一听一过。天下第一大才子?那他中了几个状元啊?
读书的人,听了这个名号,顿时肝火上涌,眼前一黑——究竟是谁,胆敢如此看轻天下读书人?
哦,晏殊啊。
那没事了。
他还要办学校?
果然是辞官之后人疯了?
也不对,听说是疯了之后才辞的官。
不过那个学校倒是有点意思欸。
凡向学之士皆可入读,倒是有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