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业大这四个字,落在实际中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屠英出嫁的时候,屠浩给出去了太半家产。但是没几年,屠浩手头又拉扯起了一个比原先更加庞大的商业集团,叫得出名头的商号都有五六个。这还是将一些产业进行整合过后的结果。
譬如江丹社区内大量的作坊,合并而成江丹匠作。
许明旭自身的产业并没有那么多,但也绝对不少。他原先自身的产业都集中在种植养殖业,譬如棉花、葡萄、马、猪、家禽等等。考虑到种植和养殖条件,他的产业更是散落在大汉各地,甚至包括大汉的最南端。他在那里置办了三个庄子,两个用来种植甘蔗,提炼蔗糖;另外一个是茶园。自家耗子肠胃弱,大部分茶饮都不能喝,他希望能够制出屠浩能够饮用的茶水。
他们家一直很注重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才。但是人才再怎么多,屠浩和许明旭也不可能完全做甩手掌柜。
许明旭提到的揽月先生的问题,也很实际。虽说揽月先生的爹白云大师都依旧精神矍铄,但是揽月先生自己也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人了,精力大不如前。
江丹书塾,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工读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哪怕是维持其日常运营,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
别看大汉的这些读书人,嘴上都说得厉害,什么有教无类,一个个把教书育人当做人生信条什么的;实际上教育产业依旧是一个新兴产业。
以前有条件读书的人有多少?根本形不成什么产业。
现在能够读书的人多了,但是普遍教授的主要还是扫盲班,进阶的就是一些实用技巧和专业课程。
可以很直白的说,在如今的大汉,除了国子监,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会教学生做官;哪怕是有着半官方背景的江丹书塾。
要管理、维护并且促进这么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无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他们也一直在留意这方面的人才,然而年轻的思想过于激进,有识之士又已经上了年纪,左右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许明旭不会对屠浩说,“你别当官了,在家里好好待着养身体”,他觉得只要屠浩喜欢做官,屠浩的身体他来照料着也是一样的。
屠浩现在听许明旭这么一说,心里面倒是有些松动了,认真地问:“你真的不想当官了?”
“嗯,不想了。”许明旭很肯定地回答。他第一次辞官还能说是一时冲动,第二次是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对于做官,他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能够让自己治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也确实会让他产生一种成就感。但这不是说,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非得做官不可。而且和那些东西相比,屠浩在他心底的分量,显然要重得多。
屠浩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宠妻狂魔,必须无条件支持爱妻的一切决定:“好。哥哥那么厉害,做别的也一样。”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说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
小夫夫两个在心里有了计较,却不知朝中一群老家伙为了许明旭的这第二封辞呈,搞得到现在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和屠浩这种剑走偏锋的官员不一样,许明旭算得上是最正统的青年才俊的仕途过程了。
做官员和皇帝的,几乎全都研读过历史。像许明旭这样的人,在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封侯拜相的人物,也绝对能够对得起栋梁之才的称谓。在那些皇帝昏庸的朝代,甚至不乏靠着这样的人才来支撑起整个天下的运作。
现在的许明旭,当然还没有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按着如今的轨迹顺利发展,将来不难达到这些君臣们的期许。
没错,在如今大汉朝的君臣中,对许明旭的评价要比对屠浩的要高。
这并不是说,屠浩就比许明旭没用或者是不重要。在这一点上,屠浩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和钱这个字有关的事情,他差不多都能搞定,但是其他方面就算了。
早年章师叔采用斩首、革职、流放等一系列措施驱逐官员的后果,现在也渐渐体现。当今朝廷看起来似乎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实际上青黄不接。有能力有经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臣,他们的精力已经逐渐衰退,诸如叶外公这样的,要不就是已经致仕,就是在朝的,实际上也早就已经不怎么管事了。
屠夫子这种年纪的顶梁柱,人数太少。
年轻官员中,倒是不乏踏实又有能力的,然而经验太少,还需要更多锻炼。
无论政见如何不同,其实这群老臣心里面都有一杆秤,将年轻官员的斤两一个个称得清楚。
这些年轻官员看着数量多,也不乏政绩实干,然而真正能够成为将来肱股之臣的,满打满算也不足五个。六部九卿就有九个部门,头头脑脑的加起来,总得有二三十人。眼前的这几个人,根本连塞牙缝都不够。
“这都半年多了,许爱卿,你家七郎还是想辞官?”章师叔愁啊。他盼着这些好苗苗快点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就算是自家团团面团了一点,有什么问题也能有这些大树顶着,自己就能开溜了。结果呢?谁能想到竟然长得最好的一棵苗苗竟然要跑路!
提起这个,许老爷子也是一脸无奈:“是臣的不是。”他以前是教子无方,好不容易有个靠谱的孙子,没想到还是难以逃脱不靠谱的遗传。也就是许鸿渲现在人在安长县,这要是人在跟前,老爷子这半年来能一天把儿子揍三顿。
“唉……哪是你的错。”章师叔忧伤地把手放在自己的肚腩上。
关于许明旭的问题,他就只能问问许老爷子,至于他师兄屠烨……算了,他师兄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只有子女给他做主,从来没有过一个当爹的权威性,只能欺负欺负他这个当师弟的。
团团太子看得眼睛一抽,忍不住问道:“京城就没有合适许七郎的官职了吗?”先把人骗着留下来啊,给人一个编制,总好过将来再起复。
作者有话要说:
叶外公(>▽<):退休了,开心。
大太阳 (≧ω≦) :马上就要退休了,开心。
小耗子(+ω+):爹不退休吗?
屠夫子(ω ):不退,不然你师叔一个人要无法无天。
章师叔(gt;皿lt;):胡说,我辣么稳重!
(完)
坚定的吃货就是在有的吃的情况下,随便撸随便抱,堪称八风不动。
眼瘸的吃货就是面对放在食指上的肉片,咬了一口我的中指(/_<。)
第246章 祭酒
“这又不是一个京官能够解决的。”章师叔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儿子。
和孙子详谈过好几次的许老爷子也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妖风邪气, 现在的年轻官员们一个个都争着抢着往外面跑,那样子活似京城有什么洪水猛兽。哪怕一些比较穷困的地方, 也不乏官员自告奋勇。
感觉京官不值钱了,地方官才厉害。
尤其这两年屠浩这么一个工部郎中也跑在第一线,原先六部这些在京城坐班的官员们, 也出现了几个跑出去的, 还有一些派了底下的小官小吏到第一线去的。
在这种风气之下,京城的官员数量正在稳定减少。
屠英出嫁的时候,屠浩给出去了太半家产。但是没几年,屠浩手头又拉扯起了一个比原先更加庞大的商业集团,叫得出名头的商号都有五六个。这还是将一些产业进行整合过后的结果。
譬如江丹社区内大量的作坊,合并而成江丹匠作。
许明旭自身的产业并没有那么多,但也绝对不少。他原先自身的产业都集中在种植养殖业,譬如棉花、葡萄、马、猪、家禽等等。考虑到种植和养殖条件,他的产业更是散落在大汉各地,甚至包括大汉的最南端。他在那里置办了三个庄子,两个用来种植甘蔗,提炼蔗糖;另外一个是茶园。自家耗子肠胃弱,大部分茶饮都不能喝,他希望能够制出屠浩能够饮用的茶水。
他们家一直很注重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才。但是人才再怎么多,屠浩和许明旭也不可能完全做甩手掌柜。
许明旭提到的揽月先生的问题,也很实际。虽说揽月先生的爹白云大师都依旧精神矍铄,但是揽月先生自己也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人了,精力大不如前。
江丹书塾,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工读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哪怕是维持其日常运营,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
别看大汉的这些读书人,嘴上都说得厉害,什么有教无类,一个个把教书育人当做人生信条什么的;实际上教育产业依旧是一个新兴产业。
以前有条件读书的人有多少?根本形不成什么产业。
现在能够读书的人多了,但是普遍教授的主要还是扫盲班,进阶的就是一些实用技巧和专业课程。
可以很直白的说,在如今的大汉,除了国子监,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会教学生做官;哪怕是有着半官方背景的江丹书塾。
要管理、维护并且促进这么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无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他们也一直在留意这方面的人才,然而年轻的思想过于激进,有识之士又已经上了年纪,左右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许明旭不会对屠浩说,“你别当官了,在家里好好待着养身体”,他觉得只要屠浩喜欢做官,屠浩的身体他来照料着也是一样的。
屠浩现在听许明旭这么一说,心里面倒是有些松动了,认真地问:“你真的不想当官了?”
“嗯,不想了。”许明旭很肯定地回答。他第一次辞官还能说是一时冲动,第二次是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对于做官,他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能够让自己治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也确实会让他产生一种成就感。但这不是说,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非得做官不可。而且和那些东西相比,屠浩在他心底的分量,显然要重得多。
屠浩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宠妻狂魔,必须无条件支持爱妻的一切决定:“好。哥哥那么厉害,做别的也一样。”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说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
小夫夫两个在心里有了计较,却不知朝中一群老家伙为了许明旭的这第二封辞呈,搞得到现在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和屠浩这种剑走偏锋的官员不一样,许明旭算得上是最正统的青年才俊的仕途过程了。
做官员和皇帝的,几乎全都研读过历史。像许明旭这样的人,在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封侯拜相的人物,也绝对能够对得起栋梁之才的称谓。在那些皇帝昏庸的朝代,甚至不乏靠着这样的人才来支撑起整个天下的运作。
现在的许明旭,当然还没有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按着如今的轨迹顺利发展,将来不难达到这些君臣们的期许。
没错,在如今大汉朝的君臣中,对许明旭的评价要比对屠浩的要高。
这并不是说,屠浩就比许明旭没用或者是不重要。在这一点上,屠浩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和钱这个字有关的事情,他差不多都能搞定,但是其他方面就算了。
早年章师叔采用斩首、革职、流放等一系列措施驱逐官员的后果,现在也渐渐体现。当今朝廷看起来似乎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实际上青黄不接。有能力有经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臣,他们的精力已经逐渐衰退,诸如叶外公这样的,要不就是已经致仕,就是在朝的,实际上也早就已经不怎么管事了。
屠夫子这种年纪的顶梁柱,人数太少。
年轻官员中,倒是不乏踏实又有能力的,然而经验太少,还需要更多锻炼。
无论政见如何不同,其实这群老臣心里面都有一杆秤,将年轻官员的斤两一个个称得清楚。
这些年轻官员看着数量多,也不乏政绩实干,然而真正能够成为将来肱股之臣的,满打满算也不足五个。六部九卿就有九个部门,头头脑脑的加起来,总得有二三十人。眼前的这几个人,根本连塞牙缝都不够。
“这都半年多了,许爱卿,你家七郎还是想辞官?”章师叔愁啊。他盼着这些好苗苗快点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就算是自家团团面团了一点,有什么问题也能有这些大树顶着,自己就能开溜了。结果呢?谁能想到竟然长得最好的一棵苗苗竟然要跑路!
提起这个,许老爷子也是一脸无奈:“是臣的不是。”他以前是教子无方,好不容易有个靠谱的孙子,没想到还是难以逃脱不靠谱的遗传。也就是许鸿渲现在人在安长县,这要是人在跟前,老爷子这半年来能一天把儿子揍三顿。
“唉……哪是你的错。”章师叔忧伤地把手放在自己的肚腩上。
关于许明旭的问题,他就只能问问许老爷子,至于他师兄屠烨……算了,他师兄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只有子女给他做主,从来没有过一个当爹的权威性,只能欺负欺负他这个当师弟的。
团团太子看得眼睛一抽,忍不住问道:“京城就没有合适许七郎的官职了吗?”先把人骗着留下来啊,给人一个编制,总好过将来再起复。
作者有话要说:
叶外公(>▽<):退休了,开心。
大太阳 (≧ω≦) :马上就要退休了,开心。
小耗子(+ω+):爹不退休吗?
屠夫子(ω ):不退,不然你师叔一个人要无法无天。
章师叔(gt;皿lt;):胡说,我辣么稳重!
(完)
坚定的吃货就是在有的吃的情况下,随便撸随便抱,堪称八风不动。
眼瘸的吃货就是面对放在食指上的肉片,咬了一口我的中指(/_<。)
第246章 祭酒
“这又不是一个京官能够解决的。”章师叔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儿子。
和孙子详谈过好几次的许老爷子也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妖风邪气, 现在的年轻官员们一个个都争着抢着往外面跑,那样子活似京城有什么洪水猛兽。哪怕一些比较穷困的地方, 也不乏官员自告奋勇。
感觉京官不值钱了,地方官才厉害。
尤其这两年屠浩这么一个工部郎中也跑在第一线,原先六部这些在京城坐班的官员们, 也出现了几个跑出去的, 还有一些派了底下的小官小吏到第一线去的。
在这种风气之下,京城的官员数量正在稳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