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六十四章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江宁能守住。
在两王的策划中是蒋王由海路直插天津,而寿王席卷地方。虽然寿王的这支军队是吸引眼球的,但在他们本来的预计中起码江苏、浙江一带是能拿到手里的,这样就算上京不利,也可以割据地方。
而朱全虽然看到了这一点却没有太在意,因为他无能为力,对方在南方经营的太久,他就算想慢慢替换也没时间了。朱全看起来白白胖胖,如同个面团,其实心中狠厉。在他发现不能慢慢图之的时候,也就把这一块丢到了一边。他是这么同自己的父亲和南安王说的:“那两个逆贼既然要占据江南,就不可能糜烂地方,不过战乱总会带些伤亡,这却是朕现在顾不得的了。只能寄希望以后了。”
说完,还重重的叹了口气,一副忧心忡忡的架势,此时就算是福王也要连连点头,更不要说是南安王了,不过心中却是一片冰凉。朱全那话说的温柔,其实却是一片杀气。大乱之后方有大治,江南的那种情景,朱全觉得自己现在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待收拾了蒋王和李永祥再调转头来对付寿王,到时从上到下免不了要狠狠的杀一批。
那些与逆贼同流合污,或见势不妙只知避祸的官员也是该杀,但这被祸及的百姓岂不无辜?就算两王再想经营江南,兵锋一过,又岂是他们能控制的住的?而且那寿王,真不像是个能干的。
老朱家有王爷守国土的组训,于是下面的子弟也都大多爱武,骑射功夫不用说是都练的,就是推兵摆阵,也会琢磨琢磨。南安王过去同寿王交过手,真没发现他有什么军事上的天份。
“但也许是藏拙?”
“朕现在几是无人可用,还要两位父王同王叔多多费心了。就请父王主抓粮草,王叔担任主帅。”关于福王的称呼现在还没个定论,朱全也不能叫他父皇,其实叫父王也不太对头,但他想这么叫,现在就算不开眼的言官也不会多事了。
福王连称不敢,南安王道:“陛下如此托付,臣原不该推脱,只是臣的身体……”
“王叔放心,朕必不敢让王叔劳累,只是这逆贼又是家贼,除王叔等几位王叔,一般人恐有顾虑。而其他几位王叔又没有真经历过兵事,这主阵就还要王叔来坐了。当然,朕不会不考虑王叔的身体,所以平时的杂务自有别人打理。”
话说到这个份上,南安王也只有遵旨了。回到家中,南安王妃听了这些话,沉吟道:“陛下这是在防其他王爷吗?”
“恐是有这个意思。”
“可既如此,又为何让王爷坐到这个位上,他难道就不担心王爷……?”
南安王摇摇头:“可能是因为我到底是福王的亲兄弟吧。”
南安王妃目光闪烁,显然是不信的,南安王也没有再说什么。其实原因他已经猜出了一些。在现阶段,主帅这个位置必须有一个压得住场的人来担任,李尚书等作为顾命大臣倒是威望够,却是文官。从辽宁调来的王厚德倒是个知兵的,却威望不足,特别是面对李永祥和蒋王的时候。所以早先他就想到会有一个王爷来做主帅,但他没想到会是自己。
但当朱全真把这个位置交给他的时候,他又能理解了。在所有王爷中,他是最势单力薄的,不过两个子嗣,一个还身体不好,成亲一年多了也没见有什么音信,另一个却是庶子。这陛下是想着,就算他建立了一定威望,恐怕也不能有太大作为——同时,也最不可能被两王诱惑。而且他这个主帅摆明了就是名义上的傀儡,真有二心也影响不大,反倒是粮草是重中之重,除福王外,估计也没人能令朱全放心。
“若江宁有个万一,抵儿……”
南安王摇摇头:“再说吧。”
而谁知道江宁竟然守住了!不仅守住了,还一连守了十多天。安姐等人不知道江宁的情况,京城却是能够得到消息的,当张氏母女的信息传来,就算是朱全也不由动容:“好忠义,好烈女,夫明妻贤,却是我大明之幸,江南百姓之幸啊!来啊,立刻拟受高知州一等忠义勋章,封张氏母女一等诰命!”
这话一出,诸臣都是一怔。那诰命也就罢了,虽然尊贵朝中也多着。可忠义勋章却是太、祖时留下的,非有大功不能授予,一开始也就是个荣誉,后来简直就要演变成铁卷丹书了。当下就有人道:“陛下,这勋章,是不是待江宁事了再补与?”
这话说的含蓄,意思却是清楚的,现在就给高老爷勋章,万一他下面也叛逆了,朝廷岂不成了笑话?朱全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江宁多少兵士?多少准备?高博荣在这种情况下能坚守到现在,下一刻就算败了,也是光荣的。就算有其他情况,朕也能理解!”
后世有人评价这一段,说朱全是不是一个仁君很有争议,但毫无疑问的,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君王。他这段话看起来只是奖赏高博荣,表现自己的大度,但其实也是在给其他州府的官员们下达一个信号: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死战,但我要看到你们的努力,如果你们努力了,那么哪怕以后谋逆了,我也能够原谅。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他争取了所有可以争取的资源,令原本左右为难的官员们突然发现了一条新路,那就是他们可以先战斗,万一不敌了再投降。这样无论谁胜谁负,这样起码都不会有重罪。这看起来像是鼓励墙头草的行为,其实却是令蒋王、寿王举世为敌。特别是寿王,很快就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在九月五号,江宁终于盼来了援军——来自无锡的军队。
无锡府知府倒不是存心不救援的,或者是听了朱全的话才组织人手的。他虽也受过李永祥的好处,却不是铁杆。寿王一举起反旗,他就想讨伐,落个头等功,结果却发现自己无兵可用。千户所中当然是有兵的,但无锡本地也需要驻防,好在这事也有例子,立刻张开榜单开始募兵,结果却应者了了。无锡也算富庶之地,大多数人过的都不错,现在官兵待遇下降,他们也就没多少要当兵的念头了。而且不知谁传的,这次当兵是要同李永祥打仗,李永祥在江南一带当真是威名赫赫,特别是做渔民水手的,恨不得把他当神仙敬拜,无锡本地也有不少以捕鱼为生的,就受了影响。因此越发没兴趣了,榜单贴出去几天,招到的兵士还不到三百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大多一看都是来混饭的。
后来无锡知府下了狠心,在原有的基础上,一个兵士多给二十两的安家费,这才又招了两千人。这些人过去有做渔民的,有做农民的,有做手工的,甚至有偷鸡摸狗的,怎么也说不上兵,偏偏现在又没时间训练,只是稍稍的整编了一番,就让千户所的封千户带着赶了过来。这封千户倒是个能干的,知道带着这么一支队伍到江宁,别说救援,自己就先陷进去了。因此倒不急着赶路,而是一路走着一路训练着,待到了江宁虽还没练出什么,好歹总有些样子了。同时也令江宁上下一振——他们总算没有被抛弃。
九月七号,江宁盼来了第二支援军,比起无锡的队伍,常州的这支就像是来打酱油的,可总算不显得救援单薄了。这两支队伍的将领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这点人根本不够添的,因此也不主动发起进攻,只是一边着人喊话,一边在后面做骚扰,今天去放一把火,明天去劫个粮,其实也成不了什么事,就是令人头疼。气的寿王咬牙切齿,暴跳着说要先宰了他们,却被人拦住了,全军上下一致认为现在关键的是先攻下江宁,这种小部队完全可以暂时不理,量他们也不敢真的冲击大军。
他们想错了,因为在九月十三号的时候,朱抵来了。
从理论上来说,朱抵现在起码可以把军队扩充到五千以上,他要弄上一万人,也没人找他的麻烦。但他的部队却只有三千人,这还包括他早先弄到的大堆的后勤人员,他真正能打仗的,也不过两千人。所以,当他的旗号飘起来的时候,寿王虽然看到了,却不是太在意,当然,更心焦了!
朱抵的旗号明显和常州、无锡的不一样,那是边军,是大同的军队!虽知道现在大明上下的官兵都不能和早先相比,但对这种百战之兵,无论是寿王还是其他将领都心存忌惮。
“现在的情况诸位已经看到了。”这十几天寿王对手下的将领发过脾气,下过狠心,骂过吵过,在发现不管他做什么都无碍大局之后,这位从出生就是的天之骄子终于学会了心平气和,“若是再攻不下江宁,我军危矣!”
下面的几个统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个开口道:“王爷,其实我们虽没能攻下江宁,却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一,试出了周边那些官员的态度;二,将内地的队伍吸引过来,今日虽只有一个前锋,想来日后必源源不断。兵士到了我们这里,蒋王殿下那边也就容易行事了。”
一番话说的众人纷纷点头。这些天打江宁真是被他们打的疲惫不堪,一队队的人马拉过去,眼看就要攻下了,那江宁竟又守住了。现在立在城头的已经没多少是穿着完整铠甲的兵士了,大多是乡勇,有的地方甚至上了女人!在最初的日子,江宁城头的大炮还会响几下,这几天都没有再出声了,想来是没了炮弹。可就是这样,江宁竟还没被破门!这里面虽有他们彼此扯皮、顾忌等种种原因,但江宁的坚毅也令他们绝望。
在最初,他们想打下江宁,想着一路高歌猛进,将来不仅是从龙的,还有一份拿得出手的功勋,而现在他们则有了不同的看法——既然目的达到了,那这江宁打下打不下也无所谓,关键是现在已经牺牲这么多了,还有必要继续牺牲吗?要是早先的情况也就罢了,但现在可是连边军都来了啊!
这话听的寿王心中暗恨,虽然这个将领说的是实话,但他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跟着蒋王谋反,可不只是想一个太平王爷!可照此下去,蒋王打下京城,他呢,连一个江宁都拿不下?到时候又比现在好多少?
但他知道这些将领各有各的心思,而且从心中服的还不是他,因此有再多的火此时也只有压下:“本王昨日看了,那江宁城头,拿菜刀的都有了,想来他们也是要弹尽粮绝了。那高知州现在就算是个铁人,也快被咱们打透了,只要再努把力,江宁必克!”
几个统领保持沉默,寿王知道不拿出点真东西是不行了,因此道:“明日,本王会让中军率先攻城!此战,必要全功!”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几个将领知道他是下狠心了,纷纷应诺。不过在回去后就开始三五成群的商量开了。寿王的中军这些日子也不是没开出来过,武器装备都没的说,仗却打的一般般,就算他发了狠心这城也不见得能破了,要是不破,他们该怎么办?众人商讨一番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既然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也可以退回上海了,到时候临着东海舰队总是个依仗——李永祥虽然把大部队带走了,却还是留了不少船。
这么商议了一番,第二天一早起锅做饭。寿王的军队最初吃的不错,这段日子也渐渐平常了,但今天为了能提高士气,寿王特意下令给每个士兵补上两片二指厚的大肥肉,这些肉吃到嘴中,果然士气大振。寿王穿着铠甲,鼓动了一番人心,这才下令攻城。他完全不知道远在营帐外的朱抵本来已经瞄准了他,后来因为距离的原因不得不罢手。
“大人,他们要攻城了。”赵旭有些兴奋的通报。
“嗯。”朱抵点点头,“那两边已经通知好了吗?”
“已经通知到了,两边都说尽力配合,但封千户说此举甚为冒险,将军还要三思。”
朱抵一摆手:“打仗哪有不冒险的?想要平安,就缩在家里。这一次,咱们玩个大的!”
☆、第104章
第六十五章
罗婆子刷完最后一个木碗,站起身,垂着酸痛的腰,向南看去。从她这个距离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江宁的城墙,其他的却是看不清了。
“听说今天一定要攻下来呢。”其他在河边洗菜刷碗的婆子议论着。
“这话已经说了好多遍了,我看今天也够呛。那个姓高的官,老婆闺女都死了,死到上面也不会让打下来吧。”
听到这话,罗婆子心中一痛。说起来她同那对母女也没接触多久,而且在接触的那段日子,那个夫人总好找她问话。她虽只是个乡下婆子也知道那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弄不好要杀头呢。而且她也是真不知道,在去照顾她们母女之前,她也就是这营地里打杂的,刷个盘子洗个菜,伺候的还是同她一样被夹裹的百姓。
那些正规的兵士在另外的营地里,虽然这些营地都是挨着的,但他们这样的却不能随便走动。像她那段日子,虽要去照顾张氏母女,也还是要在这边住着,然后每天去那边应差,进去前还会被搜身。也亏得她是个老太婆了,也没什么想法了,要是那些大媳妇,羞也被羞死了。
当然,那些兵士对检查她也没什么兴趣,不过大概的翻翻身,所以她还能夹带一些东西进去。至于张氏要的纸张,她知道那东西厉害,是怎么也不敢带的。她并不知道张氏想做什么,但在她的概念中,凡是和读书人有关的物品,都是厉害的,所以无论张氏怎么哀求贿赂,甚至把那块一看就非常贵重的玉牌都塞到她手里了,她也只是摇头。
在她想来,张氏就是不知足。她不知道张氏母女犯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她们将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既然那些将军啊大人啊,待她们还不错,那就老老实实听话嘛。她这一辈子见过太多事了,也经历过太多事了。七岁那年闹灾荒,她娘把她卖到西头的大庄子里,当时对她说的,就是要听话。
她记住了这句话,虽然怕的浑身哆嗦,还是老老实实的听话,然后她就被分到了厨房里做帮工,那天晚上,她吃到了有生以来第一顿饱饭。而和她同去的邻居二丫,因为吵闹着回家,被主家罚跪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得了风寒,她在主家没功没劳的,主家怎么会为她请郎中?还是她从厨房熬了点葱姜水与她喝,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她一直老老实实的在厨房里做工,那二丫却不甘心,总想攀高枝,后来还真让她攀上了,结果却是被少奶奶打的半死,又被灌下一碗落子汤——二丫是生生的流干了血死的!
再后来主家犯了事,他们这些仆人有跑的,有自寻出路的,唯独她和另外几个老老实实的留下了,到了新主人那里,新主人看她老实,就给了她个恩典,没要她的赎身银子就把她放了。
之后她结婚、生子,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她的日子虽说不上多好,却也和丈夫一起置办了二十亩地,有了三个孩子,若不是遇到这次的兵祸,她这日子也算不错了。
她这辈子总结的经验就是要听话,听上面的话,听有本事的人的话,听男人的话。她见过太多聪明的机灵的漂亮的,就因为不够听话,最后都倒了霉——没那么大的本事,非要有那么大的心!
“我要早知道她们会落个这下场,就多给她们捎两块好肉了。”罗婆子叹了口气,正待她要弯下腰把那些木碗都抱起来的时候,惊骇的发现草丛里不知什么时候,竟站满了士兵!那些士兵穿着甲衣,拿着长枪,站的笔直,别说他们这些被夹裹的了,就是那些将军的人马也少有这么齐整的。
这是朝廷的天兵!
第六十四章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江宁能守住。
在两王的策划中是蒋王由海路直插天津,而寿王席卷地方。虽然寿王的这支军队是吸引眼球的,但在他们本来的预计中起码江苏、浙江一带是能拿到手里的,这样就算上京不利,也可以割据地方。
而朱全虽然看到了这一点却没有太在意,因为他无能为力,对方在南方经营的太久,他就算想慢慢替换也没时间了。朱全看起来白白胖胖,如同个面团,其实心中狠厉。在他发现不能慢慢图之的时候,也就把这一块丢到了一边。他是这么同自己的父亲和南安王说的:“那两个逆贼既然要占据江南,就不可能糜烂地方,不过战乱总会带些伤亡,这却是朕现在顾不得的了。只能寄希望以后了。”
说完,还重重的叹了口气,一副忧心忡忡的架势,此时就算是福王也要连连点头,更不要说是南安王了,不过心中却是一片冰凉。朱全那话说的温柔,其实却是一片杀气。大乱之后方有大治,江南的那种情景,朱全觉得自己现在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待收拾了蒋王和李永祥再调转头来对付寿王,到时从上到下免不了要狠狠的杀一批。
那些与逆贼同流合污,或见势不妙只知避祸的官员也是该杀,但这被祸及的百姓岂不无辜?就算两王再想经营江南,兵锋一过,又岂是他们能控制的住的?而且那寿王,真不像是个能干的。
老朱家有王爷守国土的组训,于是下面的子弟也都大多爱武,骑射功夫不用说是都练的,就是推兵摆阵,也会琢磨琢磨。南安王过去同寿王交过手,真没发现他有什么军事上的天份。
“但也许是藏拙?”
“朕现在几是无人可用,还要两位父王同王叔多多费心了。就请父王主抓粮草,王叔担任主帅。”关于福王的称呼现在还没个定论,朱全也不能叫他父皇,其实叫父王也不太对头,但他想这么叫,现在就算不开眼的言官也不会多事了。
福王连称不敢,南安王道:“陛下如此托付,臣原不该推脱,只是臣的身体……”
“王叔放心,朕必不敢让王叔劳累,只是这逆贼又是家贼,除王叔等几位王叔,一般人恐有顾虑。而其他几位王叔又没有真经历过兵事,这主阵就还要王叔来坐了。当然,朕不会不考虑王叔的身体,所以平时的杂务自有别人打理。”
话说到这个份上,南安王也只有遵旨了。回到家中,南安王妃听了这些话,沉吟道:“陛下这是在防其他王爷吗?”
“恐是有这个意思。”
“可既如此,又为何让王爷坐到这个位上,他难道就不担心王爷……?”
南安王摇摇头:“可能是因为我到底是福王的亲兄弟吧。”
南安王妃目光闪烁,显然是不信的,南安王也没有再说什么。其实原因他已经猜出了一些。在现阶段,主帅这个位置必须有一个压得住场的人来担任,李尚书等作为顾命大臣倒是威望够,却是文官。从辽宁调来的王厚德倒是个知兵的,却威望不足,特别是面对李永祥和蒋王的时候。所以早先他就想到会有一个王爷来做主帅,但他没想到会是自己。
但当朱全真把这个位置交给他的时候,他又能理解了。在所有王爷中,他是最势单力薄的,不过两个子嗣,一个还身体不好,成亲一年多了也没见有什么音信,另一个却是庶子。这陛下是想着,就算他建立了一定威望,恐怕也不能有太大作为——同时,也最不可能被两王诱惑。而且他这个主帅摆明了就是名义上的傀儡,真有二心也影响不大,反倒是粮草是重中之重,除福王外,估计也没人能令朱全放心。
“若江宁有个万一,抵儿……”
南安王摇摇头:“再说吧。”
而谁知道江宁竟然守住了!不仅守住了,还一连守了十多天。安姐等人不知道江宁的情况,京城却是能够得到消息的,当张氏母女的信息传来,就算是朱全也不由动容:“好忠义,好烈女,夫明妻贤,却是我大明之幸,江南百姓之幸啊!来啊,立刻拟受高知州一等忠义勋章,封张氏母女一等诰命!”
这话一出,诸臣都是一怔。那诰命也就罢了,虽然尊贵朝中也多着。可忠义勋章却是太、祖时留下的,非有大功不能授予,一开始也就是个荣誉,后来简直就要演变成铁卷丹书了。当下就有人道:“陛下,这勋章,是不是待江宁事了再补与?”
这话说的含蓄,意思却是清楚的,现在就给高老爷勋章,万一他下面也叛逆了,朝廷岂不成了笑话?朱全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江宁多少兵士?多少准备?高博荣在这种情况下能坚守到现在,下一刻就算败了,也是光荣的。就算有其他情况,朕也能理解!”
后世有人评价这一段,说朱全是不是一个仁君很有争议,但毫无疑问的,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君王。他这段话看起来只是奖赏高博荣,表现自己的大度,但其实也是在给其他州府的官员们下达一个信号: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死战,但我要看到你们的努力,如果你们努力了,那么哪怕以后谋逆了,我也能够原谅。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他争取了所有可以争取的资源,令原本左右为难的官员们突然发现了一条新路,那就是他们可以先战斗,万一不敌了再投降。这样无论谁胜谁负,这样起码都不会有重罪。这看起来像是鼓励墙头草的行为,其实却是令蒋王、寿王举世为敌。特别是寿王,很快就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在九月五号,江宁终于盼来了援军——来自无锡的军队。
无锡府知府倒不是存心不救援的,或者是听了朱全的话才组织人手的。他虽也受过李永祥的好处,却不是铁杆。寿王一举起反旗,他就想讨伐,落个头等功,结果却发现自己无兵可用。千户所中当然是有兵的,但无锡本地也需要驻防,好在这事也有例子,立刻张开榜单开始募兵,结果却应者了了。无锡也算富庶之地,大多数人过的都不错,现在官兵待遇下降,他们也就没多少要当兵的念头了。而且不知谁传的,这次当兵是要同李永祥打仗,李永祥在江南一带当真是威名赫赫,特别是做渔民水手的,恨不得把他当神仙敬拜,无锡本地也有不少以捕鱼为生的,就受了影响。因此越发没兴趣了,榜单贴出去几天,招到的兵士还不到三百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大多一看都是来混饭的。
后来无锡知府下了狠心,在原有的基础上,一个兵士多给二十两的安家费,这才又招了两千人。这些人过去有做渔民的,有做农民的,有做手工的,甚至有偷鸡摸狗的,怎么也说不上兵,偏偏现在又没时间训练,只是稍稍的整编了一番,就让千户所的封千户带着赶了过来。这封千户倒是个能干的,知道带着这么一支队伍到江宁,别说救援,自己就先陷进去了。因此倒不急着赶路,而是一路走着一路训练着,待到了江宁虽还没练出什么,好歹总有些样子了。同时也令江宁上下一振——他们总算没有被抛弃。
九月七号,江宁盼来了第二支援军,比起无锡的队伍,常州的这支就像是来打酱油的,可总算不显得救援单薄了。这两支队伍的将领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这点人根本不够添的,因此也不主动发起进攻,只是一边着人喊话,一边在后面做骚扰,今天去放一把火,明天去劫个粮,其实也成不了什么事,就是令人头疼。气的寿王咬牙切齿,暴跳着说要先宰了他们,却被人拦住了,全军上下一致认为现在关键的是先攻下江宁,这种小部队完全可以暂时不理,量他们也不敢真的冲击大军。
他们想错了,因为在九月十三号的时候,朱抵来了。
从理论上来说,朱抵现在起码可以把军队扩充到五千以上,他要弄上一万人,也没人找他的麻烦。但他的部队却只有三千人,这还包括他早先弄到的大堆的后勤人员,他真正能打仗的,也不过两千人。所以,当他的旗号飘起来的时候,寿王虽然看到了,却不是太在意,当然,更心焦了!
朱抵的旗号明显和常州、无锡的不一样,那是边军,是大同的军队!虽知道现在大明上下的官兵都不能和早先相比,但对这种百战之兵,无论是寿王还是其他将领都心存忌惮。
“现在的情况诸位已经看到了。”这十几天寿王对手下的将领发过脾气,下过狠心,骂过吵过,在发现不管他做什么都无碍大局之后,这位从出生就是的天之骄子终于学会了心平气和,“若是再攻不下江宁,我军危矣!”
下面的几个统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个开口道:“王爷,其实我们虽没能攻下江宁,却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一,试出了周边那些官员的态度;二,将内地的队伍吸引过来,今日虽只有一个前锋,想来日后必源源不断。兵士到了我们这里,蒋王殿下那边也就容易行事了。”
一番话说的众人纷纷点头。这些天打江宁真是被他们打的疲惫不堪,一队队的人马拉过去,眼看就要攻下了,那江宁竟又守住了。现在立在城头的已经没多少是穿着完整铠甲的兵士了,大多是乡勇,有的地方甚至上了女人!在最初的日子,江宁城头的大炮还会响几下,这几天都没有再出声了,想来是没了炮弹。可就是这样,江宁竟还没被破门!这里面虽有他们彼此扯皮、顾忌等种种原因,但江宁的坚毅也令他们绝望。
在最初,他们想打下江宁,想着一路高歌猛进,将来不仅是从龙的,还有一份拿得出手的功勋,而现在他们则有了不同的看法——既然目的达到了,那这江宁打下打不下也无所谓,关键是现在已经牺牲这么多了,还有必要继续牺牲吗?要是早先的情况也就罢了,但现在可是连边军都来了啊!
这话听的寿王心中暗恨,虽然这个将领说的是实话,但他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跟着蒋王谋反,可不只是想一个太平王爷!可照此下去,蒋王打下京城,他呢,连一个江宁都拿不下?到时候又比现在好多少?
但他知道这些将领各有各的心思,而且从心中服的还不是他,因此有再多的火此时也只有压下:“本王昨日看了,那江宁城头,拿菜刀的都有了,想来他们也是要弹尽粮绝了。那高知州现在就算是个铁人,也快被咱们打透了,只要再努把力,江宁必克!”
几个统领保持沉默,寿王知道不拿出点真东西是不行了,因此道:“明日,本王会让中军率先攻城!此战,必要全功!”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几个将领知道他是下狠心了,纷纷应诺。不过在回去后就开始三五成群的商量开了。寿王的中军这些日子也不是没开出来过,武器装备都没的说,仗却打的一般般,就算他发了狠心这城也不见得能破了,要是不破,他们该怎么办?众人商讨一番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既然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也可以退回上海了,到时候临着东海舰队总是个依仗——李永祥虽然把大部队带走了,却还是留了不少船。
这么商议了一番,第二天一早起锅做饭。寿王的军队最初吃的不错,这段日子也渐渐平常了,但今天为了能提高士气,寿王特意下令给每个士兵补上两片二指厚的大肥肉,这些肉吃到嘴中,果然士气大振。寿王穿着铠甲,鼓动了一番人心,这才下令攻城。他完全不知道远在营帐外的朱抵本来已经瞄准了他,后来因为距离的原因不得不罢手。
“大人,他们要攻城了。”赵旭有些兴奋的通报。
“嗯。”朱抵点点头,“那两边已经通知好了吗?”
“已经通知到了,两边都说尽力配合,但封千户说此举甚为冒险,将军还要三思。”
朱抵一摆手:“打仗哪有不冒险的?想要平安,就缩在家里。这一次,咱们玩个大的!”
☆、第104章
第六十五章
罗婆子刷完最后一个木碗,站起身,垂着酸痛的腰,向南看去。从她这个距离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江宁的城墙,其他的却是看不清了。
“听说今天一定要攻下来呢。”其他在河边洗菜刷碗的婆子议论着。
“这话已经说了好多遍了,我看今天也够呛。那个姓高的官,老婆闺女都死了,死到上面也不会让打下来吧。”
听到这话,罗婆子心中一痛。说起来她同那对母女也没接触多久,而且在接触的那段日子,那个夫人总好找她问话。她虽只是个乡下婆子也知道那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弄不好要杀头呢。而且她也是真不知道,在去照顾她们母女之前,她也就是这营地里打杂的,刷个盘子洗个菜,伺候的还是同她一样被夹裹的百姓。
那些正规的兵士在另外的营地里,虽然这些营地都是挨着的,但他们这样的却不能随便走动。像她那段日子,虽要去照顾张氏母女,也还是要在这边住着,然后每天去那边应差,进去前还会被搜身。也亏得她是个老太婆了,也没什么想法了,要是那些大媳妇,羞也被羞死了。
当然,那些兵士对检查她也没什么兴趣,不过大概的翻翻身,所以她还能夹带一些东西进去。至于张氏要的纸张,她知道那东西厉害,是怎么也不敢带的。她并不知道张氏想做什么,但在她的概念中,凡是和读书人有关的物品,都是厉害的,所以无论张氏怎么哀求贿赂,甚至把那块一看就非常贵重的玉牌都塞到她手里了,她也只是摇头。
在她想来,张氏就是不知足。她不知道张氏母女犯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她们将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既然那些将军啊大人啊,待她们还不错,那就老老实实听话嘛。她这一辈子见过太多事了,也经历过太多事了。七岁那年闹灾荒,她娘把她卖到西头的大庄子里,当时对她说的,就是要听话。
她记住了这句话,虽然怕的浑身哆嗦,还是老老实实的听话,然后她就被分到了厨房里做帮工,那天晚上,她吃到了有生以来第一顿饱饭。而和她同去的邻居二丫,因为吵闹着回家,被主家罚跪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得了风寒,她在主家没功没劳的,主家怎么会为她请郎中?还是她从厨房熬了点葱姜水与她喝,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她一直老老实实的在厨房里做工,那二丫却不甘心,总想攀高枝,后来还真让她攀上了,结果却是被少奶奶打的半死,又被灌下一碗落子汤——二丫是生生的流干了血死的!
再后来主家犯了事,他们这些仆人有跑的,有自寻出路的,唯独她和另外几个老老实实的留下了,到了新主人那里,新主人看她老实,就给了她个恩典,没要她的赎身银子就把她放了。
之后她结婚、生子,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她的日子虽说不上多好,却也和丈夫一起置办了二十亩地,有了三个孩子,若不是遇到这次的兵祸,她这日子也算不错了。
她这辈子总结的经验就是要听话,听上面的话,听有本事的人的话,听男人的话。她见过太多聪明的机灵的漂亮的,就因为不够听话,最后都倒了霉——没那么大的本事,非要有那么大的心!
“我要早知道她们会落个这下场,就多给她们捎两块好肉了。”罗婆子叹了口气,正待她要弯下腰把那些木碗都抱起来的时候,惊骇的发现草丛里不知什么时候,竟站满了士兵!那些士兵穿着甲衣,拿着长枪,站的笔直,别说他们这些被夹裹的了,就是那些将军的人马也少有这么齐整的。
这是朝廷的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