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县试(上)
    救人的事过去了半个多月,方弛远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每天在家练练字看看书,没事的话就抄抄话本,生活倒也轻松。期间他去了一次浅草书社,因为有李云长的关系,他和书社里的小僮相熟,所以拿到了抄一本话本35文的价格,他一次拿四本,他和方弛林一人两本,七天一次,如今方弛远也存了1oo多文了。
    每半月一次,他还要去县里李家一趟,和李云长交流一下自己写诗的体会。
    这天他又去李云长家学诗,a;a;ap;1t;br/a;a;ap;gt;楚正则也在,经过半年多的相处,他们间的误会早已消除,李云长若有事不在,都是楚正则教方弛远作诗。
    “老师就知道你今天要来,特意让我在这等着你。”楚正则伸出手“拿来吧,我看看你的诗可有点长进。”
    “师兄你看!”方弛远闻言就把写诗的小册子递了上去,楚正则虽然比他大了13岁但是他也有25岁的灵魂,所以和他相处并不觉得拘谨。“师兄也教了我很多次了,觉得我作诗有哪些方面应该要改进?”a;a;ap;1t;br/a;a;ap;gt;方弛远等了一会迟疑的问道。
    “嗯”楚正则抿着唇低头思索了一会,抬头看着方弛远说“师弟作诗,用词措句都很整齐,就是痕迹太重,就像是生搬硬套一样,没有灵性,一点也不像师弟这个年龄会写的东西。”
    “那要怎么改?”a;a;ap;1t;br/a;a;ap;gt;方弛远心里也有些没底,他的理科生气息太重,他早知道自己学诗出现了问题,因为他作诗的时候总是理性多于感性,写诗的目的性很强,脑子里根本没有好的想法。
    “这……”楚正则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又怕打击了方弛远的积极性就说“要看个人经历吧,你启蒙晚了一些,现在想写诗也是为了应付科考,目的性太强了,像你的这几诗。”楚正则把方弛远的小册子翻开,一一指点说“这些都是科考常出的试题,所以你才硬逼着自己写,这怎么能写出好的诗作?等以后你经历多了自然就能写出来了。”
    楚正则说完,看看方弛远的脸色,见他没有受到打击,也没有表现出激进,不禁脸色稍缓。“今天你就别回家了,晚上老师应该是有事给你说。”
    “好,我去让我喜延叔给家里带个话,我怕我爹娘会担心。”
    晚上到了吃饭的时间李云长才面色凝重的回来,三人吃了饭,常老太太的儿媳和家里的杂务婆子把饭桌清理干净,李云长就带着方喜云和楚正则去了书房。
    “今天我去见了一位老友,他致士归家,路上经过这里就来和我一聚,告诉了我不少上京的消息。”李云长抚着须颇为担忧的说“我这老友才61岁,无奈朝局动荡,他怕晚节不保就提前致士了,真是可惜。”a;a;ap;1t;br/a;a;ap;gt;
    “老师。”楚正则叫了一声,疑惑道“现在家国平安,边防牢固,亦少有天灾,怎么会朝局动荡呢?”
    方弛远在旁边听着,转念一想就觉得应该是和最近推行的新政有关,新政规定,要加强科考的实用性,添加算学,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是这是对于沿袭千年的科举来说却无异于一场大地震了。a;a;ap;1t;br/a;a;ap;gt;a;a;ap;1t;br/a;a;ap;gt;他也不大确定,所以就在一边老老实实的听李老先生说。
    “最近科举改革引的浪潮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在科举上添加算学,现在皇上又要在各省府设立算贤堂,召集我朝算学大师编纂系统的算学书,朝廷上下分为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唉,怕是又要引起一场波澜了。”李云长端起茶碗喝了口水,看着自己的两个弟子,“只是苦了你们这第一批的试验者,明年二月的县试,后年八月的会试,正好让你们迎头撞上了。”
    “老师无妨。”楚正则听了就对李云长说“我本就无心参加后年的会试,这一年来老师给我分析科考走势,我的心里也明白,皇上越来越重视能力,而我连坊市里的米面价格都不知道,只会些四书五经,怕是也出不了成绩,所以我准备先当四年颂师,磨练几年再说。”
    “你是怕成了同进士吧?”a;a;ap;1t;br/a;a;ap;gt;李云长笑道,同进士是考中进士里的第三等,第一等状元榜样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所以又称同进士,说出去都是一样的名号进士,但总会有人计较这些。他自己的徒弟自己知道,楚正则的年龄学问不说在他们县,就是在他们元凌府都是能排的上号的,所以心高气傲,估计会试也是冲着高名次去的。
    “哪有!”楚正则回应了一声,脸就不自觉的烫。
    “弛远你也不用担心。”李云长又看着方弛远安慰道“虽然已经规定科考内容,算学加入科考是势在必行,但是会从乡试开始,县试和府试你就放心考,院试你是就去混个经验就好,不必放在心上。”
    “老师不用担心。”方弛远对李云长笑笑,“比起算学我更担心诗词,现在只想着怎么把诗词练好了。”
    “唉!”李云长叹了口气,“你的诗词也是一个难题,不过你启蒙还不满一年,这事急不得,慢慢来吧!”
    “听老师的。”方弛远对李云长道。
    晚上睡觉,方弛远和楚正则一间,他睡在床上,楚正则就在床搭子上搭了个地铺。
    “搞不懂你今天为什么非要和我睡一个屋,那么多房间还怕没地方吗?”楚正则翻了个身,床搭子上铺了一层棉,所以并不显的硬。
    “不是师兄,我只是有些问题想问问你。”方弛远露了个头在被子外面,由于在外面所以他也没有锻炼就躺下了。
    “是诗的问题吗?”楚正则也是躺在被子里,闻言回道。
    “不是诗词,是算学,我想问问师兄,我们现在看的算学书都有什么?”
    “这个啊?推当然是《算学十书》,国子监是有专门教算学课的,只不过算学终究不入流吧,所以学的人并不多。”
    听了楚正则的话,方弛远想了想开口道“师兄也觉得算学不入流吗?”
    “怎么会。我虽然也不喜欢算学,但是学了之后总归能用上的,只是以前先生都是提倡我们研读四书五经,算学看的少罢了,而且这话你不能在老师面前说,不然老师会不高兴的。”
    “哦”方弛远应了一声,闭上眼睛一会后没睡着,“师兄你睡了吗?”
    “还没,没睡着,还有什么事吗?”
    “《算学十书》在哪里才能买到?”
    楚正则闭着眼“怎么?你想看?《算学十书》很难看完的。老师书房就有,你明天可以自己去找找。”
    “哦,师兄睡吧,我不说话了。”
    一夜无话,方弛远在床上想了半夜,第二天去翻书的时候才知道,《算学十书》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的合称,从唐朝开始就确定他们在算学中的地位了,其他算学书也有一些,但是名气都小了很多。
    早饭之后,方弛远想了想就向李云长借了一本《九章算术》回去看,中午又一起吃了午饭,方弛远大致翻了一下别的书才从李云长家离开,期间他又去了一趟浅草书社,买了一些纸才开始回家,只不过这次他没有再带话本回去抄,因为方弛林要准备县考,努力温书,不想在分心,而他则是刚刚也找到事情做了。
    回到家门口,方喜云也刚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方弛远就笑着说“县试的事情都已经办好了,做结的人你也认识,你和弛林再加上赵旭,赵铭舸,还有一个是做结禀生的侄子,等明天你们见见说说话,也就熟悉了。”
    “嗯,爹您辛苦了。”a;a;ap;1t;br/a;a;ap;gt;方弛远感激道。
    “哪里辛苦?”方喜云笑着拉着方弛远往家里走“你要是出息了,爹就跟着沾光,爹是在为自己做事,开心着呢!”
    两人走进院内,赵青春看着牵着手的两人,心里也是高兴,她本来害怕自己生不了,不能给方家传宗接代会被方喜云嫌弃,后来方弛远过继过来,她又怕方喜云会不喜欢方弛远,现在多好,他们有了儿子,方弛远也讨方喜云的喜欢,这在她看来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快点快点,今天弛空送了条鱼过来,我给你们煮了汤,快来尝尝。”a;a;ap;1t;br/a;a;ap;gt;赵青春眼睛笑的弯弯的,伸手招呼着两人,在她边上方弛星早就放下汤碗,蹦蹦跳跳的就冲着她父亲跑过来了,“爹爹,哥哥!”
    “唉。”两人拉着方弛星坐好,a;a;ap;1t;br/a;a;ap;gt;此时已经是傍晚了,微风习习,既不显得冷,也没有多少热气,十分适宜,从县城到张家村方弛远坐牛车花了四个小时,路上方弛远把《九章算术》看完,对心里的计划就有了更多的底气。
    第13章 县试(下)
    卯时一刻,随着一阵炮竹炸响之后,贡院开门了,七百余名考生依次排队接受初查,他们从寅时就开始排队,一直等到卯时才能入场。
    这是县试开始的时间,每年新春二月,只要五人做结,有禀生做保,还没有取得功名的书生就可参加当地的县试,开始他们的科举之路。方弛远因为年龄小,被挤在人群里显得比别人矮了许多。
    今天露重,气温有些低,方喜云和赵青春被兵卒拦在挤在通道的两边,“远儿!你好好考,考不好也没关系,你还小知道吗!”因为离得远,周围也嘈杂,赵青春就穿着夹袄大声喊到。
    “知道了,娘你们快回去吧!”方弛远和方弛林站在一起,方弛林的父母对方弛林也是大声叮嘱,两个小小的人在人群里慢慢前进,慢慢的也就要轮到他们了。
    “尽力就好,不要xxxx”方喜云也大声的喊着,只是由于人声太乱,方弛远没听清,眼看着要轮到自己了,他就回头对方喜云喊到“爹,你带着娘先回去吧,贡院开门还早,不要留在这里等了!”a;a;ap;1t;br/a;a;ap;gt;
    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说话声,人群移动的慢,后面排队的人催得紧,所以在前面每一个进场的人都是匆匆和家人告别几句就要马上接受检查。
    方弛远随着人流向前走了几步,轮到他的时候,他回头给方喜云夫妇挥了挥手,把准备好的馒头交了上去,检查完毕后就拿上自己的干粮,跟着一名执灯小童进入了考场。
    县试审查严格,到了考场门口,又被兵卒身上下搜了个遍,一层一层检查下去,方弛远才寻到自己的位子。
    他顺着自己的位置环顾四周,视线中的人年龄大大小小,最老的估摸着也有四十多岁了,他看了一会就收回心神看向自己的座位。
    位子是考前准备好的,桌子上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他把笔,墨,等物品都摆放整齐,然后用准备好的废纸把座椅擦干净。
    这次考试分帖经,经义、墨义三场,每场一天,再加上宋初之前的诗赋混在其中,要到第三天酉时才能离开。每一场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二月的天气还没有转暖,方弛远揉揉手,然后倒了一些清水在砚台上,开始一边磨墨一边等待卷,周围的人也大多如此,只是因为有士兵在外面把守,三四个寻考官来回走动巡视,大家都不敢乱动。这场考试是他科举路上的第一步,甚至连第一步也算不上,对他来说不算太困难,但是他还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考试之前他先上了一次茅房,以防答题的时候出现问题。很幸运,从茅房回来的时候,方弛远在考房里现了一个熟人赵旭,而且就坐在他左前方的两个位置上。
    他看向赵旭的时候,赵旭也现了他,赵旭抬头,两个人互相笑了笑,又迅的叉开了过去。
    因为有熟人在,方弛远放松了很多。
    巳时,点名完毕,县令说了几句作弊的严重处罚后就坐在考场的正前方,威严的扫视着下面的考生。然后开始有小僮分试卷。第一场考墨义,一共四张试题,加上答题纸和草稿纸,加起来有十五张。他慢慢浏览了一下试题,题目不多只有二十五道墨义题。
    看完题之后,他悄悄松了口气,墨义是对他来说比较简单的一道题,题目只是要求应试者在考官选出的儒家经典中的几句根据所给题目进行注释或对出下一句。类似于今天的古诗默写和翻译。〔注〕
    和李云长说的一样,县试考的都是识记类的东西,没有因为科举改革而变化多少,他天生记忆力好,四书五经早已背的滚瓜烂熟,在这方面占便宜,因此并没有急着答题。
    不敢喝太多的水,方弛远低着头,一边把纸张顺序分门别类的放好一边继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这座考棚修建的很简陋,木头缝隙里连两边的风都挡不住,只能算个遮阳挡雨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任何阻挡,晚上睡觉都是按照事先规定好的位置。
    午时,有小僮过来送饭,两个糙面馒头,一碗清水,方弛远看了看,开始停下答题慢慢吃饭,馒头有些凉了,幸好水还是热的,他把馒头泡在水里,慢慢的吃了起来。他坐在考棚中间,相对来说较好一点的位置,并没有感觉到多冷,此时方弛远已经在草稿纸上答出来十七道墨义了。
    “干什么呢!吃饭还不好好吃?想被赶出去是不是?”巡视的官员对着几个趁着吃饭左顾右盼的人面容冷峻的警戒了一番“还是想作弊被配到云南?”
    方弛远只听了一句就收回心神继续答题,这不是他该关注的问题,他需要把字写的更好看。
    未时,方弛远答题完毕开始准备抄录,他先摇响了响铃,示意考官他想上厕所,抄录的时候他不想中途打断。从厕所回来的时候,方弛远深吸了两口气,只一天过去,茅房里的气味就已经非常难闻了,这让方弛远担心以后该如何去厕所。
    酉时一过就有小僮过来收卷,他看着自己的试卷被一张张封好就放下了心,戌时他开始睡觉,没有担心自己墨义的答卷,他觉得脑袋有点涨涨的,还是早些休息为好。
    县试第二天,天才刚刚泛光方弛远就醒了,此时考场上醒的人并不多,万幸他没有生病,睡了一觉感觉身体好多了,没有头疼和烧的迹象。
    他抬起头,看见赵旭不知什么时候和他挤在了一起,大概是因为晚上觉得冷才凑了过来,他跨过赵旭,活动活动身体,就拿起砚台开始继续磨墨等待卷。
    卯时又有小僮过来送饭,一样的清水馒头,他上前叫醒了赵旭,两人一起苦笑着吃着饭,辰时开始卷,赵旭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县试是科考中最简单的一步,凡想参加考试之人只需到县礼房报名,填写包括籍贯、姓名、年龄、三代履历、身貌等项的表格。并以同考五人互结,再由本县廪生出结作保,保其确系本县之籍贯、且出身清白,非倡、优、皂隶之子孙,并无居父母之丧者,就可参加考试,门槛最低。
    因为这三天考的大部分试题都是方弛远的长处,虽然诗词是他的短板,但是整张试卷对他来说总体偏易。其中除了墨义之外,帖经是考官任选某本四书五经上的某一段话,将其空出一部分,然后让考生回答其他的部分,类似今天的填空题。
    经义这一项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述,当然必须符合官方的思想。考察方式也是写作,类似于今天写一篇读后感。
    对于本朝的科举制度方弛远没有太多想褒贬的地方,只知道这至少给了他一个可以走的出路。
    大概下午未时刚过,他就答完了经义,答完题休息了一会,方弛远开始在位置上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被人看的很紧,他感觉有些压抑,却强迫着自己去适应。他做的经义是很平稳的一道题,出自论语中的句子,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大概意思就是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方弛远刚开始拿到这个题目还想和最近新出的科举新政联系起来,猜测是不是要歌颂一下皇帝的功德,不过转念一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学考试,笑一笑就按照老师讲解过的内容答了上去。
    第三天,又吃了没有任何味道的白水泡馍,方弛远觉得自己有些胸闷,写字的时候费的心力比以往要多,幸好这一年里他身体还不错,方弛远没多想,拿到卷子就先把帖经写完,然后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写诗。
    诗是他没见过的题目,四个字灿白若雪。
    既然是若雪就不是描写雪的诗,拿到题目他心里立刻出现了三样事物柳絮,食盐,石灰。
    因为对“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太过熟悉,a;a;ap;1t;br/a;a;ap;gt;而石灰也占着白色的特征,方弛远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这三样事物。
    这也是古代科举比较有缺公正的地方,你需要去揣度出题者的心思,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最后,虽然柳絮和石灰更容易写,但是方弛远还是根据题目中的灿白二字选了食盐,至于对不对,就要看出题者怎么判了。
    写出来之后,又花费了半天时间去润色,酉时方弛远把试卷交了上去,这场维持了三天的县试一结束,方弛远就感觉身都放松了下来,此时赵旭来找他。
    “弛远答的怎么样?都是背默的题,应该很轻松吧?”赵旭黑着眼眶,疲惫的看着方弛远。
    方弛远看着他的脸,知道这两天他也过的不好受,就道“现在先不讨论这个,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好!”a;a;ap;1t;br/a;a;ap;gt;赵旭摇摇手笑道“我这三天都快困死了!”
    随后两人一起携手出了贡院,外面方喜云夫妇早就等着了,看见方弛远,方喜云问候了赵旭一句就把方弛远拉上了牛车。
    “怎么样?没哪里不舒服吧!”一上车,赵青春就摸着方弛远额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才心疼的问。
    “没有。”方弛远对赵氏笑笑。然后坐在车上等方弛林出来,方喜云则是默默的没有开口。
    趴在窗沿上,方弛远回头看了看贡院外依旧人山人海的街道,他呆呆的出神,不自觉的就念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
    “弛远,看什么呢?”赵青春伸手在方弛远面前晃了晃,看方弛远缓过来神又道“晚上想吃什么?”
    “都行,娘,我困了,想先睡一会儿行吗?”

章节目录


穿越之农家子的科举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八月的四方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月的四方天并收藏穿越之农家子的科举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