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无奈之下,素利决定,先率领大军前往九原与轲比能商议,再决定。
现在他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就算再嫌弃对方,也要等安全以后。
于是素利毫无征兆地从雁门郡退兵了。
“什么?鲜卑人走了?”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有些震惊。
“鲜卑人脑子不灵光,但绝不是傻子。他们得到轲比能战败的消息,肯定担心东阳侯率军前来雁门,与我们前后夹击。”司马懿道。
曹操点点头,道:“如果鲜卑人彻底退出并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好事当然是好事,只不过东阳侯封王一事,也就变成板上钉钉了。
当初约定好,东阳侯的杀敌要是他们的五倍。
现在扬州军的杀敌数差不多三十万了吧?
而他们不过在雁门郡消磨了几万人,还是与孙策军合力。
“东阳侯的崛起,势不可挡了。”司马懿提醒道。
曹操一想到这个,就有些烦躁,他也知道,但是他有什么办法?
何止是崛起,都快一统天下了。
“东阳侯一旦封王,声势将不可阻挡。”
曹操发愁啊!
“不如与鲜卑联合起来,许以好处,让他们继续与东阳侯作战。”梁习建议道。
曹操听了以后,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当初他参加盟军,就是为了给刘可使绊子。
没想到鲜卑一转头,攻打到并州来了。
“这恐怕是嫌弃东阳侯杀得不够多,送战功的吧?”于禁道。
梁习也有些不自信了。
异族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最难对付的势力,他们阴险狡诈,不讲道义。最重要的是,他们勇武不可一世,以一敌二不在话下。
问题是,对方扬州军,情况完全反过来了,扬州军是一个人打两个异族,运气好能打死三个,努力一点干掉四个,拼命做五个。
在扬州军势下,鲜卑人仿佛土鸡瓦狗一般。
“梁刺史此计可行,不过需要完善一下。”司马懿道。
“哦?仲达有什么高见?”曹操急切地问道。
“东阳侯一直想歼灭鲜卑,从他提出铸造鲜卑京观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可以对东阳侯明言,有办法留下鲜卑,东阳侯一定会支持。”司马懿道。
这个办法,就是给鲜卑送好处?当他们的内应?
然后不跟东阳侯说具体的办法……等到东阳侯答应,想要反悔都难。
曹操想想就觉得刺激!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鲜卑不堪大用,白白给东阳侯刷威望。
这就不美了。
“就怕鲜卑人坚持不了多久,平白无故让东阳侯除掉了鲜卑这个大患。”曹操道。
如果让鲜卑保存一定实力退走,还是可以给幽州带去威胁。
曹操不禁有些犹豫了。
到底是让鲜卑退走,等待以后的联合。
还是现在就假装联合,带着许多不确定性。
“主公,如今鲜卑和东阳侯实力对比,胜算不足两成,加上我们传递消息,大概有三成的胜算,如果轲比能能够坚定鲜卑的抵挡的决心,胜算能再加一成。”司马懿分析道。
对付东阳侯这样的常胜将军,这样的胜算,已经不低了。
毕竟东阳侯出战以来,未尝一败。想到打破这个神话,很难。
曹操想要与鲜卑联合,最多提供一些消息,不可能亲自上阵,否则他将身败名裂。
最最最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杀死东阳侯!
毕竟壶关这个重要的关口,在东阳侯手里。
“若是鲜卑胜自然好,若是鲜卑败了,主公也不必担心东阳侯的威望上涨。”司马懿胸有成竹地道。
“怎么说?”
“可以请献帝来并州!”司马懿语破惊天地道。
曹操吃了一惊,现在献帝就是一尊神佛,曹操都懒得理他,开府到了长安。
可是不能否认,献帝才是大汉的最高统治者。
他来到并州,理所当然会成为最高领袖。东阳侯这个盟主,都要退一步!
若是东阳侯打了胜仗,献帝什么都不用做,自动分润大部分功劳。
谁让他是皇上呢?
司马懿的提议,太惊人了,也太刺激了。
“如此一来,陛下的威望……”曹操不免有些担心,一直以来,他都压制汉室。
若是献帝扬名于天下,对于曹操把持朝政不利。
“这就要看主公的取舍了。”司马懿道。
典型的,主意出给你了,至于采纳不采纳,就是你的事情了。
“主公,还不如直接放鲜卑走,表达善意,等到中原大战起,再联合起来。”夏侯渊道。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是比较稳妥的。
可惜就是不得曹操的心!
因为鲜卑不一定会失败,万一轲比能胜了东阳侯呢?
东阳侯得民心,得军心,在于“常胜”,若是陡然败了一次,扬州士气大跌,曹操顺势起兵,胜算将大大地提高!
而且司马懿说了,轲比能胜算不低!
因为他被困在并州,后路被断,很容易背水一战。
曹操犹豫了,这么大的决策,他很难立刻下定决心。
他的决定,将关乎天下大势。
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突然被搬了出来,一定会引起震惊。
曹操也不知道任用司马懿是对还是错!
至于一旁最先提出联合鲜卑的梁习,已经呆住了。
他就随口一说,觉得对他们有利,没想到司马懿竟然片刻就想到了这么多。
“魏王,凡事都有风险,就看您怎么选择了。”梁习道,这件事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说完这句话后,他立刻退到一边,瞥了司马懿一眼。
司马懿正在闭目养神,似乎曹操怎么选择,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魏王,请献帝来摘东阳侯的桃子,不是很有意思吗?”夏侯惇嘿嘿一笑道。
“哈哈,这个形容非常有趣。好,就让献帝来一次‘御驾亲征’!”曹操铿锵有力地道,做出这一个决定,似乎掏空了他的力气。
“联系鲜卑人需要一名使者,何人愿往?”
梁习向前一步,道:“魏王,王凌乃司徒王允之侄,此人文武双全,定可完成任务。”
“好!”
现在他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就算再嫌弃对方,也要等安全以后。
于是素利毫无征兆地从雁门郡退兵了。
“什么?鲜卑人走了?”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有些震惊。
“鲜卑人脑子不灵光,但绝不是傻子。他们得到轲比能战败的消息,肯定担心东阳侯率军前来雁门,与我们前后夹击。”司马懿道。
曹操点点头,道:“如果鲜卑人彻底退出并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好事当然是好事,只不过东阳侯封王一事,也就变成板上钉钉了。
当初约定好,东阳侯的杀敌要是他们的五倍。
现在扬州军的杀敌数差不多三十万了吧?
而他们不过在雁门郡消磨了几万人,还是与孙策军合力。
“东阳侯的崛起,势不可挡了。”司马懿提醒道。
曹操一想到这个,就有些烦躁,他也知道,但是他有什么办法?
何止是崛起,都快一统天下了。
“东阳侯一旦封王,声势将不可阻挡。”
曹操发愁啊!
“不如与鲜卑联合起来,许以好处,让他们继续与东阳侯作战。”梁习建议道。
曹操听了以后,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当初他参加盟军,就是为了给刘可使绊子。
没想到鲜卑一转头,攻打到并州来了。
“这恐怕是嫌弃东阳侯杀得不够多,送战功的吧?”于禁道。
梁习也有些不自信了。
异族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最难对付的势力,他们阴险狡诈,不讲道义。最重要的是,他们勇武不可一世,以一敌二不在话下。
问题是,对方扬州军,情况完全反过来了,扬州军是一个人打两个异族,运气好能打死三个,努力一点干掉四个,拼命做五个。
在扬州军势下,鲜卑人仿佛土鸡瓦狗一般。
“梁刺史此计可行,不过需要完善一下。”司马懿道。
“哦?仲达有什么高见?”曹操急切地问道。
“东阳侯一直想歼灭鲜卑,从他提出铸造鲜卑京观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可以对东阳侯明言,有办法留下鲜卑,东阳侯一定会支持。”司马懿道。
这个办法,就是给鲜卑送好处?当他们的内应?
然后不跟东阳侯说具体的办法……等到东阳侯答应,想要反悔都难。
曹操想想就觉得刺激!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鲜卑不堪大用,白白给东阳侯刷威望。
这就不美了。
“就怕鲜卑人坚持不了多久,平白无故让东阳侯除掉了鲜卑这个大患。”曹操道。
如果让鲜卑保存一定实力退走,还是可以给幽州带去威胁。
曹操不禁有些犹豫了。
到底是让鲜卑退走,等待以后的联合。
还是现在就假装联合,带着许多不确定性。
“主公,如今鲜卑和东阳侯实力对比,胜算不足两成,加上我们传递消息,大概有三成的胜算,如果轲比能能够坚定鲜卑的抵挡的决心,胜算能再加一成。”司马懿分析道。
对付东阳侯这样的常胜将军,这样的胜算,已经不低了。
毕竟东阳侯出战以来,未尝一败。想到打破这个神话,很难。
曹操想要与鲜卑联合,最多提供一些消息,不可能亲自上阵,否则他将身败名裂。
最最最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杀死东阳侯!
毕竟壶关这个重要的关口,在东阳侯手里。
“若是鲜卑胜自然好,若是鲜卑败了,主公也不必担心东阳侯的威望上涨。”司马懿胸有成竹地道。
“怎么说?”
“可以请献帝来并州!”司马懿语破惊天地道。
曹操吃了一惊,现在献帝就是一尊神佛,曹操都懒得理他,开府到了长安。
可是不能否认,献帝才是大汉的最高统治者。
他来到并州,理所当然会成为最高领袖。东阳侯这个盟主,都要退一步!
若是东阳侯打了胜仗,献帝什么都不用做,自动分润大部分功劳。
谁让他是皇上呢?
司马懿的提议,太惊人了,也太刺激了。
“如此一来,陛下的威望……”曹操不免有些担心,一直以来,他都压制汉室。
若是献帝扬名于天下,对于曹操把持朝政不利。
“这就要看主公的取舍了。”司马懿道。
典型的,主意出给你了,至于采纳不采纳,就是你的事情了。
“主公,还不如直接放鲜卑走,表达善意,等到中原大战起,再联合起来。”夏侯渊道。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是比较稳妥的。
可惜就是不得曹操的心!
因为鲜卑不一定会失败,万一轲比能胜了东阳侯呢?
东阳侯得民心,得军心,在于“常胜”,若是陡然败了一次,扬州士气大跌,曹操顺势起兵,胜算将大大地提高!
而且司马懿说了,轲比能胜算不低!
因为他被困在并州,后路被断,很容易背水一战。
曹操犹豫了,这么大的决策,他很难立刻下定决心。
他的决定,将关乎天下大势。
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突然被搬了出来,一定会引起震惊。
曹操也不知道任用司马懿是对还是错!
至于一旁最先提出联合鲜卑的梁习,已经呆住了。
他就随口一说,觉得对他们有利,没想到司马懿竟然片刻就想到了这么多。
“魏王,凡事都有风险,就看您怎么选择了。”梁习道,这件事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说完这句话后,他立刻退到一边,瞥了司马懿一眼。
司马懿正在闭目养神,似乎曹操怎么选择,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魏王,请献帝来摘东阳侯的桃子,不是很有意思吗?”夏侯惇嘿嘿一笑道。
“哈哈,这个形容非常有趣。好,就让献帝来一次‘御驾亲征’!”曹操铿锵有力地道,做出这一个决定,似乎掏空了他的力气。
“联系鲜卑人需要一名使者,何人愿往?”
梁习向前一步,道:“魏王,王凌乃司徒王允之侄,此人文武双全,定可完成任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