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武定州一干官员欣喜若狂了。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10府15州89县,今科乡试才录取举人85人,武定州就占了6个,对于已经十几年没有出一个举人的武定州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政绩了。
因而隔天,武定州知州张威仁便在州衙设宴庆祝这一喜事。
作为州学学正的孟则知理所当然也收到了邀请。
宴会的主角自然是徐初之等人,其次就是谭正四人明面上的老师宋举人了。
今日的张威仁看起来格外和善:“好好好,不愧是我张威仁的外甥。”
谭正恭恭敬敬地说道:“都是托大人的福。”
“欸?”张威仁不满道:“叫什么大人,该叫姑父才对。”
谭正等人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张威仁的原配夫人,发现对方也笑脸盈盈的看着他,当即从善如流道:“是,姑父。”
只是心里是什么滋味,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夸完谭正等人,张威仁转而看向上座的宋举人:“一门四举人,先生大才。”
现年七十岁的宋举人满面红光。
事实上,他也看不起商贾,如果不是贪图谭家给的那笔丰厚的束脩,他才不会收下谭正他们。
不过即便如此,平时教导谭正四人的时候,他也是怎么敷衍怎么来,但万万没有想到是,最后谭正四人竟然都运气好的考上了举人。
只是这些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不过既然谭正四人大大的给他长了脸,也是为了迎合张威仁,他自然不吝夸赞:“主要还是谭正他们悟性好,一点即通。”
张威仁其实和宋举人一样,觉得是宋举人教得好,否则怎么解释之前赵焕文三人连着四次都没能考上秀才,宋举人才教了两年,谭正四人就一鼓作气考上了举人。
所以他当即说道:“不知先生最近还有没有收徒的打算,我那两个嫡子不大成器,想请先生帮忙教导一二。”
听见这话,宋举人惊喜万分:“当然,当然是有的。”
就连知州家的公子都成了他的学生,这得是多大的脸面。
张威仁当即哈哈笑道:“好好好,那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就麻烦先生了。”
在场的张威仁一系的官员听了,纷纷说道:“宋先生,我儿子也想拜你为师……”
宋举人直接便被众人围了起来。
其他官员见了,自是眼红不已,可又不敢和张威仁争。
然而看见这一幕,谭正等人却愣住了。
无他,旁人或许不知道宋举人的底细,他们跟了宋举人两年,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事实上,这位宋举人原是隔壁阳信县的学子,他的学识怕是连州学里的普通学子都不如,教学水平更是一塌糊涂,而且年纪大了之后,思想也越发古板极端。
至于他为什么能考上举人,那就要从大干的科举制度说起了。
按律,成绩优异的秀才,可入京城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而贡生又分拔贡、副贡、岁贡等。
其他的不说,只说岁贡,州学每两年会从年老的廪生里,选拔一人为贡生,考虑到岁贡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无需赴国子监肄业。
宋举人原也不是廪生,在州学里读了二十多年书都没有考上举人,直到后来他儿子娶了当时一位训导的庶女,他才得以成为廪生,后来又通过岁贡成为国子监贡生。
当时他已经快五十岁了。
按律,国子监贡生参加乡试、会试,每五人取一人。
要知道普通秀才参加乡试,二十能取一都算是好的。
就这样,宋举人也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考上举人。
因为年纪大了,他也就歇了继续考进士的心思。
所以算下来,谭正四人算是他们的第一批学生。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10府15州89县,今科乡试才录取举人85人,武定州就占了6个,对于已经十几年没有出一个举人的武定州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政绩了。
因而隔天,武定州知州张威仁便在州衙设宴庆祝这一喜事。
作为州学学正的孟则知理所当然也收到了邀请。
宴会的主角自然是徐初之等人,其次就是谭正四人明面上的老师宋举人了。
今日的张威仁看起来格外和善:“好好好,不愧是我张威仁的外甥。”
谭正恭恭敬敬地说道:“都是托大人的福。”
“欸?”张威仁不满道:“叫什么大人,该叫姑父才对。”
谭正等人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张威仁的原配夫人,发现对方也笑脸盈盈的看着他,当即从善如流道:“是,姑父。”
只是心里是什么滋味,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夸完谭正等人,张威仁转而看向上座的宋举人:“一门四举人,先生大才。”
现年七十岁的宋举人满面红光。
事实上,他也看不起商贾,如果不是贪图谭家给的那笔丰厚的束脩,他才不会收下谭正他们。
不过即便如此,平时教导谭正四人的时候,他也是怎么敷衍怎么来,但万万没有想到是,最后谭正四人竟然都运气好的考上了举人。
只是这些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不过既然谭正四人大大的给他长了脸,也是为了迎合张威仁,他自然不吝夸赞:“主要还是谭正他们悟性好,一点即通。”
张威仁其实和宋举人一样,觉得是宋举人教得好,否则怎么解释之前赵焕文三人连着四次都没能考上秀才,宋举人才教了两年,谭正四人就一鼓作气考上了举人。
所以他当即说道:“不知先生最近还有没有收徒的打算,我那两个嫡子不大成器,想请先生帮忙教导一二。”
听见这话,宋举人惊喜万分:“当然,当然是有的。”
就连知州家的公子都成了他的学生,这得是多大的脸面。
张威仁当即哈哈笑道:“好好好,那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就麻烦先生了。”
在场的张威仁一系的官员听了,纷纷说道:“宋先生,我儿子也想拜你为师……”
宋举人直接便被众人围了起来。
其他官员见了,自是眼红不已,可又不敢和张威仁争。
然而看见这一幕,谭正等人却愣住了。
无他,旁人或许不知道宋举人的底细,他们跟了宋举人两年,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事实上,这位宋举人原是隔壁阳信县的学子,他的学识怕是连州学里的普通学子都不如,教学水平更是一塌糊涂,而且年纪大了之后,思想也越发古板极端。
至于他为什么能考上举人,那就要从大干的科举制度说起了。
按律,成绩优异的秀才,可入京城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而贡生又分拔贡、副贡、岁贡等。
其他的不说,只说岁贡,州学每两年会从年老的廪生里,选拔一人为贡生,考虑到岁贡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无需赴国子监肄业。
宋举人原也不是廪生,在州学里读了二十多年书都没有考上举人,直到后来他儿子娶了当时一位训导的庶女,他才得以成为廪生,后来又通过岁贡成为国子监贡生。
当时他已经快五十岁了。
按律,国子监贡生参加乡试、会试,每五人取一人。
要知道普通秀才参加乡试,二十能取一都算是好的。
就这样,宋举人也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考上举人。
因为年纪大了,他也就歇了继续考进士的心思。
所以算下来,谭正四人算是他们的第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