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文化大臣的同时,六部也新改了名字,缺的尚书补了齐,职责也都有增添。
吏部改内政部,内政大臣欧茂竹。
户部改财政|部,财政大臣秦俭。
礼部与翰林院合并,改教育|部,升了原礼部左侍郎暂任教育大臣。
兵部改军事部,由启元帝直接负责。
刑部改司宪国|安部,国|安大臣冯裴。
工部与革新所合并,改科技发展部,发展大臣是文崇德。
除此之外,鸿胪寺也改了外|交部,外|交大臣王泽。大理寺之前改了司|法部,如今又改了回来,大理寺少卿从左右两位增添至六位,很是增添了对应地方监察院的下属部门。
不算启元帝,这七位大臣皆是内阁成员,而回到朝堂的谢九渊,自然,成了内阁首辅。
至此,有启元帝掌兵权,谢九渊统领内阁,江载道率大理寺上下监察,开启了君王至上、军政法三分的新时代。
然而,身为金吾卫将军与北斗军校校长,谢九渊对军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俨然是位极人臣,堪称朝中第一人,讲句不好听的,那就是有遮天蔽日之嫌。
此时看着是君臣融洽,尤其是眼前外敌来犯,启元帝对谢九渊更是荣宠备至,奉天殿上都以“老师”相称,但大家都暗地猜测,这谢九渊,会不会是下一个文谨礼。
当然,这都是打退外敌才能看到的戏了。
群臣好不容易听燕王念完了奏章,就被启元帝问了话,“众卿家如何看待?”
还能如何看待?百官从善如流地站出来,一个个都咬牙切齿,恨不能即刻与文谨礼划清干系,表出忠心,说的话也都是与上书同样的意思,赶紧砍了吧。
朝中但凡有些资历的,几乎都不可能与文谨礼毫无往来,除了秦俭那种没朋友的官,其他人,不砍了文谨礼,他们晚上也睡不踏实。
秦俭和冯裴都说既然沉冤得雪,那文谨礼按照大楚律该怎么判,那就怎么判。
倒是江载道耿直,他直言不讳,说文谨礼通敌的罪名只有书信证据,且无后续往来人证,无法定下实罪,但是,就已有的确凿证据,文党残害忠良、腐蚀国体是板上钉钉,文谨礼本人更是罪行累累,他也认为文谨礼死有余辜,请陛下秉公处理。
殿上众人因为江载道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启元帝却面露欣慰,金口一开,说既然说了要严格遵从律法,君无戏言,文谨礼的判决就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朕只做最后确认,以后大案要案便依此例行事。
百官当即跪拜,高颂启元帝大公无私。
其乐融融地下了朝,顾缜刚回到御书房,军事部传来消息,说敌军不止从海面来犯,西北也不平静,天竺与一些国家达成交易,有小股势力借道天竺,骚扰丝绸之路的往来客商,尽管西行一路都特设了巡护,但还是有大楚商人遇难。
顾缜想到谢镜清,面上带出了焦虑神色,厉声命令军事部再探详细消息。
夜里,安西卫先一步传来了消息,是猿卫亲笔写的急报,说明确有大楚行商被劫,整只商队暴尸荒野、洗劫一空,看尸身上遗留的刀兵痕迹,绝对是受过军|事训练的外国军|队所为,同时还有几队商队失踪,有外商也有大楚行商,安西卫已和西域省一起向天竺施压,逼迫他们展开调查。
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昨日,丝路官商谢镜清的商队也失踪了,但好消息是,护送他们的安西卫士兵沿路留下暗记,证实谢镜清与商队的人都还活着,并且有心与安西卫里应外合解救外商。
顾缜最怕的就是重蹈前世覆辙,谢镜清前世为了谢九渊奔劳半生,最后在狱中含冤而死,是谢九渊心中至痛,今世谢镜清还是为谢九渊走了官商之路,万一今世葬身于丝路……偏偏,谢九渊这两日就要出征。
顾缜心中焦急,却也知焦急无用,冷静下来传了圣旨,让猿卫调动安西卫尽快解决此事,并警告天竺,一旦天竺再有小动作,猿卫便可开战,以维护丝路安宁和大楚国威。
谢九渊也知晓了消息,思索再三,没有告知谢氏,也没有告知启程回黔西的谢十一。
按照谢九渊和顾缜的意思,本是想借此朝堂调整,将谢十一调回朝中,可谢十一放不下当地建设和百姓,以“大楚官员外派地方,未满三年不得回京”为由,拒绝了大哥的提议。谢九渊知道他性格如此,并不多加劝说,心中也为这个小弟能吃苦、愿意为百姓吃苦而暗自骄傲,于是见缝插针寻时间谆谆教导,让谢十一陪伴几天母亲,就送他上了回黔西的马车。
“大哥”,谢十一长大后日渐端方,没了小时候扭儿糖似的猴缠,这时又将远行,难得又给了大哥一个拥抱,在谢九渊耳边小声道谢,“十一代黔省百姓,多谢大哥和陛下,他们现在能吃上均价盐、用上干净水,都是你们的功劳。”
谢九渊是哭笑不得,难得幼弟又撒了个娇,竟然说的还是政事,可他是一片肺腑,谢九渊也只得回:“……都是你哥和嫂子应该做的。”
谢十一低头闷笑,给谢九渊卖了个机密:“首辅大人,娘亲盼着你带嫂子回府吃饭呢。”
谢九渊也笑,语气却无奈:“那怎么也得我从东南回来了。”
想起大哥要出征的事,谢十一紧盯着谢九渊一头银发,又敛了笑容,低头眨了眨眼,担忧道:“大哥,你要多保重,平安回来。”
“放心”,谢九渊拍拍他的肩膀,简单安慰,“你也保重,平日不可过度操劳。去吧。”
谢十一点头,咬咬牙,扭头钻上了马车,侍卫对谢九渊拱手一礼,马鞭一响,带着马车疾驰而去。
谢九渊也上了轿,轿夫稳稳当当,从城外回城内,城门口恰有新告示贴出,有京卫向百姓们转述:“是大理寺出的判决书!文谨礼的案子!陛下盖了印,出了年就处斩!”
话音刚落,围拢的百姓们登时欢呼起来,不多时,京城各方都响起了爆|竹声,还有人敲锣打鼓庆祝,离除夕还有大半个月,一时间,整座城热闹得都有些提前过年的意思。
轿子穿过喜庆的人潮,进了谢府大门。
谢九渊的脚刚跨进前厅,就是一愣。
作者有话要说:
*谢老师这次从品级上看,算是平级调动,但从权看,是升官了~但是又要出征啦~
*又被旺财半夜跳着够卧室门把手吓一跳,竟然放进了存稿箱忘了发╮(╯▽╰)╭
第84章 伤别离踏征途
“呆在门口做什么”, 谢氏难得见儿子成了呆头鹅, 边把手中那串借来看的赤红舍利还给顾缜,边取笑儿子。
“一时高兴”, 谢九渊回过神来, 几步走到二人身边, 跟谢氏凑了句趣,就转头看向一身低调素衣的顾缜, 关切道, “怎么得空出来?”
谢氏当前,顾缜有些不好意思和谢九渊表现亲昵, 眼神避了避, 看地道:“我早想来, 往前往后都再难寻机会,就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不然谢九渊前些时日也没法带顾缜去海边,只不过说得轻巧、实则心酸。以前有文党盯着, 当然不能轻易出门, 以后监督王权的体系完善起来,也不大可能随意出宫城, 可不就是只有眼下能一偿宿愿。
见顾缜害羞,谢九渊心中一软, 不期意和谢氏对上眼神, 发现娘亲眼中满满是对顾缜的喜爱,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谢氏不是一般人物,调侃起人来也是不手软的,又端着慈爱老夫人的款,来蹭饭的秦大人每每被谢氏的“无心之语”闹得面红耳赤,哪里想得到谢氏根本是故意的。
谢九渊可是深知顾缜脸皮有多薄,也知道顾缜多在意谢氏的看法,赶紧轻咳一声,免得媳妇被娘亲“欺负”了去。
谢氏掩口一笑,推说去厨房关照,不打扰小两口相处,这一声“小两口”就又把顾缜说得红了耳朵。
吏部改内政部,内政大臣欧茂竹。
户部改财政|部,财政大臣秦俭。
礼部与翰林院合并,改教育|部,升了原礼部左侍郎暂任教育大臣。
兵部改军事部,由启元帝直接负责。
刑部改司宪国|安部,国|安大臣冯裴。
工部与革新所合并,改科技发展部,发展大臣是文崇德。
除此之外,鸿胪寺也改了外|交部,外|交大臣王泽。大理寺之前改了司|法部,如今又改了回来,大理寺少卿从左右两位增添至六位,很是增添了对应地方监察院的下属部门。
不算启元帝,这七位大臣皆是内阁成员,而回到朝堂的谢九渊,自然,成了内阁首辅。
至此,有启元帝掌兵权,谢九渊统领内阁,江载道率大理寺上下监察,开启了君王至上、军政法三分的新时代。
然而,身为金吾卫将军与北斗军校校长,谢九渊对军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俨然是位极人臣,堪称朝中第一人,讲句不好听的,那就是有遮天蔽日之嫌。
此时看着是君臣融洽,尤其是眼前外敌来犯,启元帝对谢九渊更是荣宠备至,奉天殿上都以“老师”相称,但大家都暗地猜测,这谢九渊,会不会是下一个文谨礼。
当然,这都是打退外敌才能看到的戏了。
群臣好不容易听燕王念完了奏章,就被启元帝问了话,“众卿家如何看待?”
还能如何看待?百官从善如流地站出来,一个个都咬牙切齿,恨不能即刻与文谨礼划清干系,表出忠心,说的话也都是与上书同样的意思,赶紧砍了吧。
朝中但凡有些资历的,几乎都不可能与文谨礼毫无往来,除了秦俭那种没朋友的官,其他人,不砍了文谨礼,他们晚上也睡不踏实。
秦俭和冯裴都说既然沉冤得雪,那文谨礼按照大楚律该怎么判,那就怎么判。
倒是江载道耿直,他直言不讳,说文谨礼通敌的罪名只有书信证据,且无后续往来人证,无法定下实罪,但是,就已有的确凿证据,文党残害忠良、腐蚀国体是板上钉钉,文谨礼本人更是罪行累累,他也认为文谨礼死有余辜,请陛下秉公处理。
殿上众人因为江载道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启元帝却面露欣慰,金口一开,说既然说了要严格遵从律法,君无戏言,文谨礼的判决就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朕只做最后确认,以后大案要案便依此例行事。
百官当即跪拜,高颂启元帝大公无私。
其乐融融地下了朝,顾缜刚回到御书房,军事部传来消息,说敌军不止从海面来犯,西北也不平静,天竺与一些国家达成交易,有小股势力借道天竺,骚扰丝绸之路的往来客商,尽管西行一路都特设了巡护,但还是有大楚商人遇难。
顾缜想到谢镜清,面上带出了焦虑神色,厉声命令军事部再探详细消息。
夜里,安西卫先一步传来了消息,是猿卫亲笔写的急报,说明确有大楚行商被劫,整只商队暴尸荒野、洗劫一空,看尸身上遗留的刀兵痕迹,绝对是受过军|事训练的外国军|队所为,同时还有几队商队失踪,有外商也有大楚行商,安西卫已和西域省一起向天竺施压,逼迫他们展开调查。
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昨日,丝路官商谢镜清的商队也失踪了,但好消息是,护送他们的安西卫士兵沿路留下暗记,证实谢镜清与商队的人都还活着,并且有心与安西卫里应外合解救外商。
顾缜最怕的就是重蹈前世覆辙,谢镜清前世为了谢九渊奔劳半生,最后在狱中含冤而死,是谢九渊心中至痛,今世谢镜清还是为谢九渊走了官商之路,万一今世葬身于丝路……偏偏,谢九渊这两日就要出征。
顾缜心中焦急,却也知焦急无用,冷静下来传了圣旨,让猿卫调动安西卫尽快解决此事,并警告天竺,一旦天竺再有小动作,猿卫便可开战,以维护丝路安宁和大楚国威。
谢九渊也知晓了消息,思索再三,没有告知谢氏,也没有告知启程回黔西的谢十一。
按照谢九渊和顾缜的意思,本是想借此朝堂调整,将谢十一调回朝中,可谢十一放不下当地建设和百姓,以“大楚官员外派地方,未满三年不得回京”为由,拒绝了大哥的提议。谢九渊知道他性格如此,并不多加劝说,心中也为这个小弟能吃苦、愿意为百姓吃苦而暗自骄傲,于是见缝插针寻时间谆谆教导,让谢十一陪伴几天母亲,就送他上了回黔西的马车。
“大哥”,谢十一长大后日渐端方,没了小时候扭儿糖似的猴缠,这时又将远行,难得又给了大哥一个拥抱,在谢九渊耳边小声道谢,“十一代黔省百姓,多谢大哥和陛下,他们现在能吃上均价盐、用上干净水,都是你们的功劳。”
谢九渊是哭笑不得,难得幼弟又撒了个娇,竟然说的还是政事,可他是一片肺腑,谢九渊也只得回:“……都是你哥和嫂子应该做的。”
谢十一低头闷笑,给谢九渊卖了个机密:“首辅大人,娘亲盼着你带嫂子回府吃饭呢。”
谢九渊也笑,语气却无奈:“那怎么也得我从东南回来了。”
想起大哥要出征的事,谢十一紧盯着谢九渊一头银发,又敛了笑容,低头眨了眨眼,担忧道:“大哥,你要多保重,平安回来。”
“放心”,谢九渊拍拍他的肩膀,简单安慰,“你也保重,平日不可过度操劳。去吧。”
谢十一点头,咬咬牙,扭头钻上了马车,侍卫对谢九渊拱手一礼,马鞭一响,带着马车疾驰而去。
谢九渊也上了轿,轿夫稳稳当当,从城外回城内,城门口恰有新告示贴出,有京卫向百姓们转述:“是大理寺出的判决书!文谨礼的案子!陛下盖了印,出了年就处斩!”
话音刚落,围拢的百姓们登时欢呼起来,不多时,京城各方都响起了爆|竹声,还有人敲锣打鼓庆祝,离除夕还有大半个月,一时间,整座城热闹得都有些提前过年的意思。
轿子穿过喜庆的人潮,进了谢府大门。
谢九渊的脚刚跨进前厅,就是一愣。
作者有话要说:
*谢老师这次从品级上看,算是平级调动,但从权看,是升官了~但是又要出征啦~
*又被旺财半夜跳着够卧室门把手吓一跳,竟然放进了存稿箱忘了发╮(╯▽╰)╭
第84章 伤别离踏征途
“呆在门口做什么”, 谢氏难得见儿子成了呆头鹅, 边把手中那串借来看的赤红舍利还给顾缜,边取笑儿子。
“一时高兴”, 谢九渊回过神来, 几步走到二人身边, 跟谢氏凑了句趣,就转头看向一身低调素衣的顾缜, 关切道, “怎么得空出来?”
谢氏当前,顾缜有些不好意思和谢九渊表现亲昵, 眼神避了避, 看地道:“我早想来, 往前往后都再难寻机会,就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不然谢九渊前些时日也没法带顾缜去海边,只不过说得轻巧、实则心酸。以前有文党盯着, 当然不能轻易出门, 以后监督王权的体系完善起来,也不大可能随意出宫城, 可不就是只有眼下能一偿宿愿。
见顾缜害羞,谢九渊心中一软, 不期意和谢氏对上眼神, 发现娘亲眼中满满是对顾缜的喜爱,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谢氏不是一般人物,调侃起人来也是不手软的,又端着慈爱老夫人的款,来蹭饭的秦大人每每被谢氏的“无心之语”闹得面红耳赤,哪里想得到谢氏根本是故意的。
谢九渊可是深知顾缜脸皮有多薄,也知道顾缜多在意谢氏的看法,赶紧轻咳一声,免得媳妇被娘亲“欺负”了去。
谢氏掩口一笑,推说去厨房关照,不打扰小两口相处,这一声“小两口”就又把顾缜说得红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