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联姻,即在人们的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欧洲贵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十分看重血统。这么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已经很小了,如果在考虑政治因素,选择面将变得更窄。
历史上原主斐迪南也不会拖到1893年,与帕尔马公爵罗伯托一世和波旁-两西西里的玛丽亚·皮亚公主的女儿,波旁-帕尔马的玛丽亚·路易莎公主结婚。
而谢尼亚女大公更是在1894年,为了贵族血统不被破坏,匆匆嫁给了自己的堂叔亚历山大大公。(还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推测是说:亚历山大三世当时已经病了快要死了,才急忙把女儿嫁了!)
这个世界也不例外,斐迪南的终身大事还是拖了下来,尽管之前克莱芒蒂娜公主也张罗了不少,但是最后都放弃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科哈利家族的面子不能丢。
斐迪南的婚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牵扯到家族的荣誉,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等,很多欧洲大贵族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是他们不想早点儿成婚,问题是选择范围太小,在这方面血统的因素还大过政治。
谢尼亚女大公的情况也差不多,历史上由于当时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糟糕的外交关系,两人自然不在考虑之中。
斐迪南穿越后,蝴蝶效应之下两国关系已经改善,相互就进入了视线中。
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大贵族之间几乎都有联姻。比如斐迪南的堂兄爱德华七世的妻子,和亚历山大三世的王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就是亲姐妹。
还不止这些,反正欧洲贵族之间的联姻都是一团乱麻。斐迪南还知道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这位法国公主和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王后也是表亲,相互之间关系还过得去,然后顺理成章的勾搭上了。
(辈分啥的很抱歉作者君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三四种不同答案算少的了,多推几代搞十几种答案也行。)
双方门当户对,政治上现在又是盟友,正常情况下,只待斐迪南圣彼得堡一行,就可以敲定了。
好吧,这些都还不急,斐迪南要去也得现解决国内的问题。现在保加利亚的麻烦还有一大堆,经济危机被提前引爆了,政府处理措施到位,破坏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是善后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对比巴尔干各国的情况,斐迪南还是庆幸不已。
1886年前保加利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当时俄国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之后斯塔姆政府时期,俄保关系破裂,甚至断绝了外交关系,就开始引进了大规模英国奥匈德国资本,疯狂打压俄国资本,到斐迪南时期已经是群雄逐鹿了。
这个用在保加利亚实在是太夸张了,小小的保加利亚还引不起资本大鳄们的窥视,也就是几家银行办事处加上一帮买办。
买办早就被斐迪南借刀杀人给干掉了。哦,还有漏网之鱼在忙着翻案呢!
可惜现在保加利亚是法制化社会,除非可以提供证据表明是被冤枉的,不然是无法翻案的。
从斐迪南宣布平反以来,死光了的例外,其余真正被平反凤毛麟角,至于退还资产,拿证据来吧!
当时抄家的账目,早就毁于意外之中了。目前为止,除了发还了几套房产外,其余资产去找斯塔姆政府证明吧!
没有钱还想东山再起?真当被斐迪南鞭挞的后起之秀资本家们是吃素的,连几个杂鱼都搞不定?
不过银行就很恶心了,之前历届政府的贷款就陆续抵押了不少主权,现在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大银行都在收缩资金,应付各自国内可能爆发的挤兑风潮。
斐迪南要是不趁机落尽下石,就白穿越了一回。各大列强,一直都是情报部门的众点工作对象,这会儿轮到弗胡表演了。
斐迪南向来信奉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由于地缘政治,目前保加利亚金融资本以英奥两国为首,俄国次之(原谅他们,以俄罗斯糟糕的金融条件,能保持影响力就不错了,自家还缺钱呢?),德国刚刚入场不久。
斯塔姆政府时期,保加利亚的海关关税抵押给了英国人,矿产资源大都抵押给了奥匈。
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做,柿子找软的捏。现在大英帝国金融体系,不是小小的经济危机所能撼动的;相比之下奥匈帝国的金融体系就要差得多,又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可以泄洪,关键和德国经济联系太紧密,受经济危机影响更大。
好吧,这次的对手还要小的多,仅仅是一家银行——奥匈银行。听名字就知道,这家银行不简单。
奥凶银行的前身是奥地利国家特别银行,成立于1816年,1878年改制为奥匈银行。(不要误会,现在还是一家私有银行,奥匈解体后才成为奥地利国有银行。)
维也纳一家密室里,弗胡召集了几名情报头子开会,也可以说是布置任务。
“这次你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散播奥匈银行将要破产的消息。这是资料,有真有假,你们把它当成真的宣布就好了!”弗胡
……
很快维也纳一家街头小报,就刊登三个月前奥匈银行,向塞尔维亚政府提供五千万克郎贷款的消息,这个消息是真的!不过后面加了编辑的大胆推测:塞尔维亚即将在经济危机中破产,这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立刻引起了维也纳的轰动,五千万克郎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已经近似匈牙利一年的关税收入。
大家都在议论奥匈银行要倒大霉了,这么一笔巨款足以让它伤筋动骨。
不过这并没有立刻引起奥匈银行高层的担心,没错名义上他们是发放了五千万克郎的贷款。
这样的肥肉不是奥匈银行一家可以吞下的,实际上这笔贷款是组建银行团一起发放的。
而且当时的贷款是先扣除利息,然后分批发放的,现在才发出去了一半。加上这笔钱很大一部分,又被塞尔维亚用来在奥匈采购了武器装备,资金又回流了一部分,实际上放出去的现金并不多。
欧洲贵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十分看重血统。这么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已经很小了,如果在考虑政治因素,选择面将变得更窄。
历史上原主斐迪南也不会拖到1893年,与帕尔马公爵罗伯托一世和波旁-两西西里的玛丽亚·皮亚公主的女儿,波旁-帕尔马的玛丽亚·路易莎公主结婚。
而谢尼亚女大公更是在1894年,为了贵族血统不被破坏,匆匆嫁给了自己的堂叔亚历山大大公。(还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推测是说:亚历山大三世当时已经病了快要死了,才急忙把女儿嫁了!)
这个世界也不例外,斐迪南的终身大事还是拖了下来,尽管之前克莱芒蒂娜公主也张罗了不少,但是最后都放弃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科哈利家族的面子不能丢。
斐迪南的婚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牵扯到家族的荣誉,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等,很多欧洲大贵族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是他们不想早点儿成婚,问题是选择范围太小,在这方面血统的因素还大过政治。
谢尼亚女大公的情况也差不多,历史上由于当时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糟糕的外交关系,两人自然不在考虑之中。
斐迪南穿越后,蝴蝶效应之下两国关系已经改善,相互就进入了视线中。
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大贵族之间几乎都有联姻。比如斐迪南的堂兄爱德华七世的妻子,和亚历山大三世的王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就是亲姐妹。
还不止这些,反正欧洲贵族之间的联姻都是一团乱麻。斐迪南还知道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这位法国公主和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王后也是表亲,相互之间关系还过得去,然后顺理成章的勾搭上了。
(辈分啥的很抱歉作者君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三四种不同答案算少的了,多推几代搞十几种答案也行。)
双方门当户对,政治上现在又是盟友,正常情况下,只待斐迪南圣彼得堡一行,就可以敲定了。
好吧,这些都还不急,斐迪南要去也得现解决国内的问题。现在保加利亚的麻烦还有一大堆,经济危机被提前引爆了,政府处理措施到位,破坏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是善后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对比巴尔干各国的情况,斐迪南还是庆幸不已。
1886年前保加利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当时俄国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之后斯塔姆政府时期,俄保关系破裂,甚至断绝了外交关系,就开始引进了大规模英国奥匈德国资本,疯狂打压俄国资本,到斐迪南时期已经是群雄逐鹿了。
这个用在保加利亚实在是太夸张了,小小的保加利亚还引不起资本大鳄们的窥视,也就是几家银行办事处加上一帮买办。
买办早就被斐迪南借刀杀人给干掉了。哦,还有漏网之鱼在忙着翻案呢!
可惜现在保加利亚是法制化社会,除非可以提供证据表明是被冤枉的,不然是无法翻案的。
从斐迪南宣布平反以来,死光了的例外,其余真正被平反凤毛麟角,至于退还资产,拿证据来吧!
当时抄家的账目,早就毁于意外之中了。目前为止,除了发还了几套房产外,其余资产去找斯塔姆政府证明吧!
没有钱还想东山再起?真当被斐迪南鞭挞的后起之秀资本家们是吃素的,连几个杂鱼都搞不定?
不过银行就很恶心了,之前历届政府的贷款就陆续抵押了不少主权,现在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大银行都在收缩资金,应付各自国内可能爆发的挤兑风潮。
斐迪南要是不趁机落尽下石,就白穿越了一回。各大列强,一直都是情报部门的众点工作对象,这会儿轮到弗胡表演了。
斐迪南向来信奉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由于地缘政治,目前保加利亚金融资本以英奥两国为首,俄国次之(原谅他们,以俄罗斯糟糕的金融条件,能保持影响力就不错了,自家还缺钱呢?),德国刚刚入场不久。
斯塔姆政府时期,保加利亚的海关关税抵押给了英国人,矿产资源大都抵押给了奥匈。
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做,柿子找软的捏。现在大英帝国金融体系,不是小小的经济危机所能撼动的;相比之下奥匈帝国的金融体系就要差得多,又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可以泄洪,关键和德国经济联系太紧密,受经济危机影响更大。
好吧,这次的对手还要小的多,仅仅是一家银行——奥匈银行。听名字就知道,这家银行不简单。
奥凶银行的前身是奥地利国家特别银行,成立于1816年,1878年改制为奥匈银行。(不要误会,现在还是一家私有银行,奥匈解体后才成为奥地利国有银行。)
维也纳一家密室里,弗胡召集了几名情报头子开会,也可以说是布置任务。
“这次你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散播奥匈银行将要破产的消息。这是资料,有真有假,你们把它当成真的宣布就好了!”弗胡
……
很快维也纳一家街头小报,就刊登三个月前奥匈银行,向塞尔维亚政府提供五千万克郎贷款的消息,这个消息是真的!不过后面加了编辑的大胆推测:塞尔维亚即将在经济危机中破产,这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立刻引起了维也纳的轰动,五千万克郎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已经近似匈牙利一年的关税收入。
大家都在议论奥匈银行要倒大霉了,这么一笔巨款足以让它伤筋动骨。
不过这并没有立刻引起奥匈银行高层的担心,没错名义上他们是发放了五千万克郎的贷款。
这样的肥肉不是奥匈银行一家可以吞下的,实际上这笔贷款是组建银行团一起发放的。
而且当时的贷款是先扣除利息,然后分批发放的,现在才发出去了一半。加上这笔钱很大一部分,又被塞尔维亚用来在奥匈采购了武器装备,资金又回流了一部分,实际上放出去的现金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