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笙生病的时候,正是初春,杏花刚刚开了,天还有些寒,用过早膳正赏着花的时候晕在了花园里,病发的突然,于铭一点准备也没有,回到家的时候就看到她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色倒没什么变化,只是怎么叫都不醒,仿佛沉沉睡着,呼吸很淡,让人有种即将停止的错觉。
于铭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寸步不离的守着她。
清晨起床,总是希望她可以如同往常一般坐在床边,笑着看着他,有些时候发丝凌乱,有些时候睡姿很差,让她脸上有些别扭的印记,有些时候她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一双睡眼懵懂的看着一切,弄得他总是忍不住去弹她的额头。
这么久了,因为她而形成的某些习惯,已经是改不掉了,把絮笙放在身边,看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很多的小动作小情绪,光是这么看着,他就觉得一生足矣。
何况现在有了小于言,人生还有何所求?
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以拥有两个女儿,一家五口幸福的隐居。
前提是絮笙可以安然无恙的醒过来。
只要她能醒过来,他付出什么都无所谓。
朦胧中,絮笙好像跨越了千山万水,意识恢复的时候已经是身处现代,身下躺着的是她许久未触碰到的大床。
她伸手摸了摸,触感很真实。
是她的家么?
她抬头看了看,下午三点四十,按照常理,外婆该买菜回来了。
门外扶手一转,发出轻微的声响,絮笙走到客厅里,房门被轻轻的推开,外婆的身影一点一点的出现在她眼前。
她的眼泪一点一点的被逼出来。
多久没见了?
不知道,反正很久了。
对她而言,很久很久了。
外婆如同没看见她一般,转身关了门,把袋子放在桌子上,转身去了厨房。
絮笙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日历。
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一号。
今天应该正好是周五,絮笙应该回家吃完饭,在家里睡两夜,才会回到学校去。
外婆今天买了很多的菜,全都是当初她爱吃的东西,最大的鱼,最新鲜的蔬菜,好多好多种,她看着看着,忽然想尝一尝外婆做出来的饭菜。
外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
外婆的一举一动,都足以逼出她的泪水,她从来都不是个爱哭的人,今天却怎么也藏不住眼睛里的泪水,外婆的身影,外婆隐忍的表情,嘴角掩藏不住的喜悦,眼角的皱纹,蹒跚的身躯,花白的鬓角,怎么看怎么难受。
外婆这么害怕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了她,不知道会不会觉得孤单?
外婆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会儿,一盘盘美味的菜就被端上了饭桌,絮笙抬头看了看时间。
下午四点四十五,絮笙该回到家了。
外婆收拾了一会儿,门的扶手再次被转动,一个纤瘦的身影走了进来。
外婆十分欣喜,刚一进门就让她去洗手吃饭,絮笙听话的去洗手,然后坐到餐桌前准备吃饭。
吃饭的时候,外婆照常问起絮笙这一个星期在学校里的情况,和同学相处的如何,学习情况如何,有没有好好吃饭,身体有没有照顾好。
絮笙一一答了,沉默吃饭。
“怎么又瘦了?在学校里没有好好吃饭么?”外婆皱眉问道。
“没有,您错觉,我还感觉我胖了呢。”絮笙搪塞道。
“胡说,下个周末回来,再瘦的话外婆就要去学校看着你吃饭了。”外婆威胁道,“不想让同学笑话你的话,就好好吃饭,别让外婆担心。”
絮笙无奈的应下,在桌子边默默的吃饭。
如果仔细看的话,很容易看得出来,就连外婆做的饭她吃的也很少,食欲很不好的样子。
吃过晚饭,小絮笙如常带着外婆去散步了,两个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门口,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絮笙现在窗前默默的看着当年的自己和外婆,两眼微眯,眼泪险些掉下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子欲养而亲不待,她现在就活生生的站在这里,外婆也在这里,她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怎么说呢,大多数时候,她都不是一个容易绝望悲观的人,父母去世的时候是一次,躺在病床上即将去世的时候是一次,现在,是另一次。
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外婆,和她说话她听不见,站在她面前她看不见,外婆的一举一动她都能看得到,但她却不能伸手上去扶一把。
良久,絮笙走到了窗边,低头看了看楼下空旷的空地,小絮笙扶着外婆慢慢的从楼里走出来,两个人转身拐进了胡同里。
胡同里的墙上种了爬山虎,墙里有茂密而可以洒落阴凉的树,夏天的时候外婆最喜欢坐在里面乘凉,邻居的老太太老爷爷都聚在一起,聊到谁家的女儿儿子孙女孙子没有成家或者立业,满满都是对儿女子孙的牵挂,有些时候看见院子前谁家的儿女拉着行李箱回家了,必定是所有的老人们都跟着快乐,院子里的孩子们都是大家看着长大的,一家成才邻里高兴,都是不分你我的感情。
到了现在,也都是走的走散的散了,老人们不是去世了就是跟着儿女离开了, 小辈闷回来的越来越少,渐渐就冷清了下来。
本来她就决心永远陪着外婆,现在站在熟悉的地方,她却不能信守承诺陪在外婆身边了。
絮笙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
她有多久没有站在这里往外面看了?那时候的天空还不是这样的,对面的树木还很茂密,楼下总有几只毛茸茸的小猫咪追着一只毛球跑来跑去,然后等着它们的主人跑过来把它们抱走。
而现在,一片清冷的地面,一片清冷的月光。
絮笙低头看了看,外婆还没有回来。
这么晚了,月色已上枝头,她孤寂的站在窗前,神色落寞,一动不动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路灯缓缓的亮了起来,橘黄色的柔光,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往远处看,万家灯火,微光闪烁,她这么站在阴影里,显得孤寂十分。
于铭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寸步不离的守着她。
清晨起床,总是希望她可以如同往常一般坐在床边,笑着看着他,有些时候发丝凌乱,有些时候睡姿很差,让她脸上有些别扭的印记,有些时候她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一双睡眼懵懂的看着一切,弄得他总是忍不住去弹她的额头。
这么久了,因为她而形成的某些习惯,已经是改不掉了,把絮笙放在身边,看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很多的小动作小情绪,光是这么看着,他就觉得一生足矣。
何况现在有了小于言,人生还有何所求?
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以拥有两个女儿,一家五口幸福的隐居。
前提是絮笙可以安然无恙的醒过来。
只要她能醒过来,他付出什么都无所谓。
朦胧中,絮笙好像跨越了千山万水,意识恢复的时候已经是身处现代,身下躺着的是她许久未触碰到的大床。
她伸手摸了摸,触感很真实。
是她的家么?
她抬头看了看,下午三点四十,按照常理,外婆该买菜回来了。
门外扶手一转,发出轻微的声响,絮笙走到客厅里,房门被轻轻的推开,外婆的身影一点一点的出现在她眼前。
她的眼泪一点一点的被逼出来。
多久没见了?
不知道,反正很久了。
对她而言,很久很久了。
外婆如同没看见她一般,转身关了门,把袋子放在桌子上,转身去了厨房。
絮笙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日历。
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一号。
今天应该正好是周五,絮笙应该回家吃完饭,在家里睡两夜,才会回到学校去。
外婆今天买了很多的菜,全都是当初她爱吃的东西,最大的鱼,最新鲜的蔬菜,好多好多种,她看着看着,忽然想尝一尝外婆做出来的饭菜。
外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
外婆的一举一动,都足以逼出她的泪水,她从来都不是个爱哭的人,今天却怎么也藏不住眼睛里的泪水,外婆的身影,外婆隐忍的表情,嘴角掩藏不住的喜悦,眼角的皱纹,蹒跚的身躯,花白的鬓角,怎么看怎么难受。
外婆这么害怕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了她,不知道会不会觉得孤单?
外婆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会儿,一盘盘美味的菜就被端上了饭桌,絮笙抬头看了看时间。
下午四点四十五,絮笙该回到家了。
外婆收拾了一会儿,门的扶手再次被转动,一个纤瘦的身影走了进来。
外婆十分欣喜,刚一进门就让她去洗手吃饭,絮笙听话的去洗手,然后坐到餐桌前准备吃饭。
吃饭的时候,外婆照常问起絮笙这一个星期在学校里的情况,和同学相处的如何,学习情况如何,有没有好好吃饭,身体有没有照顾好。
絮笙一一答了,沉默吃饭。
“怎么又瘦了?在学校里没有好好吃饭么?”外婆皱眉问道。
“没有,您错觉,我还感觉我胖了呢。”絮笙搪塞道。
“胡说,下个周末回来,再瘦的话外婆就要去学校看着你吃饭了。”外婆威胁道,“不想让同学笑话你的话,就好好吃饭,别让外婆担心。”
絮笙无奈的应下,在桌子边默默的吃饭。
如果仔细看的话,很容易看得出来,就连外婆做的饭她吃的也很少,食欲很不好的样子。
吃过晚饭,小絮笙如常带着外婆去散步了,两个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门口,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絮笙现在窗前默默的看着当年的自己和外婆,两眼微眯,眼泪险些掉下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子欲养而亲不待,她现在就活生生的站在这里,外婆也在这里,她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怎么说呢,大多数时候,她都不是一个容易绝望悲观的人,父母去世的时候是一次,躺在病床上即将去世的时候是一次,现在,是另一次。
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外婆,和她说话她听不见,站在她面前她看不见,外婆的一举一动她都能看得到,但她却不能伸手上去扶一把。
良久,絮笙走到了窗边,低头看了看楼下空旷的空地,小絮笙扶着外婆慢慢的从楼里走出来,两个人转身拐进了胡同里。
胡同里的墙上种了爬山虎,墙里有茂密而可以洒落阴凉的树,夏天的时候外婆最喜欢坐在里面乘凉,邻居的老太太老爷爷都聚在一起,聊到谁家的女儿儿子孙女孙子没有成家或者立业,满满都是对儿女子孙的牵挂,有些时候看见院子前谁家的儿女拉着行李箱回家了,必定是所有的老人们都跟着快乐,院子里的孩子们都是大家看着长大的,一家成才邻里高兴,都是不分你我的感情。
到了现在,也都是走的走散的散了,老人们不是去世了就是跟着儿女离开了, 小辈闷回来的越来越少,渐渐就冷清了下来。
本来她就决心永远陪着外婆,现在站在熟悉的地方,她却不能信守承诺陪在外婆身边了。
絮笙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
她有多久没有站在这里往外面看了?那时候的天空还不是这样的,对面的树木还很茂密,楼下总有几只毛茸茸的小猫咪追着一只毛球跑来跑去,然后等着它们的主人跑过来把它们抱走。
而现在,一片清冷的地面,一片清冷的月光。
絮笙低头看了看,外婆还没有回来。
这么晚了,月色已上枝头,她孤寂的站在窗前,神色落寞,一动不动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路灯缓缓的亮了起来,橘黄色的柔光,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往远处看,万家灯火,微光闪烁,她这么站在阴影里,显得孤寂十分。