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歆笑着说:“这是您一片心意,当然可以。”
    太子说到便去做,第二日便抽了时间亲自将玉佩送到住持处,且他也不厚此薄彼,除了满月礼稍重些,其他兄弟皆有檀木手串,包括大阿哥。
    康熙得知后,深感太子与兄弟友爱,十分满意。
    待到他启程回京前,命官永镇把总及其麾下几百士兵听令于太子,以备不时之需;而此把总并非先前的蝶茵之父,乃是康熙重新任命的。
    太子年幼,未正式入朝当差,原是无调配之权的,皇上此举,实属信任重视太子。
    康熙的銮驾离开五台山那日,容歆随太子一同送至五台山下方归。
    行宫的生活几乎与皇宫中并无太大差别,但少了许多人,又常有禅音绕耳,心静神宁之下,便是每日吃素,容歆因病而消瘦的身体竟然又稍稍胖了些许。
    这一日日头极好,容歆便陪着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在行宫内散步,她的气色极好,连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都看了出来。
    “你这面相瞧着便教人心生亲近,如今哀家若是哪一日见不到你,总觉少了些什么。”
    容歆一听,凑趣道:“如此,奴才更要好生谢过父亲母亲给了我这样一副面孔了。”
    太皇太后摇头笑道:“佛家有云,‘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你有此福相,皆是因你心善。”
    “您的称赞,越发的叫奴才不知该如何回话了……”
    容歆是真不知道该如何谦虚是好了,她便是努力营造了一个形象出来,也从未想过有一日会常在太皇太后口中听到那般多的夸赞之言,还屡屡不重样。
    而太皇太后听她如此说,顿时对苏麻喇姑失笑道,“你听听,还有人听不得称赞的话了。”
    苏麻喇姑慈祥地看向容歆,道:“这孩子心性如此,不意外。”
    容歆扶着太皇太后的手,状似不好意思地垂下头,腼腆一笑。
    太皇太后也不打趣她,忽而问道:“皇上的信又该到了吧?”
    康熙自离开五台山,便是在途中,也不忘常给太皇太后和太子写信问候,及至回宫后也依然如此。
    而且每一封信末尾,皆催促二人早早回信,否则便心中焦急牵挂不已。
    上一封信是三日前送过来的,容歆估摸了一下时间,应道:“回太皇太后,路上若无耽搁,想必明日便该到了。”
    “皇上说,胤俄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哀家听他形容,竟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回去看看了。”
    胤俄便是钮祜禄贵妃所生的皇子,康熙回京后,见他白胖喜人,当场便为其起了‘胤俄’这个名字。
    康熙为示字辈皇子起名皆以“福、安”寓意,偏为祭名,好不好先不说,毕竟确实有先例,但那位阿哥早夭,难免教人心中犯些嘀咕,是不是有些不符合钮祜禄贵妃高位嫔妃的身份。
    然而明面上,绝无人敢如此说,甚至还会想尽法子为这个字找出好的寓意,赞美帝王“文采飞扬”之类的。
    这是容歆根据宫中历来对康熙的奉承自我想象的,但她认为,真实性在半数之上。
    而正分神时,便听苏麻喇姑道:“您若是想提前回去,直接命人安排便是。”
    太皇太后望着对面的大螺顶,缓缓摇头,“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来五台山,而曾孙,回去便能见到……”
    她们此时站定之处空旷,风稍微有些大,容歆为太皇太后戴上披风上的帽子,劝道:“太皇太后,您在外头待得也不短了,再站下去恐吹了风头疼,不若回吧?”
    太皇太后颔首,握着容歆的手慢慢转身,“罢了,走吧。”
    容歆随着太皇太后离开此处露台,行了几步,回头望向大螺顶,大致能看到善财洞寺的全貌,与菩萨顶上寺庙的恢宏和极具庄严想比,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而它之所以特别,恐怕是因为这些年民间流传的有关顺治帝的传言。
    也不知道太皇太后牵挂五台山数年,是因为传言有真实性,还是因为她希望传言是真的,借此慰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
    第71章
    除夕当夜, 太子按照汉人过年守岁的习俗, 和容歆一直陪在太皇太后的院子。
    外头下着鹅毛大雪, 祖孙二人围着个铜锅, 旁边儿还有太子破例允许膳房为太皇太后烤得羊腿。
    然而羊腿端上来, 太子也劝着太皇太后少用,“您多用青菜,都是从皇庄快马加鞭运过来的,对您身体好。”
    太皇太后慈祥的注视着太子, 笑道:“哀家吃, 胤礽也多吃些。”
    “是。”
    苏麻喇姑和容歆侍于旁侧,太皇太后便道:“今儿除夕,咱们如今又在宫外, 也不必太讲究规矩,再拿两副碗筷来, 一起用吧。”
    容歆望向苏麻喇姑,见她未推辞, 便也跟着向太皇太后谢恩。不过两人并未与太皇太后和太子同桌,而是在一旁另立了一张小桌。
    “这五台山的雪景与紫禁城中倒是大不相同,别有一番风味。”
    太子是第一次在宫外过年,也未曾见过这等雪满山的壮观之色, 颇有些欣喜道:“胤礽以为, 能得见如此雪景, 实在不虚此行。”
    太皇太后含笑点头, 对他道:“胤礽你自小长在紫禁城中, 未见过草原上一望无垠的雪色,那里更加壮阔,让人心生肃穆。”
    太子眼中盛满向往之色,但随即又摇头道:“恐怕是难以见到的。”
    太皇太后亲自为他夹了一筷子菜,道:“见不到也好,草原上的风雪,是堪比刀剑利刃的。”
    太子是极富有好奇心的,便请太皇太后多说些从前的事,而太皇太后或许是在如此温馨的氛围中激起了谈性,果真细细与他讲起蒙古的事。
    容歆借着太子的光,也听了些史料上少有记载的民俗风情以及蒙古各部的联系。
    而说及蒙古,便不得不提及如今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
    此人二十七岁夺得准噶尔部统治权,短短几年便控制南疆,如今越发势大,隐隐有威胁漠北喀尔喀蒙古和中原之势。
    康熙一直有心调节,只是自他登基便征战不断,难以抽开身而已。
    太子也对其有所耳闻,虽也厌恶他野心勃勃,却也不得不承认道:“此人实乃枭雄。”
    “然八旗子弟皆非懦夫,忌惮之心可有,却不必心存畏惧,若敢来犯便教他知道大清的威赫。”
    太皇太后欣慰又骄傲地看着太子,“正该有此魄力。不过有你皇阿玛呢,你们只需安心地读书便可。”
    太子坚定地点头,“是,胤礽必定努力习得更多本事,守护我大清河山无恙。”
    这是个少年人的热血,莫说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便是容歆,也期待着他的未来如他所说一般,无悔无憾。
    太皇太后需得早睡,戌时中容歆便随太子回去,康熙二十二年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夜晚安稳地度过。
    第二日起来,大雪依然未停。
    侍从们早早便起来清扫,可积雪堵门,他们单是出屋便废了不少时间,更莫要说清扫平地上足有一尺厚的雪。
    容歆起来后,见侍从们刚扫完,身后便又积了一层,便穿了她唯一那双牛皮靴,吩咐绿沈和雪青照看太子,带着人去太皇太后的院子里。
    几乎行宫所有的侍从皆在各处清扫,容歆也寻了一个工具,一起开路,艰难跋涉时,问行宫中一个老人:“京中都少有这般大的雪,山西呢?”
    “回容女官,奴才记忆中也从未见过如此大雪……”他说时,满脸的忧愁。
    容歆行至露台,向山下望了一眼,满眼皆白,再无二色,心中叹息,“先去太皇太后处吧。”
    她到时,太皇太后已起床,容歆也不隐瞒,直接对太皇太后道:“太皇太后容禀,这场雪多年未遇,如今山路被大雪封死,雪又不知何时会停,行宫内的日子恐怕有些难处……”
    “你有何想法,直说便是。”
    “奴才是想,为防万一,缩减份例,尽可能节省炭和粮食。”容歆微顿,请示道,“天寒地冻,不若教侍从们集中待在几处屋内烧火取暖,太皇太后以为如何?”
    上位者恐怕不在意奴仆的命,容歆却是没办法眼睁睁看着这么些人冻伤的。
    方才她过来时便见到,有些人甚至连御寒的衣物也不齐备,恐怕极易风寒,若是放任不管,不知多少人要在这一场雪中丧命。
    况且人心难测,他们孤零零在此,若是有人心生偏激,便是有守卫,也是极麻烦的。
    而太皇太后深谋远虑,并未有犹豫,直接便道:“皇上和哀家既然将行宫全权交托于你,你自由行事便可,不必特意来回我。”
    容歆一听,立即躬身应道:“是,奴才遵命。”
    “教胤礽也搬到我这里来,能省一些便是一些。”
    容歆立即拜下,“太皇太后仁慈!”
    她在太皇太后处稍作停留便回了太子那儿,直接便吩咐人为太子收拾东西搬过去,随即便开始安排行宫诸人如何安然度过这一场大雪。
    雪不停便扫不尽,容歆便只要求侍从们将必经之扫出一条通道,且也不必一直待在外头,以不耽误各处运作的前提下,按照雪量,轮班半个时辰扫一次。
    御寒的衣物,有些人有富余,她便以自己的名义租借下来,一日几文钱的租金皆由她付,暂时让冬衣简薄的宫侍御寒。
    驱寒汤也常备着,便是清一些,好歹每个人都能分到,务必保证尽可能少生病,不要耗费药材。
    还有一些其他安排,容歆一步步交代下去,有条不紊。
    而这一场雪从除夕开始下,到正月初三,只偶尔会小一些,一直未曾停下,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已有一人高,谁也看不到它的尽头。
    行宫中众人心中有忧虑,却并未乱起来。
    容歆或许做得不是最好的,却尽可能地保全着大家的性命,行宫中的侍从们皆看在眼里,也极力完成她的所有吩咐。
    这场雪对本地来说,已是大灾,太子有爱民之心,读书之余,听说雪灾的危害之大,难以估计,忍不住担心起百姓的安危。
    他眼见着容歆安排行宫诸人,又忧心储备的粮食柴火不足以支撑更久,叹道:“行宫尚且如此,不知山下百姓如何,我身为太子,只能坐等,实在难以心安!”
    容歆放下账本,安抚道:“想必地方官员会有所行动,殿下切勿太过担心。”
    太子攥着笔久未动,忽然抬头道:“姑姑,我身为太子,无法在百姓受灾时视而不见……我想下山……”
    “这……”容歆不知该说和规劝。
    太子有仁爱之心是好事,可他年幼,又无实权,下山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而太子若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所有人皆负担不起,恐怕会极力阻拦。
    然而太子既已说出来,便越发的坚定,“姑姑,我要下山!哪怕只是领着人为一户人家撑起倒塌的屋子也好。”
    他这般,容歆是极骄傲的,可却说不出直接支持的话,只道:“您若是能说动太皇太后,我便为您安排;若是说不动,便安安分分地待在山上。”
    太子便是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于任性,也着实无法稳坐于此,便去请求太皇太后应允他下山。
    太皇太后自然是不许地,然她不同意,太子便长跪于地,绝不起身。
    他头一次这般固执,太皇太后拗不过他,便软和下语气,劝道:“往山下去的路至今还未通,你一个孩子,如何出去?”
    太子回道:“皇阿玛回京前,命官永镇把总及几百士兵听命与胤礽,此时正可号令。”
    “他们不是正在清路吗?你还有何人可用?”太皇太后语气渐渐严厉,“太子,莫要意气用事。”
    容歆先前为表不赞同太子的想法,便立于太皇太后身侧,此时见太皇太后的话难住太子,而他满眼失落、备受打击的模样,顿时便不忍起来。
    一片仁心受挫和可能却不见得会发生的意外……
    二选其一,容歆自然是不愿意太子的成长有这样的不如意的,遂犹豫过后,悄悄用手指了指寺庙的方向。
    太子顺着她的手指微微转动眼睛,瞬间福至心灵,欢喜地对太皇太后道:“五台山上僧人千余人,他们平素便常施粥救济贫苦百姓,若是胤礽提出下山赈济百姓,想必各位住持不会拒绝。”

章节目录


[清穿]东宫女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佳音并收藏[清穿]东宫女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