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并,交税的农民越来越少,有地不交税的大地主越来越多,国家活活拖死。
这个恐怖定律,其实在康熙年间已经重演到激烈,但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康熙爷选择了妥协。
而四爷,却顶着举国士绅谩骂强制推行,他,真的办成了。
而他,换来的不是歌功颂德,只是被世人不断的抹黑,不断的口诛笔伐。
但他对大清的贡献,却是十分震撼,好比一把快刀,给百病缠身的大清朝,狠狠割除了腐肉,从此效率大增,为盛世奠基。
看着他鬓角微霜,华发早生,李金桂有些心疼的抱着这个傻乎乎的男人。
“胤禛,我们离开紫禁城可好?你不当皇帝,我不是熹贵妃。你我做一对寻常人家的夫妻。”
在这世间,除了她,四爷最爱的就是权力,让他放下皇帝的尊荣,又谈何容易。
“为何如此多愁善感?”
胤禛转身,将她拥入怀中,在她眉间轻啄一口。
“我只是觉得爷的脾气不适合当皇帝。”
“爷做事但求问心无愧。爷不在乎世人如何看。”
“等过了这一阵,爷带你出去散散心。”
生辰嘛,对胤禛来说,最好的礼物只有她。
不想辜负这良辰美景,胤禛眸中光华流转,旋即俯身将她打横抱起...
第二日清晨,伺候四爷上朝之后,李金桂百无聊赖的坐在书桌前。
这男人,昨儿半夜又爬起来悄悄的批阅奏折了,不要命了么?
随手抓了一本奏折,看到奏折上的名字,李金桂愣了愣。
这不是那个话唠孙文成孙大人么?
这家伙每个月都给四爷递请安折子,而折子里的话术都一模一样的。
一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
二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
三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这孙文成真是够了,他究竟有多闲,咱家四大爷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吧。
以这男人的性子,心里定被这孙文成烦死了,但碍于皇帝的威严,心里想的一定是每次回复一样的话会不会说朕不走心?所以这回才多加了半句。
........
十月:
可能是因为孙文成的请安奏折太多,四爷都被搞糊涂了,所以出现了下面这样:
广州织造:这是天气和粮食价格报告,请皇上过目
四爷:朕很好
对!四爷见到这家伙的请安折子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压根就没看他的奏折直接回复“朕安”!
李金桂抓过四爷的朱笔,旋即在朕很好后头加了句知道了。
别以为上这么一封折子不是什么大事,倘若县级以上官员每个月初一都这么请安一下,全国上千个县啊!
就算完全不去看这些,光是每封都回“朕安”两个字都能回到手软!
哪还有时间生孩子啊!哦,不,哪儿还有时间入后宫啊。
大清入关之初,沿袭明代公文处理体系,凡大臣奏报公务只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上行文书,区别在于公事使用题本、私事使用奏本,题本要加盖印信,奏本不须用印。
这个恐怖定律,其实在康熙年间已经重演到激烈,但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康熙爷选择了妥协。
而四爷,却顶着举国士绅谩骂强制推行,他,真的办成了。
而他,换来的不是歌功颂德,只是被世人不断的抹黑,不断的口诛笔伐。
但他对大清的贡献,却是十分震撼,好比一把快刀,给百病缠身的大清朝,狠狠割除了腐肉,从此效率大增,为盛世奠基。
看着他鬓角微霜,华发早生,李金桂有些心疼的抱着这个傻乎乎的男人。
“胤禛,我们离开紫禁城可好?你不当皇帝,我不是熹贵妃。你我做一对寻常人家的夫妻。”
在这世间,除了她,四爷最爱的就是权力,让他放下皇帝的尊荣,又谈何容易。
“为何如此多愁善感?”
胤禛转身,将她拥入怀中,在她眉间轻啄一口。
“我只是觉得爷的脾气不适合当皇帝。”
“爷做事但求问心无愧。爷不在乎世人如何看。”
“等过了这一阵,爷带你出去散散心。”
生辰嘛,对胤禛来说,最好的礼物只有她。
不想辜负这良辰美景,胤禛眸中光华流转,旋即俯身将她打横抱起...
第二日清晨,伺候四爷上朝之后,李金桂百无聊赖的坐在书桌前。
这男人,昨儿半夜又爬起来悄悄的批阅奏折了,不要命了么?
随手抓了一本奏折,看到奏折上的名字,李金桂愣了愣。
这不是那个话唠孙文成孙大人么?
这家伙每个月都给四爷递请安折子,而折子里的话术都一模一样的。
一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
二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
三月:
广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四爷: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这孙文成真是够了,他究竟有多闲,咱家四大爷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吧。
以这男人的性子,心里定被这孙文成烦死了,但碍于皇帝的威严,心里想的一定是每次回复一样的话会不会说朕不走心?所以这回才多加了半句。
........
十月:
可能是因为孙文成的请安奏折太多,四爷都被搞糊涂了,所以出现了下面这样:
广州织造:这是天气和粮食价格报告,请皇上过目
四爷:朕很好
对!四爷见到这家伙的请安折子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压根就没看他的奏折直接回复“朕安”!
李金桂抓过四爷的朱笔,旋即在朕很好后头加了句知道了。
别以为上这么一封折子不是什么大事,倘若县级以上官员每个月初一都这么请安一下,全国上千个县啊!
就算完全不去看这些,光是每封都回“朕安”两个字都能回到手软!
哪还有时间生孩子啊!哦,不,哪儿还有时间入后宫啊。
大清入关之初,沿袭明代公文处理体系,凡大臣奏报公务只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上行文书,区别在于公事使用题本、私事使用奏本,题本要加盖印信,奏本不须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