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俭点点头,又摇摇头,忍不住又笑了两声,两人对上视线,秦俭才恢复了平日神情,想了想,认真解释:“葛右相……我曾妄想与他为友,最后看清了我与他的云泥之别,哪能算熟识,相知,就更谈不上了。”
这话是道清了关系,却是抬了葛清书贬低他自己,谢镜清听了怎么可能高兴,便反驳道:“他真有那么厉害?我看未必,至少这闺女就养得过于目下无尘了些,我都知道她老子是铁杆太|子党,就算税银案是编的,先帝末年那些王八倒灶的事,她老子哪里少掺和了,她觉得冤,这种事情成王败寇,其实能有多冤。她现在找上你,想借陛下的手给她爹翻案,跟文相做的还不是一回事。”
秦俭不想对他们父女多做评价,只道:“就事论事吧。原本是我手上的案子,真有冤情,我也于心不安,恰好陛下也急需这么件案子,其他的,也不必多说。”
这种不欲多言的态度,又掀开了醋瓶盖,谢镜清眯了眼,找了个刁钻角度醋道:“他给他闺女起名叫琴思,是个什么意思。”
“自然是因为葛右相四义精通,其中琴画双绝”,秦俭一点没听出言外之意,理所当然地回答,还说起了近日见闻,“大楚乐库制作的国器——名琴赏烟霞,就被先帝赐给了葛右相,后来抄家才又回的国库,前两天我进宫的时候,谢相正弹奏给陛下听,确实是把好琴。”
他这么个迟钝反应,惹得谢镜清在他身后翻了一个白眼,顿时歇了吃醋的心思,自赞道:“你爱听琴?我也会弹啊,谢九渊那小子的琴艺还是我启的蒙,不过,他尽喜欢弹些情曲艳调,一丝丝都没有学到叔叔我的潇洒慷慨。”
秦俭才懒得搭理他谢婆卖瓜,礼节性地笑了笑,都没说话。
谢镜清登时起了比较之心,立刻就冲回谢府搬琴去也。
秦俭将葛琴思转达的证据收好,让下人泡壶茶来,悠闲地等待谢镜清上门奏琴,不要钱听曲的机会可不多。
他们这边其乐融融,进京一个多月的猿斗却是辗转难眠。
陛下要他到军校带小兵,圣旨不能不遵,刚过了年,猿斗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哥,进了北斗军校的大门,住在军校教官宿舍里。
隔壁是一对挺和善的苗|人参将,一个高大威猛,叫阿大,一个美貌逼人,名字是卜羲朵,据说是他俩在战场上过于拼命,被谢将军痛骂一顿,踢到军校来帮忙带一学期学员。虽然一个沉闷一个嘴上不饶人,却都是直爽的性子,人也确实不错,猿斗很快就与他们混熟了。
只是没想到,平常阿大看上去对卜羲朵千依百顺的,这晚不知怎么了,隔壁似乎是吵起了架,扰得猿斗翻来覆去睡不着。
但这只是他睡不着的三个原因之一。
另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思亲,担忧独自镇守安西关的哥哥猿卫。
其二,那就是启元帝派人送来的,阿骨欢临死前签的那份证词,证词写明,青省巡抚高秀与文相一同策划了泄露边防、偷袭他父亲的阴谋,送来的人让他小心收好,不久之后,就能派上用场,只是让他谨记,这份供词是阿骨欢临死前对他们兄弟招供得来,其他的,最好一概忘却。
猿斗不在意启元帝要假借他们兄弟的名义,他只在意那个“不久之后”到底何时到来。
思及父亲严厉又慈爱的音容,猿斗狠狠眨了眨眼睛,不让自己掉泪,俄而思及猿卫正代表大楚与马族残部打交道,又开始担忧猿卫不够黑,怕他哥被马族人欺负,想来想去,不得安眠。
渐渐开始迷糊的时候,意识朦胧间,猿斗还是能听见隔壁的碰撞争执声。
“竟能吵到现在……”,猿斗喃喃自语,打了个哈欠,终于睡去。
次日,天气隐晦,黑云压城,大雨欲来,退了早朝,秦俭即刻求见,跟着启元帝进了御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棋子到齐啦
第77章 虚让一子引战
路边茶棚。
这是进黔西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像这样的简陋茶棚零散分布, 供行商差旅歇脚,喝口茶润嗓, 再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阵, 萍水相逢也是一场热闹。
此时的茶棚, 却沉默得叫人憋闷。
因为茶棚中出现了稀客,一队看着就非富即贵的人, 谁都不想触了贵人的霉头, 来往的百姓们自然就沉默了下来,偷觑着那一行人, 不敢大声说话, 窃窃私语。
两位相貌英俊的贵公子占了一桌, 他们带着的随从和侍卫,一半在茶棚口和贵人身后侍立,剩下一半也占了一桌。
单是那些侍卫,就个个都比镇上的富商公子还要体面, 不用说他们的主子了, 这两位贵公子得是出身于多显贵的人家?
再仔细看,两位贵公子中, 一个明显对另一个十分恭谨,而那位身份更高一点的, 相貌似乎隐约带有异族血统, 大楚少有异族官爵,这样的话, 这些人很大几率就不是官家,而是富豪之家的子嗣。
茶棚中的茶博士上前搭话,身份看着低一些的那位公子答话说,他们家中是关外做马商的,自己是旁枝,身边这位是少主,二人搭伴进内陆游历,茶博士听闻不是官差,立刻松了筋骨,陪着笑不再打扰。
这消息在茶棚内隐秘地交流开,空气中的沉默就减了许多,茶客们忍不住照往常模样,低声与身边人说起闲话来。
引起茶棚中百姓注意的,正是燕王顾无忌,和他的亲信海鸣。
他们二人均有功夫在身,较寻常人耳聪目明,此时耳闻百姓们说起朝中事,都凝神细听,听来听去,听得啼笑皆非。
直到离开茶棚老远,两人才忍不住摇了摇头。
自从文谨礼爆出个外室幼子,连上文崇德中了情花之毒的消息,民间对于文谨礼,就越来越不待见了。
近来,文崇德似乎有与老父修好之意,对文谨礼百般迁就,但每次前往文府,都是打点精神而去,脸色灰败而归,京城百姓哪能没注意这点,流言将文崇德说得跟大楚第一孝子一般,那文谨礼,就越发是个恶父。
文谨礼耳闻之后大动肝火,疑心文崇德是故意做戏,但文崇德解释说是身体因毒太过虚弱的缘故,他也无可奈何。
这之后,文谨礼私德败坏、刁难嫡子的名声越传越广,更是狼藉。
毕竟大楚立国以来,遵循古制,历经七帝,几乎每代帝王都宣扬儒学礼教教化百姓,所以伦常德规深入人心,有时候,有权有势者不甚在意,升斗小民却遵之如律法,不敢稍加违背。
相应的,他们并不一定清楚文相曾为大楚做过多少贡献,也弄不清楚文党除了他们口中的贪|污敛财,对于大楚又究竟有多大危害。但当他们得知文相把外室私生子迎回了文府,捍卫礼教的潜意识,让他们自发地认为很有责任将文谨礼骂得一无是处,就连村妇,都深感有呸一口、骂句“老yin棍”的必要,否则,便不能表明自己的德行。
到今日,顾无忌方才明白,为什么皇叔一直忧心着要普及教育,以理数文工替代儒学礼教,此番见闻让顾无忌切身体会了小民之愚昧,对顾缜的远见卓识更为崇拜。
为安文相的心,侍卫随从中都混有文谨礼的人,二人也不便交谈,对视一眼,继续向黔西而行。
他们此行进黔西,是为了取信于文谨礼,特意来坑害谢十一一把的。
文谨礼究竟是谨慎之人,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文谨礼再心急,也不可能光听顾无忌嘴上说几句就信了他。前番心境焦虑没能顾上,此时大计将行,文谨礼自然需要看个明证。
而能让文谨礼满意的投诚,只能是顾无忌自断后路,彻底得罪帝党,其他的,都不行。
于是顾无忌主动提出一计,要狠狠坑一把谢九渊的弟弟,谢光。
这提议不能说不讨巧,但也不能说不诚心。
普天之下,明眼人都看得出谢九渊权倾朝野,这帝党,搞不好还得算谢九渊和启元帝一人一半。谢九渊又极重视自己的幼弟,顾无忌主动提出得罪他,不论大计成败,都比得罪启元帝还没好日子过。
这话是道清了关系,却是抬了葛清书贬低他自己,谢镜清听了怎么可能高兴,便反驳道:“他真有那么厉害?我看未必,至少这闺女就养得过于目下无尘了些,我都知道她老子是铁杆太|子党,就算税银案是编的,先帝末年那些王八倒灶的事,她老子哪里少掺和了,她觉得冤,这种事情成王败寇,其实能有多冤。她现在找上你,想借陛下的手给她爹翻案,跟文相做的还不是一回事。”
秦俭不想对他们父女多做评价,只道:“就事论事吧。原本是我手上的案子,真有冤情,我也于心不安,恰好陛下也急需这么件案子,其他的,也不必多说。”
这种不欲多言的态度,又掀开了醋瓶盖,谢镜清眯了眼,找了个刁钻角度醋道:“他给他闺女起名叫琴思,是个什么意思。”
“自然是因为葛右相四义精通,其中琴画双绝”,秦俭一点没听出言外之意,理所当然地回答,还说起了近日见闻,“大楚乐库制作的国器——名琴赏烟霞,就被先帝赐给了葛右相,后来抄家才又回的国库,前两天我进宫的时候,谢相正弹奏给陛下听,确实是把好琴。”
他这么个迟钝反应,惹得谢镜清在他身后翻了一个白眼,顿时歇了吃醋的心思,自赞道:“你爱听琴?我也会弹啊,谢九渊那小子的琴艺还是我启的蒙,不过,他尽喜欢弹些情曲艳调,一丝丝都没有学到叔叔我的潇洒慷慨。”
秦俭才懒得搭理他谢婆卖瓜,礼节性地笑了笑,都没说话。
谢镜清登时起了比较之心,立刻就冲回谢府搬琴去也。
秦俭将葛琴思转达的证据收好,让下人泡壶茶来,悠闲地等待谢镜清上门奏琴,不要钱听曲的机会可不多。
他们这边其乐融融,进京一个多月的猿斗却是辗转难眠。
陛下要他到军校带小兵,圣旨不能不遵,刚过了年,猿斗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哥,进了北斗军校的大门,住在军校教官宿舍里。
隔壁是一对挺和善的苗|人参将,一个高大威猛,叫阿大,一个美貌逼人,名字是卜羲朵,据说是他俩在战场上过于拼命,被谢将军痛骂一顿,踢到军校来帮忙带一学期学员。虽然一个沉闷一个嘴上不饶人,却都是直爽的性子,人也确实不错,猿斗很快就与他们混熟了。
只是没想到,平常阿大看上去对卜羲朵千依百顺的,这晚不知怎么了,隔壁似乎是吵起了架,扰得猿斗翻来覆去睡不着。
但这只是他睡不着的三个原因之一。
另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思亲,担忧独自镇守安西关的哥哥猿卫。
其二,那就是启元帝派人送来的,阿骨欢临死前签的那份证词,证词写明,青省巡抚高秀与文相一同策划了泄露边防、偷袭他父亲的阴谋,送来的人让他小心收好,不久之后,就能派上用场,只是让他谨记,这份供词是阿骨欢临死前对他们兄弟招供得来,其他的,最好一概忘却。
猿斗不在意启元帝要假借他们兄弟的名义,他只在意那个“不久之后”到底何时到来。
思及父亲严厉又慈爱的音容,猿斗狠狠眨了眨眼睛,不让自己掉泪,俄而思及猿卫正代表大楚与马族残部打交道,又开始担忧猿卫不够黑,怕他哥被马族人欺负,想来想去,不得安眠。
渐渐开始迷糊的时候,意识朦胧间,猿斗还是能听见隔壁的碰撞争执声。
“竟能吵到现在……”,猿斗喃喃自语,打了个哈欠,终于睡去。
次日,天气隐晦,黑云压城,大雨欲来,退了早朝,秦俭即刻求见,跟着启元帝进了御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棋子到齐啦
第77章 虚让一子引战
路边茶棚。
这是进黔西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像这样的简陋茶棚零散分布, 供行商差旅歇脚,喝口茶润嗓, 再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阵, 萍水相逢也是一场热闹。
此时的茶棚, 却沉默得叫人憋闷。
因为茶棚中出现了稀客,一队看着就非富即贵的人, 谁都不想触了贵人的霉头, 来往的百姓们自然就沉默了下来,偷觑着那一行人, 不敢大声说话, 窃窃私语。
两位相貌英俊的贵公子占了一桌, 他们带着的随从和侍卫,一半在茶棚口和贵人身后侍立,剩下一半也占了一桌。
单是那些侍卫,就个个都比镇上的富商公子还要体面, 不用说他们的主子了, 这两位贵公子得是出身于多显贵的人家?
再仔细看,两位贵公子中, 一个明显对另一个十分恭谨,而那位身份更高一点的, 相貌似乎隐约带有异族血统, 大楚少有异族官爵,这样的话, 这些人很大几率就不是官家,而是富豪之家的子嗣。
茶棚中的茶博士上前搭话,身份看着低一些的那位公子答话说,他们家中是关外做马商的,自己是旁枝,身边这位是少主,二人搭伴进内陆游历,茶博士听闻不是官差,立刻松了筋骨,陪着笑不再打扰。
这消息在茶棚内隐秘地交流开,空气中的沉默就减了许多,茶客们忍不住照往常模样,低声与身边人说起闲话来。
引起茶棚中百姓注意的,正是燕王顾无忌,和他的亲信海鸣。
他们二人均有功夫在身,较寻常人耳聪目明,此时耳闻百姓们说起朝中事,都凝神细听,听来听去,听得啼笑皆非。
直到离开茶棚老远,两人才忍不住摇了摇头。
自从文谨礼爆出个外室幼子,连上文崇德中了情花之毒的消息,民间对于文谨礼,就越来越不待见了。
近来,文崇德似乎有与老父修好之意,对文谨礼百般迁就,但每次前往文府,都是打点精神而去,脸色灰败而归,京城百姓哪能没注意这点,流言将文崇德说得跟大楚第一孝子一般,那文谨礼,就越发是个恶父。
文谨礼耳闻之后大动肝火,疑心文崇德是故意做戏,但文崇德解释说是身体因毒太过虚弱的缘故,他也无可奈何。
这之后,文谨礼私德败坏、刁难嫡子的名声越传越广,更是狼藉。
毕竟大楚立国以来,遵循古制,历经七帝,几乎每代帝王都宣扬儒学礼教教化百姓,所以伦常德规深入人心,有时候,有权有势者不甚在意,升斗小民却遵之如律法,不敢稍加违背。
相应的,他们并不一定清楚文相曾为大楚做过多少贡献,也弄不清楚文党除了他们口中的贪|污敛财,对于大楚又究竟有多大危害。但当他们得知文相把外室私生子迎回了文府,捍卫礼教的潜意识,让他们自发地认为很有责任将文谨礼骂得一无是处,就连村妇,都深感有呸一口、骂句“老yin棍”的必要,否则,便不能表明自己的德行。
到今日,顾无忌方才明白,为什么皇叔一直忧心着要普及教育,以理数文工替代儒学礼教,此番见闻让顾无忌切身体会了小民之愚昧,对顾缜的远见卓识更为崇拜。
为安文相的心,侍卫随从中都混有文谨礼的人,二人也不便交谈,对视一眼,继续向黔西而行。
他们此行进黔西,是为了取信于文谨礼,特意来坑害谢十一一把的。
文谨礼究竟是谨慎之人,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文谨礼再心急,也不可能光听顾无忌嘴上说几句就信了他。前番心境焦虑没能顾上,此时大计将行,文谨礼自然需要看个明证。
而能让文谨礼满意的投诚,只能是顾无忌自断后路,彻底得罪帝党,其他的,都不行。
于是顾无忌主动提出一计,要狠狠坑一把谢九渊的弟弟,谢光。
这提议不能说不讨巧,但也不能说不诚心。
普天之下,明眼人都看得出谢九渊权倾朝野,这帝党,搞不好还得算谢九渊和启元帝一人一半。谢九渊又极重视自己的幼弟,顾无忌主动提出得罪他,不论大计成败,都比得罪启元帝还没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