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姑姑把人都拉拢过来了,他们分润一点也是应该的。
桓羿对此倒是没有意见,“本来也是你的主意,你做主就是。反正这些事情都是你管着,你最知道怎么做才好。”
“那我就谢殿下信任了。”甄凉笑道。
她一边说,一边取出香炉,先放了几块烧红的火炭进去,然后再用银匙舀了半勺香粉,细细覆在炭火上。
薄薄的烟雾顿时腾起,甄凉盖上盖子,将香炉放到稍远一些的地方。
过了片刻,那香烟才渐渐弥漫开来。浅淡的气味也随之氤氲开,并不像普通的香料那样呛人,十分清新宜人。
“不错,比直接烧木头更清淡。”桓羿点评了一句,又问甄凉,“你可想好了,该如何推销此物?”
“那就要看殿下的了。”甄凉说。
“这话怎么说?”桓羿疑惑地看向她,“你应该知道,我如今在宫中、在京中的处境都十分尴尬,纵然有心,只怕也无力。”
桓衍的兄弟情深演得越来越不走心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他对桓羿没有多少兄弟情谊。这种时候,自然不会有人愿意触他的霉头来讨好桓羿。
所以这香料不和桓羿扯上关系还好,一旦知道是跟他有关,只怕不会有人来买。
“那倒未必。”甄凉道,“只要陛下肯替殿下说一句话,想来旁人就再无顾虑了。”
桓羿一听就知道她已经计划好了,遂问,“你有什么打算?”
甄凉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他,“殿下可曾想过,以后要做什么?”
“嗯?”这问题没头没脑,桓羿一时未能听明白。
甄凉解释道,“殿下从前在皇陵守孝,回来之后身体又不好,一向不怎么出现在人前,所以陛下就算忌惮,一时也不会做什么。可现在殿下身体已经康复,这几次宫宴都出席了,等过完年,只怕不能再如从前那样深居简出。”
她顿了顿,才继续道,“不说别的,无论是婚事还是出宫开府之事,都该提上日程了。”
这样一来,朝野的视线都会汇集在桓羿身上,而这必定是桓衍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因为这意味着桓羿会脱离他的掌控,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
他们不得不提前打算。
这件事,桓羿当然也是想过的。但他看甄凉的脸色,就知道她有话要说,便道,“看来阿凉已经胸有成竹了。”
“倒也算不上。”甄凉道,“只是殿下若想安稳地出宫,暂时解除陛下的忌惮,恐怕唯有自污这一条路了。想要自污,贪赃枉法的事殿下如今也做不到,那就只好往酒色财气的方向靠。”
做出无心朝堂,沉迷他事的姿态,虽然以桓衍的多疑未必会相信,但短暂地迷惑一下他和大众的眼睛,还是可以的。
“酒色财气?”桓羿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却不知,阿凉为我选的是哪一种?”
甄凉面不改色,“饮酒纵欲,都容易伤身,殿下才刚病愈不久,身体还有所亏损,需要慢慢补养,自然都不适合。”
“如此,能选的就只有财了。”桓羿眉梢轻动,“但只怕陛下不信。”
桓羿是什么人?从小在金玉堆中长大,世间什么好东西都见识过了。便是如今,桓衍虽然说对他不上心,但也不曾在物质上短少过他,顶多是没从前那么精细罢了。
要说他像普通人那样掉进了钱眼里,变得庸俗不堪,恐怕没有多少说服力。
“自然不是普通的财。”甄凉说,“必要风雅之极,才能匹配殿下。既要风雅,自然脱不出‘琴棋书画、诗酒香茶’之类的东西。我听成总管说,殿下从前就很讲究这些,如今不过是重拾而已,想来陛下也不会有太多疑虑。”
“你想从‘香’入手?”桓羿已经明白了。
甄凉点头,“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有现成的东西在,不如就用它来做文章。”
“既如此,此事就交给你筹备,如何?”桓羿道。
甄凉郑重应下,“我绝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说干就干,甄凉立刻带着剩下的香料离开,去筹备这件事了。
既然要让外人相信桓羿沉迷这些风雅之事,那动静自然越大越好,不是一两天能够做成的。甄凉回到西间的住处,将香料放好,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坐在桌前,看着手里的信,发起呆来。
白姑姑的信写得很仔细,事无巨细都交代了。
甄凉当初是在槐树村的后山发现这种香木的,据白姑姑说,虽然这香木在整个兴宁县都有分布,但确实是槐树村一带最多。所以,他们的香料工厂,也就近建立在槐树村旁边。这里有山有水,倒是十分方便。
槐树村近水楼台,自然也因此得了利。村民们都在厂里做事,或是上山伐木,或是培育香木幼苗,或是制作香料,日子岂止比之前好了十倍?贾家住在槐树村,这好处自然绕不开他家。
白姑姑知道甄凉当初之所以求到自己门下,是差点儿被贾家卖掉,因此将此事也写在了信里,问她是否要处置贾家。
论理这已经算得上是仇人了,但贾家毕竟养了她十年,也不能说没有半点恩情,这种事,白姑姑自然不敢替她拿主意。不过如今贾家已经在她股掌之间,要对付他们,也是甄凉一句话的事。
这跟甄凉记忆中的发展不一样。
她记得,上一世,等她终于腾出手来,满心仇恨地派人去调查槐树村时,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那时,槐树村已经彻底荒废了。据调查的人说,是因为承熙五年宁州大旱,百姓大都逃荒去了,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
得到这个消息,甄凉心里简直说不出的痛快。
苍天有眼,他们卖了她,却也没有过上想象中的好日子。又过了两年,甄凉意外地遇到了当年的同乡,才知道他们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悍匪,一家子都死绝了。
没想到重活一世,他们倒是沾了她的光,也过上了好日子。
甄凉又想起桓羿的话。随着她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多,所谓的“未来”就越是跟她记忆中的不一样,不能太相信所谓“预知”的优势。
此刻,她清晰地意识到了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
她改变的事情越多,不可控的地方也就越多。有时候,不仅是她和盟友能够得利,她的敌人也同样可以!
甄凉的思绪很快陷入对将来的规划之中,倒是贾家那些人,没有在她脑海中占据太多的地方。她早就已经不将他们放在眼里,要不要收拾也是一句话的事,自然不必多想。
但是隔壁的桓羿可不这么认为。
听小喜子汇报甄凉回了房间,关上门一直没动静,桓羿才问来报信的小圆子,“让他们查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都查清楚了。”小圆子道,“听说甄姑娘是五六岁上从别处逃荒过来的,村民们也说不好是从哪里来的,不过奴才已经查过了,永平八年,银州大旱、饥荒,那里距离宁州不远,最有可能。”
五六岁的小姑娘,身边又没有大人跟着,就是逃荒也走不远。那样的年成,人们可不会讲什么尊老爱幼的美德,真正饿到头晕眼黑的时候,吃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嫩生生的小姑娘,必然是下锅的首选。
所以甄凉多半是跟着家人出逃,进入宁州之后,护着她的人意外死亡或者分散,她被裹挟着到了槐树村一带,然后被贾家留下。
当时贾家刚得了个儿子,那样的家境,娶媳妇是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才会收养一个孤女。五六岁的小女孩,已经能帮着做些洒扫清洗之类的活儿,吃得又少,养着并不亏,将来又能省掉一笔彩礼钱。
派去银州的人还没回来,但估计也查不出什么。当时逃荒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往外逃,大半人也不会再回去,而是留在别处安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身上又没有明显的特征,想要查都无从查起。而且说不定她的家人也已经死在了逃荒途中,那就更难找到线索了。
所以剩下的内容,都是甄凉到槐树村之后的事了。
无非也就是那些,打骂、欺压、做不完的活儿。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莫说是童养媳,就是嫡亲的女儿,待遇也不会比甄凉好到哪里去。
而且甄凉大部分时候被关在家里做活儿,也很少跟村里人往来,更没有要好的同伴,村里人能说出的信息很少。
最后就是她被卖掉这事。贾家虽然自己不愿意声张,但当时找买家的时候并没有遮掩,甚至同村还有几个女孩是预备一起卖进城里做丫头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少。
后来甄凉自己逃走,贾家夫妻平白损失了一大笔钱,又少了一个做活儿的苦力,不知骂了多久。
倒是现在香料厂建起来,村里的日子好过了,没怎么再提起此事。最新的消息是,贾家夫妻正准备攒一笔钱,给儿子娶个好生养的媳妇回来,如今每天都干劲满满,勤劳得很。
白姑姑的信,桓羿方才也扫了一眼,确定她并没有细说这事,便吩咐道,“这件事不要让你们甄姑娘知晓。”
甄凉既然已经离开了那里,这些龌龊事自然没必要再知道。
“知道。”小圆子应了,又问,“殿下,这贾家……可要处理了?”
桓羿犹豫了片刻,才道,“不必做得太过,等他们存下了钱,找个由头弄走便是。”顿了顿,又说,“隐蔽些,不要让人察觉。”
甄凉是否要对他们动手,桓羿不管,但他不会任由这家人借着甄凉的东风,过上好日子。既然他们做梦都想发财,不惜将甄凉卖掉,那就让他们一辈子穷困潦倒,眼看着周围的人发财,自己却一直走霉运。
……
甄凉并不知道桓羿在为自己出气,她已经彻底将贾家人抛诸脑后,全部心神都放在了给桓羿造势这件事上,没多久就有了主意。
“品香大会?”桓羿看着甄凉写出来的计划书,有些意外。
甄凉点头,“声势自然是大些的好。既然如此,倒不如大张旗鼓地弄,最好是成为定例,每年都办一场,三五年下来,自然外头人人提起香料二字,都会立刻想到殿下的名字。”
一旦成为标准,什么香料好,什么香料不好,自然都是桓羿说了算。
另一方面,他这样不务正业,就不会再有人将他跟朝堂正事联系在一起,也就没人会避讳他了。
桓羿点头,“的确是个好法子。”他沉吟片刻,忽然笑道,“我有个更好的主意,不如我去皇帝那里要一道旨意,如此一来,更是名正言顺了。”
“这……”甄凉反倒迟疑了,“陛下会同意吗?”
“放心,他肯定会同意的。”桓羿笃定地道。
这也不难猜想,桓衍一天不打算动他,就要一天维持这个兄友弟恭的幌子。可是桓羿这个年纪,总不能一直住在皇宫里,也不能一直不娶妻,否则只怕外间就要猜疑皇帝这个做兄长的了。
桓羿主动自污,他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只怕还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此事,将桓羿牢牢地跟“不务正业”的名声绑在一起。
果然,他去了一趟勤谨殿,很快就带着皇帝的旨意回来了。
而这个消息,也迅速地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人欢喜,有人发愁,但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品香大会上一鸣惊人。这品香大会的头名,可是会送进宫里的贡品,到时候,何愁不能天下扬名,卖出高价?
拿着皇帝的圣旨,桓羿也终于不用偷偷摸摸换装,而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宫,与自己的王府属官们接触了。
毕竟他不能长留宫外,总要有人去跑腿办事嘛!
可惜甄凉这会儿倒是不能跟着他出宫了。
因为年过完了,金尚仪也已经彻底掌握住了尚仪局,摸清楚了宫里的情况,所以也就将那制定新的宫规的事,正式提上了日程。
而甄凉,也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桓安。
跟她想的不太一样,桓总管身上没有太多御前大总管的气势,若不是被几个小太监簇拥着,看起来简直丝毫不起眼,青布旧衣、满面尘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遍历人间沧桑的老头。
越是如此,她心里就越是忌惮。
宠辱不惊,必然是有更高的追求。这样的人自有信念,不能轻易打动。比起桓衍这个皇帝,倒是桓安更值得警惕。
现在他姑且算得上是桓羿的盟友,但这种不牢固的联盟能够持续多久,谁都说不清。
或早或晚,他们之间必然会有一番争斗。
像是察觉到了她的视线,正在跟金尚仪寒暄的桓安突然转头看了过来,看到他,眼中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这位就是在和光殿当差的甄掌赞吧?听说如今也是金尚仪的左膀右臂,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呐!”
甄凉浑身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她知道以桓安对皇宫的了解,不可能像桓衍那样被轻易糊弄过去,但却没想到他对自己的了解这么深。
甄凉不得不承认,金尚仪之前说的是对的,她自以为低调,其实早就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桓总管谬赞了。”她很快收敛起种种思绪,低头行礼,“甄凉愧不敢当。”
金尚仪也道,“总管就不要夸她了,年轻人哪里经得起?”
桓安一笑置之,果然将话题转到了宫规上。他对于后宫的管理,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大部分都是当年高皇后在的时候制定的,但也相应地做了不少修改,更契合如今的情况。
好在金尚仪也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两人互相牵制,都想争取主动权,倒是不至于弄出太过离谱的东西。甄凉在一旁执笔记录,倒是大致对桓安有了一点了解。
他是个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的人,但也不是不懂得变通。至于揣摩人心的功夫,更是炉火纯青,没多久就摸到了金尚仪的脉,进退都能卡着她的底线,偏偏又表现得十分坦荡,不会令人生厌。
桓羿对此倒是没有意见,“本来也是你的主意,你做主就是。反正这些事情都是你管着,你最知道怎么做才好。”
“那我就谢殿下信任了。”甄凉笑道。
她一边说,一边取出香炉,先放了几块烧红的火炭进去,然后再用银匙舀了半勺香粉,细细覆在炭火上。
薄薄的烟雾顿时腾起,甄凉盖上盖子,将香炉放到稍远一些的地方。
过了片刻,那香烟才渐渐弥漫开来。浅淡的气味也随之氤氲开,并不像普通的香料那样呛人,十分清新宜人。
“不错,比直接烧木头更清淡。”桓羿点评了一句,又问甄凉,“你可想好了,该如何推销此物?”
“那就要看殿下的了。”甄凉说。
“这话怎么说?”桓羿疑惑地看向她,“你应该知道,我如今在宫中、在京中的处境都十分尴尬,纵然有心,只怕也无力。”
桓衍的兄弟情深演得越来越不走心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他对桓羿没有多少兄弟情谊。这种时候,自然不会有人愿意触他的霉头来讨好桓羿。
所以这香料不和桓羿扯上关系还好,一旦知道是跟他有关,只怕不会有人来买。
“那倒未必。”甄凉道,“只要陛下肯替殿下说一句话,想来旁人就再无顾虑了。”
桓羿一听就知道她已经计划好了,遂问,“你有什么打算?”
甄凉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他,“殿下可曾想过,以后要做什么?”
“嗯?”这问题没头没脑,桓羿一时未能听明白。
甄凉解释道,“殿下从前在皇陵守孝,回来之后身体又不好,一向不怎么出现在人前,所以陛下就算忌惮,一时也不会做什么。可现在殿下身体已经康复,这几次宫宴都出席了,等过完年,只怕不能再如从前那样深居简出。”
她顿了顿,才继续道,“不说别的,无论是婚事还是出宫开府之事,都该提上日程了。”
这样一来,朝野的视线都会汇集在桓羿身上,而这必定是桓衍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因为这意味着桓羿会脱离他的掌控,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
他们不得不提前打算。
这件事,桓羿当然也是想过的。但他看甄凉的脸色,就知道她有话要说,便道,“看来阿凉已经胸有成竹了。”
“倒也算不上。”甄凉道,“只是殿下若想安稳地出宫,暂时解除陛下的忌惮,恐怕唯有自污这一条路了。想要自污,贪赃枉法的事殿下如今也做不到,那就只好往酒色财气的方向靠。”
做出无心朝堂,沉迷他事的姿态,虽然以桓衍的多疑未必会相信,但短暂地迷惑一下他和大众的眼睛,还是可以的。
“酒色财气?”桓羿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却不知,阿凉为我选的是哪一种?”
甄凉面不改色,“饮酒纵欲,都容易伤身,殿下才刚病愈不久,身体还有所亏损,需要慢慢补养,自然都不适合。”
“如此,能选的就只有财了。”桓羿眉梢轻动,“但只怕陛下不信。”
桓羿是什么人?从小在金玉堆中长大,世间什么好东西都见识过了。便是如今,桓衍虽然说对他不上心,但也不曾在物质上短少过他,顶多是没从前那么精细罢了。
要说他像普通人那样掉进了钱眼里,变得庸俗不堪,恐怕没有多少说服力。
“自然不是普通的财。”甄凉说,“必要风雅之极,才能匹配殿下。既要风雅,自然脱不出‘琴棋书画、诗酒香茶’之类的东西。我听成总管说,殿下从前就很讲究这些,如今不过是重拾而已,想来陛下也不会有太多疑虑。”
“你想从‘香’入手?”桓羿已经明白了。
甄凉点头,“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有现成的东西在,不如就用它来做文章。”
“既如此,此事就交给你筹备,如何?”桓羿道。
甄凉郑重应下,“我绝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说干就干,甄凉立刻带着剩下的香料离开,去筹备这件事了。
既然要让外人相信桓羿沉迷这些风雅之事,那动静自然越大越好,不是一两天能够做成的。甄凉回到西间的住处,将香料放好,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坐在桌前,看着手里的信,发起呆来。
白姑姑的信写得很仔细,事无巨细都交代了。
甄凉当初是在槐树村的后山发现这种香木的,据白姑姑说,虽然这香木在整个兴宁县都有分布,但确实是槐树村一带最多。所以,他们的香料工厂,也就近建立在槐树村旁边。这里有山有水,倒是十分方便。
槐树村近水楼台,自然也因此得了利。村民们都在厂里做事,或是上山伐木,或是培育香木幼苗,或是制作香料,日子岂止比之前好了十倍?贾家住在槐树村,这好处自然绕不开他家。
白姑姑知道甄凉当初之所以求到自己门下,是差点儿被贾家卖掉,因此将此事也写在了信里,问她是否要处置贾家。
论理这已经算得上是仇人了,但贾家毕竟养了她十年,也不能说没有半点恩情,这种事,白姑姑自然不敢替她拿主意。不过如今贾家已经在她股掌之间,要对付他们,也是甄凉一句话的事。
这跟甄凉记忆中的发展不一样。
她记得,上一世,等她终于腾出手来,满心仇恨地派人去调查槐树村时,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那时,槐树村已经彻底荒废了。据调查的人说,是因为承熙五年宁州大旱,百姓大都逃荒去了,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
得到这个消息,甄凉心里简直说不出的痛快。
苍天有眼,他们卖了她,却也没有过上想象中的好日子。又过了两年,甄凉意外地遇到了当年的同乡,才知道他们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悍匪,一家子都死绝了。
没想到重活一世,他们倒是沾了她的光,也过上了好日子。
甄凉又想起桓羿的话。随着她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多,所谓的“未来”就越是跟她记忆中的不一样,不能太相信所谓“预知”的优势。
此刻,她清晰地意识到了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
她改变的事情越多,不可控的地方也就越多。有时候,不仅是她和盟友能够得利,她的敌人也同样可以!
甄凉的思绪很快陷入对将来的规划之中,倒是贾家那些人,没有在她脑海中占据太多的地方。她早就已经不将他们放在眼里,要不要收拾也是一句话的事,自然不必多想。
但是隔壁的桓羿可不这么认为。
听小喜子汇报甄凉回了房间,关上门一直没动静,桓羿才问来报信的小圆子,“让他们查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都查清楚了。”小圆子道,“听说甄姑娘是五六岁上从别处逃荒过来的,村民们也说不好是从哪里来的,不过奴才已经查过了,永平八年,银州大旱、饥荒,那里距离宁州不远,最有可能。”
五六岁的小姑娘,身边又没有大人跟着,就是逃荒也走不远。那样的年成,人们可不会讲什么尊老爱幼的美德,真正饿到头晕眼黑的时候,吃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嫩生生的小姑娘,必然是下锅的首选。
所以甄凉多半是跟着家人出逃,进入宁州之后,护着她的人意外死亡或者分散,她被裹挟着到了槐树村一带,然后被贾家留下。
当时贾家刚得了个儿子,那样的家境,娶媳妇是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才会收养一个孤女。五六岁的小女孩,已经能帮着做些洒扫清洗之类的活儿,吃得又少,养着并不亏,将来又能省掉一笔彩礼钱。
派去银州的人还没回来,但估计也查不出什么。当时逃荒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往外逃,大半人也不会再回去,而是留在别处安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身上又没有明显的特征,想要查都无从查起。而且说不定她的家人也已经死在了逃荒途中,那就更难找到线索了。
所以剩下的内容,都是甄凉到槐树村之后的事了。
无非也就是那些,打骂、欺压、做不完的活儿。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莫说是童养媳,就是嫡亲的女儿,待遇也不会比甄凉好到哪里去。
而且甄凉大部分时候被关在家里做活儿,也很少跟村里人往来,更没有要好的同伴,村里人能说出的信息很少。
最后就是她被卖掉这事。贾家虽然自己不愿意声张,但当时找买家的时候并没有遮掩,甚至同村还有几个女孩是预备一起卖进城里做丫头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少。
后来甄凉自己逃走,贾家夫妻平白损失了一大笔钱,又少了一个做活儿的苦力,不知骂了多久。
倒是现在香料厂建起来,村里的日子好过了,没怎么再提起此事。最新的消息是,贾家夫妻正准备攒一笔钱,给儿子娶个好生养的媳妇回来,如今每天都干劲满满,勤劳得很。
白姑姑的信,桓羿方才也扫了一眼,确定她并没有细说这事,便吩咐道,“这件事不要让你们甄姑娘知晓。”
甄凉既然已经离开了那里,这些龌龊事自然没必要再知道。
“知道。”小圆子应了,又问,“殿下,这贾家……可要处理了?”
桓羿犹豫了片刻,才道,“不必做得太过,等他们存下了钱,找个由头弄走便是。”顿了顿,又说,“隐蔽些,不要让人察觉。”
甄凉是否要对他们动手,桓羿不管,但他不会任由这家人借着甄凉的东风,过上好日子。既然他们做梦都想发财,不惜将甄凉卖掉,那就让他们一辈子穷困潦倒,眼看着周围的人发财,自己却一直走霉运。
……
甄凉并不知道桓羿在为自己出气,她已经彻底将贾家人抛诸脑后,全部心神都放在了给桓羿造势这件事上,没多久就有了主意。
“品香大会?”桓羿看着甄凉写出来的计划书,有些意外。
甄凉点头,“声势自然是大些的好。既然如此,倒不如大张旗鼓地弄,最好是成为定例,每年都办一场,三五年下来,自然外头人人提起香料二字,都会立刻想到殿下的名字。”
一旦成为标准,什么香料好,什么香料不好,自然都是桓羿说了算。
另一方面,他这样不务正业,就不会再有人将他跟朝堂正事联系在一起,也就没人会避讳他了。
桓羿点头,“的确是个好法子。”他沉吟片刻,忽然笑道,“我有个更好的主意,不如我去皇帝那里要一道旨意,如此一来,更是名正言顺了。”
“这……”甄凉反倒迟疑了,“陛下会同意吗?”
“放心,他肯定会同意的。”桓羿笃定地道。
这也不难猜想,桓衍一天不打算动他,就要一天维持这个兄友弟恭的幌子。可是桓羿这个年纪,总不能一直住在皇宫里,也不能一直不娶妻,否则只怕外间就要猜疑皇帝这个做兄长的了。
桓羿主动自污,他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只怕还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此事,将桓羿牢牢地跟“不务正业”的名声绑在一起。
果然,他去了一趟勤谨殿,很快就带着皇帝的旨意回来了。
而这个消息,也迅速地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人欢喜,有人发愁,但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品香大会上一鸣惊人。这品香大会的头名,可是会送进宫里的贡品,到时候,何愁不能天下扬名,卖出高价?
拿着皇帝的圣旨,桓羿也终于不用偷偷摸摸换装,而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宫,与自己的王府属官们接触了。
毕竟他不能长留宫外,总要有人去跑腿办事嘛!
可惜甄凉这会儿倒是不能跟着他出宫了。
因为年过完了,金尚仪也已经彻底掌握住了尚仪局,摸清楚了宫里的情况,所以也就将那制定新的宫规的事,正式提上了日程。
而甄凉,也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桓安。
跟她想的不太一样,桓总管身上没有太多御前大总管的气势,若不是被几个小太监簇拥着,看起来简直丝毫不起眼,青布旧衣、满面尘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遍历人间沧桑的老头。
越是如此,她心里就越是忌惮。
宠辱不惊,必然是有更高的追求。这样的人自有信念,不能轻易打动。比起桓衍这个皇帝,倒是桓安更值得警惕。
现在他姑且算得上是桓羿的盟友,但这种不牢固的联盟能够持续多久,谁都说不清。
或早或晚,他们之间必然会有一番争斗。
像是察觉到了她的视线,正在跟金尚仪寒暄的桓安突然转头看了过来,看到他,眼中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这位就是在和光殿当差的甄掌赞吧?听说如今也是金尚仪的左膀右臂,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呐!”
甄凉浑身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她知道以桓安对皇宫的了解,不可能像桓衍那样被轻易糊弄过去,但却没想到他对自己的了解这么深。
甄凉不得不承认,金尚仪之前说的是对的,她自以为低调,其实早就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桓总管谬赞了。”她很快收敛起种种思绪,低头行礼,“甄凉愧不敢当。”
金尚仪也道,“总管就不要夸她了,年轻人哪里经得起?”
桓安一笑置之,果然将话题转到了宫规上。他对于后宫的管理,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大部分都是当年高皇后在的时候制定的,但也相应地做了不少修改,更契合如今的情况。
好在金尚仪也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两人互相牵制,都想争取主动权,倒是不至于弄出太过离谱的东西。甄凉在一旁执笔记录,倒是大致对桓安有了一点了解。
他是个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的人,但也不是不懂得变通。至于揣摩人心的功夫,更是炉火纯青,没多久就摸到了金尚仪的脉,进退都能卡着她的底线,偏偏又表现得十分坦荡,不会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