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博问诸弟子是否能如荀贞一样,上任不足一月,便将横行乡中百年的第三氏连根拔起。诸弟子不解其意,一时为之冷场。
室内静了片刻,那个最年轻的弟子充满自信地答道:“第三氏固然横行乡中百年,乡人皆畏之如虎,但是相比荀君,却终究只是个乡间的豪强小霸罢了。荀君出身名门荀氏,得县君赏识,并且听说那新来的郡守也是他家的姻亲。此等名门高户,自非第三氏可比。如果弟子是他,也有他的这些条件,那么,想来诛灭第三氏亦是易如反掌。”
他话音落地,好几个人附和连声,皆道:“正是如此。”
宣博又问没有附和的那两三人:“你们说呢?”
这其中就有时尚,他蹙眉深思,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门生不能。”
“上有郡守、县君照应,下有繁阳轻侠为爪牙,子云认为诛灭第三氏易如反掌,你为何不能?”——“子云”,即方才说话的那个最年轻的弟子,大名唤作王承。
时尚答道:“百年来,前后历任本乡的蔷夫、有秩蔷夫不下三四十人。这其间有寒家子弟,也有出身豪门,像荀君这样得到郡守、县令赏识照应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如他这样干脆利索地将第三氏连根拔起。门生以为,荀君所以能将第三氏诛灭,最关键之原因并非他的出身、关系。”
“那是什么?”
“是因荀君有胆。”
“噢?”
“今观荀君诛灭第三氏,看似容易,实际上也的确很容易,捏造一个罪名,假造几个证据,走通县中、郡里的关系,就便将之轻松族灭。这个办法并不稀奇,荀君想得出,别人也想得出,可是,为什么以往历任的蔷夫、有秩却没有一个人这样做呢?无它,正如先生所言,只因‘忌惮’。忌惮什么?忌惮第三氏族人的无视法纪,忌惮他们门下宾客、剑客、死士的凶悍轻死,忌惮会被他们刺杀。因而,无人敢如此行事。……,唯独荀君毫无顾忌,遂终将第三氏一举扑灭。相比他捏造罪名的乱法小事而言,门生以为,他的虎胆才是更令人畏惧的啊!”
王承不同意,说道:“十五年前在任的那位有秩蔷夫亦不惧第三氏凶悍,欲将之定罪。明德,你怎么能说只有荀君无所顾忌呢?”
“十五年前的那位有秩蔷夫,现在何处?”
王承哑然。这还用说么?乡间传言,早被第三氏刺杀,死在乡中官寺里了。前几天县里公布第三氏所犯罪行的时候,也确实有这一条在内。
时尚说道:“子曰:‘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不出也’。十五年前的那位乡有秩,本身是外地人,行事之时又不知保密,虽然胆大,又能如何呢?只能称之为鲁莽,最终也只是害了他自己。又岂能与荀君相比?”
王承虽然反感荀贞的作为,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不仅胆大,而且行事也很谨慎。听说直到他动手的前日,还收下了第三明送去的五块金饼。王承想道:“他要是没有收下这五块金饼,第三氏想来也不会毫无戒备。”——不但第三氏毫无戒备,便连乡中官寺里的吏员们,事先也无人知晓,没有一个人听到风声。既有虎胆,又行事谨慎,也难怪他能成功。
宣博叹息说道:“上次荀君登门造访,我见他如谦谦君子,虽也夸赞他‘雷霆击贼,救刘庄於兵火’,可谓有勇,但老实说,也实在没有想到他竟然胆壮如此!‘虎胆’之誉,名副其实。”遍观在座的弟子、门生,只觉无一人能比得上荀贞,拂袖按案,慢慢地站起身,说道,“吾今日坐得久了,腿上疼痛,要回屋中休息。你们各自散去罢。”
诸弟子皆闭嘴收声,又一次避席伏拜,送他离开。
走到时尚身边儿的时候,宣博说了一句:“明德,里监门乃为贱役,非志士所居。你明天就辞了此职,在我门下专心读书吧。……,过几天,你可以去乡里官寺拜访一下荀君。”
时尚又喜又奇,喜的是听宣博意思,这是打算将他正式收入门下,改“门生”为“弟子”了;奇的是叫他去拜访荀贞。他抬起头:“先生,你叫我去拜访荀君?”
“你们几个如果有意,也可与明德一起前去拜访。”
最年长的那个弟子、王承,还有另几个一直都在批评、抨击荀贞的弟子尽皆愕然,齐齐举首。王承说道:“荀贞捏造罪名,公报私仇,是一个枉法之徒,非我道中人。虽有些胆略,但是像他这样的人,胆子越大,为害也会越大!先生,你怎么叫弟子等去拜访他?”
宣博昔日在县中任决曹史时,持法公允,得到了县乡的称颂,在王承等人的眼中,是个公正严明的人,此时却突然听令自家去拜访“乱法之徒”,完全接受不了。方才,王承虽然批评荀贞,好歹还算保持着君子之风,恪守着为荀贞治下百姓的本分,称呼他为“荀君”,这会儿情急之下,什么也顾不上了,干脆直呼起了荀贞的名字。
宣博没有批评他的无礼,而是叹了口气,说道:“上次荀君登门造访,向吾问政,问该如何治理本乡。你们知道老夫是怎么回答的么?”
“不知,请先生示下。”
“吾对他说,当以治大姓为先,而本乡四姓,尤应以第三氏为重。子云,你刚才说荀君诛灭第三氏是为了私仇,这是不对的。他实际上是在遵从我的建议啊!”
“可是先生,……!”
宣博打断了王承的话:“子云,你是一个正直公正的人,就好像我当年少年时。韩非子说:为法之士应当劲直。你无愧‘劲直’二字。‘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皆所治不公,所治不公,则治不尽理’,这是老夫教给你们的话,没有错,执法就应该这样。”
王承抗声说道:“既然如此,先生又为何叫弟子等去拜访那个乱法之贼?”
诚如荀贞当日的评价,宣博是一个“敦实守道,质诚耿介”的人,可同时他也是一个经过了许多岁月、洞察世间人情世故的老人,也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老人。
他说道:“若以法/论,荀君所为,当然属於乱法,是吾道之敌,吾辈当群起攻之;而如从人论,荀君举止有度,却实为我颍阴人杰。他有虎胆,知谨慎,尊老敬贤,能折豪强,以其家声,假以时日,必能青云直上。我叫你们去拜访他,是为了你们日后的前途着想啊。”
王承、时尚这些人都是乡间寒族、小家的子弟,没一个豪门大族的出身,出身最低的时尚更是操持着里监门的贱役。以当今的世道而言,他们要想出仕,难之又难,就算侥幸出仕了,也断难升至高位,很可能会和宣博一样,终生止步在斗食小吏的位置上。
早在荀贞初来上任,头次来拜访宣博时,宣博就想把自己门下的弟子引荐给他,以求能借助荀氏的背景,给弟子们谋一条出仕的道路。只是因为当时荀贞初至,宣博对他的为人、行事还都只是耳闻,未曾亲见,故此没有提及。而如今,在亲眼见过荀贞诛灭第三氏的经过后,他终於下了决心,要将弟子推荐与之。
王承等人听了,意外之余,感动非常,伏拜叩谢师恩。
罢了,王承却仍然坚决不愿。他大声地说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荀贞枉法乱纪,弟子攻之尚且不及,何况登门拜访?‘道不同,不相为谋’。先生对弟子的爱护,弟子诚惶诚恐,不知该何以为报,但令弟子登门拜贼,实难从命!”
宣博无可奈何,说道:“你们愿则去,不愿则不去。为师不强迫你们。”说完,自出堂外,归室内休憩去了。
……
因为对荀贞诛灭第三氏这件事之看法的不同,宣博的弟子、门生们互相之间起了争执,他们争执得很激烈,但着眼点却都是在“荀贞诛灭第三氏的过程”上,争论得是“荀贞这么做对不对”,而对“第三氏族灭”这个结果却似乎并无太大的感受。
“乡中四姓”里的另外三姓就与他们不同了。
这费、谢、高三姓大族虽也注意到了“荀贞诛灭第三氏的过程”,但是相比之下,更令他们震撼的却是“第三氏族灭”这个结果。称雄乡中百年的一个豪强家族,就这么灰飞湮灭了?四五百人就这么被捕入狱、坐等受死了?
……
费亭费里,四姓之一的费家。
费通年前去了阳翟,与他的兄长费畅相聚,过完年刚回来,就闻听了这件大事。他的兄长费畅是张让家的宾客,现为郡中督邮,仗着这层关系,他平时尽管不惹是生非,却也从来没将乡里的有秩蔷夫当回事儿,便是荀贞荀氏的出身,他也是没放在眼里的。
年前去阳翟,他在路上遇见荀贞,当时虽下车问礼,但姿态颇是骄傲,如今闻其一举将第三氏全族诛灭,当场就变了颜色。
他的妻子迟婢从屋外进来,瞧他神色不对,问道:“怎么了?”
费通挥手令报讯的宾客退下,说道:“新任的那位乡有秩荀君,——便是年前咱们去阳翟时路上遇到的那个年轻人,你还记得么?”
迟婢前前后后总共见过荀贞三次了,怎会不记得?她说道:“记得,怎么了?”
费通吸着冷气,不敢置信似的说道:“他以‘妖言’之罪,擒拿了第三氏全族。”
“啊?”
费通连着抽了好几口凉气,从榻上起身,绕室转了几圈,勉强平静下吃惊的心情,挠着他的胖脸,啧啧称奇,说道:“这第三氏虽无甚出身,平素在乡中只凭凶悍压人,比不得咱家乃张侯宾客,大兄高居郡督邮之位,可是老实说,就连是我,平时也不得不让他们家三分凶焰。……,这荀家子看起来文文雅雅的,不意下手竟这般狠辣!”
迟婢也是没想到,眨了眨美目,说道:“是啊,让人想不到。”她前后三次见荀贞,每次荀贞都是温文尔雅的模样,尽管因其身长佩刀的缘故,给她了一个英武的印象,可这毕竟只是一个肤浅的印象罢了,远远比不上“族灭第三氏”带来的冲击大。
她见费通只顾惊叹,没有注意她,不由借着收拾床铺的机会,走神想道:“他居然能将第三氏这样的豪强诛灭,实在太厉害了。以后他要再出来,在乡中走动的话,不知会有多么威风呢!”她一个女子,常年居住乡间,没甚见识。在她的眼中,第三氏已是一等一的豪强大族了,而能将此等豪强大族诛灭的荀贞自然越发了得,威风无比了。
……
粟亭甘泉里,四姓之一的谢家,也即前任乡有秩谢武的家族,他们的族长闻讯之后,也是和费通一样惊骇,随即马上命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令子侄亲自送去官寺。
……
这些大姓家族的想法,荀贞虽不知,也能猜出一二。
既已诛灭第三氏,立威的目的已然达到,他秉承着“过犹不及”的原则,也不愿再给其它大姓压力,以免加深他们的恐惧,反不利日后治事。因此,当谢家的子侄登门拜访时,他态度温和,相待以礼,若让不知情的人来看,分明是一个文雅君子,任谁也想不到便在前几天,这个年轻人刚诛灭了一个本地豪强的全族。
谢家不比费家,没有什么背景,族中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大官,来拜访的那几个人又都是年轻一辈的子侄,城府浅,见事少,面对荀贞的时候,不管他再温和有礼,也依然感到压力重重,战战兢兢,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会儿话,便提出告辞。
荀贞也不挽留,留下了他们带来的礼物,很殷勤地亲将他们送出院外,正要折回院中,听见马蹄声响,循声望去,却见是高素带了四五个宾客驱马来到。
谢家的子侄战战兢兢,高素还是那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直驱马奔到荀贞近前,方才勒住坐骑,翻身跃下,随手将缰绳丢给随从宾客,站在官寺院子的门口,先跺了跺脚,往手上呵了口热气,说道:“这两天又冷起来啦!从我家来这儿,只才几里地,就冻坏我了。”发完牢骚,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他也不避讳守门的老卒,直接对荀贞说道:“贞之,我有一桩大买卖。你想不想做?”
“什么买卖?”
“买马。”
——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此处取“攻击异端,可以终止它们带来的危害”一说。
室内静了片刻,那个最年轻的弟子充满自信地答道:“第三氏固然横行乡中百年,乡人皆畏之如虎,但是相比荀君,却终究只是个乡间的豪强小霸罢了。荀君出身名门荀氏,得县君赏识,并且听说那新来的郡守也是他家的姻亲。此等名门高户,自非第三氏可比。如果弟子是他,也有他的这些条件,那么,想来诛灭第三氏亦是易如反掌。”
他话音落地,好几个人附和连声,皆道:“正是如此。”
宣博又问没有附和的那两三人:“你们说呢?”
这其中就有时尚,他蹙眉深思,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门生不能。”
“上有郡守、县君照应,下有繁阳轻侠为爪牙,子云认为诛灭第三氏易如反掌,你为何不能?”——“子云”,即方才说话的那个最年轻的弟子,大名唤作王承。
时尚答道:“百年来,前后历任本乡的蔷夫、有秩蔷夫不下三四十人。这其间有寒家子弟,也有出身豪门,像荀君这样得到郡守、县令赏识照应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如他这样干脆利索地将第三氏连根拔起。门生以为,荀君所以能将第三氏诛灭,最关键之原因并非他的出身、关系。”
“那是什么?”
“是因荀君有胆。”
“噢?”
“今观荀君诛灭第三氏,看似容易,实际上也的确很容易,捏造一个罪名,假造几个证据,走通县中、郡里的关系,就便将之轻松族灭。这个办法并不稀奇,荀君想得出,别人也想得出,可是,为什么以往历任的蔷夫、有秩却没有一个人这样做呢?无它,正如先生所言,只因‘忌惮’。忌惮什么?忌惮第三氏族人的无视法纪,忌惮他们门下宾客、剑客、死士的凶悍轻死,忌惮会被他们刺杀。因而,无人敢如此行事。……,唯独荀君毫无顾忌,遂终将第三氏一举扑灭。相比他捏造罪名的乱法小事而言,门生以为,他的虎胆才是更令人畏惧的啊!”
王承不同意,说道:“十五年前在任的那位有秩蔷夫亦不惧第三氏凶悍,欲将之定罪。明德,你怎么能说只有荀君无所顾忌呢?”
“十五年前的那位有秩蔷夫,现在何处?”
王承哑然。这还用说么?乡间传言,早被第三氏刺杀,死在乡中官寺里了。前几天县里公布第三氏所犯罪行的时候,也确实有这一条在内。
时尚说道:“子曰:‘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不出也’。十五年前的那位乡有秩,本身是外地人,行事之时又不知保密,虽然胆大,又能如何呢?只能称之为鲁莽,最终也只是害了他自己。又岂能与荀君相比?”
王承虽然反感荀贞的作为,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不仅胆大,而且行事也很谨慎。听说直到他动手的前日,还收下了第三明送去的五块金饼。王承想道:“他要是没有收下这五块金饼,第三氏想来也不会毫无戒备。”——不但第三氏毫无戒备,便连乡中官寺里的吏员们,事先也无人知晓,没有一个人听到风声。既有虎胆,又行事谨慎,也难怪他能成功。
宣博叹息说道:“上次荀君登门造访,我见他如谦谦君子,虽也夸赞他‘雷霆击贼,救刘庄於兵火’,可谓有勇,但老实说,也实在没有想到他竟然胆壮如此!‘虎胆’之誉,名副其实。”遍观在座的弟子、门生,只觉无一人能比得上荀贞,拂袖按案,慢慢地站起身,说道,“吾今日坐得久了,腿上疼痛,要回屋中休息。你们各自散去罢。”
诸弟子皆闭嘴收声,又一次避席伏拜,送他离开。
走到时尚身边儿的时候,宣博说了一句:“明德,里监门乃为贱役,非志士所居。你明天就辞了此职,在我门下专心读书吧。……,过几天,你可以去乡里官寺拜访一下荀君。”
时尚又喜又奇,喜的是听宣博意思,这是打算将他正式收入门下,改“门生”为“弟子”了;奇的是叫他去拜访荀贞。他抬起头:“先生,你叫我去拜访荀君?”
“你们几个如果有意,也可与明德一起前去拜访。”
最年长的那个弟子、王承,还有另几个一直都在批评、抨击荀贞的弟子尽皆愕然,齐齐举首。王承说道:“荀贞捏造罪名,公报私仇,是一个枉法之徒,非我道中人。虽有些胆略,但是像他这样的人,胆子越大,为害也会越大!先生,你怎么叫弟子等去拜访他?”
宣博昔日在县中任决曹史时,持法公允,得到了县乡的称颂,在王承等人的眼中,是个公正严明的人,此时却突然听令自家去拜访“乱法之徒”,完全接受不了。方才,王承虽然批评荀贞,好歹还算保持着君子之风,恪守着为荀贞治下百姓的本分,称呼他为“荀君”,这会儿情急之下,什么也顾不上了,干脆直呼起了荀贞的名字。
宣博没有批评他的无礼,而是叹了口气,说道:“上次荀君登门造访,向吾问政,问该如何治理本乡。你们知道老夫是怎么回答的么?”
“不知,请先生示下。”
“吾对他说,当以治大姓为先,而本乡四姓,尤应以第三氏为重。子云,你刚才说荀君诛灭第三氏是为了私仇,这是不对的。他实际上是在遵从我的建议啊!”
“可是先生,……!”
宣博打断了王承的话:“子云,你是一个正直公正的人,就好像我当年少年时。韩非子说:为法之士应当劲直。你无愧‘劲直’二字。‘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皆所治不公,所治不公,则治不尽理’,这是老夫教给你们的话,没有错,执法就应该这样。”
王承抗声说道:“既然如此,先生又为何叫弟子等去拜访那个乱法之贼?”
诚如荀贞当日的评价,宣博是一个“敦实守道,质诚耿介”的人,可同时他也是一个经过了许多岁月、洞察世间人情世故的老人,也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老人。
他说道:“若以法/论,荀君所为,当然属於乱法,是吾道之敌,吾辈当群起攻之;而如从人论,荀君举止有度,却实为我颍阴人杰。他有虎胆,知谨慎,尊老敬贤,能折豪强,以其家声,假以时日,必能青云直上。我叫你们去拜访他,是为了你们日后的前途着想啊。”
王承、时尚这些人都是乡间寒族、小家的子弟,没一个豪门大族的出身,出身最低的时尚更是操持着里监门的贱役。以当今的世道而言,他们要想出仕,难之又难,就算侥幸出仕了,也断难升至高位,很可能会和宣博一样,终生止步在斗食小吏的位置上。
早在荀贞初来上任,头次来拜访宣博时,宣博就想把自己门下的弟子引荐给他,以求能借助荀氏的背景,给弟子们谋一条出仕的道路。只是因为当时荀贞初至,宣博对他的为人、行事还都只是耳闻,未曾亲见,故此没有提及。而如今,在亲眼见过荀贞诛灭第三氏的经过后,他终於下了决心,要将弟子推荐与之。
王承等人听了,意外之余,感动非常,伏拜叩谢师恩。
罢了,王承却仍然坚决不愿。他大声地说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荀贞枉法乱纪,弟子攻之尚且不及,何况登门拜访?‘道不同,不相为谋’。先生对弟子的爱护,弟子诚惶诚恐,不知该何以为报,但令弟子登门拜贼,实难从命!”
宣博无可奈何,说道:“你们愿则去,不愿则不去。为师不强迫你们。”说完,自出堂外,归室内休憩去了。
……
因为对荀贞诛灭第三氏这件事之看法的不同,宣博的弟子、门生们互相之间起了争执,他们争执得很激烈,但着眼点却都是在“荀贞诛灭第三氏的过程”上,争论得是“荀贞这么做对不对”,而对“第三氏族灭”这个结果却似乎并无太大的感受。
“乡中四姓”里的另外三姓就与他们不同了。
这费、谢、高三姓大族虽也注意到了“荀贞诛灭第三氏的过程”,但是相比之下,更令他们震撼的却是“第三氏族灭”这个结果。称雄乡中百年的一个豪强家族,就这么灰飞湮灭了?四五百人就这么被捕入狱、坐等受死了?
……
费亭费里,四姓之一的费家。
费通年前去了阳翟,与他的兄长费畅相聚,过完年刚回来,就闻听了这件大事。他的兄长费畅是张让家的宾客,现为郡中督邮,仗着这层关系,他平时尽管不惹是生非,却也从来没将乡里的有秩蔷夫当回事儿,便是荀贞荀氏的出身,他也是没放在眼里的。
年前去阳翟,他在路上遇见荀贞,当时虽下车问礼,但姿态颇是骄傲,如今闻其一举将第三氏全族诛灭,当场就变了颜色。
他的妻子迟婢从屋外进来,瞧他神色不对,问道:“怎么了?”
费通挥手令报讯的宾客退下,说道:“新任的那位乡有秩荀君,——便是年前咱们去阳翟时路上遇到的那个年轻人,你还记得么?”
迟婢前前后后总共见过荀贞三次了,怎会不记得?她说道:“记得,怎么了?”
费通吸着冷气,不敢置信似的说道:“他以‘妖言’之罪,擒拿了第三氏全族。”
“啊?”
费通连着抽了好几口凉气,从榻上起身,绕室转了几圈,勉强平静下吃惊的心情,挠着他的胖脸,啧啧称奇,说道:“这第三氏虽无甚出身,平素在乡中只凭凶悍压人,比不得咱家乃张侯宾客,大兄高居郡督邮之位,可是老实说,就连是我,平时也不得不让他们家三分凶焰。……,这荀家子看起来文文雅雅的,不意下手竟这般狠辣!”
迟婢也是没想到,眨了眨美目,说道:“是啊,让人想不到。”她前后三次见荀贞,每次荀贞都是温文尔雅的模样,尽管因其身长佩刀的缘故,给她了一个英武的印象,可这毕竟只是一个肤浅的印象罢了,远远比不上“族灭第三氏”带来的冲击大。
她见费通只顾惊叹,没有注意她,不由借着收拾床铺的机会,走神想道:“他居然能将第三氏这样的豪强诛灭,实在太厉害了。以后他要再出来,在乡中走动的话,不知会有多么威风呢!”她一个女子,常年居住乡间,没甚见识。在她的眼中,第三氏已是一等一的豪强大族了,而能将此等豪强大族诛灭的荀贞自然越发了得,威风无比了。
……
粟亭甘泉里,四姓之一的谢家,也即前任乡有秩谢武的家族,他们的族长闻讯之后,也是和费通一样惊骇,随即马上命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令子侄亲自送去官寺。
……
这些大姓家族的想法,荀贞虽不知,也能猜出一二。
既已诛灭第三氏,立威的目的已然达到,他秉承着“过犹不及”的原则,也不愿再给其它大姓压力,以免加深他们的恐惧,反不利日后治事。因此,当谢家的子侄登门拜访时,他态度温和,相待以礼,若让不知情的人来看,分明是一个文雅君子,任谁也想不到便在前几天,这个年轻人刚诛灭了一个本地豪强的全族。
谢家不比费家,没有什么背景,族中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大官,来拜访的那几个人又都是年轻一辈的子侄,城府浅,见事少,面对荀贞的时候,不管他再温和有礼,也依然感到压力重重,战战兢兢,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会儿话,便提出告辞。
荀贞也不挽留,留下了他们带来的礼物,很殷勤地亲将他们送出院外,正要折回院中,听见马蹄声响,循声望去,却见是高素带了四五个宾客驱马来到。
谢家的子侄战战兢兢,高素还是那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直驱马奔到荀贞近前,方才勒住坐骑,翻身跃下,随手将缰绳丢给随从宾客,站在官寺院子的门口,先跺了跺脚,往手上呵了口热气,说道:“这两天又冷起来啦!从我家来这儿,只才几里地,就冻坏我了。”发完牢骚,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他也不避讳守门的老卒,直接对荀贞说道:“贞之,我有一桩大买卖。你想不想做?”
“什么买卖?”
“买马。”
——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此处取“攻击异端,可以终止它们带来的危害”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