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贝勒胤禩,叩见新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九阿哥和十阿哥见八哥已经臣服,也只能跟着下跪俯首称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崩于畅春园,终年六十八岁。
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由于四爷的雷厉风行与提前布局筹谋,这场皇权的更迭交接,并未引起太大的动荡不安。
新君继位,自然要改元纪年。
此时李金桂和四爷都是一身缟素,面容疲惫。
八爷一派虽然明面上臣服四爷,但却不甘心于争夺储位的失败。
这几日京中谣言四起,说四爷的皇位不是由大行皇帝亲自指定,而是四爷以卑劣手段从其他兄弟那儿夺来的。
这些舆论在民间传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一样。
世人皆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对于成为民间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四爷和幕僚们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他既不能以武力镇压,也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将散播谣言的罪魁祸首抓捕下狱。
“朕拟了个年号,你瞧瞧?”
李金桂探头瞧了瞧,旋即表情凝重的点点头。
“皇上曾是雍亲王,而正与禛谐音,正之一字,亦有正统,名正言顺之意,”
李金桂觉得四爷将新年号拟定为雍正恰到好处。
侧面抨击世俗舆论关于新君得位不正之说法,雍正的意思即为雍亲王得位之正。
拟定次年春改元雍正纪年的旨意颁布之后,那些个碎嘴的造谣者又开始作妖。
都称“雍正”这个年号寓意并不是那么好。
不好之处就在于那一个“正”字。
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明英宗的正统,这些历代以来含有“正”字的年号都不是吉兆。
反正不管四爷如何做,总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如今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替康熙爷大办丧事。
大清的大行皇帝丧事,很讲究哭,所有后宫女眷要哭,男人也要哭,而且要大哭。
谁哭的越伤心,就表明越是孝顺,在丧事上,四爷哭晕了过去。
李金桂心疼之余,又暗暗记恨那些造谣生事之人。
康熙帝去世后,四爷作为新君,为了表示孝顺和感谢康熙帝传位于他,大哭特哭,本也无可厚非。
但那些人又开始说四爷是逢场作戏,虚伪至极。
康熙爷的万年吉地被四爷圈名为景陵。
景陵这个名字在史上有五座:一个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寝,第二个是唐宪宗墓,第三座是金睿宗墓地,第四座是明宣宗墓,第五座才是康熙爷的景陵。
景的含义是高大,令人仰慕的意思。
当礼部和内务府把几个取好的名字上呈给四爷的时候,四爷作出了一番惊人之举。
他刺破指尖,用自己手指的鲜血圈出景陵这两个字,而没有使用原先已经预备好的朱笔。
四爷此举,无疑在诸王大臣面前作出了一个极其谦恭的表现,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前所未有,这番心思可谓用心良苦。
九阿哥和十阿哥见八哥已经臣服,也只能跟着下跪俯首称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崩于畅春园,终年六十八岁。
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由于四爷的雷厉风行与提前布局筹谋,这场皇权的更迭交接,并未引起太大的动荡不安。
新君继位,自然要改元纪年。
此时李金桂和四爷都是一身缟素,面容疲惫。
八爷一派虽然明面上臣服四爷,但却不甘心于争夺储位的失败。
这几日京中谣言四起,说四爷的皇位不是由大行皇帝亲自指定,而是四爷以卑劣手段从其他兄弟那儿夺来的。
这些舆论在民间传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一样。
世人皆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对于成为民间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四爷和幕僚们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他既不能以武力镇压,也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将散播谣言的罪魁祸首抓捕下狱。
“朕拟了个年号,你瞧瞧?”
李金桂探头瞧了瞧,旋即表情凝重的点点头。
“皇上曾是雍亲王,而正与禛谐音,正之一字,亦有正统,名正言顺之意,”
李金桂觉得四爷将新年号拟定为雍正恰到好处。
侧面抨击世俗舆论关于新君得位不正之说法,雍正的意思即为雍亲王得位之正。
拟定次年春改元雍正纪年的旨意颁布之后,那些个碎嘴的造谣者又开始作妖。
都称“雍正”这个年号寓意并不是那么好。
不好之处就在于那一个“正”字。
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明英宗的正统,这些历代以来含有“正”字的年号都不是吉兆。
反正不管四爷如何做,总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如今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替康熙爷大办丧事。
大清的大行皇帝丧事,很讲究哭,所有后宫女眷要哭,男人也要哭,而且要大哭。
谁哭的越伤心,就表明越是孝顺,在丧事上,四爷哭晕了过去。
李金桂心疼之余,又暗暗记恨那些造谣生事之人。
康熙帝去世后,四爷作为新君,为了表示孝顺和感谢康熙帝传位于他,大哭特哭,本也无可厚非。
但那些人又开始说四爷是逢场作戏,虚伪至极。
康熙爷的万年吉地被四爷圈名为景陵。
景陵这个名字在史上有五座:一个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寝,第二个是唐宪宗墓,第三座是金睿宗墓地,第四座是明宣宗墓,第五座才是康熙爷的景陵。
景的含义是高大,令人仰慕的意思。
当礼部和内务府把几个取好的名字上呈给四爷的时候,四爷作出了一番惊人之举。
他刺破指尖,用自己手指的鲜血圈出景陵这两个字,而没有使用原先已经预备好的朱笔。
四爷此举,无疑在诸王大臣面前作出了一个极其谦恭的表现,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前所未有,这番心思可谓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