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到了赤城县,在庄子里,也是需要什么,开口就是了。
吃食和住处,比在京城也没差多少。
最主要的是,他们一个大子也没掏,都是定国夫人给承担了。
如今他们又这么大言不惭的,要把人家庄子一年的收成带走,也怪不得人家定国夫人生气了。
年轻些的官员都想明白了,露出歉意来。
唯独领头的那个,还梗着脖子,不太服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我皆为大楚臣民。定国夫人更是深受皇恩,才得享一品诰命,又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卫国公府更是几代老臣子,这几千斤麦子,对别人来说也许十分重要,可对于定国夫人来说,想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不管是为公为私,捐了出来,一是不辜负皇恩,二来也有益于夫人和卫国公府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王永珠眉毛一挑,仔细盯着那位领头的,打量了半日,突然问道:“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说来和诸位大人同行了这一路,居然还不知道这位大人贵姓?”
那位领头的嘴唇一翘,低头恭敬的道:“下官郭缅——”
王永珠心里默念了两遍这个名字,才笑眯眯的道:“郭大人果然是忠君爱国,非常人做能及!不知道郭大人可是京城郭家的子弟?”
郭缅低头,掩饰面上的得意:“不敢,不敢!下官正是郭家四房三子,夫人谬赞了!”
王永珠慢条斯理的道:“既然如此,那郭大人不如身先士卒,先将自己这么些年的俸禄和郭家的家业的半数给捐了?按照郭大人的说法,你们郭家也是深受皇恩,这么些年也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你们郭家也是几代的老臣了。”
“以后这麦种推广开来,还需要不少银子,以郭家和郭大人这番爱国之心,想来也不会推辞是不是?”
郭缅顿时呆住了。
旁边有几个跟他不对付的,忍不住憋笑出声。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真以为自己收拾不了他?
好半日,郭缅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的辩解道:“这……这怎么可以……我…”我了半天,没我出个什么名堂来。
倒是憋得自己满脸通红。
王永珠笑眯眯的道:“郭大人这话本夫人可就不明白了!怎么,难道郭大人和郭家没有深受皇恩吗?难道郭大人和郭家不想忠君爱国吗?难道在郭大人和郭家就不是大楚和陛下的臣子了吗?难道郭大人不愿意报答君恩吗?”
一句句的逼问到了郭缅的脸上,问得郭缅面如土色,退后了几步,以袖掩面,不敢再做声。
王永珠这才冷笑道:“怎么?说别人很会说,慷他人之慨郭大人一点都不心疼,轮到自己怎么就怂了?就显得你会说,你长了一张嘴是吧?”
其他几个司农的官员,再看着王永珠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
这位定国夫人,当初在京城那可是赫赫有名,能硬刚上齐国公之女,让齐国公府吃了大亏,愣是没找回场子。
这几年因为外放,再出现在京城的时候,因为她得封定国夫人,倒是大家忘记了她的彪悍,不仅是武力,连口舌也如此伶俐。
一般人,要是被郭缅这样一挤兑,就被架在火上了,不捐就是不忠君爱国,不捐就是有负皇恩。
平日里和他同朝为官,一个部门,他用这手段伎俩让不少人吃了哑巴亏。
如今看到他也有被人怼到哑口无言,怀疑人生的地步,真是大快人心。
王永珠深知,打蛇不死,自遗其害。今儿个不将郭缅给彻底打压下去,回去后,只怕他又生事端。
这小麦改良增产的功劳,她可不想便宜这个包藏祸心的。
当即还追问道:“郭大人怎么不说话了?郭大人不说,本夫人却有话要问郭大人!要知道,这麦种改良和增产,一切都是陛下的恩德,是陛下圣明,上天感知,才让本夫人寻到了良种,得以改良,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而我不过是幸运的寻到了这上天有感,降下来的恩德罢了!”
“将来这麦种推广到全国,让大楚百姓能够吃饱,那都是陛下英明!百姓们要感谢的也是陛下,而非我!到时候也是陛下的清名名扬四方,天下百姓臣服。这和本夫人还有卫国公府有何关系?”
“你到底是何居心?将陛下的功劳硬要安在本夫人和卫国公府身上?你这是要做什么?本夫人和卫国公府和你无怨无仇,你为何要置本夫人和卫国公府于死地?”
郭缅在王永珠的追问下,只掩面不做声,一副无声倔犟抗议的样子。
似乎觉得,只要他不开口,王永珠就拿他没法子。
反正不日他们就要回京城了,只要离开了赤城县,到了京城,王永珠和宋重锦又能如何?
这种有恃无恐的样子,实在是太刺眼了。
王永珠冷笑,天真!真以为自己收拾不了他?
当即昂首吩咐道:“来人——”
立刻从外头冲进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侍卫来,冲着王永珠行礼:“见过夫人,夫人有何吩咐?”
王永珠冲着那郭缅抬抬下巴:“这位郭大人,包藏祸心,妄图挑拨本夫人、卫国公府和皇室的关系,本夫人怀疑他是不是其他国家派来的间者,不然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说出这样的话来?”
“你们将他拿下,锁押至京城,带上本夫人的信,亲自送到大理寺去!查查他背后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对我大楚有不轨之心!”
三言两语,就给郭缅扣上了间谍叛国的帽子。
郭缅回过神来,大惊失色,这个帽子可不是这么好戴的!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可是最说不清的,若真这样回了京城,就是最后查出来他不是,只怕也不得重用了!
顿时急了:“定国夫人!你怎么敢!本官可是朝廷命官,你这是污蔑朝廷命官!”
王永珠一本正经的道:“本夫人还是皇帝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你还不是污蔑本夫人了?都是朝廷封的,你不过是个区区六品,本夫人可是一品,你都敢犯上,我还怕犯下?”
转过身,不耐烦的挥挥手:“行了,拖下去吧!”
几个侍卫冲了上去,老鹰抓小鸡仔一般,将郭缅给按压在地。
郭缅虽然常年在农田里干活,比起寻常的官员,那自然是力气大些,可遇到这些侍卫,那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量。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双臂反扣在身后,脸被一双大脚丫子给踩在了地上。
踩着他的那个侍卫,估计是个常年不爱洗脚的,隔着靴子,都能闻到一股子脚臭味。
薰得郭缅,本还想再喊两句,一张嘴,就被这脚臭味给薰得眼泪直流,直反胃恶心,干呕不已。
又有旁边的侍卫,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双起码半个月没洗的袜子,放地上都能自己个站起来的那种,塞进了郭缅的嘴里。
郭缅眼睛一翻白,直接给薰晕过去了。
如此这般倒好,省却了侍卫好一番体力。
他们冲着王永珠行了礼,将郭缅倒提着脚,给拖了出去。
过门槛的时候,郭缅的头撞在门槛上,哐哐着想,听得旁边的几个官员都忍不住牙酸。
郭缅被拖了出去,屋子里鸦雀无声。
司农的几位官员,见识到了王永珠的凶残后,噤若寒蝉,谁都不敢再做声。
还是王永珠直接道:“既然郭缅郭大人有了间者的嫌疑,想必是不能再管事了。可这麦种运回去的事宜,也刻不容缓,几位大人要不商量商量,拿个章程出来?”
几位官员战战兢兢的表示,一切都听定国夫人的吩咐,万万不敢有其他意见。
王永珠脸一板:“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听我的做什么?”
几位官员没法子,缩到一边,小声的商量了一会,终于拿出了个说法。
这些优良的麦种,自然还是要带回京城去的,不过他们也不能白白拿走。
有两个方案,一是他们以司农部门的名义,给王永珠打个欠条,到时候以市价折算银两给王永珠。
第二个法子,就是到下半年转运军粮的时候,他们连本带利送若干斤麦子到赤城县,由王永珠接收。
说完两种方案,几个官员都小心翼翼地看着王永珠。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喜事
王永珠淡淡的点了个头:“你们看哪种方法合适,就哪种吧!”
倒是十分的好说话了。
对王永珠来说,确实,这几千斤麦子她给得起,也舍得。
只是,如今的情况却不允许她这般大方。
直白点说,若是她真将几千斤麦种捐献给了朝廷,这又是大功一件。
让皇帝拿什么封赏?
朝堂上官员那么多,对卫国公看不顺眼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更有宋重锦如今虽然只是个赤城县县令,等到商道开通,由宋重锦负责的时候,那只怕就是捅了马蜂窝。
这可是块人人惦记的肥肉,岂能让宋重锦一个人得了这般功劳去。
到时候,那些人,为了自己,为了自家后代,只怕都会如野狗一般围上来撕咬。
操作一番,让百姓知道这增产的法子是自己试验出来的,麦种是自己捐的。
这等好事,普通的老百姓知道了,只会感激不尽,说不得日日诵念恩情。
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捅到皇帝面前。
在有皇帝的时代,下面的臣子的名望比皇帝还要高,可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卫国公宋弘,曾经掌握兵权,如今虽然将兵权交回了,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要寻不死,卫国公难道就没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哪里经得起细查?
更何况,就是真没事,若皇帝动了疑心,想让你有事,有得是办法。
到时候,皇帝一动心思,下面那些人,个个都体察上意,不用皇帝多说,他们就会参宋重锦和自己,和皇帝争功!
这可是天大的罪名!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你若说自己没有,这些人就会问你,既然不是要和皇帝争功,为何要在民间宣扬自己的功劳?
因此,王永珠宁愿让人觉得她贪图钱财,胸无大志,妇道人家只知道蝇头小利,也不愿意让皇帝猜忌。
古往今来,多少良臣名将,都是因为被猜忌,而下场凄惨的?
她又不傻,为何要自寻死路?
此刻她的态度摆出来了,反正不管是钱也好,粮食也罢,都不能占她便宜就行。
她也用不着跟这几个小官员一般见识,若不是那个郭缅显而易见的心怀恶意,她真用不着动牛…
见那几个官员,还面面相觑,不敢相信的样子。
王永珠也懒得跟他们多说,只挥手示意他们下去准备去。
这么多粮食,要调运回京城,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先雇人,还得安排船只。
也不知道那些送他们来的官船都回去了没有,若是没有回去,倒是好说,那些护卫也正好护送他们和粮食一路回去。
这还得去问问宋重锦去,当初都是他安排的,自己倒是没管。
那几个官员哪里还敢跟王永珠对着看,说让他们出去,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麻溜的就跑出去了。
连郭缅都没人敢去多问一句,生怕多问了,将自己也给拉去跟郭缅作伴了,那可划不来。
王永珠想了想,让人去宋重锦那边问,当初送她们一行人到赤城的官船和护送的官兵现在在哪里?
吃食和住处,比在京城也没差多少。
最主要的是,他们一个大子也没掏,都是定国夫人给承担了。
如今他们又这么大言不惭的,要把人家庄子一年的收成带走,也怪不得人家定国夫人生气了。
年轻些的官员都想明白了,露出歉意来。
唯独领头的那个,还梗着脖子,不太服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我皆为大楚臣民。定国夫人更是深受皇恩,才得享一品诰命,又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卫国公府更是几代老臣子,这几千斤麦子,对别人来说也许十分重要,可对于定国夫人来说,想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不管是为公为私,捐了出来,一是不辜负皇恩,二来也有益于夫人和卫国公府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王永珠眉毛一挑,仔细盯着那位领头的,打量了半日,突然问道:“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说来和诸位大人同行了这一路,居然还不知道这位大人贵姓?”
那位领头的嘴唇一翘,低头恭敬的道:“下官郭缅——”
王永珠心里默念了两遍这个名字,才笑眯眯的道:“郭大人果然是忠君爱国,非常人做能及!不知道郭大人可是京城郭家的子弟?”
郭缅低头,掩饰面上的得意:“不敢,不敢!下官正是郭家四房三子,夫人谬赞了!”
王永珠慢条斯理的道:“既然如此,那郭大人不如身先士卒,先将自己这么些年的俸禄和郭家的家业的半数给捐了?按照郭大人的说法,你们郭家也是深受皇恩,这么些年也得了陛下不少赏赐,更不用说你们郭家也是几代的老臣了。”
“以后这麦种推广开来,还需要不少银子,以郭家和郭大人这番爱国之心,想来也不会推辞是不是?”
郭缅顿时呆住了。
旁边有几个跟他不对付的,忍不住憋笑出声。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真以为自己收拾不了他?
好半日,郭缅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的辩解道:“这……这怎么可以……我…”我了半天,没我出个什么名堂来。
倒是憋得自己满脸通红。
王永珠笑眯眯的道:“郭大人这话本夫人可就不明白了!怎么,难道郭大人和郭家没有深受皇恩吗?难道郭大人和郭家不想忠君爱国吗?难道在郭大人和郭家就不是大楚和陛下的臣子了吗?难道郭大人不愿意报答君恩吗?”
一句句的逼问到了郭缅的脸上,问得郭缅面如土色,退后了几步,以袖掩面,不敢再做声。
王永珠这才冷笑道:“怎么?说别人很会说,慷他人之慨郭大人一点都不心疼,轮到自己怎么就怂了?就显得你会说,你长了一张嘴是吧?”
其他几个司农的官员,再看着王永珠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
这位定国夫人,当初在京城那可是赫赫有名,能硬刚上齐国公之女,让齐国公府吃了大亏,愣是没找回场子。
这几年因为外放,再出现在京城的时候,因为她得封定国夫人,倒是大家忘记了她的彪悍,不仅是武力,连口舌也如此伶俐。
一般人,要是被郭缅这样一挤兑,就被架在火上了,不捐就是不忠君爱国,不捐就是有负皇恩。
平日里和他同朝为官,一个部门,他用这手段伎俩让不少人吃了哑巴亏。
如今看到他也有被人怼到哑口无言,怀疑人生的地步,真是大快人心。
王永珠深知,打蛇不死,自遗其害。今儿个不将郭缅给彻底打压下去,回去后,只怕他又生事端。
这小麦改良增产的功劳,她可不想便宜这个包藏祸心的。
当即还追问道:“郭大人怎么不说话了?郭大人不说,本夫人却有话要问郭大人!要知道,这麦种改良和增产,一切都是陛下的恩德,是陛下圣明,上天感知,才让本夫人寻到了良种,得以改良,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而我不过是幸运的寻到了这上天有感,降下来的恩德罢了!”
“将来这麦种推广到全国,让大楚百姓能够吃饱,那都是陛下英明!百姓们要感谢的也是陛下,而非我!到时候也是陛下的清名名扬四方,天下百姓臣服。这和本夫人还有卫国公府有何关系?”
“你到底是何居心?将陛下的功劳硬要安在本夫人和卫国公府身上?你这是要做什么?本夫人和卫国公府和你无怨无仇,你为何要置本夫人和卫国公府于死地?”
郭缅在王永珠的追问下,只掩面不做声,一副无声倔犟抗议的样子。
似乎觉得,只要他不开口,王永珠就拿他没法子。
反正不日他们就要回京城了,只要离开了赤城县,到了京城,王永珠和宋重锦又能如何?
这种有恃无恐的样子,实在是太刺眼了。
王永珠冷笑,天真!真以为自己收拾不了他?
当即昂首吩咐道:“来人——”
立刻从外头冲进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侍卫来,冲着王永珠行礼:“见过夫人,夫人有何吩咐?”
王永珠冲着那郭缅抬抬下巴:“这位郭大人,包藏祸心,妄图挑拨本夫人、卫国公府和皇室的关系,本夫人怀疑他是不是其他国家派来的间者,不然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说出这样的话来?”
“你们将他拿下,锁押至京城,带上本夫人的信,亲自送到大理寺去!查查他背后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对我大楚有不轨之心!”
三言两语,就给郭缅扣上了间谍叛国的帽子。
郭缅回过神来,大惊失色,这个帽子可不是这么好戴的!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可是最说不清的,若真这样回了京城,就是最后查出来他不是,只怕也不得重用了!
顿时急了:“定国夫人!你怎么敢!本官可是朝廷命官,你这是污蔑朝廷命官!”
王永珠一本正经的道:“本夫人还是皇帝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你还不是污蔑本夫人了?都是朝廷封的,你不过是个区区六品,本夫人可是一品,你都敢犯上,我还怕犯下?”
转过身,不耐烦的挥挥手:“行了,拖下去吧!”
几个侍卫冲了上去,老鹰抓小鸡仔一般,将郭缅给按压在地。
郭缅虽然常年在农田里干活,比起寻常的官员,那自然是力气大些,可遇到这些侍卫,那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量。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双臂反扣在身后,脸被一双大脚丫子给踩在了地上。
踩着他的那个侍卫,估计是个常年不爱洗脚的,隔着靴子,都能闻到一股子脚臭味。
薰得郭缅,本还想再喊两句,一张嘴,就被这脚臭味给薰得眼泪直流,直反胃恶心,干呕不已。
又有旁边的侍卫,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双起码半个月没洗的袜子,放地上都能自己个站起来的那种,塞进了郭缅的嘴里。
郭缅眼睛一翻白,直接给薰晕过去了。
如此这般倒好,省却了侍卫好一番体力。
他们冲着王永珠行了礼,将郭缅倒提着脚,给拖了出去。
过门槛的时候,郭缅的头撞在门槛上,哐哐着想,听得旁边的几个官员都忍不住牙酸。
郭缅被拖了出去,屋子里鸦雀无声。
司农的几位官员,见识到了王永珠的凶残后,噤若寒蝉,谁都不敢再做声。
还是王永珠直接道:“既然郭缅郭大人有了间者的嫌疑,想必是不能再管事了。可这麦种运回去的事宜,也刻不容缓,几位大人要不商量商量,拿个章程出来?”
几位官员战战兢兢的表示,一切都听定国夫人的吩咐,万万不敢有其他意见。
王永珠脸一板:“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听我的做什么?”
几位官员没法子,缩到一边,小声的商量了一会,终于拿出了个说法。
这些优良的麦种,自然还是要带回京城去的,不过他们也不能白白拿走。
有两个方案,一是他们以司农部门的名义,给王永珠打个欠条,到时候以市价折算银两给王永珠。
第二个法子,就是到下半年转运军粮的时候,他们连本带利送若干斤麦子到赤城县,由王永珠接收。
说完两种方案,几个官员都小心翼翼地看着王永珠。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喜事
王永珠淡淡的点了个头:“你们看哪种方法合适,就哪种吧!”
倒是十分的好说话了。
对王永珠来说,确实,这几千斤麦子她给得起,也舍得。
只是,如今的情况却不允许她这般大方。
直白点说,若是她真将几千斤麦种捐献给了朝廷,这又是大功一件。
让皇帝拿什么封赏?
朝堂上官员那么多,对卫国公看不顺眼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更有宋重锦如今虽然只是个赤城县县令,等到商道开通,由宋重锦负责的时候,那只怕就是捅了马蜂窝。
这可是块人人惦记的肥肉,岂能让宋重锦一个人得了这般功劳去。
到时候,那些人,为了自己,为了自家后代,只怕都会如野狗一般围上来撕咬。
操作一番,让百姓知道这增产的法子是自己试验出来的,麦种是自己捐的。
这等好事,普通的老百姓知道了,只会感激不尽,说不得日日诵念恩情。
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捅到皇帝面前。
在有皇帝的时代,下面的臣子的名望比皇帝还要高,可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卫国公宋弘,曾经掌握兵权,如今虽然将兵权交回了,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要寻不死,卫国公难道就没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哪里经得起细查?
更何况,就是真没事,若皇帝动了疑心,想让你有事,有得是办法。
到时候,皇帝一动心思,下面那些人,个个都体察上意,不用皇帝多说,他们就会参宋重锦和自己,和皇帝争功!
这可是天大的罪名!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你若说自己没有,这些人就会问你,既然不是要和皇帝争功,为何要在民间宣扬自己的功劳?
因此,王永珠宁愿让人觉得她贪图钱财,胸无大志,妇道人家只知道蝇头小利,也不愿意让皇帝猜忌。
古往今来,多少良臣名将,都是因为被猜忌,而下场凄惨的?
她又不傻,为何要自寻死路?
此刻她的态度摆出来了,反正不管是钱也好,粮食也罢,都不能占她便宜就行。
她也用不着跟这几个小官员一般见识,若不是那个郭缅显而易见的心怀恶意,她真用不着动牛…
见那几个官员,还面面相觑,不敢相信的样子。
王永珠也懒得跟他们多说,只挥手示意他们下去准备去。
这么多粮食,要调运回京城,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先雇人,还得安排船只。
也不知道那些送他们来的官船都回去了没有,若是没有回去,倒是好说,那些护卫也正好护送他们和粮食一路回去。
这还得去问问宋重锦去,当初都是他安排的,自己倒是没管。
那几个官员哪里还敢跟王永珠对着看,说让他们出去,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麻溜的就跑出去了。
连郭缅都没人敢去多问一句,生怕多问了,将自己也给拉去跟郭缅作伴了,那可划不来。
王永珠想了想,让人去宋重锦那边问,当初送她们一行人到赤城的官船和护送的官兵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