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正,王克明起身前往金銮帐,天子每天晚上都会赐宴,与他、苗铁山、齐新文边吃边商谈军务。王克明赶到的时候,苗铁山和齐新文已经早到了一步,正在和天子说话,这两人都是天子的心腹,和天子说话没有普通臣子那种拘束,大帐内有说有笑。
“克明来了,摆膳吧,边吃边聊。”石方真吩咐道。行军在外,吃食不可能讲究,简单的一荤一素一汤,还有一碟沾酱,新烙的薄饼就大葱,没有酒,就在比起普通将士不知道好出多少。
吃饭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语”,苗铁山是方州人,煎饼卷大葱沾酱吃得那叫一个香甜。等两张饼下肚,苗铁山抹抹嘴道:“万岁,出来两个月才走出来一千来里地,照这个速度咱们可打不到漠人的王庭,北漠这鬼地方冷得快,九月就可能会下雪,中秋节前一定要回军,要不然将士们可受不住冻。”
出师不利回军是忌讳,苗铁山毫不在意地说出来,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天子希望武将们表现出忠勇和憨直。对于天子的御驾亲征,在座的三人是同一个心思,脱了裤子放屁还挂烂了裤裆,说不出的腻味、烦心。
齐新文丢了安南大都督的差使,好在他是太子府的老人,石方真小小地责备了几句便让他到镇北大营带兵,相比苗铁山的直言不讳,齐新文多了几分小心。见天子看向自己,齐新文丢开手中饼道:“万岁,我没来过北漠,不过听申国公和老苗都说这个地方冷得邪乎,这次出征咱们带的辎重可没有冬衣,不能不加小心。不过现在才是六月下旬,离中秋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往前走走,要不然别说万岁您,十八万将士都有所不甘。”
不甘心,这句话说到了石方真的心槛上,准备了二十余年,国库为之一空,耗费了无数粮草和物资,就这样收伏了几个小部落回去,怎么向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交待。
看了看低着头喝汤的王克明,石方真沉声道:“申国公,你是三军统帅,你是什么看法?”
王克明心知肚明,自己虽然是三军统帅,跟这位天子还是表兄弟,但在天子的心目中还比不过苗铁山和齐新文。斟酌了一下,王克明开口道:“臣赞同苗大将军的说法,我军行进过慢,恐怕在天气变冷之前无法到达北漠王庭。”
不等王克明说完,石方真冷声道:“你是三军统帅,如何行军打仗是你的职责,大军行进速度过慢,你难辞其咎。”
王克明有苦说不出,心想要不是您老在军中,大军早就突至二千里了,说不定先锋都抵达北漠王庭边缘准备开战了。石方真继续道:“朕知道你有所顾忌,朕早就说过,只要留下二万人马护卫,你只管调兵遣将,放手去做。”
这话说的苗铁山都听不进去,留下二万人马护驾,要是让北漠人知道抄了老底,把天子捉了去,那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功高莫过护驾,哪怕寸功没有,也不能让天子担风险。
苗铁山和王克明曾并肩作战,战场上建立起的生死交情,见申国公尴尬,笑着替他解围道:“万岁,末将可要替申国公报屈,您的安危可是重于一切,北漠逃不掉,今年平定不了来年再来,可您要是有一丁点儿闪失,臣等可就百死莫赎。申国公这样用兵已经是将万岁您置于险地,北漠与中原争雄千余年,臣还从未听说过哪位天子亲征千里之外。要是换了臣作统帅,顶多让您深入北漠六百里,入敌境六百里,降伏数十部落,这战绩已是前无古皇了,万岁您得留点功劳给后世子孙啊。”
“哈哈哈,你这个苗黑子,不会掉文就不要犯酸,什么前无古皇,把朕笑死了。”笑声中,王克明感激地看了一眼苗铁山,感谢兄弟解围啊。
帐外的侍卫进来禀报:“暗卫镇抚黄喜求见。”
“让他进来。”
帐帘撩起,一袭青衫走了进来。数月功夫,黄喜瘦得如同竹竿,脸色青白,两只眼睛却闪着针尖般地光芒。王克明、苗铁山和齐新文都冲黄喜点头示意,这位黄公公手下的暗卫,深入北漠打探情报,进军以来,已有百余名暗卫死在草原之上。
这位黄喜公公,跟随大军行进,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分析收集到的谍报上。去伪存真,谍报化为大军进击、前进、防御、突袭的依据,此次北伐,漠人的偷袭从未见效,大军的死伤率极低,这与暗卫人员的抛头颅洒热血分不开,作为暗卫的统领,黄喜赢得王克明等将领的尊敬。天子数次赏赐,特许他不用穿太监服饰,可着儒衫在御前行走。
“奴才见过万岁,见过诸位将军。”黄喜来到天子面前跪前,恭敬地磕头行礼。宫中公公算得上是天子奴仆,黄喜建立功勋让天子很有面子,石方真和颜悦色地道:“黄喜,还没吃饭吧,来人,赐膳,有事等吃过饭再说。”
刘维国羡慕地看着这位晚辈,连忙吩咐小太监再准备张桌子,小一辈的公公中能得天子赏识的黄喜算是第一人,黄喜才三十出头,可以预见二十年后后宫之中他将位高权重,超过自己和冯忠等人。
黄喜谢过,默默地吃饭,等天子等人吃饱,他便住了手。石方真看在眼里,对黄喜越发多了几分欣赏,守礼,有节,可堪大用。
等众人喝过茶,黄喜起身道:“奴才有重要军情禀报。”
刘维国让人把行军图支起,遣散帐中服侍之人,自己亲自把守在帐门前。身后黄喜尖利的声音响起:“奴才手下的暗卫探得,离我大军驻地西北三百里外乌额纳河两岸,有大量的漠人部落聚焦放牧……”
包括石方真在内,众人都站在行军图前,听黄喜指点着地图解说。乌额纳河是北漠境内第三长的河流,长约一千六百里,源于北漠西北处的雪山,支流多达十余条,是北漠重要的水草繁衍地。这个时候正是草原部落放牧的季节,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习性,北漠境内的大小河流旁都有部落聚居。
“乌额纳河这一段长约三百里的地方,聚焦着十多个大小部落,约有四十多万人口,牛羊百万余只。从旗号上分辨有鹰头、牛角和飞雀,应该是以巴岱、萨蛮、乃仆三个部落为首。”
巴岱、萨蛮和乃仆都是北漠的大部落,各自拥有的部众都在十万以上,这三个部落在乌额纳河附近游牧,名义上归汗庭统管,其实除了节庆日向王庭奉上贡品外,并不参与王庭的议事。如果大汗发动战事,派人送信,部落派遣捍卫军和仆从军参战,根据出兵多少参与战利品的分配。乌施大汗死后,北漠处于分裂状态,这三个部落连象征性的贡物也懒得献上,更不用说听从王庭调遣。
郑军北伐,这三个部落自然清楚,原本打算向西移动,翻过贺牢山脉躲避这场战争。一路沿着河流边走边放牧,离贺牢山已经不远,贺牢山脉崎岖难行,数十万人赶着百万只牛羊要翻过山脉,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更何况要翻越山脉,要事先准备牧草和应用的牲口,牛羊得不到充分的食物要掉膘,冬天就难过了。
十多个部落的首领聚在一起商议,众人的意见不一,萨蛮部的首领吉图建议打探清楚郑军的方向再说,郑军北上攻击王庭的话,与他们相距有近三百里的路程,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而且这些部落聚焦在一起,有战士十万,只要不是面对所有的郑军也可以一战。
打探的结果让他们放下心来,郑军行军的路线直指王庭,与他们相隔三百余里,估计对他们没有兴趣。不过贺牢山的决定让牧民欢心鼓舞,开始还不敢走远,聚在山脚处一起放牧。牛羊多,牧草不够吃,放牧的队伍向东、向南越走越远,逐渐分散出数百里方圆的距离,期间不断有小部落加入,带来的消息称郑军没有多少马匹,不会长途奔袭,这让部落的首领安下心来,放心大胆地在乌额纳河畔放牧。
黄喜介绍完情况后,往后退了几步,把行军图前的位置空给了天子和三位将领,他只是谍报头子,呈报情报是他的职责,如何作战是天子和几位将领的事。虽然他很想在天子面前表现一下,让天子看到自己还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但曾经的过往告诉他,要在人前显盛背后要有足够的支撑,也许这样做会讨天子的欢心,但无疑会得罪别几位,在没有足够的权力前,做人做事还是谨守本份为好。
王克明等人指点着行军图讨论着,天子时不时地插上几句,黄喜不动声色地远离几步,轻轻地站在秉礼太监刘维国的身后,虽然天子没有让他离开,但有些事不是他应该听到的就应该自觉避开。
黄喜恭身轻声向刘维国问好,刘维国微笑地点点头,这个后辈机敏、谨慎、识礼,在宫中才能长久。自家在宫中四十余年,见过多少得宠之人,风光了几年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只有像自家这样忠心、谨慎之人才能走到最后,黄喜显然也体会到了这层真意。
宫中有不少后辈,将来自己老了或许要靠黄公公来照看,不妨今日结下善缘,能提携的时候提携一番,将来也有照应。想到这里,刘维国轻声细语地与黄喜公公拉起了家常,帐外经过的众人看到,一老一少两名太监在帐前有如春风。
“克明来了,摆膳吧,边吃边聊。”石方真吩咐道。行军在外,吃食不可能讲究,简单的一荤一素一汤,还有一碟沾酱,新烙的薄饼就大葱,没有酒,就在比起普通将士不知道好出多少。
吃饭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语”,苗铁山是方州人,煎饼卷大葱沾酱吃得那叫一个香甜。等两张饼下肚,苗铁山抹抹嘴道:“万岁,出来两个月才走出来一千来里地,照这个速度咱们可打不到漠人的王庭,北漠这鬼地方冷得快,九月就可能会下雪,中秋节前一定要回军,要不然将士们可受不住冻。”
出师不利回军是忌讳,苗铁山毫不在意地说出来,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天子希望武将们表现出忠勇和憨直。对于天子的御驾亲征,在座的三人是同一个心思,脱了裤子放屁还挂烂了裤裆,说不出的腻味、烦心。
齐新文丢了安南大都督的差使,好在他是太子府的老人,石方真小小地责备了几句便让他到镇北大营带兵,相比苗铁山的直言不讳,齐新文多了几分小心。见天子看向自己,齐新文丢开手中饼道:“万岁,我没来过北漠,不过听申国公和老苗都说这个地方冷得邪乎,这次出征咱们带的辎重可没有冬衣,不能不加小心。不过现在才是六月下旬,离中秋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往前走走,要不然别说万岁您,十八万将士都有所不甘。”
不甘心,这句话说到了石方真的心槛上,准备了二十余年,国库为之一空,耗费了无数粮草和物资,就这样收伏了几个小部落回去,怎么向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交待。
看了看低着头喝汤的王克明,石方真沉声道:“申国公,你是三军统帅,你是什么看法?”
王克明心知肚明,自己虽然是三军统帅,跟这位天子还是表兄弟,但在天子的心目中还比不过苗铁山和齐新文。斟酌了一下,王克明开口道:“臣赞同苗大将军的说法,我军行进过慢,恐怕在天气变冷之前无法到达北漠王庭。”
不等王克明说完,石方真冷声道:“你是三军统帅,如何行军打仗是你的职责,大军行进速度过慢,你难辞其咎。”
王克明有苦说不出,心想要不是您老在军中,大军早就突至二千里了,说不定先锋都抵达北漠王庭边缘准备开战了。石方真继续道:“朕知道你有所顾忌,朕早就说过,只要留下二万人马护卫,你只管调兵遣将,放手去做。”
这话说的苗铁山都听不进去,留下二万人马护驾,要是让北漠人知道抄了老底,把天子捉了去,那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功高莫过护驾,哪怕寸功没有,也不能让天子担风险。
苗铁山和王克明曾并肩作战,战场上建立起的生死交情,见申国公尴尬,笑着替他解围道:“万岁,末将可要替申国公报屈,您的安危可是重于一切,北漠逃不掉,今年平定不了来年再来,可您要是有一丁点儿闪失,臣等可就百死莫赎。申国公这样用兵已经是将万岁您置于险地,北漠与中原争雄千余年,臣还从未听说过哪位天子亲征千里之外。要是换了臣作统帅,顶多让您深入北漠六百里,入敌境六百里,降伏数十部落,这战绩已是前无古皇了,万岁您得留点功劳给后世子孙啊。”
“哈哈哈,你这个苗黑子,不会掉文就不要犯酸,什么前无古皇,把朕笑死了。”笑声中,王克明感激地看了一眼苗铁山,感谢兄弟解围啊。
帐外的侍卫进来禀报:“暗卫镇抚黄喜求见。”
“让他进来。”
帐帘撩起,一袭青衫走了进来。数月功夫,黄喜瘦得如同竹竿,脸色青白,两只眼睛却闪着针尖般地光芒。王克明、苗铁山和齐新文都冲黄喜点头示意,这位黄公公手下的暗卫,深入北漠打探情报,进军以来,已有百余名暗卫死在草原之上。
这位黄喜公公,跟随大军行进,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分析收集到的谍报上。去伪存真,谍报化为大军进击、前进、防御、突袭的依据,此次北伐,漠人的偷袭从未见效,大军的死伤率极低,这与暗卫人员的抛头颅洒热血分不开,作为暗卫的统领,黄喜赢得王克明等将领的尊敬。天子数次赏赐,特许他不用穿太监服饰,可着儒衫在御前行走。
“奴才见过万岁,见过诸位将军。”黄喜来到天子面前跪前,恭敬地磕头行礼。宫中公公算得上是天子奴仆,黄喜建立功勋让天子很有面子,石方真和颜悦色地道:“黄喜,还没吃饭吧,来人,赐膳,有事等吃过饭再说。”
刘维国羡慕地看着这位晚辈,连忙吩咐小太监再准备张桌子,小一辈的公公中能得天子赏识的黄喜算是第一人,黄喜才三十出头,可以预见二十年后后宫之中他将位高权重,超过自己和冯忠等人。
黄喜谢过,默默地吃饭,等天子等人吃饱,他便住了手。石方真看在眼里,对黄喜越发多了几分欣赏,守礼,有节,可堪大用。
等众人喝过茶,黄喜起身道:“奴才有重要军情禀报。”
刘维国让人把行军图支起,遣散帐中服侍之人,自己亲自把守在帐门前。身后黄喜尖利的声音响起:“奴才手下的暗卫探得,离我大军驻地西北三百里外乌额纳河两岸,有大量的漠人部落聚焦放牧……”
包括石方真在内,众人都站在行军图前,听黄喜指点着地图解说。乌额纳河是北漠境内第三长的河流,长约一千六百里,源于北漠西北处的雪山,支流多达十余条,是北漠重要的水草繁衍地。这个时候正是草原部落放牧的季节,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习性,北漠境内的大小河流旁都有部落聚居。
“乌额纳河这一段长约三百里的地方,聚焦着十多个大小部落,约有四十多万人口,牛羊百万余只。从旗号上分辨有鹰头、牛角和飞雀,应该是以巴岱、萨蛮、乃仆三个部落为首。”
巴岱、萨蛮和乃仆都是北漠的大部落,各自拥有的部众都在十万以上,这三个部落在乌额纳河附近游牧,名义上归汗庭统管,其实除了节庆日向王庭奉上贡品外,并不参与王庭的议事。如果大汗发动战事,派人送信,部落派遣捍卫军和仆从军参战,根据出兵多少参与战利品的分配。乌施大汗死后,北漠处于分裂状态,这三个部落连象征性的贡物也懒得献上,更不用说听从王庭调遣。
郑军北伐,这三个部落自然清楚,原本打算向西移动,翻过贺牢山脉躲避这场战争。一路沿着河流边走边放牧,离贺牢山已经不远,贺牢山脉崎岖难行,数十万人赶着百万只牛羊要翻过山脉,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更何况要翻越山脉,要事先准备牧草和应用的牲口,牛羊得不到充分的食物要掉膘,冬天就难过了。
十多个部落的首领聚在一起商议,众人的意见不一,萨蛮部的首领吉图建议打探清楚郑军的方向再说,郑军北上攻击王庭的话,与他们相距有近三百里的路程,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而且这些部落聚焦在一起,有战士十万,只要不是面对所有的郑军也可以一战。
打探的结果让他们放下心来,郑军行军的路线直指王庭,与他们相隔三百余里,估计对他们没有兴趣。不过贺牢山的决定让牧民欢心鼓舞,开始还不敢走远,聚在山脚处一起放牧。牛羊多,牧草不够吃,放牧的队伍向东、向南越走越远,逐渐分散出数百里方圆的距离,期间不断有小部落加入,带来的消息称郑军没有多少马匹,不会长途奔袭,这让部落的首领安下心来,放心大胆地在乌额纳河畔放牧。
黄喜介绍完情况后,往后退了几步,把行军图前的位置空给了天子和三位将领,他只是谍报头子,呈报情报是他的职责,如何作战是天子和几位将领的事。虽然他很想在天子面前表现一下,让天子看到自己还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但曾经的过往告诉他,要在人前显盛背后要有足够的支撑,也许这样做会讨天子的欢心,但无疑会得罪别几位,在没有足够的权力前,做人做事还是谨守本份为好。
王克明等人指点着行军图讨论着,天子时不时地插上几句,黄喜不动声色地远离几步,轻轻地站在秉礼太监刘维国的身后,虽然天子没有让他离开,但有些事不是他应该听到的就应该自觉避开。
黄喜恭身轻声向刘维国问好,刘维国微笑地点点头,这个后辈机敏、谨慎、识礼,在宫中才能长久。自家在宫中四十余年,见过多少得宠之人,风光了几年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只有像自家这样忠心、谨慎之人才能走到最后,黄喜显然也体会到了这层真意。
宫中有不少后辈,将来自己老了或许要靠黄公公来照看,不妨今日结下善缘,能提携的时候提携一番,将来也有照应。想到这里,刘维国轻声细语地与黄喜公公拉起了家常,帐外经过的众人看到,一老一少两名太监在帐前有如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