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边的早点价钱常相逢早就打听好了,包子一文钱俩儿,米汤白送,豆腐脑胡辣汤一文钱一碗,油条一文钱两根儿,豆腐汤得两文,肉汤就得三个铜板了,“我准备跟豆腐脑儿一个价,一文钱一碗。”
“那这生意做得,这可比豆腐脑实惠太多了,一碗热豆腐两根油条,再没那么滋润了,”窦夏一拍腿道,“那豆腐脑儿,一碗吃完也就暖暖胃。”
“这价钱确实不高了,女人家一碗就顶饱了,可是能顾住么?这么大碗豆腐,”李氏品着碗里的豆腐,“虽然出去割这么三块也才一文钱,可你要搭料还有工,要是出去摆摊儿可不止是个税钱,好几头都交银子呢。”
这一锅能打多少碗,常相逢心里可就没数了,窦二将碗里的豆腐吃完,“虽然利薄些,可是还是有得赚的,这豆腐可比平常的水豆腐还软。”
“就那这么着了,老大家领着二郎跑一趟,都是自己的兄弟,住在一个村儿里彼此要多帮扶着,”窦七爷也希望窦二能快些立起来,拍板道。
郭氏娘家村里有人在东门当差,那边她已经递了消息过去,现在又有了窦春出马,也就一日的功夫,东门外摆摊儿的地方衙差已经帮着划出来了,原本这些摆小摊儿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又交不了几个税,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守城门的民壮们的灰色收入了,现在多一户于这些人也是多笔收益,事情说定之后,常相逢又跟着窦二去看了地方,虽然离城门远了些,可挨着棵大榆树,旁边还有一个油条摊子,倒是刚好了。
☆、二十热豆腐
“这准备好桌椅板凳明天就能出摊儿了,”愿望达成,常相逢禁住眉开眼笑。
“那东西不值啥,我看窦山家有家什,一会儿借过来咱们自己做几张就行了,小摊儿的桌椅没什么讲究,”窦二不以为然道,“只是明天咱们做多少?”
自己这个姐夫还真是十项全能了,泥瓦木工的没有不会的,“先做一锅试试吧,明天咱们出摊儿时叫上帮咱们盖房的那几个,就说你请他们过去尝尝新,”这吃饭向来是哪儿人多去哪儿。
“成,就按你说的,”既然村长都赞成,窦春跟窦夏也说生意能做,窦二也有了信心,“我回去就先做几张桌子出来,晚上咱们就开磨。”
头三脚难踢的道理常相逢明白,开头几天她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窦二跟常巧姑就紧张的多了,第二天丑末(凌晨三点)一家人就起来了,磨豆腐炖豆腐装车,拉拉杂杂忙完,已经到了寅末,三人赶了车往东门而去。
冬天天亮的晚,洛阳城门要到卯正(六点)才开,可乡里人起的早,向来进城是赶着天心儿行动的,因此他们赶着驴车到地方时,城门处已经聚了不少人和毛驴车了。
常相逢看到有些摊上已经在做生意了,捣了捣窦二道,“姐夫,咱们快点卸车,一会儿城门一开,人都赶着进城呢,没功夫来吃咱们的豆腐了,我看明天咱们得再早些。”
“这闺女说的是,这么冷的天儿大家空等着灌冷风不如坐这儿吃点热乎的,”旁边卖油条的老汉笑道,“你们是哪个村儿的?”
“大爷,您贵姓?我们是半个店儿的,您是哪个村儿的?”常相逢一边支锅一边跟旁边的老汉说话,“我们锅里有热汤水,您先来一碗润润?”
“我姓曾,这是我屋里的,就住在前头白王,你们这卖的是什么?”曾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也没瞧明白这口大锅里装的什么,“新吃食儿?”
“嗯,这是热豆腐,我们家可是祖传几代的好手艺,”常相逢亮开嗓门,“这豆腐啊,又顶饱又防病,一文钱一大碗,吃完了不但热乎乎的进城赶集,一早上不饿呢!”
说着也不含糊,直接打了一碗浇了汁送到曾老汉的油条案上,“大爷你做老了生意了,比我们见的多,您尝尝,我们这豆腐啊,配油条也香的很,咱们这两样吃食凑一起,最合适!”
“瞧这闺女,你们这也是卖钱的,哪里说尝就尝,”一旁炸油条的曾老太有些不好意思,“快端回去!”
卖油条的曾老汉却是个爽快人,何况常相逢这豆腐摊子跟他家也不冲突,“你这豆腐怎么卖啊?我看这一碗可不老少,挺实惠!吃一碗可不就能顶一早上。”
“一文钱一碗,实惠吧?不过我既然叫您一声大爷,这豆腐就是孝敬您二老的,这天儿太冷,大娘也吃一碗,”说着常相逢又给曾老太盛。
“一碗就够了,一文钱一碗我们要一碗,”曾老汉拿了一文铜钱,道,“这是恭贺你开张,这开张生意可不能乱送,不吉利的。”
“噢,还有这一说?我们不懂,”常相逢挠挠头,“那谢谢大爷您惠顾。”
一旁已经有人被曾老汉案上那谷堆堆一碗豆腐给吸引了,不论这味道如何,实惠却是真的,“这真的一文一碗?”
“你看我们这坐摊儿生意,幌子都挂上了,还能骗您?您来碗尝尝?管保好吃,”看来了生意,常相逢声音脆甜,“大哥您快坐,”这有一就会有二。
“怎么样?味道如何?”窦二从那汉子开始吃,就控制不住的一直盯着人家,刚见放下铁勺,就忍不住问道。
“还成,我还以为跟豆腐脑一个味儿呢,不过比那个实惠,这一碗还真是怪顶饱,我要是吃碗豆腐脑,还得再搭两根油条呢,”
“那您以后再进城,就到我们这儿来,豆腐脑有豆腐脑的味道,我们热豆腐有热豆腐的味道,不一样的,”常相逢可不敢在分开场合捣毁人家豆腐脑,对面有人在卖呢。
一旁没有决定吃什么的人看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又看真的一碗只要一文钱,便陆续有人过来,再加上天微明时半个店儿过来的伙计(洛阳称朋友兄弟为伙计),居然很是有一番小热闹,城门才开不久,常相逢的一锅豆腐就完了。
“这明天咱们要不要再做一锅?”看着还有人不断过来,不断在一旁的摊位上坐下,窦二真心舍不得走,可是锅里却什么也没有了,“这一锅好像不够。”
“咱们也在这儿吃了再回去吧,”常相逢拿了五文钱出来往曾老汉那里卖了十根油条,盛了三碗豆腐水,“看看这早上他们得帮到什么时候,也好知道明天备多少。”
直到巳时(九点)来吃饭的人才渐渐少了,曾老汉一边收摊儿一边跟他们传授经验,常相逢一一记在心里,待大家都开始走了,他们才赶了驴车回去。
“明天咱们再做一锅吧,这进了年进城的人多了,而且过年人手头儿松泛些,曾大爷都说他家油条比平日卖的好呢,”常相逢凝眉道。
“成,这不值啥,咱们明天就多做一锅,走时温在灶火上,卖到一半儿时我回去拉就成了,”窦二点点头,刚才装车时那装铜钱的匣子可是沉甸甸的,可是不比一他卖一天豆腐挣的少,可这才用了多少黄豆?而且这回去还有一天功夫可以做别的,“我回去再找个活干干?左右这也不累。”
“你行了吧,不累,这是才开始,每天那么早起,我跟你们说,以后做这种生意,咱们可都要早早睡了才行,拿身体挣银子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干,咱家可就三个人,哪个倒了这生意可都得停。”常相逢知道窦二“脱贫致富”的心很急切,可也不能拿健康去换这每天早上三点起,在外头冻好几个小时,每一个铜板他们都赚的很辛苦。
虽然说着回家就歇着,但激动的三人组哪里睡得着,常巧姑忍不住算了个小账,居然发现一早上他们纯挣了三十文,“一早上就三十文?这也太挣钱了,咱们还是早早卖完了,这要是一直卖,得挣多少啊?”
常巧姑在绣庄接绣活,累死算下来一天能纯落个十文钱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也是她手艺好,而现在,不过是起的早点儿,挨些冻,一人就是十文,“这太好了,我回来还能再接几个荷包绣绣,什么都不耽误。”
“哎,哎,哎,你们俩真是‘不是一家人儿不进一家门儿’啊,他说出去找大包,你说回来绣荷包,敢情钱挣起来没够了?”常相逢看着一脸欣喜觉得自己俨然成了地主婆的常巧姑,“你家务活儿不干啦?还有你,你可是一家之主,你要是累病了,我们挣的全得给填到医药费里去,我还是那句话,都不许干,我可是还长身体呢,得回去好好补一觉,下午再起来调汤汁儿,还有姐姐你,真睡不着的话,就跟我姐夫商量商量咱们要不要在院子里喂些鸡开个小片儿荒种个菜什么的。”
看着一摇三晃出了他们屋门儿的常相逢,常巧姑“噗嗤”一笑,“我怎么觉得那不是妹妹,是婆婆呢?”
“对,你就把我当婆婆敬着吧,本老太太一定会领着你们两个过上幸福生活的!”常相逢的屋子跟常巧姑的屋子就隔了个正屋,两边儿都没关门儿,常巧姑的话她自然也听见了,“你们老实听话就行。”
☆、二十一收益
虽然常相逢说不叫窦二他们干活儿,可两人还是谁也没有立即睡觉,这庄稼人哪有大白天睡觉的道理?因此一个泡豆子,收拾豆腐房,另一个则开始帮妹妹做棉衣。常相逢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从段家出来,连身像样的衣裳都没看,看的常巧姑心酸不已。
补了觉被姐姐叫起来吃饭的常相逢才发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这个“婆婆”放在眼里,当时就“十分的生气”,吃完饭立马押了两人去午休,而自己则直接开了门坐在自己屋里“监视”,不论他们在里面做什么,天不黑是不许他们出门儿的!
“怎么就你一人儿在屋里?你姐呢?”李氏来的时候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心里奇怪。
“噢,我们早上起的太早,我姐夫赶的是力气活儿,这不,晌午又没什么事,我叫他们都歇一会儿,不然晚上可不就又要忙了?”常相逢往里让让,叫李氏坐在自己床上。
“是啊,这生意要是长干,可不是将人都累垮了?哎哟,你这闺女,平时看着不动针线的,这活计也不错啊,”李氏像发现新大陆般拿起常相逢腿上的鞋梆子,仔细看了看针角,“给你姐夫做的?”
“哪儿啊,有我姐呢,我出哪力做什么?这是给七爷做的,从我们到村里,可多承你们照顾了,虽然是都姓窦,可是一个娘的都把人往死里坑呢,七爷的恩情就更可贵了,我也不会什么,想着过年了,给七爷做双新鞋,老人家穿软和点儿,脚下也舒服,”常相逢对窦七爷一家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其实人家不管他们,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可是半个店儿的人却是真心的帮了他们。
“没有你们,哪里有我们今天的这个摊子啊,等我忙完这双,也给德旺他们一人做一双,”这东西毕竟以前是常做的,虽然常相逢一开始不适应,但上了手之后,发现也没什么,一边纳鞋底子,还能一边想心事,两不耽误。
李氏听说有人给自己儿子做新棉鞋,自然很高兴,“你们这姐俩儿真是勤快的没话说,你姐就那家里住那几天,就将一家子的新衣裳给做得了,你呢,又想着给你兄弟们做鞋,我们家啊,简直就是多了两个闺女!”
两人你来我往的又聊了一会儿,李氏才将话题转到他们的生意上,“早上你姐夫过去说,你们生意好的很?一早就卖完了?”
“是啊,明天准备多做一锅,回来早也是呆着,趁着过年人多,我们也挣一些,”常相逢乐呵呵道。
“他们算账了没?挣了多少?”李氏关心的是这个,她成天在家里闲着,若是摆小摊儿生意她,自己试试也未尝不可。
“今天头一天,还不好说,不过刚才我姐算了下,大概二十文吧,所以我们才想多做一锅,不然的话,一天要给衙差交十文,再给地方上交十文,我们不是白干了?”地方上的十文说白了就是保护费,黑社会真是个历史永久的行业啊,常相逢知道还有这笔款项时,心里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那等于是给他们干了,要是再做一锅的话,一天也能落个二十文了,也算不差,”原来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赚钱,还起的死早,李氏觉得这活儿有些不好干。
“婶子来啦?”两人说话的声音到底还是把常巧姑吵醒了,家里来了外人,她这个主妇自然不能再高卧了,“我帮你倒水。”
“不必了,我来了一会儿了,时候不短了,”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李氏也不再多坐了,起身告辞。
“夏婶子过来有事儿?”常巧姑拿过常相逢纳的鞋底子看了看,觉得还不错,妹妹的手艺倒是没落下。
“问今天挣了多少,我跟她说二十文,还要给人家交,你跟姐夫说别叫他说漏嘴了,”常相逢道,“咱们也不是防着谁,不过有些事还是自个儿知道的好。”
“行了,我连个这都不晓得?早上过去见窦七爷时,她就拉着我问我,我说没算呢,咱们这个夏婶子啊,人不坏,就是心眼比旁人多了些,”常巧姑掩口笑道,自家有多少钱,当然不能随便告诉旁人了。
之后几日“窦师傅”家每天的两锅热豆腐不到两个时辰一准儿能卖得完,窦二便想着要不要再加上一锅,可是却被常相逢给否定了,照这样下去,他们的生意在两溜儿十几家摊子里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是曾老汉也跟他说过,因为他们的热豆腐,两家豆腐脑摊子都比以前实惠了,其中的意思常相逢哪里听不明白?
这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便宜不能占完的道理她还是懂的,“姐夫,你要闲不住,我还有一桩事可做,你听听?”
“那这生意做得,这可比豆腐脑实惠太多了,一碗热豆腐两根油条,再没那么滋润了,”窦夏一拍腿道,“那豆腐脑儿,一碗吃完也就暖暖胃。”
“这价钱确实不高了,女人家一碗就顶饱了,可是能顾住么?这么大碗豆腐,”李氏品着碗里的豆腐,“虽然出去割这么三块也才一文钱,可你要搭料还有工,要是出去摆摊儿可不止是个税钱,好几头都交银子呢。”
这一锅能打多少碗,常相逢心里可就没数了,窦二将碗里的豆腐吃完,“虽然利薄些,可是还是有得赚的,这豆腐可比平常的水豆腐还软。”
“就那这么着了,老大家领着二郎跑一趟,都是自己的兄弟,住在一个村儿里彼此要多帮扶着,”窦七爷也希望窦二能快些立起来,拍板道。
郭氏娘家村里有人在东门当差,那边她已经递了消息过去,现在又有了窦春出马,也就一日的功夫,东门外摆摊儿的地方衙差已经帮着划出来了,原本这些摆小摊儿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又交不了几个税,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守城门的民壮们的灰色收入了,现在多一户于这些人也是多笔收益,事情说定之后,常相逢又跟着窦二去看了地方,虽然离城门远了些,可挨着棵大榆树,旁边还有一个油条摊子,倒是刚好了。
☆、二十热豆腐
“这准备好桌椅板凳明天就能出摊儿了,”愿望达成,常相逢禁住眉开眼笑。
“那东西不值啥,我看窦山家有家什,一会儿借过来咱们自己做几张就行了,小摊儿的桌椅没什么讲究,”窦二不以为然道,“只是明天咱们做多少?”
自己这个姐夫还真是十项全能了,泥瓦木工的没有不会的,“先做一锅试试吧,明天咱们出摊儿时叫上帮咱们盖房的那几个,就说你请他们过去尝尝新,”这吃饭向来是哪儿人多去哪儿。
“成,就按你说的,”既然村长都赞成,窦春跟窦夏也说生意能做,窦二也有了信心,“我回去就先做几张桌子出来,晚上咱们就开磨。”
头三脚难踢的道理常相逢明白,开头几天她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窦二跟常巧姑就紧张的多了,第二天丑末(凌晨三点)一家人就起来了,磨豆腐炖豆腐装车,拉拉杂杂忙完,已经到了寅末,三人赶了车往东门而去。
冬天天亮的晚,洛阳城门要到卯正(六点)才开,可乡里人起的早,向来进城是赶着天心儿行动的,因此他们赶着驴车到地方时,城门处已经聚了不少人和毛驴车了。
常相逢看到有些摊上已经在做生意了,捣了捣窦二道,“姐夫,咱们快点卸车,一会儿城门一开,人都赶着进城呢,没功夫来吃咱们的豆腐了,我看明天咱们得再早些。”
“这闺女说的是,这么冷的天儿大家空等着灌冷风不如坐这儿吃点热乎的,”旁边卖油条的老汉笑道,“你们是哪个村儿的?”
“大爷,您贵姓?我们是半个店儿的,您是哪个村儿的?”常相逢一边支锅一边跟旁边的老汉说话,“我们锅里有热汤水,您先来一碗润润?”
“我姓曾,这是我屋里的,就住在前头白王,你们这卖的是什么?”曾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也没瞧明白这口大锅里装的什么,“新吃食儿?”
“嗯,这是热豆腐,我们家可是祖传几代的好手艺,”常相逢亮开嗓门,“这豆腐啊,又顶饱又防病,一文钱一大碗,吃完了不但热乎乎的进城赶集,一早上不饿呢!”
说着也不含糊,直接打了一碗浇了汁送到曾老汉的油条案上,“大爷你做老了生意了,比我们见的多,您尝尝,我们这豆腐啊,配油条也香的很,咱们这两样吃食凑一起,最合适!”
“瞧这闺女,你们这也是卖钱的,哪里说尝就尝,”一旁炸油条的曾老太有些不好意思,“快端回去!”
卖油条的曾老汉却是个爽快人,何况常相逢这豆腐摊子跟他家也不冲突,“你这豆腐怎么卖啊?我看这一碗可不老少,挺实惠!吃一碗可不就能顶一早上。”
“一文钱一碗,实惠吧?不过我既然叫您一声大爷,这豆腐就是孝敬您二老的,这天儿太冷,大娘也吃一碗,”说着常相逢又给曾老太盛。
“一碗就够了,一文钱一碗我们要一碗,”曾老汉拿了一文铜钱,道,“这是恭贺你开张,这开张生意可不能乱送,不吉利的。”
“噢,还有这一说?我们不懂,”常相逢挠挠头,“那谢谢大爷您惠顾。”
一旁已经有人被曾老汉案上那谷堆堆一碗豆腐给吸引了,不论这味道如何,实惠却是真的,“这真的一文一碗?”
“你看我们这坐摊儿生意,幌子都挂上了,还能骗您?您来碗尝尝?管保好吃,”看来了生意,常相逢声音脆甜,“大哥您快坐,”这有一就会有二。
“怎么样?味道如何?”窦二从那汉子开始吃,就控制不住的一直盯着人家,刚见放下铁勺,就忍不住问道。
“还成,我还以为跟豆腐脑一个味儿呢,不过比那个实惠,这一碗还真是怪顶饱,我要是吃碗豆腐脑,还得再搭两根油条呢,”
“那您以后再进城,就到我们这儿来,豆腐脑有豆腐脑的味道,我们热豆腐有热豆腐的味道,不一样的,”常相逢可不敢在分开场合捣毁人家豆腐脑,对面有人在卖呢。
一旁没有决定吃什么的人看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又看真的一碗只要一文钱,便陆续有人过来,再加上天微明时半个店儿过来的伙计(洛阳称朋友兄弟为伙计),居然很是有一番小热闹,城门才开不久,常相逢的一锅豆腐就完了。
“这明天咱们要不要再做一锅?”看着还有人不断过来,不断在一旁的摊位上坐下,窦二真心舍不得走,可是锅里却什么也没有了,“这一锅好像不够。”
“咱们也在这儿吃了再回去吧,”常相逢拿了五文钱出来往曾老汉那里卖了十根油条,盛了三碗豆腐水,“看看这早上他们得帮到什么时候,也好知道明天备多少。”
直到巳时(九点)来吃饭的人才渐渐少了,曾老汉一边收摊儿一边跟他们传授经验,常相逢一一记在心里,待大家都开始走了,他们才赶了驴车回去。
“明天咱们再做一锅吧,这进了年进城的人多了,而且过年人手头儿松泛些,曾大爷都说他家油条比平日卖的好呢,”常相逢凝眉道。
“成,这不值啥,咱们明天就多做一锅,走时温在灶火上,卖到一半儿时我回去拉就成了,”窦二点点头,刚才装车时那装铜钱的匣子可是沉甸甸的,可是不比一他卖一天豆腐挣的少,可这才用了多少黄豆?而且这回去还有一天功夫可以做别的,“我回去再找个活干干?左右这也不累。”
“你行了吧,不累,这是才开始,每天那么早起,我跟你们说,以后做这种生意,咱们可都要早早睡了才行,拿身体挣银子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干,咱家可就三个人,哪个倒了这生意可都得停。”常相逢知道窦二“脱贫致富”的心很急切,可也不能拿健康去换这每天早上三点起,在外头冻好几个小时,每一个铜板他们都赚的很辛苦。
虽然说着回家就歇着,但激动的三人组哪里睡得着,常巧姑忍不住算了个小账,居然发现一早上他们纯挣了三十文,“一早上就三十文?这也太挣钱了,咱们还是早早卖完了,这要是一直卖,得挣多少啊?”
常巧姑在绣庄接绣活,累死算下来一天能纯落个十文钱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也是她手艺好,而现在,不过是起的早点儿,挨些冻,一人就是十文,“这太好了,我回来还能再接几个荷包绣绣,什么都不耽误。”
“哎,哎,哎,你们俩真是‘不是一家人儿不进一家门儿’啊,他说出去找大包,你说回来绣荷包,敢情钱挣起来没够了?”常相逢看着一脸欣喜觉得自己俨然成了地主婆的常巧姑,“你家务活儿不干啦?还有你,你可是一家之主,你要是累病了,我们挣的全得给填到医药费里去,我还是那句话,都不许干,我可是还长身体呢,得回去好好补一觉,下午再起来调汤汁儿,还有姐姐你,真睡不着的话,就跟我姐夫商量商量咱们要不要在院子里喂些鸡开个小片儿荒种个菜什么的。”
看着一摇三晃出了他们屋门儿的常相逢,常巧姑“噗嗤”一笑,“我怎么觉得那不是妹妹,是婆婆呢?”
“对,你就把我当婆婆敬着吧,本老太太一定会领着你们两个过上幸福生活的!”常相逢的屋子跟常巧姑的屋子就隔了个正屋,两边儿都没关门儿,常巧姑的话她自然也听见了,“你们老实听话就行。”
☆、二十一收益
虽然常相逢说不叫窦二他们干活儿,可两人还是谁也没有立即睡觉,这庄稼人哪有大白天睡觉的道理?因此一个泡豆子,收拾豆腐房,另一个则开始帮妹妹做棉衣。常相逢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从段家出来,连身像样的衣裳都没看,看的常巧姑心酸不已。
补了觉被姐姐叫起来吃饭的常相逢才发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这个“婆婆”放在眼里,当时就“十分的生气”,吃完饭立马押了两人去午休,而自己则直接开了门坐在自己屋里“监视”,不论他们在里面做什么,天不黑是不许他们出门儿的!
“怎么就你一人儿在屋里?你姐呢?”李氏来的时候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心里奇怪。
“噢,我们早上起的太早,我姐夫赶的是力气活儿,这不,晌午又没什么事,我叫他们都歇一会儿,不然晚上可不就又要忙了?”常相逢往里让让,叫李氏坐在自己床上。
“是啊,这生意要是长干,可不是将人都累垮了?哎哟,你这闺女,平时看着不动针线的,这活计也不错啊,”李氏像发现新大陆般拿起常相逢腿上的鞋梆子,仔细看了看针角,“给你姐夫做的?”
“哪儿啊,有我姐呢,我出哪力做什么?这是给七爷做的,从我们到村里,可多承你们照顾了,虽然是都姓窦,可是一个娘的都把人往死里坑呢,七爷的恩情就更可贵了,我也不会什么,想着过年了,给七爷做双新鞋,老人家穿软和点儿,脚下也舒服,”常相逢对窦七爷一家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其实人家不管他们,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可是半个店儿的人却是真心的帮了他们。
“没有你们,哪里有我们今天的这个摊子啊,等我忙完这双,也给德旺他们一人做一双,”这东西毕竟以前是常做的,虽然常相逢一开始不适应,但上了手之后,发现也没什么,一边纳鞋底子,还能一边想心事,两不耽误。
李氏听说有人给自己儿子做新棉鞋,自然很高兴,“你们这姐俩儿真是勤快的没话说,你姐就那家里住那几天,就将一家子的新衣裳给做得了,你呢,又想着给你兄弟们做鞋,我们家啊,简直就是多了两个闺女!”
两人你来我往的又聊了一会儿,李氏才将话题转到他们的生意上,“早上你姐夫过去说,你们生意好的很?一早就卖完了?”
“是啊,明天准备多做一锅,回来早也是呆着,趁着过年人多,我们也挣一些,”常相逢乐呵呵道。
“他们算账了没?挣了多少?”李氏关心的是这个,她成天在家里闲着,若是摆小摊儿生意她,自己试试也未尝不可。
“今天头一天,还不好说,不过刚才我姐算了下,大概二十文吧,所以我们才想多做一锅,不然的话,一天要给衙差交十文,再给地方上交十文,我们不是白干了?”地方上的十文说白了就是保护费,黑社会真是个历史永久的行业啊,常相逢知道还有这笔款项时,心里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那等于是给他们干了,要是再做一锅的话,一天也能落个二十文了,也算不差,”原来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赚钱,还起的死早,李氏觉得这活儿有些不好干。
“婶子来啦?”两人说话的声音到底还是把常巧姑吵醒了,家里来了外人,她这个主妇自然不能再高卧了,“我帮你倒水。”
“不必了,我来了一会儿了,时候不短了,”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李氏也不再多坐了,起身告辞。
“夏婶子过来有事儿?”常巧姑拿过常相逢纳的鞋底子看了看,觉得还不错,妹妹的手艺倒是没落下。
“问今天挣了多少,我跟她说二十文,还要给人家交,你跟姐夫说别叫他说漏嘴了,”常相逢道,“咱们也不是防着谁,不过有些事还是自个儿知道的好。”
“行了,我连个这都不晓得?早上过去见窦七爷时,她就拉着我问我,我说没算呢,咱们这个夏婶子啊,人不坏,就是心眼比旁人多了些,”常巧姑掩口笑道,自家有多少钱,当然不能随便告诉旁人了。
之后几日“窦师傅”家每天的两锅热豆腐不到两个时辰一准儿能卖得完,窦二便想着要不要再加上一锅,可是却被常相逢给否定了,照这样下去,他们的生意在两溜儿十几家摊子里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是曾老汉也跟他说过,因为他们的热豆腐,两家豆腐脑摊子都比以前实惠了,其中的意思常相逢哪里听不明白?
这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便宜不能占完的道理她还是懂的,“姐夫,你要闲不住,我还有一桩事可做,你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