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州这里其乐融融,荆州那里却是各种便秘。
且不说荆州城里,河间派与荆州派听说颜肃之提兵入侵之后的手忙脚乱。便是正在痛揍河间与荆州联军的郁陶,日子也不太好过。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先是,郁陶接到李今的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颜肃之要真反了,他儿女、女婿、孙子、外孙都在昂州,说他没掺和,鬼都不信!不不不,正人君子或许不信,但是虞家肯定会信。作为伴随着虞家一路混到至尊之位的人,没有人比郁陶更了解虞家的风格了。
要说,现在顶好是他能一气把荆州给拿下来。然而他带着的是与阮梅僵持许久,又分过兵的疲惫之师,现在连粮草都要掐他的命门,万一路上有个好歹,这边攻城,那边没粮了,还打个P?!
长叹一声,只好紧闭寨名,固守不出。开始寻思着……怎么样才好攒点粮草,然后找个安稳的地方,顺便,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家眷从京里给偷渡出来。颜肃之肯定不会这么搞!哪怕颜肃之中二了,楚氏还到了昂州呢,那位“阿嫂”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怎么会因小失大、为人作嫁?单从联姻的角度来看,这门婚事就不划算!
想了一想,郁陶还是写了个折子,给颜肃之辩解一二。他是觉得,颜家不会这么蠢。同时,也是对虞喆失望了。郁陶自混,虽然是个武夫,却很羡慕士人的生存方式,是以对妻子也颇为敬重。他按照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忠于高祖,忠于先帝,也忠于虞喆。只是士人之忠心,它经不起折腾,士人忠诚的最高标准是仁,不是哪一个人。它不认人的。士人求的是道,不是为某个人而活。
他们相信“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相信朝代是会更替的,相信德衰则鼎移。以郁陶对虞家的感情,他不会拼命拦着别人不去搞死作死的虞喆,但是会尽力在事情结束之后,保住虞家一丝血脉。【1】
既存这么个心,郁陶对接下来的各种消息便都淡定了。
什么“门桓被诛,越太常全家被蒋廷尉咬死了,越太常及其十六岁以上子获诛,籍没其家”,什么……“虞喆被废了,赵王登基”,什么“赵忠死了”,又或者“粮草改为半月一支”。郁陶统统很淡定了。
这个皇帝他舅挖元勋之坟的荒诞年代,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正是这一件事情,彻底寒了郁陶的心。因为流言,就让功臣曝尸荒野,郁陶也是人,也会想,“万一这事儿落我头上,那……”
所以,他只是静静上表祝贺新君,却又提出,虞喆还是得“奉养”的。然后就默默地……接见了南宫醒。
见了郁陶,南宫醒也吓了一跳——颜肃之上一回派去的信使,郁陶根本就没见着。估计,半路上可能就折了。
与此同时,济阳王打出了正义的旗号,要“匡扶社稷”,说京城这些货,你们妄行废立实在是太可恶了,赵王是“僭位”,济阳王他要来“反正”。京城这里,日盼夜盼,等着郁陶回师呢!这才发现,好像是被昂州给忽悠了……
作者有话要说:【1】其实孟子说魏齐而放弃周天子,与儒家的学说并不是相悖的。肯定有周天子已经失势的原因在内——周天子同意了也没用,诸侯不鸟周天子。但是吧,儒家的学说里,君之上,还有天。
《孟子·万章上》——
(第五)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第六)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孟子的思想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君主也不是老大”的民本思想,却又借着“天意”来表达。天让你下台,你就该下台。
孔孟之道,没那么狭隘来的。以前多有误解。真正的儒家,是相当实用的。 只是后来漫长的历史中歪解的人太多了……后来说的儒教,跟原本的意思,越离越远。大家反的孔教,未必就是孔孟的本意,反的更多的是后世腐儒的擅自更改。
说起来,孔子是宋国的贵族,宋国是子姓,始祖是商纣的哥哥微子。孔子是微子的弟弟微仲的后裔。照这么算,孔子跟周王室还有那么点世仇。
孔孟之徒追求的是仁者之道,是礼,是秩序。所以有的时候,朝代更替,很多人都会平静的接受。
当然,如果遇到清兵入关,剃发易服那样的,反抗得不要太激烈,殉国的人也是相当多的。又比如崖山之战,殉国者众多,文天祥国灭了也不肯降。包括朱棣靖难的时候,虽然不是异族统治,他也是对礼法文明的破坏,所以才会遇到士人那么激烈的反抗。
但是,放到隋末,杨广这个熊皇帝没把握好全局,天下一起反他,反了也就反了(……),谁叫他没有治理好国家呢?李家因为是旧臣,所以被挖了祖坟,这个……阴某人手段狠了点,倒也是一种立场。同时,兵变杀掉他的宇文化及,因为是杨广的大臣,家族受杨广之恩甚多,还是被视作反贼的。连李家都将他们家当成逆贼。
连《三字经》里都说,“君则敬,臣则忠”。
这个事儿怎么说呢,如果本朝亡了,像李彦这样不仕新朝的,大家肯定敬佩。但是,如果是前朝自己作死,大家为新朝建设大好河山,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这也不是什么德行有亏。如果颜肃之什么委屈也没受,就是看着朝廷要完蛋,立马扯旗自立了, 这才是人品出了大问题。
一般朝代更迭得比较快的时候,大家的节操就……相反,大一统王朝的被取代就让人比较难以接受。
正常的朝代更替,是要善代前朝皇室的,前朝皇室,在八议之内,嫡支行前朝之礼仪,前朝废帝上书不称臣。
☆、197·忙碌的冬季
南宫醒作为一个导演兼编剧兼实力派主演,在忽悠人这件伟大的事业上,有着过人的天赋。
鉴于本次要忽悠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南宫醒也是蛮拼的。他不但准备好了台词和人设,连服装和道具都有了。服装是到了前线之后,听说要让他去联络郁陶(之前派去联络的还没有消息,颜肃之有点担心),连夜在个小村子里花一陌钱扯来的两丈白布。道具是逆天的真品,拍戏拍跑到故宫取景而不是到横店的感觉——他让颜肃之与了封信。
虽说是一封信,可是南宫导演给颜道具师就只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个字儿就得啦。
然后他就轻车简从,一路躲躲闪闪的——不是在躲河间王就是在躲小股义军。荆州也算是个比较稳定的地方了,义军规模并不大,倒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既不满意朝廷,又对河间王等反王有些微辞,对于迎奉河间王的本地上层也很有意见,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
南宫醒一路完美地闪避了各种危险,跑到了郁陶的大营。郁陶作为一个能在战场上混到现在的名将,治军颇严,游骑险些将南宫醒当成奸细给砍了。亏得南宫影帝相当敬业,台上台下,无时无刻不在揣摩剧情,早早地就头上腰上扎了白条儿。这副打扮,倒让来者的刀势缓了一缓。
南宫醒趁机大哭:“我有冤情要见郁大将军!”
在这个普通人文化水平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年代,南宫醒一口雅言还是挺能唬住人的。也因为口音问题,他免于被捆成一条毛虫,而是被游骑比较客气地“请”到一边盘问。
南宫醒便说他是“郁大将军世交”派来报信的。
游骑心下疑惑更重,主要是南宫醒这身打扮,很有点不伦不类的。说带孝,又不像,说不是,又扎了条白布。真是奇也怪哉。
不管怎么说,南宫醒第一时间保住了命,并且取得了与郁陶见面的资格。军中之人也是担心,怕京城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虽然郁陶也注意到了要封锁消息,架不住河间王一言耍贱招,颇散播了些流言,还是拣嗓门儿大的军士让他们在阵前喊。搞得郁陶十分郁闷——原本不想让人知道的,已经弄得大家都知道了。
郁陶久在军中,颇得人心,暂时也没有因为这些流言出现恐慌。然而在中上层军官那里,也不是没人心里嘀咕:怎么粮草发放的时日很不对劲了?
当兵的不怕别的,要是吃不饱,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中上层军官那里,大多数是郁陶一手带出来的,对郁陶的感情自是不一般,反水、另寻东家一类的事情且还没有发生。大家却是不约而同地为郁陶担心: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将军要怎么办?
郁陶心里不是不急,面上还要装作无事。京中、荆州的消息接二连三地过来,京中的消息比较真实,荆州方面就是假消息居多,单是分析哪条是真哪条是假,就死了很多脑细胞。
现在,南宫醒这个搅局的又来了。
南宫醒见面先是痛哭,越哭越伤心,从头到尾,他就说了一句话:“大将军……”然后哭着把颜肃之写的信递了过来,信上斗大的字就写了一个,只有一个字——冤!
南宫醒又拿了自己的身份证明,哭着递给郁陶,这是颜肃之发给他的。郁陶作为一个肯上进、肯用心的人,对于朝廷这套复杂的系统及其相关的各种常识是下过功夫学习的。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是真的,郁陶已经知道京城事情的始末了,再看南宫醒哭得这般惨,又瞄一眼颜肃之的“信”,真是百感交集。
最后吐出一句话来:“你且起来。”这哭得快要满地打滚了,像个什么话儿?
南宫醒做戏做足全套,抽抽答答地爬了起来,郁陶这里的人也比较细心,给他打了盆水。他洗了脸,眼眶还是红了,这才说了颜肃之的悲愤与忠贞。
郁陶道:“事情我已尽知了,二郎使你来,还有何事?”
南宫醒哽咽地道:“使君为陛下臣,却也是老将军子,忠孝难两全,左右为难。”语气幽幽,闻者伤心。
郁陶叹道:“是啊!”水家真是作死。
南宫醒道:“使君想,这事情的源头,一在河间,一在水家。水家在京城,又不好到京里去拿人,只好先拿河间这个反贼出气了。是以派下官来与大将军联络,大将军娴于军事,不知有何指教?”
郁陶心说,指教个鬼!不就是约了跟我结盟,两下夹击么?那个小王八蛋会听我的?别开玩笑了!他在昂州虽然时日尚浅,但是整个昂州却是他亲自经营下来的。我虽然位高,但是这普天之下却没有什么我的基业。眼下这荆州……
郁陶心里,因不大信得过朝廷,也有那么一丝丝,找一块地方,自己窝那儿。坐看天下风云,等大局差不多定了,他再站队的想法——反正,他只要能看到虞家有一丝血脉留存,也就算是能对得起高祖了。
郁陶是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长处在于治军、在于征战,并不在民政庶务。官场上混得不错,却又从没有掌握朝政的经验,这块短板自己知道。匡扶什么的,他做不到,虞家自己也不争气。
那就找个小窝,想办法把老婆孩子都接了来算了。
且不说荆州城里,河间派与荆州派听说颜肃之提兵入侵之后的手忙脚乱。便是正在痛揍河间与荆州联军的郁陶,日子也不太好过。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先是,郁陶接到李今的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颜肃之要真反了,他儿女、女婿、孙子、外孙都在昂州,说他没掺和,鬼都不信!不不不,正人君子或许不信,但是虞家肯定会信。作为伴随着虞家一路混到至尊之位的人,没有人比郁陶更了解虞家的风格了。
要说,现在顶好是他能一气把荆州给拿下来。然而他带着的是与阮梅僵持许久,又分过兵的疲惫之师,现在连粮草都要掐他的命门,万一路上有个好歹,这边攻城,那边没粮了,还打个P?!
长叹一声,只好紧闭寨名,固守不出。开始寻思着……怎么样才好攒点粮草,然后找个安稳的地方,顺便,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家眷从京里给偷渡出来。颜肃之肯定不会这么搞!哪怕颜肃之中二了,楚氏还到了昂州呢,那位“阿嫂”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怎么会因小失大、为人作嫁?单从联姻的角度来看,这门婚事就不划算!
想了一想,郁陶还是写了个折子,给颜肃之辩解一二。他是觉得,颜家不会这么蠢。同时,也是对虞喆失望了。郁陶自混,虽然是个武夫,却很羡慕士人的生存方式,是以对妻子也颇为敬重。他按照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忠于高祖,忠于先帝,也忠于虞喆。只是士人之忠心,它经不起折腾,士人忠诚的最高标准是仁,不是哪一个人。它不认人的。士人求的是道,不是为某个人而活。
他们相信“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相信朝代是会更替的,相信德衰则鼎移。以郁陶对虞家的感情,他不会拼命拦着别人不去搞死作死的虞喆,但是会尽力在事情结束之后,保住虞家一丝血脉。【1】
既存这么个心,郁陶对接下来的各种消息便都淡定了。
什么“门桓被诛,越太常全家被蒋廷尉咬死了,越太常及其十六岁以上子获诛,籍没其家”,什么……“虞喆被废了,赵王登基”,什么“赵忠死了”,又或者“粮草改为半月一支”。郁陶统统很淡定了。
这个皇帝他舅挖元勋之坟的荒诞年代,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正是这一件事情,彻底寒了郁陶的心。因为流言,就让功臣曝尸荒野,郁陶也是人,也会想,“万一这事儿落我头上,那……”
所以,他只是静静上表祝贺新君,却又提出,虞喆还是得“奉养”的。然后就默默地……接见了南宫醒。
见了郁陶,南宫醒也吓了一跳——颜肃之上一回派去的信使,郁陶根本就没见着。估计,半路上可能就折了。
与此同时,济阳王打出了正义的旗号,要“匡扶社稷”,说京城这些货,你们妄行废立实在是太可恶了,赵王是“僭位”,济阳王他要来“反正”。京城这里,日盼夜盼,等着郁陶回师呢!这才发现,好像是被昂州给忽悠了……
作者有话要说:【1】其实孟子说魏齐而放弃周天子,与儒家的学说并不是相悖的。肯定有周天子已经失势的原因在内——周天子同意了也没用,诸侯不鸟周天子。但是吧,儒家的学说里,君之上,还有天。
《孟子·万章上》——
(第五)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第六)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孟子的思想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君主也不是老大”的民本思想,却又借着“天意”来表达。天让你下台,你就该下台。
孔孟之道,没那么狭隘来的。以前多有误解。真正的儒家,是相当实用的。 只是后来漫长的历史中歪解的人太多了……后来说的儒教,跟原本的意思,越离越远。大家反的孔教,未必就是孔孟的本意,反的更多的是后世腐儒的擅自更改。
说起来,孔子是宋国的贵族,宋国是子姓,始祖是商纣的哥哥微子。孔子是微子的弟弟微仲的后裔。照这么算,孔子跟周王室还有那么点世仇。
孔孟之徒追求的是仁者之道,是礼,是秩序。所以有的时候,朝代更替,很多人都会平静的接受。
当然,如果遇到清兵入关,剃发易服那样的,反抗得不要太激烈,殉国的人也是相当多的。又比如崖山之战,殉国者众多,文天祥国灭了也不肯降。包括朱棣靖难的时候,虽然不是异族统治,他也是对礼法文明的破坏,所以才会遇到士人那么激烈的反抗。
但是,放到隋末,杨广这个熊皇帝没把握好全局,天下一起反他,反了也就反了(……),谁叫他没有治理好国家呢?李家因为是旧臣,所以被挖了祖坟,这个……阴某人手段狠了点,倒也是一种立场。同时,兵变杀掉他的宇文化及,因为是杨广的大臣,家族受杨广之恩甚多,还是被视作反贼的。连李家都将他们家当成逆贼。
连《三字经》里都说,“君则敬,臣则忠”。
这个事儿怎么说呢,如果本朝亡了,像李彦这样不仕新朝的,大家肯定敬佩。但是,如果是前朝自己作死,大家为新朝建设大好河山,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这也不是什么德行有亏。如果颜肃之什么委屈也没受,就是看着朝廷要完蛋,立马扯旗自立了, 这才是人品出了大问题。
一般朝代更迭得比较快的时候,大家的节操就……相反,大一统王朝的被取代就让人比较难以接受。
正常的朝代更替,是要善代前朝皇室的,前朝皇室,在八议之内,嫡支行前朝之礼仪,前朝废帝上书不称臣。
☆、197·忙碌的冬季
南宫醒作为一个导演兼编剧兼实力派主演,在忽悠人这件伟大的事业上,有着过人的天赋。
鉴于本次要忽悠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南宫醒也是蛮拼的。他不但准备好了台词和人设,连服装和道具都有了。服装是到了前线之后,听说要让他去联络郁陶(之前派去联络的还没有消息,颜肃之有点担心),连夜在个小村子里花一陌钱扯来的两丈白布。道具是逆天的真品,拍戏拍跑到故宫取景而不是到横店的感觉——他让颜肃之与了封信。
虽说是一封信,可是南宫导演给颜道具师就只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个字儿就得啦。
然后他就轻车简从,一路躲躲闪闪的——不是在躲河间王就是在躲小股义军。荆州也算是个比较稳定的地方了,义军规模并不大,倒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既不满意朝廷,又对河间王等反王有些微辞,对于迎奉河间王的本地上层也很有意见,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
南宫醒一路完美地闪避了各种危险,跑到了郁陶的大营。郁陶作为一个能在战场上混到现在的名将,治军颇严,游骑险些将南宫醒当成奸细给砍了。亏得南宫影帝相当敬业,台上台下,无时无刻不在揣摩剧情,早早地就头上腰上扎了白条儿。这副打扮,倒让来者的刀势缓了一缓。
南宫醒趁机大哭:“我有冤情要见郁大将军!”
在这个普通人文化水平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年代,南宫醒一口雅言还是挺能唬住人的。也因为口音问题,他免于被捆成一条毛虫,而是被游骑比较客气地“请”到一边盘问。
南宫醒便说他是“郁大将军世交”派来报信的。
游骑心下疑惑更重,主要是南宫醒这身打扮,很有点不伦不类的。说带孝,又不像,说不是,又扎了条白布。真是奇也怪哉。
不管怎么说,南宫醒第一时间保住了命,并且取得了与郁陶见面的资格。军中之人也是担心,怕京城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虽然郁陶也注意到了要封锁消息,架不住河间王一言耍贱招,颇散播了些流言,还是拣嗓门儿大的军士让他们在阵前喊。搞得郁陶十分郁闷——原本不想让人知道的,已经弄得大家都知道了。
郁陶久在军中,颇得人心,暂时也没有因为这些流言出现恐慌。然而在中上层军官那里,也不是没人心里嘀咕:怎么粮草发放的时日很不对劲了?
当兵的不怕别的,要是吃不饱,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中上层军官那里,大多数是郁陶一手带出来的,对郁陶的感情自是不一般,反水、另寻东家一类的事情且还没有发生。大家却是不约而同地为郁陶担心: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将军要怎么办?
郁陶心里不是不急,面上还要装作无事。京中、荆州的消息接二连三地过来,京中的消息比较真实,荆州方面就是假消息居多,单是分析哪条是真哪条是假,就死了很多脑细胞。
现在,南宫醒这个搅局的又来了。
南宫醒见面先是痛哭,越哭越伤心,从头到尾,他就说了一句话:“大将军……”然后哭着把颜肃之写的信递了过来,信上斗大的字就写了一个,只有一个字——冤!
南宫醒又拿了自己的身份证明,哭着递给郁陶,这是颜肃之发给他的。郁陶作为一个肯上进、肯用心的人,对于朝廷这套复杂的系统及其相关的各种常识是下过功夫学习的。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是真的,郁陶已经知道京城事情的始末了,再看南宫醒哭得这般惨,又瞄一眼颜肃之的“信”,真是百感交集。
最后吐出一句话来:“你且起来。”这哭得快要满地打滚了,像个什么话儿?
南宫醒做戏做足全套,抽抽答答地爬了起来,郁陶这里的人也比较细心,给他打了盆水。他洗了脸,眼眶还是红了,这才说了颜肃之的悲愤与忠贞。
郁陶道:“事情我已尽知了,二郎使你来,还有何事?”
南宫醒哽咽地道:“使君为陛下臣,却也是老将军子,忠孝难两全,左右为难。”语气幽幽,闻者伤心。
郁陶叹道:“是啊!”水家真是作死。
南宫醒道:“使君想,这事情的源头,一在河间,一在水家。水家在京城,又不好到京里去拿人,只好先拿河间这个反贼出气了。是以派下官来与大将军联络,大将军娴于军事,不知有何指教?”
郁陶心说,指教个鬼!不就是约了跟我结盟,两下夹击么?那个小王八蛋会听我的?别开玩笑了!他在昂州虽然时日尚浅,但是整个昂州却是他亲自经营下来的。我虽然位高,但是这普天之下却没有什么我的基业。眼下这荆州……
郁陶心里,因不大信得过朝廷,也有那么一丝丝,找一块地方,自己窝那儿。坐看天下风云,等大局差不多定了,他再站队的想法——反正,他只要能看到虞家有一丝血脉留存,也就算是能对得起高祖了。
郁陶是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长处在于治军、在于征战,并不在民政庶务。官场上混得不错,却又从没有掌握朝政的经验,这块短板自己知道。匡扶什么的,他做不到,虞家自己也不争气。
那就找个小窝,想办法把老婆孩子都接了来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